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_第1页
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_第2页
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_第3页
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_第4页
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冠状病毒的抵抗力特性,并深入探讨各种消毒方法对其的效用。冠状病毒,作为一种包膜病毒,其独特的生物结构和生存机制决定了其抵抗力特性。本文将首先介绍冠状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包括其结构、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冠状病毒对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如温度、湿度、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各种消毒方法,如热消毒、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对冠状病毒的消毒效果及适用场景。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冠状病毒抵抗力与消毒知识,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二、冠状病毒的基本特性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60-140纳米。它们具有多种表面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进行复制。冠状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包括人类。冠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对热和紫外线敏感,56℃下30分钟或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冠状病毒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因此冬季和春季是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冠状病毒的感染过程通常始于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宿主细胞受体不同,冠状病毒的感染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主要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而进入细胞。而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则主要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和TMPRSS2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冠状病毒进入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机器进行自身R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释放出新的病毒粒子。冠状病毒的感染过程可能导致宿主细胞死亡,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因此,对于冠状病毒的感染,及时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三、冠状病毒的抵抗力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病毒,这意味着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然而,其具体的抵抗力特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毒的类型、环境条件以及病毒与环境的接触时间等。冠状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一般来说,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能够有效破坏病毒的包膜,使其失去活性。因此,加热食物至适宜的温度以及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晾晒衣物等行为,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冠状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也十分敏感。例如,含氯消毒剂、酒精、过氧化氢等都能有效杀灭病毒。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可能不同,且使用时应遵循正确的浓度和操作方法。冠状病毒对干燥环境也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干燥的环境中,病毒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因此保持环境湿润有助于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了解冠状病毒的抵抗力特性对于预防和控制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保持环境清洁和湿润、以及避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物体接触,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冠状病毒感染的风险。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了解病毒的抵抗力特性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四、消毒方法与技术在面对冠状病毒的挑战时,消毒是防控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消毒的主要目的是杀灭或去除环境中的病原体,以防止其通过接触、空气飞沫或其他途径传播。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消毒方法与技术: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主要包括高温、紫外线照射和机械清除等方法。高温可以破坏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紫外线照射则可以直接破坏病毒的核酸,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机械清除则是指通过擦拭、扫除等方式去除物体表面的病毒。化学消毒方法: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消毒剂破坏病毒的蛋白质或核酸,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在适当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下,可以有效地杀灭冠状病毒。环境消毒:环境消毒是对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等进行消毒。在进行环境消毒时,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应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手消毒:手是接触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手消毒非常重要。在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或环境后,应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如果没有手消毒剂,也可以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个人防护: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同时,应注意避免消毒液飞溅到眼睛或皮肤上。消毒是防控冠状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技术,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应注意个人防护和环境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五、消毒策略与实际应用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冠状病毒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消毒策略,以确保公众健康和环境卫生。我们要明确消毒的重点区域和对象。医疗机构、公共交通、学校、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是消毒的重点区域,特别是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公共座椅等。个人物品如手机、键盘、鼠标等也需要定期消毒。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冠状病毒对多种消毒剂敏感,包括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乙醇等。在选择消毒剂时,我们要考虑其消毒效果、安全性、易用性等因素,并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的特点进行选择。再次,我们要遵循正确的消毒方法。消毒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消毒剂与物体表面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以确保消毒效果。同时,我们要避免过度消毒,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我们要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消毒工作制度,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消毒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公众也要提高消毒意识,积极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不同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消毒策略和措施。例如,在疫情期间,医疗机构要加强病房、手术室等重点区域的消毒工作;公共交通要加强车辆内部和外部的消毒工作;学校要加强教室、图书馆等场所的消毒工作。公众也要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眼口鼻等,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消毒策略,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六、问题与挑战随着我们对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的了解日益加深,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具有较高的突变率,这意味着病毒有可能产生抗药性,使得现有的消毒剂和抗病毒药物失效。因此,我们需要持续监测病毒的遗传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消毒和防治策略。消毒剂的滥用和误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公众可能过度依赖消毒剂,忽视了基本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不恰当的消毒剂使用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消毒剂的合理使用意识。第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一些地区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可能更有利于冠状病毒的存活和传播。这将给消毒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研发出更加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消毒技术,以应对这一挑战。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研究还面临着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生物学、化学、环境科学、公共卫生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共同推动冠状病毒抵抗力与消毒研究的发展。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我们需要在科学研究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消毒剂,加强公众教育,推动跨学科合作,以应对这些挑战,为全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做出贡献。七、结论与展望本文对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进行了详细的探讨。通过对冠状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该病毒对多种环境因素和消毒方法均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然而,通过适当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杀灭冠状病毒,减少其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紫外线、热、化学消毒剂等消毒方法被证实对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我们也强调了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措施在预防和控制冠状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随着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传播,对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研究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便更好地应对疫情。我们还需加强消毒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消毒效果,降低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率。公众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措施的认识和遵守也是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将有助于降低冠状病毒的传播风险。对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的研究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战胜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贡献力量。参考资料:我们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的病毒学特征。该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外部结构由包膜和病毒颗粒组成,形状类似日冕,具有多种表面蛋白,可以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进行复制。内部机制方面,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采用RNA依赖的RNA聚合酶进行转录和复制,同时拥有多种蛋白酶以协调病毒的组装和释放。该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容易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控难度。接下来,我们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的传播途径。该病毒主要通过人际传播,经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物品表面或医源性感染传播。在人际传播方面,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毒。接触传播则是指感染者接触口、鼻、眼等部位后,将病毒带到这些部位,从而传播给易感人群。物品传播主要是指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通过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医源性感染则是指医院或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由于防护措施不当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感染。至于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的抵抗力,该病毒具有较高的易变异性,容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已经发现多种耐药性变异株,这给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在不同宿主之间的差异也较大,例如在人类、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中的表现各不相同。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该病毒的抵抗力。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具有复杂的病毒学特征和多种传播途径,同时具有较高的易变性和耐药性。这些特征使得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有效防控该病毒的传播,我们需要针对上述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加强病毒检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等。展望未来,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的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应该继续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以建立更强大的免疫屏障。公共卫生教育也至关重要,要普及防疫知识,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以应对新型冠状病毒2024nCoV以及其他未知病毒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安全和消毒技术是当前全球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深入研究,实验室工作涉及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凸显。本文将针对这一主题,探讨如何确保实验室安全,并介绍相关的消毒技术。在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N95或更高级别口罩、护目镜、一次性手套等。实验室内应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气溶胶传播。例如,在处理病毒样本时,应使用生物安全柜,确保病毒不会外泄。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对实验台面、仪器等进行消毒。实验产生的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感染性废物应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或使用其他合法、合规的方法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可用于对实验台面、仪器等进行消毒。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对病毒的杀灭效果可能因病毒种类和紫外线灯的波长而有所不同。高温消毒:高温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常用的高温消毒方法包括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可用于对实验室表面进行消毒。但应注意,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酒精:75%浓度的医用酒精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酒精易燃易爆,使用时应远离火源,并避免大量存放。酸碱消毒剂:氢氧化钠、甲醛等酸碱消毒剂也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但这些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刺激性,使用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安全和消毒技术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和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保障。在实验室内,应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技术,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可以直接侵染人体的肺部和呼吸道,引发多种疾病。近年来,冠状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为了有效防控疫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冠状病毒的特性和致病机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消毒方法。本文将重点探讨冠状病毒的抵抗力及消毒方法。冠状病毒具有典型的冠状结构,表面有诸多刺突,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进而侵染细胞。其基因组由约3万个核苷酸组成,编码多个结构蛋白和调节蛋白。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在感染病毒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病毒在人体内迅速繁殖,并通过细胞凋亡和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针对冠状病毒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等。化学消毒法主要包括使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等;物理消毒法则利用紫外线、伽马射线等;生物消毒法则利用微生物及其衍生物进行消毒。化学消毒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溶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来破坏病毒。含氯消毒剂中的过氧化氢等成分也能够有效地杀灭病毒。过氧乙酸、双氧水等也具有强大的氧化能力,能够迅速分解病毒。物理消毒法主要利用紫外线、高温、干燥等物理因素杀灭病毒。紫外线能够破坏病毒的DNA和RNA,从而抑制病毒的繁殖。高温则能够使病毒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干燥也能够使病毒失去活性,因为冠状病毒需要在宿主细胞内才能保持活性。生物消毒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及其衍生物进行消毒的方法。一些微生物能够分泌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如抗菌肽、溶菌酶等。这些物质能够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或抑制病毒的繁殖。一些微生物还能够通过竞争性抑制作用来减少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并确保口罩遮盖口鼻部位,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建议选择自行车或电动车出行。用肥皂和流动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储备一些常备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如风寒感冒荆防颗粒、风热感冒板蓝根等。避免接触可能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如有必要接触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咐进行居家隔离或住院治疗。冠状病毒的抵抗力较强,但在科学的防控措施面前,我们并不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了解冠状病毒的抵抗力与消毒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疫情的传播。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我们需要团结一心,共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挑战。也呼吁广大群众自身健康状况,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囊膜(envelope)、基因组为线性单股正链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冠状病毒直径约80~120nm,基因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状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组全长约27-32kb,是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如人、鼠、猪、猫、犬、狼、鸡、牛、禽类。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余6种分别是HCoV-229E、HCoV-OCHCoV-NLHCoV-HKU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人的冠状病毒在1965年已被分离出来,但人们目前对它们的认识相当有限。5~9岁儿童有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鼻病毒是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的。人们首先发现鼻病毒与感冒有关,但是只有大约50%的感冒由鼻病毒引起。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1965年,Tyrrell与Bynoe利用胚胎的带有纤毛的气管组织首次培养出冠状病毒,此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如日冕般外围的冠状,因此被称为冠状病毒(Coronaviridae)。1975年,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冠状病毒科。已知有两种冠状病毒会影响人类,2/3早产儿的普通感冒与呼吸道感染是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自1980年在德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冠状病毒讨论会以来,日益受到医学、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这类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1937年,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冠状病毒科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冠状病毒科的代表株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引起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毒就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2011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es,ICTV)第九次报告中将冠状病毒分为α、β、γ以及新假定的一个属,即δ冠状病毒属共四个属。2012年9月,新型冠状病毒在沙特被发现,因与非典病毒同属冠状病毒而得名,目前尚未找到医治该病的有效办法。不过沙特卫生部网站上提供了预防该疾病的措施,分别为勤洗手,常开窗,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区域等等。2012年9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26日向194个成员国发出新型冠状病毒防御指南,并呼吁全球卫生机构人员上报所有赴沙特或卡塔尔旅行,并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在发给194个成员国的卫生指南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卫生工作人员应对患有急性呼吸道病症,并在过去10日内去过新型病毒发现地或接触过疑似及确诊病例的患者保持警惕。受感染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烧(体温高于38摄氏度)和咳嗽症状,并需要住院治疗。2014年,香港卫生专家排除了它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与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没有联系。2020年,引发疫情的冠状病毒被命名为SARS-CoV-2的新型冠状病毒。2022年12月,俄罗斯国立谢切诺夫第一医科大学新闻处向卫星通讯社表示,该校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冠状病毒的现身规律,这一发现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大流行病以及提前研发必要的疫苗。消息称:“谢切诺夫大学的生物学家将冠状病毒的出现比作组装‘乐高’:实质上是现有的种类能够互换基因片段。由此得到的携带混杂基因组的新病毒也能够存活,并且有可能跨越到新的宿主:动物和人类。”冠状病毒粒子呈不规则形状,直径约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着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Protein,是受体结合位点、溶细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点);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Protein,较小,与包膜结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Protein,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新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冠状病毒的核酸为非节段单链(+)RNA,长27-31kb,是RNA病毒中最长的RNA核酸链,具有正链RNA特有的重要结构特征:即RNA链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尾巴”结构。这一结构与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组RNA自身可以发挥翻译模板作用的重要结构基础,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转录过程。冠状病毒的RNA和RNA之间重组率非常高,病毒出现变异正是由于这种高重组率。重组后,RNA序列发生了变化,由此核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变了,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使其抗原性发生了变化。而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导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失败。冠状病毒成熟粒子中,并不存在RNA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ViralRNApolymerase),它进入宿主细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组RNA为翻译模板,表达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这个酶完成负链亚基因组RNA(sub-genomicRNA)的转录合成、各种结构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冠状病毒各个结构蛋白成熟的mRNA合成,不存在转录后的修饰剪切过程,而是直接通过RNA聚合酶和一些转录因子,以一种“不连续转录”的机制,通过识别特定的,TRS),有选择性的从负义链RNA上,一次性转录得到构成一个成熟mRNA的全部组成部分。结构蛋白和基因组RNA复制完成后,将在宿主细胞内质网处装配(assembly)生成新的冠状病毒颗粒,并通过高尔基体分泌至细胞外,完成其生命周期。冠状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是许多家畜、宠物包括人类疾病的重要病原,引起多种急慢性疾病。根据系统发育树,冠状病毒可分为四个属:α、β、γ、δ,其中β属冠状病毒又可分为四个独立的亚群A、B、C和D群。α属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229E、人冠状病毒NL长翼蝠冠状病毒HKU长翼蝠冠状病毒HKU菊头蝠冠状病毒HKU2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等8个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TGEV)、犬冠状病毒(Caninecoronavirus,CCoV)和猫冠状病毒(Felinecoronavirus,FCoV)。β属冠状病毒包括人冠状病毒HKU鼠冠状病毒、家蝠冠状病毒HKU果蝠冠状病毒HKU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SARS)相关病毒等7个种、牛冠状病毒(Bovinecoronavirus,BCoV)、人冠状病毒OC马冠状病毒(Equlnecoronavirus,ECo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orcinehemagglutinatingencephalomyelitis,PHEV)以及犬呼吸道型冠状病毒(Caninerespiratorycoronavirus,CrCoV)等;鼠冠状病毒则包括有鼠肝炎病毒(Mousehepatitisvirus,MHV)、大鼠冠状病毒和鸟嘴海雀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病毒包括SARS病毒和其他类似SARS病毒。γ类冠状病毒主要包括禽冠状病毒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白鲸冠状病毒SW1(BelugawhalecoronavirusSW1,BWCoV-SW1)。禽冠状病毒包括引起多种禽类如鸡、火鸡、麻雀、鸭、鹅、鸽子感染的冠状病毒,其中最主要的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δ属冠状病毒包括夜莺冠状病毒(BulbulcoronavirusHKU11,BuCoVHKU11)、鹅口疮冠状病毒(ThrushcoronavirusHKU12,ThCoVHKU12)、文鸟冠状病毒(ThrushcoronavirusHKU12,ThCoVHKU12)、亚洲豹猫冠状病毒《AsianLeopardCatsCoronavirus,ALCCoV)、中国白鼬獾冠状病毒(Chineseferret-badgerCoronavirus,CFBCoV)、猪δ冠状病毒(Por-cineDelatcoronavirus,PDCoV)、绣眼鸟冠状病毒(White-eyeCoronavirus,WECoV)、麻雀冠状病毒(SparrowCoronavirus,SPCoV)、鹊鸲冠状病毒(MagpierobinCoronavirus,MRCoV)、夜鹭冠状病毒(NightheronCoronavirus,NHCoV)、野鸭冠状病毒(WigeonCoronavirus,WiCoV)、黑水鸡冠状病毒(CommonMoorhenCoronavirus,CMCoV)。尽管第一个冠状病毒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发现,但是冠状病毒真正被引起重视是在2002~2003年SARS冠状病毒(SARS-CoV)导致的“非典”疫情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后。在此之前,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多限制在兽医领域。γ属的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鸡群中具有高度传染性,是重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对家禽的养殖业危害很大。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多个地区,中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该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另外,当冠状病毒流行时鼻病毒却不常见。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5种不同冠状病毒株被发现,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些可使人发病。冠状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疾病的流行季节。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儿童感染率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极少数情况下也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研究表明,这次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并不是人们已知的两类,一如外界的猜测,它是人类未曾接触过的新品种病毒。而此前有专家认为是“副粘病毒群”或“间质肺炎病毒”,但最终因证据不足而被推翻。病毒的生长多位于上皮细胞内,也可以感染肝脏、肾、心脏和眼睛,在另外的一些细胞类型(例如巨噬细胞)中也能生长。人类冠状病毒还没有合适的可作研究用的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nimalmodelofhumandisease)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包括新药筛选)研究),因此对冠状病毒感染的鼻黏膜细胞,经器官培养才能分离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难。冠状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变异性还不明确。冠状病毒可以发生重复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种血清型(至少有4种已知)并有抗原的变异,其免疫较困难,尚无特异的预防和治疗药物。人冠状病毒可对人造成普通感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流行病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全球,10%~3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HCoV-229E、HCoV-OCHCoV-NL63和HCoV-HKU1四类冠状病毒引起,在造成普通感冒的病因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鼻病毒。感染呈现季节性流行,每年春季和冬季为疾病高发期。潜伏期2-5天,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人与人接触传播。SARS由人感染SARS-CoV引起,首先出现在我国广东省部分地区,之后波及我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球其他28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全球首次SARS流行中,全球共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096例,死亡774例,病死率6%。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一般约2~10天。人群普遍易感。SARS病人为最主要的传染源,症状明显的病人传染性较强,潜伏期或治愈的病人不具备传染性。自2004年以来,全球未报告过SARS人间病例。MERS是一种由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得到确认。自2012年起,MERS在全球共波及中东、亚洲、欧洲等27个国家和地区,80%的病例来自沙特阿拉伯,病死率约35%。潜伏期最长为14天,人群普遍易感。单峰骆驼是MERS-CoV的一大宿主,且为人间病例的主要传染来源,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有限。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儿童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5天,平均为3天。典型的冠状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不同型别病毒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OC43株引起的症状一般比229E病毒严重。冠状病毒感染可以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症状。病程一般在1个星期左右,临床过程轻微,没有后遗症。冠状病毒还可以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发热、呕吐,每天10余次,严重者可以出现血水样便。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气、接触传染。临床上,多数冠状病毒引起轻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数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的人冠状病毒(包括229E、NLOC43和HKU1型),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MERS-CoV和SARS-CoV常引起较为严重症状。MERS症状通常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甚至发展为肺炎,病死率约为4%。SARS症状通常包括发热、畏寒和身体疼痛,甚至发展为肺炎,病死率约为6%。据央视新闻消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介绍: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解决病毒繁殖问题是其难题)和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即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2019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据香港卫生官员说,非典型肺炎通常由病毒引起,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非典型肺炎也可能由生物体引起。冠状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人群中普遍冠状病毒抗体,成年人高于儿童。各国报道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不同,我国人群以往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在30%至60%,前苏联的抗体阳性率则在53%至97%。英国确认了一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并伴随肾功能衰竭,病例的症状与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相似。英国卫生防护局表示,这种病毒与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但检测显示它不是SARS病毒。感染病毒的是一名49岁的卡塔尔男子,从沙特旅游回到卡塔尔后,9月3日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11日,该患者从卡塔尔紧急转送至英国接受治疗,已出现肾衰竭现象。23日,患者被确认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英国卫生防护局已将此事上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通过“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病例。此前,一名60岁的沙特籍男子因感染冠状病毒死亡。英国科学家进行比对后发现,沙特籍男子死后肺部组织分离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这名卡塔尔患者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5%。两人临床表现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伴随急性肾衰竭。目前全球只确诊了这两个病例。英国卫生防护局呼吸道疾病部门负责人约翰・沃森说,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该病毒能够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染。病人目前正处于密切监护中,英国医护人员正在对病患进行进一步的观察,相关部门也已经提高防疫警惕性。当前共发现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分别是HCoV-229E、HCoV-OCSARS-CoV、HCoV-NLHCoV-HKUMERS-CoV和SARS-CoV-2。感染症状: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感染症状: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感染症状: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症状较为严重,通常包括发热、畏寒和身体疼痛,甚至发展为肺炎。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症状: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感染症状:通常会引起轻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头痛、咳嗽、咽喉痛、发热等,有时会引起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婴儿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感染症状: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可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度呼吸道症状,也可发展为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症状甚至死亡。典型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和气短。肺炎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并非所有病例均会出现。病例也有报道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情严重时可以导致呼吸衰竭,需在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如癌症、慢性肺病和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病毒后更易出现严重症状。发现时间:2019年12月31日明确是冠状病毒;2020年1月3日分离毒株,1月7日报告地方和国家疾控中心及联合国。感染症状: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愈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病毒在4℃合适维持液中为中等稳定,-60℃可保存数年,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如HCoV-229E于56℃10分钟或者37℃数小时即可使丧失感染性,SARS-CoV于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病毒。人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人冠状病毒中SARS-CoV于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病人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2013年12月23日,世卫组织发布了全球预警,称一名曾前往沙特旅游的卡塔尔男子被确认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也一度被媒体称为类似SARS病毒。目前这名男子正在英国接受治疗,生命危急。沙特此前曾出现一个死亡病例,其肺部组织提取的病毒与此次的病例相比,基因排序相似度为5%。同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说,沙特阿拉伯报告新增5例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已达176例,其中死亡74例。2014年4月26日,沙特又有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