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样本_第1页
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样本_第2页
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样本_第3页
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样本_第4页
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总体规划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依托科技进步,发挥长沙作为省会都市在湖南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引领支撑作用,实现长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长沙科技发展总体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对的领导下,我市科技战线全面贯彻贯彻党“十七大”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将来”科技工作方针,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两型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科技发展指标基本完毕,都市科技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一。

(一)科技加速引领创新创业

1、创新型都市建设稳步推动。我市荣获首批全国创新型试点都市称号,并成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都市和全国知识产权工作示范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成为都市创新、开放、合伙名片。7个区、县(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县(市)。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园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市创立创新型园区、创新型公司、创新型社区等工作成为创新型都市建设亮点。

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年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60项以上,获得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与改进理论办法及核心技术、超级杂交水稻等重大科技成果;专利申请量从4714件增长到9071件;引进了节能高效冷凝锅炉等一批国际先进合用技术并进行了消化吸取再创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从16%提高到24%。拥有国家级创新型公司7家、省级创新型公司16家,市级创新型公司85家。

3、创新创业氛围逐渐形成。长沙正积极打造“创业之都”,努力营造“创新发展、创业富民”都市创新氛围。设立了专项资金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创业、留学人员创业、学生创业等创业富民项目;设立了“科学技术创新贡献奖”;每年定期举办系列科技创业活动。当前,由高校师生开办科技公司达200余家,归国留学人员开办、领办或作为技术核心公司达160家。

(二)科技强力支撑经济发展

1、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5.7%。全市经重新认定高新技术公司共612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286.3亿元,同比增长40.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高新技术增长值68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41.71%。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核心龙头公司带动科技型中小公司迅速发展。高品位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增长极。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科技园区集聚高新技术公司功能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2、高新技术提高老式产业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市注重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老式产业融合,烟花、食品、烟草、化工、建材等老式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烟花产品已发展到20个大类、个品种、近万个规格,生产、燃放实行了电子控制。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实现了清洁生产和循环运用,产业综合竞争力有了极大提高。

3、科技助推当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长沙文化产业发展强劲,当代传媒产业在全国形成了品牌效应,原创动漫技术及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都市之一,软件产业位居中部六省省会都市首位。当代物流、科技金融、移动电子商务等当代服务业呈现当代化、网络化、高品位化发展趋势。

4、科技惠农兴农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产品优良品种、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立了优质稻、生猪、花卉苗木、中药材等25个当代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星火科技“12396”科技助农“直通车”信息工程、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百村百名大学生”培养工程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科技有效提高都市品质

1、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功能日益凸显。启动了“两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资源集约、生态修复、疾病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等重大专项工程。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持续改进,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11.08%和22.16%。

2、科技增进城乡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科技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在都市公共管理、规划建设、减灾防灾、人口健康、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作用日益增强,长沙三次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最具幸福感都市,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长,科技支撑宜居都市建设作用不断显现。

3、公众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全市科普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类科普教诲基地达到85个;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百万市民学科学等各类科普活动广泛进一步开展,市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

(四)科技不断优化自身发展环境

1、科技政策不断完善。环绕增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目的,不断完善增进科技发展政策文献,先后出台了《加快长沙科技进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意见》《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若干意见》《关于积极增进产学研合伙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暂行规定》等20余项政策法规,逐渐形成了投融资、人才、财税、高新技术产业等系列科技政策体系,为全市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2、科技发展投入全面加大。采用国家、省、市、区四级联动方式,全面加大了对科技发展投入。市本级科技发展专项经费达2.49亿元,通过科技部、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立项获得经费7亿多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700亿元。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逐年攀升,从1.73%上升到2.0%,公司已逐渐成为创新投入主体。

3、科技平台建设获得新进展。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集聚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领域高精尖人才和一流科研仪器设备。环绕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立了数字媒体、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汽车及零部件等15个产业技术联盟。留学人员创业园、生产力增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支撑了创新创业和科技型公司发展。

4、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公司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市场、服务公司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体制环境、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不断优化。

长沙“十一五”科技发展成就,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把科技创新与进步摆在非常重要战略位置,把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作为科技发展重要基本,把面向国内外引进和整合创新资源作为科技发展重要抓手,把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作为科技发展重要载体,把增长科技投入作为科技发展重要保障,从而推动了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充分发挥。

与此同步,与先进发达都市和全市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相比,我市科技发展还存在诸多亟待突破制约瓶颈:一是科技人才构造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掌握核心技术、有重大科技成果、能带领形成创新型团队高层次科技领军型人才所占比例不高;二是支撑产业核心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某些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可以支撑将来支柱产业发展重大技术储备局限性;三是科技创新配套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公司创新投入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科学科技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

1、世界科技发展呈现速度加快、融合加速等新趋势。科技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已经成为科技竞争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全球经济格局基本条件。科技转化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竞争焦点不断前移。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关系日益紧密,科技支撑发展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国际化速度加快,各国在大规模、跨学科前沿性研究领域开展合伙,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研发机构。这些都规定咱们必要变化老式科技发展模式,以新姿态迎接挑战。

2、抢占科技制高点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焦点。从国际环境看,后金融危机时代正在酝酿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环境与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全球问题科技瓶颈日益凸显,大力发展与新兴科技紧密结合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各国新发展动力,高品位人才和核心技术已成为全球竞争第一资源。

3、科技创新突破成为国内转变发展方式核心支撑点。从国内环境看,由于国内产业发展在世界产业分工中长期处在中低端层次格局没有得到主线变化,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制约了国内经济国际竞争能力提高,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规定日益迫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赢得发展先机核心途径,哺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发展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核心支撑。

4、区域激烈竞争日益集中于科技创新创业领域。随着国内进入内需主导发展阶段,资源要素空间集聚不断加速,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创新体系优劣、自主创新能力强弱、高品位人才队伍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日益成为区域和都市竞争决定性因素。随着湖南省委省政府“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思路提出,以及“四化两型”新目的制定,作为肩负着率先发展、引领全省重任省会都市长沙,更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为湖南实现中部崛起摸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基本

1、加速科技发展经济基本已经具备。我市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省会都市第七位。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普通财政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均占全省1/3左右,已经具备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实力。

2、加速科技发展创新实力比较雄厚。我市科技人才荟萃、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研发实力列中西部省会都市第三位。全市拥有科技活动人员6.4万人,两院院士47名;共有高等院校55所,科研院所97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6个。“十一五”期间,我市共获得国家级各类科技奖励100多项,获奖数居国内省会都市前列;申请专利3万多件,年均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在中部地区都市名列前茅。

3、加速科技发展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心忧天下、敢为人先”长沙精神为我市科技创新奠定了坚实文化底蕴。科技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注重,政策体系日益完善。长沙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地位迅速提高,信息汇聚能力不断增强,宜居宜业都市环境更加优美。创新型都市建设、产学研合伙平台建设等重大工程不断深化,“创新发展、创业富民”都市创新氛围日益浓厚,都市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创新环境竞争力在全国56个重点都市中排名第八位。

(三)“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需求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时期,加快推动“产业高品位化、都市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两型化”,形成参加国际竞争科技优势,对加快长沙科技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1、“调构造转方式”要靠科技发展提供基本支撑。我市产业优化升级面临着主导产业发展后劲局限性形势,如支撑我市经济高速增长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均面临激烈国际国内竞争,后发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寻找突破口,推动产业高品位化和规模化,形成新产业增长极和经济增长点。

2、“两型社会”建设要靠科技发展予以强大支撑。我市是“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核心区,突破能源和资源制约、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解决人居环境和公共安全等问题,必要加强民生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健康生活,必要依托全民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3、创新型都市建设需要科技发展提供有效引领。创新型都市是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方面综合体现,长沙推动国际化都市战略需要在国际视野下配备科技资源,即统筹配备科技人才、资金、技术、产业、体制机制等要素,统筹整合国内外两种资源,实现科技全面协调发展,为我市创新型都市试点工作提供有效引领。

三、“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总体思路

(一)总体规定

全面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将来”科技工作方针,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构造调节、自主创新、产业哺育和民生改进为着力点,大力实行“1256”发展战略,即:以国家创新型都市建设为一条主线,力求在“技术瓶颈和要素制约”两大核心环节上有重大突破,大力实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科技引领支撑、民生科技发展提高、产学研合伙与成果转化、高品位人才创业五大工程,着力哺育高品位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信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提高长沙、科技再造长沙”,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和国际化发展道路,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中部崛起目的。

(二)基本原则

1、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以加快哺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进“两型社会”建设等为重大战略任务,持续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合用技术,在引进基本上消化吸取再创新。

2、重点突破与整体提高相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力求在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平台建设、重点产业哺育等方面有所突破,着力解决产业技术发展制约瓶颈,通过重点突破带动自主创新整体能力提高。

3、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对的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备基本性调节作用,也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建立政府引导发展、市场配备资源长效发展机制,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4、前瞻布置和层次推动相结合。以满足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总目的为基本,对长沙科技发展进行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和布局,统筹兼顾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取再创新,构成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市场营销多环节技术创新链,实现科技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发展目的

到,基本建立起以公司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省会都市中上水平;在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重点科技资源运用、科技创新体系重点环节上实现突破,自主创新获得重大进展;依托科技解决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获得明显成效,增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全市科技实力居于全国前列,某些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率先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都市。重要指标为:

1、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

2、科技成果转化率在“十一五”基本上提高10个百分点;

3、每千人专利申请量达到3件;

4、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达到20%;

5、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

6、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例达到2.5%;

7、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0万人以上。

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限度达到国内先进都市水平,基本形成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良好局面。

四、“十二五”长沙科技发展战略重点

“十二五”期间,重点组织实行五大创新工程,以全面推动国家创新型都市建设,完毕规划目的。

(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程

完善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园区创新集成能力和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型园区建设获得重大进展,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哺育500家具备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创新型公司,新建国家、省和市级技术创新平台100家,新增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区、县(市)2个。

1、知识创新能力建设。瞄准国家重大科技战略工程,在新能源材料、创新药物、信息技术和高品位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重点支持高校、龙头公司和园区联合建设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知识创新基地,攻克有望引领将来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前沿技术,获得一批具备重大影响力创新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我市科技持续创新提供知识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并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2、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确立公司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在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创新药物、云计算、智能电网等领域,支持龙头核心公司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伙。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设计与研发平台,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智能工程机械、汽车等先进制造研制与设计平台,提高整机研发与设计创新能力。支持创新能力突出、服务长沙经济与社会能力强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进入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

3、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完善和组建具备国际化水平动漫技术中心、信息征询中心、传媒咨讯中心、数字资源中心等平台,推动工业设计、产品检测、技术评价、实验试制、中试孵化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建设新药发现中心,以及蛋白质药物、干细胞、中药6类以上新药中试、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增强新药创制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4、科技基本条件平台建设。通过省市联动,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科技创新基本数据及公共研发设备集聚和共享中心。重点建设优势产业专利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与研发实验设备共享网络平台、实验动物与安全评价中心,水稻、生猪、油茶等大宗农(林)产品种质资源库,人类重大疾病遗传资源库、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等科技创新公共基本平台,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5、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引导各区、县(市)、园区构建各具特色技术创新体系,建成大河西先导区以全方位科技创新为重点、城区以提高当代服务业为重点、产业园区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区县(市)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区域创新体系。优化“两区八园”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大力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要素集聚,形成创新引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产业布局。

(二)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工程

突出前沿性和合用性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以增进产业转型、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核心核心技术、共性技术、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和集成应用示范为重点,突破制约产业核心竞争力技术瓶颈,构建支撑产业技术体系,形成技术制高点、经济增长极和将来竞争力。

1、战略性新兴产业哺育。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哺育新经济增长极。

(1)实行新材料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航空航天特种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成为经济发展制高点和支撑制造业发展基石。

(2)实行信息网络科技重大专项,推动电子信息网络、物联网技术开发、数字化整机产品、集成电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现产业二次振兴。

(3)实行生物与新医药科技重大专项,推动新药创制、新型医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使之成为支柱产业。

(4)实行航天航空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大型飞机起落架及制动系统、先进无人飞行器、近空间飞行器、通用飞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融入国家大飞机产业链。

(5)实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太阳能电池及设备、新型储能电池、电源管理系统、太阳能发电建筑幕墙、智能电网重要设备、烟气循环烧结工艺及配套装备制造、中高温SCR法烟气脱硝等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哺育新经济增长极。

2、老式产业提高。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瓶颈技术,大幅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制造水平和成套能力,提高支柱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中地位。

(1)实行汽车产业科技重大专项,建设整车车身性能验证平台和汽车碰撞实验平台,突破设计与制造核心技术,推动乘用车整车、商用车整车、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产业化,提高产业价值链。

(2)实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科技重大专项,推动智能型工程机械及其核心零部件、轨道交通施工核心设备、高档数控机床、高品位节能泵阀、工业微波高温装备核心设备、医疗器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现成套装备智能化和高品位化。

(3)加快信息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再运用技术等先进合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老式产业信息化和再制造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3、当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加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当代服务业中应用,加快当代服务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1)实行文化创意产业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广播电视创意设计、动漫产业核心共性技术,推动动漫产品及衍生产品开发产业化,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2)推动当代物流、科技金融、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征询服务、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外包、三网融合增值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技术当代化、服务网络化、产业高品位化,推动当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当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

4、当代农业科技创新。巩固生物育种在国内外领先地位,加快农业重大动植物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1)实行当代农业与健康科技重大专项,推动超级杂交水稻育种、农产品加工、秸杆综合运用、有机肥开发、新型兽药研制、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制造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都市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当代农业中示范应用。

(2)继续建设优质稻、生猪、水产、蔬菜、茶叶、花卉苗木等当代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基本条件建设。

(3)继续实行科技助农“直通车”、农村人才培养与实用技术培训等工程,继续推动当代农业国际合伙交流工作。

(三)民生科技发展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进步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科学素养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以科技促发展,以发展缓和社会各类矛盾。在生态环境、人口健康、都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100项核心技术突破与推广应用,构建完整民生科技支撑体系。

1、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实行节能减排、绿色生态住宅、垃圾焚烧发电、余热运用等科技示范工程,开发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节能改造技术、都市生态修复技术、废弃物资源化运用技术、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实行生态环保科技重大专项,突破废旧物资高值化运用、生态恢复药剂、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修复等核心技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技术体系,增进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迅速发展。创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适应都市需求资源与环境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2、人口健康科技创新。依托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哺育健康科技产业,大范畴运用健康科技研究成果,有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在疾病防治、药物安全、基层医疗卫生和筹划生育服务机构科技示范、公众健康知识普及、人口安全、全民健身等方面,加大新技术和新办法推广力度,全民掌握健康科技知识与应用新技术能力明显提高。

3、公共管理与安全科技创新。在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减灾防灾等领域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都市规划、智能与绿色交通、食品安全、信息及网络安全、灾害预警及抢险救援等领域技术研究与应用,依托科技创新提高“数字长沙”建设水平。加强智能交通应用技术服务平台、食品安全技术服务平台和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增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4、科学技术普及。开展以“创造、研究”为主题未成年人科普工作,以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为目农民科普行动,以掌握科学办法、宏扬科学精神为宗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以实现低碳生活、健康生活为主题市民科普活动。加强湖南省科技馆、国家气候观象台等重点科普场馆和特色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社区、乡镇科普设施,建立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市民参加科普积极性。

(四)产学研合伙与成果转化工程

以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载体为重点,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核心,立足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积极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每年转化50项重大科技成果、500项先进合用技术,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1、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建设。继续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进一步提高其品牌影响力,拓展科技合伙广度和深度。继续推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长沙产学研合伙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发挥好国家专利技术(长沙)展示交易中心、长沙技术产权交易所、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伙交流渠道和网络。

2、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优化提高既有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增进中心、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等科技孵化器;依托专业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专业化科技孵化器;勉励民营公司开办科技孵化器。支持科技孵化器扩大孵化器面积、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科技加速器,为孵化毕业高成长性公司提供融资、技术合伙、管理征询、租赁或定制生产厂房等专业化服务。

3、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全面建设先进电池材料、生物产业、软件产业、数字媒体、工程机械、服务外包、食品加工等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哺育太阳能光伏、先进复合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打造航空航天、文化创意、金鹰卡通等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央企在长沙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

4、成果转化投融资体系建设。设立种子资金、科技型中小公司技术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等专项资金。着力引进和哺育一批创业投资和担保、高新技术公司融资服务等机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支持自主创新,完善高新技术公司产权融资、上市融资、海外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机制,支持科技型拟上市公司上市工作,抓好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股权代办系统试点工作。推动国家科技保险试点都市工作,争取国家和省参股设立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创投基金。

(五)高品位人才创业工程

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核心,统筹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工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万人以上,其中科技活动人员达8.7万人以上,全市R&D人员折合全时人员达3.7万人·年,为创新型都市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

1、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长江学者奖励筹划”、“百人筹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实行长沙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筹划,有筹划地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带动技术和项目引进,带动创新型团队建设,优化科技人才队伍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