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名校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 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名校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 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名校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 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名校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 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名校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 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名校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一)(解析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验题(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豁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解析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解析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方面,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B.“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C.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C.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的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D.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是什么阻挡了观展热情?

首先,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其次,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

线上展览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独自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线上展览还应在增强互动性上做文章。博物馆要改变“我展你看、我说你听”的传统思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线上展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带给观众生动有趣的体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文物报社、全国近30家博物馆与腾讯“博物官”合作推出《2020“生肖之力”创意文物H5》,将线下举办的《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转化为可以互动参与并分享给朋友的网络小游戏,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优秀的线上展览,需要扎实的研究、整理、策划工作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博物馆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另一方面可以和先进的网络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随着文博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和跨界合作的深化,线上展览必将绽放更多精彩。

(摘编自吉光《线上展览靠什么“圈粉”》)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受众,敦煌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打造时代新坐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而文物数字化、“数字敦煌”项目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汇集,正是我们对该命题的重要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高窟等石窟不得不停止对外开放,如何让广大群众在家也能体验、欣赏敦煌艺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有效推动了文物数字化,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云游敦煌”让用户可以“云”参观敦煌艺术,利用腾讯云的技术优势,可以看到敦煌石窟艺术的细节,仿佛进入真实洞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科技+文化”的方式,让千年传统文化“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与大众产生互动。与此同时,“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上线,让大量年轻人宅家上课之余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

除了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我们还尝试用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形式,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线上数字化展览和线下展览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比翼齐飞”。前者加速了信息传播,用户也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以更低的成本观展。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两个展览渠道,能够取得信息发布更广、内容传递更深、互动形式更多、展览效果更持久的效果。这对我们下一步持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所启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给文博界带来挑战,也推动我们进一步广泛运用人工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多渠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摘编自赵声良《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

材料三:

“云游博物馆”,并非简单直接地将线下展览、博物馆搬到网上,相关方需要在视觉呈现、展品设计、观众互动等方面整体设计,这些都需要资金、人才等的支持。目前来看,与一些起步快、资金相对充足的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在这轮数字化发展中还有提升空间。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就指出,博物馆管理和运营更加智慧化、定制化和科学化,特别需要一大批既懂博物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参与。由于项目周期更长、科技含量更高,智慧博物馆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互联网时代,创意显得更为重要。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这方面,国外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上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新的视角、新的创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线上观展让观众身临其境,与面对实物的线下观展相比,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冲击力更令人震撼。

B.线上展览在观展过程中减少了与伙伴交流的乐趣,但也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专注地欣赏展品。

C.打造优秀的线上展览,研究、整理等只是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跟网络公司合作以寻求强大的技术支持。

D.“云游敦煌”让用户“云”参观敦煌艺术,仿佛进入真实洞窟,但是作为微信小程序,忽视了年轻用户群体。

5.下列说法中,与上述三则材料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线上博物馆应该有个性,不能变得“千馆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展需求。

B.“云游”给公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突破了传统旅游形式的局限,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

C.要加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存、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留下来、活起来。

D.在博物馆热中,还需要一些“冷思考”:如何让博物馆成为培养公民意识的舞台?如何让观众热情跨越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6.博物馆线上展览有哪些优势?如何进一步提高线上展览的质量?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的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述效果。

C.先写西藏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8.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徐惠

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古人有云“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于自然;织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故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

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伏愿抑志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添重德,循今是以替前非,则令名与日月无穷,盛业与乾坤永大。

文本二:

贞观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苖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

“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庾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

二月,上谓侍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征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

B.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

C.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

D.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速危亡之基”中的“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含义相同。

B.“晋武奄有三方”中的“奄”与《陈情表》中“气息奄奄”的“奄”含义不同。

C.“无假一二言焉”中的“假”与《劝学》中“假舆马者”的“假”含义相同。

D.“以致彭城阁之变”中的“致”与《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争危害甚大,不要穷兵黩武战争使车马劳顿,士兵疲乏,百姓生死离别,所以希望国君能够广施仁德,减少兵役。

B.大兴土木工程,不是为政之本。国家连续营建重大工程,虽然尽量节约,但终不免劳民伤财,希望国君适时使用民力,让民力得到休息。

C.反对奢侈享乐,要防患于未然。追求奢侈享乐是夏桀、商纣二王灭亡的原因,国君虽然现在没有犯错,但也应该以之为戒。

D.纵然身居高位,也要反思自省。唐太宗虽然身为天子,却仍然小心谨慎,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合天意,不能满足臣民的期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②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偶: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一改宋初词坛的艳冶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

B.起首“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先抑后扬,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然而却无损于它的秀丽景色。

C.词的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承上阕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写空中。

D.词中交替运用比喻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人,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15.“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包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试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2)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则由明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3)在中国古典诗文中,文人墨客多用“扁舟”(“舟”或“小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清华大学校史馆,有一幅很难让人忽略的巨幅人物画长卷。画卷中有14人,他们或凝神远眺,或垂首远思,或谈笑风生……他们的身后是万里长城,祖国的山河。这幅画有个令人①的名字——《以身许国图》,这14人均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两弹一星”元勋。

“我愿以身许国”,是画卷中的王淦昌1961年在接受研制核武器任务时的回答。之后的17年,王淦昌“消失”了,在西北②的戈壁沙漠中,多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同志,叫“王京”,“王京”这个名字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后才又恢复成“王淦昌”。

以身许国,这或许是中国科学家最为特殊、也最难得可贵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③,依然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血脉之中。

何为科学家精神?正是他们饱含着的那一腔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正是他们怀揣着的那一颗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高远雄心,正是他们彰显着的那一种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他们在祖国大地上树立了科学的丰碑,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如苍穹中闪耀的群星,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路。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述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坐姿安静地听他人讲话,想做到这件事需要两个条件:①。如果不能专注,人很难保持安静;如果不能抑制冲动,人很难保持不动。难以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正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的特征。有研究表明,位于脑干的“蓝斑核”正与这两者的功能相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小鼠的基因,使其蓝斑核区域分化出在光照下产生反应的细胞。这样一来,就可以从外侧对小鼠头部照射不同的光,从而②。研究发现,在让小鼠做需要集中注意力来获取食物的任务时,③可获取食物;与此相反,蓝斑核活性被抑制的小鼠则难以获得食物。这是因为,蓝斑核活性较弱的小鼠不能安静地等待指示食物位置的信息,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这项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对于需要注意力的行为来说,蓝斑核扮演了“司令部”的角色。

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B.“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C.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D.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品,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品,体现出人们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也包含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诉求。

请以“说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高2023届高考模拟检测验题(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解析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解析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解析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解析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豁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解析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解析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方面,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B.“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C.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C.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的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D.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1.A2.D3.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北极动物”加引号是特定称谓,不等于北极动物指起源青藏高原的动物。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强加因果。原文“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是说东亚季风的影响,虽然与青藏高原的地形有关,但它并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地表隆起”“进一步抬升”。

C.“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三阶梯”错,“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第三阶梯,而不是“大兴安岭”属于第三阶梯。

D.“因此”强加因果,“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在第三段,“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在第四段,前后分列两段,不构成因果关系。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是什么阻挡了观展热情?

首先,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其次,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

线上展览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独自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线上展览还应在增强互动性上做文章。博物馆要改变“我展你看、我说你听”的传统思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线上展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带给观众生动有趣的体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文物报社、全国近30家博物馆与腾讯“博物官”合作推出《2020“生肖之力”创意文物H5》,将线下举办的《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转化为可以互动参与并分享给朋友的网络小游戏,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优秀的线上展览,需要扎实的研究、整理、策划工作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博物馆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另一方面可以和先进的网络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随着文博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和跨界合作的深化,线上展览必将绽放更多精彩。

(摘编自吉光《线上展览靠什么“圈粉”》)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受众,敦煌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打造时代新坐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而文物数字化、“数字敦煌”项目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汇集,正是我们对该命题的重要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莫高窟等石窟不得不停止对外开放,如何让广大群众在家也能体验、欣赏敦煌艺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有效推动了文物数字化,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云游敦煌”让用户可以“云”参观敦煌艺术,利用腾讯云的技术优势,可以看到敦煌石窟艺术的细节,仿佛进入真实洞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科技+文化”的方式,让千年传统文化“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与大众产生互动。与此同时,“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上线,让大量年轻人宅家上课之余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

除了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我们还尝试用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形式,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线上数字化展览和线下展览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比翼齐飞”。前者加速了信息传播,用户也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以更低的成本观展。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两个展览渠道,能够取得信息发布更广、内容传递更深、互动形式更多、展览效果更持久的效果。这对我们下一步持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所启发。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给文博界带来挑战,也推动我们进一步广泛运用人工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多渠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摘编自赵声良《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

材料三:

“云游博物馆”,并非简单直接地将线下展览、博物馆搬到网上,相关方需要在视觉呈现、展品设计、观众互动等方面整体设计,这些都需要资金、人才等的支持。目前来看,与一些起步快、资金相对充足的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在这轮数字化发展中还有提升空间。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就指出,博物馆管理和运营更加智慧化、定制化和科学化,特别需要一大批既懂博物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参与。由于项目周期更长、科技含量更高,智慧博物馆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互联网时代,创意显得更为重要。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这方面,国外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上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新的视角、新的创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线上观展让观众身临其境,与面对实物的线下观展相比,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冲击力更令人震撼。

B.线上展览在观展过程中减少了与伙伴交流的乐趣,但也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专注地欣赏展品。

C.打造优秀的线上展览,研究、整理等只是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跟网络公司合作以寻求强大的技术支持。

D.“云游敦煌”让用户“云”参观敦煌艺术,仿佛进入真实洞窟,但是作为微信小程序,忽视了年轻用户群体。

5.下列说法中,与上述三则材料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线上博物馆应该有个性,不能变得“千馆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观展需求。

B.“云游”给公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突破了传统旅游形式的局限,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

C.要加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存、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留下来、活起来。

D.在博物馆热中,还需要一些“冷思考”:如何让博物馆成为培养公民意识的舞台?如何让观众热情跨越走马观花式的参观?

6.博物馆线上展览有哪些优势?如何进一步提高线上展览的质量?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B5.D

6.第一问:①打破观展的时空限制,观众可以自由参观;②借助数字技术,可以看到线下看不到的细节;③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④发挥网络平台检索、细读等功能,更好地满足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第二问:①加强创意设计,增强互动性,注重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②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本题考查对相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线上观展让观众身临其境,……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冲击力更令人震撼”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下获得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更强烈。

C项,“更重要的是跟网络公司合作以寻求强大的技术支持”理解错误。由原文“需要扎实的研究、整理、策划工作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可知,原文只是说“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并没有说谁更重要。

D项,“忽视了年轻用户群体”理解错误。根据原文“‘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上线,让大量年轻人宅家上课之余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可见并未忽视年轻用户群体。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括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如何让博物馆成为培养公民意识的舞台?如何让观众热情跨越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与材料观点不符。三则材料均未涉及这两个问题,只谈了博物馆数字化问题。

故选D。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解答博物馆线上展览有哪些优势,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线上展览的质量。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分析第一个问题:

材料一,“博物馆线上展览的优势”:“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概括为:打破观展的时空限制,观众可以自由参观。

“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概括为:借助数字技术,可以看到线下看不到的细节。

“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直接提取本题的解析即可。

“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概括为:发挥网络平台检索、细读等功能,更好地满足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

答题区间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如材料二中“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可概括为:加强创意设计,增强互动性,注重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

结合材料三中的“由于项目周期更长、科技含量更高,智慧博物馆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概括为:提供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撑。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述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

杨遥

①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

②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

③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

④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

⑤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

⑥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

⑦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

⑧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

⑨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下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

⑩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

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他不适合干这个”到“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形成叙事转折。这变化的背后,显示出“我”对父亲做微商的认可。

B.父亲发来前两段视频,都是展现了他在忙活农活儿的情景,但文章描写侧重点的选取有所不同,收到了“同中有异”的表述效果。

C.先写西藏的朋友怪“羊粪小米”不好喝,再写认可父亲的小米好喝,最后通过父亲叙述交代背后原委,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我”既是文章中的叙述人,起到串联情节作用;又是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对父亲形象起到重要衬托作用。

8.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C8.①既是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做铺垫;②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突出父亲种谷子时的认真细致,真实自然,不辞辛苦,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

9.①“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父亲”种“羊粪小米”,卖各种地方农产品,特色鲜明。②“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展示小米的种植和优点,让“我”帮忙宣传,这都是积极学习的成果。③“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父亲"用三瓶矿泉水解决了西藏朋友的“米不好喝”的问题,售后服务到位。(意思对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这种插叙有利于凸显父亲形象”表述不正确,此处先写西藏朋友怪米不好喝,然后写认可,最后写父亲叙述,从叙述时间来看是“顺叙”,而不是“插叙”。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上文第⑨段说“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第⑩段中详细介绍了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等,这些描写紧承上文,同学们看了之后,立刻纷纷下单购买,这又为下文西藏朋友打来电话做铺垫。从情节发展上看,“父亲”在微信朋友圈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父亲”的绿色农产品吸引了同学们,这就为下文展开“卖小米”的故事做好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上看,“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计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这些描写刻画出了父亲的勤劳认真,朴实诚恳,不作伪,不弄假,使“父亲”的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父亲”的吃苦耐劳、踏实质朴。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从经营理念角度看,“父亲”种“羊粪小米”,卖“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等绿色农产品,可见,“父亲”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他能认识到现在的人们倾向于消费“纯天然”的、“不用化肥、不打农药”的“真正的绿色食品”,根据这一需求推出了自己的产品,理念先进,紧跟时代。从宣传方式的角度看,“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可见“父亲”善于学习,能接受新事物,熟练使用微信,展示自家农产品的种植过程和优点;还让我帮忙宣传,“帮他在微信朋友圆里转发一下视频”“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可见“父亲”宣传方法巧妙、科学。这些都是“父亲”不故步自封、积极学习的成果,具有新时代的特色。从经营态度的角度看,“父亲”在西藏朋友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之后,判断出是西藏朋友那儿的水不好,所以熬粥不好喝,并且“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还告诉西藏朋友“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可见“父亲”颇有经营智慧,重视售后服务,对客户的意见非常重视,也善于及时解决问题,服务到位,很具新时代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

徐惠

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古人有云“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丘之役,士马疲于甲胄,舟车倦于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人米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皇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基;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轻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鸩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于自然;织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于季俗,实败素于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于麟阁,尽探赜于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故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