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练习(2月)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练习(2月)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2022七上·泸县期末)根据下面语境回答问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春天,眼前花团锦簇(cù),(甲),与轻风流水应和(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乙)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夏雨一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热烈而又粗犷(guǎng)。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曳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绿色的水藻,把终年贮(c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选出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簇(cù)B.和(hè)C.犷(guǎng)D.贮(chù)
2.请从下列成语中选出最适合分别填入文中甲处和乙处的一项是()
A.繁花似锦随声附和B.美不胜收随声附和
C.繁花似锦呼朋引伴D.美不胜收呼朋引伴
3.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春风”是名词。
B.“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中,“领略”是动词。
C.“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中,“一层”是形容词。
D.“还有那可爱的水藻”中,“那”是代词。
4.(2022七上·泸县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为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C.泸定县地震抢险救援的消防员面对大渡河滚滚急流,他们自制担架,脚踩木桥抬伤员过河,“飞夺泸定桥”
D.通过“消防英雄”和“烈火骑士”用三天扑灭了重庆缙云山山火的事迹,使我们深受感动。
5.(2022七上·泸县期末)我县某学校初一(1)班“文学部落”社团,开展“我与读书”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该班40名同学必读的两部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阅读情况没读只读音序读了部分重点选读专题探究精读与跳读
《朝花夕拾》8人3人10667
《西游记》2人1人18487
关于学生名著阅读情况,从上表中得到什么结论?(20字以内)
(2)[活动二]为了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中,社团负责人在教室里选择一角作为文学角,用来展示同学们名著阅读成果,请你给文学角取个名字(不超过5个字),并说说理由。(30字以内)
6.(2022七上·泸县期末)根据课文填上空。
(1),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我们语文老师时常引用《论语》中“,”,教育我们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知识,又要切合实际的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感情的诗句是:,。
二、阅读与感悟(42分)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呜一两家,竹溪①村路板桥斜。
妇姑②相唤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解释]①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②妇姑:嫂嫂和小姑。③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④中庭:庭院中间。
7.下列选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述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B.山村的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数也不会多,所以“雨里鸡鸣一两家”生动地体现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C.“妇姑相唤浴蚕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D.三、四两句,用花儿“闲着”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同时,“闲着”也增添了伤心落寞之感。
8.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画面。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②也。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③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集解·勉学第八》,有删改)
[解释]①精神专利: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②寤:同“悟”:聪慧。③贤:胜过,超过。
9.选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B.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C.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D.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1者如秉烛夜行。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
A.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危险
C.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D.皆终成大儒
皆:都
11.选出对甲乙丙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第一章主要强调每个人都要随时反省自己,第二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选择。
B.乙文是诸葛亮劝诫儿子的信,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
C.丙文用家训对孩子进行了谆谆教诲,提出了要进行早教,并说明其原因。
D.三篇选文都有劝诫的意思,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甲文是语录体,乙文和丙文是书信体。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五猖会
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③“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④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⑤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⑦“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⑧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⑨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⑩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有删改)
13.请仿照下面B、E的格式,在空格处补全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A.→B.忐忑担心,被浇冷水→C.→D.→E.回忆往事,诧异批判
14.从文中父亲要我背诵《鉴略》,我读出了一个的父亲,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和蔼答礼,摇头晃脑读文章等情节中,我读出了一个的老师,从《阿长与》长妈妈踩死隐鼠、逼“我”吃“福橘”读书,为我买来《山海经》等情节中,我读出了一个的保姆。
15.“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什么含义,为什么?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甲]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乙]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丙]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
16.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小兰以旁批的形式对[乙]处的画线句做了赏析,请你学习后,任选[甲][丙]一处画线句,进行赏析。
示例:[乙]赏析:连用两个“一”字,写出父亲对孩子的宽松宠爱和“我”童年的无拘无束。
18.小兰想为同学们朗读这篇文章,但却难以读好人物的语言。请你根据知识卡片,帮助他朗读。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述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这有什么难的?就拿文中画线这句话(填A或B)举例子吧!(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办法和理由)
19.《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三、生活与写作(40分)
20.(2022七上·泸县期末)乐趣,是指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老舍在养花中增长了见识,虽辛苦但有益身心,使他感受到了乐趣;小鲁迅在“百草园”中捉斑蝥、拔何首鸟、摘覆盆子,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乐趣无限。
你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各种乐趣,请以“这里也有乐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思想健康,情感真挚。
②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
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解析解答部分
1.D
2.D
3.C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动词;名词;词义理解
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上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⑶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归纳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ABC.正确。D.“贮”读作“zhù”。
故解析为:D.
2.随声附和: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比喻没主见,只会盲从;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乌类招呼同伴;繁花似锦:繁茂的鲜花像美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A处形容春天花团锦簇,景色美好令人欣赏不过来,A处应用美不胜收”一词;B处形容鸟儿招呼同伴,B处应用“呼朋引伴"一词。
故解析为:D.
3.ABD.正确。
C:"染上一层金黄"中“一层”为量词;并非形容词。
故解析为:C.
4.B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A.有误,两面对一面,可以删去“能否”;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可以把“范围”改为“能力”;
D.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归纳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1)示例: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从表格中得到信息,语句通顺即可)
(2)示例1:悦读角,理由合乎题意即可。示例2:“读”占鳌头,理由合乎题意即可。
图表信息;文化特色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根据图表中学生们对两部名著阅读的完成情况看,阅读“重点选读”“专题探究”“精读与跳读”的学生分别有19人和19人,而“没读”“只读序言”“读了部分”却分别有21人和21人,这表明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
⑵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述能力。给文学角取名字,要结合“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这一目的,符合阅读图书的阅读角即可。
故解析为:⑴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
⑵示例1:悦读角,理由合乎题意即可。示例2:“读”占鳌头,理由合乎题意即可。
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依据材料表述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述,有必要在解析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述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6.(1)遥怜故园菊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园、郎、笃、阑”
故解析为:⑴遥怜故园菊⑵随君直到夜郎西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7.D
8.细雨迷蒙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零星的鸡鸣,青翠的竹林蔓延在小溪两岸,乡村的小路蜿蜒而过,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伸向远方。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7.ABC.正确。
D.“闲着也增添了伤心落寞之感有误,应为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
故解析为:D.
8.本题考查描绘诗句中的画面。在尊重诗句原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
故解析为:细雨迷蒙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零星的鸡鸣,青翠的竹林蔓延在小溪两岸,乡村的小路蜿蜒而过,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伸向远方。
9.C
10.B
11.D
1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②这本来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好的机会。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文:
人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就容易分散,因此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了好的机会。我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十年都不曾理会却还是不会忘:20岁之后,所背诵的经书,一月不去理会便会废弃……朱云也是40岁才开始学周易、论语,皇甫谧20岁才被教受孝经、论语;他们都成了学士,这都是早年沉迷晚年醒悟的(废寝忘食的,早睡晚起)。人们在婚冠之前没有学习就说是迟了,便开始疏懒懈怠,实在是愚蠢。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老年时学习的就如同点着蜡烛夜间行走,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老年时学习的就如同点着蜡烛夜间行走。
故解析为:C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ACD.正确。
B.有误,险,轻浮。
故解析为:B.
11.ABC.正确。
D.有误,丙文不是书信。
故解析为:D.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于。对;固,本来;勿,不要。
故解析为: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②这本来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好的机会。
13.要看神会,兴奋快乐;痛苦背书,着急无奈;扫兴无比,再无心情
14.严厉、有威严;方正、质朴、博学;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美好期望
15.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⑴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13.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注意用四字词语。A处根据②段“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概括为:要看神会,兴奋快乐;C处根据⑨“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11)段“母亲、工人、长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概括为:痛苦背书,着急无奈;D处根据(16)段“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概括为:扫兴无比,再无心情。
故解析为:要看神会,兴奋快乐;痛苦背书,着急无奈;扫兴无比,再无心情
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情节的识记。《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现出)L童的天性。这就要求学生对学过的课文内容主要情节要总结性的归纳记忆。
故解析为:严厉、有威严;方正、质朴、博学;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美好期望
15.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父亲让“我”背书,“我”无可奈何,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
故解析为: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
16.父亲不让大家给“我”打耳眼,说“我”有“聪明痣”;父亲不让“我”穿紧鞋,要给“我”做大鞋;父亲和“我”骑马,“我”骑老实的白马,差点撞上小娃娃,最后有惊无险。
17.赏析:“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童年时期父亲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关心,是在爱中长大的。
赏析:“总”“小心翼翼”两个词写出父亲担心我骑马的安全,体现了他对“我”的爱护、关心。
18.示例:A.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
B.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我们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
19.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不愿让孩子遵从太多的约束,而是用心爱孩子,让她更亲近自然,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心中充满童真与爱;而《五猖会》中的父亲让孩子高兴出游前死记硬背他不懂的书,只会压制他的天性。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家长愿意顺应孩子的天性,反倒激发了孩子对于生活的兴趣与更多的创造力,所以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的教育方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述。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围绕“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展开描写。根据第②段“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得出:父亲不同意“我”打耳眼,借口说“我”耳朵后面的痣是“聪明痣”;根据第③段“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得出:父亲见“我”穿的鞋子紧了,竟然要给我做鞋子;根据第⑤段“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得出:“我”和父亲-起骑马,差点撞到小孩子,父亲扭转了危险的情况,孩子最后安然无恙。
故解析为:父亲不让大家给“我”打耳眼,说“我”有“聪明痣”;父亲不让“我”穿紧鞋,要给“我”做大鞋;父亲和“我”骑马,“我”骑老实的白马,差点撞上小娃娃,最后有惊无险。
17.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鉴赏。从父亲的角度赏析,这里“稍微”的意思“表示数量少或程度不深”,是副词,“紧”是形容词。强调父亲不忍心让“我”受一点点罪,突出了父亲对“我”的关注和疼爱;也可以从“我”的角度赏析。如:“故意”的意思“存心,有意识地”,“一瘸一瘸”的意思“腿脚有毛病,行步时身体不平衡”。两个词表明“我”深知父亲不同意“我”穿小鞋而假装做出走路不顺的样子(假装脚痛),表现了“我”的调皮、淘气。
故解析为:赏析:“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童年时期父亲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关心,是在爱中长大的。
赏析:“总”“小心翼翼”两个词写出父亲担心我骑马的安全,体现了他对“我”的爱护、关心。
18.本题考查朗读的设计。答题时要注意结合人物形象和情景来联想人物的语气。文中的父亲对充满了宠爱与关心。然后从AB两句中选择一句设计重音,语气即可。
故解析为:A.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
B.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我们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
19.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延伸。开放题型,根据文章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看法和感受。可以赞同本文的父亲,也可以赞同《五猖会》中的父亲。结合内容阐述理由即可。
故解析为: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不愿让孩子遵从太多的约束,而是用心爱孩子,让她更亲近自然,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心中充满童真与爱;而《五猖会》中的父亲让孩子高兴出游前死记硬背他不懂的书,只会压制他的天性。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家长愿意顺应孩子的天性,反倒激发了孩子对于生活的兴趣与更多的创造力,所以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的教育方式。
20.这里也有乐趣有人说,快乐是拥有一辆豪华跑车;快乐是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快乐是自己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我却说,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付出也有乐趣。
那天,放假在家的我,看见桌上有一张纸条:早饭帮你热了,起床后自己吃!我们中午就回来!记住,一定要吃早饭呀!
恭敬不如从命,我吃过早饭。心中萌发出这样一个念头:与其天天坐享其成,何不借此良机做一顿午饭来慰劳一下为生活辛劳奔波的家人呢说干就干,我挑菜、择菜、洗菜……一切弄好了之后,我开始起锅了。
我学着奶奶以前烧菜的样子,先倒油,再倒菜,可是太急了,把油溅了出来,溅到了我的手上,好痛!过了一会儿,放盐、放糖,翻炒、翻炒再翻炒,起锅……
短短几十分钟内,首次下厨的我已做好了四道菜,看着冒着热气的饭菜,我的心中非常激动!“我们回来啦!”他们叫道,“咦什么好香啊!”他们凑上来看。他们看见我做的那一桌子的菜边笑边问:“唉,大小姐,这是你做的吗”我用力点了点头:“尝尝吧!”
他们开心地坐了下来,认真地品尝起来。爷爷说:“这菜淡啦!放多了盐!”爸爸妈妈说:“这油太多了!”奶奶说:“哎呀,你们别那么多要求,人家做了就是有孝心,哪来的那么多废话”他们边吃边点头:“是、是、是……”边吃边露出开心、快乐、满意的笑容。我看着他们吃得那么快乐,我真实地体会到:这就是我要的乐趣,这就是我要的幸福。
付出,确有乐趣;付出,带来幸福!付出,是生活中的一盏明灯!付出,是亲人与亲人之间的一种美好的感情交流,是使亲人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让我们珍惜这份亲情,让付出这盏生活的明灯把我们的心灵照得更加明亮,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温情和欢乐!
我要学会敢于付出,勇于付出,因为这里也有乐趣!
全命题作文
提示语里说什么是乐趣,并列举了二个人物的乐趣:老舍的养花乐趣,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趣。这些都在提示我们本次作文的中心在“乐趣”。题目中“也”是关键词,它提示我们选择的点是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别人没有发现、别人认为没有乐趣,你独到发现的、意外发现的乐趣;“这里”不是单指“这个人"、“这个东西”,而应该是一个真实的场所、场景、地方,如公园、博物馆、池塘边、校园休息角也可以是精神世界,如所读的经典名着,所上的有益网站,所参加的有益活动等;应该通过记叙生活实例,表述对事情的理解,对快乐的感悟!主旨不仅要明确,更应该深刻。这个题目其实是容易写出好的题材的,为什么呢。因为题目本身的“也”字已经点名了方向,比如,可以写“痛也有乐趣”“经历挫折也有乐趣”“付出也有乐趣”等等。所以选材是不难的。但是,怎样选材,怎样拟定深刻的中心却要费一番思量。简单说:“表现快乐”“感受快乐”是主要内容,而“发现快乐”“感悟快乐”却是本文的主旨!进行了这样一番思索之后,再安排结构,列出提纲,最后作文。
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述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述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考生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练习(2月)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2022七上·泸县期末)根据下面语境回答问题。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春天,眼前花团锦簇(cù),(甲),与轻风流水应和(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惹得鸟儿(乙)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夏雨一来,就更是另一番风情,热烈而又粗犷(guǎng)。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曳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绿色的水藻,把终年贮(chù)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选出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簇(cù)B.和(hè)C.犷(guǎng)D.贮(chù)
2.请从下列成语中选出最适合分别填入文中甲处和乙处的一项是()
A.繁花似锦随声附和B.美不胜收随声附和
C.繁花似锦呼朋引伴D.美不胜收呼朋引伴
3.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春风”是名词。
B.“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中,“领略”是动词。
C.“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中,“一层”是形容词。
D.“还有那可爱的水藻”中,“那”是代词。
1.D
2.D
3.C
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动词;名词;词义理解
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上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⑶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归纳点较多,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ABC.正确。D.“贮”读作“zhù”。
故解析为:D.
2.随声附和: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比喻没主见,只会盲从;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乌类招呼同伴;繁花似锦:繁茂的鲜花像美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美不胜收:好的东西太多,欣赏不过来;A处形容春天花团锦簇,景色美好令人欣赏不过来,A处应用美不胜收”一词;B处形容鸟儿招呼同伴,B处应用“呼朋引伴"一词。
故解析为:D.
3.ABD.正确。
C:"染上一层金黄"中“一层”为量词;并非形容词。
故解析为:C.
4.(2022七上·泸县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为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C.泸定县地震抢险救援的消防员面对大渡河滚滚急流,他们自制担架,脚踩木桥抬伤员过河,“飞夺泸定桥”
D.通过“消防英雄”和“烈火骑士”用三天扑灭了重庆缙云山山火的事迹,使我们深受感动。
B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A.有误,两面对一面,可以删去“能否”;
B.正确;
C.有误,搭配不当,可以把“范围”改为“能力”;
D.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故解析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归纳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5.(2022七上·泸县期末)我县某学校初一(1)班“文学部落”社团,开展“我与读书”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该班40名同学必读的两部名著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
阅读情况没读只读音序读了部分重点选读专题探究精读与跳读
《朝花夕拾》8人3人10667
《西游记》2人1人18487
关于学生名著阅读情况,从上表中得到什么结论?(20字以内)
(2)[活动二]为了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中,社团负责人在教室里选择一角作为文学角,用来展示同学们名著阅读成果,请你给文学角取个名字(不超过5个字),并说说理由。(30字以内)
(1)示例: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从表格中得到信息,语句通顺即可)
(2)示例1:悦读角,理由合乎题意即可。示例2:“读”占鳌头,理由合乎题意即可。
图表信息;文化特色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能力。根据图表中学生们对两部名著阅读的完成情况看,阅读“重点选读”“专题探究”“精读与跳读”的学生分别有19人和19人,而“没读”“只读序言”“读了部分”却分别有21人和21人,这表明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
⑵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述能力。给文学角取名字,要结合“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这一目的,符合阅读图书的阅读角即可。
故解析为:⑴沉下心来认真阅读名著的同学不到二分之一。
⑵示例1:悦读角,理由合乎题意即可。示例2:“读”占鳌头,理由合乎题意即可。
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依据材料表述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述,有必要在解析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述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6.(2022七上·泸县期末)根据课文填上空。
(1),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我们语文老师时常引用《论语》中“,”,教育我们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知识,又要切合实际的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4)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感情的诗句是:,。
(1)遥怜故园菊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园、郎、笃、阑”
故解析为:⑴遥怜故园菊⑵随君直到夜郎西⑶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阅读与感悟(42分)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呜一两家,竹溪①村路板桥斜。
妇姑②相唤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解释]①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②妇姑:嫂嫂和小姑。③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④中庭:庭院中间。
7.下列选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表述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B.山村的地形使得居民点分散,即使成村,人数也不会多,所以“雨里鸡鸣一两家”生动地体现出山村的特殊风味。
C.“妇姑相唤浴蚕去”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D.三、四两句,用花儿“闲着”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同时,“闲着”也增添了伤心落寞之感。
8.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画面。
7.D
8.细雨迷蒙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零星的鸡鸣,青翠的竹林蔓延在小溪两岸,乡村的小路蜿蜒而过,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伸向远方。
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7.ABC.正确。
D.“闲着也增添了伤心落寞之感有误,应为烘托出庭院中一片幽静气氛"。
故解析为:D.
8.本题考查描绘诗句中的画面。在尊重诗句原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
故解析为:细雨迷蒙中,有一两户人家传来零星的鸡鸣,青翠的竹林蔓延在小溪两岸,乡村的小路蜿蜒而过,越过小溪,木板桥歪歪斜斜,伸向远方。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三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②也。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③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集解·勉学第八》,有删改)
[解释]①精神专利:精神专注,记忆力旺盛。②寤:同“悟”:聪慧。③贤:胜过,超过。
9.选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B.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C.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D.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1者如秉烛夜行。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
A.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B.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危险
C.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D.皆终成大儒
皆:都
11.选出对甲乙丙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第一章主要强调每个人都要随时反省自己,第二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选择。
B.乙文是诸葛亮劝诫儿子的信,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
C.丙文用家训对孩子进行了谆谆教诲,提出了要进行早教,并说明其原因。
D.三篇选文都有劝诫的意思,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甲文是语录体,乙文和丙文是书信体。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9.C
10.B
11.D
1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②这本来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好的机会。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文:
人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长大以后,就容易分散,因此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了好的机会。我七岁时,背诵灵光殿赋,到了今天,十年都不曾理会却还是不会忘:20岁之后,所背诵的经书,一月不去理会便会废弃……朱云也是40岁才开始学周易、论语,皇甫谧20岁才被教受孝经、论语;他们都成了学士,这都是早年沉迷晚年醒悟的(废寝忘食的,早睡晚起)。人们在婚冠之前没有学习就说是迟了,便开始疏懒懈怠,实在是愚蠢。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老年时学习的就如同点着蜡烛夜间行走,比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学习的人就如同初生的太阳,老年时学习的就如同点着蜡烛夜间行走。
故解析为:C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ACD.正确。
B.有误,险,轻浮。
故解析为:B.
11.ABC.正确。
D.有误,丙文不是书信。
故解析为:D.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于。对;固,本来;勿,不要。
故解析为: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②这本来应该早早的教育,不要错失好的机会。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五猖会
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③“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④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⑤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⑦“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⑧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⑨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⑩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有删改)
13.请仿照下面B、E的格式,在空格处补全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A.→B.忐忑担心,被浇冷水→C.→D.→E.回忆往事,诧异批判
14.从文中父亲要我背诵《鉴略》,我读出了一个的父亲,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和蔼答礼,摇头晃脑读文章等情节中,我读出了一个的老师,从《阿长与》长妈妈踩死隐鼠、逼“我”吃“福橘”读书,为我买来《山海经》等情节中,我读出了一个的保姆。
15.“我”一口气把书背了下来,且“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什么含义,为什么?
13.要看神会,兴奋快乐;痛苦背书,着急无奈;扫兴无比,再无心情
14.严厉、有威严;方正、质朴、博学;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美好期望
15.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⑴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13.本题考查内容提炼概括。注意用四字词语。A处根据②段“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概括为:要看神会,兴奋快乐;C处根据⑨“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11)段“母亲、工人、长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概括为:痛苦背书,着急无奈;D处根据(16)段“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概括为:扫兴无比,再无心情。
故解析为:要看神会,兴奋快乐;痛苦背书,着急无奈;扫兴无比,再无心情
1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情节的识记。《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现出)L童的天性。这就要求学生对学过的课文内容主要情节要总结性的归纳记忆。
故解析为:严厉、有威严;方正、质朴、博学;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美好期望
15.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父亲让“我”背书,“我”无可奈何,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
故解析为: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让我讨厌。
(2022七上·泸县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甲]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乙]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丙]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
16.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小兰以旁批的形式对[乙]处的画线句做了赏析,请你学习后,任选[甲][丙]一处画线句,进行赏析。
示例:[乙]赏析:连用两个“一”字,写出父亲对孩子的宽松宠爱和“我”童年的无拘无束。
18.小兰想为同学们朗读这篇文章,但却难以读好人物的语言。请你根据知识卡片,帮助他朗读。
知识卡片
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述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这有什么难的?就拿文中画线这句话(填A或B)举例子吧!(结合知识卡片,写出朗读处理办法和理由)
19.《五猖会》《父亲的“野”孩子》中都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16.父亲不让大家给“我”打耳眼,说“我”有“聪明痣”;父亲不让“我”穿紧鞋,要给“我”做大鞋;父亲和“我”骑马,“我”骑老实的白马,差点撞上小娃娃,最后有惊无险。
17.赏析:“稍微”“紧”写出父亲一点痛也不让“我”受,体现出童年时期父亲对她无尽的宠爱与关心,是在爱中长大的。
赏析:“总”“小心翼翼”两个词写出父亲担心我骑马的安全,体现了他对“我”的爱护、关心。
18.示例:A.父亲认为小时候的“我”应该“野”一些,而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不会继续过分顽皮,他的心里很是得意、高兴,语气比较强烈,重音在“哪里”一词上,突出父亲的宠溺。
B.这句话的重音要放在“又”和“小鞋”上,因为父亲当时是着急而心疼“我”的,又生气地埋怨妻子,所以我们语速要快,声音上扬,读出生气与着急的情感。
19.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中父亲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篇文章中的父亲不愿让孩子遵从太多的约束,而是用心爱孩子,让她更亲近自然,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心中充满童真与爱;而《五猖会》中的父亲让孩子高兴出游前死记硬背他不懂的书,只会压制他的天性。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家长愿意顺应孩子的天性,反倒激发了孩子对于生活的兴趣与更多的创造力,所以我赞同《父亲的“野”孩子》的教育方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根据文章内容以及主旨思想作答。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述。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围绕“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情展开描写。根据第②段“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得出:父亲不同意“我”打耳眼,借口说“我”耳朵后面的痣是“聪明痣”;根据第③段“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得出:父亲见“我”穿的鞋子紧了,竟然要给我做鞋子;根据第⑤段“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 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与中国能源战略
- 产品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的结合
- 2025-2030中国丁醇(1-丁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DECT- B2C中的手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ETC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CMP后清洁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计划范本
- 检验科年度考核个人的总结
- 课题科研工作计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2024中国绿氨产业研究报告
- 【基于Django框架的网上商城设计(论文)6800字】
- 2024光伏支架技术规范
-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评分表)
- 医院感染暴发及处理课件
-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全册(人教版)
- Illustrator教案设计课件
- 《校园空调租赁服务评价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针刺止痛的神经机制研究
- 300MW300MWh源网荷储一体化储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