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读《信仰书简》有感_第1页
2024读《信仰书简》有感_第2页
2024读《信仰书简》有感_第3页
2024读《信仰书简》有感_第4页
2024读《信仰书简》有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读《信仰书简》有感(一)

14行管3班刘佩珊

《信仰书简》是学院老师极力推荐的一本好书,大概老师意识到中国当代大学生缺乏对信仰的追崇,强烈推荐同学们阅读此书,希望能够提高同学们对信仰的意识,在阅读中感受信仰的力量,从认识信仰出发,让信仰引领同学们的个人发展。

《信仰书简》收集了二十多封师生关于“信仰”的探究的书信,让我们从别人的视角中认识、探索、理解“信仰”。从信仰的意义、辨析、生活的信仰、科学的信仰、宗教的信仰这五个方面展开思考,老师们针对来信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解答。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仔细斟酌着老师的回信,与其说是老师对学生疑问的解答,还不如说是老师也只是在根据学生的疑惑提出自己的见解,毕竟老师的生活经历、了解的知识比学生丰富的多,老师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利用自身知识,在与学生探讨“信仰”会更加有写实性、社会性,不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回信内容宛如教科书上苍白无力遥远不及的内容。这样富有真实感受的文字也是打动我的地方之一。

“信仰”,书中有时候会把他描绘得很渺小,关注自我的发展便可;有时候又会描绘得很宏大,与国家、社会发展相关。在我没有阅读此书前,我对信仰没有很大的意识,我没有意识到我对生活的相信就是一种生活信仰,没有意识到我希望能够为学院组织做贡献和对学生工作的坚持是一种校园信仰,没有意识到我热情待人和善做好事也是一种生活信仰等等。原来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追求的一切是因为我们有着信仰的支撑,我们没有意识到最根本是因为信仰在为我们提供最坚实的地盘,让我们可以不断地追求人生发展。是因为信仰,让我们的生活是在光明中继续,让我们有超越现实的强大力量,让我们勇敢追梦,让我们在平凡中追求不平凡。这样朴实的生活信仰,才能不断激励我们关注自我发展,逐步实现生活理想,成为优秀的平凡人。书中更是提及到“信仰”对国家、社会的重要性,这让我对我本身如此朴实的信仰产生一种愧疚感。我所树立的信仰仅仅停步于自身发展,没有联想到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安居乐业,那么我所树立的信仰算狭隘呢。书中也列举了中国革命史的战士事迹,他们当时为国家洒热血、抛头颅的光荣壮举,是因为他们有着为国家为社会的宏大信仰,他们对建设国家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建设自身。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如此伟大的具有利他主义的信仰呢。在辨析关注自我的信仰与伟大的为国为社会的生活信仰的关系,我们应该思考两者的互生关系。我们在生活中关注自我发展的信仰,就是为了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我们相信个人的努力可以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享受快乐。同时地,这样的关注自我发展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对国家对社会的关注的信仰。我们相信社会上每个个体关注自我发展,作为一个大整体的国家与社会也将会是往前发展,渺小的个人信仰的集合便是撑起了宏大国家社会信仰。不管信仰有是渺小或是宏大,有信仰,我们才会相信生活,对生活有着美好的信念,我们才能够树立坚定的信仰,在信仰的基础上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有信仰的根基,人生的高度才不断正向发展,社会也是不断向前。

希望我继续坚守我的信仰,心存信念与期待,践行于生活,个人得到发展,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小小力量。

读《信仰书简》有感

(二)

16行管1班陈颖琳

信仰照亮前路

这是一本简单又复杂的书,书本不厚,篇章不长,内涵丰富。

称其简单是因为书中使用类似书信的格式,以与读者对话的形式,从而在针对不同的情况,即一些对于当下大学生可能会遇到或产生疑问的问题,通过若干位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均有一定高度的导师做出解答式的回信而组织成书。所以,作为读者去阅读这本书,是简单的。

另一方面,称其复杂是正如书目而言,书中围绕开展的是信仰,与大学生谈理想信念。信念,理想,信仰,任一都是建立在我们的精神层面上的。书中章节有不同的导师不同的风格的相关的讲述,关于思想上的理解是复杂的,对于各人自身的精神建设亦有不同的影响。我们或许很难说仅仅通过文字的阅读去得到改变,反而应从阅读后产生一番思考,从中有所得且进一步去化作实际。因此,这又是其复杂性的体现。

我自认我仍然未能够很好地理解到信仰的涵义相关,或许是因为这并不能够通过文字表述去阐明,而更多是如今作为大一学子的我,在思想层面上的不足。经历过十二年学习生活,经历过埋头苦干的高考备战,到如今踏入大学校园的新开始,有时候真的感觉到挺虚无的。大学中的日程更轻松了,更开阔了,更自主了,而在另一方面却会变得松懈,无动力,甚至会无所事事。你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不主动去和他人交往。为什么这么多的社团活动不去参与。为什么别人的每天过得那么充实自己却一无是处。很多时候很彷徨,很无力。

因为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在生活处事中缺乏追求,那就缺乏了应有的引领前进信念,缺乏信念就无法拥有信仰。要认识到存在问题,要改变这种消极的状态,必须让信仰去照亮我们的生活。

倘若要询问信仰到底是什么,如何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无法给予你准确的答复,或许请教名师学者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信仰是精神层面的,是抽象的,而又是我们每个人的有意义地生存生活所必须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可以说是绝对不会有所成就的。

同时,要建立属于自身的信仰亦并非易事,但是树立起适合自身需求的信念是能够做到的,明确所追求理想也是可行的。我们都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信念,让大学生活更加充实美满,让信仰照亮前路。

读《信仰书简》有感

(三)

15行政管理2班沈金英

初识信仰并且认真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源于我在某一本书里接触到的一句话:“每一个能把自己的灵魂交付出去的人都是幸福的,或一个人,或一件事,又或一种信仰”。百度百科对信仰的定义是: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种解释并不能满足我对信仰这个问题的好奇心,因为从小到大,我信奉和尊敬并且严格遵循的规则或道德规范纷繁复杂,那么,这是不是表明我的信仰有很多呢。如果是的话那我为什么感觉不到幸福,相反地在我人生的很多的关键抉择时刻我为何会那般地迷茫和不安呢。自那次以后,我的这些问题就一直搁浅着了,直到读完老师推荐的《信仰书简》,那些问题的答案在我的脑里渐渐地浮现了。

一封封的信笺解答了我心中的很多疑惑,比如什么是信仰的问题,对信仰的界定与辨析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科学的信仰等等。沿着这条线,并根据信中各种有关信仰的解释,我大体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阐明:信仰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相信的并且以仰望的姿态去遵守与追求的思想层面上的目标。它和相信、信念、宗教等概念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尤其要学会区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简单来讲,前者是科学的,而后者是虚构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哪一种信仰作为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共产主义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明智选择。

该书中的很多观点精辟简洁,论证充分使人信服,而最令我有感触的是第24封信(谈谈对党的信任)里的观点。因为我也有着与该来信人一样的观点,尽管已经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但对党仍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我们党创立新中国的伟大战绩不可磨灭,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贪污腐败、行政效率低下和贫富两极分化等等问题,此时有不少人对党的偏见也就一再加深,甚至对党失去了信任。然而《谈谈对党的信任》这封信很好地解答了我的疑惑,消除了我的疑虑,坚定了我对党的信念。诚然,如该信所说“判断一个政党,必须从整体上去看党的宗旨、大的发展趋势、实际实行的方针政策、大所数党员的所作所为,而不能凭个别人、个别时期的错误作为判断”。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代表着我们国家大部分人的利益,为我国甚至是世界各国的人民谋发展,谋福利。我们不能仅以当前出现的个别问题就去否定我们党的路线的正确性,所以,对党的信任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国人应该有的信念,并且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与共产主义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仰书简》的可贵之处不仅是老师们的精彩回答,也在于那些来信的清晰明确的问题,我很敬佩能提出那么深层次思想上的问题的同学,他们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如此深入,如此执着。最后我对该书的编排顺序上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讲,本书从信仰说起,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出有关于党的信仰问题,这在思维逻辑上是必然正确而且能让大部分人接受的。但对于像我一样根本没有意识到入党是关乎信仰的问题的人来说,一开始读起来就不怎么吸引眼球了,并且只能在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我才找到该书的重点或者说核心所在。所以,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把能阐明入党是关乎信仰的大事的信放在前面的话,我想这样一来,像我一样的读者就会更有目标性了,对于我们渴望寻找问题答案的内心会有一种导向的作用。

第二篇:读《谈美书简》有感读《谈美书简》有感

葛明

利用闲暇时间,读了一本《谈美书简》,历时近一个月,这主要得益于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和让人肃然起敬的内容。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也没有白花,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毕竟还是有了些收获。

很难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作者晚年时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作者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纵观全书,先生博学多才的本事已经领教过了,无论是古典诗词、传说典故,还是艺术流派都信手拈来。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

十、十

一、十二章,因为先生系统地阐述创造与想象、情感、格律的关系时竟然把王昌龄的小诗《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优带昭阳日影来。”分析得令人叹为观止:王昌龄使用接近联想写到“团扇”,“寒鸦”是拟人的手法隐喻赵飞燕,“昭阳日影”象征皇帝的恩宠,长信宫四周的许多事物之中只有带昭阳日影的寒鸦可以和弃妇的情

怀相照映,只有它才可以显出一种“怨”的情境。《长信怨》前两句拆开来看本很平凡,精彩全在后两句,但是如果没有前两句所描写的荣华冷落的情境,便显不出后两句的精彩。《长信怨》的意象是王昌龄的独创,但是“七绝”这种格律却不是他的特创,他以前和以后也有许多诗人用它。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对于怎样开展学术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习,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第三篇:信仰书简读后感信仰书简读后感

(一)

15法学3班蓝娉婷

信仰对很多人来说好像是一个很隐晦的词。我发现,大多数现代的大学生好像在内心深处都没有一个自己坚定的信仰,有信仰的人又似乎不愿意承认。而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信仰到底是什么。它好像在心里模模糊糊地存在着,却没有一个确定的原型。

在读了《信仰书简》之后,“信仰”在我心里的内涵好像丰富了起来,我对信仰也有了更加耳目一新的理解。信仰就像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笔下的火光,它永远闪烁在前方,忽明忽暗,指引着船只的前进,即使目的地还很遥远,但火光在那,人们就有希望。

《信仰书简》这本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展开,分别为信仰的意义、信仰的辨析、生活的信仰、宗教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因为这本书其中涉及的话题都是从学生的调查询问中来,反应了众多当代大学生想法,所以给现在正在读大学的我很多的启迪。相信很多大学生读了这本书之后,面对一些人生中遇到的困惑或者长久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豁然开朗。

《信仰书简》的开篇--必须相信点儿什么什么,生活才能继续,这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书中提到了几年前发生的令人痛心的佛山“小悦悦事件”,18个路人的冷漠让我们痛心之余感到震惊。我也尝试着扪心自问,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尝试着身临处境,最后我还是不忍心放弃我心中的良知,我知道这一刻我的内心是热忱的。如果这个社会人人自危,不相信法律和正义,那无论经济怎样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都将变成灰色。我也尝试着分析路人冷漠的根源,最终发现了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信仰。他们不相信法律不相信正义,所以内心会有种种的顾虑,担心伸出援手之后会不会被讹诈,担心自己的好心不能得到证实。对于他们的担忧我可以理解,也许他们在生活中目睹了很多正义得不到伸张的例子,使它们的心生恐惧,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这是人性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是这种不愿意信仰法律和道德的现象不止发生在少数的人的身上,那就要引起我们的反思了。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法制建设的起步阶段,需要我们的国人都积极参与并给予一定的耐心,如何建立起全民对法律的信仰,绝非一朝一夕。从自身做起,我们应该弘扬正能量,相信国家,信仰法律。

这本书还有一个话题是关于对法律的信仰。作为一个法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我对法律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总觉得法律离我很遥远,在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关法律的问题,也是畏之怯之。不仅我是如此,我身边的人包括我的家人朋友,也是如此。在上了大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以为的离我很远的法律,其实一直在我的身边,对一个社会的运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只是法律一直隐藏在人们生活的背后,才会使人们对法律的了解甚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增强,我发现人们不再“谈法色变”,在遇到一些通过自力救济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会积极通过公力救济来解决。可以说,在最近的十年,法律的公信力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高。虽然在社会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的现象。但我相信,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司法工作人员的素养得到不断提高,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很好的缓解甚至是解决。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道路是前进的也是曲折的。我们应该信仰法律,相信法治社会的发展道路会不断的前进,虽然其中可能会有曲折,但是前途总是光明的。

像书中所说的,必须相信点什么,生活才能继续,信仰的建立会让我们守着心中洁净的方田,对生活充满希望。只有大家都拥有没有的信仰和愿望,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希望每个人都能建立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火光,指引自己走向心中的彼岸。

《信仰书简》读后感

(二)

15法学2班刘晓琴

信仰,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人们常常谈到信仰。但是信仰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持有怎样的信仰呢。再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信仰这个概念是模糊的,总觉得信仰是一个高尚又难以理解的字眼。但是读完这本书,思考了老师的话语,我似乎明白了一点点其中的奥秘。

《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一书中用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何以革命先烈可向死而生。因为信仰。何以当代中国有共同理想与追求。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何以能信任中国共产党。因为党领导国家变得富强繁荣。何以要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因为人们对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价值的确信。何以让入党积极分子的信仰明晰。答案就是信仰。

书中多次提到了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在一个如此脆弱幼小的生命面前,那么多的人选择了冷眼旁观,选择了逃避,这无疑是让人十分痛心与失望的。这件事情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大的反响,与其说是善良之人对冷漠之心的谴责,不如说是全社会对于道德和法律的反思。大家都坐在那里指而论道,感叹人性的缺失,但是谁又能保证当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是那个抱起孩子送到医院的人呢。

冯秀军老师在书的开头说道,必须相信点儿什么,生活才能继续。没错,我们是要相信一点东西,这样生活才能继续。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会开”;相信“明天会更好”;相信“第二天的太阳是崭新的”;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我们相信太多的东西了。只有相信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是支撑我们成长的动力;让我们有勇气面对接下来要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就是我们相信这些东西,我们才有了信仰。

正如梁启超所说。“信仰是神圣的,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仰慕和向往,在行动上则表现为以某种思想体系为准则去解释和改造世界。它是富于思维的人类所普遍具有的一种意志品质。

一个人有志向、有理想的人,都应该拥有正确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混沌的。有了信仰,在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挫折和遭遇时,才会更理智更有信心,而不至于彷徨失措。人生信仰是力量的源泉,能焕发出强大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一个人信仰越坚定,越高尚,他内心激发的驱动力就越强大,越持久。信仰作为个体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个体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个人的人生定位和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信仰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实践产生巨大影响。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人的发展。它能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依赖。无论是正确的人生信仰,还是错误的人生信仰,都能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因为信仰有好坏之分,所以人们应当依据某种信仰是否理智、是否现实、是否崇高、是否健全等标准进行信仰选择。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面临着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要将信仰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和我们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用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既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又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块洁净的心田,一种宁静的心境,和一个远大的目标,寻找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第四篇:《信仰书简》读后感《信仰书简》读后感

(一)

15行管1班叶芳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沛的社会,极速发展的科技,灯红酒绿的城市,各式各样的娱乐生活,似乎让我们很多人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感觉自己不缺物质,却又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而《信仰书简》这本书,让我明白正是因为我们的追求物质多于精神,才让我们失去作为一个人需要的基本信仰,过于舒适安逸的生活也会使人迷失方向。

何谓信仰。本书给了我们很多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信仰不是简单盲目的相信某种事务,信仰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它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仰。

每一个人都需要信仰,它就像人体的一部分,指导和约束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为人指明前进的方向,明辩是非曲直,指导个人心怀理想,哪怕前方道路渺茫,困难重重,也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每一个民族国家也都需要信仰,信仰就是名族的心灵图腾,理性的、科学的、崇高的信仰可以让一个名族坚强挺立战胜困难,指引名族的发展与进步。正如两弹一勋科学家钱学森前辈,当时的他在美国拥有优越的工作与生活,但当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不顾美国的阻挠与拘禁,毅然决然选择回来报效祖国。在被拘禁失去自由的时刻,他也不忘抗争,寻找机会回国。历经艰辛回国后一心扑在国家航空科研工作中,丝毫不在意生活的艰苦,最终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给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不正体现了钱学森崇高的爱过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吗。再回望书中提到的80后本科毕业生罗瑞雪,本科毕业的她选择进山深处当官,用一个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起贫穷和孤独,扛起复兴村的希望,也扛起80后的信仰与追求。历经6年的努力,大山通路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曾经的贫困村走上了复兴之路。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面临民族危机,无数革命先烈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侵略者斗争,带领全国人民历经磨难,艰苦奋斗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和名族复兴,才有如今的国富民强。是什么让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守理想,让他们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让他们在黑暗之中点燃希望之火。是信仰,是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前仆后继的中华传统精神的信仰,是对爱国主义的信仰,更是对马克思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内心却越来越脆弱。我们的生命和灵魂在物质条件和物质消费高速发展的催动下产生了太多的迷茫甚至高度的扭曲。消费主义的盛行是我们的肉体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而生命和灵魂却在物欲的驱动下变得狭隘、琐碎和愚蠢。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做为人所需的最基本的信仰和道德底线。当今社会各种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超标农药蔬菜和水果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使大众失去了去食品生产市场最基本的信任。帮助摔倒人本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近年来屡次发生碰瓷现象,使“要不要扶”成为大多数人面临问题时的迟疑态度。最终“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人际关系的形象描述。本书中屡次提到的“小悦悦”事件,着实让人痛心,面对这样一个弱小而可爱的小生命遭遇着如此惨痛的折磨,一个个都视而不见,仿佛此时此刻只剩下那掉了一地的道德与信仰。因为没有道德信仰,才会出现这一系列令人痛心的事件;因为没有生活信仰,才会有那么多年纪轻轻的生命经受不起挫折磨难,以结束生命来逃避现实,产生各种悲剧;因为没有淡泊明志的信仰,才会出现一大批大小贪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丢失作为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损害人民的利益。总而言之,失去信仰之人,就如航行中迷失方向的帆,没有指明方向的灯;就如脱轨的列车,无法得到控制和约束,会变得心灵无所依附,灵魂无所安顿。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受着高等教育,更应该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必须学会明辨是非,建立和秉承科学的信仰,用我们的信仰去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动实践。在科学信仰的正确指引下勇往直前,心怀理想,追求上进,好好珍惜有限而美好是大学生活,愿我们在未来回首大学生活时,不因虚度光阴而羞愧,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用青春书写不朽的篇章。

《信仰书简》读后感

(二)

人无“信”不立

15法学3班黄鑫杰

人类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有时候他们看待事物的价值不取决于它的实际效用,而在于它数量之多寡。所以水虽然不可或缺但因为近乎无穷而被漠视,钻石固然没有现实意义却被人们奉若珍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近年来,一个在从前像水一般被我们忽视的词频频出现——信仰,多多少少是不是反映了它在当代的缺失呢。

尼采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上帝死了。自从资本主义的曙光诞生在西方以来,神的世界就逐渐被人的世界所替代,人们不再从此岸望彼岸,而是追求在现世的美好生活,用琳琅满目的商品满足自己,信仰在现代似乎已经式微。《信仰书简》就是试图在这灵性衰微的时代引导我们重新思考信仰的价值。

信仰是什么,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有无数种说法,每一种都有的放矢,鞭辟入里。但是今天我不打算师承古人,而是想讲一点自己的想法。《信仰书简》里提到,信任,信念和信仰是三个不同层次的东西,信任是对某个事实,或者是某种规律和看法的认同。信念不仅是认同某件事,而且有足够的热情去践行它。而信仰,认同就不仅是某件事了,而是认同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并为之全力奋斗。简单来说,信任是认为某件事是怎样,而信念是认为某件事该怎样,至于信仰,则是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怎样。从语义上分析,“信”有认同,确信之意,“仰”既是一个动作也是一种状态,代表一种永恒不变的追求,康德曾说:“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对于某种价值体系孜孜不倦的寻求,是我们在仰望自己心灵的“星空”。

弄清楚什么是信仰后,接下来我们要考察为什么我们需要信仰。首先,信仰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一个家园,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肉体,将“上帝的羔羊”从清规戒律中解放出来,自由的去追寻美好的生活。但人们很快发现,肉体的欢愉总是短暂的,而快乐之后的平淡相比之前会产生一种失落的空虚,只能用更多的消费,更好的商品满足,于是人们就被永无止境的欲望所推动,徘徊在片刻的欢娱与长久的苦闷之间,不得解脱。而信仰用一种精神的追求代替了肉体的追求,像一股清泉流过一般,源源不断的带来清冽的水流,给精神以滋养。有信仰的心灵就有了归属地,不至于被迫在一种欢愉到另一种之间辗转,而是能够在平淡的日子里待在自己的信仰世界里安静的生活。

其次,信仰为我们的人生提供指引。我喜欢把信仰比喻成黑暗中的篝火,在远古时期,苍苍莽莽的黑暗森林中,一抹火光就意味着温暖的食物,安全的集体和对抗野兽的力量。在一成不变的海面上,一座灯塔就意味着一个舒适的避风港,一个可以安稳入眠的憩息地。我们的人生会遇到很多选择,没有信仰的人是走在迷宫中的,只有碰运气走出一条路,往往浪费了许多时间。有信仰的人心中始终亮着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向幸福的未来。

最后,信仰为我们提供永不停息的动力。从本质上来说,对于信仰的追求也一种欲望,人们常说,好奇心害死猫,信仰者是理想主义者,也是现实主义者,他们不仅在心中描摹画卷,也在现实中践行自己的想法。法官对于正义的信仰,让他们兢兢业业,秉持公正;记者对真实的信仰,让他们不畏强暴,敢于揭发;作家对于平等的信仰,促使他们以笔为剑,嘲讽极权,反对歧视。信仰是他们的灵感,是他们的“食粮”,成为他们的支柱,帮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本分。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信仰。信仰作为一种意识,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反映,费尔巴哈的考察指出,世界上无论那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都有人的面孔,“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形形色色的物质生活构建起五彩缤纷的信仰世界,需要我们仔细甄别,审慎选择。

邪教活动在现代社会显得日益猖獗,它们或是鼓吹末日审判,煽动集体自杀,或是强调个人崇拜,敛财享乐,他们是信仰吗。从模式上看,他们的确是信仰,但他们是信仰之树上的毒果,诱惑着每一个路过的人,迷惑他们的心智,扭曲他们的思想,是我们所要坚决抵制的。

现代社会的三大主流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的教义大多是正面的,规劝人们睦邻友好,与人为善,在历史上它们也的确起到了安抚人民精神,指引人们发展的作用。但它们本质上依然是唯心的,没有坚实的现实依据,也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导致它们在很多问题上都不能自圆其说,更糟糕的是,它们的含糊其辞与神秘主义使得它们往往被野心家利用,反而成为点燃战火的导火索。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近代的巴以冲突,往往有它们的影响存在。

最后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首先因为它是实证的,它不唯心,不唯上,只唯实。其次,它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马克思的许多预言都以一种略有偏差的方式实现了,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最后,马克思主义也是与时俱进的,不管是列宁在帝国主义时期对它的发展,还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实践的充分运用,都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发展的,也是批判的。

通过上面一些简短的分析,我们大概对三种不同的信仰有了一个认识。其中,邪教无论是从世界观上还是方法论的指导都是错误的,刻薄些的说,它们基本上都是精神病人的呓语,我们要与它们划清界限,保持距离。三大主流曾经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在整体上它们也宣传了一些正能量,但它们在方法论上往往空洞而不切实际,繁琐的清规戒律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因此逐渐在衰微。我们要做的是汲取它们有益的思想,而不是全然接受。而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实现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它宣传的思想是积极的,构建起它的基本原理是客观的,因此它能最大限度的指导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在当代中国,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义务,自觉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思潮,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五篇。信仰有感观习信仰,理明信仰。

——观看和学习信仰,整理自己行囊和明白自己信仰

在公司鼓励营造的学习信仰氛围下,我有机会观看了信仰纪录片,让自己从迷茫中找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虽然只观看了一部分,但自己感觉学习到的已经足够个人去咀嚼和消化吸收了。

历史上,是无数革命者用坚定和单纯的信仰,无私的为我们晚辈们铺设了光明幸福道路,可是走在当今这个集合着无数先进信息、连续资金流、货物生产投产的高速社会中,在城市动脉的高节奏带动中,在无数的细化、深化精化的工作中,我相信会有不少人成为单一的劳动工具或者单一的活神仙。

面对着祖辈们辛苦拼下的光明,我们怎可以就这么无知的撒手挥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当今根本任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解放生产力。能第一时间把握人民需求并去解放生产力的部分先进份子变得富有,而另一部分人们仍然处于低级生产阶段中。严重的不平衡发展必然产生无数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现象只有通过国家和社会两者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