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恩指出:“仅就以上的条约(《天津条约》)内容而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似乎并未谋得外交上的特权,不过是迫使清廷放下了天朝大国的架子,承认了列强与清国的平等地位而已。其实大谬不然。”在这里,马克思意在强调《天津条约》A.确立了列强与中国的国家平等地位 B.适应了列强大规模商品输出的需求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实质上是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2.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表可以推知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3.本世纪初,美国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首次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2005年,高盛集团又提出“新钻十一国”,包括埃及、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1国。2007年,日本学者门仓贵史提出“展望五国”概念,即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B.亚洲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崛起C.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D.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4.1997年德国税制改革方案规定,从1999年起,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53%降到38%,最低税率为13%;企业营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从45%降到40%,1年后再降到35%。将对节假日加班工资征税,并对失业金、病假补贴等征税50%.据此可知,改革旨在A.赢得政治选举 B.调整社会福利 C.改善贫富差距 D.推动经济增长5.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 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6.“(这一时期)人们不再简单去观察事物,然后下断言。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强调理性思考和判断 B.人文主义精神出现C.神学思想得到了根除 D.理性主义思想成熟7.有学者指出,“在以农为主的中国经济中,有谁能不从事体力劳动而又有足够的闲暇来做(科举方面的)文字练习呢?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中国A.社会阶层的流动受制于经济基础 B.地主阶级完全垄断了仕途C.科举制度削弱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8.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9.在卢梭看来,不存在彻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这表明卢梭A.致力于消灭社会的不平等B.正视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C.基本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D.并未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10.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最可能出现在A.康乾盛世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11.与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事务不同,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这一变化说明A.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府州县的权力被督抚替代C.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12.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A.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B.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C.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D.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冷战”时期,中国长期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对外援助被视为一项为革命外交服务的“必不可少的战略支出”。具体而言,援助通过实现国际统战这一目标服务于整个革命外交,国际统战是革命外交的特性,革命外交的手段和方式都离不开统战思路与模式。因而,援助的目的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国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摘编自蒋华杰《国际冷战、革命外交与对外援助》材料二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在别国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时,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是践行国际主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动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因素、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也决定了中国对外援助有其独特的一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促使中国对外援助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同时中国对外援助追求公平与正义,有时甚至做出自我牺牲。——摘编自任晓、郭小琴《解析中国对外援助:一个初步的理论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说明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意义。14.(2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所干的每一件事都意义重大,但最重要的莫过于增加枪支。”——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二阿里的迅速扩张与英国的殖民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1839年,在英国的策动下,奥斯曼帝国发动了对埃及的战争。1840年,英国联合俄、普、奥签订了干涉埃土冲突的条约。11月,阿里同英国签订《英埃协定》,被迫承认埃及仍然是土耳其的一个行省。——据人教版教材材料三“日本君臣变法兴治,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伺”。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又取得了胜利,日本政府充分利用这一时机与欧美各国重新谈判,加快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进程。1911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据人民版教材(1)材料一中阿里意识到改革的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其“增加枪支”的目的。(2)据材料二、三指出埃、日两国对外扩张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材料中“大谬不然”等信息可知,马克思认为《天津条约》并非只是列强要求获得平等地位,也并非没有谋得外交特权,其实质是损害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大谬不然”的表述,排除;B选项是损害中国利益的具体体现,包含于D选项中,排除;《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选项错误。故选D。2、B【解析】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生产比“计划”高出数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己完成,C项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项错误。【点睛】相关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料多,角度杂,科学、熟练掌握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发展的相关史实,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3、D【解析】
“金砖四国”“新钻十一国”“展望五国”这些新概念的不断出现表明新兴国家呈群体性崛起态势,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危机,排除A;材料中步及的国家有亚洲、美洲、非洲等,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国际格局中心转移到第三世界,排除C。4、D【解析】
降低个人所得税,企业营业所得税,并且对加班工资增税,同时对失业金、病假补贴等征税,这样做能够刺激生产,同时减少国家财政开支,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D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B属于片面解读材料,题干不仅仅涉及社会福利调整,排除;德国的税制改革减少了社会福利,不利于改善贫富差距,排除C。5、D【解析】
近代史上,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列强的挤压和剥削,发展困难。材料正体现了这一现象,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详解】6、B【解析】
材料“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反思自己,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B正确;AD反映的是启蒙思想,排除;C错在“根除”的表述上,排除。故选B。7、A【解析】
依据材料“这种人大多是地主,大到能靠收租维持生活的地主。……于是读书人也就限制在这一个经济阶级中了”来看,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正确;完全垄断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科举制相对于九品中正制来说,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排除;文化水平决定了阶级属性过于夸大了文化的作用,D排除。故选A。8、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革命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C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1924年,选项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只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D排除。9、B【解析】
材料“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反映了卢梭反对彻底的直接民主,提倡选举实行精英贵族政治,这说明他认识到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消灭社会的不平等的信息,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卢梭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故C排除;材料虽未反映“主权在民”的思想,但并不能说明卢梭没有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排除。10、C【解析】
根据材料“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可知清政府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在新政中主张发展实业、编练新军等措施,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康乾盛世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A选项排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的西方的先进技术,B选项排除;戊戌变法虽然主张发展工商业,但是与材料中“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的措施不符合,D选项排除。11、A【解析】
根据清前期设督抚“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对比明代三司分理地方事务,可知清代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A项正确;督抚加强了对府州县的监督、控制,不是取消了府州县,排除B项;清朝前期督抚“向上可直接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C项与史实不符;通过督抚制度,清朝前期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错误。12、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后攫取大量的侵略权益,激起了民族愤怒,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信息“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可以排除。B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中国当时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美苏争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目的: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2)变化: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进行援助变为出自人道主义进行援助;对外援助由单纯出于政治需要发展到政治经济需要并重,注意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意义: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助于树立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助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有助于同受援国进行良好的合作,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答四点以上)【解析】
(1)第一小问的背景可以从材料一中的“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对外斗争的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巩国和发展反帝反殖统一战线这一总的战略目标服务”等处可以概括为:中国当时奉行革命外交的理念;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发展;美苏争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等;第二小问的目的能比较明显的从材料一中提炼出: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反帝反殖反霸统一战线;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2)第一小问的变化可以从材料二中的“人道主义是一国对外援助的原始动因之一……结合了寻求海外市场和对外投资效益”等处看出:变为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销售部门年终总结
- 2024年银行个人实习工作总结
- 建筑公司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 2024金佛山导游词(13篇)
- 大学生个人计划书格式(32篇)
- 单位劳动合同书电子版(3篇)
- 高中英语教研组2025
- 行政后勤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
- 天津某公司电子研发及孵化项目申请报告
-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方案
-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 2025年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题库与参考答案
- 2025下半年上海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质量调查物理试卷(含解析)
- 《呼吸》系列油画创作中诗意建构的研究与实践
- SH∕T 3097-2017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 基础构成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基础PPT(本科)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全国通用)三甲人民医院诊断证明书请假条模板(广东佛山)
- 表面工程学课件-全
- 《XX医院安宁疗护建设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