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路初步设计说明书样本_第1页
杜鹃路初步设计说明书样本_第2页
杜鹃路初步设计说明书样本_第3页
杜鹃路初步设计说明书样本_第4页
杜鹃路初步设计说明书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概述1.1项目实行背景为顺应长三角都市网络化发展、环太湖发展,以及锡宜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锡西地区产业带迅速崛起,增强锡西地区都市综合服务功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将钱桥、胡埭、荣巷(局部)、蠡园(局部)、马山(局部)5个街道(镇),规划为无锡“一心五城六镇”空间构造中西部新城区。锡西新城作为无锡市五大新城之一,总体定位为生态型、当代化智慧新城,区域性职教中心、休闲旅游基地、生态宜居城和科技制造业集聚区。胡埭工业园作为新城科技制造业集聚区,在改名为无锡新城工业安顿区,通过近几年建设,无锡新城工业安顿区功能已经不但仅是一种容纳搬迁公司“安顿区”,短短3年时间,通过“一园(航空动力科技产业园)、一港(胡埭物流港)、一城(胡埭汽车城)和三大汇集区(高新技术产业汇集区、老式优势产业汇集区和配套型服务产业汇集区)”产业体系建设,打导致为了一种产业集聚、不断创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科技型制造业集聚区。无锡新城工业安顿区总规划面积12.83平方公里,自启动开发建设以来,当前已建成南区、北区和西拓一期8.9平方公里,在建西拓二期1.46平方公里和西部区2.47平方公里。为逐渐解决全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瓶颈制约,发展实体经济和当代工业经济。规划在新城工业安顿区、惠山区前洲玉祁设立无锡工业转型发展集聚区,其中无锡市经济开发区(东区)(胡埭安顿区)总用地面积约347公顷,位于锡西新城西侧,西邻刘闾路,北至342省道,东靠西环线,南邻钱胡路。内某些为工业安顿区、转型发展区、产业升级、科创研发、生活配套五大功能区。为加快无锡市工业转型发展区建设,基本设施及路网建设成为了当前首要工作。发展区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主次干道格局(“四横”重要为:S342、丁香路、陆藕路及钱胡路,“三纵”重要为:刘闾路、杜巷路及西环线),有效联系基地与外围地区;核心区加大支路密度,加强地块间联系,整体形成以便快捷、富于活力交通体系。杜鹃路S342刘闾路西环路杜鹃路S342刘闾路西环路杜鹃路作为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东西向一条支路。为区域性道路,重要服务于周边厂区,同步作为开发区支路网一某些,可连通刘闾路、杜巷路、杨树路等。1.2项目建设必要性1、是无锡市工业转型发展区发展建设需要随着无锡市工业转型发展区建设推动,大量工业开发、配套服务区以及商务办公等设施集中建设于此,使得整个区域交通量将会有一种明显上升,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当前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工业转型发展区)地块内道路均未建设,作为发展区路网“四纵”中“一纵”,本项目实行对构建发展区空间布局有着积极增进作用。同步发展区建设发展,需要配备完善都市路网。本项目是发展区交通建设重要构成某些,旨在完善发展区道路交通条件,为发展区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2、增进沿线地块开发功能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作为无锡新城工业安顿区新兴功能区,具备较强发展潜力和实力,随着其建设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因而无论区域内部还是区域对外客货运交通需求都将增长迅速。本项目建设,将完善该区域道路路网,为地块开发打下良好基本。1.3工程概况本次设计杜鹃路(刘闾路~杨树路)位于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滨湖区胡埭镇无锡市工业转型发展区内。项目起点位于规划刘闾路,往东跨越一规划河道后,与杜巷路相交,终于杨树路。路线全长0.943km,道路路基宽度为16m,全线采用双向两车道都市支路原则建设,设计速度为30km/h。项目地理位置图1.4设计根据(1)江苏无锡经济开发区发展有限公司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市政项目设计1标段《中标告知书》;(2)《无锡市经济开发区(东区)都市设计》(.12);(3)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管线规划资料(5月8日电子版);(4)江苏省科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河道规划资料(4月电子版);(5)我院《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杜巷路(刘闾路~西环线)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05);(6)我院《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杨树路(杜鹃路~陆藕路、刘梅路~钱胡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07);(7)江苏鑫源岩土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勘察资料(.07电子版)。1.5有关规范(1)《道路工程制图原则》(GBJ50162-9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献编制深度规定》(建质[]16号)(3)《都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4)《城乡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5)《都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6)《都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11)《公路工程技术原则》(JTGB01-);(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13)《城乡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14)《工程建设原则强制性条文》都市建设某些;(15)《都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1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19)《城乡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都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165:);(21)《都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本设计规范》(JTGD63-);(2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7)《都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9)《都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3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3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33)《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立规范》(JTGD82-);(3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1.6技术原则本项目全线采用双向两车道,按照都市支路原则建设,路基宽度16m,设计速度30km/h。1.道路级别:都市支路2.设计车速:30Km/h3.路基原则横断面:一块板断面,双向两车道4.设计荷载:道路BZZ-100、桥涵城-B级5.基本抗震烈度为六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6.设计暴雨重现期P=3年1.7测设简况通过投标,我院承担杜鹃路(刘闾路~杨树路)新建工程勘察设计任务。随后,我院及时成立了设计项目组,开始进行该工程设计勘察工作。在此期间,项目组对全线中桩(中平)、横断面、河床断面、相交道路、房屋拆迁、三杆拆迁、树木迁移、地下管线等进行了详细现场测量和调查。为保证设计成果与实地状况相符性,项目组在设计过程中,又多次对个别复杂路段进行针对性现场调查。07月,我院就杜鹃路(刘闾路~杨树路)道路断面、管线布置及桥梁方案、重要交叉口节点方案等与业主进行沟通,并依照业重规定在设计中逐个贯彻。07月,对本项目进行了院内评审,项目组对平面、纵断面、交叉口、交通组织、桥梁布孔及型式等作了进一步优化论证,对路基解决、路面构造等进一步比较和研究,从而全面展开了杜鹃路初步设计工作。07月底,在进行认真、仔细二校三审后,本工程设计文献顺利出版。1.8重要工程规模杜鹃路(刘闾路~杨树路)路线全长0.943Km,路基宽度16m。全线征地25.8亩。全线设桥梁1座,为1-10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全线新铺设雨水管(d500~d1200)1745m,污水管(d400)632m,电力管(4×1孔~4×2孔)841m,电力管(5×2孔)13m,电信管(4×1孔~4×2孔)1039m,电信管(6×2孔)35m,上水管(DN150~DN200)1034m,中压燃气管(DN150)35m。

2.0区域建设条件2.1沿线自然地理条件2.1.1气候本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属长江下游海洋性温湿气候带。据无锡市气象台记录资料:85~87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241.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290.5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气温15.4℃,最高气温37.7℃(85年7月);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0.83℃,最低气温-8℃(86年1月)。但从近年降水量资料分析,年际变化较大,1954年年降水量达1521.3mm,而1978年年降水量仅569.1mm。气候总特点是:冬季偏北风为主,受北方大陆冷空气侵袭,干燥寒冷;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受海洋季风影响,炎热湿润;其中春夏之交“梅雨”天气是江南地区特有气候特性,天气闷热、多雨、湿气较大。夏末秋初台风次数较多,狂风暴雨相结合时,往往带来较大降水,具备较大破坏性。2.1.2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无锡市胡埭镇,西起规划刘闾路,东至规划杨树路,道路沿线重要为荒地和已拆迁民房旧址。沿线地面标高普通在3.30m~5.00m之间,除局部地段分布堆土地势有起伏外,别的地段地势相对较平坦;属长江三角洲冲、湖积平原地貌类型。2.1.3地下水依照本次钻孔资料,区内分布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组,重要分布浅部表层土中,重要靠大气降水,丰水期地表水体侧向补给,特别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勘察期间按照150m左右间距测得拟建道路沿线表层土潜水位埋深0.40~0.70m左右,相应标高3.64~4.03m左右。无锡地区降雨重要集中在6~9月份,在此期间,地下水位普通最高,旱季在12月份至翌年3月份,含水量薄弱,在此期间地下水位普通最低。依照该区水文观测资料,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4.20m,水位变化幅度约1.0m。2.1.4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无锡胡埭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依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第7.11.1条规定,拟建场地可不进行液化鉴别。依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表7.10.11规定,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估算工程桥梁场地20.0m深度内J1、J2号孔平均剪切波速值为Vse=209.7、205.3m/s(见表3)。依照区域地质资料,本场地覆盖层厚度不不大于50m,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表7.10.12规定,规定,鉴定场地类别为Ⅲ类。鉴定场地类别为Ⅲ类。2.1.5地基土构成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依照本次勘察所揭露地层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地表至20.0m深度范畴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沉积物,按其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别,可划提成5个重要层次;各地基土层分布规律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其特性描述如下:1.(1)层表土:灰~黄灰色,较湿;道路沿线重要为填土,上部夹植物根茎、碎石子等,中下部多为软~可塑黏性土;局部已拆迁民房旧址地段为杂填土,上部0-0.8m夹大量碎砖、水泥块等建筑垃圾,下部为黏性素填土。道路沿线普遍分布。厚度:0.40~1.80m,平均0.82m;层底标高:1.05~4.10m,平均3.50m;层底埋深:0.40~1.80m,平均0.82m。天然含水率平均值29.9%。该层土土质不均匀,力学性能较差。2.(2)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硬塑,含铁锰质结核,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道路沿线普遍分布,厚度:3.30~4.70m,平均4.18m;层底标高:-0.82~-0.40m,平均-0.59m;层底埋深:4.60~5.30m,平均4.94m。天然含水率平均值22.6%。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2.181M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20KPa,压缩模量Es=8.4MPa,为中压缩性土,力学性能较好。3.(3)层粉质黏土夹粉土:黄灰~灰色,可塑,局部夹稍密粉土薄层,韧性中,干强度中。道路沿线普遍分布,厚度:3.00~4.90m,平均3.83m;层底标高:-5.37~-3.82m,平均-4.42m;层底埋深:8.10~9.60m,平均8.77m。道路沿线普遍分布,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2.843M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50KPa,压缩模量Es=6.3MPa,为中压缩性土,力学性能中档。4.(4)层粉质黏土:黄灰~灰色,可~软塑,局部夹稍密粉土薄层,韧性中,干强度中。道路沿线普遍分布,厚度:2.70~3.90m,平均3.16m;层底标高:-8.27~-6.89m,平均-7.64m;层底埋深:11.20~12.50m,平均11.98m。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00KPa,压缩模量Es=4.4MPa,为中偏高压缩性土,力学性能较差。5.(5)层粉质黏土:灰黄~黄褐色,可~硬塑,含铁锰质结核,有光泽,韧性高,干强度高。该层未穿透,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30KPa,压缩模量Es=8.6MPa,为中压缩性土,力学性能好。2.1.6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拟建场地为冲、湖积平原,依照本次勘察获得地层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区内未见地裂缝、地面沉陷、地震液化等不良地质作用。2.1.7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1、岩土参数分析和选用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及压缩模量拟定是依照土工实验物理力学指标、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曲线,结合无锡地区经验和土层类别、状态及均匀限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后拟定。各土层容许承载力、压缩模量建议值见表3。指标记录及设计综合参数表表3层号名称按土试成果、值查表[fa0](KPa)C、Ф计算[fa0](KPa)静探估算[fa0](KPa)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KPa)压缩模量Es(MPa)1表土2粉质黏土2302252252208.23粉质黏土夹粉土1601651551506.14粉质黏土1101151051004.55粉质黏土2402352402308.52、场地稳定性和适当性依照前述分析,拟建线路地势平坦,从区域构造看,属地壳稳定区域;无锡市地区地震水平,无论从强度和频度上来看,地震活动水平属中档偏下,属基本稳定地区。同步场地内及周边不存在地裂缝、地面沉陷等不良地质作用,故本场地适当道路兴建。3、特殊性土分析评价拟建道路除在河道、水塘底某些布薄层淤泥外,道路沿线未发现如淤泥、淤泥质土等特殊性土层分布。4、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经本次勘察查明拟建道路沿线分布(1)表土,平均层厚0.82m,荒地及耕地地段上部夹植物根茎、碎石子等,下部多为软~可塑黏性土,局部已拆迁民房旧址地段上部0~0.8m夹大量碎砖、水泥块等建筑垃圾,别的地段上部夹植物根茎、碎石子等,下部多为软~可塑黏性土,依照采用原状土样土试资料,(1)层土下部软~可塑黏性土含水率W=29.9%,密度ρ=1.81g/cm3,压缩模量Es=4.2Mpa。视道路设计标高可将浅部0.30m(在老民房分布地段建议恰当增大换土垫层厚度)在清除后对其下部软~可塑黏性土翻土挖晒、充分碾压或采用其她办法解决后恰当运用,解决后建议采用密实度法检查解决效果,同步应避免遭水浸泡。(2)层粉质黏土道路沿线普遍分布,可~硬塑,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220KPa,压缩模量Es=8.4MPa,厚度较大,分布稳定,力学性能较好,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拟建道路沿线分布河道、水塘若干,其分布状况详见第“2.1地形地貌”中描述,其分布范畴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拟建道路在河道、水塘分布地段建议对其抽水后进行清淤,然后用碎石土、灰土等回填解决,并分层碾压密实,其压实原则依照有关规范执行。本道路工程包括桥梁工程,在路桥接驳过渡段,桥台基本位于相对较密实土层,沉降量相对较小;路基填土厚度较大,沉降量相对较大,接驳过渡段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建议恰当采用如提高路基接驳段填土密实度等办法,尽量减少不均匀沉降。

3.0现状简介3.1沿线相交道路本工程全线无现状道路3.2现状地块现状道路两侧均为农田,某些民房已拆迁。3.3现状河道本工程现状穿过一处河道为盛店港,工程范畴内需填没。

4.0道路工程4.1平面线型设计1、路线走向杜鹃路起点位于规划刘闾路,向东跨越一规划河道,与杜巷路相交后,终于杨树路。路线长约0.943km。2、平面设计重要控制点①起点规划刘闾路交叉口;②规划杜巷路交叉口;③终点规划杨树路交叉口。3、平面线型设计本项目线位完全按照《无锡市经济开发区(东区)都市设计》规划进行布设,全线采用都市支路原则建设,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为30km/h。中心线采用规划线位,全线设立一处圆曲线,半径为6100m,满足规范不设缓和曲线规定。4.2道路横断面设计本项目依照规划采用都市支路原则设计,设计车速为30Km/h,路基宽16m。路基原则横断面为:2×6m行车道+2×2m人行道=16m。见下图:路基原则横断面道路横坡为双折线,行车道横坡为2%,坡向路边;人行道横坡为1.5%,坡向路中。人行道高出行车道路面15cm。4.3道路纵断面1、设计原则:①满足都市支路30km/h设计速度纵断面指标规定;②与各相交规划道路合理顺接;③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块开发、地下管线、水文地质、道路排水等规定;④满足排水河道泄洪规定。2、重要控制点①起点规划刘闾路交叉口、规划杜鹃路交叉口和终点规划杨树路交叉口;②排水河道桥梁底标高;3、纵断面线形设计依照拟定道路级别、控制标高为前提,根据上述设计原则,进行纵断面设计。严格控制顺接现状(在建)道路标高。全线最大坡长为302m,最小坡长为171.904m;最大纵坡为0.3%,最小纵坡为0.2%。本路纵断面线形指标如下:纵断面线形指标表变坡点个数个3备注坡度最大值%0.3最小值%0.2坡长最大值m302最小值m171.904竖曲线半径凸型最大值m15000最小值m15000凹型最大值m15000最小值m1备注:交叉口顺接坡长、坡度及竖曲线不计入纵断面指标4、平纵组合设计①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服以及沿线环境、景观协调规定;②力求平纵线形指标均衡,保证路面排水畅通;③在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时,竭力做到平包竖。4.4交叉口设立本道路为都市支路,本着以满足区域内交通转换需求,交叉口设计时,原则上均与相交道路平交。1、交叉口设立原则:1)由于本项目为都市支路,原则上相交道路为主干道时采用停车让行、右进右出控制;相交道路为次干道、支路时采用停车让行、黄闪灯控制2)本项目与相交道路相交时均不作渠化;沿线共与3条道路相交,详见下表:序号相交道路名称道路级别桩号间距交叉口型式备注1刘闾路主干道K0+000T型交叉右进右出规划道路4722杜巷路次干道K0+471.526十字交叉停车让行规划道路4723杨树路支路K0+943.904L型交叉停车让行规划道路全线均采用停车让行,与杜巷路相交采用黄闪灯控制。4.5路基1、普通路基设计在掌握沿线地质概况、分析研究基本上,依照沿线两侧规划标高,同步综合考虑地下管线埋设需要,合理拟定路基填土高度。填方路段以1:1.5放坡,并顺接路侧地块,浅挖方路段,考虑到远期道路两侧地块整平开发,路堑边坡采用1:1。(1)普通路段(行车道):若填挖高度(清表后)≤140cm,统一按挖方路段解决,下挖至路床顶面如下80cm,再向下翻松20cm掺5%石灰解决,压实度≥87%;然后填筑40cm6%石灰处治土过渡层,分层压实,压实度分别≥90%,≥93%;最后填筑40cm6%石灰处治土,分层压实,压实度≥95%。若填挖高度(清表后)>140cm,统一按填方路段解决,清表后原地面向下翻松20cm掺5%石灰解决,压实度≥87%,然后填筑40cm6%石灰处治土,分层压实,压实度分别≥90%,≥93%;再填筑中间填料,中间填料所有采用6%石灰处治土,分层压实,压实度≥93%;最后填筑40cm6%石灰处治土,分层压实,压实度≥95%。(2)人行道:清表后进行原地面压实,压实度≥87%,然后采用素土回填至人行道构造层底,压实度≥90%。2、河塘路段排水清淤后,边坡挖成不不大于1m宽台阶,坡度内侧3%,回填80cm建筑圬工废弃物后,用重型机具碾压,嵌挤稳定后,采用碎石填隙找平,碾压至表面无明显轮迹及弹簧现象后,填筑一层20cm5%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0%;然后填筑5%石灰处治土至原地面(高填路段)或路床顶面如下80cm(低填路段),分层压实,压实度≥93%,然后填筑两层各20cm6%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3%;最后填筑两层各20cm6%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5%。在原地面以上20cm(高填路段)或路床顶面如下60cm(低填路段)设立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伸入正常路基宽度不不大于2m,外侧铺至坡脚处。3、桥台后路基回填对于构造物处路基回填:构造物开挖沟槽处路基回填需开挖台阶,逐级回填。第一级台阶开挖宽度为1.5m,以上各级台阶开挖宽度不不大于1m。回填方式为原地面翻松20cm掺5%石灰处治,压实度≥87%,其上做一层20cm6%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0%;然后填筑一层20cm6%石灰处治土,压实度≥93%;其上填筑6%石灰处治土至路床顶面如下40cm,分层压实,分层厚度20cm,压实度均≥95%,最后填筑40cm6%石灰处治土,分层压实,压实度均≥95%。4、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原则,分层压实。路基压实度规定见下表:新建路基压实度一览表填挖类型项目分类压实度(%)挖方及零填方行车道路床顶面如下0~40cm≥95路床顶面如下40~60cm≥93路床顶面如下60~80cm≥90填方行车道路床顶面如下0~40cm≥95路床顶面如下>40cm≥93原地面以上0~20cm≥90底板≥874.6路面构造设计1、技术原则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持续体系理论,以路表弯沉值作沥青路面构造设计指标。沥青砼路面以双轮组单轴100KN为原则轴载,设计年限。2、设计指标依照《城乡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和预测交通量经分析计算后,行车道设计年限内一种车道上合计当量轴次Ne=8.0×106次,属中交通级别,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Ld为30.0(1/100mm)。3、路面构造A、行车道:表面层: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沥青)Ls=28.4mm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Ls=31.6mm下封层:0.6cm改性乳化沥青封层基层:30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4.5%)Ls=36.9mm底基层:20cm12%石灰土Ls=161.1mmB、人行道:25×12.5×6cm透水混凝土砖3cm砂垫层10cmC2015cm级配碎石C、桥面铺装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沥青)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4、路面构造设计参数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原则轴载,计算参数取用依照我院以往高级别道路材料实验成果和现行《城乡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中参照值进行综合分析后拟定,计算采用设计参数详见下表: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推荐配合比或型式20℃抗压回弹模量15℃抗压回弹模量60℃抗压回弹模量15℃劈裂强度60℃剪切强度细粒式沥青砼AC-1314003001.40.6中粒式沥青砼AC-20C12001800-1.0-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表材料名称推荐配合比或型式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MPa)弯沉计算拉应力计算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剂量4.5%150036000.5012%石灰土石灰剂量12%55015000.254.7无障碍及盲道设计1、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立原则(1)、人行道各种出入口必要设缘石坡道;(2)、缘石坡道应设立在人行道范畴内并与人行横道相相应;(3)、缘石坡道破口与车行道之间宜没有高差;当有高差时,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应不不大于1cm(4)、人行道设立盲道位置和走向应以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5)、盲道应持续,半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宜避开井盖铺设。2、设计内容(1)、缘石坡道a、坡度1)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及侧面坡度取1:20;2)其她形式缘石坡道坡度取1:30。b、宽度1)三面坡缘石坡道正面坡道宽度不应不大于120cm;2)扇面式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不大于150cm;3)转角处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不大于200cm;4)其她形式缘石坡道宽度不应不大于120cm;5)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比人行道两边各宽25cm。c、坡口高度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1cm。d、其她规定1)缘石坡道坡面应平整、防滑;2)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对齐;3)缘石坡道基层构造做法与人行道基层构造做法相似。e、缘石坡道宜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2)、盲道依照无锡市盲道设计有关习惯,人行道宽度≤2.5m时,不设行进盲道,仅在无障碍及特殊位置设立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颜色宜为黄色。本工程人行道宽度为2.0m,本次设计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0.25~0.5m处设立提示盲道。

5.0交通工程5.1总体设计思路(1)标志、标线采用30km/h设计原则。(2)正常路段,主线双向两车道,车道均宽3.5m,非机动车道宽度为2.5m。原则路段标线示意图(3)与杜巷路、杨树路交叉采用停车让行、与刘闾路交叉采用右进右出形式,均不进行渠化。(4)与杜巷路相交采用黄闪灯控制。5.2设计目的(1)通过交通安全设施尽量保障道路使用者安全性。(2)通过交通标志提供精确及时信息和引导,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地到达目地,增进交畅通通和行车安全。5.3设计办法(1)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执行,其规定不明确或者未涉及内容参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和《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立规范》(JTGD82—);(2)规划路口没有明的确施筹划,标志标线以近期使用为设立目,并兼顾规划道路实行后便于调节实行。(3)新建道路实行后对相交现状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同步设计改造。5.4标志交通标志布置在满足《道路交通标志及标线》(GB5768-)基本上,力求做到标志种类齐全、功能完善。以对不完全熟悉路网但对出行有所规划道路使用者,即既不是对路况很熟悉本地人也不是毫无准备出行人。普通道路指路标志应兼顾近途和远途道路使用者需求,提供去往目地所通过道路、沿途有关城乡、重要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地点、距离和行车方向等信息。设立合理普通道路指路标志互有关联并构成完整指路系统,使道路使用者在指路路标志指引下,配合交通地图等辅助手段顺利达到目地。普通道路指路标志设计还满足如下规定:(1)清晰、简要、互有关联。(2)从路网角度系统化设立。(3)从驾驶员需求出发,在形式环境下及时提供精确有效信息。标志版面设计以30km/h速度下行驶时能及时辩认标志信息为基本原则,力求作到版面醒目、美观。禁令标志设立在限速、禁止驶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放等路段之前恰当位置。警告标志设立在不设信号灯支路口,提示过往车辆提高警惕。批示标志设立在交叉口等需要司机注意或变化行车路线位置。5.5版面设计道路指引系统,指路标志上道路前行方向设立两条路名:一种为远指重要道路路名,一种为下个相交道路路名;左右两侧各设立一条路名:指下一种重要道路路名。交通标志版面设计满足规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标志上文字采用中文和拼音字对照,依照设计行车速度,主线上标志中文高采用40cm,字宽比例为1:1(特殊状况下可采用1:0.75),拼音字(大写)字高为12cm,英文与中文最小间隔5cm。交叉口指路标志版面采用单悬臂400cm×260cm和270cm×100cm。如图所示:400cm×260cm指路标志版面示意图270cm×100cm指路标志版面示意图别的标志板几何尺寸如下:禁令标志:圆形直径为80cm;八边形直径为80cm;批示标志:圆形直径为80cm;正方形边长为80cm。5.6标志板材料及反光薄膜标志板颜色色度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关于规定执行。警告标志版面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禁令标志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图案压杠;批示标志为蓝底、白图案。标志板材料采用牌号为3003、T4状态硬铝合金板,铝合金板厚度应依照计算拟定,普通原则尺寸警告、批示、禁令标志采用1.5mm,其她版面面积12m2如下采用2mm,12m2以上采用3mm标志版面应无皱纹、起泡、开裂、剥落、色差等,并具备良好反光性能和耐久性。标志立柱材料采用型钢、钢管、钢板等,其材料性能不得低于Q235钢。立柱、横梁及外露钢杆件应采用热镀锌解决,锌附着量不得低于600g/m2。标志立柱、横梁:凡钢管外径在152mm如下(含152mm),采用普通碳素构造钢焊接钢管,并符合《碳素构造钢》(GB/T700-)规定;凡钢管外径在152mm以上立柱,采用普通惯用热轧无缝钢管,并应符合《构造用无缝钢管》(GB/T8162-)规定。立柱管径及壁厚应依照标志尺寸进行计算,选取经济合理规格,从美观考虑,管径不不不大于300mm。若构件在作热镀锌防腐解决后,再作喷塑解决,作喷塑解决构件镀锌量应不不大于270g/m2。对接槽钢必要按原则对表面做防锈解决。底漆和面材料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面漆色彩为银灰色。标志板反光材料依照道路级别选用。本次工程除路名牌和人行横道标志采用四级发光膜,别的标志牌均采用二级反光膜,警示桩采用四级反光膜。5.7构造设计按支撑方式标志构造分为单柱式、悬臂式、附着式等若干种,设计中按交通构成,版面尺寸及布置位置进行选取。设计基本风速,应采用平坦空旷地面离地面10m高,重现期为50年10min平均最大风速值,并不得不大于22m/s。5.8标线路面标线设计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为根据进行设计,标线材料采耐久、反光性能好热熔型标线。热熔反光材料施工规定,标线涂层厚度:沥青路面为1.6+0.2mm。标线表面撒玻璃珠,应分布均匀,含量0.3~0.34kg/m2。本项目系设计车速为30km/h都市支路,标线详细设立如下:1、行车道边沿线——为白色实线时,线宽15cm;在出入口车行道边沿线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长2m,间距4m,实虚比例为1∶2;当相邻两出入口间距不大于等于100m时,车行道边沿虚线持续设立。持续设立实线类标线,应每隔20m左右设立排水缝,与雨水口相应一起设立。其她标线有也许阻水时,应沿排水方向设立排水缝,排水缝宽度4cm。2、中心虚黄线——黄色虚线,线宽15cm,实线4m,间距6m,实虚比为2:3、导向箭头——4.5m,在交叉口范畴内导向箭头设立每组间距30~40m,普通设立3组。4、停止线——线宽40cm,并且保证在人行横道线后2m。5、人行横道线——白色平行粗实线,宽度4m,线宽45cm,线间隔60cm。6、非机动车地面标线——各交叉口出口道一侧设立非机动车图案,表白车道为非机动车道。5.9平交口安全设施设计平交口是交通冲突最为危险地方,在交通工程设计通过交通管理办法来减少路口危险限度,因而依照交通管理部门特殊规定进行信号灯设立。本次依照被交道路重要限度来进行平交口交通工程设计。刘闾路交叉口刘闾路为规划都市主干道,道路红线宽26m,与杜鹃路T字交叉,杜鹃路与其右进右出控制。杜巷路交叉口杜巷路为规划都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19m,与杜鹃路十字交叉,杜鹃路与其停车让行、黄闪灯控制。杨树路交叉口杨树路为规划都市支路,道路红线宽16m,与杜鹃路L型交叉,杜鹃路与其停车让行控制。5.10其她交通安全设施重要有太阳能黄闪灯等。5.11交通智能化设计本工程与杜巷路交叉口采用黄闪灯控制,预埋信号灯过路管线。

6.0桥梁工程6.1设计原则本工程桥梁设计遵循原则如下:1、桥位平面线形服从于路线总体布设需要,按照安全、经济、合用、美观原则,选取受力明确、施工简便、养护费用低桥型方案。2、本项目桥梁重要功能是满足排涝或引水需要。桥梁构造力求轻型美观,构造布置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工程造价,减少施工难度,在施工中能体现集中、以便、迅速、文明、环保特点。3、桥梁上部构造应尽量选用构造恒载较小预应力砼构造,以便减少下部构造造价。4、尽量选用建筑高度较小上部构造型式,以减少全线纵断面,以便与相邻交叉道路衔接,减少工程投资。5、桥梁布孔应征求水利部门意见,桥梁布孔满足泄洪排水规定。桥梁跨径选取参照现状道路桥梁,尽量不压缩河道断面,满足现状河道和规划河道排水防洪规定。6、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环境舒服性规定将越来越高。因而桥梁构造型式在力求统一、减少造价前提下,考虑桥梁设计与周边环境协调,桥梁外形美观。7、桥梁所采用构造和材料,需充分考虑构造防腐,提高构造耐久性,为保证桥梁正常使用1打下良好基本。8、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导致不利影响。9、解决好桥面伸缩缝及桥面系统等满足运营阶段行车平顺、舒服、迅速、安全规定。6.2设计原则1、设计荷载原则:城-B级,人群按《都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取用。2、设计行车速度:30Km/h3、桥面横坡:行车道双向2%,人行道反向1.5%;4、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防办法级别为6度。抗震设计办法为C类,地震调节系数E1地震作用0.35。5、设计安全级别:二级,γ0=1.0。6、耐久性规定:按Ⅰ类环境控制。7、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100。8、设计基如期:1。9、设计使用年限:50年。6.3桥梁分布状况全线共设桥梁1座,为小桥,全长18.44m。详细详见桥梁一览表6-1所示:表6-1桥梁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桥名与河流交角孔径(n-m)构造类型河流1K0+033.90小桥103°1-10PC空心板梁新开河道一(规划河道)6.4桥梁抗震设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都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本工程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基本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防办法级别为6度。抗震设计办法为C类,地震调节系数E1地震作用0.35。抗震设计按照《都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进行。抗震办法按抗震规范规定及计算分析成果设立:桥梁设立防震挡块以防落梁,并按规定加宽帽梁尺寸,加强构造抗剪设计、增强构造构造配筋。6.5桥梁耐久性设计及办法都市桥涵设计基如期是1,本项目环境类别为Ⅰ类,依照本项目环境分类及作用级别进行了耐久性设计。6.5.1本桥构造构成可大体分为如下两类:1、永久性构件此类构件是不可更换或难以更换,应在正常养护和维护条件下满足1设计周期。如基本、桥台、主梁等不可或难以更换混凝土和钢构造。2、非永久性构件此类构件是可更换或需要更换,在桥梁设计使用寿命期内及既有技术条件下,一次性建造难以满足规定,也许存在需要更换规定。如支座、伸缩缝、排水系统、路面耐磨层等。此类构件使用寿命,要依照既有工艺技术水平、经济条件,按照满足使用规定并同步兼顾将来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性价比,通过技术和经济充分必选使其更换周期最经济合理来拟定。对于耐久性设计,依照上述构件类型划分,重要针对如下构造类型进行分析:①混凝土构造,②桥梁路面铺装,③桥梁附属构造(支座、伸缩缝、栏杆)。6.5.21、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耐久性参数规定根据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中,对Ⅰ类环境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提出如下规定:表6-2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序号构件类别最小保护层厚度1基本、桩基承台=1\*GB2⑴基坑地面有垫层或侧面有模板=2\*GB2⑵基坑地面无垫层或侧面无模板40602墩台身、挡土构造、涵洞、梁、板等303人行道构件、栏杆204箍筋205缘石、中央分隔带、护栏等行车道构件306收缩、温度、分布、防裂等表层钢筋15结合《公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对不同受力构件依照环境分类及作用级别分类,控制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混凝土强度级别,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含碱量等,提出如下规定:表6-3耐久性设计规定表构造部件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最大氯离子含量(%)最大含碱量(kg/m3)空心板0.364200.063墩身、钢筋砼盖梁0.453800.33桥台承台、桩基0.553200.332、提供足够钢筋并进行合理布置保证受拉和受弯裂缝更好分布受力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可避免要发生开裂,这是混凝土构造一种自然现象,应提供足够钢筋量(满足最小配筋率)用于保证裂缝更好分布。3、裂缝宽度验算对裂缝宽度最后验算要基于最后钢筋面积和正常使用荷载下钢筋应力,并根据前文中拟定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规范规定,计算得出最大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0mm。6.5.3非永久性构造耐久性设计桥梁非永久性构件重要有支座、伸缩缝、栏杆、桥面铺装、交通监控设施、检修和维修设施。这些装置应拟定合理更换周期,以减少对运营期交通影响。1、支座:支座钢材、四氟板及内部橡胶应保证有相应寿命期,还应保证使用功能有效,例如支座纵横向可移动功能,保证密封装置有效期。更换支座普通不需要封闭交通,板式橡胶支座普通为,需要注意是预埋在混凝土中支座螺栓是不易更换,其数量不大,可采用不锈钢材料或预留一定锈蚀余量。在设计中要考虑预留更换支座时暂时千斤顶位置。2、伸缩缝:原则上是可更换,但伸缩缝置换往往影响交通,因而对于大位移量伸缩缝装置可以选取耐候钢等材料,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设计基如期内置换次数,伸缩缝设计寿命为。要特别注意伸缩缝处积水、渗漏,要通过合理设计和精心施工,把伸缩缝积、漏水通病消灭在源头。3、桥面铺装:桥面铺装是较容易损坏部位,桥面设计时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情综合考虑交通量、车载原则、环境气候、车辆轮胎类型、所采用路面材料、维修费用及实际也许采用施工工艺等,合理拟定桥面铺装设计寿命,并保证其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其设计寿命普通为。路面材料配比设计应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优化,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4、检修和维修设施:桥梁寿命期内应对构造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管理。检修和维护通道就是这一工作可以得以展开基本保证,这些都需要在桥梁设计时,进行统一考虑,拟定其设立原则。6.6桥梁构造设计6.1、混凝土⑴C50砼:10mPC空心板梁梁体、铰缝和板梁砼铺装。=2\*GB2⑵C40砼:空心板梁梁体封端。=3\*GB2⑶C30砼:桥台台帽、支座垫石、人行道和搭板。=4\*GB2⑷C25砼:台身、桥台基本。=5\*GB2⑸C20砼:河床铺砌。2、钢材⑴普通钢筋采用HPB300钢筋和HRB335钢筋,其技术条件应符合GB1499.1-和GB1499.2—规定,凡需焊接钢筋均应满足可焊规定。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网,其质量应符合《钢筋焊接网混凝土构造技术规程》(JGJ114-)规定。钢筋应具备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在使用迈进行抽检。=2\*GB2⑵预应力体系钢绞线采用Фs15.2,fpk=1860Mpa,其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技术原则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规定。=3\*GB2⑶其她钢材普通A3碳素构造钢为符合GB/T700—规定Q235钢板。铸铁材料、检测管及焊条等应符合相应国标规定及满足设计、施工需要。3、其她材料砂、石、水质量规定均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关于规定。6.1、K0+033.90小桥本桥为新建桥梁,跨越规划新开河道一,规划河道上口宽为20m,规划河床底标高为-0.60m,规划常水位标高为1.30m。本次设计拟采用(1-10)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构造跨越该河道,路线中心线与河流中心线夹角为103°,桥梁全长18.44m。桥梁位于直线段上。桥梁全宽16.5m,采用单幅断面,断面布置为2.25m(人行道)+12m(行车道)+2.25m(人行道)。桥面横坡行车道为双向2%,坡向路边,人行道为反向1.5%。机动车道桥面铺装为10cm现浇水泥混凝土+10cm沥青混凝土,混凝土铺装内设立D10钢筋网,人行道为4cm广场砖+3cm水泥砂浆。桥梁左侧随桥架设1根DN200上水管和8根电信管从左侧人行道下通过;8根电力管线从右侧人行道下通过,电力管电压不得不不大于10kV。上部构造:采用10m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梁高为60cm。下部构造:本桥桥台采用重力桥台。为防止跳车,台后行车道某些设立6m搭板。为保护桥梁不受此后河道开挖施工影响,本次设计考虑沿桥梁两侧各5m范畴先挖出河道形状,在河道放坡段铺砌25cmM7.5浆砌片石和10cm碎石垫层,水平段整平,不需要铺砌垫层。在桥梁两侧设计顺接驳岸以便桥台与规划河道驳岸顺接。K0+033.90小桥立面图和断面图如图6-1和6-2所示。图6-1K0+033.90小桥立面图图6-2K0+033.90小桥断面图6.6.3桥梁构造分析按现行都市桥涵设计规范对规划河道上新建桥梁上、下部构造和整体进行了计算,各种荷载组合系数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第4.1.7条执行。计算成果表白,新建桥梁各构件承载能力、使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规定。6.7桥梁附属设施设计1、支座:板梁采用板式橡胶支座。2、桥面现浇层:分两层,机动车道上层为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下层为10cm钢筋混凝土铺装。两层桥面铺装间设立防水层,防水层符合国家有关原则。沥青混凝土铺装分层厚度和技术规定同路面顶部两层沥青混凝土规定。混凝土铺装中采用D10钢筋网。3、桥面排水:采用纵坡排水,桥头加密收水口。4、桥梁伸缩缝:采用FM伸缩缝。6.8桥梁施工办法本桥采用现浇办法施工钢筋砼台帽、台身及基本;在下部施工同步,在工厂预制空心板梁,通过吊装施工办法将空心板梁就位。在吊装空心板梁等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吊装机吊杆等施工设施与桥涵附近位置高压电缆线距离满足有关规范规定,并采用相应安全办法。若吊装机吊杆等施工设施与高压电缆线间距离不能满足有关规范规定,可考虑导梁顶推预制板梁施工办法。最后完毕细部构造某些。通过上、下部构造平行作业,保证桥梁施工进度。

7.0管线工程7.1管线设计原则1、统筹布局、集约发展原则。本工程中信息电排管遵循“共沟共井”原则,合理整合电信、联通、移动、有线电视等弱电管线,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2、本设计新建管线综合敷设基本形式以埋地为主,即规划范畴内道路下所有上水、雨水、污水、电力、信息管线等均采用埋地方式敷设。3、排水方式采用雨、污水完全分流原则。4、遵循都市规划,并兼顾现状原则。在遵循规划基本上,同步结合本工程沿线两侧规划片区用地性质和规模,预留远期发展,进行设计。7.2现状管线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本工程设计范畴内现状用地大某些是农田,河塘和较少村庄(规划拆除),无系统现状市政管网设施。7.3新建管线依照该片区最新管线规划,同步结合沿线两侧规划片区用地性质和规模,本工程共规划雨水、污水、上水、电力、信息、5种共计6根管线,分别为:雨水管道2根(d500~d1000),污水管道1根(d400),上水管1根(DN200),电力排管1根(4×2孔UPVC),信息排管1根(4×2孔PVC)。管线综合设计断面见下图:7.4各单项管线设计概况7.(1)新建雨水管线依照《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综合管线规划》,本工程在道路两侧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