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语文解析

1.C2.C3.C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创只展现爱情欢愉的片段等,导致无法跳出个体感情的桎梏,创作出的古风歌曲辨识度不高”错误,根据原文“由于创无法跳出个体感悟的桎梏,展现出的就往往只能是爱情欢愉的一个片段,或者是爱而不得的难以忘怀,最终导致相似的主题和雷同的表现方式不断被复制,从而影响了古风歌曲本该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呈现”可知,“无法跳出个体感情的桎梏”是原因,“创只展现爱情欢愉的片段等”“创作出的古风歌曲辨识度不高”是结果,选项因果倒置。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最后解决问题”错误,根据原文“‘古风音乐’以传统文化为基调,结合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音乐歌舞等,经过不断的发展磨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古风歌曲曲目一般分为以下三类。感伤情歌类。体悟人生类。意象转化类”“古风歌曲所代表的艺术新特征,是审美日常化、大众化的一种表现。诚然,贴近生活的艺术表述更容易流行,但必须认识到,过度泛滥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流俗的弊端”“首先,同质化趋势明显。其次,意象过度堆砌,拼贴式表述。最后,原创力不足”“如何让‘古风音乐’成为国人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时引以为傲的资本,成为中国将文化输出给世界的一座桥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可知,文章先介绍了古风歌曲曲目分类,然后提出古风歌曲弊端问题,但是没有解决问题。

B.“为了论证感伤情歌类古风歌曲常常采用渲染气氛的手法”错误,根据原文“爱而不得的情感表述符合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情感常态。作为情感折射,孤影难成双、劳燕亦分飞的场景在古风歌曲中比比皆是。如《虞兮叹》讲述的是霸王别姬的故事”可知,是为了论证“作为情感折射,孤影难成双、劳燕亦分飞的场景在古风歌曲中比比皆是”。

D.“有助于读者理解古风歌曲的意象都是对原本概念的转化与再次安置”错误,根据原文“年轻一代既有在现有语境中对已有意象进行体认,如红豆代表相思,剑酒代表江湖,纵马意味自由等;更有在原本概念上的转化与再次安置,即所谓‘拼贴’,使其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产品,并再次赋予含义且‘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可知,“都是对原本概念的转化与再次安置”与原文不符合,曲解文意。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文化传承极大承受了网络化的冲击”错误,根据原文“网络时代的话语权自由对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网络化创作途径却给予了传承更多可能”可知,“文化传承极大承受了网络化的冲击”与原文不符合,曲解文意。

故选C。

4.A5.B

6.①早期猜测阶段,科学家提出关于候鸟辨别方向原因的各种假说,如感觉器官说、气象说、磁场说。②后进入理论实证阶段。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地图罗盘理论”后,用大量行为学实验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并由此推断出鸟类能将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分析,对前行方向做出正确判断。③近期进入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科学家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生物化学、量子力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全面解开候鸟辨别方向之谜,即隐花色素4a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是候鸟迁徙获得方位信息的原因。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材料二“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可知,“隐花色素4a蛋白”是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物质,不是“4个色氨酸”被阳光照射或“发挥作用”形成的,排除B、D;

C.“候鸟眼睛”“吸收蓝光能量”错误,原文“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是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种种原因的猜测都毫无依据”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这些猜测都是基于人们的研究,并不是毫无根据。

C.“因为由大量氨基酸组成,所以对蓝光非常敏感”强加因果,根据“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可知,对蓝光敏感的原因并不是由“大量氨基酸”组成。

D.“候鸟只要转动头部,就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错误,原文材料二是“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曲解文意更不合逻辑。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据“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还有人认为……”可知,早期猜测阶段,科学家提出关于候鸟辨别方向原因的各种假说,如感觉器官说、气象说、磁场说。

根据“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可知,后进入理论实证阶段。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地图罗盘理论”后,用大量行为学实验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并由此推断出鸟类能将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分析,对前行方向做出正确判断。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可知,近期进入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科学家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全面解开候鸟辨别方向之谜。

7.D

8.①与上文小豆子看到村主任的儿子在屋檐下吃方便面时的情景相呼应,使小说的结构完整、严谨。②描写出小豆子在昏暗的出租屋里独自吃方便面的苦涩、无味,与之前对方便面的渴望、向往心情形成对比,突出小豆子的孤独、无助。③在独自吃方便面的过程中,小豆子的情感浓度不断增加,从起初的安静、干混,到最后掀起高潮,泪涌、呐喊。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升华了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

9.(1)小豆子是一个中国底层留守与流动儿童。小豆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奶奶留守农村相依为命,小豆子在奶奶的呵护下,有着清贫但还算幸福的童年;小豆子心疼奶奶,想念父母,他心地善良、乖巧听话、富有自尊心;小豆子的童年随着奶奶的离世而变得黑暗,跟随父亲到了城市后,内心孤独无助。(2)小豆子形象具有典型意义,小说塑造这个形象,引发读者对“留守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境遇和精神成长的关注与思考。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对自由的向往”错,描写窗台上的小鸟一段,突出了小豆子的孤独和对陪伴的向往。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主要是为了衬托小豆子的爸爸因亲人离世的痛苦心情”错,此处的环境描写只是渲染奶奶去世后的悲凉氛围。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涉及方便面的场景描写有两处:小豆子看到村主任的儿子在屋檐下吃方便面的情景和小豆子在昏暗的出租屋里吃方便面的情景。两处情景前后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显得完整、严谨。由原文“小豆子捡了一块儿,放到了嘴里,干嚼着,原来那么香的东西怎么一点儿味道都没有呢?”可以看出,到了城里的小豆子,迟到了梦寐以求的方便面,但是却不是想象中的味道,心理上落差特别大。此处描写出小豆子在昏暗的出租屋里独自吃方便面的苦涩、无味,与之前对方便面的渴望、向往心情形成对比,突出小豆子的孤独、无助。小说最后描写小豆子吃到了方便面,但是却没有了奶奶,见不到妈妈,爸爸出去打工,他自己在昏暗的出租屋,孤独,只能看到窗外的小鸟,他的处境发生了变化,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在独自吃方便面的过程中,小豆子的情感浓度不断增加,从起初的安静、干混,到最后掀起高潮,泪涌、呐喊。在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升华了作品主题的现实意义。借此凸显小说的主题。即关注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生存困境,引发读者的深思。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探讨的创作意图的能力。由原文“我要是有劲多好啊!小豆子心想。他想帮助奶奶收豆子,就使劲地拽了拽豆棵子,豆棵子怎么扎得这么深?还真拽不动”可以看出他想帮忙,帮奶奶分担,但是他实在是太小了;“他赶紧低下头,怕村长的儿子听到从他身体里发出的声音”他想吃方便面,但是不敢直视村长儿子,也没有和奶奶哭闹,只是偷偷的看,体现他的乖巧,不调皮并且有自尊心;“奶奶还在睡着,几根白头发在脸上斜耸拉着,身子一动不动。小豆子望着空空的院子,不敢动;又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不敢动。他怕惊醒了奶奶,奶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睡过,他真希望奶奶多睡儿。奶奶确实太累了”可以看出,小豆子很善良,很懂事,很知道心疼奶奶;“他哭得更凶了,身子一颤一颤的,他擦拭了眼睛,向着窗外喊了一声,奶奶”,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奶奶,特别孤独,又见不到妈妈,他经历着重重的心理创伤,又不得不继续去承受着生活的煎熬,亲情的缺失、生活的贫乏和逼仄的生活天地构成了“中国式童年”的一种典型底层镜像。原文从开头写小豆子期待爸爸妈妈回来收麦子,期待他们回来看望自己,体现出小豆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可以看出他是“留守儿童”,和奶奶留守在家里,只有很少的时间能见到父母。后来奶奶去世,妈妈因为钱的问题也没有在回来,爸爸带小豆子去了城里,“他的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只是眼前,不像在将军寺村的大田野一眼看到了远方”,他觉得城里很大,看不到头,城里好吃的多,但是爸爸去工作时,他只能被关在家里,从“留守儿童”变成了“流动儿童”,不仅仅小豆子一个人这样,中国好多的农民工的子女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暴露了当下乡村社会的痛点,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留守与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境遇和精神成长的关注与思考。

10.CDF

11.A

12.B

13(1)过了三天,费聚回来汇报,说:“事情不顺利(与料想的不相符)了,他们将去想要去的其他地方。”(2)太祖非常高兴,让他们兄弟两个都留在军帐中,参与决策机密事件。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及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前后内容说反了,农历每月最末一日叫“晦”,农历每月第一日为“朔”。B.益:增加/帮助。句意分别为:请求增加人手/人再多也没有帮助。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为赏识太祖的气度,所以……还将视如己出的马公之女嫁给太祖”错。从原文“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可知,将视如己出的马公之女嫁给太祖的原因是凡有进攻作战这样的事,派太祖前往,就能取得胜利。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越”,过了;“谐”,顺利;“且”,将要。(2)“俾”,让;“帷幄”,军帐;“预”,参与。

参考译文:

甲申年,发生大瘟疫,太祖父母兄长以及幼弟都死了;十七岁时,太祖到皇觉寺当了僧人。过了几个月,僧人们缺乏食物,太祖向西到合淝。到汝州、颍州时适逢起兵,濠州动乱,定远人郭子兴占据濠州。太祖在闰三月初一进入濠州,到达城门,门卫怀疑他是间谍,把太祖抓起来面见郭子兴。郭子兴惊奇于太祖的相貌,跟他交谈,大为高兴,接纳为亲兵。凡有进攻作战这样的事,派他前往,就能取得胜利。郭子兴因此将抚养的宿州马公之女许配给他。十四年,太祖率领众人向南攻占定远。定远的张家堡有号称“驴牌寨”的民兵,孤单无依靠,又缺少粮食,想来投降太祖,一直犹豫不决,太祖说:“这个机会不可以失去。”于是让骑兵费聚等人跟从自己前去,到了定远边境。对方的军营派了两位将领出来,高呼道:“来者是来干什么的?”费聚恐惧,请求增加人手。太祖说:“人再多也没有帮助,只是增加对方的怀疑罢了。”径直前行下马,渡水前往。对方的主帅出来见太祖,太祖说:“郭元帅和您有交情,听说您的军队缺乏粮食,其他的敌人将要来攻打您,郭元帅特意派遣我来告诉你,如果能跟从我们,那么立即和我们一起前往;如果不能,那么就转移军队躲避。”主帅答应并接纳了他的建议,请求留下信物来表示诚信。太祖回来,留下费聚等待他们。过了三天,费聚回来汇报,说:“事情不顺利(与料想的不相符)了,他们将去想要去的其他地方。”太祖立即率领三百士兵抵达军营,用计抓住了他们的主帅。定远人冯国用率领众人归附太祖。太祖感到很奇怪,说:“你们穿着这样的衣服,难道是读书人?环顾天下,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冯国用回答说:“先攻下金陵并定都,然后下令将领四面出击,挽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天下倡导仁义,不要贪图美色以及珍宝,天下不难平定。”太祖非常高兴,让他们兄弟两个都留在军帐中,参与决策机密事件。十六年,进攻集庆路。冯国用率领五百人率先冲锋陷阵,在蒋山打败元兵,一直抵达城下。各路军队打翻栅栏,争相前进。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带兵抵抗,一直到死。庚寅年,攻克集庆路。太祖进入城里,召集官吏父老,明示:“元朝失去他们的统治,问题就在涂炭生灵。我率领军队到这里,是为民除害的。旧有的不合时宜的政策,我就来废除它。”于是城中的军民都非常高兴,相互庆祝慰告。(于是)获得五十多万民兵。得到十多名儒士,都录取重用。太祖赞赏福寿的忠心,为他置办棺材和衾被,并按礼仪安葬了他。

14、D

15、“悬”“浸”二字,俯仰结合,“悬”字写出驿路像是悬挂在峰峦之上,“浸”字写出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用这两字形象贴切地写出友人贬官路上道路之险阻及在遭贬之地的凄苦处境,表述了对友人的深沉关切之情。如果分析“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也可酌情给分。

16、默写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鼓瑟吹笙,月明星稀。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7.①掷地有声②微言大义③矢志不渝④波澜壮阔

18.一封封红色家书,记录着红色历史,播种着红色基因,虽然饱经岁月,却历久弥新。

19.C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虽朴实无华”可知,填入内容与“朴实无华”有意思上的转折,再分析“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刀放头上不胆寒”等诗句可知,这些诗句都有力地表述了豪迈的革命意志。可以填入“掷地有声”。“掷地有声”,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第二空,从前文“虽只言片语”可知,填入内容与“只言片语”在意思上有转折,再联系那些诗句,想要表述这些诗句虽然简短,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可以填入“微言大义”。“微言大义”,指精微的语言里包含着深刻的含义。

第三空,从前文“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坚守信仰”和后文“再苦再难也永不改变”可知,此处是要表述共产党员对党永远忠诚,可以填入“矢志不渝”。“矢志不渝”,立志不会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

第四空,从前文“仿佛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可知,要表述的是那个年代雄壮浩大的气势,可以填入“波澜壮阔”。“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①语序不当。“一封封”是数量词,应将“红色的一封封家书”改写为“一封封红色家书”。

②搭配不当。“即使……但”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虽然”。

故正确表述为:一封封红色家书,记录着红色历史,播种着红色基因,虽然饱经岁月,却历久弥新。

19.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句子的主语,而BD两项中“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凝聚”中,主语变成了“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这样造成了中途易辙,据此排除BD。

而“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条件,缺一不可,故“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应放在“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之前,排除A。

故选C。

20.①细菌分裂繁殖的速度很快;②细菌会在地球上泛滥成灾吗;③细菌的天敌就是噬菌体21.D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此处是一个结论句,下文以大肠杆菌为例,“平均每20分钟繁殖一代”形容细菌分裂繁殖的速度之快,可填:细菌分裂繁殖的速度很快。

②处,此处是一个问句,前文强调细菌分裂繁殖的速度很快,此处应该补写“如果保持这种速度分裂繁殖”的结果,再结合下文“至今还未泛滥成灾的原因很多”,可填:细菌会在地球上泛滥成灾吗。

③处,语境分析细菌分裂速度如此之快,至今还未泛滥成灾的原因,结合“就如同老鼠的天敌是黄鼠狼”指出细菌的天敌是什么,下文提到“噬菌体”,据此可填:细菌的天敌就是噬菌体。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蝌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比喻,“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

B.比喻,以“刀枪”比喻乐声清脆。

C.比喻,“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D.为借代,以“帆”代船。

故选D。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古风音乐”以传统文化为基调,结合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音乐歌舞等,经过不断的发展磨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特色。古风歌曲曲目一般分为以下三类。感伤情歌类。在古风歌曲中,爱情元素占了优势。这类歌曲满足了多数人对真爱的憧憬,呈现的是个体自我意识萌发后的内心渴求。爱而不得的情感表述符合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情感常态。作为情感折射,孤影难成双、劳燕亦分飞的场景在古风歌曲中比比皆是。如《虞兮叹》讲述的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与君共饮这杯中冷暖,西风彻夜回忆吹不断”“含悲、辞君、饮剑,血落凝寒霜,难舍一段过往,缘尽又何妨,与你魂归之处便是苍茫”。《虞兮叹》以哀而不伤的氛围渲染赋予了这段传奇以新的魅力。作为一种情感宣泄的途径,时长三至五分钟的流行音乐无须在有限的叙事空间里讲明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更多的是通过场景气氛的展现去激发听众的共鸣。体悟人生类。除了纯粹歌颂爱情之外,古风歌曲更多的是把爱情作为其中一个元素来表述生命意识,通过诗词化的语言去书写个体生命体验,表现群体性精神感受。如2021年的古风歌曲《骁》,融合了经典唐诗意象的歌词迅速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激昂的音乐中。听众跟随英雄豪杰的步伐走遍边塞荒漠,呐喊着“自古英雄豪杰当以仁为先”,激发出对英雄豪杰的赞美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意象转化类。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往往烙印着一个民族的共同情感和记忆。年轻一代既有在现有语境中对已有意象进行体认,如红豆代表相思,剑酒代表江湖,纵马意味自由等;更有在原本概念上的转化与再次安置,即所谓“拼贴”,使其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产品,并再次赋予含义且“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拼贴”一词借用了人类学和结构主义的概念,即在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里把物体重新进行排序和语境更新,以此来产生新的意义。网络时代的话语权自由对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网络化创作途径却给予了传承更多可能。

古风歌曲所代表的艺术新特征,是审美日常化、大众化的一种表现。诚然,贴近生活的艺术表述更容易流行,但必须认识到,过度泛滥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流俗的弊端。

首先,同质化趋势明显。唱法、戏腔是最多见的植入,几成标配;旋律上,相似度极高,宛如复制粘贴般。很容易唱成“串烧”;主题上,江湖中的爱恨情仇被反复呈现。大量古风歌曲歌词选择古典文学中耳熟能详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但由于创无法跳出个体感悟的桎梏,展现出的就往往只能是爱情欢愉的一个片段,或者是爱而不得的难以忘怀,最终导致相似的主题和雷同的表现方式不断被复制,从而影响了古风歌曲本该独树一帜的个性化呈现。其次,意象过度堆砌,拼贴式表述。古风歌曲中随处可见文言表述和古代典故,如“卧龙凤雏”“庭有枇杷树”“乱石穿空”等。这些典故的确可以快速被听众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但不能忽略的是。古典文学式的诗意表述,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元素拼接可以扩充内涵、渲染氛围,契合更广泛人群的审美需求。但“拼贴”起来的元素如果不能有序组合,就会呈现碎片化状态,反而会阻碍听众更好地体会歌词意境。比如“霜华满天”“折断月光”“难舍美观”等生拼硬凑的词汇,初听惊艳,细想却不明所以。最后,原创力不足。古风歌曲频频冲上热榜,让更多创跃跃欲试。然而古风歌词创作对于文化积累的要求程度相对较高,也正因如此,古风歌曲的原创力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目前较为流行的古风歌曲中,雷同、模仿,甚至抄袭者并不鲜见。简单迎合公众需求,选择爆款的主题和旋律进行复制或简单加工,以期形成新的爆款,这种做法对于艺术的发展无异于饮鸩止渴。以拼贴或生拼硬凑的语词实现表述上的“拟古”,非但不能实现对古典意境和美感的呼应,反而加大了传播难度。

“古风音乐”是符合当下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的音乐体裁,其文化内涵是当代中国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但如何让“古风音乐”成为国人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时引以为傲的资本,成为中国将文化输出给世界的一座桥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摘编自武玥《拼贴与重塑——文化视域中古风歌曲歌词创作之我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风歌曲中,爱情元素占优势,爱而不得的感伤情歌符合现实生活中多数人的情感常态。

B.古风歌曲的过度泛滥带来了流俗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同质化明显、意象过度堆砌、原创力不足等方面。

C.创只展现爱情欢愉的片段等,导致无法跳出个体感情的桎梏,创作出的古风歌曲辨识度不高。

D.古风歌曲一再被模仿、抄袭,暴露出创文化积累不够,以致出现拼贴或生拼硬凑语词等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介绍了古风歌曲曲目分类,然后提出古风歌曲弊端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脉络清晰。

B.文章举《虞兮叹》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感伤情歌类古风歌曲常常采用渲染气氛的手法。

C.文章列举古风歌曲中的一些生拼硬凑的词汇,阐释了古风歌曲存在着拼贴式表述的弊端。

D.文章解读“拼贴”一词,有助于读者理解古风歌曲的意象都是对原本概念的转化与再次安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风歌曲《骁》能激发听众对英雄豪杰的赞美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因而这首歌曲可以用于守边战士英雄事迹的宣传片的配乐。

B.“拼贴”起来的元素如果不能有序组合,只追求单纯个性化表述,却忽视了古典诗词要求的平仄、格律等规范,就会呈现碎片化状态。

C.虽然文化传承极大承受了网络化的冲击,但网络化创作途径给予了文化传承更多可能,如在歌词创作中将古典诗词的意象进行转化。

D.如果能解决同质化等相关问题,提升古风音乐的文化品位,实现重塑,或许古风音乐会成为国人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时引以为傲的资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

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

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雁来。”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磁场辨别方向。

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

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待时日。

(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23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它被认为是很多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激发态,促使FAD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离子变成FADH,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启,FADH+会从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FADH和一个失去电子的色氨酸。

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

得到电子的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依旧保持量子纠缠,原先自旋时处于单态的电子对转变成三重态,自旋单态和三重态之间微妙的平衡性对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非常敏感。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矩,当与磁场作用的时候,自旋不同的电子就会和磁场呈现出相同和相反的排列,导致两个电子的能态出现轻微的差异。

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如果处于单态,生化反应回到起点,FADH变回FAD,色氨酸收回电子,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正常亮度。如果处于三重态,FADH不变回FAD,色氨酸仍然处于自由基状态,二者保持纠缠态,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高亮。那么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相当于对周边的地球磁场进行扫描,它们所“看到”的景象会随之改变,不同的方向对应的“光亮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能够准确进行辨别,最终找到迁徙的方向。

在我国科学家看来,磁感应和生物导航原理的阐明,可能引发物理学新模型的提出和生物学新机理的发现,甚至将推动新一代的仿生导航仪和定位仪以及生物磁控技术的全面发展。

(取材于赵天昊、韩扬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面对“FADH+”的主要形成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一直在研究候鸟迁徙能够准确辨别方向的原因,但是可惜的是,种种原因的猜测都毫无依据。

B.当前研究活动中,基于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家可通过技术控制鸟类的一些行为活动。

C.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因为由大量氨基酸组成,所以对蓝光非常敏感。

D.从量子力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候鸟只要转动头部,就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

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说明人类对候鸟辨别方向之谜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方便面孙全鹏

中秋前后,将军寺村就要收豆子了。今年老天却像遇到了什么伤心事一样,淅淅沥沥,天天下个不停。

若在往年,这是小豆子最高兴的时候,每到这时他就能见到爸妈了。小豆子记得很清楚,爸妈回来都在天亮时,爸妈静静地坐在床头,手里握着玩具,微笑着望着小豆子,一看见小豆子睁开眼就拼命地跟他说话。

前段时间,奶奶天天往地里跑,小豆子跟在她的屁股后面,地里的秋庄稼该收了,豆叶变得黄澄澄的。只是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奶奶的目光呆呆地望着秋天的田野,像失去了什么一样。

前几天,村子里有人听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要下雨,别人家都忙着收秋了。奶奶刚开始不相信,但看到大家都忙,她也开始忙起来。豆子该收了,她不能再等了,等不及了。奶奶弯着腰在前面拿着镰刀忙活,小豆子发现奶奶像一把破镰刀,不快了。奶奶割一会儿豆子,就要停下来歇上一会儿,累得喘不过气来。

我要是有劲多好啊!小豆子心想。他想帮助奶奶收豆子,就使劲地拽了拽豆棵子,豆棵子怎么扎得这么深?还真拽不动。奶奶走过来,到他身边,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他感到奶奶的手温暖温暖的。

果然,就像村里人说的那样,天还真下起了雨,奶奶更加紧张地干活。小豆子看见奶奶着急,他更着急。这雨下得并不算大,但一滴一滴地却把奶奶全身淋透了,现在一大块豆地还早着呢。①奶奶没有一点办法,小豆子也没有一点办法;奶奶望着满满一块未收割的豆地,小豆子也望着满满一块未收割的豆地;奶奶身上滴着雨水,小豆子身上也滴着雨水。

雨不像停的样子,雾蒙蒙的。没办法,奶奶长叹一口气,拖着脚步往家走。回家的时候天快黑了。走到村口,村长家的儿子正在屋檐下,看都没有看小豆子一眼。村长的儿子拿着一袋子东西咯嘣哈嘣地嚼着吃,一股诱人的味道钻进他的鼻孔,他深吸一口气,咽了口唾沫。他心里明白,那是方便面,可以用开水泡着吃,也可以直接干吃,可他从来没有吃过。他的喉咙动了一下,又咽了口唾沫,咕咚一声。他赶紧低下头,怕村长的儿子听到从他身体里发出的声音。

肚子实在饿了,又走了一会儿,小豆子忍不住了。“奶奶,我饿,我想吃——”说了半截话,他突然又不说了,憋住了嘴。奶奶走得慢腾腾的,喘着粗气,头发都湿了,奶奶显然听见了,顿了一下说:“孩子,明天,奶奶就给你买袋——方便面,让你吃个够。”奶奶显然知道小豆子的心事。

第二天,小豆子被窗外嘀嘀答答的声音吵醒了,这场雨真是烦死人了,觉都不让人睡安生。窗棂子变得白晃晃的,有点儿刺眼,小豆子知道天已经亮了。奶奶还在睡着,几根白头发在脸上斜耷拉着,身子一动不动。小豆子望着空空的院子,不敢动;又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不敢动。他怕惊醒了奶奶,奶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睡过,他真希望奶奶多睡会儿。奶奶确实太累了。

到了中午,奶奶仍然没醒来。

雨水哗啦啦地依然在下,直到邻居钉婶来串门,他才知道奶奶没醒的原因,她是彻底睡着了——不过再也醒不来了。

“你看,大娘还不到七十,就这样走了。”钉婶见了人就掉眼泪。小豆子以前也见妈妈哭过,有一次妈妈与爸爸吵架了,好像为了挣钱多少的问题,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眼睛都肿了。那是去年秋上的事,转眼有一年了,小豆子再也没有见到妈妈。

小豆子好像知道奶奶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不会再跟他说话了,他也就跟着哭,泪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他有点恨自己了,早知这样还不如把奶奶叫醒哩,这样奶奶就不会永远睡着了,他在心里埋怨起自己。天空依然在下雨,雨滴故意在院子里蹦跳着,滴滴戳在他心中。

爸爸突然间回来了。村里有人联系了爸爸。三天后,奶奶埋在了地里,就在将军寺河边的一片空地上。②响器吹得让人心痛,干草呼啦啦倒了一地,天空压得很低,一片荒凉,将军寺河里的水来回游荡。

爸爸把家里的事处理好,合上门,门“吱呀吱呀”响起来,他“嗡”地一声重重地锁住门。

“走吧,豆子,咱们去城里,有好吃的。”爸爸吸了一口烟,长长地吐了一口烟雾,蹲在地上,眼睛盯着那个破木门。

爸爸提到的城里,肯定是一个特别快乐的地方,否则爸爸和妈妈也不会一直待在那里了。

来到爸爸所说的城市,小豆子突然发现,他的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只是眼前,不像在将军寺村的大田野一眼看到了远方。爸爸带小豆子去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回来时手里满满的。小豆子站在方便面前好长时间,爸爸拿了一袋,又拿了一袋,小豆子一阵感动。他想哭。

“爸爸上班了,你在家要自己玩,饿了就吃,想玩就玩会儿,困了就睡吧。”每天早上,爸爸用毛巾使劲抽打着衣服,衣服上荡起了灰尘,然后他就急匆匆地走了。爸爸很忙。

小豆子被关在屋子里了,屋子里黑乎乎的。这时候,他想奶奶了,当然也想妈妈。可是奶奶走了,妈妈也不见了——自从去年回来后一次也没有见。妈妈去了哪里呢?他问爸爸,但爸爸没说。

在屋里实在没事做,他一个人走来走去,坐在床上,站起来,又走来走去。外面一有动静,豆子就跟着忙起来。

窗户外有一只小鸟飞过来,它先是停在那里,抖了抖翅膀,然后就叽叽喳喳地乱叫起来。小豆子突然感觉好亲切,就走上前去,小鸟看看小豆子,竟然没有飞走,只是蹦了蹦挪了个地方,继续用小嘴啄来啄去。他想小鸟是饿了,就找了半块馍头,可当他走上窗台喂小鸟时,小鸟却拍着翅膀使劲地往后蹦了蹦。小豆子赶紧停住,可是小鸟还是“嗖”的一下飞走了。小豆子感觉是自己的错,心里埋怨是自己把它吓跑的,他又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他恨死自己了。

不知道谁家的饭香飘过来,他发现肚子饿了。他找到了方便面,看到桌子上有个开水瓶,想学着大人的模样泡着吃,但他够不到。他开始思考怎么撕开方便面。他的手不知道哪里用了劲,方便面袋子竟然烂了,方便面撒了一地。

小豆子捡了一块儿,放到了嘴里,干嚼着,原来那么香的东西怎么一点儿味道都没有呢?他的眼睛里满是泪,他有点恨自己,感觉自己真不像个小小男子汉——奶奶说过,男子汉不能哭,更不能掉眼泪。

他想把方便面咽下去,可泪水依然趴在脸上,一串一串地流下来。不知为何,他哭得更凶了,身子一颤一颤的,他擦拭了眼睛,向着窗外喊了一声,奶奶——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小豆子形象,从小豆子的儿童视角,讲述亲情、生死与孤独。

B.“小豆子发现奶奶像一把破镰刀,不快了”一句既贴合小豆子的儿童身份,又运用比喻简洁生动地突出奶奶年老体衰的形象。

C.小说中第①处画横线的句子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出奶奶和小豆子望着满满一地未收割的豆子,内心的无助与绝望。

D.小说中第②处画横线的句子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凄凉、悲伤的氛围,主要是为了衬托小豆子的爸爸因亲人离世的痛苦心情。

8.小说最后描写小豆子独自吃方便面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豆子在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小说塑造这个形象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岁甲申,大疫,太祖父母兄及幼弟俱死;年十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僧乏食,太祖西至合淝。时汝、颍兵起,骚动濠州,定远人郭子兴据濠州。太祖以闰三月朔入濠州抵门门者疑为谍执见子兴。子兴奇其状貌,与语,大悦之,取为亲兵。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子兴故抚宿州马公女为己女,遂妻焉。十四年,率众南略定远。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寨”者,孤军乏食,欲来降,未决,太祖曰:“此机不可失也。”乃选骑士费聚等从行,至定远界。其营中遣二将出,大呼曰:“来者何为?”聚恐,请益人。太祖曰:“多人无益,滋之疑耳。”直前下马,渡水而往。其帅出见,太祖曰:“郭元帅与足下有旧,闻足下军乏食,他敌欲来攻,特遣吾相报。能相从,即与俱往,否则移兵避之。”帅许纳,请留物示信。太祖还,留聚俟之。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太祖即率兵三百人抵营,诱执其帅。定远人冯国用率众归附。太祖奇之,曰:“尔被服若是,其儒生耶?顾定天下,计将安出?”国用对曰:“先拔金陵,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迩,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定也。”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十六年,进攻集庆路。国用率五百人先登陷阵,败元兵于蒋山,直抵城下,诸军拔栅竞进,元南台御史大夫福寿督兵力战,死之。庚寅,克集庆路。太祖入城,召官吏父老谕之曰:“元失其政,所在纷扰,生民涂炭。吾率众至此,为民除害耳。旧政有不便者,吾除之。”于是城中军民皆喜悦,更相庆慰。获民兵五十余万。得儒士十余人,皆录用之。太祖嘉福寿之忠,为棺衾以礼葬之。

(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位置的解析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太祖A以闰三月朔B入濠州C抵门D门者疑E为谍F执见G子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农历每月第一日为“晦”。

B.益:“请益人”与“多人无益”中“益”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C.足下: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鸿门宴》中的“再拜献大王足下”。

D.庚寅:是中国干支纪法的干支之一,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家人在瘟疫中丧命,太祖只好投身寺庙当和尚;后来僧院也食物匮乏,他辗转进入濠州,开始了从军之旅。

B.郭子兴因为赏识太祖的气度,所以不光让太祖充当自己的随从护卫,还将视如己出的马公之女嫁给太祖。

C.太祖在招降定远“驴牌寨”民兵时,善于抓住时机,既能率军深入,动之以情;又能当机立断,拦敌擒帅。

D.太祖对儒士赏识、礼遇有加,听取儒士冯国用的定天下之策,录用集庆路中的十多名儒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越三日,聚还报,曰:“事不谐矣,彼且欲他往。”

(2)太祖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5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③。

(注)①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②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③浪西楼:地处潮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的心早与友人同乘兰舟,直达潮州那潮水的尽头,体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自己愿追随友人而去。

B.颔联直抒别后景况,友人这一腔忠愤的“篇章”隔着秦岭传来,我怎能不驰书慰问?此联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