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篇(必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P91-P93。【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方式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初步认识并理解几分之一,能联系实际和直观用分数表示几分之一。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3、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教学流程预设】一、引入:(一)、9块蛋糕,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块?1、生列式:9÷3=3(块)2、怎么分的?(平均分)(二)、9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或4个)小朋友。怎么分?1、思考后同桌交流2、组织汇报预设1:9÷2=4(块)……1(块)9÷4=2(块)……1(块)预设2:把剩下的1块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二、展开:(一)、认识几分之一1、教师板贴蛋糕(圆片)图,问:一人再分得半块,可以怎样表示呢?(相机板书并介绍、、,初步感知几分之一。)(你觉得这样的数方便吗?为什么?)2、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3、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引导:根据板贴圆片图说说三个分数的意思。4、依据意义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母、分子、分数线。)5、意义应用深化:(1)、判断下面的1/2用的对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组织交流。)①、水占杯子容量的。②、运动员跑了全程的。③、把一个月饼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④、明明身高是妈妈身高的。(2)、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里还有、、或者是别的几分之一吗?6、操作再感悟。用学具纸折出一个分数(或别的几分之一)。(1)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汇报交流要点:要平均分。分数只强调平均分,与分的方法和形状没有关系。(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1)、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交流汇报。(说理由和发现: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3)、尝试将三个分数按大小顺序排列。(4)、拓展:出示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分别表示和。问:为什么?(组织讨论分析原长方形的大小。要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应就同一个物体或整体平均分后进行比较。)三、练习:独立完成P93做一做后组织交流。四、总结:1、学生总结: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关于分数你还想学点什么?2、教师总结。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各月、平、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活动,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学会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具准备:课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出生的日子吗?谁能告诉我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啊?生说自己的生日。很高兴你们都能记住对于你们来说比较有意义的日子,老师这里也有几个有意义的日子,要考考你们,请看(出示:有意义的日子)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植树节3月12日六一国际儿童节6月1日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说的这些日子中,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大月、小月。请同学们看到课本47页2003年的年历,仔细观察,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记录下来。(1)观察年历卡,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2)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3)哪几个月是31天?(4)哪几个月是30天?(5)二月有多少天?(6)一年有多少天?找生回答。师板书。多媒体出示:我们把每月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把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二月既不是30天,也不是31天,所以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学习平年、闰年。我们知道了大月、小月还有特殊的二月,一起完成做一做吧。出示: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在书中的年历里圈出来。说一说这个月是大月、小月还是特殊的二月。找生说。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呢?你有没有好方法?说一说。1、拳头记法。2、歌诀法。可以帮我们记住有31天的月份。我们已经掌握了熟记大、小月的'方法,现在还有特殊的2月份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一下吧!出示2004年、2005年2月份的月历,观察各是多少天。生:2004年2月29天,2005年2月28天。师总结: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3、找规律请同学们观察49页的月历,完成表格。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个一组,4年一闰)出示:上一个闰年和下一个闰年之间相隔的时间都是4年。我们说,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出示练习:判断下列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3、2008年(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4、1900年(巴黎举办第2届奥运会)提出疑问1900年是不是闰年?学生讨论师出示1900年2月份的月历,学生观察,发现2月份是28天,所以不是闰年。得出结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事闰年。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检验一下吧!1、下面年份是闰年的划----。184019001949199720002、(1)、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3)、5月的最后一天是()日。11月的最后一天是()日。3、出示2008年历,这一年是什么年?4、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5、说一说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表现得怎么样?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设计说明: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难点是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简便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以旧知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旧知有效迁移。在教学例6时,引导学生借助笔算乘法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与以前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一样的,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迁移。2.加强比较,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本节课在展示交流的环节中注重突出两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虽然两种方法竖式的写法不同,但结果相同。同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二种方法的算理,加深对简便算法的理解。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促进迁移1.出示口算题并计算。30×3400×250×63000×22.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题,说说发现了什么。(其中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另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至少有几个0)3.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并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理清思路,做好准备。⊙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67页例6。(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渗透“每套280元”是单价)(2)明确怎样列式“求一共花了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为280×3)2.探究解题方法。(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生独立试做,师巡视)方法一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在积的个位上写0,这个0起占位作用。方法二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先算28乘3,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占位作用。(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方法二对不对?为什么?(方法二是对的。因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所以笔算时也可以用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引导学生比较以上两种方法的异同点。不同点:方法一是按照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用多位数0前面的数先乘一位数,再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相同点:计算结果相同。4.引导学生讨论用方法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1)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一、教材(一)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71页例1、例2。(二)教材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倍的认识”是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从这里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例1、例2是首先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思维方法。教材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为基础,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做到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两个数量比较得到的。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倍”的概念,能说出和摆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难点:理解“倍”的概念与除法含义的联系。二、教法与学法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三、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问题情景,寓学于情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课的开始从比较梨和苹果的个数开始,让学生看图说话比较两数之间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引出要学习新课内容——倍数关系。(二)探究新知1、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通过3个梨和6个苹果的比较,圈一圈,发现6个苹果即为2个3,从而引出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接着再逐一减少梨的'个数,让学生说一说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最后比较3次的变式提出:苹果都是6个,为什么每次分的个数都不一样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初步感受到苹果是梨的几倍,要以梨的个数为标准,苹果有几个这样的几份,就是梨的几倍。2、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画一画,让学生感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画之前,让学生思考:怎么画才能一眼看出圆形是三角形的几倍?再通过比较上面的两题:○的个数都是△的2倍,为什么第一次画4个,第二次画8个?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得出:△的个数不同,也就是标准不一样,所以它的几倍也不一样。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个几。(三)练习提高巩固练习,是本节课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理解倍的概念的环节。我一共设计了四道练习,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更让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时再一次明确几个几与几倍的关系。同时设计时注重一题多用,希望能的发挥习题的作用。第一题练习让学生承接上面的画一画,自己编出一道倍数关系的图,在编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把谁当做一份,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再通过展示作品,在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倍的认识。第二题练习设计为选择题,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辨析中,进一步明确倍的概念。第三题练习为说一说,出示4个数字,让学生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形象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飞跃,通过这样的练习能锻炼学生的数感。第四题的练习是一道提高练习,将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拓展到三个数,需要学生更有序的进行思考。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一、基本情况分析:作为三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能遵守纪律,学习习惯良好,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成绩不够理想,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班级工作,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二、教学目标及要求:知识与技能1、1000以内数的意义,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以及比较大小。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口算和估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加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4、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5、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初步含义,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6、千克与克的认识。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与克,通过动手实验知道1千克=1000克,工作计划《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空间与概率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统计与概率: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2、初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然”、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三、主要措施: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练习题型多样,精练,备好课,上好课。3、加强对差生的辅导和转化,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争先意识。4、教学中尽力能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师做到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手,脑,眼的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识。5、切实做好七认真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6、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7、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8、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逐步提高,全面发展。四、课时安排:1、除法9课时第1—2周2、认数5课时第3周3、千克和克4课时第4—5周4、加和减7课时第6周5、24时记时法3课时第7周6、长方形和正方形5课时第8周7、乘法11课时第9—11周8、观察物体2课时第11周9、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第11—12周10、认识分数3课时第13周11、整理与复习4课时第14周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2、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教具学具: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48÷8=(1+3+5)÷3=(5+5+4+6)÷4=2、口答。说一说,48÷8和(1+3+5)÷3分别表示的意义。3、列式计算。把24名同学平均排成4队,每队有多少人?4、导入新课。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平均分”?结果所得到的数“6”,这个数你能给他名字吗?在现实生活中,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体重的情况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题目)二、探究新知1、讲述平均数的含义。把一个总数平均分以后得到的结果。平均数怎样求呢?2、出示主题图。(1)看懂图意。回收小组成员小红、小兰、小亮和小明分别收集了14个,12个,11个,15个矿泉水瓶,这个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2)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明确:“平均每人收集的个数”并不是每个人收集的实际个数,而是在收集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每个人收集相同个数的值。(4)引导学生看图。提问:怎样做才能使四个同学收集的个数同样多?(5)学生操作。学生拿出小棒,1根小棒代替1个矿泉水瓶,先按每个人收集的个数摆放,再动脑动手操作,使四个人收集的个数相等。(6)汇报操作结果。学生甲:我先数出共有多少根小棒,共52根,再把52平均分成4份,52÷4=13(根),就得出每个人平均收集的个数是13个。学生乙:运用“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从小红的14个里取出1个给小兰,从小明的15个里取2个给小亮,就可以直接得到4个人都相等的瓶子个数。(7)小结操作结果。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得到4个人平均收集的瓶子数是13个。但通过操作,我们发现,4个人收集矿泉水瓶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这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才相等。也就是说,平均数得到了,而原来4人收集的个数都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改变原数的。例如:求两个人的'身高,并不是把高个儿截下一部分来,接在矮个儿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也就是说,求平均数并不要求改变原来的实际值。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个人平均收集的个数?(8)引导学生合作探究。(9)汇报探究结果。应先相加求出收集到的总数,再用总数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数。(10)指导学生列式计算。(14+12+11+15)÷4=52÷4=13(个)3、我们学习了如何求平均数,下面我们自己动手算一下上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1分钟跳绳比赛,我们找了几个同学的跳绳成绩,咱们一起来算算他们平均跳了多少次?(单位:次)杨扬李信芳陈希郑钟一刘安娜刘严99106102104140103(99+106+102+104+103)÷6=654÷6=109(次)点名让学生说明什么是“总数量”“份数”“平均数”三、课堂作业新设计教材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2)把统计表填完整。(3)独立计算。(4)提问:怎样求出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四、知识扩展说一说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家庭中人的平均身高、平均岁数、平均住房面积(2)作业本的平均每页字数(3)最近一周的平均温度(4)考试之后知道各科的得分求平均分(5)捐款五、课堂小结谈谈你自己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单元知识构成:(1)信息窗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二次进位和二次退位,即一般加减计算。(2)信息窗2: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和加法中的连续进位,即整数加减法中的重点和难点。(3)信息窗3:解决比多和比少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解决位数不同的计算问题。四、课时安排:9课时1、加法…………3课时2、减法…………4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0节)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口算:9+6=5+5=6+8=8+6+1=8+2+1=6+5+1=2、笔算:求35与27的和。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2、教学例1。a.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提问: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b.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列竖式计算。c.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d.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三、巩固练习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学反思:学生以有一定的进位加法计算基础,在算理上着重说话相加满10继续进位,学生很容易理解与掌握,计算正确率较高。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98215123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5977856859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2、口算:600800=900100=1000100=3、估算:599800≈900101≈989112≈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1、估算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爬行类376两栖类284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3、笔算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三、巩固发展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8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376284=660(种)37621814660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贯串稀有动物这一系列条件设计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获知的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教学内容:教材第19—21页练习五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2、通过教学,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师:你能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又能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吗?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四、谁能摘下玉米?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五、开锁游戏。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六、判断。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七、下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53691535185464649873792127208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八、小君可以怎么走?走哪条路最近?共同分析21页第9题。九、全课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连续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教学反思:掌握方法,但运算不熟练,个别同学不记得加进位,而且对连续进位3次以上的出错较多,要加强训练。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2—24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0-7=35-8=63-4=26-7=2、笔算:54-21=79-37=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授1、教学例1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标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2、教学例2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三、巩固独立完成25页第1、2、3题四、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连续退位减法517–348=169(千米)517507-348-34816959教学反思:理解算理,但在计算十位时有部分同学忽略被借走的1,在教学中我注重进行十位算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计算的正确性。第五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填空:78=80-()87=()-()99=()-()198=()-()297=()-()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男生组:57420045619872579女生组:574200456200-272580-1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揭题: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1:113+59(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2)想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11359=11360-1=172(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2、出示例2:276+98(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276+98=276()-()=()问: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2)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276+97=276+100-3=373问:为什么减去3?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三、巩固练习: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a:126+68=126+70-2b:98+67=67+100-2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板书设计: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加几要减几。教学反思:教学中结合补、还的算理讲解,让学生明了其中的规律与算法,提高计算速度。第六课时: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及练习六的第4、5、6题。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旧引新1、填空:68=70-()77=()-()99=()-()298=()-()397=()-()提问:68接近哪个整十数?7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男生组:453-300748-97356-299女生组:453-300748-1003356-3001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强调: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揭题: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新课教学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1、出示例3:165-97(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2)想97看作100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165-97=165-100+3=68(4)如多减2,应怎样?多减1呢?2、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三、巩固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435-()=435-300+2534-()=534-300+22、完成练习六的第4、5、6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板书设计: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多减几要加几。教学反思:在继续减的问题上,部分学生与加法的简便搞混,要让学生清楚的分清是多减了要补回这一算理。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互相说后发表意见。)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师:看小精灵说什么?(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135418183板书:加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2、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7532925962464148137843307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板书设计:加法的验算13548=183(元)135验算135-4813518348135183教学反思:结合原有基础,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以,但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计算而算,没真正起到验算的目地,需加强学生对验算的认识与意识。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板书:200-183=17(元)师:小明说什么?200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18317板书:减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如: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2、做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2、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147780464-28-51-223129739241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减法的验算200-183=17(元)200验算:20017-183-1718317183200教学反思:有套用加法加数交换位子相加的方法,要进行差生补导。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练习七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运用1、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题。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634663404239-182282-186571552845318800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3、选择。把正确答案与算式连起来。563528=696241=70260=9919373301081937230109110372674、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4□6□□45-42□3□4□54718039□0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5、教材第30页第6题。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学生解决后交流。6、教材第31页第8题。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7、作业:第29—30页第3、5、7题。三、总结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万以内的加减法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500-210-208=82(元)500-328-85=87(元)500-496=4(元)(根据各小组的回答选择不同的解答板书出来)教学反思: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与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加减法的验算、“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8772694070859598-762-389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呢?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师:请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做对一道,就可以在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第2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的第2题:用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教学反思:通过编题、小组比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从中达到训练的目地,但在计算上仍须加强连续退位与加、减法验算的训练。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教学内容:书P41-4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3,进一步培养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小朋友们你们经常去逛书店吗那知不知道我们学校对面是什么书店你去买过书没有最近书店生意不好,老板为了拉生意,特别推出了优惠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凡购买满50元,就可以送15元,还有机会红梅公园的游艺活动.我们进去看看好吗十万个为什么猫和老鼠儿童百科全书28元16元43元好多书啊.你想买什么书呢为什么根据这两个小朋友买的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28-16=12A,20-10=108-6=210+2=12竖式的'方法B,28-10=1818-6=12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C,28-6=2222-10=12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D,28-20=88+4=12凑整法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喜欢的方法自己说一说.——指名一两名说一说有没有买其他书的小朋友你又是怎么算的呢43-28=15A,43-20=2323-8=15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B,43-8=3535-20=15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C,13-8=530-20=1010+5=15竖式方法(突出点上退位点)D,43-30=1313+2=15凑整法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找一种方法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说刚才通过口算你觉得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揭出课题)巩固深化联合书店是个少年书店.为了吸引更多的小朋友,他们和红梅公园联合举办了游艺活动.凡是在书店买书的小朋友就可以免费到红梅公园参加游艺活动.想不想去玩摘蘑菇57-3276-6440-2757-3976-6840-23红梅公园的大草坪上有三个很神气的会变色的蘑菇.可要使这么蘑菇变色可真不容易,只有做对了蘑菇上的题目经过了它的考验它才会变色.想试试吗选一组跟同桌说说算法在计算每组的两题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打气球48-552-780-461-648-1552-2780-3461-4648-2552-4780-6461-56变色的蘑菇可真神奇.看,空中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呢!谁是今天的神枪手能一口气打中这些气球算第一组.你在计算这3题时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其他3个气球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钓鱼你们个个眼睛厉害,枪法如神.不知道你们的钓鱼水平如何(算第一组)你们怎么会算得这么快的摸奖74-2565-1372-2668-980-3443+17最激动人心的抽奖时间到了.谁会抽到今天的大奖呢奖品都藏在得数小于50的算式下面.不计算你能很快找到吗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好吗总结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而且还用学到的知识在游艺活动中好好露了一手.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秒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口算:13+3=11+2=21+2=13+30=11+40=21+30=390+39=440+22=630+42=学生练习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二、探索新知(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xxx买书的情景)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xxx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xxx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3、揭题: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4、估算: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5、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方法3:12拆成2+6,24+2+6=288。这里的24实际上表示什么?(板书24个10)这个“240”是由谁相乘得到的?(板书: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写24?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4乘1个十等于4个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个十)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24的时候,要把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同意这样说的请把掌声送给他(个位的0可以不写)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确的,师板书完成答句:xxx一共要付288元。7、请板演错误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哪里?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8、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问:笔算和刚才的第一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24+10在24+12这个算式中其实算出的是什么?竖式是我们的基本计算方法。9、方法优化:刚才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笔算简便、不容易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笔算》(补充板书)10、谁能把这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生说师重新板书)11、快乐小尝试(分4组,每组2题,完成自己本组的题目后,可以向其他组题目挑战,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胜利的小朋友最多):A、33+31=B、11+25=C、32+12=D、22+14=21+34=23+32=22+33=12+22=请该组的学生上台扮演,其他组当裁判:1、书写规范;2、计算正确;3、提出相应的意见三、巩固提升1、师:xxx顺利地买到了书。可是粗心的xxx和他的几个朋友还没有买到书,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显示:改错题)xxx:22+23=110(元)小亮:41+21=661(元)xxx:34+12=516(元)(抄错题目)2、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各自都买到了满意的图书。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朋友,新华书店的经理准备购买一批新书,这是他刚刚下的订单,你能帮助经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吗?(课件显示:一批新书的订单:名称单价(元)数量(本)金额(元)《小房子》2241《勇气》1214《爱的教育》2911《爱心树》1332《小房子》《勇气》《爱的教育》《爱心树》3、购买一批新书后,现在书店有文学类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机动)4、据统计,书店上午卖出42本,平均每本书的12元,上午一共卖了多少钱?5、计算大比拼(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最后我们来一个计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战?)比赛规则:①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精确度高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11+11=61+11=81+11=25+11=运用规律,随机挑战,学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五、板书设计:24+10=240(元)24+2=48(元)240+48=288(元)24+12=288(元)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第100-101页,信息窗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实践探索、观察发现、拓展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探讨知识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感受家的温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吉祥三宝》(点击播放)。师:喜欢听这首歌吗?就像歌里唱到的,爸爸、妈妈和我们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老师也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是老师住的楼房,一起看看吧!(放课件:小区楼房)这是我们家的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居者新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小卧室的面积是多少?生2: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出示房间图)师:怎样求小卧室的面积?生1:小卧室地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生2: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二、合作实践探究新知问题一: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学生展示生1铺一铺: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长方形纸片全部铺满,共用了20个。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生2摆一摆:我沿长摆了5个,沿宽摆了4个,就说明可一摆四行,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生3量一量:我量出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就能想出沿长能摆5个,沿宽能摆4个,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问题二:你会求下面长方形的面吗?生:先测出长和宽,再想一想沿长和宽各能摆几个面积单位。沿长可以摆5个面积单位,沿宽可以摆3个面积单位。53=15(平方厘米)21cnjycom师:回顾刚才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生2: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小卧室的面积:54=20(平方米)答:小卧室的面积是20平方米。问题三: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生1:餐厅地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生2:长方型的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了。生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餐厅面积:44=16(平方米)答:餐厅的面积是16平方米。三、自主练习师:有了这个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解决生活中、家庭中的许多问题。(出示题目)孝心贺卡师: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大家想不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老师提议,咱们做一张孝心贺卡送给爸爸、妈妈,好吗?(出示要求,师读题,生独立制作)汇报展示师:爸爸、妈妈看到这张充满祝福、充满收获的贺卡,一定会很高兴的!在这里,老师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放歌曲《吉祥三宝》)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体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2、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3、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美丽的'图形,请大家也把它拿出来(教材附页2),沿虚线把它们对折,你发现了什么?二、自主探索相互交流1、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发现的特点。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此时学生可能说出是对称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示怎样对称的。学生可能说:虚线两边一样大还可能说:虚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三、综合实践和应用1、练一练师生一起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出示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再进行交流说说那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谈论完后再画。特别指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2、猜一猜做一做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剪出的图形然后再实际做一做。出示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进行猜想讨论,然后剪纸。(在学生剪纸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安全.)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秒表、绳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我听体育老师贾老师说咱们班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6名同学的“跳绳”成绩挺不错的!我很想知道两个小组,哪个更好些?有什么办法?生:比赛,在规定1分钟内看哪个小组跳的总数多,就是胜利者。师:哦,好建议。不过,一节课只有40分钟,谁来出个好主意,在短时间内得出结果?生:6人一起跳,分组数数。师:哦,好主意!那就按你的方法比赛吧!(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引出“平均数”,体验“平均数”产生价值。6名学生开始比赛,其余学生认真地数着。生汇报,师板书如下:第一组:82、86、81第二组:78、83、82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口算算出结果,并汇报补充板书如下:第一组:82+86+81=249第二组:78+83+82=243师:(热情洋溢)通过比总数,第一组以248大于243获胜了,恭喜你们(师与他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这时发现第二组同学鸦雀无声,面无表情)师:我加入第二组,让老师也来跳一跳,你们帮我数着。(学生欢呼)师跳了83下,改板书如下:第二组:78+83+82+(83)=326,现在第二组获胜了吧,你们高兴吗?生:(议论纷纷,有几个喊叫)不公平的,第二组4个人,当然获胜了。师(面带疑惑)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时,用比总数办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组总体跳绳水平的高低了吗?(全班寂然无声,学生思索着,半晌,有学生举手了)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类似的情况,比较平均数就可以了。(这时有很多学生表示赞同,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师:(赞赏)哦,你知道的知识真多,老师佩服你!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师:怎样计算每个组跳绳的平均数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方法,师要求任选一组说想法)生1:我用算术法求第一组的平均数,我是这样算的:(82+86+81)/3=83生2:我从86里拿出3个,给82加1也变成83,给81加2也变成83,每人都是83,那平均数就是83师:谁听明白了吗?(再指5名学生说)师:(看着生2)你能给你的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由于平时有渗透过这种方法,生2很自然地说出是“移多补少”)师板书:算术法移多补少法师小结:刚才生1和生2分别用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求出了第一组的平均数是83,那有谁求出第二组的平均数了?(生摇头,大胆学生说:除不尽的)师:(乘机)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师:好,那你们试试吧!(指1名板演)板书:(78+83+82+83)/4~81师:从两组平均数83和81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第一组平均数大,所以还是第一组总体水平好一些。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第一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这个数?(引导学生明白:“83”是个“虚数”,第一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还有可能等于83。)师:通过刚刚的情景,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是谁帮助了咱们?(平均数),那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心里话?生(自由发言)生1:平均数,你真厉害,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生2:平均数,因为有了你,世界上才会太平......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生举例:统计考试成绩需要平均数;平均每月用电量;节目比赛打分用到平均数......(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多媒体呈现:下面是某县1999—xxxx年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统计图。图略:1999年350台,20xx年600台,xxxx年1000台,xxxx年1600台,xxxx年2500台(1)求出这五年来,平均每年拥有电脑多少台?(出现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两种方法)(2)估计一下,到20xx年这个县的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为什么?(3)从图上你还知道些什么?2、多媒体呈现一幅统计图,内容为:小刚家每个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师: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哪个算式?(1)(16+24+36+27)/4(2)(16+24+36+27)/12(3)(16+24+36+27)/365a、生举手表决b、师生小结:计算平均数时,得从问题出发去选择正确的总数和总份数后,再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觉得这些知识对你以后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影响或作用?板书设计求平均数(算术法移多补少法)第一组:(82+86+81)/3=83第二组:(78+83+82+83)/4~81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我们就得看“平均数”。“平均数”是个“虚数”(大于平均数;小于平均数;等于平均数)“平均数”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教学过程:1.准备练习: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的风车。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其他同学请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到了什么?(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2.出示尝试题:教师出示钟面图,学生自己理解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并一起用手势,比划小结:在刚才的运动中,我们可以说,风车在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会说了吗?让学生说一说,并用手势比划出来。3.自学课本: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平移,旋转得到的,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那我们就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自读课文第五页,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通过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到一些知识,有了一些发现。学生讨论:小组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形状、大小都不变)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问: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度的呢?(有什么办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的边,标出旋转的角。测量这个角的度数,图B可以看作是图A绕点0顺时针方向选转90度得到的。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图形A到图形C呢?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逆时针方向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4.尝试练习:理解平移和旋转,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来,我们试一试。第一题先观察图形是怎样变换的,在与同桌进行交流。5.学生讨论:图形的变换方式,过程,师总结。6.教师讲解: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观察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多少度。7.第二次尝试练习:请大家拿出七巧板摆一摆,用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师: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你能用七巧板通过旋转在摆出更多的图形吗?课后试一试吧。课内练习:做一做1、2题课后作业:练习一,第四题板书设计:旋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感,积累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过程:一、引入1.今年暑假,黄老师和大家一样,过得很有意义,我和同事们一起登上了一座很有名的、海拔2千多米的山。(出示照片)这是登山时拍下的照片,想知道我们登的是哪座山吗?我给出一个,你们来猜好吗?黄老师登上的是五岳中的一座(依次出示五岳的名称及高度),而且是五岳中最高的一座。2.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华山呢?(出示站在由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3.我们要知道五岳中最高的是哪座山,就要对这几个数进行大小的比较。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可以拿来作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时会用什么符号?(“>”、“<”、“=”)4.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几个什么问题呢?或者说你想学会什么呢?(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学会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比较和千以内数的比较有什么不同;比较的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我想知道更多的四位数的'知识……)二、游戏(一)从个位抽起。1.让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研究这些问题。2.这是玩游戏的道具。(1)这是用来插数字卡片的。在黑板上预先写有“个、十、百、千”的数位,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各有一个可以装卡片的口袋,左右各一份。如下图:千百十个千百十个□□□□□□□□(2)这两个袋子里各有两套0到9的数字卡片。3.把学生分成两组,并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4.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游戏规则:(1)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5.开始游戏。(1)代表开始抽签。黄河队抽到3,长江队抽到8(把3与8的卡片分别贴到个位上)。师:现在能定胜负吗?可以玩下一轮了吗?生1:虽然8比3大,但还不能确定胜负。师:为什么?生2:因为8是代表8个1,3是代表3个1,如果其他数位上的数字两队都一样,就可能赢。师:那我们接着抽吧!黄河队抽到9,长江队抽到5(把9与5的卡片分别贴到十位上)。师:目前哪个队抽到的数比较大呢?生1:黄河队。师:现在能定胜负吗?生1:还要看百位。师:是不是抽了百位就可以定胜负了呢?生3:还不行。生4:要所有的位都抽出来,才知道谁能赢!6.板书:4593<7358,长江队赢了!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做好记录。7.讨论:(1)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话想说?(2)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抽?为什么?是不是还可以这样想:一个是4000多,5000不到,另一个已是7000多了,当然7000多的大。(我们把4和7圈上)(3)假如黄河队的千位上抽的也是7呢?7593和7358怎样比较?生:如果千位的数一样,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师:这时该圈哪两个数字?(5和3)(请大家写这道题)(4)如果黄河队的千位上抽的是0呢?该怎么比较?(二)从千位抽起。1.还想玩吗?这次我想把游戏的规则改变一下。请看:游戏规则:(1)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上,第三次……(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2.开始抽签。黄河队抽到8,长江队抽到5(把8与5的卡片分别贴到千位上)师:让我们接着抽。生:不用抽了。黄河队赢了,因为8个千比5个千大。师:假如长江队百位上抽个9,黄河队百位上抽个6,能赢回来吗?生1:不能,因为百位就是抽到9,也只代表900,都不够1000,而刚才黄河队比长江队多3000。师:百位、十位和个位都抽到9呢?生2:老师,不用再抽了,胜负已经知道了。玩下一轮吧!3.记录还是要做的,怎么写?生:8□□□>5□□□(三)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1.这次的游戏规则又改变了。请看:游戏规则:(1)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2)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那一队就赢;(4)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2.开始抽签。黄河队抽到3,学生把3放到个位上,长江队抽到7,学生把7放到百位上。师:请你们说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