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
教学质量I级检测题(九)(解析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这一举世瞩目的盛会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开始展现出
越来越清晰的脉络。
北京市的冰雪产业结构日渐清晰,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活动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
3100多万,冰雪运动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冬奥期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应用,让全球的运动员们纷纷“点赘”。多
项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一次标志性赛事,北京冬奥会也
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
在冬奥会的筹备、举办过程中,以及在冬奥的赛场上,青年一代展现出了属于这个
时代的自信、担当与活力。在成长为祖国栋梁的过程中,冬奥成了他们难忘的记忆。包
括冰球运动在内,大量的冬季运动项目都因冬奥会的举办而在中国蓬勃发展,“带动三
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全国范围的“冰雪运动热”,必将带动青少年更
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留给未来的宝贵财富》)
材料二:
历届冬奥会拉动就业规模
崇礼区旅游规模
(摘编自《数据解读——2022年冬奥会》)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职业,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产业相
关产业人才技能水平,突破地域限制扩大了就业吸纳范围,创造了多元化,可持续就业
机会。
造雪师和制冰师是冰场和雪场基础设施的打造者和维护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场
地运动的体验感和安全性。随着全国冰场和雪场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攀
升。
此外,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全球走红,让公众看到了IP设计师和IP运
营师在优质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打造方面的巨大价值。数据显示,近三年来,IP设计
师岗位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
在冰雪产业的上中下游,有至少15个细分领域在快速发展。“冰雪+”复合发展模
试卷第2页,共25页
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的能力,并为其他领域的劳动者创造了大量多元化
就业机会。
(摘编自《北京冬奥会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新职业》)
材料四:
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
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
文化元素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
列中国元素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
开幕式从“小”处着手,展示一个大国内敛含蓄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始的蒲公英
是“小”的,五环破冰是“小”的,会歌合唱是“小”的,这种“小”正是我们国家的
文化自信,不用再强调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而是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文化更具象、更
深层次的一面。
运动员入场式上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全部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
传统门窗图案;开幕式上引导员手持的雪花引导牌,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手工编织
工艺——“中国结”的图案;30枚体育图标,融合传承千年的中国篆刻艺术;吉祥物
冰墩墩、雪容融,分别以中国“国宝”大熊猫和中国灯笼为原型……本届冬奥会立足中
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国自信。
(摘编自《冬奥会邂逅“中国元素”“中国式浪漫”享誉全球》)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其他三次冬奥会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就业机会最多,为中国拉动
60万人的就业规模。
B.崇礼区2020年接待游客创历史纪录,达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3亿元,相较
2012年有较大的增长。
C.2014年到2020年,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的增长率高于崇礼区接待旅游人数的
增长率。
D.2013年和2014年,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量和接待旅游人数增长量都比其
上一年要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具有多维度的意义,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了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B.造雪师和制冰师是专业度极高的小众职业,随着冰场产业发展,相关人才需求会
不断攀升,人才缺口也将会逐年扩大。
C.“冰雪+”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冰雪专业人才储备的能力,也扩大了就业
吸纳范围,创造了多元化就业机会。
D.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蒲公英”等从“小”处着手,比起过去只强调“大”,更能突
出作为举办方的中国的文化自信。
3.历届冬奥会都对举办方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带来了哪些积
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D2.C3.①从经济上看,拉动就业规模,促进旅游业、冰雪产业
发展,促生新职业。②从科技上看,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③从对
青少年影响看,展示青年风采,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促使其成
长。④从文化传播上看,中国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
国自信,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提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崇礼区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量和接待旅游人数增长量都比其上一年要多”错。根据材
料二图示,旅游综合总收入上,2013年相比2012年增长3.5亿元人民币,2014年相比
2013年增长3亿元人民币,所以2014年的增长量比2013年的增长量少。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最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错。由材料一第三段“多项
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一次标志性赛事,北京冬奥会也成
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第四段'”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的目标已然实现。全国范围的‘冰雪运动热',必将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运
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可知。
B.“人才缺口也将会逐年扩大”错,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二第二段“造雪师和制冰师是冰
场和雪场基础设施的打造者和维护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场地运动的体验感和安全性。
随着全国冰场和雪场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人才需求不断攀升”,可看出是说人才需求
不断攀升。
D.“比起过去只强调,大,”和“更能突出”错。根据材料四“开幕式从,小'处着手,展示一个
大国内敛含蓄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始的蒲公英是‘小'的,五环破冰是‘小'的,会歌合
唱是‘小'的,这种‘小'正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不用再强调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而
是让世界看到我们国家文化更具象、更深层次的一面”可知,并未提到过去只强调“大”,
试卷第4页,共25页
意在说明让世界看到更具象、更深层次的一面。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材料三第一段“北京冬奥会带火造雪师、制冰师、IP运营师等职业,有效提升了我国
冰雪产业相关产业人才技能水平,突破地域限制扩大了就业吸纳范围,创造了多元化,
可持续就业机会”。由此看出,从经济上看,拉动就业规模,促进旅游业、冰雪产业发
展,促生新职业。
②材料一第三段“冬奥期间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应用,让全球的运动员们纷纷
‘点赞多项数字技术的使用让本届冬奥会成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一次标志性赛事,北
京冬奥会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由此看出,从科技上
看,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③材料一第四段“大量的冬季运动项目都因冬奥会的举办而在中国蓬勃发展,’带动三亿
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全国范围的‘冰雪运动热,,必将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
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地成长由此
看出,从对青少年影响看,展示青年风采,带动青少年更加广泛地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促使其成长。
④材料四第一段“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
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
统文化元素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
中国元素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第四段”本届冬奥会立足
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国自信由此看出,从文化传播上
看,中国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中国风采,传递中国自信,有利于国家
形象的提升。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海南省东北部的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有一片我国最大的红树林。有人称它为“海
底森林”因为海水涨潮时,整个树林都被海水淹没,只露出树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中
的孤岛,而退潮之后,红树林便又恢复了生机。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海
湾、江河入海口潮间带的一类植物。我国除海南外,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
澳门都有分布。红树林生长的环境特点是海水的盐度高、海浪的冲击力大,一般的树木
都不能在此生长,唯独红树林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适应结构。
红树林首先要面对海浪的冲击,红树植物从树枝上长出许多拱形的支柱根直达土壤,
同时在主根上发出多条板状根。这就使得红树能够稳稳地站立在海水下的淤泥中。
红树植物生活在含氧量很少的海底淤泥里,它们必须解决好自身的氧气供应问题。
在红树植物复杂的根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从地下冒出来的藤状的呼吸根,根的表面
凹凸不平。细看才发现这是根皮形成了一个个向下开口的袋状的空腔,海潮上涨时虽然
整个植物都浸在海水里,但是空腔里的空气依然被保留在里面,仍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氧
气供应。剖开呼吸根,可见它的木栓层很疏松,呈放射状排列,呼吸根可运榆氧气到植
物体各部,这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红树植物的繁殖也受到海水的威胁,它们的果实成熟以后落下来,必然被海水冲走,
得不到扎根的机会,所以角果木、木榄等许多植物发育出了“胎生现象”:植物的种子成
熟后不直接掉落,而是先在母树上萌发,其胚轴突破果皮向下生长,形成一枝枝下端尖
尖的长约二三十厘米的棒状胚轴,退潮时借助本身重量下坠插入淤泥,几小时内迅速扎
根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在下一次潮水到来之前即已站稳在海水中了。秋茄树周围的许多
幼苗就是这样扎根的,而那些未能扎根、漂在海水中的幼苗,便随波逐流,在海上漂浮
几天至几个月不死,一旦遇到淤泥便生根发芽,这也是红树林传播很广的一个原因。当
然,如果这些果实飘到海洋中间,得不到泥土,便会死去,所以这些漂浮的果实是冒着
生命的危险去寻找新的生活场所的。
红树植物表现出旱生植物的特点。叶通常很厚,革质或带肉质,角质层厚,气孔下
陷,有储水组织,叶片脉梢的管胞特化为扩大的储水管胞,叶表面常突出有盐腺,它包
括收集细胞和分泌细胞两部分,盐分通过分泌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体外,细胞的渗透压
比陆生植物高出几倍至几十倍。凭借这些特点,它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又可以把体内
的盐分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分与盐分的平衡。这是它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的适应。
红树林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红树科的植物富含单宁,在空气中氧化后呈红褐色,这
类植物的树皮被割或被砍后也经常呈红褐色,因此称为红树林,如红树、秋茄、木榄、
红海榄、角果木等。
红树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能抗风消浪、造陆护提、降低台风灾害,也可使
水中的颗粒物沉降,促进土壤形成,还能净化海水水质,净化大气。红树林是动物的栖
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据统计,在红树林里生活的鱼类有154种,各类虾蟹30
种以上,各种贝类百余种,浮游动物26种,藻类约50种。此外,还有许多水禽在其上
筑巢或觅食。红树林景观开阔、奇根异花、胎生果实,已成为赏景、观鸟、钓鱼、品尝
试卷第6页,共25页
海鲜等观光旅游及环保科普教育的基地。
不过,由于长期以来不注意保护,任意毁林、围海造田、造盐田、围塘养殖、城市
建设等使红树林的面积不断缩小,我国现有的红树林亟待保护。
(摘编自马炜梁、寿海洋《植物的“智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树林在海水涨潮时被海水淹没,只露出树冠在海面上,等到海水退潮,红树林
又恢复了生机活力,因此有人称它为“海底森林
B.红树植物的呼吸根表面凹凸不平,根皮形成袋状的空腔,可以在涨潮时保存空气,
这使植物浸在海水里时仍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氧气供应。
C.红树林传播很广的一个原因是红树幼苗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可以在海上漂浮几天
至几个月不死,而一旦在漂浮中遇到淤泥便可以生根发芽。
D.红树植物的叶表面常突出有盐腺,盐分可以通过收集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体外,
这一特点使其得以维持体内的平衡,适应高盐度海水环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海湾、江河入海口潮间带的一类植物“,用
简洁明确的语言对红树林的外形特征作概括说明。
B.“拱形”“膝状”“袋状”,通过摹状貌,分别将支柱根、呼吸根、空腔等的状态和形
貌准确地说出,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C.红树、红海榄、角果木等红树科植物富含单宁,树皮剥离以后在空气中氧化而呈
现出红褐色,这是它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的适应。
D.红树林的生态价值很高,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而我国红树林完全没有得到保
护,面积不断缩小,当下保护红树林迫在眉睫。
6.广西合浦县山口镇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大量红树植物秋茄,请结
合文本,分析秋茄是依靠哪些“智慧”得以在海水中存活下来的。
【答案】4.D5.B6.①秋茄生长出支柱根和板状根,能够稳稳地站在海水下
的淤泥中,抵抗海浪的冲击;②秋茄有呼吸根,解决了自身的供氧问题;③秋茄通过“胎
生”的方式使幼苗扎根在淤泥里,抵抗繁殖威胁;④秋茄的叶片有储水组织和盐腺,既
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又能把体内的盐分排出体外,维持体内的平衡。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盐分可以通过收集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体外“错误,根据原文“叶表面常突出有盐腺,
它包括收集细胞和分泌细胞两部分,盐分通过分泌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体外”,盐分是
通过“分泌细胞”而非“收集细胞”排出,张冠李戴:同时,“这一特点使其得以维持体内
的平衡”以偏概全,维持体内盐分平衡还需“减少水分蒸发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材料内容的能力。
A.“对红树林的外形特征作概括说明”错误,这句话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红树林的生长
环境特征作概括说明。
C.“这是它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的适应”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红树科的植物富含单宁,
在空气中氧化后呈红褐色,这类植物的树皮被割或被砍后也经常呈红褐色,因此称为红
树林”,“它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的适应'’的原因是“有储水组织和盐腺”。
D.“完全没有得到保护”,于文无据,原文说“由于长期以来不注意保护”,“不注意”不代
表完全没有得到保护。
故选Bo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秋茄是红树林植物,故而筛选红树林植物生存智慧,分条概述即可。
根据原文“面对海浪的冲击,红树植物从树枝上长出许多拱形的支柱根直达土壤,同时
在主根上发出多条板状根。这就使得红树能够稳稳地站立在海水下的淤泥中”可概括出
①。
根据“必须解决好自身的氧气供应问题。在红树植物复杂的根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
从地下冒出来的藤状的呼吸根……海潮上涨时虽然整个植物都浸在海水里,但是空腔里
的空气依然被保留在里面,仍可维持一定时间的氧气供应……呼吸根可运输氧气到植物
体各部”可概括出②。
根据“繁殖也受到海水的威胁……许多植物发育出「胎生现象’:植物的种子成熟后不直
接掉落,而是先在母树上萌发,其胚轴突破果皮向下生长,形成一枝枝下端尖尖的长约
二三十厘米的棒状胚轴,退潮时借助本身重量下坠插入淤泥,几小时内迅速扎根成为一
棵新的植株,在下一次潮水到来之前即已站稳在海水中了”可概括出③。
“叶……有储水组织,叶片脉梢的管胞特化为扩大的储水管胞,叶表面常突出有盐腺,
它包括收集细胞和分泌细胞两部分,盐分通过分泌细胞壁上的小孔排出体外,细胞的渗
透压比陆生植物高出几倍至几十倍。凭借这些特点,它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又可以把
体内的盐分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分与盐分的平衡。这是它对高盐度的海水环境的适
应”可概括出④。
试卷第8页,共25页
评卷人得分
----------------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人生(节选)
路遥
高加林没骑自行车,因为听说南马河的大部分路都被冲坏了。他穿了一件公用雨衣,
裤子挽在半腿把上,冒雨向南马河公社赶去。他一路上热血沸腾。他性格中有一种冒险
精神——也可以说是英雄主义品格。这种精神在无聊的斗殴中显示是可悲的,但遇到这
样的情况,却显得很可贵了。
他在这种时候,精力充沛,精神集中,动作灵敏,思路清晰,一刹那间需要牺牲什
么,他就会献出什么!
他是黄昏前出发的,出城没走几里路,天就黑了。
雨在头上浇盖着,天黑得伸出手看不见巴掌。他尽管路不熟,但仍然几乎是小跑着
向南马河走。嗓门眼渴得像要烧着火,他就随便伏在路的水边坑里喝上几口。脚不知什
么时候碰破了,连骨头都感到生疼。但所有这一切反而增加了他的愉快心情——这绝不
是夸大的说法!真的,高加林此刻感到他真正像个新闻记者了。他尽管一天记者也没当,
但深刻理解这个行业的光荣就在于它所要求的无畏的献身精神。他看过一些资料,知道
在激烈的战场上,许多记者都是和突击队员一起冲锋——就在刚攻克的阵地上发出电讯
稿。多美!
高加林是县上第一个到达南马河公社的干部。县委副书记率领的救灾队伍比他迟到
了整整五个钟头——已经临近天明了。加林到南马河时,公社干部谁也不认识他。他自
己给他们介绍说,他是县上新任通讯干事,赶来采访报道救灾情况的。大家一看这个二
十刚出头的青年人浑身糊成个泥坨塔,脚上还流着血,立刻深受感动,赶忙给他做饭吃。
公社干部们也是刚从灾情最重的一个大队回来,吃完饭,准备又起身到另一些大队去。
他们一个个也都是浑身透湿,脸被泥糊得只露两只眼睛。公社书记刘玉海浑身负了七处
伤,都用纱布缠着,简直就像刚从打仗的火线上下来一般。
他们硬让加林换身衣服,把脚包扎一下,然后由公社文书在家向他汇报情况,其余
的人又都出发去做救灾工作了。
加林坚决不依,硬要跟大家一块去。他只从提包里拿出塑料袋包的笔记本和钢笔,
就强行跟着他们出发了。公社文书开玩笑说,他要先给县上的通讯干事写一篇报道,表
扬他的这种工作精神。半路上,这支满身泥巴的队伍分成了几组,分别到几个大队去查
看情况,组织救灾。
高加林和文书小马跟随书记刘玉海到寺佛大队去。一路上,他们谁也看不见谁,摸
索着跟着前进。河道里山洪的咆哮声震耳欲聋,雨仍然瓢泼似的倾泻着。公社文书一边
跌跌爬爬,一边给他谈全公社已知的受灾情况和公社的救灾措施。高加林在心里记录着。
书记刘玉海一声不吭,走在前边。
到寺佛大队后,他们刚一落脚,村里就跑来许多人,一个个哭鼻流水,纷纷告诉刘
玉海塌了多少窑,冲走了多少牲口,毁坏了多少庄稼刘玉海胳膊腿都缠着纱布,脸
黑苍苍的,大声问队干部:“人怎样?”大家回答:“人都在哩!”
刘玉海没受伤的左胳膊一抡,吼雷一般喊道:“只要人在,什么也不怕!”
高加林也被刘玉海这一声喊叫强烈地震动了。他侧过头,看见坨蹴在庄稼人中间的
刘玉海,形象就像《红旗谱》里的朱老忠一样粗犷和有气魄。他看到刘玉海浑身都带着
伤,还这样操心老百姓的事,心里非常感动。虽然第一次见面,但他就被刘玉海这个人
强烈地吸引住了。
他想起刚才老刘那声喊叫,灵感立刻来了。他把笔记本和钢笔从塑料袋里掏出来,
写下了他的第一篇报道的题目——只要有人在,大灾也不怕。
他就着公窑里微弱的灯火,专心写起了这篇报道。外面哗哗的大雨和河道里的山洪
声喧嚣成了一片巨大的声响,但他都听不见。他激动得笔杆抖颤,在本子上飞快地写着。
消息报道的门路架数他都懂得——他经常读报,各种文体早都熟悉于心了。写完稿子后,
他就跟刘玉海到救灾现场,泥一把水一把地和众人一起干了起来。第二天早晨,他把他
的报道托公社的邮递员送到了老景(县里的通讯干事,高加林的同事)的手里。晚上,
他和刘玉海、文书一同回到公社,参加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各队回来的干部分别汇
报了情况。高加林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但他毫不拘束地向许多人提问,搜集具体的
情况和一些英雄模范事迹。
会后,除过值班人员外,刘玉海给大家安排了三个钟头的睡觉时间,然后半夜里又
准备出发。
高加林没有睡。他在煤油灯下又连续写了三篇短通讯和一篇综合报道。他写完后,
出来站在公社门前,舒展了一下胳膊腿。
(有删改)
文本二: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凌辰四点钟,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省委书记乔伯年惊醒,省防汛总指挥、副省长
试卷第10页,共25页
万国帮报告了南部那个城市被水淹没的消息。
乔伯年让省军区司令员准备一架直升机紧急飞往南部那个处于危难的城市。
田晓霞奔进候机大厅,直接对省上几个主要领导说:“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
你们一同前往灾区……”
“飞机上没座位了!”省委副秘书长张生民不客气地说。
“报道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果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田晓霞语
气强硬地对副秘书长说。在场的领导没有人知道地是省城市委书记田福军的女儿,但她
的记者风度使所有的领导都注意到了这个姑娘。
“挤出一个位置,让她去!”乔伯年对张生民说。
田晓霞在慌乱的人群中,在洪水的边沿上奔跑而行,胸膛和嗓子眼似乎有火在燃烧。
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她知道有许多事可干!
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汪洋,但除过一个疯子,这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公
安局副局长对这位女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求地跟着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田晓霞欣
然答应,立刻成了副局长的“高级参谋”,指挥警察四处奔忙着救人。
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打发人送
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
田晓霞刚把用塑料袋装好的稿子交到副局长手里,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
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
吞没了。
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身边只传来公安局副局长发出的一声惊叫。晓霞在
学校时游泳不错,但那是在游泳池里。
她在洪水中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
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
来,她很快就在洪水中消失了。
(有删改)
7.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加林的这次采访让他感到自己真正像个新闻记者,他勇往直前,赶去报道救灾
情况。
B.高加林因在抗灾现场被干部群众的英雄事迹感动而精神上受到洗礼,才成功写出
报道。
C.省委书记乔伯年同意田晓霞同机去灾区报道洪水的要求,表明了其作为领导干部
的开明。
D.田晓霞不仅协助公安做疏散群众的工作,她还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此次报道
的第一条消息。
8.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社文书被高加林感动的情节,从侧面表现了高加林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担当。
B.“公安局副局长……求她跟着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衬托出田晓霞的形象。
C.文本一和文本二分别详写了高加林和田晓霞两位人物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D.文本一在叙事上娓娓道来;文本二叙述节奏相对较快,凸显了紧张的救灾气氛。
9.同样是写前往抗洪前线采访,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塑造高加林和田晓霞的形象时所运
用的手法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
10.有评论认为,路遥的小说存在着苦难情结,但路遥不只是为了写人的苦难,更是为
了写苦难中的人。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7.B8.C9.(1)同:
①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文本一高加林“浑身糊成个泥场塔,脚上还流着血”等细节,表
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文本二”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
的细节,体现出她舍己救人的英勇。
②都有环境烘托。文本一描写暴雨、河道里山洪的咆哮声等,衬托出高加林敢于冒险的
英雄主义;文本二描写了茫茫洪水的可怕景象,衬托出田晓霞挺身而出的勇敢和坚毅。
(2)异:文本一运用了较多心理描写,如高加林大雨中赶路受伤不以为苦反觉愉快和
光荣,体现出他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文本二运用了语言描写,如通过写田晓霞在洪灾危
急时刻与省领导的对话,体现出她的职业道德和坚毅果敢。10.①《人生》中,南
马河公社遭遇洪灾,冲塌了窑,冲走了牲口,毁坏了庄稼;《平凡的世界》中,南部某
城市被洪水淹没,群众面临着生命威胁「这些内容都再现「人们的苦难。
②但路遥更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表现人们面对苦难的精神:高加林冒雨赶往南马河公
社,他一路上热血沸腾,甘愿牺牲和奉献,熬夜写通讯和报道,为人们鼓劲;记者田晓
霞利用空隙写消息报道,她不顾自身安危而跳进洪水救小女孩。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因在抗灾现场被干部群众的英雄事迹感动而精神上受到洗礼,才成功写出报道''不合
文意,高加林成功写出报道主要是因为他熟悉消息报道的门路架数,并深入一线掌握第
一手素材。
故选B。
试卷第12页,共25页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C.“分别详写了……”错误,文本二没有详写田晓霞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塑造手法的能力。
(1)相同之处。
①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文本一中,“浑身糊成个泥场塔,脚上还流着血”是对高加林外貌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
的大无畏精神;
文本二中,“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是对田晓霞动作的
细节描写,体现出她舍己救人的英勇。
②都有环境烘托。
“雨在头上浇盖着,天黑得伸出手看不见巴掌”“河道里山洪的咆哮声震耳欲聋,雨仍然
瓢泼似的倾泻着”“外面哗哗的大雨和河道里的山洪声喧嚣成了一片巨大的声响”,文本
一描写暴雨、河道里山洪的咆哮声等,衬托出高加林敢于冒险的英雄主义;
“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汪洋”“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
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文本二
描写了茫茫洪水的可怕景象,衬托出田晓霞挺身而出的勇敢和坚毅。
(2)不同之处。
文本一运用了较多心理描写,如“但所有这一切反而增加了他的愉快心情——这绝不是
夸大的说法!真的,高加林此刻感到他真正像个新闻记者了”,高加林大雨中赶路受伤不
以为苦反觉愉快和光荣,体现出他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文本二运用了语言描写,如“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你们一同前往灾区……”"报道
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果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通过写田晓霞在洪灾
危急时刻与省领导的对话,体现出她的职业道德和坚毅果敢。
1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解答的能力。
“听说南马河的大部分路都被冲坏了。他穿了一件公用雨衣,裤子挽在半腿把上,冒雨
向南马河公社赶去,,“纷纷告诉刘玉海塌了多少窑,冲走了多少牲口,毁坏了多少庄稼”,
《人生》中,南马河公社遭遇洪灾,冲塌了窑,冲走了牲口,毁坏了庄稼;“凌辰四点
钟,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省委书记乔伯年惊醒,省防汛总指挥、副省长万国帮报告了
南部那个城市被水淹没的消息”“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汪洋,但除过一个疯子,这
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
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平凡的世界》中,
南部某城市被洪水淹没,群众面临着生命威胁:这些内容都再现了人们的苦难。
但路遥更是为了写苦难中的人,表现人们面对苦难的精神:比如“但所有这一切反而增
加了他的愉快心情——这绝不是夸大的说法!真的,高加林此刻感到他真正像个新闻记
者了”“他就着公窑里微弱的灯火,专心写起了这篇报道。外面哗哗的大雨和河道里的山
洪声喧嚣成了一片巨大的声响,但他都听不见。他激动得笔杆抖颤,在本子上匕快地写
着……高加林没有睡。他在煤油灯下又连续写了三篇短通讯和一篇综合报道",高加林
冒雨赶往南马河公社,他一路上热血沸腾,甘愿牺牲和奉献,熬夜写通讯和报道,为人
们鼓劲;“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打
发人送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她儿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她在洪水中
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
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她很快就
在洪水中消失了”,记者田晓霞利用空隙写消息报道,她不顾自身安危而跳进洪水救小
女孩。
评卷人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
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抄
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
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
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
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
现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本呼,仰观天子宫阙之
试卷第14页,共25页
壮,与仓原、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
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叩衰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
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
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
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
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B.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C.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D.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
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其气之小大”与“其称文小”(《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称”字含义相同。
B.“见乎其文”与“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京师,一般指京城,国都。在古代,京华、京阙、京国等都可以用来指“京城
D.四夷,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认为孟子和司马迁的文章都富有气势,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浩气充满在他们
的心中,跃动在他们的言词里而进入了他们的文章。
B.苏辙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都是乡党之人,见识不广,虽然读了很多书,但这
些书都是古人的陈词滥调,并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C.苏辙路过了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眺望
了奔腾的黄河。他到了京城,知道了天下的雄伟和壮丽。
D.苏辙述说自己还没能见到以雄才大略著称的韩太尉,因此希望有幸一睹韩太尉
的风采并得到韩太尉的教诲,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15.苏辙写作的本意是想见韩太尉(韩琦),文章为什么要大谈“养气”?请简要概括。
【答案】11.C12.A13.B14.(1)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
章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2)所以毅然离开了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来了解天地的广大。15.①
苏辙爱好写文章,认为写文章就得“养气
②"养气”除了读书之外,还要寻访“天下奇闻壮观”,苏辙以此作为求见的理由。
③只有见了韩太尉,才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偶然得到(官职),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而等待朝廷的选
用,使我能够悠闲几年,我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如果认为
我还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更是我的幸运了。
“然幸得赐归待选”句意完整,“赐归”是“恩赐还乡”的意思,“归”作“赐”的宾语,中间不
能断开,排除BD;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句意完整,“而”,连词,表递进,前后联系紧密,不应断开,
“又幸矣”主语承前省略,单独成句,排除A。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
A.错误。前句中的“称”:符合,相称。句意:与他浩然之气的大小相称。后句中的“称”:
称述,描写。句意:他描写的文章看似平凡。
B.正确。前句中的“见”,通“现”,表现。句意: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后句中的“见”,
看出。句意: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试卷第16页,共25页
B.”但这些书都是古人的陈词滥调”错误,依据原文“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
之陈迹“可知,这里是说自己读的书都是写古人过去的事情,并没有贬低这些书的意思。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养”,培养;"致”,得到。
(2)“决然”,毅然,断然;“舍去”,离开;“知”,了解。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根据“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概括:苏辙爱好写文章,认为写文章就得‘‘养气
根据“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
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概括:"养气”除了读书之外,还要寻访“天
下奇闻壮观”,苏辙以此作为求见的理由。
根据''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
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
憾者矣”概括:只有见了韩太尉,才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思考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
文章不是学了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
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寒于天地之间,与他浩然之气的大
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博览(遍览)天下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结交
朋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的气概。这两个人,难道是常常拿着笔写作这
样的文章就成功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浩气充满在他们的心中而溢露到他们的形貌之
外,跃动在他们的言词里而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但他们自己没有觉察到。
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游的不过是乡间邻里的人;所看到的不
过是几百里之内的事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
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的陈迹,不能激发我的志气。我担心因此而埋没了自己,
所以毅然离开了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来了解天地的广大。我路过了秦朝、汉
朝的故都,尽情观赏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
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我瞻仰了天子宫殿的雄伟,以及粮仓、府库、
城池、苑囿的富庶和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雄伟和壮丽。我见到了翰林学士欧阳公,聆
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见了他秀美俊伟的容貌,同他的门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
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
太尉的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天下士民倚仗您而平安无忧,四方各族惧怕您而不敢发
难,您在朝廷之内就如同周公、召公那样辅佐君王,您在边城就如同方叔、召虎那样御
敌安边。然而我还未曾见到您啊。
况且一个人从事学习,如果不立志在远大的方面,即使学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我
这次来到这里,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
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却因还没有拜见太尉而感到遗憾。所以希望能够亲睹您的风采,
听您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我还年轻,还不能够通晓当官的事务。我先前来京都应试,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
禄,偶然得到(官职),也不是我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而等待朝廷的选用,
使我能够悠闲几年,我将进一步钻研作文之道,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如果认为我还
可以指教而屈尊给我以教诲,更是我的幸运了。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意
【唐】李顾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猬毛:这里比喻胡须稠密。②磔(zhe):张开。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
B.第二句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的描
写张本。
C.第七句写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
D.最后四句写“辽东少妇'‘用羌笛吹奏“出塞”曲是为了体现长征男儿对少妇的关心。
17.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6.D17.①外貌描写。“须如猬毛磔”描写“男儿”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
出“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
试卷第18页,共25页
②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描写“男儿”不看重七尺之躯而在意在战马上比
试胜负的心理,表现出“男儿”刚勇犷悍的本色。
③环境渲染。“黄云陇底白云飞”这句诗通过描写雄伟莽苍的边塞环境,烘托出“男儿”志
在报国的硬汉豪士形象。
④对比衬托。“使我三军泪如雨”,一曲出塞声,三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
心怀柔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是为了体现长征男儿对少妇的关心“错误,写少妇吹羌笛是为了表现长征男儿的
思乡之情。
故选D。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须如猬毛磔”,结合注释①,可知此句写男儿稠密的胡须,属于外貌描写,意思是:脸
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通过刻画胡须又硬又密这一细节,展现了“男儿”粗犷、勇猛、
刚强的形象。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的意思是: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展现了男儿驰骋沙场、无畏生死的心理,属于心理描写,刻画了“男儿”视死如归、奋不
顾身的精神。
“黄云陇底白云飞”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塞图——将士们马蹄所至,烟尘四起,黄沙
弥漫,头顶上寒风猎猎、白云飘飞,诗人借此暗示J'气候的恶劣、条件的艰苦。运用环
境渲染的手法,从侧面烘托出“男儿”的豪情和坚毅。
最后两句”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铁骨铮铮的三军将士,却因羌笛演奏的
出塞曲而泪如雨下,刚毅“男儿”也有思乡的柔情,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
丰满,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
评卷人得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南方)
“,",(北方)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两句通过对行人屏气、叹息的
细节描写,表现了蜀道之险。
【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南取百越之地以
为桂林象郡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贤、越、桂、郡、扪参、历、胁、抚膺、坐。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进城二十多年了,性格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可是每次回到农村老家,与父亲相对
而坐,还是找不到什么话题。感觉有很多话要说,又感觉①。其实我特别想告诉父亲
城里的交通有多拥堵,那里的空气有多糟,我有多么想家;特别想告诉他我出差时看到
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怪事。我期望得到父亲笑意盈盈的回应,可是见到父亲那副处
的样子,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他
内心的平衡。
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父亲的爱③,我越来越觉得
有一些爱是需要及时表达的,虽然我说不出“爸爸,我爱你“,但我要让父亲知道,我渴
望与他沟通,我愿意与他沟通,我们可以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可以是平等交流的父子。
父亲啊,虽然我们一年只见两三面,虽然我们的电话沟通一周只有一次,但我对您
的牵挂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变成一本沉甸甸的账簿,压得我喘不过气,您感受到了吗?
号券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没错;但我想告诉更多的朋友:要让爱不只在静默中流淌。
1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0.列句子中的“静默”和文中加点的“静默”,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母爱如泉,点点滴滴皆为爱,含蓄静默而不张扬。
B.静默的山,流动的水,构成了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C.田野静默,远远的只有几位农人在畦间若隐若现。
D.不少人驻足当年曼德拉关押的囚室前,静默致哀。
21.有人认为本文段内容亦能体现费孝通笔下的“乡土社会”特点,请根据你对本语段以
及《乡土中国》的理解,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试卷第20页,共25页
①模仿《乡土中国》的目录替本文段取一个四个字的标题;
乡土中国目录
乡土中国.......1礼治秩序........58
文字下乡.......9无论............66
再论文字下乡...17元为政治.........73
差序格局.......25长老统治.........79
系统着私人的道德…35血缘和地缘......86
家族..............44(C)
(A)名实的分离.....95
男女有别.......51从欲望到需要...101
(B)
②如果把该标题收进目录中,你觉得在提供的三个选项中,放在哪里比较恰当,请结合
《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说明原因。
【答案】19.①无从说起
②不苟言笑(沉默寡言)
③与日俱增2().A21.①父子关系(辈分有别、父子有别、亲子关系、父子之
情、亲情表达等类似均可)
②参考示例一:放在A处比较好。《家族》章节分析了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论及
了家庭的多重关系,并谈到父子间因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父子关系是家族
结构里的主轴,放在《家族》后面承接自然。
参考示例二:放在B处比较好。《男女有别》章节讲的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家
庭成员内夫妇间的情感表达节制;而父子间的情感也是静默式的,讲完两性差异接着讲
父子关系(父子关系、亲情表达)顺理成章。
参考示例三:放在C处比较好。《血缘和地缘》章节里讲的“血缘”主要是指由生育所生
发的亲子关系,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力量,鲜有情感表达;父子关系是“血缘”关
系的重要部分,放在这个章节后合乎逻辑。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语境指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不知道从哪说起,可用“无从说起“无从说起”,
指事情太繁杂,要说的话很多,但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第②空,语境用来形容父亲不言不笑的表情,可用“不苟言笑(沉默寡言)"不苟言
笑”,形容表情庄重、严肃。“沉默寡言”,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第③空,语境强调我对父亲的爱一天比一天多,可用“与日俱增”。“与日俱增”,用于人
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例句中的“静默”表示含蓄沉默、不发声。
A.表示含蓄沉默、不发声;
B.表示静止;
C.表示寂静、宁静;
D.表示肃立哀悼。
故选Ao
21.①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
文段主要讲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亲情,故拟写四个字的标题可以是:父子关系(辈分有
别、父子有别、亲子关系、父子之情、亲情表达等类似均可)。
②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能力。
放在A处比较好。
《乡土中国》中,《家族》这一章主要讲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被称为“大家庭”
的,其实更准确的表述是“小家族家庭的概念指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是指结
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方,子女限于配偶所生出的孩子。这
个社群的目的就为了子女的生和育。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
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结束抚育。好似家庭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家族》章节分析
了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论及了家庭的多重关系,谈到父子间因事业的需要而排斥
了普通的感情。父子关系是家族结构里的主轴,放在《家族》后面承接自然。
放在B处比较好。
《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感情中的“男女有别”:生理上,男女授受不亲、生活隔离;
心理上,男女间不必求同,不需要彼此探索、交合,以求寻得心灵上的共识与默契。男
女只是为了生育和经济事业的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遵循一定的规则共同合作。
而材料中,“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静默的”,讲完两性差异接着讲父子关系(父子关系、
亲情表达)顺理成章。
放在C处比较好。
《乡土中国》中,《血缘和地缘》这篇文章中大概阐释了血缘和地缘的概念和关系以及
二者对商业社会的影响。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决定,血缘社
试卷第22页,共25页
会利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血缘''主要是指由生育所生发的
亲子关系,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力量,鲜有情感表达:材料中“我期望得到父亲
笑意盈盈的回应,可是见到父亲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便把这些话又咽了回去。我觉得
这些生活离他太遥远,告诉他,反而会打破他内心的平衡”,父子关系是“血缘”关系的
重要部分,放在这个章节后合乎逻辑。
评卷人得分
八、微写作
22.为了引导同学们改进学习方法,年级微信公众号准备发布“好方法”集锦。请你根据
以下“学习金字塔”图片,总结出一条好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简要解说理由。
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春季小班教研活动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冶金工矿机电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改革创新策略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0监控工作总结
- 2024-2030年中国全自动保管箱行业竞争策略分析及投资建议研究报告
- 2024年城市绿化劳务分包合作协议
- 2023年西安曲江新区医院社区医疗机构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山西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招聘考试真题
- 申请一年或多年多次往返申根签证信
-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PPT课件
- DIC的诊断与评价ppt课件
- 车辆评估报告
- 施工图变更单4页
- 金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指导标准2015
- 纸尿裤生产规程与设备维护
- 柴油机单轨吊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 村镇银行组织结构及职能
- 2022年2022年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 30分钟学会老年家装《漫画老年家装》内容介绍(精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