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Ⅰ部分2021年高考真题1.(2021·全国甲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983年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6分)【答案】(1)背景:此前多次调解无效;交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2)作用:解决两伊争端,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调停作用有限,缺乏足够约束力。【解析】(1)由材料中的“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再次呼吁停火;”可得,此前多次调解无效;由材料中的“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使用化学武器”再结合所学两伊战争的相关史实可得,交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由材料中的“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可得,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有材料中的“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可得,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2)需要从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及安理会的职权以及行动的结果两个角度分析,既要看到调停的积极作用,也要注意其局限性。具体来说,从积极作用看,由材料中的“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可得,联合国解决两伊争端,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从局限性看,由材料中的“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等信息可得,联合国调停作用有限,缺乏足够约束力。2.(2021·全国乙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民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6分)【答案】(1)美国科学界的反对,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2)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对越南人民和美国士兵伤害严重,在国际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解析】(1)可以由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美国自身和国际社会两个角度思考作答。美国自身方面,由材料中的“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可得,美国科学界的反对;由所学越南战争的相关知识可得,美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由材料中的“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可得,美国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从国际社会看,由材料中的“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可得,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也是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环境与经济发展、对人和对国际社会等角度思考作答。由材料中的“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可得,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由材料中的“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可推论出,对越南人民和美国士兵伤害严重;由材料中的“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可得,在国际社会造成恶劣影响。3.(2021·广东高考选考·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8分)(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4分)【答案】(1)诉求:承认国家利益,提高西欧在北约军事和防务上的地位;在北约内部成立理事会,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原因:美苏争霸发展核武器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法国自身实力的增强,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法国总统戴高乐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实力相对下降。(2)影响:法国摆脱了对美国的依附,冲击了两极格局;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解析】(1)根据材料中“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可知承认国家利益,提高西欧在北约军事和防务上的地位;根据“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可知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2)根据材料中“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可知法国摆脱了对美国的依附,冲击了两极格局;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结合所学可知还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第Ⅱ部分2021年各地模拟试题一、非选择题1.(2021·安徽合肥二模·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日俄战争以后,日美矛盾成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此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进一步加深了日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美国作为日本战略敌国的形象日益清晰。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严重侵犯美、英、法等西方大国的利益,进而日本开始实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美国被迫改变传统的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二战爆发和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更加有利于日本南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区域的扩张。随着东条英机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当日本军事准备完成后,东条首相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对美国立即开战,这一决定在12月1日得到了天皇的批准。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摘编自王储、邓永发《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美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珍珠港事件爆发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影响。(6分)【答案】(1)背景:美日矛盾逐渐激化;华盛顿体系的影响;美国绥靖政策的推行;美日谈判的破裂;二战的爆发。(9分)(2)影响:促使美国参战;改变二战的进程;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6分)【解析】(1)据材料“日美矛盾成了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可得美日矛盾逐渐激化;据材料“此后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进一步加深了日美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可得美日矛盾激化和华盛顿体系有关,可得华盛顿体系的影响;根据所学,面对日本侵略扩张,美国一直奉行中立政策不加干涉,使其势力和野心不断扩大,可得美国绥靖政策的推行;据材料“二战爆发”可得,二战爆发使日本的对外扩张加剧;据材料“日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可得美日谈判的破裂。(2)据材料“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结合所学,珍珠港事件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造成沉重打击,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可得促使美国参战;结合所学,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美国的参战极大增强了同盟国的力量,促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改变了二战的进程,可得改变了二战的进程;结合所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考虑,改变“中立”态度,加强了对英国等国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可得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2.(2021·广东一模·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三国干涉还辽后,为报复俄国,日本处心积虑,开始备战。而俄国利用八国联军侵华之机,调动15万军队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在英日同盟的压力下,俄国与中国签约同意退兵,但此后俄国蓄意拖延。在未与中方商议的情况下,俄国与日本决定在中国领土上用战争解决分歧。战争爆发后,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宣布严守“局外中立”,任凭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肆意蹂躏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战事刚起时,有人担心“若俄胜日败,则我国人之意必以为白兴黄蹶,天之定理……而敬畏白人之意将更甚于今日”。同时,日俄战争也是“专制国与自由国优劣之试验场”。日胜俄败“吾国之立宪论,乃亦勃发于此时”。最终日本战胜,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北沦为日俄战争战场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8分)【答案】(1)中国东北是日俄争夺的焦点;中国贫弱。(每点2分,共4分)(2)日本加深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激化了清政府与人民的矛盾;破除了国人对白人种族优势的迷信;助推中国的政治变革。(每点2分,共8分)【解析】(1)据材料“俄国…….调动15万军队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在英日同盟的压力下,俄国与中国签约同意退兵,但此后俄国蓄意拖延”可知,中国东北是日俄争夺的焦点;据材料“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可知,中国贫弱。(2)据所学抗日战争的知识可知,日俄战争后日本加深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据材料“清政府宣布严守‘局外中立’,任凭两个帝国主义国家肆意蹂躏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可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激化了清政府与人民的矛盾;据材料“有人担心‘若俄胜日败,则我国人之意必以为白兴黄蹶,天之定理……而敬畏白人之意将更甚于今日’”可知,日本的胜利,破除了国人对白人种族优势的迷信;据材料“最终日本战胜,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可知,助推中国的政治变革。3.(2021·湖南衡阳二模·21)(10分)【历史——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日本和德国为争取其在华的利益,在中国青岛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战”中唯一的亚洲战场。1914年8月,日本趁着德国忙于欧战,无暇顾及其在亚洲的殖民地的时机,对德宣战,封锁胶州湾。9月,日军在要求中国军队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向青岛发起全面进攻。日本无视中国要求其把战事限制在租借地境内的合法要求,日本把军事行动不断扩大范围。鉴于青岛要塞属坚固的现代化要塞,且从对外关系上考虑需要迅速夺取,日本配备攻城重炮,海陆军协助作战,最终致使德军于11月签订停战条约,日军占领青岛。经过此次战争,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确认了日本在华利益的延伸。这次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也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摘编自许诺《一战全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德青岛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德青岛战争的影响。(4分)【答案】(1)背景:帝国主义争夺加剧,尤其日、德在东方争夺激烈;日本企图扩大对华侵略,获取更多利益;“一战”爆发后德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北洋军阀政府统治腐败。(6分,答出3点即可)(2)影响:日本占领青岛,夺取德国在青岛的侵略利益;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中国社会反日情绪不断高涨;间接推动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4分,答出2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日本和德国为争取其在华的利益”可知帝国主义争夺加剧,尤其日、德在东方争夺激烈;据材料“经过此次战争,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确认了日本在华利益的延伸”可知日本企图扩大对华侵略,获取更多利益;据材料“日本趁着德国忙于欧战,无暇顾及其在亚洲的殖民地的时机,对德宣战”可知“一战”爆发后德国忙于欧战,无暇东顾;据材料“日军在要求中国军队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并结合史实可知北洋军阀政府统治腐败。(2)据材料“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殖民统治者,确认了日本在华利益的延伸”可知日本占领青岛,夺取德国在青岛的侵略利益;据材料“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也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反对”可知严重损害中国主权,中国社会反日情绪不断高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间接推动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4.(2021·四川成都三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从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到7月28日奧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这段时间的大国博弈在外交史上称为“七月危机”。尽管此时欧洲大陆已形成两大联盟体系,但在七月危机中,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存在战略冲突,并不支持奥匈帝国的行动。而英国的态度在整个7月都非常模糊,采取“脚踩两只船”的战略。法国表示,无论在欧洲发生何种类型的战争,都将支持俄国。奥匈帝国则是事件的直接相关方,在外交行动中始终依赖德国的支持。因此,在七月危机中,俄、德决策者都清楚,只有一个盟友是可靠的,因而对于国家权力的衡量都加上了一个可以信赖的盟友。——据袁伟华、韩召颖《权力转移、国家意志与国际秩序变迁——对七月危机的考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七月危机中欧洲两大联盟体系斗争与分化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月危机的历史影响。(7分)【答案】(1)法俄联盟支持塞尔维亚;英国维持传统中立政策;德国支持奧匈帝国,对抗法俄;意大利并不支持奥匈帝国行动。(每点2分,共8分)(2)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促使旧有国际秩序瓦解;为后来处理国际争端提供了经验教训。(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7分)【解析】(1)据材料“法国表示,无论在欧洲发生何种类型的战争,都将支持俄国”可知法俄联盟支持塞尔维亚;从材料“英国的态度在整个7月都非常模糊,采取‘脚踩两只船’的战略”可知英国维持传统中立政策;由材料“在外交行动中始终依赖德国的支持”可知德国支持奧匈帝国,对抗法俄;据材料“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存在战略冲突,并不支持奥匈帝国的行动”可知意大利并不支持奥匈帝国行动。(2)据唯物史观可知影响可从现实和长远两个角度分析,就当时而言,据所学一战的背景可知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据材料“《权力转移、国家意志与国际秩序变迁——对七月危机的考察》”可知促使旧有国际秩序瓦解;就长远来说,为后来处理国际争端提供了经验教训。5.(2021·全国Ⅰ卷高三5月模拟高考适应性测试·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著名的凡尔登和索姆河之战,都证明了在工业时代的战争中要突破敌方坚固的堑壕防线是何等的艰难,而俄军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突破。1916年3月17日,布鲁西洛夫以显赫战功升任俄军西南战线总司令。6月4日,西南方面军开始了这场被后世称为“布鲁西洛夫突破”的著名攻势。当天凌晨4~5时,俄军向奥匈军队倾泻出猛烈的炮火。俄军多次实施炮火假转移,以引诱奥军步兵钻出掩蔽部,然后重新以炮火对奥军阵地轰击,将其步兵消灭在战壕内。西南方面军的突破,使德奥方面大受震动德国统帅部先后从西线抽调11个师,奥军统帅部也从意大利战线调回6个师,向西南方面军进行反击。1916年7月3日拂晓,俄国西部战线开始向德军发动进攻,迫使德军停止对西南方面军的反击。1916年9月20日,西南方面军停止进攻,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布鲁西洛夫攻势”宣告结束。期间,德奥军队共损兵折将达150万人,仅被俘人数就达到41万人之多。俄军方面也付出了损失将近100万人的惊人代价。——摘编自冷静《堑壕,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布鲁西洛夫突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发动“鲁西洛夫攻势”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布鲁西洛夫攻势”产生的影响。(9分)【答案】(1)背景:一战交战双方陷入相持局面;德奥军队面临两线作战;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布鲁西洛夫升任俄军西南战线总司令。(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削弱了俄、德、奥的实力;推动了俄国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是一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战略性突破,丰富了军事学理论。(9分)【解析】(1)据材料“都证明了在工业时代的战争中要突破敌方坚固的堑壕防线是何等的艰难”可知一战交战双方陷入相持局面;从材料“南方面军的突破,使德奥方面大受震动德国统帅部先后从西线抽调11个师”可知德奥军队面临两线作战;由所学一战可知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据材料“布鲁西洛夫以显赫战功升任俄军西南战线总司令”可知布鲁西洛夫升任俄军西南战线总司令。(2)据材料“德奥军队共损兵折将达150万人……俄军方面也付出了损失将近100万人的惊人代价”可知削弱了俄、德、奥的实力;据所学一战的影响推动了俄国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从材料“而俄军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突破”可知是一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战略性突破,丰富了军事学理论。6.(2021·浙江台州高三4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在古希腊时期建造的帕提农神庙,帕加马的宙斯祭坛,还有雅典卫城,整个建筑群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的融为一体。建筑通过他自身的尺度感,体量感,造型颜色,材料的质感以及建筑本身的绘画、雕刻所带给人们的强烈且巨大的震撼……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的组合方式以及艺术修饰的手法,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建筑长达两千多年。——摘编自李智勇《论古希腊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材料二巴尔干半岛,除了半岛南端延伸部的辉煌璀璨的古希腊文明外,其最出名的,就是“欧洲火药桶”的绰号。近代以来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三面环海一面临陆的半岛,巴尔干半岛整体生产潜力有限,而且低地平原的散乱分布,导致这个半岛很难构建出一个大一统式的国家。……巴尔干半岛的另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相对较小的面积供应着众多的人口,众多的民族。由于众多不同民族的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难免产生民族间隔阂,易引发民族冲突并代代相沿……巴尔干半岛地处交通要道,各主要强国为了经济利益争夺该地,极其严重地加剧了该地区的矛盾。——摘编自豆丁网《巴尔干问题的根源及其影响》材料三希腊内战(1946年3月30日—1949年10月16日),实际上是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同受英、美支持的政府军之间的战争。下表是希腊内战大事记:1941年希腊共产党开始组织人民武装对抗德意法西斯1944年希腊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英军护送希腊流亡政府回国,共同镇压希腊人民武装1946年希腊民主党执政,恢复君主制,镇压国内民主力量希腊共产党再度组织武装斗争,在解放区建立临时政府1947年美国取代英国直接参与镇压希腊人民武装1949年临时政府被颠覆,希腊内战结束,但出现严重的政治与经济分裂——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卫城建筑群的鲜明特色。(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结合所学,举出该地“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具体事例两例。(5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希腊内战的国际因素。(6分)【答案】(1)卫城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布局;体现人文主义;柱廊特色明显。(4分)(2)生产力低下,政治上四分五裂;人口民族众多,信仰风俗不一;地处交通要道,各国对该地的争夺。(3分)举例: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一战后巴尔干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国家,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为以后挑起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2分)(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逐渐由盟友走向对峙;丘吉尔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用(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杜鲁门提出咨文,美国要运用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6分)【解析】(1)据材料一“整个建筑群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完美的融为一体”得出卫城的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卫城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呈现不规则布局;据材料一“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得出体现人文主义;据材料一“它的梁柱结构,它的建筑构件的组合方式以及艺术修饰的手法”结合所学可知,柱廊上的绘画、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像柱廊、雅典神庙柱廊的精致和秀丽、帕特农神庙柱廊的神话故事及浮雕等,即柱廊特色明显。(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整体生产潜力有限……导致这个半岛很难构建出一个大一统式的国家”得出生产力低下,政治上四分五裂;据材料二“以相对较小的面积供应着众多的人口……由于众多不同民族的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得出人口民族众多,信仰风俗不一;据材料二“地处交通要道,各主要强国为了经济利益争夺该地,极其严重地加剧了该地区的矛盾”得出地处交通要道,各国对该地的争夺。第二小问举例,结合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一战后巴尔干地区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国如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随着新国家的诞生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这为以后德国等国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挑起新的国际争端,创造了条件。(3)据材料三“实际上是希腊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同受英、美支持的政府军之间的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国际因素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逐渐由盟友走向对峙;结合所学得出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据材料三“1947年美国取代英国直接参与镇压希腊人民武装”结合所学得出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和美国安全,美国要运用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7.(2021·河南九师联盟高三4月联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在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冷战时期,那里相对平静,而冷战结束后,这个地区却冲突四起,甚至爆发了二战结束后欧洲最残酷的战争。这除了有复杂的历史渊源外,还有当今时代的特殊背景。苏东剧变后俄罗斯急剧衰落,作为胜利者的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成为东南欧的主宰,这与原共产党掌权的地区大国南联盟必然产生尖锐矛盾。南联盟解体后,在政局剧变和紧接着的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从而导致了独立浪潮此起彼伏和武装冲突频频发生。在东南欧,欧盟担心的是巴尔干的纷争将威胁欧洲一体化所取得的成绩,美国考虑更多的则是它在整个欧洲的存在和主导地位。按欧洲的一般标准来看,东南欧国家基本上属于贫困国家,八九十年代的体制改革和转轨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混乱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据世界银行调查,1998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三国将近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外,东南欧国家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这就使得那些擅长利用民族情绪的“精英们”能够左右局势,激化矛盾,并导致残酷的战争。——摘编自李丹琳《东南欧的稳定与新地区主义冷战后地区冲突的起源与地区稳定机制的建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巴尔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缘由。(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冲突四起的特殊时代背景。(9分)【答案】(1)缘由:特殊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纷争;宗教和文化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6分,任答三点即可)(2)特殊背景:冷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西方国家与南联盟的矛盾及利益冲突;两极格局崩渍及南联盟解体后,该地区长期掩盖和积累的各种矛盾爆发;欧美的分歧加剧了该地区变动的复杂性;东南欧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极为显著,经济体制改革失败和社会泪乱加剧了经济困难;缺乏有效缓解冲突的政治和法律结构框架,政局被各种利益代言的“精英们”所左右。(9分,任答五点即可)【解析】(1)据所学巴尔干半岛历史可得特殊地理位置;据材料“西方大国必然要取而代之,……长期积累的民族矛盾和民族仇恨迅猛爆发”可得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纷争;宗教和文化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2)材料中对冷战后巴尔干冲突的背景叙述较多,可以对材料中提到的因素按照一定的角度归纳,可以从外部环境如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力量失衡、西方国家力图主宰该地区、美欧之间在巴尔干上的矛盾;内部问题如政治混乱权威下降、经济滑坡、民族宗教矛盾尖锐等概括即可。8.(2021·宁夏银川二模·46)(15分)【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战期间,英国妇女选举权组织不仅在思想上与理论上暂停妇女选举权运动,停止“性别战争”、停止反战和平运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从多方面支持战争、乃至直接参与战争。这对改变妇女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妇女争取到了“私人领域”以外的“公共领域”的发言权。1916年5月7日,阿斯奎斯首相回信福西特夫人:“可以确定,你信中提及妇女选举权问题会得到不带任何偏见的、全面的考虑。”同年,当选举法案如箭在弦上时,各地妇女选举权组织活跃起来,向议会派遣代表团,约见内阁大臣……终于,《人民代表法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通过,授予年满30周岁的女性户主选举权。——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变化。(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变化的原因。(8分)【答案】(1)变化:妇女选举权组织从和平反战到支持和参与战争;妇女选举权运动从思想理论领域逐步转向社会实践领域;政府从无视妇女政治诉求到承认女性重要作用并立法授予女性选举权。(7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7分)(2)原因:一战爆发使国家陷于战争,对传统妇女选举权运动产生冲击;爱国情怀、民主思想对妇女的影响;女权运动领袖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一战使英国人力资源匮乏,妇女大量进入生产部门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促使政府转变对妇女权益问题的态度。(8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8分)【解析】(1)据材料“停止反战和平运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从多方面支持战争、乃至直接参与战争”可知妇女选举权组织从和平反战到支持和参与战争;据材料“也为妇女争取到了‘私人领域’以外的‘公共领域’的发言权”可知妇女选举权运动从思想理论领域逐步转向社会实践领域;据材料“终于,《人民代表法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通过,授予年满30周岁的女性户主选举权”可知政府从无视妇女政治诉求到承认女性重要作用并立法授予女性选举权。(2)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战、民主思想、女权运动领袖及妇女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据材料“一战期间”可知一战爆发使国家陷于战争,对传统妇女选举权运动产生冲击;据材料“英国妇女选举权组织不仅在思想上与理论上暂停妇女选举权运动”可知爱国情怀、民主思想对妇女的影响;据材料“阿斯奎斯首相回信福西特夫人”可知女权运动领袖的积极引导和推动;据材料“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从多方面支持战争、乃至直接参与战争”可知一战使英国人力资源匮乏,妇女大量进入生产部门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促使政府转变对妇女权益问题的态度。9.(2021·河北唐山二模·20)【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材料“东京审判”的正式名称是“远东国际军事审判”。同纽伦堡审判一样,都是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向战败国只是要求赔款及割让领土,但是,这也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火种。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太平洋战争的开战过程,日本军队实施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等,是决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从这一角度看,审判是有很大意义的。日本国民原来从不知道日本军队居然犯下了如此暴行,这也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的发言权。基于利用天皇的影响而顺利实施占领的考虑,美国与天皇的亲信及政治家合谋,以“东条等陆军军人对战争负责”为由,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的罪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审判只进行了一次便结束了。25名A级战犯中,除了7人被判死刑外,其余的也全部被释放。A级战犯嫌疑人,曾任东条内阁工商大臣的岸信介后来还当了首相。——摘编自中日韩三国学者编写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二战后对于惩治战败国、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异同。(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东京审判。(6分)【答案】(1)同:战胜国主导;成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2分)异:一战后重在要求赔款和割让领土,宰割战败国;二战后重在追究战争责任,对战败国进行军事占领和民主化改革。(4分)(2)审判基本体现了公开公正,是正义的审判和胜利;使法西斯罪行昭于天下,激发和平主义思潮;由于美国主导,审判不彻底,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隐患。(6分)【解析】(1)第一小问同,由材料“由盟国设立的审判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战争罪行的法庭”再结合所学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可得,对于惩办战败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战胜国主导的;由所学可知,一战后成立了国联,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二者都是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第二小问异,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胜国向战败国只是要求赔款及割让领土”可得一战后重在要求赔款和割让领土,宰割战败国;由材料“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诸如太平洋战争的开战过程,日本军队实施的拷问、强奸及在南京进行的大屠杀,对俘虏的非人道的行为等等,是决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再结合所学二战对战败国处置的相关知识可得,二战后重在追究战争责任,对战败国进行军事占领和民主化改革。(2)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辩证分析,既要看到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其不足和局限。具体来说,从积极意义来看,由材料“如果没有这样的审判,……是决不可能被公诸于世的”可得,审判基本体现了公开公正,是正义的审判和胜利,同时使法西斯罪行昭于天下,激发和平主义思潮;从不足和局限来看,由材料“由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所以对审判有绝对的发言权”、“使昭和天皇免除了战争的罪责。官僚及财阀等人的责任也未被追究”、“25名A级战犯中,除了7人被判死刑外,其余的也全部被释放”等信息可得,由于美国主导,审判不彻底,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隐患。10.(2021·广东茂名二模·21)(12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巴黎和会上,对德和约问题是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但几乎在每一个决定做出之前,大国之间都有一番较量。在对德国的领土处理上,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坚决反对法国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的计划,迫使法国妥协。在战争赔款方面,英、美又联合反对法国的巨额赔款方案,双方最终因无法确定具体赔款数额而把该问题交由一个由克里孟梭主持的专门委员会去讨论。在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方面,法国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后各方不得不做出让步,问题才算解决。在对待德国殖民地问题上,英、日主张直接兼并,美国则坚持以托管或“委任统治”的方式解决,最后美国的意见占了上风。——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在对德和约问题上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强在对德和约问题上发生争执的原因。(4分)【答案】(1)争执:英、美与法国在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巨额赔款方案方面有分歧;英、美、法在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方面意见不一;英、日与美在对待德国殖民地问题上出现分歧。(6分)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利益。(2分)(2)原因:美国企图称霸世界;英国企图维护世界霸权并主宰欧洲;法国力图争夺欧洲霸权。(4分)【解析】(1)第一小问争执,据材料“英国在美国支持下坚决反对法国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的计划”“英、美又联合反对法国的巨额赔款方案”可得在对德国领土及战争索赔方面,英、美与法国在肢解德国和兼并萨尔矿区、巨额赔款方案方面有分歧;据材料“法国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可得在限制德国军备方面,英、美、法在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方面意见不一;据材料“英、日主张直接兼并,美国则坚持以托管或‘委任统治’的方式解决”可得在对待德国海外殖民地方面,英、日与美在对待德国殖民地问题上出现分歧。第二小问实质,本小问需要从巴黎和会各国的目的来考虑,即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霸权的分赃会议。(2)本小问需要从一战后各国实力的变化及其国家利益出发来回答,据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知识可知,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实力上升,企图称霸世界;英国企图维护原有世界霸权并维持欧洲势均态势,防止欧洲大陆上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法国力图极力打压德国,争夺欧洲霸权。11.(2021·黑龙江大庆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对于那些参战的人来说,战争的经历是无与伦比的恐惧。奔赴前线的人以为战争会像19世纪欧洲战争那样短暂,而且有机会成为英雄。受公众人物宣传的影响,参战士兵认为,战争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状态更加高尚,还说从1815年以来,太长时间的和平状态使欧洲“深受其害”。结果,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过的激战。西线的士兵在肮脏的战壕里连续苦熬了数个星期或数个月,他们要应付老鼠、虱子、泥泞和毒气。当他们缩着身子趴在地下时,未曾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轰炸他们的掩体。当他们跃上战壕准备冲锋时,他们面对机枪和死亡,或者眼看着自己的战友死去,死亡的人数高达几百万。他们经历太恐怖,战后回到家中都不敢告诉自己的亲人,结果他们变得神经衰弱。在战后复原的士兵中,弹震症是普遍的精神疾病。战场变得无情而荒凉,是一个墓地,饱受轰炸,烧成焦黑,布满了铁丝网。坦克代替了骑兵。机器残杀了大量的生命,荡除了战争的骑士精神。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的音乐极其刺耳,预见并捕捉到士兵们孤单的情绪。战后,在所有的战争小说和回忆录中,德国作家里希·马里亚·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最具影响力。雷马克说这场战争摧毁了“甚至是战斗的幸存者”。——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参加一战的士兵在一战前后对这场战争认识的变化。(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参加一战的士兵对这场战争认识变化的因素。(6分)【答案】(1)认识变化:(9分)从认为战争是短暂的到认为战争是长期性的;从认为战争会给自己带来荣耀到感到恐惧;从认为战争是高尚、光荣的到对战争产生了残酷、恐怖的心理;从精神高亢到心理创伤,情绪迷惘;从厌倦和平到战争中恐惧战争,战后意志消沉。(5取4点9分)(2)因素:(6分)残酷战争的经历;战前统治者虚假战争宣传;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政治和军事领袖权威的怀疑。(4取3点6分)【解析】(1)据材料“奔赴前线的人以为战争会像19世纪欧洲战争那样短暂……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过的激战”可知从认为战争是短暂的到认为战争是长期性的;由材料“而且有机会成为英雄……他们经历太恐怖”可知从认为战争会给自己带来荣耀到感到恐惧;据材料“参战士兵认为,战争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状态更加高尚……弹震症是普遍的精神疾病”可知从认为战争是高尚、光荣的到对战争产生了残酷、恐怖的心理;由材料“受公众人物宣传的影响,参战士兵认为,战争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状态更加高尚……战后回到家中都不敢告诉自己的亲人,结果他们变得神经衰弱”可知从精神高亢到心理创伤,情绪迷惘;据材料“从1815年以来,太长时间的和平状态使欧洲‘深受其害’……在战后复原的士兵中,弹震症是普遍的精神疾病”可知从厌倦和平到战争中恐惧战争,战后意志消沉。(2)据材料“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前所未有过的激战”可知残酷战争的经历;由材料“受公众人物宣传的影响”可知战前统治者虚假战争宣传;从材料“坦克代替了骑兵。机器残杀了大量的生命,荡除了战争的骑士精神”可知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所学一战的知识可知对政治和军事领袖权威的怀疑。12.(2021·湖南岳阳二模·21)【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8年,法国政府公布了华工档案,并在巴黎市中心里昂车站附近的一座广场镶建了华工纪念铜碑,纪念在“一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据统计,“一战”期间,欧洲战区华工总计约有14万人之巨,尽管他们与协约国并肩工作而非直接参战,但通过此举,中国不仅向世界有力地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表明中国人有诚意且有能力支持协约国,而且以此方式将中国与协约国战争命运直接绑定,进而助推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之实现。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列国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劳工在“一战”中作出的重要贡献。(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在“一战”结束后是否实现,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中国劳工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他们帮助英法各国在大战中运送物资、抢修工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进而推动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4分)(2)巴黎和会上,这些外交目标大多没有实现,列强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2分)原因:中国虽然开始融入国际社会,但仍然是一个弱国;巴黎和会实质上是一次分赃会议,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4分)【解析】(1)据材料“据统计,‘一战’期间,欧洲战区华工总计约有14万人之巨,尽管他们与协约国并肩工作而非直接参战,但通过此举,中国不仅向世界有力地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劳工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他们帮助英法各国在大战中运送物资、抢修工事;据材料“他们的血汗、牺牲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列国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结合所学,可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进而推动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2)第一小问目标是否实现,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这些外交目标大多没有实现,列强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第二小问理由,就中国本身而言,虽然参与了一战并成为了战胜国,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国力仍然十分弱小;就巴黎和会而言,强权不让公理,巴黎和会实质上是一次分赃会议,大国强权政治主导了会议,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公正。13.(2021·安徽A10联盟高考最后一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巴黎和会三个首脑人物中之两个,即威尔逊与克里孟梭,对于和议所抱之政见似极端的对立。威尔逊怀抱自由思想,主张正义,相信以宽大的条件成立和议,为树立平和之好方法。他思利用此机会设立国际联盟之组织,以为增进国际和平,防止战争之要件。而在他方面,则法兰西之老政治家克里孟梭,在欧洲政治上饱尝忧患,注重法国实际利害问题。他对于国际联盟无大信任心,他不以为此即可以保障法兰西将来之安全,而主张对于德国加以极严厉的制裁手段,以免其再为法国之危害。立于此两极端之中间者,有英之劳合·乔治,他一方面赞成威尔逊之联盟思想,同时亦愿使德国受处罚,而使法国对于德国方面有防备危险之保障;劳合,乔治于此常须调停法美两国首脑之主张。——摘编自周鲠生《近代欧洲外交史》(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上三个首脑人物的不同政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不同政见对后来国际局势的影响。(9分)【答案】(1)威尔逊(美国):建立国际联盟,伸张国际正义,谋求战后的世界和平与安全;克里孟梭(法国):不信任国际联盟,主张对德国严厉的制裁,以防止其东山再起;劳合·乔治(英国):认同建立国际联盟和惩治德国,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1点2分,3点6分,共6分)(2)影响:由于英、法、美在对德问题上存在矛盾,这使得德国能够利用其矛盾成功实现东山再起,并走上了法西斯侵略的道路,危害了世界和平与安全;美国想通过国联称霸世界,但遭到英法的反对,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在英法的控制下,不仅没有很好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而纵容了法西斯侵略。(1点3分,3点9分,共9分)【解析】(1)据材料“他思利用此机会设立国际联盟之组织,以为增进国际和平,防止战争之要件”可知威尔逊(美国)主张建立国际联盟,伸张国际正义,谋求战后的世界和平与安全;据材料“他对于国际联盟无大信任心,他不以为此即可以保障法兰西将来之安全,而主张对于德国加以极严厉的制裁手段”可知克里孟梭(法国)不信任国际联盟,主张对德国严厉的制裁,以防止其东山再起;据材料“他一方面赞成威尔逊之联盟思想,同时亦愿使德国受处罚,而使法国对于德国方面有防备危险之保障”可知劳合·乔治(英国)认同建立国际联盟和惩治德国,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2)结合英法美三国对德国的意见可知由于英、法、美在对德问题上存在矛盾,这使得德国能够利用其矛盾成功实现东山再起,并走上了法西斯侵略的道路,危害了世界和平与安全;据材料“他思利用此机会设立国际联盟之组织,以为增进国际和平,防止战争之要件”及巴黎和会结果可知美国想通过国联称霸世界,但遭到英法的反对,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结合国联的实质可知国联在英法的控制下,不仅没有很好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而纵容了法西斯侵略。14.(2021·山西晋中三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尽管中国作出较大贡献,但不幸的是,自身利益在参战前就已被协约国出卖,英、法、俄与日本的秘密协定使中国不可能实现参战的直接目的。巴黎和会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有时甚至达到互以退会相威胁的程度。它们争论问题之一是中国山东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当然有权收回德国在山东侵占的一切非法权益。但是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结果和会完全满足了日本的欲望。——摘编自李泉《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曲折历程及其影响》(《光明日报》2014年8月27日)材料二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坚持了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的方略,在强调自身在远东国际均势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参与缔结国际条约体系,基本上达到了以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维护国家权益的与会目标。1922年2月4日,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规定日本将胶州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日军撤出山东;日本同意撤销二十一条要求中原来旨在把中国变为日本保护国的第五号,并放弃了某些特惠权利。——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有哪些?(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华盛顿会议获得成功,基本达到“与会目标”的原因。(9分)【答案】(1)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矛盾(对中国的态度上矛盾不一);中国国力的贫弱;日本对华态度强硬;中国外交策略的失误(没有充分利用国际支持或主要战胜国矛盾)。(任答3点得6分)(2)欧美列强限制日本扩张,贯彻“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或利用欧美与日本的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9分)【解析】(1)据材料一“英、法、意始终支持日本关于接管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无理要求,而美国最后也向日本让步”可知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矛盾;据材料一“中国不可能实现参战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国力的贫弱;还可从日本政府、中国外交分析可知日本对华态度强硬;中国外交策略的失误。(2)据材料二“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坚持了依据国际法独自抗争维权的方略”可知中国推行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方略;据所学,还可从欧美列强限制日本扩张,贯彻“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侵华原则;结合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可知中国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推进。15.(2021·华中师大一附中高考押题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战后初期,美国在确定对华宣传内容之后,便开始了以威尔逊演讲为主要内容的对华宣传活动。1919年1月,在上海成立中美新通讯后,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每天向中国发送一组消息,并传送给中国报社。美国还充分利用密苏里新闻帮在中国的实力,向各地发布大量海报和画刊,除将威尔逊打造成民主、自由的标志外,还传送有关美国社会生活、工业的海报,对中国民众产生了很大吸引力。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代理人卡尔·克劳将威尔逊的演讲编辑成册,大量销售,天津大学还“曾要400本作为他们的教材”。克劳还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招募中国志愿者,利用他们业已存在的网络系统进行宣传,甚至将美国良好形象的宣传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摘编自王震《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对华宣传研究(1918—19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手段。(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初期美国对华宣传的背景。(7分)【答案】(1)手段:成立新闻机构;发布海报画报;销售宣传书籍;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招募中国志愿者。(每点2分,任答四点得8分)(2)背景:中国参加一战,成为盟国;中美关系的发展;重塑国际形象的需要;对中国进行信息渗透,扩大在华影响。(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7分)【解析】(1)据材料“1919年1月,在上海成立中美新通讯”成立新闻机构;据材料“向各地发布大量海报和画刊,……还传送有关美国社会生活、工业的海报”可总结出,发布海报画报;据材料“将威尔逊的演讲编辑成册,大量销售”可知,销售宣传书籍;据材料“克劳还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招募中国志愿者,”可归纳出,利用传教士和国际公司;招募中国志愿者。(2)结合一战初期的时间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参加一战,成为盟国,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据材料“除将威尔逊打造成民主、自由的标志外,还传送有关美国社会生活、工业的海报,对中国民众产生了很大吸引力”“甚至将美国良好形象的宣传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可知,美国重塑国际形象的需要,以及对中国进行信息渗透,扩大在华影响。16.(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主义思想和厌战情绪在美国国内日趋高涨。著名作家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等反战小说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孤立主义的参议员杰拉尔德·奈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火制造和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披露了政治和垄断资本家同英、法相勾结的内幕,证明美国是被追逐利润的大银行和大军火制造主拖进战争的,认为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错误。孤立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遍及各阶级和各阶层。随着法西斯国家的扩张,美国国内出现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群众运动,为西班牙人民募捐钱款、粮食和衣服等,并组织医疗队和3000人的志愿军赴西班牙作战。美国人渐渐意识到这种孤立已与历史潮流相悖,并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利益。1939年9月21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决定实施“现款现运”。鉴于德国的运输力和支付能力远逊于英、法,所以英、法在此政策中获利更大。1940年3月,美国签署《租借法案》,决定向盟国提供援助,并拨款70亿美元作为建立和运输租借物资之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炮声促使孤立主义终结。——摘编自刘梦然《浅析二战中美国孤立主义的终结》(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美国孤立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孤立主义结束的因素及影响。(9分)【答案】(1)背景:一战对世界经济与和平的破坏;和平主义思想和厌战的情绪日趋高涨;反战小说的宣传;议员揭露美国参加一战的内幕。(6分,任答三点即可)(2)因素:法西斯国家在世界的扩张;反法西斯运动的兴起;孤立主义不合潮流;维护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日本对美国直接发动战争。(6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加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加速二战结束的进程。(3分,任答两点即可)【解析】(1)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主义思想和厌战情绪在美国国内日趋高涨”得出一战对世界经济与和平的破坏,和平主义思想和厌战的情绪日趋高涨;由材料“著名作家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等反战小说有着广泛的影响”得出反战小说的宣传;由材料“以孤立主义的参议员……,披露了政治和垄断资本家同英、法相勾结的内幕”得出议员揭露美国参加一战的内幕。(2)第一小问因素,由材料“随着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得出法西斯国家在世界的扩张;由材料“美国国内出现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群众运动”得出反法西斯运动的兴起;由材料“美国人渐渐意识到这种孤立已与历史潮流相悖”得出孤立主义不合潮流;由材料“并不能有效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得出维护美国自身利益的需要;由材料“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炮声”得出日本对美国直接发动战争。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出现反对法西斯侵略的群众运动”得出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由材料“决定向盟国提供援助,并拨款……”得出加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由材料“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炮声促使孤立主义终结”得出加速二战结束的进程。17.(2021·山西二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当时国际上三种不同的力量对这场战争采取三种不同的态度:德意实行直接的武装干涉;苏联和共产国际以及世界的民主力量坚决支持共和政府;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实行所谓“不干涉政策”。意味深长的是,以上三个方面的每一方,都参加了由法国倡导、在伦敦建立的“不干涉西班牙委员会”,共有27国签订了“不干涉”协定,禁止向西班牙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禁止西班牙所购买的武器过境,禁止派遣外国志愿人员赴西班牙。德意虽然也在“不干涉”协定上签字,但始终是公开和半公开地向西班牙派遣军队、运送军火。协定撇开了国际联盟,英法对德意等破坏协定的行为视而不见,不加谴责,对西班牙共和政府武器禁运却严格执行,毫不放松。1939年,西班牙共和政府灭亡。——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干涉”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不干涉”协定。(9分)【答案】(1)国际多方势力插手西班牙内战;国际上意识形态的对立;英法等国惧怕西班牙革命影响自身利益;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等。(6分,答出三点即可)(2)牺牲了西班牙人民利益,是西班牙共和政府灭亡的重要原因;纵容了德意法西斯侵略,加快了二战的爆发;既不能有效约束德意的直接干预,也不利于对法西斯势力的斗争;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重要体现。(9分)【解析】(1)据材料“国际上三种不同的力量对这场战争采取三种不同的态度”可知国际多方势力插手西班牙内战;据材料“苏联和共产国际以及世界的民主力量坚决支持共和政府”“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实行所谓‘不干涉政策’”可知国际上意识形态的对立;据材料“协定撇开了国际联盟”可知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结合所学可知,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惧怕西班牙民主力量威胁自身利益,故“对西班牙共和政府武器禁运却严格执行”,最终西班牙共和政府灭亡。(2)据材料“1939年,西班牙共和政府灭亡”可知最终导致西班牙共和政府灭亡,牺牲了西班牙人民利益;据材料“英法对德意等破坏协定的行为视而不见,不加谴责”可知纵容了德意法西斯侵略,加快了二战的爆发;据材料“德意虽然也在‘不干涉’协定上签字,但始终是公开和半公开地向西班牙派遣军队、运送军火”可知既不能有效约束德意的直接干预,也不利于对法西斯势力的斗争;结合所学可知,英法等国纵容德意志法西斯侵略,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重要体现。18.(2021·湖南永州三模·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按照国联盟约,美国既不能控制行政院,也不能操纵全体大会。中国的山东让给了日本,英日同盟依然存在,美国在远东面临的威胁更严重。德国的力量也被过分削弱,不足以抗衡英法,更不足以对抗苏俄。对殖民地问题的处理,英法还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威尔逊把和约文本送到参议院后,他们采取了拖延的办法,还组织对盟约大加批判,提出了14条保留条款,主要内容包括不接受国联盟约第十条的约束,不承认和约中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决定等。参议院于1919年11月和1920年3月对和约进行了两次表决,结果两次都没有通过。哈定总统上台后,分别与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签订了单独和约。这些和约没有涉及国联盟约,只保留了《凡尔赛和约》中关于美国权利的规定。美国拒绝参加国联,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摘编自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未参加国联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未参加国联的影响。(5分)【答案】(1)原因:国联盟约主要体现英、法、日等国利益,美国的战略意图落空;美国参议院拒绝接受国联盟约;美国联邦政府变更,哈定总统调整外交策略。(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2)影响:使国联成为维护英法既得利益的工具;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助长了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不利于日后国际合作阻止法西斯势力的侵略。(5分,答出两点给4分,三点给5分)【解析】(1)据材料“中国的山东让给了日本”“英法还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及“美国既不能控制行政院,也不能操纵全体大会”可知,国联盟约主要体现英、法、日等国利益,而美国的战略意图落空;据材料“参议院……两次都没有通过”可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受国联盟约;据材料“哈定总统上台后,分别与……签订了单独和约”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变更,哈定总统调整外交策略。(2)据材料“德国……不足以抗衡英法……英法还是最大的受益者”可知,使国联成为维护英法既得利益的工具;据材料“这些和约没有涉及国联盟约,只保留了……”可知,美国的单独行动说明其并不重视国联,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美国拒绝参加国联体现了其不接受国际规则、特立独行的外交方式,助长了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美国不参加国联,削弱了战胜国之间的联合,不利于日后国际合作阻止法西斯势力的侵略。19.(2021·安徽蚌埠四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法国是德国的近邻和宿敌,希特勒的反法宣传和毁约扩军行动引起法国公众的警惕和恐惧。1934年2月,巴尔都出任外交部长,逐渐形成“大联盟”的外交方针。在巴尔都的外交构想中,坚决维护国际联盟,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陆同盟体系,订立区域性互助公约体系是连接法国及其盟国和英、苏、意等国的桥梁,它主要由《东方公约》、《法苏互助条约》、《地中海公约》和《洛迦诺公约》构成,并必须有主要欧洲大国参加。苏联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热情很高。因此,巴尔都把对苏谈判作为推行“大联盟”外交的起点,并把联合苏联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上。——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巴尔都外交方针出台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尔都外交构想的特点。(6分)【答案】(1)背景:一战后,法德矛盾尖锐;德国法西斯威胁法国安全;经济大危机的困扰;巴尔都出任法国外交部长。(9分,任答3点)(2)特点:强调大联盟;建立多个互助公约;以欧洲大国为主导;重视苏联地位。(6分,任答3点)【解析】(1)由材料“法国是德国的近邻和宿敌”得出一战后,法德矛盾尖锐;由材料“希特勒的反法宣传和毁约扩军行动引起法国公众的警惕和恐惧”得出德国法西斯威胁法国安全;由材料“1934年2月”结合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得出经济大危机的困扰;由材料“巴尔都出任外交部长”得出巴尔都出任法国外交部长。(2)由材料“逐渐形成大联盟的外交方针”得出强调大联盟;由材料“订立区域性互助公约体系是连接法国及其盟国和英、苏、意等国的桥梁”得出建立多个互助公约;由材料“必须有主要欧洲大国参加”得出以欧洲大国为主导;由材料“把对苏谈判作为推行大联盟外交的起点,并把联合苏联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得出重视苏联地位。20.(2021·山西太原三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早在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向国会提出扩充海军的计划。日本从1920年开始了“八八舰队计划”,即在八年中增加八艘主力舰和八艘巡洋舰。到1921年,日本的海军军费已占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英国议会亦通过决议,增加战列舰、巡洋舰和潜水艇的制造。就连原来重视陆军而轻视海军的法国,也制定了庞大的扩充舰队的计划。经过历时3个月的激烈争吵和讨价还价,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于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了《美英日法意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力量的比例进行了规定。五国海军主力舰的总吨位比例是5:5:3:1.75:1.75;缔约各国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各缔约国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是,美英各13.5万吨,日本8.1万吨,法意各6万吨;美国同意放弃其在菲律宾、关岛等地建造海军基地的权利;英国放弃在香港等地建造海军基地的权利;等等。——摘编自茹莹《华盛顿会议<;五国海军条约>;主力舰吨位比例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国海军条约》签订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国海军条约》。(9分)【答案】(1)一战刺激了西方强国和日本的海军发展;军备竞赛给各国带来沉重的负担;协调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的需要;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等。(6分,任答3点即可)(2)《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缓解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客观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使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同时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条约的签订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并未从根本上缓和列强对海上霸权的争夺,不能消除列强间的矛盾。(9分,任答4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1918年,美国……提出扩充海军的计划。日本从1920年开始了‘八八舰队计划’……英国……增加战列舰、巡洋舰和潜水艇的制造……法国,也制定了庞大的扩充舰队的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一战刺激了西方强国和日本的海军发展;据材料“日本的海军军费已占国家预算的三分之一”得出军备竞赛给各国带来沉重的负担;据材料“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得出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据材料“美国同意放弃其在菲律宾、关岛等地建造海军基地的权利;英国放弃在香港等地建造海军基地的权利”得出协调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的需要。(2)据材料“限制海军军备……禁止建造排水量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得出《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缓解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客观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据材料“美英各13.5万吨”得出使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地位,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同时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终结;据材料“日本8.1万吨”得出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结合所学知识,条约的签订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并未从根本上缓和列强对海上霸权的争夺,不能消除列强间的矛盾。21.(2021·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完全有资格对未来充满自信,日不落帝国建立,全世界的财富在向英国流淌,英国人雄踞于世界之上。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日不落帝国”开始衰落,同时在心态上也彻底击碎了原先的自信。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战后的二三十年代,英国的领袖们希冀以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和平的方式,解决上次大战所带来的直接伤害。正因为抱有和平的幻想,加之民众对战争的厌倦、和平主义运动的展开,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后来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妥协退让以防止战争。当张伯伦回到伦敦时竞然宣称,从此之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事实上,这一次对德国法西斯的妥协铸成大错,不仅没有带来和平,反而纵容了德国的侵略,导致德国不受限制地迅速扩张,最后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李宏图《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1)根据材料,简析“绥靖政策”在英国得以流行的主要因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7分)【答案】(1)原因: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的经济;击碎了英国人对未来的自信;英国领导人对和平解决国际问题抱有幻想;对战争的恐惧和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每点2分,共8分)(2)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快了德国的扩张步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挫伤了反法西斯力量;英国本身也受到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深受其害。(答出3点6分,4点7分)【解析】(1)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使‘日不落帝国’开始衰落”可知一战沉重打击了英国的经济;由材料“同时在心态上也彻底击碎了原先的自信”可知击碎了英国人对未来的自信;从材料“正因为抱有和平的幻想”可知英国领导人对和平解决国际问题抱有幻想;据材料“民众对战争的厌倦、和平主义运动的展开”可知对战争的恐惧和和平主义运动的影响。(2)据材料“反而纵容了德国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从材料“导致德国不受限制地迅速扩张”可知加快了德国的扩张步伐;由材料“最后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从所学二战的原因可知挫伤了反法西斯力量,英国本身也受到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深受其害。22.(2021·安徽“五校联盟”第二次联考·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他顾,暂时放松了对亚洲地区殖民地附属国的控制和压制。一战后,在苏俄的影响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五四运动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国民革命;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运动;甘地和国大党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冲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并于1926年领导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荷兰殖民主义的武装起义,但遭到血腥镇压。起义失败后,印尼大批民众转向苏加诺领导的印尼民族党,主张走温和路线的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独立运动的领导权。总之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形成了冲击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又连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成为20世纪30年代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中坚。——据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席卷的国家和地区多,抗争力度强;群众广泛参与,得到代表新兴阶级政党的直接领导;一些国家暴力革命和温和斗争并存。(2)背景: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亚洲一些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运动高涨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基础;民族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旅游服务与市场营销合同
- 住房简易合同模板
- 个人联营合作合同范例
- 品牌服务授权合同范例
- 城建项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航空港建设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合规与风险控制合同
- 2024年保险合同标的及服务细节
- 债权转让居间服务合同范例
- 修补雨棚天沟合同范例
- 2023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英语词汇表完整版(复习必背)
- 《英语大字典》word版
- 询价单模板模板
- GB/T 14074-2017木材工业用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
- 钢栈桥工程安全检查和验收
- FDS软件介绍及实例应用
- 无配重悬挑装置吊篮施工方案
- 强基计划解读系列课件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24点大挑战》教学-完整版课件
- 胸痛的鉴别诊断与危险分层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