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伤寒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伤寒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伤寒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伤寒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伤寒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伤寒论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2.小青龙汤证中有“不渴”“或渴”“服汤已渴”其病机如何?3.麻沸汤4.结胸5.从病机、主症及治法上比较阳明湿热发黄三方的异同。6.当归四逆汤的病机、主症、治则及方药组成。7.何谓水逆证,其产生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8.戴阳9.太阳病篇中有哪些以心下痞为主症的证候?其病机和证治有何不同?10.面色缘缘正赤11.下虚12.何谓火逆证?论中涉及的火疗法有哪些?试述火法的功效、适应证和禁忌症。分析火疗变证的原因并说明学习火逆诸证的意义。13.《伤寒论》表里同病下利有哪些证型?说明各自的证候特点及治法、方剂。14.口父咀15.荣气和16.脐上筑17.恍惚心乱18.脉阴阳俱紧19.麻杏甘石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有何异同?20.试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加减法及其意义。21.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试举例说明。22.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并各举2例说明。23.霍乱24.简述太阳蓄水证与太阳蓄血证的区别。25.寒实结胸证的病机是(),热实结胸证的病机是()。26.对五苓散与猪苓汤病机及治法特点进行比较。27.吴茱萸汤证在伤寒论中出现几次?各出现什么证候?为什么同用吴茱萸汤治疗?28.简述黄连阿胶汤的主证、病机、治则、方药组成。29.少阴病分为哪两大证型?其治则与代表方剂分别是什么?30.太阳伤寒证的“剧者必衄,衄乃解”的机理。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伤寒论》表里同病的治法有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三种。 ①先表后里:此为表里同病的常规治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以表证为主且急重的病情。一般来说,在表里同病时,都应先解表,表解之后再治里,否则易致表邪内陷,造成种种变证。例如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它如32、36、44、234、235、276等,皆说明了这种情况。 ②先里后表:此为表里同病治疗的变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里证急重,表证相对轻缓的病情。例如第124条太阳蓄血重证抵当汤证,既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其人发狂,脉微而沉等里证,而表证仍在,但以里证急重为主,故张仲景径直予抵挡汤破血逐瘀。它如91、92、372条等,皆说明了这种情况。 ③表里同治:又称表里双解,属表里同病治疗的权宜之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表证、里证俱急,或单纯治表则碍里,单纯治里则碍表的病情,则需表里兼顾,同时治疗。例如第40条小青龙汤证,既有风寒外束之伤寒表证,又有水饮内停、寒饮犯肺之里证,表里证俱急,故仲景予小青龙汤辛温发汗解表,温肺散寒化饮,表里双解之。然而,在具体应用表里同治法时,还须分析表里证的孰轻孰重、孰少孰多、孰缓孰急,而治有所偏。若虽表里同病而偏表者,在表里双解的前提下仍以治表为主,如18条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虽表里同病而偏里者,在表里双解的前提下仍以治里为主,如163条桂枝人参汤证;若虽表里同病而表里证处于相对均衡者,则应表里并重治之,如146条柴胡桂枝汤证等。2.参考答案: “或渴”因水饮内停,正津不布“不渴”则因水饮未阻遏正津上达“服汤已渴”属水饮初化,津液一时不足,可有短暂口渴,这种口渴是水饮得温化,病向愈之征,并非伤津,勿需治疗。3.参考答案: 指滚沸的热水4.参考答案: 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5.参考答案: 茵陈蒿汤①病机:湿热发黄偏于里②主证:头汗出身无汗,一身俱黄,腹微满③治法:清热利湿退黄④方药:茵陈蒿、栀子、大黄。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①病机:湿热发黄偏于表②主证:发黄伴发热无汗身痒③治法:邪郁偏表,宜因势利导, 开鬼门以发汗散热祛湿④方药:连轺、生梓、白皮、赤小豆、甘草、大枣(潦水)。 栀子柏皮汤①病机:湿热发黄热重于湿②主证:发热为主,且身、目、小便色黄③治法:清热为主,兼以燥湿④方药:柏皮、栀子、甘草6.参考答案: 病机血虚寒凝致厥;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治则温通肝经,养血散寒;方药当归、芍药、桂枝、细辛、大枣、甘草、通草7.参考答案: 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饮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证的表现。其病机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水邪至下向上逆于胃,胃失和降,随入随吐,故出现水入即吐。治法:通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方药:五苓散。方用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8.参考答案: 因阴寒内盛,虚阳上浮而出现两颧潮红,乃假热之像9.参考答案: 痞,是指气机闭塞不畅;心下痞,指患者自觉心下胃脘部满闷不舒,堵塞不畅的症状。心下痞是《伤寒论》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太阳病篇出现心下痞的证候较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热痞证: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附子泻心汤证。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属典型的热痞证。无形之邪热炽盛于中焦,热壅气机滞塞而致本证,故为热痞。患者自觉心下胃脘堵塞、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硬不痛,关脉浮盛有力而数。尚可伴见心烦口渴、吐衄出血、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口臭、舌红苔黄等阳热征象。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泄热消痞。 附子泻心汤证:154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此属热痞兼表阳虚证。无形之邪热炽盛于中焦,胃热气机壅滞而为热痞;又兼表阳亏虚,故致此证。临床在心下胃脘堵塞、满闷不舒,但按之柔软、不硬不痛等热痞证基础上,又伴见畏寒怯冷,自汗出等。治用附子泻心汤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②寒热错杂痞证:包括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三个方证。半夏泻心汤证: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云“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此属寒热错杂痞之呕利痞证。少阳证误下则损伤中阳而生寒,邪热内陷中焦,脾胃不和,升降紊乱,气机壅塞,而致此证。临床以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硬不痛为主症,伴见恶心呕吐、肠鸣下利,心烦口苦,舌淡、苔滑或黄腻,脉弦细数等。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消补兼施,和中降逆消痞。 生姜泻心汤证: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此属寒热错杂痞之水气食滞痞证。伤寒发汗不当,表证虽罢,却损伤脾胃;或其人脾胃素弱兼外感,汗之不当,亦伤中阳,皆可使邪热内陷,而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不和,升降紊乱,气机壅塞,形成痞证。脾虚胃弱,运化不健,水气食滞内停是本证的病机特点。故其心下痞而硬,干噫食臭,腹中肠鸣漉漉有声,下利溏薄。尚可伴见心烦口苦、或泛酸,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滑等症。治用生姜泻心汤寒热并用,消补兼施,和中降逆,散水消痞。 甘草泻心汤证: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此属寒热错杂痞之脾胃重虚、痞利俱甚证。太阳表证,屡施苦寒攻下则重伤脾胃正气,邪热乘虚内陷,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不和,升降紊乱,气机壅塞,形成本证。临床以心下痞硬而满,泻利频繁、日数十行,且泻下物稀薄、中有未消化之食物残渣,腹中漉漉、肠鸣有声,干呕或呕吐,心烦或嘈杂不安,舌淡边有齿痕、苔白滑或黄腻等症。治用甘草泻心汤和寒热并用,和中消痞,补虚止利治之。 ③水痞证:包括五苓散证和十枣汤证。五苓散证: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表证误下,致邪气内陷,壅滞于心下而成痞证。无论是热痞,还是寒热错杂痞,用泻心汤类方治疗,属正治之法,本当有效,痞结当解。但服药后痞既未解,反见小便不利,渴而口燥、烦等症状,知其既非热痞,亦非寒热错杂之痞,而是误下后邪气循经下陷入腑,使膀胱气化失司,水饮停蓄下焦所致。水气上逆,阻障气机之升降而痞塞于心下,是为心下痞也。此属太阳蓄水之水痞。故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水气去则痞自消。 十枣汤证原文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此由水饮内停,结聚于胸胁,走窜上下,阻碍气机所致。临床以胸胁心下痞硬而满、牵引胁下疼痛为主症,伴见下利,呕逆,干呕短气,头痛汗出而不恶寒等症。此属水饮内停,癖结胸胁,流窜上下,牵连周身之悬饮水痞证,非一般的化饮利水剂所能治,故治疗用十枣汤峻逐水饮。 ④虚痞证:包括旋复代赭汤证和桂枝人参汤证。旋复代赭汤证原文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此由脾胃虚弱,痰气中阻所致。临床以噫气频作,久久不除为主症;伴见恶心呕吐或呃逆,心下痞硬,纳差体倦,舌淡苔白滑腻,脉缓弱或滑等症。此属胃虚痰气痞,治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化痰,益气补虚。 桂枝人参汤证原文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太阳病误下致脾虚里寒兼表证不解所致。脾虚中寒,温运失司,寒湿中阻,气机壅塞,则下利不止,心下痞硬,伴见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治用桂枝人参汤温中散寒止利,兼解表邪。10.参考答案: 缘缘,持续不断之意。满面持续发红11.参考答案: 指下焦虚寒,是言微厥的原因12.参考答案: 火逆证是指火法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变证。火疗法是我国古代以火为治疗手段的一种物理疗法。根据《伤寒论》记载,火疗法包括灸法、熨法、熏法、温针、烧针、火针等多种。火疗法具有温阳散寒,温经止痛,活血通痹,温通气血,回阳固脱,升阳举陷等功效。主要适用于虚寒阴证,诸如寒湿痹证、脘腹冷痛、虚寒泄利、遗尿脱肛、亡阳虚脱以及阴证痈疡等等。一切阳热证及阴虚内热证皆当禁之。 太阳病表证是否能用火法?当视具体病证而定,表寒证者可用,表热证则不宜用。《伤寒论》中多条原文论及太阳病因火法造成变证者,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医者失察,将火法误用于表热证而致变,如第6条、113条、115条等,皆是其例。二是火法虽可发汗散寒解表,但某些火法因其发汗力量过于峻猛,以致火迫劫汗,损伤机体正气而致变,如112条、117条、118条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一些原始火疗方法正逐步被淘汰和改革,似乎仲景所述的各种火逆变证已不多见,但并不因此就失去了学习火逆诸证的意义和价值。如随着火疗法的改革和运用,现今的电热褥、电温针、电热、红外线等理疗方法,实际也发挥着火疗的作用,若用之不当,也有火逆之害。因此学习火逆内容,不要就事论事而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应该在掌握仲景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积极地扩大辨证思维,灵活地理解运用。13.参考答案: 《伤寒论》中,表里同病下利有以下四种证型: ①表寒内迫下利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病表证不解,寒邪内迫阳明,大肠传导失常、津液下趋而下利。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无汗,下利水粪混乱杂,脉浮而紧为辨证要点。治疗用葛根汤发汗解表散邪,升阳升津止利;使表解里自和,亦称为“逆流挽舟法”。 ②表里皆热下利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表证未解而误下,邪气化热,邪热下迫肠道,致大肠传导失职而下利。临床以利下稀黄臭秽,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喘而汗出,发热,舌红苔黄,脉急促或数等为辨证要点。表里皆热,且以里热下利为主。药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以解表。 ③表里皆寒下利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太阳病表证,而屡用攻下之法,损伤脾阳,失于健运,升降失职,以致里虚寒挟表证发热下利。临床以下利不止,大便稀溏,口淡不渴,心下痞硬,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缓弱等为辨证要点。此属太阴阳虚兼表寒之下利,但以太阴虚寒为主。治用桂枝人参汤,温中祛寒止利,兼解表邪。 尚有少阴阳衰而表里皆寒下利者,如91条。临床见下利清谷不止,手足厥逆而身疼痛者,则须先用四逆汤回阳救逆、温里止利;待里阳恢复,下利停止后,再与桂枝汤解其表。 ④少阳邪热内迫下利: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本条病偏重于少阳,为少阳邪热内迫阳明,逼液下趋,使肠道传导失司而下利。临床以下利粘滞不爽,肛门灼热,腹中挛急疼痛,或利下赤白,里急后重,发热,口苦,脉弦数等为辨证要点。此属里热下利,治用黄芩汤,清热坚阴止利,和中缓急。在此证基础上若伴见呕吐,则是少阳郁火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可用黄芩汤加半夏生姜治之。14.参考答案: 指将药物成小块15.参考答案: 荣气,即营气。和,平和,即正常。荣气和,即营气未受邪16.参考答案: 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17.参考答案: 指神志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18.参考答案: 阴阳,此言尺.寸。脉阴阳俱紧,意为寸.关.尺三部脉呈脉紧象19.参考答案: 麻杏甘石汤证病变重心在邪热壅肺,故其辨证要点为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苔黄、脉数等。病机为邪热壅肺。治法为清热宣肺,降气平喘。方用麻杏甘石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内容见前。麻杏甘石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均可见汗出而喘。 其鉴别要点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为外感风寒引发宿疾而喘,无有里热,而有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缓等表证,故治在调和营卫,下气定喘:麻杏甘石汤证为汗下后邪热内传、热壅于肺而喘,因里热盛,故有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等,而无表证,治疗重点在于清宣肺热。20.参考答案: ①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意义见上) ②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主治少阳兼太阳病未罢之轻证,见发热恶寒节支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意为枢转少阳兼解表 ③柴胡加芒硝汤为小柴胡加芒硝,治少阳兼阳明潮热之证,见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 ④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桂枝、干姜、栝楼根、牡蛎,主治少阳兼痰饮内结证。见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胸胁满微结,枢转少阳兼温化痰饮 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小柴胡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大黄、茯苓、桂枝,主治伤寒下后复惊谵语证,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为枢转少阳,镇静安神21.参考答案: 使用原则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这一“证”必须是能反映出其病理是少火被郁,或邪结胁下,方可运用小柴胡汤,否则便不可用之。可见这一证并非毫无准则,如“往来寒热,胸胁若满,呕而发热,伤寒脉弦细”等都是。期临床意义①辨证论治②抓主语22.参考答案: 原则有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①先表后里适用于表里同病,表证明显而里证不著。如痞证兼表证,“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当先用桂枝汤;太阳病兼表证,以表为主见脉浮,先用桂枝汤②先里后表适用于表里同病,里实热证急而重或里虚寒较重。如伤寒误用下法,见下利清谷,身疼痛,属脾胃阳虚,表证未解,应急当救里,用四逆汤;太阳蓄血重证兼表证未罢,因里证急而重,应急治共里,用抵当汤③表里同治法,如太阳病误下致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即太阳表兼太阳脾胃虚寒证,用桂枝人参汤;太少两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23.参考答案: 又吐又泻挥霍撩乱24.参考答案: 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皆为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入里所致。其病位均在下焦,主证均可见少腹急结。不同点在于:太阳蓄水证为邪气与水结在膀胱气分,影响了膀胱的气化功能,故见小便不利;太阳蓄血证为邪热与血结于下焦血分,热与血结,故见神志方面的症状,如其人如狂或发狂。因邪结于血分,不关气分,故小便自利。由此可见两者的鉴别要点为:小便利与不利,有无神志症状。25.参考答案:泻热逐水;破结缓下26.参考答案: 脉浮:①表未解,阳浮而阴弱,其脉必浮而无力②里热外蒸,必浮而有力。发热:汗随热泄,其热较轻,只是微热②里热外蒸,其热较重。 渴:①三焦膀胱功能失职而正津不布,故见消渴、水逆②热结水停,较五苓散之渴程度轻,饮后可缓解,无吐。 小便不利:①三焦阳虚,气化失司,小便必清②下焦水热郁结,小便必赤。 治疗:①泽泻配茯苓猪苓利水通阳,白术健脾散水,桂枝温阳化气行水,表里同治②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滑石阿胶清热利窍,育阴行水使湿热下泄。27.参考答案: 伤寒论中吴茱萸汤有三条。 一为阳明虚寒“食谷欲呕”(243),以其“得汤反剧者属上焦”,辨阳明呕吐有虚寒、热实之不同。一为少阴阳虚阴盛,寒浊犯胃“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309), 一为厥阴病肝寒犯胃所致“干呕吐涎沫,头痛”(378)。 三条虽述证不尽相同,但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却一致,故可异病同治,均用吴茱萸汤温胃散寒降浊。28.参考答案: ①病机:少阴热化证(多由素体阴虚,更感外邪,二三日后邪从热化虚火更旺) ②主证: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③治则:清阴清热 ④方药: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阿胶芍药滋阴养血,鸡子黄为血肉之品,擅入心肾,滋养心血29.参考答案: 少阴病主要分为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两大证型。 寒化证治宜回阳救逆,以四逆汤类方为代表方剂;少阴热化证治宜育阴清热,以黄连阿胶汤为代表方剂。30.参考答案: “剧者必衄”是由于阳邪郁闭过重,使脉中营血极度充盈,突破经络而外溢,出现鼻衄,即“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汗血同源,衄,也是正气驱邪的一种途径,俗称“红汗”,邪从衄而解,衄后邪随血泄,故曰“衄乃解”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30题)1.简述太阳伤寒证的“剧者必衄,衄乃解”的机理。2.如何辨少阴寒化证的预后?3.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如何区别使用?4.目中不了了5.清浆水6.白饮7.试分别举例说明桂枝、大黄在《伤寒论》方中的三种不同功效。8.周时9.桂枝加附子汤证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皆属阳虚外感证,临床应如何区别?10.遂漏不止11.试简述少阳生理的功能特点。12.比较三承气汤的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组成。13.除中14.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含义是什么?15.直中16.口不仁17.简述大陷胸汤的病机,主症,治法,方药组成?18.简述“伤寒学”的概念,并说明确立“伤寒学”的依据。19.水逆20.如何鉴别霍乱表证与伤寒吐利证?21.小柴胡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及加减法有哪些?22.比较三承气汤的病机、主症、治法与方药组成。23.试述桂枝汤的调护法。24.清谷25.喘家26.旧微溏27.酒家28.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试举例说明。29.简述小结胸汤的病机,主症,治则,方药组成?30.太阳伤寒出现衄血有几种情况?《伤寒论》是如何处理的?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剧者必衄”是由于阳邪郁闭过重,使脉中营血极度充盈,突破经络而外溢,出现鼻衄,即“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汗血同源,衄,也是正气驱邪的一种途径,俗称“红汗”,邪从衄而解,衄后邪随血泄,故曰“衄乃解”2.参考答案: 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是少阴寒化证寒化证的基本病机。故少阴寒化证寒化证的预后转归,皆以少阴阳气的存亡为转机。一般是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阳回者生,可治;阳亡者死,不可治。那么应如何判断少阴阳气的存亡盛衰呢?当以临床脉证为凭,动态观察,对比分析。 如少阴病由脉紧而转为和缓,由四肢逆厥而转为手足温暖,由无热而寒转为时自烦、身微热,由畏寒踡卧转为时自烦、欲去衣被,下利清谷逐渐停止等,都是阳气回复、阴寒消退之佳兆,主病向愈,为可治。反之,在畏寒踡卧、四肢逆厥、下利清谷的基础上,厥逆加重、下利加剧,则是阳衰阴盛,主病情恶化,预后不良。若进一步出现不烦而躁扰不安、脉伏不至、息高而呼吸浅表,或汗出淋漓,或下利虽止而头眩昏冒等,则属少阴阴寒极盛,阳气欲亡;或阴液已竭、残阳欲脱之象,此属死证无疑。3.参考答案: 抵当汤与抵当丸两者用药相同,但用量与剂型却不同,故主治也不同。抵当汤用量大而且为汤剂,故其药力峻猛,取效迅速,用于治疗蓄血之重证且病势较急者,临床可见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身黄,脉沉结或沉微。而抵当丸方中水蛭、虻虫用量减少三分之一,且改汤剂为丸剂,攻逐瘀血力量缓和,用于治疗蓄血重证,但病势较缓者4.参考答案: 视物不清5.参考答案: 酸浆水。6.参考答案: 白米饮,米汤7.参考答案: ①桂枝:在太阳中风证中用其辛温之性,解肌祛风,在心阳虚、奔豚证中取其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桂枝加桂汤)在脾胃阳虚证中(苓桂术甘汤)取其温阳化气而藏利水之功,在桂枝附子汤中取其祛风、文通经络之功 ②大黄:在三承气汤中泻热去实,推陈致新,在桃核承气汤中取其活血化瘀之功,在茵陈蒿汤中除瘀热,在大黄黄连泻心汤中邪热和胃开结。8.参考答案: 指一日一夜,即24小时9.参考答案: 桂枝加附子汤证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皆属太少两感之阳虚外感,表里同病;临床均可见太阳表证发热恶风寒,头痛,又具有畏寒怯冷,精神萎靡等阳虚里症;皆以助阳解表为治法,药物同用炮附子。但两证的成因、病机、证候、治法、用药的侧重不同。比较辨析如下: ①桂枝加附子汤证:见于原文20条。由太阳病发汗不当,表证未解,且损伤阳气、阴亦不足所致。临床以汗出不止,恶风发热,小便不利,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等为辨证要点。此属表虚阴阳俱不足而以阳虚汗漏为主,故治疗用桂枝加附子汤。此方即桂枝汤重用炙甘草加炮附子而成,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且益阴缓急;附子、炙甘草温经益气,扶阳固表。 ②麻黄细辛附子汤证:见于原文301条。由少阴素体阳虚,复因风寒束表所致。临床以除得病即畏寒怯冷、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神疲体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等为辨证要点。此属阳虚表实证,治以麻黄细辛附子汤。药用麻黄辛温发汗,解散太阳之表寒;炮附子辛热助阳,补命门之火而助阳气;细辛外助麻黄解表散寒,内协附子温通助阳。三药相须为用,温经助阳,发汗解表,适用于少阴阳虚外感而表实无汗者。10.参考答案: 遂,因,于是。漏,渗泻不止。遂漏不止指不间的汗出11.参考答案: 其可以概括为: (1)阳气始生,正气较弱 (2)疏利气机,通调水道 (3)三阳离合,少阳为枢。12.参考答案: 里热但不甚实,虽有结滞,大便常未至坚硬者,用调胃承气汤,以泻热和胃,如实热在胃,心烦者胃气不和谵语者,胃实燥热腹胀满者,蒸蒸发热者,方用大黄泻热开结推陈致新,重用芒硝意在泻热,炙甘草甘平和中,顾护胃气。里热不甚但也成实,大便硬未至潮热者,用小承气汤以泻热通便,行气导滞。如大便硬而微烦,谵语,下后大便复硬而少者,方用大黄泻热去实推陈致新以荡涤肠胃,厚朴行气陈满,枳实行气破结。热甚而实,大便硬,发潮热者,或燥屎已成者,用大承气汤攻下热实,荡涤燥屎,可见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谵语,方中大黄泻热荡实,芒硝泻热软坚润燥,厚朴枳实行气破滞开结13.参考答案: 证候名,中气败绝之症候。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14.参考答案: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含义是有二: 一是指病人自觉症状,即自觉胸中有气上逆; 一是指病机,即太阳经气上冲,与邪相争,表证仍在。15.参考答案: 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16.参考答案: 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17.参考答案: ①病机:太阳病误下,胃气因下而虚,邪热乘虚内陷与水结于胸脘②主症:动数变迟,迟乃迟滞不利,是邪气内结,阻遏脉道德反映.膈内拒痛,心下因硬—水热互结使然.短气乃邪结胸膈,肺气不利.烦躁心中懊恼—热结胸膈,扰乱心神.③治法;泄热逐水破结④方要:大陷胸汤大黄,芒硝泄热荡实,软坚散结.甘遂,攻逐水饮力猛效速,为主药.18.参考答案: “伤寒学”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 确立“伤寒学”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本学科以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无疑是中医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其次,本学科有近一千八百年连续不断的学术研究与发展史,而到明清之际,就已有学术流派的形成。虽然学者对学术流派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这一学术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同流派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其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日本、朝鲜、韩国,都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对《伤寒论》研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研究成果。本学科的研究领域,除《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之外,尚包括其成书背景、版本流传、学术沿革,以及历代注家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成就、时代特征等,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第四,《伤寒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不仅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而且还涉及到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学科,其在中医药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学术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见,对《伤寒论》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连续不断的学术发展史,众多的学术流派,大批的研究人员,大量的研究文献,研究对象明确,研究范围清楚,是中医诸多学科的基础,在中医学术领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学术地位。《伤寒论》这一学术领域,已由一部著作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丰富研究内容的独立学科。当前提出伤寒学的概念不仅具有严格的科学依据,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19.参考答案: 宿水内停,新水不能受纳,以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20.参考答案: 第384条论述了霍乱和伤寒吐利的脉证异同及二者的鉴别方法。霍乱吐利兼表证与伤寒表不解传入阴经者均可见身热恶寒和吐利,两者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两者区别有二: 其一,伤寒表不解者,其脉必浮;而霍乱兼表证因吐利交作,气血津液大伤,故脉来微涩而无力。 其二,伤寒病邪传阴经方见吐利,故其症出现稍迟,与霍乱先病吐利迥然有别。两者病机有异,治法亦自不同。21.参考答案: 根据《伤寒论》所述,将小柴胡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及加减法概括如下: (1)病机:邪犯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胆火内郁,影响脾胃。 (2)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白或薄黄,脉弦细等。 (3)治法:和解少阳,扶正达邪 (4)方药:小柴胡汤。方中柴胡用量独重,味苦性平,气质轻清,能疏解透达少阳经中之邪热,为本方主药;黄芩苦寒味重,能清少阳胆腑之邪热而除胸腹烦满;柴、芩相配,疏解清泄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伍生姜,辛开之中寓有降气之功,能调和脾胃,降逆止呕。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全方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攻补兼施,共奏宣通内外、调达上下、疏利三焦、和解少阳之功。 (5)加减法:由于少阳病势不定,变化多端,故96条提出七个或然症,小柴胡汤方后针对诸多或然症提出相应加减法,示人临床须辨证用药、灵活化裁。 ①胸中烦而不呕者,是邪热聚于胸膈而未犯胃腑,胃气尚和,故去人参之甘温补益,恐其助热;去半夏之辛散降逆,加瓜蒌实以清热除烦。 ②若渴,是胆火内郁,津气两伤,故去温燥之半夏;重用人参以益气养阴;加瓜蒌根(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③若腹中痛者,是少阳之邪横逆乘脾,故去黄芩以免苦寒伤中;加芍药于土中泻木,缓急止痛止腹痛。 ④若胁下痞硬,是邪郁少阳较甚所致,故去大枣之壅补,加牡蛎以软坚散结,消滞除痞。 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三焦决渎失常,水饮内停所致,故去苦寒之黄芩、以防其寒凝聚饮之弊;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定悸。 ⑥若不渴,外有微热者,是少阳郁热未盛而兼表邪未解,故去人参之甘温壅补,以防恋邪不解;加桂枝且温覆取微汗以解表邪。 ⑦若咳者,是兼肺寒气逆所致,故去人参、大枣之壅补,去生姜之辛散;加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22.参考答案: 里热但不甚实,虽有结滞,大便常未至坚硬者,用调胃承气汤,以泻热和胃,如实热在胃,心烦者胃气不和谵语者,胃实燥热腹胀满者,蒸蒸发热者,方用大黄泻热开结推陈致新,重用芒硝意在泻热,炙甘草甘平和中,顾护胃气。里热不甚但也成实,大便硬未至潮热者,用小承气汤以泻热通便,行气导滞。如大便硬而微烦,谵语,下后大便复硬而少者,方用大黄泻热去实推陈致新以荡涤肠胃,厚朴行气陈满,枳实行气破结。热甚而实,大便硬,发潮热者,或燥屎已成者,用大承气汤攻下热实,荡涤燥屎,可见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谵语,方中大黄泻热荡实,芒硝泻热软坚润燥,厚朴枳实行气破滞开结。23.参考答案: 桂枝汤的调护法有: ①药后啜热粥,益胃气经助药力发汗; ②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