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七氟醚在维持性麻醉中的优化策略第一部分七氟醚给药方案的个体化 2第二部分靶控输注七氟醚维持稳定的深度麻醉 4第三部分七氟醚血浆浓度监测指导给药 6第四部分联合镇痛药减少七氟醚用量 8第五部分心血管稳定剂辅助减少七氟醚用量 12第六部分术中监测优化七氟醚给药 14第七部分围术期七氟醚剂量优化策略 16第八部分差异人群七氟醚给药差异化方案 18
第一部分七氟醚给药方案的个体化关键词关键要点【七氟醚剂量个体化概况】:
1.年龄、体重、性别、术前用药和手术类型等因素都会影响七氟醚的药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2.老年患者、儿童和女性对七氟醚更敏感,需要降低剂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3.术前用药,如吗啡或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增强七氟醚的作用,需要进一步降低剂量。
【监护指标指导剂量调整】:
七氟醚给药方案的个体化
七氟醚给药方案的个体化对于优化维持性麻醉至关重要,因为它能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麻醉深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和术后的不良事件。以下因素应纳入七氟醚给药方案的个性化定制:
患者年龄:一般来说,老年患者对七氟醚更敏感,可能需要更低的七氟醚浓度。
体重:体重过低或过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七氟醚剂量。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体重过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七氟醚浓度,而体重过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低的浓度。
性别:女性通常对七氟醚比男性更敏感,可能需要更低的七氟醚浓度。
基础疾病:有心血管、呼吸系统或肝肾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其基础疾病情况调整七氟醚剂量。
并发用药:与七氟醚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影响七氟醚的药效。
监测指标:通过监测诸如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指标,可以指导七氟醚剂量的调整。麻醉深度监测仪,如双频指数(BIS),也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并指导剂量调整。
个性化给药方案:
基于上述因素,可制定以下个性化七氟醚给药方案:
老年患者: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建议初始七氟醚浓度为0.75%-1.0%。
体重过低患者:对于体重小于50公斤的患者,建议初始七氟醚浓度为1.0%-1.5%。
体重过重患者:对于体重超过100公斤的患者,建议初始七氟醚浓度为0.5%-0.75%。
女性患者:对于女性患者,建议初始七氟醚浓度为0.75%-1.0%。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调整七氟醚剂量。
并发用药:与七氟醚同时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增强七氟醚的镇静作用,因此需要降低七氟醚浓度。
监测指标: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麻醉深度监测仪的读数,调整七氟醚浓度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结论:
七氟醚给药方案的个体化是维持性麻醉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基础疾病、并发用药和监测指标,可以定制适当的七氟醚浓度,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第二部分靶控输注七氟醚维持稳定的深度麻醉关键词关键要点【靶控输注(TCI)】
1.TCI利用计算机模型,根据患者个体特征和手术刺激调整药物输注速率,实现七氟醚浓度的稳定控制。
2.TCI可通过以下模型进行:基于患者体重的模型、药代动力学模型(例如Marsh模型)和效应室模型(例如Minto模型)。
3.TCI允许麻醉师根据目标麻醉深度或效应室浓度定制七氟醚输注方案,从而优化麻醉稳定性。
【七氟醚的药代动力学】
靶控输注七氟醚维持稳定的深度麻醉
靶控输注(TCI)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的输注技术,用于控制麻醉药物的血浆或组织浓度。TCI七氟醚已被证明可以维持稳定的深度麻醉。
基本原理
TCI系统使用患者特定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来预测给药后药物的浓度-时间曲线。该模型考虑了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和病理生理参数等因素。TCI泵根据目标浓度自动调整药物的输注率,以达到和维持所需的麻醉深度。
维持稳定深度麻醉的优点
TCI七氟醚维持稳定深度麻醉具有以下优点:
*减少深度麻醉波动:TCI连续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并根据需要调整输液率,从而减少过度麻醉或麻醉不足的风险。
*改善手术条件:稳定的麻醉深度可以改善手术条件,减少外科医生对麻醉深度的频繁调整,从而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意识觉醒风险:TCI系统的持续监控和调整功能有助于降低麻醉期间意识觉醒的风险。
*提高患者安全性:通过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TCI七氟醚可以减少器官低灌注和低氧血症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安全性。
靶控目标浓度
七氟醚的靶控目标浓度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手术类型而异。通常,目标浓度范围为1.0-2.5MAC(最小肺泡浓度)。
*成人:1.0-1.5MAC
*儿童:1.5-2.0MAC
*老年人:0.8-1.2MAC
实施
实施TCI七氟醚维持稳定深度麻醉的步骤如下:
1.确定目标浓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靶控目标浓度。
2.输入患者数据:将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和其他相关参数输入TCI系统。
3.启动输注:开始七氟醚输注,初始输注率通常高于维持输注率。
4.监测麻醉深度:使用双相指数光谱(BIS)或熵(Entropy)监测仪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
5.调整输注率: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TCI系统会自动调整输注率以达到目标浓度。
注意事项
实施TCI七氟醚时应考虑以下注意事项:
*预加载:在启动TCI输注之前,建议进行预加载以建立较高的初始七氟醚浓度,从而缩短达到目标浓度所需的时间。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心血管功能和氧合情况非常重要。
*患者选择:TCI七氟醚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对于肝损伤或肾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输注率或考虑其他麻醉药物。
*教育:麻醉医生和护士在实施TCI七氟醚之前应接受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结论
靶控输注七氟醚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维持稳定且安全的深度麻醉。通过持续监测和自动调整输液率,TCI七氟醚可以减少深度麻醉波动,改善手术条件,降低意识觉醒风险并提高患者安全性。第三部分七氟醚血浆浓度监测指导给药关键词关键要点七氟醚血浆浓度监测的优势和局限
1.精准给药:监测七氟醚血浆浓度可提供麻醉深度和维持的客观测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用药。
2.患者安全:监测可及时识别七氟醚过量,降低与心血管抑制、呼吸抑制相关的风险。
3.监测药代动力学:患者间七氟醚药代动力学差异较大,监测可根据个体特征调整给药剂量。
七氟醚血浆浓度监测方法
1.间接法:通过吸入气体浓度和呼出末潮气浓度测量七氟醚浓度,推算血浆浓度。该方法简便易行,但精度较低。
2.直接法:通过静脉穿刺取样直接测量血浆七氟醚浓度。该方法精度较高,但有创,可能引起患者不适。
3.非侵入性法:利用红外光谱或紫外光谱监测呼出气体中七氟醚浓度,推算血浆浓度。该方法无创、实时,但精度相对较低。七氟醚血浆浓度监测指导给药
在维持性麻醉中,监测七氟醚血浆浓度可指导给药,优化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血浆浓度与麻醉深度
七氟醚血浆浓度与麻醉深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浆浓度低于1MAC(最低肺泡浓度)时,麻醉深度较浅,可以维持清醒镇静或镇痛。血浆浓度为1-1.5MAC时,可以维持手术麻醉,镇痛和反射抑制效果良好。血浆浓度高于1.5MAC时,麻醉深度较深,可能出现过度镇静或心血管抑制作用。
血浆浓度监测方法
七氟醚血浆浓度可通过气相色谱法、红外分光法或光谱法等方法监测。其中,气相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需要专职仪器和技术熟练的人员操作。红外分光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容易受其他物质干扰。光谱法也可用来监测七氟醚浓度,但需要专门的仪器和校准。
给药策略
基于血浆浓度监测,七氟醚的给药策略可分为以下步骤:
1.设定初始血浆浓度:根据手术类型、麻醉深度要求和预计麻醉时间设定初始血浆浓度。一般来说,对于浅麻醉,初始血浆浓度为0.5-1MAC;对于中麻醉,初始血浆浓度为1-1.5MAC;对于深麻醉,初始血浆浓度为1.5-2MAC。
2.逐次递增血浆浓度:根据麻醉深度监测和手术需要,逐次递增血浆浓度,以维持预期的麻醉效果。给药间隔一般为5-10分钟,增量为0.2-0.5MAC,直至血浆浓度接近期望值。
3.维持血浆浓度:当血浆浓度接近期望值后,通过连续吸入或间断补吸入,维持血浆浓度稳定。补吸入的剂量和时间间隔根据血浆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
4.减轻血浆浓度:当手术结束后或需要减轻麻醉深度时,通过减少吸入剂量或中断吸入,逐次降低血浆浓度。减轻剂量和过程的缓慢程度应根据麻醉深度、手术类型和术后预计时间进行个体化制定。
优化策略
*个体化给药:根据不同个体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初始血浆浓度和给药策略。
*实时监测:定期监测血浆浓度,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给药剂量和间隔的调节,确保麻醉效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联合使用其他麻醉药或镇痛药,以协同作用,降低七氟醚用量,减轻心血管抑制作用。
*注意高危人群:对于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妊娠等高危人群,给药时要格外谨慎,密切监测血浆浓度,及时进行剂量和给药方式的个体化调节。第四部分联合镇痛药减少七氟醚用量关键词关键要点联合镇痛药减少七氟醚用量
1.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芬太尼等阿片类药物可以显着减少七氟醚用量,在某些情况下可减少50%以上。
-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减少术中疼痛对麻醉深度的需求。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等NSAID可减轻组织炎症和疼痛。
-术前或术中使用NSAID可以降低七氟醚的用量,改善术后疼痛控制。
3.神经阻滞:
-术中共神经阻滞可以通过阻断特定神经通路来提供区域性镇痛。
-颈丛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等神经阻滞可以显著减少七氟醚的需求,改善术后康复。
4.区域性镇痛:
-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等区域性镇痛技术可以提供全身性或区域性镇痛,减少七氟醚用量。
-这些技术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直接作用于疼痛源,有效控制疼痛。
5.目标控制输注(TCI):
-TCI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给药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自动调整七氟醚的输注速度。
-TCI允许麻醉师更好地控制七氟醚浓度,避免过量或欠剂量,从而减少用量。
6.术中监测:
-双频指数脑电图(BIS)等术中监测设备可以评估患者的麻醉深度。
-通过监测BIS值,麻醉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调整七氟醚用量,优化麻醉效果。联合镇痛药减少七氟醚用量
联合镇痛药在维持性麻醉中应用于七氟醚麻醉,是优化麻醉策略的重要手段,可显著降低七氟醚用量,从而改善麻醉效果和患者预后。
镇痛药的类型
应用于七氟醚麻醉的镇痛药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和局部麻醉药。
*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等,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通过μ-受体介导抑制传入性疼痛信号,同时降低术后疼痛评分。
*NSAID: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活性,阻断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抗炎作用。
*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消除手术部位的痛觉,降低全身麻醉药用量。
联合镇痛药的作用机制
联合镇痛药时,各药物的作用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抑制疼痛通路,降低对全身麻醉药的依赖性:
*协同作用:阿片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NSAID作用于外周组织,二者联合可实现多靶点镇痛,增强镇痛效果。
*减弱阿片类药物耐受性: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导致耐受性产生,从而降低镇痛效果。联合NSAID或局部麻醉药可减弱阿片类药物耐受性,维持术后镇痛效果。
*降低全身麻醉药剂量:镇痛药发挥作用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对全身麻醉药的需求量随之减少。
降低七氟醚用量的证据
多项研究证实,联合镇痛药可显著降低七氟醚维持性麻醉用量:
*阿片类药物:一项研究显示,联合吗啡可将七氟醚最小肺泡浓度(MAC)降低约25%。
*NSAID:另一项研究发现,联合布洛芬可将七氟醚MAC降低约15%。
*局部麻醉药:联合罗哌卡因也可有效降低七氟醚MAC,达到20%左右。
联合镇痛药的临床应用
联合镇痛药在七氟醚维持性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手术前:术前给予NSAID可预先抑制疼痛,并降低阿片类药物术中用量。
*手术中:静脉或肌内注射阿片类药物或NSAID,或持续静脉输注局部麻醉药,以维持镇痛效果。
*手术后:持续阿片类药物或NSAID给药,控制术后疼痛,同时监测呼吸抑制情况。
注意要点
联合镇痛药时需要考虑以下注意要点:
*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可抑制呼吸,因此需要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恶心呕吐:阿片类药物会引起恶心呕吐,可联合止吐剂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镇痛药之间或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需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
*患者耐受性:部分患者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性高,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镇痛药。
结论
联合镇痛药在七氟醚维持性麻醉中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协同作用和减弱耐受性,联合镇痛药可显著降低七氟醚用量,改善镇痛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第五部分心血管稳定剂辅助减少七氟醚用量关键词关键要点【α-受体激动剂】
1.异丙肾上腺素是一种选择性的α-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从而减少七氟醚用量。
2.苯肾上腺素具有更强烈的α-受体激动活性,可在低剂量下有效维持血压,同时减少心率对七氟醚的抑制。
3.血管加压素受体激动剂(如加压素)可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
【β-受体激动剂】
心血管稳定剂辅助减少七氟醚用量
引言
七氟醚是一种高效、快速起效的吸入麻醉药,广泛应用于维持性麻醉。然而,它的高剂量使用会导致心血管抑制,包括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心律失常。心血管稳定剂,如苯肾上腺素、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辅助维持心血管稳定性,从而减少七氟醚用量。
苯肾上腺素
苯肾上腺素是一种α1和β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升压、升高心输出量和缩血管径的作用。研究表明,在七氟醚维持性麻醉中,补充苯肾上腺素可显著减少七氟醚用量。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与单纯使用七氟醚相比,联合苯肾上腺素使七氟醚用量减少了约25%。
米力农
米力农是一种正性肌力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III型,增加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在七氟醚维持性麻醉中,米力农可有效对抗七氟醚引起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米力农可使七氟醚麻醉期间的心搏数增加约5次/分,平均动脉压升高约5mmHg。
多巴酚丁胺
多巴酚丁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作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主要作用于多巴胺1(D1)受体,具有扩血管和增加肾血流的作用。高剂量多巴酚丁胺还可激活多巴胺2(D2)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从而维持或升高血压。在七氟醚维持性麻醉中,低剂量多巴酚丁胺可改善外周血流,减少七氟醚用量。
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心血管稳定剂通常在七氟醚维持性麻醉期间按需使用,以维持目标心血管参数,如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苯肾上腺素适用于需要快速纠正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情况。米力农适用于需要增强心肌收缩力的情况。多巴酚丁胺可用于改善外周血流和低剂量时预防低血压。
注意事项
使用心血管稳定剂辅助七氟醚麻醉时,需要考虑以下注意事项:
*仔细选择心血管稳定剂,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和麻醉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血管参数,定期记录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
*逐渐递减七氟醚用量,避免突然停药引起心血管不稳定。
*在使用心血管稳定剂时,应注意潜在的副作用,如心律失常、高血压和血管痉挛。
结论
心血管稳定剂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辅助维持心血管稳定性,从而减少七氟醚在维持性麻醉中的用量。苯肾上腺素、米力农和多巴酚丁胺是常用的心血管稳定剂,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使用。合理使用心血管稳定剂有助于优化七氟醚维持性麻醉,提高患者的安全性。第六部分术中监测优化七氟醚给药关键词关键要点术中监测优化七氟醚给药
主题名称:心电监测
1.心电监测可早期发现七氟醚诱发的QT间期延长,及时干预避免心律失常。
2.心电监测可监测麻醉深度,降低药源性低血压和心肌抑制的发生率。
主题名称:血气分析
术中监测优化七氟醚给药
麻醉深度监测
*双频指数(BIS):一种脑电图监测装置,可提供麻醉深度指数,量化术中皮层活动。BIS值在40-60范围内表示适当的麻醉深度。
*脑状态指数(SSI):与BIS类似,但更注重前额叶活动。SSI值在45-60范围内表示足够抑制。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电图(ECG):监测心率和心律失常。
*动脉压(BP):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右心室充盈压。
*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外周血氧饱和度。
呼吸监测
*脉搏血氧仪(SpO2):监测外周血氧饱和度。
*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监测呼吸每分钟通气量,反映麻醉深度。
麻醉药浓度监测
*气相色谱仪:可测量呼气中七氟醚的浓度,提供麻醉药血浆浓度的近似值。
*红外光谱仪:测量呼气中七氟醚的浓度,提供连续的麻醉药浓度监测。
基于监测的给药策略
*BIS指导麻醉:根据BIS值调整七氟醚浓度,将BIS值保持在40-60范围内。
*EtCO2指导麻醉:根据EtCO2值调整七氟醚浓度,将EtCO2值保持在40-45mmHg范围内。
*基于药效的麻醉(TEC):使用气相色谱仪或红外光谱仪监测七氟醚浓度,根据目标血浆浓度调整给药。
其他考虑因素
*患者因素:年龄、体重、并发症和药物相互作用会影响七氟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预期出血量会影响所需的麻醉深度。
*其他麻醉药:与七氟醚联合使用的其他麻醉药,如阿片类药物或局部麻醉药,会影响其给药策略。
目标血浆浓度
七氟醚的目标血浆浓度因患者和手术因素而异。一般而言,对于维持性麻醉,目标浓度约为1-2MAC(最小肺泡浓度)。
结论
术中监测对于优化七氟醚给药至关重要。通过监测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呼吸和麻醉药浓度,麻醉师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调整七氟醚浓度,确保安全和有效的麻醉。第七部分围术期七氟醚剂量优化策略围术期七氟醚剂量优化策略
优化七氟醚在维持性麻醉中的剂量至关重要,因为它既能提供充足的麻醉深度,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抑制、心血管抑制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围术期的七氟醚剂量优化策略旨在根据患者的个体特性定制麻醉剂量,以实现既能控制疼痛又能保持患者安全和稳定的目标。
目标受控输注(TCI)
TCI是一种麻醉深度控制技术,使用药代动力学模型来计算并输注七氟醚,以达到预定的血浆或效应部位浓度。TCI通过持续输注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减少了波动和复苏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术后疼痛的控制。
生理反馈指导下的滴定
这种策略涉及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如血压、心率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手动滴定七氟醚的剂量。通过持续监测患者的生理反应,麻醉师可以根据需要实时调整剂量,以实现并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年龄调整剂量
年龄会影响七氟醚的药代动力学,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调整剂量。通常,老年患者对七氟醚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需要更低的剂量。相反,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程度的麻醉。
体重调整剂量
体重也是影响七氟醚剂量的一个因素。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含量较高,这会增加七氟醚的分布容积,从而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部位浓度。
并发症调整剂量
某些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肝病和肾病,会影响七氟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在这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调整剂量以补偿这些变化。
具体剂量建议
七氟醚的维持性麻醉剂量通常在0.5%至2.0%的吸入浓度范围内。具体剂量取决于上述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
围术期监测
患者在接受七氟醚麻醉期间需要持续监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适当的麻醉深度。监测参数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血压和EtCO2。
结论
优化围术期七氟醚剂量至关重要,以确保患者在维持性麻醉期间既安全又舒适。通过使用TCI、生理反馈、年龄和体重调整以及根据并发症调整剂量,麻醉师可以定制七氟醚剂量,以满足每个患者的个体需求。持续监测对于确保患者安全和适当的麻醉深度至关重要。第八部分差异人群七氟醚给药差异化方案关键词关键要点【孕产妇】
1.孕期使用七氟醚应谨慎,尤其是在妊娠晚期,避免增加子宫收缩的风险。
2.分娩时可使用七氟醚作为替代性麻醉药,但应注意胎儿药理学效应,监测胎儿心率并避免过量使用。
3.哺乳期女性使用七氟醚后,建议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以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儿童】
差异人群七氟醚给药差异化方案
1.老年患者
*药代动力学变化:老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导致七氟醚的分布容积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给药策略:老年患者应减少初始给药剂量,延长给药时间,密切监测血药浓度,根据患者反应进行调整。建议初始剂量为0.5-1.0MAC%,吸入浓度为0.5-1.0MAC,维持浓度为0.5-1.5MAC%。
2.儿科患者
*发育性差异:儿科患者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率较高,对七氟醚更敏感。
*给药策略:儿科患者应根据年龄、体重和发育阶段调整给药剂量。推荐初始剂量为0.7-1.2MAC%,吸入浓度为0.7-1.2MAC,维持浓度为0.7-1.8MAC%。
3.肥胖患者
*药代动力学变化: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较多,分布容积增加,消除半衰期延长。
*给药策略:肥胖患者应根据理想体重或瘦体重调整给药剂量。推荐初始剂量为0.5-0.75MAC%,吸入浓度为0.5-0.75MAC,维持浓度为0.5-1.0MAC%。
4.心血管疾病患者
*药效学变化:七氟醚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输出量。
*给药策略: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七氟醚,考虑使用剂量较低且维持浓度较低的方案。推荐初始剂量为0.5-0.75MAC%,吸入浓度为0.5-0.75MAC,维持浓度为0.5-1.0MAC%。
5.肝功能受损患者
*药代动力学变化:肝功能受损会降低七氟醚的代谢清除率,延长消除半衰期。
*给药策略:肝功能受损患者应根据肝功能指标调整给药剂量。Child-PughA级患者的剂量可维持正常,B级患者应减少25%,C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开发合同(2024版)3篇
- 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2024年杯壶行业前景分析:杯壶行业发展趋势推动行业向绿色方向发展
- 2024年度金融服务合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3篇
- 2024年度量子计算机研发与产业化合同3篇
- 2024年度二手汽车买卖合同协议书模板3篇
- 2024年度砂石厂信息化建设合同5篇
- 二零二四年度短视频内容创作与分发协议3篇
- 旅游服务-定制旅行方案(2024版)3篇
- 2024年度厂房经营权租赁协议2篇
- UbuntuLinu操作系统上机实践实验题题库期末考试试卷24
- 《畜牧兽医》考试复习题库(160题)
- 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手册
- 邻菲罗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时
- GB/T 7284-2016框架木箱
-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
- 电视画面编辑(本科)王晓红课件
- 神秘的虚拟货币-比特币课件
-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课件
- 医院禁止医务人员参与推销活动和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