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
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9〜22题。
金翅雀
[葡萄牙]米•托尔加
一家三口人正在不声不晌地吃饭,孩子突然开口说:“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母亲抬起头,瞪大了黑黑的眼睛。父亲像往常一样心不在焉,连听也没有听到。也
许是为了回答母亲询问的目光,也许是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孩子又重复了一句:
“我找到了一个鸟窝!”
父亲总算抬起沉重的眼皮,也开始聚精会神地听儿子说话。
孩子高兴了,指手画脚地讲起来。他说,今天下午赶着羊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金
翅雀从一棵大白松树树冠里飞出来。他看呀,看呀,在浓密的树枝里搜寻,终于在
高处一根树权上发现有一团黑黑的东西。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灵魂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
了。
孩子没有在意,接着讲下去。他说,把羊拴在一棵金雀枝上,开始往松树上爬。
父亲又抬起疲倦的眼皮,和母亲一样提心吊胆地听着,几乎屏住了呼吸。
孩子一直往上爬。巨大的松树又粗又高,他那纤细的身子紧紧贴在树皮上,慢慢往
上挪动。每一步都要分两次进行。先用胳膊抱住,接着两条腿尽量往上蜷,最后才
停下来,四肢牢牢抓住坚硬的树皮。用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中间不得不在结实的
树权上休息三次。现在只能靠手,因为前面都是脆弱的新枝了。
父亲和母亲都惊呆了,谁也没有吱声。就这样,两个人战战兢兢、一声不响地让儿
子爬到树上、爬上树冠,用两只天真的眼睛看到鸟蛋一一窝里仅有一个鸟蛋。
听到这里,父母的心脏都停止了跳动,完全忘记了儿子在什么地方,似乎还在高高
的树巅,紧挨着天际,完全忘记了他脚踏在地上,无须两只胳膊小心翼翼地攀附树
枝。①突然,两个人看见孩子身子一斜,从高处、从松树顶上栽下来,掉在硬邦邦
的地上,看来是必死无疑了。
但是,孩子无意中表明,他站在树巅,完全不曾意识到飘在空中、面临深渊的可
怕,并且也没有掉下来。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②他拿起鸟蛋以后非常高兴,情
不自禁地吻了它一下。蛋壳得到了孩子嘴唇上的这点热气,突然从中间裂开了,里
面露出一个还没有长羽毛的金翅雀。
说这件怪事的时候,孩子的表情天真无邪,如同复述从邻居那里听来的《出埃及
记》的故事一样。
随后,他满怀怜爱地把小鸟放到毛茸茸的鸟巢里,从树上下来了。现在,他心境坦
然,非常高兴一一发现了一个鸟窝!
晚饭吃完了,屋里气氛严肃,谁也没有开口。后来,一家人回到暖烘烘的壁炉旁
边,看着里边燃烧的橄榄木时,父亲和母亲才交谈了几句。他们的话说得晦涩难
懂,孩子没有猜透。何必要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呢?他只想把那只还没有长出羽毛
的小鸟的形象深深保存在记忆之中。
19.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父亲的神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这样写?(4分)
20.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4分)
2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
①突然,两个人看见孩子身子一斜,从高处、从松树顶上栽下来,掉在硬邦邦的地
上,看来是必死无疑了。
②他拿起鸟蛋以后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吻了它一下。
22.结合小说的主题,设想文末父母说了些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9.从心不在焉到聚精会神,再到提心吊胆,最后以沉默结束,生动形象地表现父
亲为孩子危险之旅的担忧、紧张,以及对孩子好奇心、探索精神、勇敢行为的保
护,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爱。(4分,过程2分,作用2分)
20.第三人称叙述。(1分)①文章采取的叙事视角很独特,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
写法,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1分)②较为自由的展现事
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1分)将孩子发现和寻找金翅雀的
过程与父母和孩子在此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交替描写,双线并举,使主题更为丰满。
(1分)(4分,言之成理即可)
21.①心理描写,写父母的想象,(1分)形象地写出父母如临其境时的惊慌失
措,(1分)表现他们的紧张、担忧。(1分)
②动作描写,小孩对鸟蛋的一“吻”,(1分)怜惜之情尽在其中,(1
分)表现他对生命的淳朴的爱。(1分)
22.设想的内容在于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因此父母交流的内容不应该是对孩子
的责骂,除了对孩子的担心外,还应有对孩子好奇心、探索欲和勇敢的作为的呵
护,对孩子爱心的肯定。(4分)
2.现代文阅读14—16题(12分)
永远遥远的门
(1)是不是岁月如此的沉重,注定我要成为一个步履维艰的浪者,是不是生
命有着无法承受的厚重,才要远离熟悉的家门。
(2)总想起离别好久的家门,总叫人黯然神伤。在这个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他
乡,怎叫人不想起遥远的门呢。
(3)也许思念太长了,街道太长了,夜也太长了,如千年的月光散了一地
长,长长地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梦醒间,还以为是故乡门前窗台的霜。
(4)月色下有一落叶飘舞,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这瞬间的漂泊落地,又随风
而起,何时风尘落定才有你的安身之处呢。
(5)记忆中的门是那木质斑驳中透着红漆的那扇。冬日的阳光撒了一地,在
“吱呀”的一声中迎来满屋的光芒,那种阳光很舒服,暖洋洋的,伸一个懒腰最是
惬意,“呵”一口热气,可以看到它在空气中散去,那感觉很好。
(6)黄昏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回家的门,不然奶奶会不厌其烦地在田间地头村
里巷尾地喊着乳名,那儿时的愉悦和恐慌总在那“吱呀”声中温暖着整个细胞。走
进梦里还有小狗卧守在门边给人一份安然。
(7)年龄渐长,岁月依然保留着门的那份平和,看不出时光荏苒改变了它什
么,依旧是那扇木质斑驳的门,还有门前那棵枣树,以及枣树旁边固执地成长为强
者的梧桐,我曾亲手赐予它们生命,我好像预言了多年以后那份背道而驰的诀别,
在很远的地方,我只想看到参天的树木耸立门前,看到树的叶绿叶黄,可以知道四
季的变更,那门前的老人,她年如一日地远眺着,虽然她看不清很远的来路,但她
知道固守能给她带来喜悦,在某个细雨飘洒的日子,会有流浪的人,溅了一身的泥
水归来。
(8)漂泊在门的远方,门离我遥遥几千里。本不愿漂泊,因为离不开那扇木
质斑驳的门,当我看到门前的梧桐以一种强者的躯干俯瞰着下面时,它已不再是一
棵树了,仿佛成了一个守护者。思索千遍,选择了千遍,煎熬了很久,在成长中学
会了放弃,在放弃中学会了选择,在选择中又学会了坚强。
(9)起程时故作沉着,把感性的泪化作坚强的背影留给日夜思念的人。早已
看不见那扇门了,我才依恋地频频回首。好一扇门啊,如此走了很远,才让人想起
门就是通往温暖的家的那个进出了无数次却不曾留意的“坎”。后来明白,门还是
一个难进难出的情结。(10)房子换了坚固点的,门也换了铁制的。但记忆中
总是那扇斑驳点点的木门,它一直存在着,每次回乡下,远远地看见那门,还有门
前的树,以及树下的老人。原来走得再远也不过是在门前晃了一眼,离不开的还是
那门。
(11)从未嫌弃那红漆斑驳的木门,虽它没有铁制的门坚硬无比,但它那朴实
的外表总给人一种安全和信任。出了门,说是远门,我敲开了更多的门。繁华的远
方没有那扇木质的门,开门之后,听不到“吱呀”的声音一一那如此纯粹如此让人
沉醉如此让人温暖的声音。没有“吱呀”的声响,肯定也没有厚道的乡情和憨实的
微笑了。
(12)在异地有了一扇临时的门,那铁制的门很厚实坚硬,我很少带钥匙,可
我不知道那门是要用钥匙才能为我开启的,总以为门会听到我的脚步声会自动地打
开,或轻掩着,等我轻轻一推就能开了。可很多次,我被门一一准确地说是那临时
的门一一拒之门外,叫我好一番落寂和无助。门开着是一种期待,在家里门总是开
着,那门只能从屋子里才能闩上的,微弱的灯光下,总有人为你守着门后的那份疲
倦,有了熟悉脚步声,那门自然就“吱呀”开了,还有那小狗总在脚跟尾随好久才
肯离去。
(13)这双纳底的布鞋,走了好远的路,磨不破的是长长的思念,思念之中有
了一种坚强的斗志。门前期盼的一双双眼睛,望穿了步履维艰的归期,望成了愁,
两处的愁。(14)学着小孩掰起手指数起数来,数到小指,再数大拇指,归
期竟还有如此之遥远。于是只能在梦里念起远处的门来,才又明白,那扇门是家,
进了家必要开那扇门,门也就成了一个起点,最终还是终点。怎么不如此思念呢,
那怕你再坚强,错把泪水当汗水。(15)不能不思念啊,我虽把相思之情隐藏着很
深,可我不小心一笑间竟把思念打湿,让这凌空的翅膀动弹不得。还是思念那扇
门。
(16)我知道门有多种,门有千万扇,我寻求好久,走了好远,可终究是离不
开那扇门,那扇听到我脚步声便自然开启的门,我要的也就是那扇只为我打开和等
待的门。
14.第(4)段中写“落叶飘舞”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细节起了很好的作用,请你指出这个细节并简析其好
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所怀念的“门”有哪些特点使作者不能忘怀?(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用这片落叶象征自己一漂泊在外,动荡不定,不能回家,从侧面烘托了对“遥
远的门”的思念。(能答到“象征自己”得2分,能答到“侧面烘托”得2分)
15.这个细节是那遥远的门的“吱呀”一声响。好处:①串联材料,使零散的
材料显得更紧凑;②更好的凝聚作者的情感,牵动读者的思绪。③在“静”中显出
一点“动”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
16.①有那纯粹的、让人沉醉让人温暖的“吱呀”声。②具有让人随意、让人
放松的“家”的感觉。③门边门后有以母亲为代表的亲人,充满了人间的亲情。
(只要意思接近即可,每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2点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它以
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
来。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
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
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
好、安)。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后来随
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自从书法进入了
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
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
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
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
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
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汉字的点、戈U、撇、
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
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
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
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
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
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始终重视形神关
系、持续解读形神关系,也就逐渐成为中国书论、画论、艺论、文论,乃至整个中国哲学
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
中国书法的特征,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它具有中国文化思维特有的“三易”质地,
也就是说,在总的方面它诠释了“简易、变易、不易”的思维。西汉易学家总结出来的这
个“三易”思维,“简易”不是简单化,而是统摄、宏观、浑一地在各种关系的综合把握
中看问题,是统摄提升具体而又庞杂的现象,简化、转化为总体感觉的能力。“变易”不
能乱变,要根据你创作的具体情况去实现符合规律的变化发展,但又要有'‘不易”精神,
执守本质、执守原则、执守规律。字体和书风就是“不易”,经典和传统就是“不易”,
碑帖和程式就是“不易”。在“简易”思维和写意表神精神统摄下,辩证处理好“不易”
和“变易”的关系,是书法创作之精要,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之精要。
(摘自肖云儒《中国书法的
文化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法以特有的形态,体现着中国人既规范又潇洒的人格价值,体现着中国人既守
格又破格的文化精神。
B.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比其他纸笔拥有更丰富的语汇,在书写和表达
内容上空间也更阔大。
C.汉字书写经历了描摹事物到音指与象指结合、再到书与画实用功能分离、最后书与画
艺术审美重又结合的过程。
D.中国书法的特征与西汉就总结出来的''三易”思维有着紧密联系,“三易”思维完全
可以诠释中国书法这一文化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观点,汉字书法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人们在汉字
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能感受到中国人特有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B.文章第二段逐层递进论证,汉字书写元素的多形态多方向性笔划特性,比书画同源的
造型特性对我们的文化思维和艺术思维产生的影响更广泛。
C.文章第三段论述了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演变过程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重
形神是书论、画论、艺论、文论的特色,是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特色。
D.文章第四段进一步论述了不管是书法创作还是中国文化发展,都要在“简易”思维和
写意表神精神统摄下,辩证处理好“不易”和“变易”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汉字没有飞扬的线条和变化的布局,我们也许不会从中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
侧、协调与矛盾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B.简化、抽象、变形,再演变为符号,是汉字由象形的图画开始演变必经的过程,这其
中也有审美层面的追求。
C.对形神关系的重视,对“三易”思维的总结体现着中国文化思维的独特性,这一独特
性也可以在汉字书法中得以体现。
D.汉字的多形态笔法、多方向性写法,促使了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
等许多观念在现代逐步发展起来。
参考答案:
1.C2,B3.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
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
行辨析。A项,”体现着中国人既规范又潇洒的人格价值,体现着中国人既守格又破格的
文化精神”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
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由此看出原文语意是“或”,选择关
系;B项,"……比其他纸笔拥有更丰富的语汇,在书写和表达内容上空间也更阔大”说
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
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
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
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这是说中国书法因毛笔、
水墨、宣纸而有丰富的艺术语汇,在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上空间阔大;D项,“'三易’
思维完全可以诠释中国书法这一文化现象”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
“中国书法的特征,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它具有中国文化思维特有的‘三易'质地,也
就是说,在总的方面它诠释了‘简易、变易、不易'的思维”,语意是中国书法特征在总
的方面诠释了“三易”思维。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
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项,
“比书画同源的造型特性对我们的文化思维和艺术思维产生的影响更广泛”说法属于无中
生有,没有做影响的比较。故称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
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
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
一致。D项,”促使了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等许多观念在现代逐步发
展起来”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汉字的点、戈U、撇、捺、钩、方框
(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
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
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意思是说逐步发展起来的徒
手线艺术等许多观念进入了汉字书写。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
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
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
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
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
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
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
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
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
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
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
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
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
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
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
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
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
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
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
己,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
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
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
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
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
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
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
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
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
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节选自宋•苏辙《三国论》)
L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譬如两虎相捽捽:冲突,争斗
B.西向以逆高祖逆:违背
C.以自辅其所不逮逮:及,达到
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椎鲁:迟钝,愚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C.而其智虑久而无成
其然乎?其不然乎?
D.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刘备有近于高祖之才而无用之之术,这是造成他最终败北的主要原因。
B.作者论述魏、蜀、吴三国主要是从各国之君智勇谋略以及他们的兵力强弱两方面来进
行比较的。
C.“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这是作者最后比较的结果,也是他写作此
文的最主要目的:汉高帝确为古之英雄。
D.曹、孙、刘都是智勇双全之人,但是三个人的实力还是有所差别,苏辙要表达的也正
如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所以最终三国鼎立之势破灭而曹操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六国论》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
论》)
参考答案:
1.B(逆:迎战)
2.D(A.才;你的。B.凭借;来。C.代词,他;选择连词。D.连词,去h)
3.A(B.文章没有从“他们的兵力强弱两方面”进行比较的。C.作者写作此文的最主要目
的是劝谏北宋统治者。D.苏辙要表达的与世人不同,他认为“刘备之才,近似于高
祖”。)
4.(1)项羽的愚鲁迟钝足以被天下人嘲笑,刘邦最后能够挫败项羽而后等待项羽自
杀...
(“椎鲁”(或“卒”)“为”“摧折”各1分,大意1分。或者“椎鲁”不作采分点,
大意2分。)
(2)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消灭其他国家将尽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
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
(“革灭”“殆”“智力”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如果天下的人都胆怯而只有一个人勇敢,那么这位勇敢的人将获胜;如果天下的人都
糊涂而只有一个人拥有智慧,那么这位智者将获胜。勇敢的人碰到勇敢的人,那么勇敢就
不能依靠了;同样,聪明的人碰到同样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所以说,单单
依靠智慧和勇气是不能够平定天下的,所以天下进入乱世的时候,英雄们蜂起而难以平
定。
汉高祖、唐太宗都是智勇超过天下人而得天下;曹操、刘备、孙权则是智勇相当的人
相遇,从而失去了得到整个天下的机会。以智攻智、以勇攻勇,这就好比两只老虎相斗,
牙齿、力气相当,谁也赢不了谁。势力足以相斗,却不能有一方彻底取胜。在这个时候,
可惜没有汉高祖那样的人来制服他们。
当年项羽凭着百战百胜的威信,成为诸侯的盟主,向西反攻刘邦,其势就像狂风暴雨
即将来临了一般,天下的人都以为汉即将灭亡了。然而刘邦凭借着不是十分智慧和十分勇
敢的本领,挡住了项羽的进攻,使项羽徘徊而不能前进。项羽的愚鲁迟钝足以被天下人嘲
笑。刘邦最后能够击败项羽而后等待项羽自杀,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个人的勇敢和力
量,如果不停地使用,就必然有耗竭之时。其智谋用久了而未成功,必然有所疲惫而不能
成功。对方以长处制我一时,我只要将他挡住,使他达不到他所要达到的目的,徘徊不
能,走又走不掉,那么项羽已经必败无疑了。
现在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个人,人人都知道其才能可取的一面,不知道不可取的一
面。刘备的才能近似刘邦,却不知刘邦所用的方法。当年刘邦的才能表现在三方面:先占
据有利地势,以体现出取天下的趋势;招揽韩信、彭越等出奇制胜的将领,以弥补自己的
不足;有果锐刚猛之气却不用,以深折项羽猖狂之势。这三方面,三国君主的才智都比不
上。只有刘备接近却未能达到,却还有洋洋自得之心,想做一个愚笨的人而又不能愚傻,
想做果敢敏锐的人而又不能明达。在心中两种思想激烈交战,却没有定下来。所以,事情
做不成,希望无法实现。弃天下入巴蜀,不是好地方;用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能,却处于
纷乱的争战之中,自身又不是将领,不能忍住一时愤恨之心,亲自率兵去打别人,是气度
还不够。悲哀啊!当他奔走于二袁之间,困于吕布,狼狈地跑到荆州,百折不挠,不能说
不像高祖的风范,但最终不知自己能干些什么。自古以来的英雄,只有汉高祖是没人比得
上吧。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
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
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
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
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
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
上益信任之。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乙酉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
不轨,请除之。明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
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
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惨。上封
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
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惨,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
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
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
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猥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
惜者。(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
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B.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
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C.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
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D.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
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5.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
《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
《资治通鉴》。
B.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正式确立于隋朝,唐朝进一步完善。至
唐代,其中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
工部。
C.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方式。干支纪年始于汉代,古人创设十二天干
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用于纪时,一百二为一循环。如甲午、戊戌、乙亥等。
D.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
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
来排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自幼十分聪慧,在官场上极善逢迎。在代宗即位后,由于好友李辅国的举
荐,加之他自身善于揣摩上意,元载官职一路升迁,仕途颇为顺利。
B.元载勾结内臣,同时铲除异己。由于与董秀结交,元载能够提前了解皇帝的心
思,也由此深得皇帝的信任,最后除掉了不与自己合作的鱼朝恩。
D.元载恃宠妄为,丝毫不知悔改。在鱼朝恩伏法后,元载更加骄奢淫逸,不但大兴
土木为自己建造住所,而且即便皇帝训诫提醒,也毫不收敛。
D.元载虽权倾一时,终归祸及妻小。元载被处死后,他的妻子儿女也被赐死。得势
时,轻浮之士咸集其门,财富不可胜记,失势后,却无人为他叹惋。
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2)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参考答案:
4.B
5.C
6.A
7.(1)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贬低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
的。
(2)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
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
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
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
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令)各
道观察使根据才能提拔任用属官。后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
答。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水运和
陆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
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要仔细分辨选项,然后做出判断。C项,十天
干、十二地支;六十为一循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
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
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
词等。A项,“仕途颇为顺利”有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
中,关键词“若”译为“比得上”、“谓”译为“认为”、“是非”译为“贬低”。
(2)句中关键词“闻”译为“上报朝廷或使皇帝知道”、“悉”译为“全”、“毙”译
为“被打死”。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
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令)各道观察使根据才能提
拔任用属官。后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把
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水运和陆运职务,不久加官
御史中丞。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
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在
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暗
自传达密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
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元载常常怕他。乙酉年冬,元载趁
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第二年三月,鱼朝恩伏法。元载认为自己有
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
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穿绮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
奢侈僭越,没有限度。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想(不杀
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上封
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
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代宗明察元载的所作所
为,已经数年,但元载恶行长远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辨明罪行追问事
端,元载伏罪。其长子伯和、次子伯武、次子季能和他妻子王氏都被赐死。
元载处在宰相职位多年,权倾四海。域外珍宝异物,都汇集在他的门内,资财不可胜
数,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为。奔向他门下的轻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名
妓美女奇异音乐,宫中没有的他有。兄弟各自在家中蓄养妓妾;倡优表演的猥亵游戏,一
点不觉羞愧可耻。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6.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高适者,渤海修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
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
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
右。河西节度哥舒翰m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
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
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
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
避其蚕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
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
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
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
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
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
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
户。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日忠。
(选自《旧唐书?高适传》)
注:哥舒翰,唐代名将。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客于梁、宋(客居)张九皋深奇之(以……为奇)
B.薄于文雅(轻视)会禄山之乱(恰逢)
C.短于上前(说坏话)不足以厄其势(遏制)
D.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受困)食邑皆封还(封存)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适拂袖而去小学而大遗
B.征于翰讨禄山青,取之于蓝
C.以气质自高能以精诚致魂魄
D.适因陈江东利害我欲因之梦吴越
13.翻译文中划线句
(1)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2)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
14.断句
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15.阅读全文,概括能体现高适“窥察洞明”的三件事。
参考答案:
11.D12.C
13.(1)玄宗嘉奖了高适,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2)难道有像这样打仗,却必然能取得胜利的吗?
14.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己而又去
15.(1)安史之乱时,高适特意拜见玄宗,分析战争形势,并建议皇上到四川避难,后
果然安史之乱未波及蜀地;
(2)当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适强烈劝谏,认为不可,后果永王叛乱。肃
宗召见高适商量对策,高适又陈述江东利害,认为永王必败,后果如此。
(3)高适做蜀州刺史时,对玄宗时代就设置多个节度使的现象表示反对,认为蜀地偏
远,不足以遏制敌人的势力,设置多个节度使还让百姓疲敝,后果梓州副使段子璋反。
1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
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困:受到困扰。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
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
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
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A项,连词,
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被/介词,比;C项,介词,凭借;D项,副词,趁机
/副词,顺着、沿袭。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
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嘉:嘉奖;寻:不久;迁:升迁;
是:这样;宁:难道;拔:胜利。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
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此题
“己而”表时间推移,前面断开;“入朝”“盛称”两个动词,中间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
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此题要求概括反应传主“窥
察洞明”的事件,注意根据表时间、事件的词语“会禄山之乱”“至德二年"'‘蜀中乱”
和事件“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适切谏不可”“永王必败”“后梓州副使
段子璋反”概括。
参考译文:
高适,是渤海郡落县人。小时候家里贫困,客居梁、宋,以乞讨为生。他对待权贵有
傲骨,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
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十分惊奇,推荐他到有道科。
当时右丞相李林甫独揽大权,对文辞十分轻视,只用对待举子的礼节对待他,高适拂袖而
去,游历于河西。河西节度史哥舒翰见了高适觉得他很与众不同,于是上表推荐他做左骁
卫兵曹,充当自己府上的掌书记,又跟着哥舒翰上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他,不
久高适又离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禄山叛乱,高适被哥舒翰征召去讨伐禄山,拜高适做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旧
辅佐哥舒翰守南阳。等到哥舒翰兵败,高适从骆谷向西奔驰,谒见玄宗,于是陈述哥舒翰
兵败的原因说:“监军李大宜不关心军卒,军卒吃粮仓中的米饭尚且还不够,想让他们奋
勇征战,怎么可能?况且南阳的各路首领都各持权力,难道有像这样打仗,却必然能取得
胜利的吗?
陛下趁此机会向西迁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耻之事。”玄宗完全接受了他
的意见。后来安禄山的兵灾果然没有触及到蜀中。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在江东起兵,想要占据扬州。当初,玄宗把诸王分封到各地,高适
强烈劝谏,认为不可。等到永王叛乱,肃宗听闻他的意见颇有见地,于是召见他谋划这件
事。高适趁机陈述江东利害,称永王必败。肃宗认为他的回答很与众不同,让高适兼任御
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来平定江淮叛乱。平叛后,宰相李辅国憎恨高适
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被贬为太子少詹事。
不久,蜀中动乱,他离京做蜀州刺史,剑南自从玄宗还京后,在梓、益二州各置一节
度,官吏制度繁琐庞杂,百姓劳累疲敝,高适论及这种情况时说:“蜀地位置偏远,靠近
险要之地,从国家角度说,不可以用它来遏制敌人的势力。为什么要用很险要的弹丸之
地,来使整个蜀地的太平百姓受到困扰呢?”最终他的奏疏未被采纳。后来梓州副使段子
璋造反,派兵攻打东川节度使李奂,高适率领本州兵马跟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打于璋,
并斩杀他。玄宗认为他洞察事物十分准确,用黄门侍郎严武代替他,让高适回京做刑部侍
郎,后转做散骑常侍,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封给食邑七百户。高适只乘坐
一辆马车到任,食邑都封存归还。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曰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仿照下面示例讲一个幽默故事。要求:地点、动物要改换,对话的句式要近似。
(3分)
示例:知了问从机场安检门退回来的螳螂:“过不了关啊?”“安检员不给过,他
们说禁止携带任何刀具登机。”
参考答案:
(1)熊猫问超市门口站着的袋鼠:“怎么不进去啊!”“保安不让,他们说商场规定
要先存包。"(2)鳄鱼问海关门口唉声叹气的金钱龟:“怎么又回来了?”“海关不
让过,说是禁止携带包括古钱币在内的文物出境。”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火魔无情,当你被困在火场内生命受到威胁时,①,就能为生命赢得更多的“生
机”。火场逃生不能寄希望于“急中生智”,只有靠平时加强对消防知识的学习、储备,
掌握相应的自救方法,如两种常见的自救方法,匍匐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
聚集在上部空间,②;毛巾捂鼻法:火灾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的特点,一旦吸入后,
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中毒,因此疏散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
作用。遭遇火灾,危难关头,沉着冷静,掌握这些相应的自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配电系统》练习题集
- “茅台杯”第二届全国装甑(上甑)摘酒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英语试卷(含解析)
- 北京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期中检测数学试题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开学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坚果炒货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23年超硬材料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4年食品助剂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高沸点溶剂资金筹措计划书
- 完整版抖音运营推广方案课件
- 公司以PPP模式实施专项项目可行性专题研究报告可研模板
- 中国邮政社招笔试题库
-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江西省内装修合同范本
- 《湖南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湖南省建设工程消耗量标准》交底宣贯课件-2020湖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标准交底
-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MOOC 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 CJT 358-2019 非开挖工程用聚乙烯管
- 5.4 核酸疫苗(mrna疫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