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模拟预测卷-第十八模拟(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模拟预测卷-第十八模拟(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模拟预测卷-第十八模拟(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模拟预测卷-第十八模拟(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Ⅰ卷模拟预测卷-第十八模拟(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I卷模拟预测卷

第十八模拟

(适用地区:山东、河北、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等省份)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

“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洗面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

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

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依然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

的第一道障碍。“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

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

面临的新困境。(选项句)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

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

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

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

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步伐。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

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

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

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

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

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

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

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

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

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

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

中的痛点问题。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

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

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

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

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借助大

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

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

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不断提高老年

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

生活。

(摘编自《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光明日报》2021年4月27日)

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

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

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

字鸿沟。](选项句)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

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

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

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

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涉及面

非常之广,如技术、商业、教育、公共政策、社会伦理、文化心理等。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

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

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老;三是要以新的社会规制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要

将社会需求转化为制度层面的创新,转化为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的创新性社会规制,加

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推动构建与老龄化和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政策,让制度、社

会规制或公共政策成为新的数字红利、数字普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代际新数字鸿沟,

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从设计者角度看,在物理或数字化

产品和界面的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面向老龄人群的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充分考虑老龄人

群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从使用者角度看,应鼓励并帮助老龄人群接触各类

新技术产品,更好她融入数字生活。

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

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是挑战,更是机

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

(摘编自《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中国日报》2021年

3月2日)

1.【考点:内容理解】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今时代,互联网接触难、互联网使用难以及辨别难是数字时代横在老年人面前的

三道数字鸿沟。

B.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是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

主要原因之一。

C.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

适应的状况。

D.作者认为,面对代际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

体系。

2.【考点:信息整合】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要从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生

活。

B.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引发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

沟。

C.“数字鸿沟”这种趋势可发生于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

D.面向未来,应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体现一个国家的核心竞

争力。

3.【考点:论据】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60岁以上

网民仅占6.7%。

B.互联网企业在研发时大多以年轻人的市场需要为导向,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

年人不够友好。

C.某市借助社区、公益组织、养老机构、老年大学等,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帮助老年人

掌握数字技术。

D.北上广一些老年人聚集地正在从广场、菜场和卖场“老三场”转移到淘商、微商和

播商“新三商”。

4.【考点:论证方法】材料一论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考点;观点态度概括】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的途径。

(6分)

1.A

2.B

3.D

4.①从论证方法运用看,文章以正面(直接)阐述为主,但是,在第二段也综合运用r

诸如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②从论证结构安排看,总体上采用层进式结构,第四、五、六段

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策略。

5.①国家政策层面,统筹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社会提供顶层设

计;②企业研发层面,面向老龄时代进行研发设计,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

③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协同参与,助力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A.偷换概念,根据原文''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

字鸿沟。‘接触鸿沟'一一互联网接触难……'使用鸿沟'一一互联网使用难……‘知识鸿

沟’一一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可知,第三道“数字鸿沟”是

“网络信息辨别难”,而不是“互联网辨别难”。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

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

代际数字鸿沟”可知,引发“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的原因是“中国老

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儿乎同步”,而不是“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论述了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问题.

A.“60岁以上网民仅占6.7%”,证明了“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

中扩大”的观点,指出消除代际数字鸿沟的必要性。

B.“界面设置、操作指令等对老年人不够友好”是形成“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

字化'共振’中扩大”的一个原因。

C.“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帮助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是消除代际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

D.其内容既没有述及中国老龄化的特点及其与代际数字鸿沟的关系,也没有述及如何消

除代际数字鸿沟。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的能力。

①从论证方法运用看,文章以正面(直接)阐述为主,但是,在笫二段也综合运用了诸如

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②从论证结构安排看,总体上采用层进式结构,第四、五、六段采用

并列式结构阐述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策略。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整合文章论证角度和论证内容的能力。

①国家政策层面,统筹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社会提供顶层设计;

②企业研发层面,面向老龄时代进行研发设计,为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③社

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协同参与,助力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

(-)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是一个住在西南联大里的校外人,她又的确是西南联大的一个

组成部分。

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

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

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

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

宿舍旁住着这样一户人家,学生们没觉得奇怪,都叫她文嫂。她管这些学生叫“先生”。

时间长了,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

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她的屋门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她靠给学生洗衣

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两棵半大的榆树之间栓了两根棕绳,拧

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大太阳的天气,常见她

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缝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为避嫌疑,她

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张先生,取衣服!”李先生,取被窝!”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肯下蛋。隔多半

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也快。回来时,带

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好。他跑贵州、重庆,

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

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环境里,她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却隐.约知道,这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

大事、赚大钱的,尽管先生们现在并没有赚大钱、做大事、好像还越来越穷。

有个先生叫金昌焕,经济系的,算是例外。他独占宿舍北边一个凹字形单元。他怪异处

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

丝,什么都挂在铁丝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再

穷的学生也得买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倒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

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这些通告、启事总有空白处。他每天晚上带一

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

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

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

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

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

到了四年级,他在聚兴诚银行里兼了职。晚上仍是开夜班,搜罗纸片,吃肉。自从当上

了会计,他添了一样毛病,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再打一条领带。同屋

的人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金先生不在乎,他要毕业了,在重庆找好

了差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

的,隔一个星期丢一只。文嫂到处找过,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

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大学里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

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她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

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毕业,要

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

李,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图片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同屋的朱先生叫文嫂过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

点值得一拣的东西。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

用的鼎罐。文嫂照样替金先生打扫,她的苕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三堆鸡毛,

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好像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苦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一九八一年六月六日

(选自《汪曾祺经典小说》,有删改)

6.【考点:内容鉴赏】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九个字干净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交待清楚,即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

B.文嫂虽“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但其妨碍建校,拒绝搬走,并得寸进尺,要求

学校加盖鸡窝,还是体现了人的劣根性。

C.文嫂为金先生服务,虽然是为了讨生活,但也因其对知识分子的敬意而尽心尽力,

而金先生却偷吃了文嫂赖以生存的鸡。

D.文章结尾文嫂大哭一场,这哭声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自己一辈子委屈

的发泄,更是对偷了鸡的金先生的控诉。

7.【考点:艺术特色鉴赏】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家于平淡中开掘出金昌焕在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与鄙俗,对五四运动以来被神

化的学生形象进行了质疑与反思,具有现实意义。

B.《鸡毛》为笔记体小说,其文字叙事简要,朴素干净,点到即止。华丽浮躁之词极

少,多为平实之语,遵循了汪曾棋一向的语言风格。

C.本文以“鸡毛”为线索,也以之为题,既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又

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D.在结构上,《鸡毛》则有着汪先生一惯的大巧若拙的特色,表现出一种“苦心经营

的随便”,小说全文,全无拘束,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不淡不烈。

8.1考点:表现手法鉴赏】汪曾棋的《鸡毛》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均运用

了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方面都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4分)

9.【考点:思想感情】汪曾棋说“我的感情无非三种:忧伤、欢乐和嘲讽”,本文中

我们能看到文嫂的“忧伤”,能看到对金先生的“嘲讽”,也能感受淡淡的“欢乐”,请

结合文本分析这种“欢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6.B7.C

8.(1)对比衬托。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

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私与虚伪;契诃夫以别里科夫白天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不得安宁,

与别里科夫躺在被子底下却战战兢兢地难以入睡形成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

实则虚弱的本质。

(2)漫画式夸张。如:汪曾祺描写金昌焕“每天穿好衬衫,打好领带;又加一件衬衫,

再打•条领带”写其怪诞;契诃夫描写别里科夫生活习惯“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

鞋,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使人感到滑稽可笑,并产生憎恶之感。

(3)细节描写。如:汪曾祺描写金先生“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

园里各种通告、启事的空白处剪下以展现其吝啬贪婪:契诃夫用“千万别出乱子”“只求不

出什么乱了•”等口头禅描写别里科夫套了•式的论调,讽刺他顽固保守的性格。

9.(1)校方有温情。对于不肯搬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

校舍旁;

(2)文嫂有教养。老实,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

自己;

(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鸡喂鸡,洗衣缝被,养活女儿;

(4)家庭有温暖。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5)生活有态度。文嫂痛失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

(6)学生有善意。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走的旧衣物。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时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体现了人的劣根性”错误。结合第二、三段“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

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给

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为避嫌疑,她从不送衣物到学生宿舍里去,让女儿隔着窗户喊”“人老实,没文化,却洁身

自好,不贪小便宜”分析,不搬家可以理解为社会底层妇女正常的心态,“劣根性”说法有

失偏颇,“她的屋门也都是敞开着的。她的所作所为,都在天日之下,人人可以看到"简洁

的文字描写,反映文嫂没有文化但老实、平凡、规矩、透亮的有自己做人做事原则的性格。

故选B。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本文以‘鸡毛'为线索”错误。“鸡毛”不是文章线索,线索需要串联所有情节,

而本文只在后半部分提到鸡毛的事情。故选C。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对比分析法赏析不同文章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能力。

(1)对比衬托。

如:汪曾祺将文嫂和金先生对比,深刻批判金先生所代表的少数缺少良知的文化人的自

私与虚伪,一个受过教育,而且是抗战时期最高学府的顶尖教育的学生一一金昌焕,却不如

一个普通的,没有文化的,不知身世的劳动妇女,甚至连那些鸡都不如。汪曾祺先生在《鸡

毛》讽刺笔法随处可见,揶揄嘲笑一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是可以的,金昌焕“穿两

件衬衫,打两个领带”,等等。斯文外表掩藏下的虚伪、丑陋、与鄙俗、冷漠、吝啬、自私

又带点功利,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吝啬的表现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作为学生他从

不买纸,每天吃一块肉。人性中的一种邪恶。儒家文化倡导人格中的精神世界要“贫贱不能

移”,条件愈艰苦,愈不能丧失人性。文嫂作为没有任何文化知识的普通妇女,不拿别人一

针一线(除非是给或丢弃的),靠自己缝补拆洗养鸡糊口。而身为大学生,“这金昌焕真是缺

德,偷了文嫂的鸡,还借了文嫂的鼎罐来炖了”偷吃别人的鸡,还与主人借鼎罐,用完后都

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普通人性大美之下,反射出人性中一种丧失人格尊严的邪恶。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将套中人与新派人对比,造成默讽刺的效果。别里科夫和

华连卡的恋爱,两个根本不般配的人却到了一块儿,就是奇事一桩,别里科夫生平最怕出乱

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

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说明

别里科夫这类守旧胆小反动的人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但思想中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

根深蒂固,他们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这边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

别里科夫滚下楼梯,这边一脸尴尬,那边纵声大笑,柯瓦连卡,向往自由,光明胆大、敢作

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向往自由,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

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与守旧胆怯古怪的别里科夫形成鲜明的对比。契诃夫以别里科夫

白天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不得安宁,与别里科夫躺在被子底下却战战兢兢地难以入睡形

成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别里科夫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

(2)漫画式夸张。

主要表现在外貌或者肖像描写以及行为习惯方面。结合“他怪异处有三点:一是他所有

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块肉。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铁丝

上,领带、鞋袜、墨水瓶……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东西的下面”分析,可见人物的怪诞

可笑,具有讽刺夸张意味。

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自始至终采取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小

说开头对别里科夫的肖像和生活习惯是这样写的:“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

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要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用套子包好,表

也是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包好,连削铅笔的小折刀也是装在套子里”。写别里科夫的丑态,

说别里科夫的“那张小脸像黄鼠狼的脸。”“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等。这些描写

近乎夸张,然而契诃夫就是用这种幽默的笔调刻写了这样一个为扼杀一切新事物,不惜使用

盯梢、告密等卑鄙手段,搞得全城都怕他的小人形象,呼吁人们起来改变这个社会。作者用

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这个

形象从外表、言论到生活习惯、思想方法,无不是“套子”式的。

(3)细节描写。

如:《鸡毛》里写“他每天晚上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处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

纸质大小、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也不顾文告是否过期。他每晚都开

夜班,这伤神,需要补一补,就如期买了肉,切成大小相等的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用过

鼎罐,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炉上炖热,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

功,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

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可见金先生的吝啬贪婪、自私自利。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他们站在下面看着——对别利科夫来说这比什么都可怕。看

来,他宁可摔断脖子,摔断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的笑柄:这下全城的人都知道了,还会

传到校长和督学那里——哎呀,千万别惹出麻烦来!——有人会画一幅新的漫画,这事闹到

后来校方会勒令他退职”,结合这些心理描写分析,可见契诃夫的顽固保守。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的能力。

(1)校方有温情。结合第二段“昆明大西门外有片荒地,联大盖新校舍,出几个钱,

零星的几户人家便搬迁了。文嫂也是这里的住户,她不搬。可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

不成样子。联大主事的以为人家不愿搬,不能逼人家走,跟她商量,把两间草房拆了,就近

给她盖一间,质料比原来的好。她同意了,只要求再给她盖个鸡窝”分析,可见对于不肯搬

走的文嫂,联大主事给她盖房,盖鸡窝,允许她住在校舍旁。

(2)文嫂有教养。汪先生用优美的散文式描写反映了文嫂生活美好。文嫂坐在草地上

缝补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文嫂洗衣拆被生活虽艰辛,却不缺乏热情。文嫂养的鸡是

文嫂过日子的,卖了蛋可以换回来盐巴、辣子,偶尔还有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然而,鸡却

被偷了,而且还是三只。文嫂却没有“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一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

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

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你

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虽然此时己经知道是金先

生偷吃了,但也没用恶言恶语。历经磨难,尝遍人生百味,文嫂没有因此暴戾。老实,洁身

自好,不贪小便宜,勤劳,懂得避嫌,丢鸡后仍能克制自己,彰显人性美,给人温暖。

(3)生活能自给。“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青草里有虫儿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

肥大,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集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

卖得也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小块肉”,文嫂养鸡喂鸡,洗

衣缝被,养活女儿。

(4)家庭有温暖。“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她觉得这女婿人

好。他跑贵州、重庆,每趟回来看老丈母,会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

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女婿孝顺,经常带回外地特产,还答应养文嫂一辈子;

(5)生活有态度。“女儿走了,文嫂有点傻了。但她和女儿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

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就多了。……

然后她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即便女婿遭遇车祸,还得活下去,不曾绝望,文嫂痛失

女婿后,仍坚强过日子,继续劳作;

(6)学生有善意。“有很多先生毕业,要离开昆明,……有的先生临走收拾好行李,

总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叫来文嫂,随她挑拣”,许多青年学生毕业前请金嫂挑拣带不

走的旧衣物。

综上所述,可见本文主旨有乐观的精神。故事围绕西南联大在册之人的文嫂展开,由“可

她的两间破草屋戳在宿舍旁,不成样子”“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老实,没

文化,却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她靠给学生洗衣物、缝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

洗”可知,文嫂生活艰难,却仍存希望和美好,小说展示世道人心的温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窦参,字时中。少以门的,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

之。会狱囚亡走,本斐亨按直簿,将奏,参遽请目:“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

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

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

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

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

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琏坐赃八千贯,理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

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

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

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

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

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磨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

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芍,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

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

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糜州司马。参时为左右牛,深怒,谤沮不

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

10.【考点:文言文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

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

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

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

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11.1考点;古代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考点:内容理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

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

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挺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

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

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雕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13.1考点:理解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

(2)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14.1考点: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中说“(窦参)甚为有识所嗤”。请结合原文

词句概括窦参被人讥笑的原因,并说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0.D11.B12.C

13.①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到就

渡过长江离去了。

②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他。

14.原因;凭个人感情任意调整有关官员的俸禄和官位等级。表现在多给自己收下的官

员俸禄和以为能讨厌詹事李升而让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窦参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

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

对他多加排挤压制,也没有办法伤害他。

“以严称”是状语和中心语的结构,不能断开,排除AC;“大政”是“决”的宾语,

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主要掌管……科举等事务”错,科举一般由礼部主持,不属于京兆尹的职权范围。

故选Bo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错,应马彝检举县令贪赃。原文是“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

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竞白彝无罪”。故选C。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让”,责备,谴责;“诣”,拜见;“济”,渡过。

(2)题得分点有:“惮”,害怕;“馈遗”,赠送;“毕”,全,者B,这里指多;“阴”,

暗中。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概括说明窦参被有见识的人讥笑的原因”,根据“(窦参)甚为有识所嗤”

可以快速定位原文。

由“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

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可知,

窦参偏袒某些官员,因为憎恨詹事李升,便调移詹事班列退居各府尹之下。据此总结出:窦

参被有见识的人讥笑是因为然而窦参往往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

【参考译文】

窦参,字时中。年轻时因为门荫的庇护,几次升官做到万年尉。当时同僚中有位在官署

中值班的人,天色将晚时,听说父母病了,请窦参代替他值班。适逢当天夜里有狱囚逃走,

京兆尹按照值班名册,将要上奏,窦参立即请求说:“他因为来不及写请假报告,我窦参实

际上代替他值班,应当判我的罪。”他因此被贬为江夏尉,人们认为他有义气。窦参多次升

官担任奉先尉。县里有个叫曹芬的人,名籍隶属北军,曹芬平素凶暴,因为喝醉酒殴打他的

妹妹,他的父亲要解救女儿却没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窦参拘捕审理曹芬兄弟判处死罪,众

官都请求等待他们守丧期满再处决,窦参说:“儿子因为父亲而生,父亲由于儿子而死,如

果因守丧而延缓处罪,这是杀父而不获罪。”于是正法而杖杀他们,全县畏惧敬服。窦参改

任大理司直。巡查江淮案件,停留在扬州,节度使陈少游十分傲慢,不到郊外迎接他,派遣

军吏传达问候,窦参以严正的话语谴责他,陈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见窦参,窦参不等他来

到就渡过长江离去了。窦参回朝上奏符合皇帝旨意。当时婺州刺史邓理因贪赃八千贯获罪,

邓屣与宰相以往有交情,又适逢大赦,想要免去赃款。皇上下诏百官在尚书省聚议,官员们

大多迎合宰相的意见,唯独窦参坚持依法论处,最终收回了赃款。窦参被授任监察御史,奉

命出使审查湖南判官马彝一案。当时马彝检举属下县令贪赃犯罪达一千贯,被罪犯的儿子通

过权贵宠臣上奏诬陷,窦参最终辨明马彝无罪。窦参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多次

承蒙皇上召见,议论天下大事,又与宰相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时让他参与决

策大事。当时的宰相很忌妒他,对他多加排挤压制,也没有办法伤害他。然而窦参往往依循

个人感情破坏法规。最初议定百官俸钱,因为他曾经任过大理寺司直,偏袒这些官员,因此

所给的俸钱比大理寺丞多;又制定百官官位的品级,开始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因为

憎恨詹事李升,便调移詹事班列退居各府尹之下,被有见识的人讥笑。每次宰相隔天在延英

殿被皇上召见应答,各位宰相都出来了,窦参必定要留下很久,以度支事务为借口,实际专

断大权。窦参没有学问,只是多任用亲信党羽,使他们担任要职,作为耳目,四方的藩镇节

帅,都害怕他。李纳因为害怕窦参,赠送了很多财物,外表显得敬重窦参,实际上暗中离间

他。皇上的亲信,大多指责诋毁窦参。窦参被贬为雕州司马。窦参当时被皇帝身边的宦官怨

怒,毁谤不止,蜴死在邕州武经镇,当时六十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官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妒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妒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秋风起时,张翰(字季鹰)思念故乡的妒

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5.【考点: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第一句中“凄清”二字,一语双关,既指客观上秋意的清冷,亦有诗人主观上

的心境之凄凉,凄清为全诗定下了伤感之基调。

B.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写出了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

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的景象。

C.颔联继续写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

倚楼”取静态;写景运用了视听结合与动静结合的手法。

D.颈联所写的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节之景象,诗人以“静”赋菊,以“愁”

状莲,都是移情于物,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格。

16.【考点:思想情感】有人说:本诗尾联的“妒鱼正美不归去”与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休说第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是用同一典故表达诗人志趣,

两者所表达的志趣也完全相同。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试作简要分析说明。(6分)

15.D

16.不同意,两者所表达的志趣并不相同。①赵诗的尾联是说,家乡妒鱼的风味此时正

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京城这是非之地,所为何来?诗人用张翰的典故,除表

达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心。②辛词则对张翰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既表达出

了耻于辞官归隐、一心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更表达出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的

激愤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都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格”错误,以“愁”状莲是拟人的修辞格。

故选Do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的意思是:家乡妒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

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此联具有反问的意味,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乡、归隐之不

宜迟。

“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意思是:不要说妒鱼肉嫩鲜美,秋风呼呼刮满

天,我怎会像西晋的张季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休说”则是对张翰的典故反其意而

用之,表达的是绝不会像张季鹰那样辞官,而是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同时也表达出了对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的激愤之情。

所以虽用同一典故,但二人表达的志趣是不同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苏轼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2)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潭中的鱼时静时动,鱼动时“,

",好像将怡然自乐传递给观看的人。

(3)''猿啼"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如“"

和““。

17.(1)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猿鸣三声泪

沾裳虎啸猿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遨”“俶”“翕”“猿”“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

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

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度众的欣赏。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

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

中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的吟诵传递

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

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

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

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令人动容。《追寻》展

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8.1考点:成语辨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弥足珍贵声情并茂别出机杼醍醐灌顶

B.弥足珍贵绘声绘色别出心裁醍醐灌顶

C.不可或缺绘声绘色别出机杼振聋发眼

D.不可或缺声情并茂别出心裁振聋发般

19.【考点:辨析修改病句】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

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B.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

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C.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

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D.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

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

20.【考点:修辞手法】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

和表达效果。(5分)

18.D

19.C

20.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流

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构思新颖,又生动形象地表现大量的声音信息如水一样汹涌而

来,使听众能大量获取声音信息的感受,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弥足珍贵:形

容十分珍贵。句中用于修饰“元素”,表达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强

调它的重要性,应选“不可或缺”。

第二空,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

生动逼真。此处修饰“吟诵”,应选“声情并茂”。

第三空,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别出机杼:比喻诗

文的构思和布局。也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此处强调这种演绎方式构思新颖,应选“别

出心裁”。

第四空,振聋发陨: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醍醐灌顶: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得到启发,彻底醒悟,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此处

强调他的临终遗言有号召力,应选“振聋发瑕T。故选D。

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将……为切入点”搭配不当,应为“以……为切入点”;

二是成分赘余,“可以堪称”语意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为”之意,去掉“可以”;

三是成分残缺,“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后面缺少宾语,应在最后加上“要求”。

故选C。

2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此题,苜先要明白通感的修辞,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

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

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

辞格。

从构成来分析,“声音”本来是听觉,声音可传入听众的耳朵里,然后使人产生各种感

觉,或是愉悦或是伤感……但此处却将声音这一听觉形象与“流水般汹涌地涌入”这一视觉

和触觉形象沟通起来,使声音这一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从效果来分析,“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给人的感觉是表现了声音信息之大,

犹如水一样汹涌而来,化抽象为具体,表明听众能接收到的信息量之大,通感修辞的使用也

增加了语言的文采。

(-)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彭华康告诉记者,返回舱的着陆过程对保障航

天员的生命安全是不小的挑战。当舱体距地面10公里左右时,®,当速

度降到7米每秒左右时,虽然具备了直接撞击地面的条件,但是这种速度仍然

②。为此,五院载人飞船研制队伍设计了一套“组合拳”,(),

进一步减缓降落速度,同时通过返回舱底部吸能外壳、减震材料和座椅缓冲机构组成的减震

系统来吸收能量,以③»

21.【考点:语言连贯】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米时进行悬空急停

B,在距离地面1米时让返回舱进行悬空急停

C.让返回舱在距离地面1米时进行悬空急停

D.在距离地面1米时返回舱进行悬空急停

22.【考点:补写语句】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C

22.示例:①飞船开始减速②无法保障航天员的安全③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

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

根据上句“五院载人飞船研制队伍设计了一套‘组合拳'”可知,句子的主语为“五院

载人飞船研制队伍”,根据前后主语一致的原则,所以下句主语也应该是“五院载人飞船研

制队伍”,A项和D项的主语为“返回舱”,应排除;B项语序不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