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22·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PAGE23·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概述1.1建设项目的特点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轮台县境内,198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新政办[1983]139号文批准成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总体规划布局为核心区180382.6hm2,缓冲区181995.8hm2,实验区33041.6hm2。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下文简称“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该区域开展油气开采活动较早,造成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保护区内分布有吉拉克凝析气田1座凝析气处理站、1个生活区和37口单井(其中核心区分布有14口单井,缓冲区分布有14口单井,实验区分布有1座凝析气处理站及9口单井)。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始建于2004年10月15日,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函〔2013〕110号)《关于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文件要求,2013年6月该自然保护区升级为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长约161.1km,南北宽约52.5km,总面积256840.0hm2,其中核心区71586.0hm2,占功能区面积27.9%;缓冲区135868.0hm2,占功能区面积52.9%;实验区49386.0hm2,占功能区面积19.2%。由于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该区域开展油气开采活动较早,造成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保护区内分布有哈拉哈塘油田26口油气井(其中核心区6口、缓冲区9口、实验区11口)。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油气开采井及地面设施,现状已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在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历次督查过程中,均要求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尽快实施保护区内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为此,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编制完成了《桑吉油气田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及《哈拉哈塘油田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计划于2020年底之前将油气生产设施全部退出保护区,其中位于核心区的2018年底前完成退出,位于缓冲区的2019年底前完成退出、位于实验区的2020年底前完成退出,将保护区内建设区域逐步恢复到开发前的原貌,实现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内油气生产设施退出过程中,拆除单井井场、生活区、凝析气处理站、集输管网等工作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设备,由于拆除工作位于自然保护区,固废及设备不能在保护区内贮存,必须拉出保护区择地填埋处理或存放。为有序承接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油田设备,为落实退出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决定投资6489.20万元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实施“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建设内容包括垃圾填埋场和设备存放场两部分,其中垃圾填埋场总容量6.5万m3,;设备存放场占地85424m2(304m×281m)。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及修改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该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于2018年3月委托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厂址及周边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踏勘,搜集了与工程有关的技术资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编制完成了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次环评仅包含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的新建部分,即垃圾填埋场和设备存放场,在保护区退出过程中,涉及到保护区内人员进入、施工等活动,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履行法定手续,不在本次环评范围内。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分析判定建设项目选址、规模、性质和工艺路线等与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的符合性,作为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1)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我单位接受环评委托后,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结合当地环境特征,按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环评技术导则、规范的要求,开展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本工程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开展初步环境现状调查,识别本工程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标准,最后制订工作方案。(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然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根据工程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踏勘,搜集了与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建设单位于2018年3月30日至2018年4月16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并委托新疆天元浩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京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开展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在得到环评初步结论后,建设单位于2018年6月14日至6月28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对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开展第二次公众意见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导则的有关规定和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编制完成了《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中鼓励类“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场和设备存放场两部分,选址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不在其确定的63个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关要求,不在其划定的新疆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本工程垃圾填埋场位于轮南油田现有固体废物处理场西侧,设备存放场位于桑吉作业区料场西侧,项目的建设与轮台县城乡总体规划不冲突,同时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GJJ134-2009)选址要求。本次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三级,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本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填埋库区防渗措施是否可行,本工程对环境空气、地下水、噪声的环境影响、环保措施可行性等方面。项目主要废气污染源为填埋作业扬尘及垃圾填埋废气,本环评要求填埋作业区采取在填埋单元逐日覆土压实、洒水车及时洒水等措施控制松散垃圾及覆土时扬尘;填埋场周围设防护网拦截飘飞的垃圾等;生活垃圾填埋池设置气体导排系统。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工程建成运行后,垃圾填埋场无组织排放恶臭污染物可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新建项目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颗粒物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不会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明显污染影响。项目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垃圾渗滤液,设置生活垃圾渗滤液调节池,采用“调节池+UASB上流式厌氧反应器+SBR+混凝沉淀”处理工艺,经处理后的废水可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限值,全部回喷填埋区,不外排。项目噪声源主要是推土机、挖掘机等车辆运行噪声,项目夜间不运行,噪声经距离衰减,厂界噪声排放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限值要求。同时本工程工业垃圾填埋池采用一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防渗层底层和表层分别用原开挖细粒素土(或砂壤土)压实;生活垃圾填埋池采用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防渗层间隔、底层和表层分别用原开挖细粒素土(或砂壤土)压实;设备存放场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面。防渗措施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本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承接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油田设备,项目实施后有利于退出方案的实施,进而改善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项目采取严格的废气处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噪声防治措施、固废处置措施、防渗措施,实施后不会对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接受,环境风险可接受。同时本工程为环境治理业,实施后有利于退出自然保护区的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油田设备的处理,避免其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符合实现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管理要求。1.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本工程实施后通过采取完善的污染治理措施,不会对厂址周围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可接受。本工程垃圾填埋场设置500m卫生防护距离,垃圾填埋场选址距离最近居住区距离5600m,满足卫生防护距离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规定,公众参与由建设单位自行开展,本评价仅引用其统计结果和结论。环评期间,本项目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规定(试行)》(新环评价发[2013]488号)的规定,进行了两次网上公示,通过发放公众意见调查表征求当地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无反对意见,均支持项目建设。综上所述,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属于环保治理工程,能够集中处理大量从保护区内拉运出的建筑垃圾、一般固废、生活垃圾及设备,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置方式,有效的限制了固体废物无序堆放产生的次生污染,项目选址合理且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可确保二次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评价从环保角度认为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等诸多单位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2总则2.1编制依据2.1.1环境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发布,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修订)(2016年7月2日修订,2016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2016年1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2017年6月27日修订,2018年1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发布,1997年3月1日实施);(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订)(2016年11月7日修订并实施);(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2016年7月2日修订并实施)。2.1.2环境保护法规、规章(1)《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7月16日公布,2017年10月1日实施);(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发布并实施);(3)《国务院关于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1]119号,2011年10月10日发布并实施);(4)《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年10月17日发布并实施);(5)《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发布并实施);(6)《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发布并实施);(7)《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发布并实施);(8)《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5号,2016年11月24日发布并实施);(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3第21号,2013年2月16日发布,2013年5月1日实施);(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2015年4月16日发布,2015年6月5日实施);(1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2016年6月14日发布,2016年8月1日实施);(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年6月29日发布,2017年9月1日实施);(13)《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发布并实施);(14)《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发布并实施);(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2013年11月14日发布并实施);(16)《关于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104号,2013年11月15日发布并实施);(17)《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号,2014年12月30日发布并实施);(18)《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2015年1月8日发布并实施);(19)《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限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169号,2015年12月18日发布并实施);(20)《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2015年12月30日发布并实施);(21)《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意见》(环环评[2016]95号,2016年7月15日发布并实施);(22)《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2016年10月26日发布并实施);(23)《关于发布<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年第43号,2017年8月29日发布并实施);(24)《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2017年11月14日发布并实施);(25)《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环环评[2018]11号);(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63号,2010年1月20日公布,2010年5月1日起施行);(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6年修订)》(2016年12月1日修订,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8)《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14]35号,2014年4月17日发布并实施);(29)《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16]21号,2016年1月29日发布并实施);(30)《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发[2017]25号,2017年3月1日发布并实施);(31)《关于印发<自治区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新环发[2016]126号);(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2016年12月1日修订,2017年1月1日起施行);(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34)《中国新疆水环境功能区划》;(3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3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试行)》(新环发[2017]1号,2017年7月21日修订并实施);(37)《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油气田勘探开采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新环发[2016]360号,2016年11月15日发布并实施);(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2014年7月25日发布,2015年3月1日实施);(3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2月13日发布并实施);(40)《关于印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巴政发[2016]52号,2016年6月14日发布并实施);(41)《关于印发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巴政办发[2017]39号);(42)《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巴环发[2016]122号);(4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2007年8月17日发布,2007年9月1日实施);(4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中油质安字[2006]53号);(45)《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油安[2011]7号)(2011年1月7日发布并实施)。2.1.3环境保护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固体废物鉴别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33-2007);(11)《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1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4-2009);(13)《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133-2009);(1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1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16)《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2.1.4文件资料(1)《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初步设计》;(2)《桑吉油气田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3)《哈拉哈塘油田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4)《关于报送塔里木油田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方案的函》(塔油函字[2017]132号);(5)《监测报告》;(6)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提供的其他技术资料;(7)环评委托书。2.2评价目的和原则2.2.1评价目的(1)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掌握工程建设地区—轮台县南部垃圾填埋场及设备存放场附近的自然环境、环境质量现状,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2)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确定主要污染因子和环境影响要素。(3)预测本工程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和减少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并提出总量控制指标。(4)分析本工程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预测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可能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对本工程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5)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本工程采取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本工程的建设是否可行给出明确的结论。(6)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设计工作制定防治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2.2评价原则(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为保护生态环境服务。(2)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认真遵守标准、规划相关要求。(3)全面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总纲,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4)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5)严格贯彻执行“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等环保法律、法规。(6)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最大限度节约能源,降低物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2.3环境影响要素和评价因子2.3.1环境影响识别根据本工程主要污染源、污染因子及区域环境特征,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两方面分别进行施工期和营运期的要素识别。将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要素列于表2-1。表2-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一览表备注:1、表中“+”表示正效益,“-”表示负效益;2、表中数字表示影响的相对程度,“1”表示影响较小,“2”表示影响中等,“3”表示影响较大;3、表中“D”表示短期影响,“C”表示长期影响由表2-1可知,本工程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存在短期、局部及可恢复的影响,也存在长期的影响。施工期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中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土壤、植被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营运期间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最主要的是对自然环境中的环境空气、地下水环境和声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本工程作为油田配套环保工程,能够集中处理大量从保护区内拉运出的建筑垃圾、一般固废、生活垃圾及设备,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置方式,有效的限制了固体废物无序堆放产生的次生污染,消除不利环境影响。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环境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正效益。2.3.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本工程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厂址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通过对项目实施后主要环境影响要素的识别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中各类污染因子的识别筛选,确定本次评价的现状及影响评价因子见表2-2。表2-2评价因子一览表续表2-2评价因子一览表2.4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2.4.1评价等级2.4.1.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Pmax及D10%的确定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中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根据工程分析结果,本评价选择工程排放较大的主要污染源及排放的污染物,采用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其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同时依据计算结果选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废气污染源相关参数取值情况见表2-3,计算结果见表2-4。表2-3废气污染源排放参数一览表(面源)表2-4最大浓度计算结果注:TSP取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的3倍。(2)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依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将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情况列于表2-5。表2-5评价工作级别(3)评价工作级别确定根据表2-5中计算结果可知,各污染源中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9.42%,小于10%。因此,根据评价等级判别标准,本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4.1.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本工程产生的废水污染源主要为垃圾渗滤液,经收集后排入渗滤液调节池,采用“调节池+UASB上流式厌氧反应器+SBR+混凝沉淀”处理工艺,经处理后的废水回喷填埋区,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为影响分析。2.4.1.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本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填埋池、工业固废填埋池、建筑垃圾填埋池和设备堆存场地,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属于“149、生活垃圾(含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及“152、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集中处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2)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本工程地下水评价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亦无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等,亦不属于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和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不涉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且周边5km范围内无居民饮用水井。因此,本工程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不敏感”。(3)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综合以上分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确定本工程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2.4.1.4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本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属《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且选址周边2.5km范围内无敏感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中规定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工程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4.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1)工程占地范围本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场和设备存放场两部分,其中垃圾填埋场占地0.060km2,设备存放场0.085km2,项目总占地面积0.145km2,占地范围小于2.0km2。(2)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定义的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3)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判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判据见表2-6。表2-6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判据综合以上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划分依据,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2.4.1.6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1)物质危险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物质危险性标准见表2-7。本工程主要原辅材料的物化性质、毒性及易燃易爆性质见表2-8。表2-7物质危险性标准表2-8物质危险性一览表由表2-7和表2-8对照分析可知,甲烷为可燃气体。(2)重大危险源判别表2-9危险物质储量及对应临界量一览表单位:t由表2-9分析可知,项目填埋区产生的填埋废气中含有甲烷气体,甲烷气体通过导排系统逸散不储存,未达到《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中有毒物质的临界量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临界量,不属于重大危险源。(3)环境敏感性本工程评价区域内没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等敏感目标,不属于环境敏感地区。(4)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判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判据见表2-10。表2-10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判据一览表(5)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综合以上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的判据,确定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为二级。2.4.2评价范围根据确定的本工程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按“导则”中评价范围确定的相关规定,确定本工程垃圾填埋场和设备存放场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2-11,垃圾填埋场及设备堆存场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图2-1及图2-2。表2-11本工程评价范围一览表

续表2-11本工程评价范围一览表

2.5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2.5.1评价内容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评价内容见表2-12。表2-12评价内容

续表2-12评价内容2.5.2评价重点结合本工程的排污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确定本次评价工作重点为: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和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2.6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2.6.1相关规划(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围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根本目标,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生态示范建设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维护生态安全。”本工程是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自然保护区的配套环保工程,有利于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要求。(2)自然保护区退出方案在政府部门、环保部门历次督查过程中,均要求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尽快实施保护区内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为此,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编制完成了《桑吉油气田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及《哈拉哈塘油田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根据《桑吉油气田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桑吉油气田吉拉克凝析气田内有1座凝析气处理站、1个生活区和37口单井位于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计划于2020年底之前将油气生产设施全部退出塔里木胡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体见表2-13。表2-13桑吉油气田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时限根据《哈拉哈塘油田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哈拉哈塘油田有26口油气井位于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计划于2020年底之前将油气生产设施全部退出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具体见表2-14。表2-14哈拉哈塘油田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时限本工程垃圾填埋场总容量6.5万m3,;本工程设备存放场占地85424m2,项目规模可满足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油田设备,符合自然保护区退出方案要求。本工程所建垃圾填埋场、设备存放场与保护区位置关系见图2-3。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24·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PAGE25·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6.2环境功能区划工程所在区域主要以油气勘探开采及工业生产为主,区域大气环境属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区域地下水中潜水属于咸水,不适宜饮用,区域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要功能,区域地下水属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区;工程周边区域以工业生产、油气开发为主要功能,声环境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2.6.3生态功能区划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结合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确定其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见表2-15。表2-15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由表2-15可知,本工程位于“塔里木河上中游乔灌草及胡杨林保护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为“沙漠化控制、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农畜产品生产”,主要保护目标为“保证向下游泄水量、保护胡杨林、保护河岸和防洪堤、保野生动物、保护湿地、保护甘草和罗布麻”,主要发展方向为“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规划地开发利用油气资源,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恢复被破坏的林草植被实施迹地恢复,加强防洪“导流”工程,实现油气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本工程垃圾填埋场新增占地区域现状为戈壁,设备存放场新增占地现状为荒地,项目建成后将有序承接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塔里木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及油田设备,符合生态功能区“有规划地开发利用油气资源,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发展方向。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32·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PAGE31·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7评价标准和环境保护目标2.7.1评价标准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如下标准:(1)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TSP、PM2.5、SO2、NO2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H3、H2S参照执行原《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浓度限值。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石油类选用“六五”国家《土壤环境含量研究》提出的建议标准(300mg/kg)作为评价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厂界无组织排放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新建项目二级标准;厂界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废水:渗滤液处理后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限值,处理后全部回喷填埋区不外排。噪声: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3)控制标准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2013)有关要求。上述各标准的标准值见表2-16至表2-18。表2-16环境质量标准

续表2-16环境质量标准表2-17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表2-18污染物排放标准续表2-18污染物排放标准2.7.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分为垃圾填埋场及设备存放场两部分,其中:①垃圾填埋场大气环境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居住区等大气环境敏感点,将区域大气作为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场址周边无地表水体,且无废水外排,不再设置地表水保护目标;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确定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范围内潜水含水层作为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植被和动物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场址周围200m范围内不涉及学校、医院、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评价不设置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场址周围3km范围内不涉及学校、医院、居住区等环境风险敏感目标,因此本评价不设置环境风险保护目标;②设备存放场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植被和动物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场址周围200m范围内不涉及学校、医院、居住区等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评价不设置声环境保护目标;设备存放场不涉及风险源,不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19。表2-19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工程概况3.1.1基本情况工程基本概况见表3-1,主体工程设备见表3-2,主要构筑物见表3-3。表3-1本工程基本概况一览表续表3-1本工程基本概况一览表表3-2主要设备一览表表3-3主要构筑物一览表续表3-3主要构筑物一览表3.1.2技术经济指标和设计参数本工程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见表3-4,主要建设工程量见表3-5。表3-4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注:*本工程主要服务于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服务年限为2018年~2020年。表3-5主要建设工程量一览表3.1.3垃圾填埋场及设备存放场地平面布置(1)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整个场区中部主要为10个垃圾填埋池,其中6个建筑垃圾填埋池位于场地西部,2个生活垃圾填埋池位于场地东南部,2个工业垃圾填埋池位于场地东北部,渗滤液调节池位于生活垃圾填埋池南侧。垃圾填埋池四周为戈壁石进场道路。垃圾填埋场平面布置情况见图3-1。(2)设备存放场设备存放场场区露天设置,外围设钢丝网围栏,地面采用混凝土铺设。设备存放场平面布置情况见图3-2。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新建部分)环境影响报告书·PAGE72·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PAGE71·河北省众联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1.4垃圾填埋场及设备存放场入场管理要求3.1.4.1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服务于自然保护区内吉拉克、哈拉哈塘油气生产设施退出工程,仅接受退出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及建筑垃圾。垃圾预测及成分分析具体如下:(1)生活垃圾根据《桑吉油气田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哈拉哈塘油田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及工程初步设计资料,自然保护区内现有生活垃圾6000t,生活垃圾压实后容重为0.8t/m3,需建设生活垃圾填埋池容积为7500m3,本工程生活垃圾填埋池有效容积为9500m3(去除覆土占比),满足生活垃圾的处置需求。根据塔里木油田公司提供的统计资料,进场生活垃圾成分见表3-6,生活垃圾特性见表3-7。表3-6生活垃圾成份一览表注:本工程所填埋生活垃圾均为从保护区清理出的存在5~10年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含量很少。表3-7生活垃圾特性表一览表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及《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相关要求,对生活垃圾填埋池入场提出以下技术要求:①进入生活垃圾填埋池的填埋物应是从保护区内清理出塑料、废纸、厨余垃圾及其他具有生活垃圾属性的一般固体废弃物。②生活垃圾填埋池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严禁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未经处理的粪便、禽畜养殖废物、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除本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之外的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等进入填埋场。③填埋物应按重量进行计量、统计与核定。④填埋物含水量、可生物降解物、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有条件的填埋场宜采取机械-生物预处理减量化措施。(2)一般工业固废根据《桑吉油气田国家级胡杨林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哈拉哈塘油田塔里木河上游湿地保护区油气开发有序退出方案》及工程初步设计资料,一般工业固废填埋量约为12000m3,本工程工业垃圾填埋池容积为12500m3,满足工业固废的处置需求。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工业固废需满足以下要求方可入场:①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为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直接进入本工业垃圾填埋池;②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直接进入本工业垃圾填埋池;③所填埋废物的含湿量、固体含量、渗透率等应不影响废物本身的长期稳定性;④两种或两种以上废弃物混合时应当是相容的,不会发生反应、燃烧、爆炸或放出有毒有害气体;⑤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不得送入工业垃圾填埋池。(3)建筑垃圾在拆除吉拉克凝析气田地面系统内的单井井场及处理站内的厂房、管墩、基础等工作时将产生大量的混凝土等建筑垃圾,根据退出方案,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40000m3,本工程建筑垃圾填埋池容积为45000m3,满足建筑垃圾的处置需求。根据《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34-2009)建筑垃圾需满足以下要求方可入场:①可入建筑垃圾填埋池的包括混凝土碎末、钢筋混凝土、块状混凝土、泥土、灰尘、石块、碎石及砖;②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不得送入建筑垃圾填埋池。3.1.4.2设备存放场自然保护区内现有井场及处理站退出过程中拆除的设备主要包括油气管道、加热炉、采油树、凝析气计量设备、分离设备、低温脱烃脱水设备、分子筛脱水设备、丙烷制冷设备、膨胀机制冷设备、产品分馏设备、凝析油稳定设备、产品储运设备、导热油循环系统、仪表风系统、放空系统等。设备拆除后均需将设备内残存的油气等物质清理干净方可进入设备存放场堆存,待油田后续开发过程中对可利用设备进行再次利用。3.2填埋场工程3.2.1防渗工程本工程填埋场属于平原型填埋场,浅层表土以粉土、粉砂为主,地表基本无植被覆盖。填埋场在地表开挖,下挖深度约3m,生活垃圾填埋池和工业垃圾填埋池基础设防渗垫层,与地下水无直接水力联系。其中生活垃圾填埋池采用两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防渗层间隔、底层和表层分别用原开挖细粒素土(或砂壤土)压实;工业垃圾填埋池采用一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防渗层底层和表层分别用原开挖细粒素土(或砂壤土)压实。防渗材料采用环保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GH-2S型)人工合成有机防渗材料,其渗透系数≤1×10-12cm/s,土工膜厚度≥1.5mm。其技术性能指标符合《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GB/T17643-2011)中有关要求。3.2.1.1生活垃圾填埋池(1)底部防渗层结构设计生活垃圾填埋池底部衬层结构由下至上可分为:膜下保护层、下层土工膜、膜上保护层、上层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施工时首先在池底铺防渗膜之前,对其底部素土压实,压实度>95%,目的在于若池底未压实,填埋池内有车辆出入,重型车辆轮迹会使池底未压实的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导致防渗膜被拉裂。下层土工膜、上层土工膜均采用环保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GH-2S型)人工合成有机防渗材料;膜间保护层为回填原开挖(无颗粒)素土以及回填原开挖土,厚度为10cm;膜上保护层为回填原开挖细粒素土以及回填原开挖土,其中回填原开挖细粒素土厚度为10cm,回填原开挖土厚度为20cm。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铺设时留有1.5%的余幅以备局部下沉拉伸,相邻两幅的纵向接头,相互错开1m以上,土工膜接缝处采用双轨热熔焊机进行焊接。生活垃圾填埋池底部防渗结构见图3-3。((HDPE膜)(HDPE膜)图3-3生活垃圾填埋池底部防渗结构示意图(2)边坡防渗层结构设计生活垃圾填埋池边坡衬层结构由下至上可分为膜下保护层、下层土工膜层、膜上保护层、上层土工膜、装砂土麻袋。下垫层采用素土压实,压实度>94%。下层土工膜、上层土工膜均采用环保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GH-2S型)人工合成有机防渗材料;膜间保护层为回填原开挖(无颗粒)素土以及回填原开挖土,厚度为10cm。护坡采用麻袋装砂土水平顺坡摆放。在地面四周设锚固平台,锚固平台呈倾斜状,高出道路1m,平台处设有防渗材料锚固沟,并作导水作用,各层防渗材料分层进行锚固,锚固平台上的雨水受围堰阻挡,不会进入库区。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铺设时留有1.5%的余幅以备局部下沉拉伸,相邻两幅的纵向接头,相互错开1m以上,土工膜接缝处采用双轨热熔焊机进行焊接。生活垃圾填埋池边坡防渗结构见图3-4,锚固沟结构见图3-5。(HDPE膜)(HDPE膜)(HDPE膜)图3-4生活垃圾填埋池边坡防渗结构示意图防渗材料防渗材料锚固沟图3-5生活垃圾填埋池锚固沟结构示意图3.2.1.2工业垃圾填埋池本工程工业垃圾填埋池按照Ⅱ类场进行防渗处理。(1)底部防渗层结构设计工业垃圾填埋池底部衬层结构由下至上可分为:膜下保护层、土工膜、膜上保护层。施工时首先在池底铺防渗膜之前,对其底部素土压实,压实度>95%,目的在于若池底未压实,填埋池内有车辆出入,重型车辆轮迹会使池底未压实的土层有不均匀沉降,导致防渗膜被拉裂。土工膜采用环保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GH-2S型)人工合成有机防渗材料;膜上保护层为回填原开挖(无颗粒)素土以及回填原开挖土。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铺设时留有1.5%的余幅以备局部下沉拉伸,相邻两幅的纵向接头,相互错开1m以上,土工膜接缝处采用双轨热熔焊机进行焊接。工业垃圾填埋池底部防渗结构见图3-6。图3-6工业垃圾填埋池底部防渗结构示意图(2)边坡防渗层结构设计工业垃圾填埋池边坡衬层结构由下至上可分为膜下保护层、土工膜层、装砂土麻袋。下垫层采用素土压实,压实度>94%。土工膜采用环保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GH-2S型)人工合成有机防渗材料;护坡采用麻袋装砂土水平顺坡摆放。在地面四周设锚固平台,锚固平台呈倾斜状,高出道路1m,平台处设有防渗材料锚固沟,并作导水作用,各层防渗材料分层进行锚固,锚固平台上的雨水受围堰阻挡,不会进入库区。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铺设时留有1.5%的余幅以备局部下沉拉伸,相邻两幅的纵向接头,相互错开1m以上,土工膜接缝处采用双轨热熔焊机进行焊接。

(HDPE膜)(HDPE膜)图3-7工业垃圾填埋池边坡防渗结构示意图3.2.2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是由固体废物分解后产生的液体与外来水分(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渗入所形成的内流水,其产生通常决定于固体废物性质、填埋场地质条件、填埋区作业方式等因素。本工程仅对生活垃圾填埋池设置渗滤液导排和收集系统。渗滤液排水层设计要求:(1)场底纵向坡度在2%以上,有利于渗滤液的导流。(2)渗滤液收集管埋设于排水层底部的渗滤液收集沟中,渗滤液收集沟分为主沟和支沟,收集沟用砾石填充,并衬以300g/m2的厚长聚酯无纺土工布作为反滤层以防止细粒穿过进入渗滤液收集管。(3)渗滤液收集管按照埋设位置分为主管和支管,外裹土工布,主管管径外径200mm,支管管径外径110mm,最小坡度不小于2%,材质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预先制孔,孔径15~20mm,孔距50~100mm,开孔率2%~5%,梅花形交错布置,管道安装时开孔部分朝下,孔口避开拱线,以防止降低管身的纵向刚度和强度。(4)各垃圾层的渗滤液沿垃圾层向底部流动,通过收集管排出。渗滤液收集井设置在填埋区渗滤液导排管末端,井体做防腐处理,内设潜污泵,能够实现自动控流,当渗滤液达到高水位时,潜污泵自动启动,将渗滤液排入收集池;当液位回落到低液位时,自动停泵。图3-8渗滤液收集管示意图3.2.3垃圾填埋场填埋气导排系统本工程对生活垃圾填埋池设置气体导排系统,考虑到本工程生活垃圾均为从保护区清理出的存在5~10年的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较少,产生的气体量不多,因此不考虑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利用和燃烧排放,但是为了防止填埋气体对其他系统可能造成的破坏,对其进行安全排放。竖向收集井采用导气石笼结构,每个生活垃圾填埋池设置导气井2个,纵横间距按45m布置,导气石笼直径1000mm,石笼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φ8~12钢筋网,粒径40~60mm的碎石,中心为外径160mm的多孔HDPE管,轴向方向开孔间距150mm。导气系统的铺设随着填埋作业逐层上升而逐渐加高,导气管排放口高度高出最终覆盖层1m以上。3.2.4填埋场垃圾处理工艺3.2.4.1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流程本工程共设置2座生活垃圾填埋池,总容积12500m3。生活垃圾处理主要工序包括:收集拉运、倾倒、摊铺均匀、压实、覆土压实等工序。(1)生活垃圾运输保护区退出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垃圾运输车经油田公路及填埋场进场道路运至垃圾场,进入垃圾填埋场后,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进行填埋作业。(2)基本填埋作业垃圾填埋作业时,分单元作业,将每天保护区外运的生活垃圾填埋至一个作业单元,按顺序进行单元式填埋作业。垃圾运输车进入指定填埋作业区内卸车,卸下的垃圾用推土机将其摊匀、压实,为防止扬尘,在作业过程中根据垃圾的干燥程度,对作业面进行洒水抑尘。垃圾由推土机摊铺,厚度为0.8~1.0m,压实后厚度不大于0.3m,然后在其上面进行第二层的垃圾摊铺和压实作业,逐层推进,层层压实。(3)日覆盖日覆盖:根据卫生填埋场的作业要求,一个工作日结束前,需进行日覆盖,用自然土或建筑渣土作为覆盖材料盖住垃圾,厚度约为10~20cm。日覆盖的目的是使垃圾不暴露于空气中,防止孳生蚊蝇,散发臭气,也防止垃圾中塑料袋、纸张等轻质组分被风吹散。(4)终期覆盖填埋池池深3m,当填埋至池顶时进行终期覆盖,不再向上堆填。根据国家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的要求,封场工程实施前应对垃圾堆体进行整形与处理。整形与处理后,垃圾堆体顶面坡度不小于5%;当边坡坡度大于10%时采用台阶式收坡,台阶间边坡坡度不大于1:3,台阶宽度不小于2m。封场覆盖系统结构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表面顺序为:排气层、膜下保护层、HDPE膜、排水层、植被层。其中,排气层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为300mm;膜下保护层为300mm厚的压实黏土;在其上敷设1.0mm厚HDPE土工膜;排水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且与填埋区排水管沟相连;植被层采用覆盖支持土层和营养植被层用于植物生长。终期覆盖系统示意图见图3-9,生活垃圾填埋流程图见图3-10。生活垃圾填埋过程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填埋产生的粉尘、填埋气体,渗滤液调节池恶臭。通过采取及时对填埋区实施洒水的措施来降低粉尘产生的影响;通过竖向导气石笼的填埋气收集排放和及时进行填埋作业来减少恶臭的产生;渗滤液调节池设置盖板,以减少恶臭外排,同时利用区域地势开阔、风速较大,自然扩散。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垃圾渗滤液,通过设置撬装式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回喷至生活垃圾填埋区内。噪声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噪声,通过合理布置作业时间来减少机械噪声带来的影响。固体废物主要为渗滤液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经收集后进行卫生填埋(回填)。G、N作业区倾倒摊铺均匀G、N作业区倾倒摊铺均匀压实封场绿化覆土喷药生活垃圾渗滤液调节池及污水处理设施渗滤液G、W、S 图3-10生活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3.2.4.2工业固废处理工艺流程本工程共设置2座工业垃圾填埋池,为Ⅱ类场,可接收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总容积12500m3。本工程工业垃圾填埋池主要接收保护区退出过程中清理出的干化泥浆、废弃无利用价值的设备、管道等,在退出装运的过程中已完成拣选,无需在填埋场内进行分选,运至填埋场后直接填埋。工业固废处理主要工序包括:收集拉运、倾倒、摊铺均匀、压实、覆土压实等工序。工业固废填埋工艺流程见图3-11。(1)工业固废运输系统保护区退出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废由垃圾运输车经油田公路及填埋场进场道路运至垃圾场,进入垃圾填埋场后,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进行填埋作业。(2)填埋作业及封场工业固废用推土机将其摊匀、压实,为防止扬尘,在作业过程中根据垃圾的干燥程度,对作业面进行喷水。固废由推土机摊铺,厚度为0.8~1.0m,压实后厚度不大于0.3m,然后在其上面进行第二层的垃圾摊铺和压实作业,逐层推进,层层压实。当累计厚度达2.5m时,覆盖0.3m厚的覆盖土,形成一个填埋单元,然后进行下一填埋单元的作业。每个工作日结束前,对填埋作业区进行日覆盖。日覆盖以盖住垃圾为宜,厚度约为10~20cm。填埋池池深3m,当填埋至池顶时进行终期覆盖,不再向上堆填。当一个固废池的垃圾填埋高度达到设计高度时进行封场,然后进入下一个固废池的填埋作业,直至填埋场全部封场。工业垃圾填埋过程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填埋产生的粉尘,通过采取及时对填埋区实施洒水的措施来降低粉尘产生的影响。噪声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噪声,通过合理布置作业时间来减少机械噪声带来的影响。G、NG、N作业区倾倒摊铺均匀压实封场绿化覆土工业固废图3-11工业固废填埋工艺流程图3.2.4.3建筑垃圾处理工艺流程本工程共设置6座建筑垃圾填埋池,总容积40000m3。建筑垃圾处理主要工序包括:收集、拉运、填埋场堆存等工序。具体工艺为建筑垃圾由垃圾运输车经公路运至垃圾场,进入垃圾填埋场后,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倾倒于指定地点堆存。填埋池池深3m,当填埋至池顶时进行终期覆盖,不再向上堆填。当一个固废池的垃圾填埋高度达到设计高度时进行覆土封场,然后进入下一个固废池的填埋作业,直至填埋场全部封场。建筑垃圾填埋工艺流程见图3-12。建筑垃圾填埋过程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填埋产生的粉尘,通过采取及时对填埋区实施洒水的措施来降低粉尘产生的影响。G、N填埋场堆存G、N填埋场堆存收集拉运建筑垃圾图3-12建筑垃圾填埋工艺流程图3.2.4.4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本工程对生活垃圾填埋池设置渗滤液导排系统,各垃圾层的渗滤液沿垃圾层向底部流动,通过收集管排出。渗滤液收集井设置在填埋区渗滤液导排管末端,内设潜污泵,能够实现自动控流,当渗滤液达到高水位时,潜污泵自动启动,将渗滤液排入收集池,渗滤液导排至渗滤液调节池后,再经撬装式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处理,回喷生活垃圾填埋区。撬装式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采用“UASB升流式厌氧反应器+SBR+混凝沉淀”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24m3/d。同时考虑到本工程渗滤液产生量极少(0.28m3/d),收集池内渗滤液达到24m3时方可启动撬装化设备进行处理。(1)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简称UASB,是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处理单元,其工艺特征是在反应器上部设气、固、液三相分离器,下部为污泥悬浮区和污泥床区,废水从反应器底部进入,通过反应区经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后进入沉淀区,气、液、固分离后,沼气由气室收集,液体至反应器顶部出水槽流出,污泥自行回流到污泥床区,该单元运行环境为30℃,故需要一定的伴热,通过电加热。UASB反应器中的厌氧反应过程包括水解,酸化,产乙酸和产甲烷等。通过不同的微生物参与底物的转化过程而将底物转化为最终产物——沼气、水等无机物。在厌氧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厌氧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水解—发酵(酸化)细菌,它们将复杂结构的底物水解发酵成各种有机酸,乙醇,糖类,氢和二氧化碳;②乙酸化细菌,它们将第一步水解发酵的产物转化为氢、乙酸和二氧化碳;③产甲烷菌,它们将简单的底物如乙酸、甲醇和二氧化碳、氢等转化为甲烷。UASB还有一个特点是反应器内实现污泥颗粒化,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为0.1cm~0.2cm,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污泥颗粒化后,反应器内污泥的平均浓度可达50gvss/L左右,污泥龄一般在30天以上,而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所以UASB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此单元对COD的去除率约90%,BOD5去除率约90%,SS去除率在80%以上,处理后水中COD、BOD5指标大幅度下降。(2)接触氧化池(SBR)SBR按间歇曝气方式运行。经厌氧处理后的废水泵送到SBR反应器中,用高效射流曝气系统限时曝气充氧,待充氧到一定程度,静止沉淀。SBR段COD处理效率可达80%、BOD5处理效率为95%、SS处理效率70%、NH3-N处理效率96%以上。SBR处理过程一个运行周期包括5个阶段:①进水期,污水在该时段内连续进入处理池,直到达到最高运行液位,并且借助于池底泵的搅动,使废水和池中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此时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由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将对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吸附作用,COD和BOD为最大值;②反应期,进水达到设定的液位后,开始曝气,采用推流曝气或完全混合曝气方式,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与池中的微生物充分吸收氧气,水中的溶解氧达到最大值,COD不断降低;③静置期,既不曝气也不搅拌,反应池处于静沉状态,进行高效的泥水分离,COD降为最小值,随着水的溶解氧不断降低;④排水期,上清液由滗水器排出;⑤闲置期,污泥中微生物充分休息,恢复活性,为了保证污泥的活性,防止污泥老化,定期排出剩余污泥,为新鲜污泥提供足够的空间生长繁殖。(3)物化处理(二沉池)物化处理方式为混凝沉淀。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絮凝剂,使其中颗粒杂质脱稳形成大的絮凝体,继而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此单元SS去除率约80%,同时对COD、BOD5也有一定去除作用,去除率约20%~30%。为保证处理质量,生活垃圾渗滤液在厌氧反应器里处理时间不少于10d,接触氧化池处理时间不少于12h。污水处理后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排水浓度限值的要求后回喷生活垃圾填埋区。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渗滤液调节池恶臭及撬装化处理设备恶臭,其中垃圾渗滤液调节池设置封闭盖板抑制恶臭外散,同时利用区域地势开阔、风速较大,自然扩散。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经处理后达标的渗滤液,全部回喷生活垃圾填埋区。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作业机械来减少机械噪声带来的影响。固体废物主要为渗滤液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经收集后在本生活垃圾填埋池进行卫生填埋。调节池调节池厌氧反应器系统缺氧池消毒池回喷生活垃圾填埋区G、NG、N、S接触氧化池系统二沉池渗滤液撬装式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 图3-13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表3-8填埋场工艺产污节点及防治措施一览表3.3设备存放场工程本工程设备存放场放场采用水泥混凝土地面,结构为戈壁石基层35cm+水泥稳定层15cm+C30水泥混凝土面层20cm。设备存放场主要接收自然保护区内现有井场及处理站退出过程中拆除的油气管道、加热炉、采油树、凝析气计量设备、分离设备、乙二醇再生及加注舍尔比、低温脱烃脱水设备、分子筛脱水设备、丙烷制冷设备、膨胀机制冷设备、产品分馏设备、凝析油稳定设备、产品储运设备、导热油循环系统、仪表风系统、放空系统等。拆除设备由运输车辆运输进场,按照设备类型分区域放置,并由油田人员定期保养,待油田后续开发过程中对可利用设备进行再次利用。设备存放场废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用于场地泼洒抑尘。噪声污染源主要为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存放场存放收集拉运拆除的设备存放场存放收集拉运拆除的设备N图3-14设备存放场工艺流程图表3-9设备存放场工艺产污节点及防治措施一览表3.4公用工程3.4.1给排水3.4.1.1垃圾填埋场给排水(1)给水垃圾填埋场总用水量为9.28m3/d,其中新水用量9m3/d,由罐车拉运进场,垃圾及雨水带入水量为0.28m3/d。(2)排水垃圾填埋场废水产生量为0.28m3/d,排入场区撬装式渗滤液处理设备,经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限值后,全部回喷生活垃圾填埋区。撬装式渗滤液处理设备撬装式渗滤液处理设备图3-15垃圾填埋场水量平衡图单位:m3/d3.4.1.2设备存放场给排水设备存放场用水仅为生活用水,用水量为0.1m3/d,依托桑吉作业区公寓现有供水设备,产生生活污水0.08m3/d,废水就地泼洒抑尘。图3-16设备存放场水量平衡图单位:m3/d3.4.2供电本工程垃圾填埋场供电依托轮南油田现有固体废物处理场,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主要为撬装化处理装置及各种泵类设备用电),年耗电量4500kWh。本工程设备存放场供电依托桑吉作业区现有供电电网,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年耗电量1500kWh。3.4.3道路本工程垃圾填埋场站内道路为戈壁石道路,道路总长1900m,宽度4m,转弯半径12m。结构为:50cm厚戈壁石垫层+10cm厚精戈壁石(粒径:5~10cm)。本工程设备存放场为水泥混凝土面,南侧紧邻油田现有公路,不再铺设道路。3.4.4防飞散设施本工程垃圾填埋场周围外侧设置防飞散设施,有效抑制塑料袋及碎纸飞散。防飞散设施采用钢丝编织成网状,高度1.5m。3.5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3.5.1施工期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本工程施工期内容主要包括土方施工、结构施工、设备安装等。施工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废水及固体废物等,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1)施工扬尘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场区平整、地基挖掘、土方临时堆存时,一定的风力作用下,将产生一定量的扬尘;另外,在施工车辆进出建筑工地、施工材料临时堆存、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亦将产生一定量的扬尘,影响周围的大气环境,本工程采用洒水抑尘、建筑材料遮盖存放等抑尘措施,控制施工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2)施工废水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清洗车辆、水泥地面养护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中在临时施工区设置沉淀池,生产废水经沉淀池澄清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主要是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含有COD、SS、氨氮,生活污水水质简单,产生量少,就地泼洒抑尘。(3)施工噪声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将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夯土机、运输车辆等,产噪声级在84~90dB(A)之间,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采取选用低噪施工设备、四周围挡的噪声控制措施,控制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不利影响。(4)固体废物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人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平整场地,剩余部分送至本工程东侧200m处现有轮南油田固体废物处理场处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本工程东侧200m处现有轮南油田固体废物处理场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全部妥善处置,不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5)生态影响施工过程及施工临时用地的占用将直接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和扰动地表。施工时应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及场地,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尽快清理现场,恢复临时占地原有地形地貌,确保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3.5.2营运期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本工程垃圾填埋场废气污染源包括生活垃圾填埋池无组织填埋气、生活垃圾填埋池无组织扬尘、工业垃圾填埋池无组织扬尘、建筑垃圾填埋池无组织扬尘及渗滤液调节池无组织废气,废水污染源包括生活垃圾渗滤液,噪声污染源包括垃圾运输车、履带式推土机、挖掘机、洒水车、泵类等,固废污染源包括渗滤液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本工程设备存放场无废气污染源,废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噪声污染源包括运输车辆等,固废污染源包括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及设备存放场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见表3-10。表3-10本工程营运期污染源及其治理措施续表3-10本工程营运期污染源及其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