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新闻学与传播学)-传播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系统论方法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无线电广播在激烈的大众传媒的竞争中,采取的扬长避短的对策。3.麦克卢汉是如何论述媒介变迁对历史的影响的?4.什么是“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5.社会心理学的舆论观6.简述信息本身的三个层次。7.简述传播功能走向式微的原因。8.简述信息的定义及分类。9.简述“议题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与缺陷。10.报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1.简述可读性对新闻、文学作品的要求。12.简单对比主流化理论与传统培养分析理论的异同13.人民的选择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14.解释目标评估数学公式。15.简述“媒介即讯息”的含义。16.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是什么?17.怎样看待恐惧诉求方法?18.CMM理论的内容什么?19.报纸主要有哪些长处?20.试述人内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或要素。21.影响和制约报道内容取舍选择的因素主要有?22.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有哪些特点和不足之处?23.为什么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要提出社会责任论?24.媒介的效果25.受众顺向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6.模式有哪些类别?27.跨文化传播28.人际传播29.抽样调查的特点是什么?30.抽绎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系统论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把传播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识、考察和改造的科学方法。它着重从对象的普遍联系和有机结构中进行综合地探索和分析,从而在复杂的散乱的系统构成中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整体性认识和知识。 其特征为:整体性、联系性、目的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2.参考答案: 无线电广播的竞争对策是: (1)一方面在节目安排上扬听觉形象之长,以简明新闻、音乐节目等吸引受众,并发挥自身节目制作比电视简单、成本低的特点,由争取一般受众转向争取各种特定的受众群; (2)另一方面收听工具已走向小型化、轻便化,更利于受众随时携带、收听。3.参考答案: 通过媒介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诠释,麦克卢汉说明媒介在人类历史上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以感觉为中介,建立起以媒介为中心的历史发展轨迹:主导媒介影响了人类感觉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的形态与结构。媒介的发展分为口语-拼音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翻倍对应着部落时代、脱部落时代、重新部落时代。这种三段发展式的历史宏大叙事,不由得让人联想期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样宗教主题和黑格尔笔下绝对精神的发展模式。4.参考答案: 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巨大。发达国家对新闻和信息生产、流通的控制,依然在维持着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发展中国家逐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受压榨、受控制的局面,必须改变现行不平等的信息传播体制。1973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尔如开,会上通过的了下述宣言:“现在的传播渠道不仅是罪恶的殖民地时代的遗产,而且阻碍着各国之间自由、直接而迅速的传播与沟通;发展中国家必须共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在的传播渠道。5.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舆论观把舆论看做是社会控制的机制,认为舆论未必是事实上的”多数”意见,但至少是表面上的或人们感觉中的”多数”或”优势”意见,它通过人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的行为,因而起着社会控制的作用6.参考答案: 1.“语法信息”指在陈述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方式时按规则进行编码的符号的排列组合。 包括自然信息(颜色、气味、声音、形象等)和人工信息(语言、数字、公式、电码等)两大类。 2.“语义信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或接受者所具有的意义。 3.“语用信息”指语法信息对观察者所具有的价值和效用,能否满足观察者的某种需要。7.参考答案: 1.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经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 2.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辉。8.参考答案: 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他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有的学者把其分成两类: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也有的学者把其分为三类即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信息的获取与传递:译码:讯息与信息:形成与内容的关系,决定作用是内容而非形式译码使信息从一份讯息中“提炼” 信息源:信息的元素——信码的集合称叫信息源 信息量:测量信息大小的量。和概率成反比。9.参考答案: ①特点: A.它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B.它的考察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C.它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②缺陷: A.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B.它有把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绝对化的倾向。10.参考答案: 长处: 1.信息容量较大 2.保存信息的能力强 3.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强;报纸信息容量虽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可以通过扩版增张扩大信息容量。 报纸是印刷品,易于保存和查阅。读报的时间,读报的方式都任由读者决定。 短处: 1.传播信息的速度不如电子传媒,因而新闻的时效性逊于广播电视 2.传播形式缺乏图声并茂的电视节目的动感,也不如以声传情的广播节目来的新切 3.读报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限制了读者的范围。11.参考答案: 1.新闻要提倡写短句。 2.尽量活用或不随意简化专用名词。 3.用语具体,有特定的含义。 4.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12.参考答案: 培养分析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理论,总结起来,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培养分析理论主要关注商业体制下电视对观众的影响。 第二,培养分析理论把重点放在电视的虚构性内容而不仅限于对新闻的研究。 第三,培养研究并不关注单条信息的影响,而是考察整个讯息系统中重复出现的、稳定的内容模式的宏观影响。 第四,培养分析主要关注的是电视造成的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广泛共享的后果,而不是效果研究所追求的变化。 第五,培养分析虽然不否定观众的主动选择能力,但该理论认为由于讯息系统长期积累的培养,要摆脱其影响是不可能的。 第六,培养分析考察的是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的影响。 第七,深入地看,培养理论又是一个关于社会控制的理论,它描述了居于主导地位的群体(社会精英)是如何通过商业体制(没有宣传家的宣传)实现其整体利益的。 主流化研究是培养分析研究的转向。 第一,它从关注不同观看量的电视观众之间的培养差异,转而关注重度观众内部的趋同; 第二,它从关注暴力问题,转而关注更为一般的意识形态、霸权和社会控制问题。13.参考答案: 《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对调查数据分析后,得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说: ①“政治既有倾向”假说 ②“选择性接触”假说 ③“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理论”理论 ④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的概括: “强化”效果:大众传播对受众既有态度的强化效果。 “结晶”效果:使原来意向未明、态度未定者的态度明确起来的效果。 “改变”效果:使受传者的立场和态度发生逆传性变化的效果。14.参考答案: 目标评估:传播效果=(意识和行动的最后状-态意识和行动的原来状态)/目标=结果/目标 联系传播目标来分析传播的社会效果主要是看受众在接受媒介信息后其意识和行动中出现了多少新的有意义的东西,和排除了多少旧的无用的有害的东西,或者结果与目标的接近程度。但传播目标不能随心所欲地确定,目标选择得越合适,越能准确反映传播活动的效果。15.参考答案: ①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 ②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 ③而媒介所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内容,反倒无关紧要。16.参考答案: (1)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只是从它所得到的大量信息中经高度筛选的抽样,而不是全盘照搬。而受传者所吸收和使用的信息又是从大众传媒中过滤出来的抽样。 (2)大众传播的内容,相当大量的是娱乐性的,不是消息性的,因而更多是分散而不是集中受众对社会、经济、政治等重要问题的注意力。 (3)大众传媒为了力求内容上平易,在形式上力求简单,倾向于少登意思深邃、内容不易理解的复杂材料。17.参考答案: (1)关于恐惧诉求,究竟哪种程度的诉求效果最佳,目前在学术界仍没有一致的结论。 (2)传统的教育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奖惩越重效果越大,费斯亭格的“认知不协和理论”认为惩罚过重或过轻效果都不佳,而中度的处罚对促成态度的转变最为有效,这些观点都有实验结果为其依据。 (3)尽管结论尚难统一,但这些研究至少告诉我们,“敲警钟”必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不能仅靠危言耸听。18.参考答案: 皮尔斯等提出,一切传播都是一种协作,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协调规则进行的互动合作。有效传播应该是共享的规则体系和行为意义的协调的作用。如果传授双方所依据的规则结构具有本质的差异,那么他们很快地会重新调整自己的规则,直到某种程度的协调。19.参考答案: 报纸的主要长处,一是信息容量较大,二是保存信息的力量强,三是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由于报纸信息容量大,因此,报纸可以做到报道范围广泛、内容详细、丰富多样、分析深刻。报纸是印刷品,易于保存,便于人们日后查阅。20.参考答案: 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是人内传播区别于其他动物体内传播的根本特点。自然界从自身发展中产生出能够思维的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环节1由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的意识的产生。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以下几个是由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 ⑴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⑵知觉——及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觉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⑶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⑷概念——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有了概念,人类才能进行抽象思维。表象和概念在人内传播的过程中统城市作为有意义的形象符号和语言符号出现的,因此,人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同样是一个驾驭和操作符号的过程。 ⑸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连史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判断意味着对思考的对象事物有所断定和做出结论,这是人们行为决策的基础。 ⑹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位置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中发现未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21.参考答案: ①时空因素; ②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观和倾向; ③社会文化规范,即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和受众的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22.参考答案: 特点是: (1)它着眼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它的考察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兼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3)它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缺点是: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另外,这一理论还有把议程设置功能的效果绝对化的倾向。23.参考答案: 国家的传播管理制度是影响媒体生产的重要力量。1956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赛伯特、西奥多·彼德森、威尔伯·施拉姆联合撰写了一本《报刊的四种理论》,系统地讨论了四种不同的传播管理制度及其背后的政治哲学理念。这四种理论分别是:威权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这四种理论产生于冷战时期,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之争的色彩。严格说来,这四种理论其实只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理论。按照该书的划分,自由主义理论的演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是古典的自由至上主义,第二是加入一些社群主义的较为中庸的自由主义,即社会责任论。自由至上主义主要来源于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它认为个体优先于集体,主张最大限度的消极的自由。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古典的自由至上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幸福高于国家利益,坚决反对政府干预。 古典自由至上主义的最大问题是对人性和意见的自我修正过于乐观,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人虽然拥有理性,但并不一定会随时使用理性,追求快乐的本性可能使其放弃使用理性;保证人们的表达自由不受侵犯,并不意味着人们的意见一定被他人所知;我们虽然向往真理,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通过辩论却不一定能得到一个双方接受的真理;反对政府干预媒体表达,却导致媒体为了经济利益,为所欲为地刊登有损公众利益的内容;实现大众媒体的表达自由,却不一定保证能实现公民的表达自由…… 为了促进媒体在享受表达自由权利的同时,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新闻自由委员会提出社会责任论。 包括: (1)媒体应该承担对社会的义务。 (2)媒体应该真实、准确、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不仅要提供简单的事实碎片,而且要对其意义做出说明。 (3)媒体应该成为公众交流的论坛,刊登各种不同的声音。 (4)媒体要有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5)媒体应该保持独立与自由。 (6)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为了公众的利益,应该对媒体进行干预,促进自由的实现。24.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以及产生的直接结果,而无论其是否符合传者的期望。25.参考答案: 形成原因: ①传播者有较好素质修养和知识结构,有权威性和可信性; ②传播者与受众是亲合友好的关系; ③信息作品的内容形式优秀; ④特定的接受环境呈富足、平静、安逸、随和的状态; ⑤信息能够满足受众的接受需要,投合其动机,符合其共同心理。26.参考答案: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内在机制与外部联系进行的一种直观的简洁的描述,也是一种从特定角度和层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根据表现方式的不同,模式可以分为心智模式、言辞模式、图形模式和数学模式;依据内容和形式的差异,又可以分为结构性模式和功能性模式。27.参考答案: 拥有不同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人们之间进行的交流,跨文化传播不仅表现为不同种族、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人们因分属不同群体或阶层而形成的各种亚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会不同于所在亚文化内的交流,形成“事件”。28.参考答案: 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29.参考答案: (1)推断总体的目的性。它所关注的中心是总体的性质及其数量特征,而不是为了了解样本本身的情况。(2)推断形式的整体性。抽样法以抽样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以个别样本单位来代表总体,即抽样推断总是以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现的。 (3)样本抽取的随机性。正确的抽样推断的前提是,样本必须是总体的缩影,总体的特征应尽可能在选出的样本中得到充分显现。 (4)抽样误差的可控性。任何调查的独特优点在于它的抽样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并通过样本量的调查等手段加以控制的。30.参考答案: 就是经过选择和舍弃,引出事物的头绪来。它是语言最有用的特性之一,也是我们是否具有概括事物或问题能力的表现。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试分析“有限效果理论”。2.试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3.思考一下你所处的组织,有哪些活动属于组织传播活动?有哪些方向?使用了哪些媒介工具?你在组织传播活动中是否很活跃?4.简述自由论的主要观点。5.大众文化6.简述库利的“镜中我”理论。7.传播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几种类型?8.简析作为"大众"的受众观?9.你认为知沟是社会结构造成的还是个人兴趣造成的?为什么?10.为什么会产生消费的符号化和象征化现象或“意义”消费现象?11.产生信息匮乏的原因有哪些?12.试述大众传播的四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影响13.简述传播学理论的四种建构类型。14.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有哪些?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理论,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15.简述阿特休尔的《权力的媒介》的内容16.传播效果理论的发展分为哪些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与社会环境的变迁具有什么关系?17.什么是“属性议程设置”?18.N级传播19.什么是信息环境?理解这个概念应注意哪些方面?20.简述从传播主体来看,把关人理论,信源的可信度,休眠效果的研究的不同之处。21.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播载体有区别吗?22.“有限效果论”的缺陷有哪些?23.造成早期传播研究缺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4.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渗透表现在几个方面?25.社会共识26.应对西方传播学持怎样的基本态度?27.魔弹论28.传播效果的特征是什么?29.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0.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大众传播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的原因,它只不过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2.大众传播最明显的倾向不是引起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对他们既有态度的强化。 3.大众传播对人们的态度改变产生效果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其他中介因素不再起作用,二是其他中介因素本身也在促进人们态度的改变。 4.传播效果的产生,受到某些心理生理因素的制约。 5.传播效果的产生,还受到媒介本身的条件(信源的性质、内容的组织)以及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克拉帕的这些观点极力强调拉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效果的有限性,因而被成为“有限效果理论”2.参考答案: 大多数媒介机构的基本观点,不过,对受众市场性质的看法,随着时代变迁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他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多数传媒把受众看做是一个未分化的“大众”市场,其有效经营方式是提供能够满足普通需求的信息产品或服务;而在媒体丰富化的今天,许多传媒则认为大众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准确进行受众定位,开拓具有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成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3.参考答案: (1)组织传播就是组织内部成员间、组织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交换信息的活动。例如,组织内部的会议、工作报告、联谊会,以及组织对外的公关活动等。 (2)组织传播的方向包括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水平,以及内外之间。 (3)组织传播使用的工具包括电话、文字媒介、传真等,有的组织拥有自己的报纸、刊物、电台和电视台,另外,局域网也成为组织传播的重要工具。4.参考答案: (1)个人权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而在个人权益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己见、不受压制、不被干预,这是人类的“第一自由”,同生命一样神圣不可剥夺。(2)自我修正。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不论各种言论如何泛滥,人都能凭理性辨别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 (3)观点的自由市场。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能发展。5.参考答案: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从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为目的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6.参考答案: 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识状况取决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除自我认知以外,相互认知也是确立有效的社会协作关系的重要条件。只有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社会协作才能顺利进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的人际传播。7.参考答案: 传播定义犬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这是指通过传播共享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这是指信息只有从传播者传递到接受者那里,传播行为才算初步完成(还有接受者作出反馈的回传)8.参考答案: (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2)作为市场的受众。 (3)作为权利的主体的受众。9.参考答案: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社会结构造成的。 所谓的“知沟”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群体或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知识差距。 总的来说,原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主观原因,受众自身的兴趣、能力与社会交往影响了不同群体对公共事务和科学信息的知晓;二是客观原因,即印刷媒体的目标受众是那些有商业价值的主流人群,所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者获得的知识多,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者则很难在其中找到适合他们接受水平的信息 蒂奇诺等人总结了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传播技能。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大的阅读量和较强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对公共事务或科学知识的获取。 二、信息储备,或从先前的大众媒介接触与正规教育渠道得来的现有知识。当某一话题在大众媒介出现时,那些见多识广的人注意这一话题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容易理解有关内容。 三、相关的社会交往。教育通常意味着日常行动圈子较大,参与更多的社会团体,人际交往更多,由此扩大了与他讨论公共事务话题的机会。那些积极的、社会整合程度较高的个体更专注与创新,起接受创新的速度也更快。 四、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接受和记忆。主动接触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通常比其他变量更为密切。希尔斯和弗里德曼认为根据态度作出的选择应称之为由教育程度差异造成的“事实上的”选择更为合适。但选择性接受与记忆,可能是态度与受教育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往往以符合既有信仰与价值观的方式解释、记忆信息。 五、发布信息的大众媒介系统的性质。 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多诺霍和奥利恩最早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们指出,"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量增长时,那些受过较好教育,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比教育较少、地位较低的人们更好地吸收信息。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低者更快更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因而,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和知识格差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现存的贫富分化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信息社会中必然存在两种人,一种是信息富有阶层,一种是信息贫困阶层.由于经济贫困者在已有知识的存储量上,在获得最新传播技术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与富有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必然越来越大,而信息格差必然会变成知识格差.知识格差最初表现为学龄前教育程度的差异,进而表现在校学习成绩的差异和高等教育升学率上的差异,最终会表现为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异.信息格差和经济格差理论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更有利于经济富有阶层,而不利于贫困阶层.因而大众传播越普及,传达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信息,知识和社会地位上的差距也就越大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和地区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显著,呈现城乡差距大,东西差距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差距大等现象。这些也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普遍存在“知沟”现象,比如,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东部发达地区比西部落后地区,文化城度高的人群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群,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和手段更多,速度更快,而他们所关注的焦点也不同。尽管电视媒体目前已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但是电视媒体突出的功能是娱乐,对缩小“知沟”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说我认为知沟主要是社会结构造成的。10.参考答案: 1.新事物、新意义、个性化和时代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追求; 2.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3.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11.参考答案: 在当代大众传播中,真相信息、重要信息和知识信息匮乏已成共识。那么为什么会在信息爆炸的同时又出现信息匮乏的现象呢?其主要原因如下: (1)人的惰性; (2)市场取向; (3)传受失衡。12.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的四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影响是: (1)环境监测功能。它是指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该功能主要是通过提供各种新闻和信息而实现的。 (2)社会协调功能。它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当前最重要的事件上来。这样,恰好可以避免出现环境监测功能的功能失调。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整合功能”. (3)文化传递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又称文化继承功能,它可以在全社会传递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这一功能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来说,都有相同的积极意义。而对统治阶层来说,促成社会化也是他们的一种权利扩张。对文化本身来说,这种功能可以起到促成该文化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的作用。 (4)娱乐功能。它是美国社会学家赖特提出的,是大众传播多数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人们借助大众传媒,在业余生活、闲暇时间得到精神调节。对统治阶层来说,也有利于统治阶级把权利扩展到生活领域,通过各种娱乐节目使其意志和信念得到充分体现。就文化体系来说,由于娱乐功能得到强调,既形成了大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至于娱乐功能产生的失调或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3.参考答案: (1)归纳式理论: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 (2)演绎式理论: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 (3)机能式理论:综合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成分,强调数据,也重视演绎。 (4)模型:针对较为复杂,难细分的客观对象,设计出一种模型,加以描述。14.参考答案: (1)现代西方各国中,数美国最发达。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在许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①媒介背景;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美国第三届总统杰弗逊甚至不无夸张地宣称“宁要报纸,不要政府”。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另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为媒介资本家创造出丰厚的利润。从社会角度看,媒介给大众带来的利与弊,都得到了充分的显露。 ②学科背景;19世纪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 (2)第一,要以中国的传播实际为材料; 第二,能切实为中国的传播事业服务; 第三,能创造出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构架,从而为世界传播学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15.参考答案: 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中,详尽地阐述了一个基本观点:即一切媒介一不论是以往的,还是现存的,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都是为某种权势卖力的“吹鼓手”.这些摆布媒介的权势可能是宗教性的,也可能是世俗性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显示为经济上的利润指标,不管形式如何千差万别,媒介总归都是某种权势的媒介。阿特休尔写道:“此书的主要论点之一是,新闻媒介历来没有发挥过独立的作用,也从来没有摆脱权力的操纵。新闻媒介好比吹笛手,而给吹笛手乐曲定调的是那些付钱给吹笛手的人16.参考答案: 以效果而论, ①由“魔弹论”所代表的“直接强力效果论”; ②由“传播流程”研究所代表的“有限效果论”; ③70年代以后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之强有力性的“宏观效果理论”。 关系: 1.“魔弹论”与20世纪初传播媒介迅猛发展并成为大众宣传的主要工具这一历史环境有关,其背后是大众社会理论的流行。 2.“有限效果”理论与大众传媒的企业化、商业化的现代发展以及实证主义行为科学的流行相对应。 3.70年代至今的效果理论则与电视等电子媒介的发展与普及、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科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17.参考答案: 大众传媒报道的对象事物具有不种各样的属性,有下面的,有负面的,也有中性的;大众传媒对某些特定属性进行凸显和淡化处理,使对象事物的“主导属性传达给受众,也会影响到受众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判断和态度“,麦库姆斯把这种影响机制叫做”属性议程设置“。18.参考答案: 对两级传播观点的修改和补充,也称多级传播。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两级传播假说之际只注意到了一层意见领袖的存在,后来拉氏和卡兹在“人际影响”中对此做了补充,提出意见领袖事多层次的。社会学家罗杰斯在考察农村革新事物的普及过程时,把大众传播区分委“信息流”和“影响流”,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而影响的传播则是“N级”(多级)的,其间经过大大小小的意见领袖的中介。这样,两级传播假说便发展成“N级传播”假说。19.参考答案: 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理解: 一、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 二、一系列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大部分讯息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而且包含这特定的观念和价值,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三,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20.参考答案: (1)把关人理论强调:传播者和传播媒介选择提供甚么信息,决定着受众关注的焦点和范围,规定传播效果发生的性质和方向。 (2)信源可信度强调:信源可信度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密切关系。 (3)休眠效果研究是对“可信度效果”概念的补充和修正。21.参考答案: 传播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形式或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圆饼圆棒米麦通成型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校园心理辅导与支持方案
- 2024至2030年丝印用油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VDSL交换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演播室编辑录像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呋喃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仪器仪表测量管路截止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电热端子针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造纸印染污染治理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及装置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大学生研学活动策划方案
- 第9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课件+视频)(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 中医四诊.课件
- 施工极端天气应急预案方案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申报表
- 幼儿园家长会内容及流程
- 《创业融资实务》课件-大学生创业贷款
- 贵金属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课件
- 产后保健服务指南
- 金属有机化学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