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咨询师手册(学生学习、心理篇)目录咨询师手册(学生学习、心理篇) 1第一章各阶段学生学习特点 3一、小学阶段 3(一)1—3年级 3(二)4—6年级 3二、初中阶段 4(一)初一特点 4(二)初二特点 5(三)初三特点 6三、高中阶段 7(一)高一特点 7(二)高二特点 7(三)高三特点 8第二章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8一、小学阶段心理特点 8(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8(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9(三)小学五、六年级心理特点 9二、初、高中阶段心理特点 10(一)心理过程的特点 10(三)个性心理特点 14(四)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 16(五)初高中学生的异常心理 19第三章各阶段学生情况浅谈 24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情况浅谈 24(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24(二)四年级对孩子的影响 25(三)四年级是培养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的重要期 27(四)错过这个关键期的严重后果 27(五)孩子的学习需要管理 29(六)四年级孩子的家庭教育 30二、初一学生情况浅谈 32(一)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心理关爱要求 32(二)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 32(三)初一学生的学习现状 33(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34(五)做好衔接,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 34三、初二学生情况浅谈 36(一)初二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36(二)初二学生生理变化特征。 37(三)初二学生心理冲突的表现 38(四)进行心理教育的对策及措施。 40四、初三学生情况浅谈 43(一)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43(二)学习心态平稳,不要慌乱 43(三)制定学习计划 44(四)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45五、高一高二学生情况浅谈 45(一)高一高二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45(二)高一高二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策略 49六、高三学生情况浅谈 52(一)高三孩子的问题 52(二)解决方法 52第一章各阶段学生学习特点一、小学阶段(一)1—3年级1、心理特点名校观念开始培养。成绩差的学生要从习惯(效率高低)、方法(会不会学)、兴趣(想不想学,爱不爱学)方面着手,养成愿意学习的好习惯。2、学习上的要求(1)学会按笔画记字型的方法;(2)看图了解字义;(3)体会学习的乐趣;(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习惯;(5)理解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掌握乘法口诀,用数学解决问题;(6)单词的认读、听说、运用,培养孩子的英语兴趣。(二)4—6年级1、心理特点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看父母的责任心,勇气和决心。如果发挥不好将影响以后大考的能力。此段时期对于学生的教育及引导需进行长期的沟通、交流和灌输。2、学习上的要求(1)朗读、默读、精读句子,积累语言,领悟思想感情;(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表达;(4)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数感;(5)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英语学习房间物品名词和therebe句型的用法;(7)熟悉how/where/when引导的疑问对话,以及祈使句型。二、初中阶段(一)初一特点1、科目多由于科目增多,表现在:一是量的增多,占用了较多的时间。这就要求必须引进新的学习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才可以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二是科目增多,学生的选择性相应增多,开始时学生和老师对各科目都是同样的重视,由于学习的深入,各科来势的教学风格和各科的难易程度使学生对各科产生不同的兴趣,从而产生偏科。2、难度大从算术问题转变到代数问题,数字中参杂字母。在小学期间属于体力学习,进入初中后开始脑力学习。由于学习深度的不断增加,可能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这就要求必须引用新的学习方法。3、竞争性小升初,如果进入好的初中,由于好的初中学生都是品行皆优的学生,强烈的竞争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如果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会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从而使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由此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甚至学习兴趣的丧失。如果进入不好的初中,由于整体的学习气氛差“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学生学习的目标低,从而不利于促进学习。在这种气氛中,学习已经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了,男孩就要游戏,女孩就爱打扮,由此导致各种学习或性格问题。因此,只有取得了好的成绩才能拥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才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4、教学方式老师的关注度有所变化,从小学期间“呵护式”“保姆式”转变为现在的“自主式”学习方式。老师的关注度下降以后,以前家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孩子的学习。从小学到初中的变化看似自然,其实是突然的,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需要变成独立、自主的学习。5、新环境环境的变化对于不同孩子都不同。内向的孩子,于新的环境适应比较慢;外向的孩子虽然适应新环境比较快,但是花在交际上的时间会更多。在比较好的学校的孩子都是比较强的孩子,都是各个学校的精英。到了新环境后名次必然下降,对孩子自信心会有打击,心理学习的积极性会受挫。如果孩子上了不太好的学校,孩子相互之间会有影响。一点点慢慢的变化都要预防,否则孩子会在学习上留下欠帐。新的老师孩子是否能够适应,否则会影响孩子对主科的认识。(二)初二特点通过一年的学习和调整,学生之间的成绩距离已经显现出来,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1、原来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继续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是阻碍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最大的拌脚石;原来学科基础的不扎实必然会影响孩子对新知识的吸收,由于吸收的困难使得孩子无法对新知识加以理解,应用更无从谈起;2、初二时,物理和几何出现,这两门课是中考的重磅课程,它要求孩子具备较高的整体形象思维和部分分析的学习方法,如果孩子没有在这两方面有个质的提高,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肯定成问题,从而会导致成绩的下降;3、初二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早恋的现象,由此导致生活中心的转移和注意中心的转移,对孩子学习造成极坏的影响;4、现在中考难度逐渐增大,而教材难度却相对来说较小,光靠课堂知识的学习是难以应付中考的。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1、查漏补缺,将初一的学科知识缺陷给补全,这样才有利于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2、是把多年养成的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改正过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3、要训练自己的整体形象思维和整体部分分析方法,以便在新的学科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4、注意课外知识的补充,特别是中高难度的知识的学习。(三)初三特点初三的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中考了,若是学生本身知识掌握不扎实,又要学习新的知识,难度加大,学生个人能力有限难以应付(成绩差的原因和改正方法与初二大体相同)。初三孩子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孩子很不情愿去复习巩固初一和初二的知识,他们的初一初二知识始终是处于夹生饭状态,最难弄通透。中考是综合能力的考察,不是对知识点的单独考察,它主要考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包括知识点的牢固和全面以及灵活思维的能力。在建议对学生的辅导方案时,便应从这方面入手。三、高中阶段(一)高一特点1、科目与初三的一样多,但是要求更高。更高难度的知识点在一起考察,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2、刚刚经历了中考,成绩好而考的不好的孩子意志比较消沉,学习动力消弱,从而导致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成绩下降;成绩不好而考的好的,由于本身基础不牢固,加上高中学科难度的加大,使得孩子跟不上课堂学习,使得成绩下降;3、高一的孩子很多把自己看成大人,凡事都愿意自己做主,挑战家长和老师的权威;4、高考是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要想升入好的学校高一时就必须要把基础打牢,因为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高一没有学好,高二就没法学,高三就更难了,简直没得学;5、初一遇见的问题也会在高一时出现。(参见初一的分析)(二)高二特点1、面临会考,任何一科不通过都会对后来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在下学期,会考科目时间的分配要与主修科有个轻重缓急之分;2、在下学期时,学习任务量大,高考时知识点也会出现,学习的不牢直接影响高考成绩;3、初二遇见的问题也会在高二时出现.(参见初二的分析)(三)高三特点高考是决定后半辈子的事,它几乎可以决定学生未来的收入,决定学生未来是坐公车上班,还是开车上班。可以说它将是学生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应特别重视。这个阶段的学习和心理特点与初三时大致相似:1、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知识的积累是个渐进的过程,高一高二知识的不牢固直接会导致高三时学生对新知识难以吸收和理解;2、同样,高三的孩子也是很不情愿去复习巩固高一和高二的知识,他们的高一高二知识始终是处于夹生饭状态,最难弄通透;3、高考是个综合能力的考察不是对知识点的单独考察,它主要考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包括知识点的牢固和全面以及灵活思维的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熟练的应用知识。第二章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小学阶段心理特点(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2、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3、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儿就恢复到原始状态。(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感知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经常忘记事件一开始所确立的主要目的;2、兴趣十分广泛,几乎哪项业余活动都喜欢,但容易把相近的事物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3、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识的注意虽相对有所改善,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4、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要领和方法要提纲挈领。5、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愿意依靠老师,由老师来评价好坏;6、男女生在一起活动慢慢开始受性别的限制,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7、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玩耍。8、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影响集体。开始能分辨同学中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三)小学五、六年级心理特点1、感知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不明显。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学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2、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的时间增长,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3、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4、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因此,需加强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思维的能力。5、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6、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集体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特别喜爱有一定规则的竞赛,愿做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游戏。已开始把体育活动作为抒发感情的途径。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7、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十分尊重强者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对老师的行为敢提出批评意见,对老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二、初、高中阶段心理特点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现象极其丰富多彩,心理学一般将它们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三大类。这里主要介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心理过程的特点由于青年初期生活实践的内容逐渐丰富,社会交往内容日渐增加,学习内容日益复杂、系统与完整,因而,中学生社会化程度已接近成人水平,心理过程的水平得以迅速地提高。1、心理过程的特点(1)感知和观察质量提高:由于掌握知识,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要求,中学生观察水平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少年期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但也有观察程序不合理,观察精确性不够,容易草率下结论等不成熟的表现。(2)注意品质的提高: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稳定和具有目的性,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注意的广度、分配达到了一般成人的水平,他们大都能根据学习的目的、要求及时而又迅速地转移注意力。(3)记忆水平的提高:中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高峰期。中学生记忆的主要特征有:意义识记占主要地位,机械识记逐渐减少,对无意义的材料,也能采用"人工记忆术"有效地加以识记;有意识记发挥重要作用,兼顾无意识记;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质量明显地超过少年期的水平。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相同时间内,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内容上,比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要高一倍多,比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多四倍,但部分中学生否认必要的机械识记,认为是"死记硬背",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消除对机械识记的错误认识。(4)思维品质的提高:中学生的思维既有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有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开始从直觉经验型向理论逻辑型转化,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5)独立思考能力也迅速发展:对事物认识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猎奇,也喜欢探索、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其发展还很不完善,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容易毫无根据地争论,钻"牛角尖",看问题孤立偏激,易走极端等。(6)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显著提高,灵活性与敏捷性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周全,既能抓住关键问题和事物的本质规律,又能不忽略个别重要的具体细节;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问题速度快,能很快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7)辩证思维获得明显的发展:青年初期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能够较为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而同一个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存在往往依存于其它事物,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例如,曾有专家对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初一、初三、高二)就"自由"概念的理解水平进行测查。结果初一学生属于第一级水平,即认为自由就是不受管束,但如果随心所欲地做坏事,也必须受到制裁。初三学生属第二级水平,他们认为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要受到纪律的约束,高二学生属于第三级水平,他们认为自由不是一切由自己,并能认识到"一切都随心所欲,并不是"自由应受到纪律的约束,没有纪律的约束,也就没有自由。"由此可见,初中三年级是理解到自由和纪律的基本关系,但并不透彻,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则能多层次地理解,达到辩证思维水平,他们已经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8)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变化: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大多敢想、敢说、敢做,较少受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不被名人权威吓倒;创新意识强烈,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解决新问题。中学生的创造性更多地表现在学习活动中。1988年举行的第1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第20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考题难度极高,以致参赛国的领队提出抗议,说:"这是考诺贝尔奖的题。"而我国参赛的9名中学生全部获奖,物理获得金奖;化学获得金牌总数、个人成绩和全队总分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这说明中学生很有创造潜力。(9)发散性思维: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创造性越来越大,发散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表现在他们不受旧思想、旧观念、旧思维方式的束缚,善于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让中学生给如下故事命题:一个传教士被野蛮部落虏去,被强迫与野蛮族的女头人结婚,否则要被处死。传教士拒绝,终被野蛮人用沸水烫死,分而食之。大部分中学生的命题为"锅中惨剧"、"清炖牧师"、"宁死毋娶"、"自由无价"。显然,这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
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总体而言,男生优于女生。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应注意对女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1)内容丰富多彩:随着生活、学习范围的扩大,青年初期的中学生喜欢唱歌、跳舞、诗词、书法、绘画及体育活动等,借此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好、恶、欲等不同的情绪情感。他们常常对所爱的表现热烈,对所憎深恶痛绝,取得成就则欢欣鼓舞,遇到不平则愤而慨之。(2)情绪两极性突出:青年初期学生的情绪尚不够稳定,情绪的两极性比少年时期更为突出,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常常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3)情绪、情感的文饰与内隐性:少年期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而青年初期的中学生面部表情和内心世界体验不完全一致,掩饰作用较突出。如有的中学生明明痛苦,却可以毫不在意;明明对异性朋友爱慕,却可以做出庄重、回避的姿态,明明对人厌烦,却可能强装笑脸;明明心虚胆怯,却能故作镇静等。中学生在表白自己真实情绪时选择性很强,一般不愿向别人吐露真情,即使对密友也会保留一些内在的个人隐私。中学生情绪的内隐性和闭锁性,是他们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结果,但对了解学生真实思想情感带来了一定困难。(4)情绪的延续性。中学生的情绪很少出现儿童期的哭笑无常现象,而更多地显现出心境状态。某件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可以长久留在心头,虽已时过境迁,但很难消退。碰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有的中学生往往由热情、爽朗、爱说爱笑而变得沉闷、抑郁,感到万事皆不顺心,一切黯然失色,甚至几天都不理人,而碰到高兴的事情时,又感到心旷神怡,飘飘然,似乎万事如意,干什么都有劲头。(5)情感趋向深刻而稳定,带有浓郁的社会性。青年初期的社会义务感、责任感、友谊感、敬爱感、集体荣誉感等已得到较稳定的发展。中学生对知识及对美的追求要比少年更主动更自觉。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前提下,中学生的情感逐渐深化趋向稳定。普通高中学生比较好管理,与他们的情感深刻和稳定有关系。
3、意志过程的特点(1)中学生意志品质自觉性有所增强。他们对动机、行动目的及后果的认识更加自觉,开始自觉地考虑未来的职业与生活目标,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行动之前能冷静思考。(2)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增强。中学生已能独立地完成各种任务。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成人对他们应多给予指导,但不要包办代替,否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与对立。(3)此外,中学生在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方面的意志品质也有较大发展。他们大多具有恒心和毅力,能善始善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良好意志品质逐渐形成。(4)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学生意志品质还不完全成熟。在不利环境作用下,可能出现一些易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的行为;容易受外界事物和他人暗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还易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情绪;对积极意志品质(如勇敢有主见)与消极意志品质(如鲁莽、固执)的界限认识模糊。
(三)个性心理特点1、对塑造和发展个性极为憧憬
九十年代中学生对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强烈渴望拥有鲜明的个性。有位中学生这样抨击道:"现在的中学生缺乏个性,你只要认识一个中学生,就认识了一群中学生。高中生发展的是呆性,不是个性。"这话显然偏激,却也引人深思。有学生说:"我们不愿意用单调的色彩包裹自己,我们要有气魄,抱着对自己和国家未来的期望,怀着对生命永恒的爱心,去选择合适的个性发展方向,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内涵;"从小学到中学总是以升学为中心,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奋勇地投身进去。我们被浇铸成标准件,消失了自己的光泽和内涵。我们困惑何日有个性。人不同于钢、铁之类,可以被任意地车成同一规格、同一标准的零件。我们要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禀赋,丰富的兴趣。我们渴望在各项活动中一试身手,施展才华,培养性格,证明自己,渴望步入为之魂牵梦系的科学宝库或艺术殿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每个中学生都应有自己的个性,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内涵,这样校园才会丰富多彩,世界才会光明灿烂?2、理想具有时代性、概括性(1)中学生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理想。由于青年初期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他们已经开始考虑个人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大多对自己的未来作了初步规划,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理想。而且很多学生的理想十分远大,立志成就一番事业。(2)中学生的理想具有时代特征。面对改革开放的洪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学生们锐意进取,立志多学知识和本领,将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为祖国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消极思潮的影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出现偏差,关注个人利益较多,而对国家、民族前途考虑不够。例如,每年中考和高考报考外贸、管理、金融、外语等专业的学生最多,但个人的发展实际上并不都适合这类职业;一些学生对社会上的"大款"、"大腕"非常羡慕,一心只想毕业后赚大钱。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所做的未来梦中存在着大量极不实际的幻想,个别同学甚至为这种幻想付出了沉重代价。(3)中学生的理想具有概括性。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以理想的具体形象来表明自己的理想的,少年中占60%,青年初期占18%;以概括特点表明自己理想的,少年占6%,青年初期却占55%。可见,中学生的理想具有很大的概括性。3、自信心与参与性大大增强,勇于自我表现九十年代中学生比任何一代中学生都更有超越前辈的志向。以前的中学生更多地考虑的是如何继承前辈的思想、精神,而当代中学生更多地希望超越前辈,他们对前辈成果认为"完全可以超过"的现象屡见不鲜。毫无疑问,当代中学生的超越精神不仅是个人的进步,更是这个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时代所迫切需要的,从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还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得以继续的关键,应该说这是可喜的。但是,他们自控能力、基础本领方面的缺陷依然不可忽视,甚至有时会显得比任何一代中学生更为突出,这是令人担忧的。4、学习动机趋于集中,学习兴趣逐渐分化(1)目前,就我国普通中学学生而言,学习动机比较明确(无论中学生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大都集中在"为了升学""为了将来上大学深造,事业上有一番成就"等动机上,尽管好多中学生对此并非心甘情愿,甚至深恶痛绝,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去挤"独木桥"。一位学生说:"校园中刮着猛烈的高考风",我们迎风而立早已疲惫不堪,怎么会有精力去培养个人爱好?更不要说发展个性了。"另一位学生说:"高考似乎已经成为衡量学校和老师成绩的唯一标准,成为学生拼搏的唯一通道。我们整日被老师、亲友们叮嘱着,为考试时刻准备着,将来要为考大学时刻准备着!’高考不考的东西一概与我无关’,这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的信条"。(2)高中生由于身心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面的拓宽和加深,他们的兴趣更加广泛,对体育、文艺、社交、自然科学都有好奇心,但出于升学的压力,常常不得不"忍痛割爱",他们开始将兴趣与职业理想紧密联系,即使对较枯燥的外语学科的学习也能认真对待,保持稳定的间接兴趣。(3)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分化,甚至出现偏科现象。有的学生,认定非化学不学,整日沉浸在C、H、O中,甚至看见老师戴着"孔雀石"项链,也惊叹"碱式碳酸铜"。有的学生以为只有学英语才最"OK","托福"!"托福"!整天一定要托英语的福,戴上耳机,觉得空气中也弥漫着"A、B、C。"此外,文理两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性别差异的。就总体而言,男生对理科的兴趣稍大于女生,女生对文科的兴趣又大于男生。5、性格逐渐定型
中学生对现实逐步形成稳定态度,性格趋向稳定和社会化,到高中一、二年级就趋于成熟和基本定型。在男女学生中,由于社会环境、教育及个体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一般来说,男生大多性格开朗、勇敢坚强、果断机智、勤于思考、好动、好问、不拘小节,但存在骄横、逞强、好胜、粗枝大叶的弱点。女生多文静、温和、细心、守纪、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但她们也存在着任性、怯懦、自卑、心胸狭隘、情感脆弱、优柔寡断等缺点,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教育、引导中学生正视性格弱点,优化自身性格。
(四)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点1、自我分化,迫切要求了解自己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主我和客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简单,对"自我"了解很肤浅,他们很少自我反省,很少把自己心理过程的特点当做认识的对象。初中生则对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而高中生对自己的认识更自觉、更深刻,他们经常关心和考虑有关自己的各种问题,很想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头脑里常常出现诸如"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别人怎么看我?""我长得怎样?才能如何?"等问题,青少年不仅在观察、评定现实的自我,还在积极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自我。2、自我评价能力有很大提高
一般而言,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经历了以下过程,从轻信别人的评价向自己独立评价发展;从评价别人向评价自己发展:从评价外部表现到评价内心品质;从评价行为结果到评价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
高中生和初中生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初中生要落后于高中生。大多数高中生能够独立地、一分为二地对自己作出整体性评价,做到自尊、自信、自爱,因此,心理比较平衡。必须指出,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十分成熟,一般还没有达到全面而深刻的水平。也有一部分中学生不能正确客观地自我评价,或者自高自大,自吹自夸,或者自暴自弃,自怜自卑。
在某些方面,男女中学生自我评价也不一样,例如,在取得成绩和能力方面,女生比男生缺乏自信,他们对成就的期望值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成绩的评价也较低。相反,男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过分自信(未必积极和准确),他们经常对自己的成绩和能力作出过高的评价。在性别与自我评价问题上,心理学家研究的结论是:女生一般具有外部控制点,她们认为自己受机会或运气的支配;男生一般具有内部控制点,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行为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这种性别差异主要是性角色期望和社会文化差异所致。
3、自尊心增强
中学生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希望在班集体或社会群体中扮演合格成员的角色,得到较好评价和受到应有重视。他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而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自尊。不少中学校长都认为:"现在的学生特别重视自我,他们要求人们尊重,强调完善自我。这个时期的学生,自尊心达到了更自觉的水平。"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白己当小孩看,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事应由自己来管,用不着别人来过问,一旦有人干涉就会产生强烈反感,认为是多管闲事,如果态度粗暴生硬,那就更加反感。如有一位女同学体育很好,出席过省、市运动会,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她却不愿参加,班主任问她原因,她不回答,后来班主任说了她几句,她就和老师吵起来,又哭又闹,非要老师承认态度不好不可。
4、人际关系的自我认知特点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研究认为采用"四模式"可以有效地划分学生在直接接触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的地位。以班级成员被喜欢的人均数和被排斥的人均数作为划;四模式"的标准。(1)人缘儿:受到较多人的喜欢(大于平均数),受到较少人的排斥(小于平均数)。这类学生大都是班级或团队干部"好"学生、班上的"尖子",或者在某些方面表现较突出者。其特点是学习刻苦认真,学习成绩好,知识面广,聪明有才华,有文体活动特长;或者言行一致,待人友好、热情、忠诚,对集体工作认真负责,关心集体,乐于助人。(2)嫌弃儿:受到较多人的排斥(大于平均数),受到较少人的喜欢(小于平均数)。其特点是生活散漫,脾气暴躁,违反校纪,好打闹,或者不求上进,不爱学习,只爱穿着打扮,讲究玩乐;或者自私自利,经常背后议论别人,爱讲风凉话,爱出风头,好自我表现,有强烈;领袖欲"、"支配欲"。(3)孤立儿:受到较少人的喜欢(小于平均数),同时,排斥他的人也较少(小于平均数)。这类学生主要有三种:一是只埋头个人的学习,既不助人,也不求人,忽视人际交往,独善其身,自得其乐。二是性格怪癖、孤独、抑郁、自卑、胆怯、退缩、沉默寡言,不善交往,又渴望别人接纳与接近自己,这类学生常抱怨别人冷淡无情,不理解自己。三是学业不错,好胜心强,但妒嫉心重、虚荣心强的学生。(4)矛盾儿:受到较多人的喜爱(大于平均数),同时,排斥他的人也较多(大于平均数)。这类学生大都是从人缘儿班干部中分化出来的,其特点是骄傲自满,盛气凌人,不关心、团结、尊重同学。
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影响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判断力。一般情况是,人缘儿对于谁喜欢自己估计过低,对于谁不喜欢自己又估计过高。嫌弃儿对于谁喜欢自己有过高的估计,对于谁不喜欢自己又估计过低。孤立儿对于谁喜欢自己和谁不喜欢自己都有过高的估计。矛盾儿对于谁喜欢自己的估计与实际上喜欢他的人数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谁不喜欢自己则估计不足。
(五)初高中学生的异常心理
青春期既是人生黄金时代开端的关键时期,又是人生最脆弱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时期。中学生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者缺一不可。
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标准至少包括这样几条:具有正常的智力;具有情绪的自控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协调的行为方式;具有与年龄相符的心理特点;具有与其所处社会相符的道德品质。这里主要就中学生中常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进行阐述。1、青春期烦恼目前中学生有三大青春期烦恼。(1)白日梦:中学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年轻的中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们常常通过丰富的想象,在脑海里架设一座由现实的此岸世界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的桥梁,在想象中实现自己的梦想。白日梦有多种类型,有想象成为各个领域强人的"英雄型",有想象成为百万富翁的"富贵型",有想象得到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情爱型",等等。白日梦是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偶尔出现是正常的。但如果以幻想代替现实,整天沉缅于其中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不少中学生从白日梦中醒来,梦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的客观自我发生剧烈冲突,内心失衡而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2)体相烦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充满朝气的中学生?中学生有了强烈的自尊自爱需要,珍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一年龄阶段,正是生理发展的"拔节抽条"期,四肢的生长快于躯干的生长,身材比例总不那么匀称。因此,中学生体相烦恼应运而生,不是嫌自己长得太胖就是嫌自己长得太瘦,不是嫌自己长得太矮就是嫌自己长得太丑,有的甚至因脸上的"青春痘"茶饭不思,暗自流泪。许多人自备镜子天天端详数次,几乎人人在体相上均有本难念的经。这种状况如果走向极端就会引起很大的问题。如某校一女生因面部长得较丑而几次轻生。另一女生因长得较胖而强制自己连续几个月节食,引起神经性厌食症,最终死;弥散性血管凝血症。"(3)性心理问题:青春期是开始性成熟的时期。我国青少年到16岁时,男性性成熟者已达93%,女性性成熟者已达96.8%。性成熟,又必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性心理问题。例如,对女生的月经、男生的遗精等正常生理现象,不少中学生产生惊恐、疑惑、羞涩、精神恍惚、焦虑不安的心理,又并存着神秘感和好奇心理,渴望了解异性,探索异性奥秘"。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便感到羞耻和不安,有"罪恶感"、"负疚感",这与性教育、社会化教育落后于中学生正常生理成熟,大多数中学生缺乏必要的性生理知识有关。这种性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学生产生种种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有的产生性过错,甚至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的性心理矛盾和障碍应当予以足够重视。2、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他们承担社会义务的起点。中学生是否得到社会成员与自身的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1)厌学:厌学是学生回避或厌恶学习的内在反应。这类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既因为成绩差产生自卑,又极自尊,怕人嘲笑,在家瞒父母,在校应付老师,有一种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2)考试焦虑:一位女中学生说,"为什么我在考试时会紧张得把准备好的东西忘得一干而净?"另一位男生说,父母对他期望过高,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考试中都会出现心悸、头晕,有时伴有腹泻,记忆内容的再现和回忆困难,见到试题,头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紧张情绪。(3)作弊:作弊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作弊者为了考试成绩铤而走险,一段时间心理处于紧张状态,作弊之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自责和内疚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3、代际冲突代际冲突,即亲子间的隔阂与矛盾,其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如下:(1)社会化不足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人在这个时期生理上已经日趋成熟,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很大提高,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因而学习知识能力强,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给他们的选择带来困难。青少年此时自我意识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也初步形成,但仍然处于不稳定阶段。与生理成熟程度不同的是他们的心理上则不够成熟。此时的青少年一方面力图脱离家庭及他人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社会生活领域,但同时又因经验不足而产生危机感。他们既不愿向父母和老师述说自己的想法,又因缺乏经验和主见而犹豫不决、焦虑不安,由此行动上出现混乱。社会学将青少年的这一生命时期称之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变化对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我国目前的青少年一代(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生活在社会迅速变迁的环境之中,他们因此没有稳定的显著的价值道德标准为参照;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思想、新现象、新问题不断出现,许多东西还来不及稳定就又发生变化,他们面对异彩纷呈的世界应接不暇。人人都在追逐速度、追逐创新、追逐利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忙于追逐而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精神支柱。这又是一个缺少思考的变化无常的时代。青少年因此处于文化、价值、规范的不断流变之中,这对他们的社会化是个威胁!而当社会风气变得冷漠浮燥,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被物质追求所取代的时候;人际之间不再宽容、不再奉献、不再感动的时候;各种不良社会情绪通过各种渠道正在影响着成长中的年轻一代。使他们中的不少人变得自私、任性、冷漠、包括对父母及亲人朋友。由于总是被别人关心照顾,亲情这一最本能、最能直接体现的情感却常常被他们漠视;不是他们有意这样,而是他们缺少感激别人的生活体验。他们不体谅父母的辛劳,把父母对自己的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在父母的过度关爱下,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过于自我,追求享受,害怕吃苦,娇惯任性;缺少关心、体谅、尊重他人的习惯。缺乏自信,缺乏经受挫折的承受能力,在挫折面前容易悲观、失落。依赖性强,自立于社会的能力就弱;缺乏精神追求,就容易形成人格的缺陷。社会化的不足不但会影响年轻一代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完成人生正常的发展历程;也使他们缺乏对社会和家庭承担应有责任的信念和能力,成为只会享受权利而不愿履行义务的一代人;并使代际矛盾扩大,代际冲突加剧。(2)对价值观的错误选择与判断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爱,实质上是父母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完全寄托在子女身上,是父母自私的功利性的行为。他们将“光宗耀祖”的重担强压在子女的肩上,又用“成龙成凤”的理想教育子女;而无视子女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并常常忽略对子女的精神品质等方面的培养。这种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不正确引导,其后果是一方面造成子女成长的压力,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又影响了子女的个人奋斗目标和人生价值选择,使之不能客观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容易形成只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想追求,并过分地注重经济利益。而且一旦遭遇失败,就会悲观失望,再也没有继续努力的信心和能力。这对年轻一代的成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青少年是富有激情富有理想的人生阶段,这理想应该来自社会化的理想教育。但是由于他们知识不足,经验短缺,想像中的理想化的因素过多,在面对现实时,就因现实情况的不如意而失落悲观,产生严重的挫折感,甚至于对自己的一切产生怀疑,失去信心。在
代际互动过程中,父母应加强对子女的理想和挫折教育,而不能一味地溺爱和怂恿,这是年轻一代应该具有的完整的人生经历的体验。(4)代沟及“文化反哺”代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严重问题。在价值观、生活态度、知识结构、行为方式等方面,两代人会产生明显的差异甚至矛盾冲突。在现代家庭的代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关系。我们知道,人类学家M·米德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将文化传递过程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而人类社会正在从前喻社会向后喻社会转变。在前喻社会,宝贵的是经验,老年人因而备受尊重;而在后喻社会,有价值的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世界只属于年轻人。“两代人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上的这种差别,使得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发生了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现象,[18]
社会学者称之为“文化反哺”现象,或者说是“反向社会化”。
在亲子之间发生的这种“文化反哺”现象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从价值观选择、生活态度认定、社会行为模式的变化等方面都有。“‘文化反哺’现象出现,一方面动摇了传统社会‘长者为尊’的地位,使得父母常常遇到来自子女的各种反叛和挑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年老一代对变迁社会的顺应能力。”[18]我们要正确对待现代社会中的代沟和代际之间的矛盾冲突。代际倾斜现象目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不是不可理解和改良的。4、性格缺陷中学生性格发展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偏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狭隘和抑郁:前者表现为经受不起委屈,常为一点小事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以致出现神经过敏,情绪不稳定或意志消沉等情况。后者表现为郁郁寡欢、心境悲闷、沉默寡言、消极颓废、食欲不振和失眠等状况。(2)怯懦和自卑:有此性格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在别人面前讲话和做事,缺乏勇气、胆量和信心,担心别人耻笑自己。(3)三是孤僻和离群:这类学生喜欢独处,往往与他人没有什么交往,人际关系不和谐,性格古怪。(4)对立和破坏,表现为处处与人作对,恶作剧,无理取闹,破坏公物和公共秩序,逆反心理明显,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叫他打狗他偏要赶鸡。第三章各阶段学生情况浅谈一、小学四五年级学生情况浅谈(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心理门诊,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就是对玩感兴趣,怎么玩也玩不够,可是,让他稍微多做一些题就不行。怎样才能让孩子对待学习就像看电、玩游戏那样投入呢?首先,家长要从小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在3~5岁时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所问的问题千奇百怪,无所不问,例:电灯为什么会发亮?计算器为什么会计算?小鸡为什么有两条腿,而小狗却有四条腿?等等,孩子遇到什么就会问什么,家长往往被他们问得张口结舌,就不耐烦地说自己头疼,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就把他们交给电视和录像了。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长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引导孩子看专门给幼儿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物质现象有感性的认识。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给孩子讲一些为什么。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但就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了解了许多知识。曾有心理学家建议家长给一岁以内的婴幼儿颂读一些儿歌、故事等内容,对增加脑细胞的信息量有很大作用。所以,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还不懂事,但他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不能忽略从小对他们的教育。第二,家长要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兴趣。曾有一位家长让自己2岁半的孩子学绘画,原意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可当家长看到孩子把小鸟画成了一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孩子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还有一位家长看到孩子在作文中不恰当的比喻时,就对孩子大加讽刺。家长这样的态度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第一个有权威地位的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可是家长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的、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孩子的求知欲。当孩子做的好时,应表扬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鼓励孩子,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第三,对于因学习困难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找到困难的原因,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要对孩子失去信心。有的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做作业就不会做,家长讲了几遍,孩子还不懂,家长往往就没有耐心和信心了,说孩子不用心,没有希望了,严重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越发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在无奈之余可以找心理医生检查评定孩子的学习能力,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用科学的方法来矫治.(二)四年级对孩子的影响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家长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就必须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就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家长只有按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四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还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发育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相反,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有意识;儿童的自制能力开始增强,但是仍然不稳定,开始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四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关键期,随着大脑发育的成熟,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逐渐成为一种重要思维形式,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小学四年级是这个飞跃过程的关键时期。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正是由于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会随之而来,所以四年级孩子开始了不安的学习生活。情绪上的波动和不安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惑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沦落为后进生或者“问题儿童”,但是,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为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所以,四年级也是学业成绩开始分化的时期,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四年级是良好学习习惯定型和培养的最后关键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的“永动机”,是孩子学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日本的一项调查表明,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因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从孩子意志力的发展来看,四年级是孩子通过克己而主动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尽管孩子的意志力发展还只是初步的和不稳定的,但是,四年级孩子的意志发展正由弱到强、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孩子的行动从受外界,四年级孩子为了得到老师、同学、家长和其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他们也会努力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所以,四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后关键,如果教育得法,将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会使孩子的学业取得成功。(三)四年级是培养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的重要期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相比,孩子的品德发展将会发生如下一些变化:四年级孩子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品德发展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一般来讲四年级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道德原则分析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开始具有一定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冲动,并懂得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往往言行不一致。这个时期品德教育的关键是道德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尤其要注重孩子道德行为的教育,让孩子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一般来说书面言语落后于口头言语,约从二三年级起,书面言语逐步赶上口头言语,约从二三年级起,书面言语逐步赶上口头言语,四年级起书面言语就超过口头言语,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社会课程则更加注重介绍更为复杂和间接的社会现象,科学课程则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开始探讨一些自然现象的奥秘。学校教育的转变要求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养成必要的数学思维习惯等。同样,家庭教育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家长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持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欲望,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学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四)错过这个关键期的严重后果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的,而是存在若干的关键期,四年级不仅是孩子学业成功的关键时期,还是其他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把握好这一教育契机对孩子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自己不可能知道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四年级的重要性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此外,尽管四年级的学校教育将会发生一些显著的变化,但是学校教育毕竟只是孩子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任何成功的孩子无一不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所以,把握这个重要时期的关键是家长。根据科学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错过四年级的教育时机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直接导致孩子未来的学业失败,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四年级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努力将会使培养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效果事半功倍,而错过这一年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是莫大的损失。其次,四年级是良好习惯培养和定型的时期,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改正以前的不良习惯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在四年级尚未形成良好的习惯或者养成了不良习惯,则需要经过特殊的努力才能够改正过来。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可见改正不良习惯的艰难。事实上很多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直到高中以后也未能改正过来,成为孩子学习中看不见的拦路虎。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坏习惯是人一生需要偿还的“债务”,需要人一辈子不断地无偿付出以偿还这种债务的利息,直到人们一无所有而破产。坏习惯会折磨人,使得人们丧失所有的创造力。相反,乌申斯基认为好习惯则是不断增值的“资本”,可以使人们终生受益。再次,四年级是孩子形成内在学习动机的开端,如果引导得当可以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小学低年级援用的外在激励模式的惯性作用下,孩子很难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缺乏学习动力。此外,基于这种外在的学习激励模式,孩子往往将学习失败的原因片面地归结为自身以外的因素或者自身难以改变的性格或个性因素,也就是说,孩子总是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一定的“借口”,被人们称为“借口症”。尤其是一些学业成绩不好的孩子常常抱怨老师不好、同桌不好或者父母管教不好,或者埋怨自己脑子笨(而脑子笨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比较笨),埋怨自己脾气急躁(脾气急躁的原因在于爸爸或妈妈脾气不好)等,并不认为学业差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借口症”实质上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外在学习动机的重要表现,时间久了,借口就会成为一种潜意识,一旦遇到失败或者挫折,就会为自己找借口。错过四年级教育的后果的一个方面就是容易造成孩子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错过关键时期的引导,孩子不能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将注定造成学业失败.(五)孩子的学习需要管理孩子需要管理。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己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管理。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改掉缺点和不良习惯的观点是不对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会学习的聪明孩子是家长培养的结果,决不是孩子自然成长的结果。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时时刻刻留心,将教育寓于生活之中。四年级孩子的管理最重要的不是生活起居的管理而是学习管理。对四年级孩子的发展来说,关键的需求已经不是衣、食、住、行等物质性需求,而是探索、求知、好奇等精神性需求,这些需求不是通过生活起居管理来满足的,而是通过学习管理来满足的孩子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情绪、信心、社会评价和交往,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学业成功。但是,学习管理必须体现在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习管理对家庭教育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一般来说,对孩子学习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改正不好的学习习惯。当孩子身上出现了不良习惯,父母要及时帮孩子认识不良习惯的危害,并想办法改变这些习惯。孩子形成好的习惯,要想办法逐渐强化和稳定这些习惯。此外向孩子提供学习方法指导,给孩子提供生活建议和交往建议等也是学习指导的一部分。管理孩子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让孩子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孩子不断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缺点和不足。家长还要经常给孩子提供自己对孩子的评价,让家庭评价成为孩子的一种监督,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矫正不良习惯。成功的孩子应该学习什么成功的孩子从来就没有严格的标准,一般来说孩子需要全面发展,但是基于某个孩子的特点,某个方面的优秀仍然可以称得上成功。让孩子学些什么需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四年级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判断,沟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确定学习的一切,而是让孩子确信学习某项内容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孩子形成学习的责任心。例如特长学习的选择,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特长班丰富多彩,应接不暇。虽然孩子也不一定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但是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选择,并征求孩子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孩子就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选择,一旦孩子选择了某项学习内容,他就会对自己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责任心,将学习作为一种任务去完成,此外,在多种兴趣中进行选择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抉择能力,增强孩子的个性和主动意识。让孩子掌握一些必须具有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这些大多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但是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一定非常详细地告诉孩子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必需的,所以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作文是四年级孩子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欣赏美妙的文章、通过故事说明写作在各个领域的用途,让孩子确信写作文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故事说明写作文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积累、观察和思考,写作文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四年级孩子必须学习的内容包括:阅读的技巧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数学思维的意识和习惯;英语语言的学习能力;一些基本的社会和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六)四年级孩子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妈妈的作用更重要,很多情况下,妈妈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会多些,在细致入微的照顾中指导孩子往往不会招致孩子的抵抗情绪。而且在孩子眼里妈妈一般更容易沟通和交流,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妈妈。所以,妈妈会有更多的教育时机,妈妈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为孩子做一桌可口的饭菜,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饭,妈妈肯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告诉孩子你幸福的感受,选择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他的成功会让自己更为幸福,让孩子在一份感动中接受妈妈的敦促和教诲。需要指出的是,妈妈的教育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其一,过多的说教往往会被孩子视为唠叨,所以,妈妈说教过多往往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其二,过多的要求往往让孩子认为妈妈管得太多,时间久了反而产生逆反心理或产生一定的压力,管得太多反而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就同一件事情反复进行说教,不要就孩子的一次小小失误多次提出批评,不要就无关紧要的琐事提出过于严格或过多的要求,不应该事无巨细地进行管教。正确的做法是正式地与孩子好好谈一次,将对孩子的某种要求或期望告诉他,或者告诉他某次失误应该吸取的教训,说明从小事总结经验的重要性等等。如果方法得当,一次沟通的效果要胜过多次反复的唠叨。妈妈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把握好孩子的发展方向,这样不仅省心,而且对孩子的学业成功会产生更好的影响。二、初一学生情况浅谈(一)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心理关爱要求1)家长要了解并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特点,逐步改变小学时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使自己孩子较快适应中学生活。利用孩子由小学进入中学的新鲜感和新的愿望,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关心班级集体和谐建设。(2)家长要针对孩子好胜心强、意志力较薄弱、自控能力不足等特点,加强抗挫折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重视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训练。(3)家长要针对孩子好动、好模仿、精力充沛的特点,积极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4)家长要关注并预防在初一第二学期开始的分化现象。对女孩子适当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关爱。(5)家长对迷恋网络的孩子要及时寻求心理疏导、给予正确引导。(6)初一学生有比较在乎家长,老师,同学对自己评价的心理特点。家长应该扬长避短,每发现孩子有细微进步,都应给予适当鼓励。(7)所学知识的趣味性是初一学生学习热情最关键的东西。家长及老师应该注重所授予知识的趣味性。(二)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①他们渴望独立,又离不开对老师、家长的依赖;②具有一定的行为自觉性,又容易受别人或外界的影响;③渴望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却又常常处理不好之间的关系。
(三)初一学生的学习现状
初一学生由于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的学习存在着诸多问题,如:1、
纪律性差,不习惯中学的作息时间,上课不能坚持45分钟,一般30—35分钟后,注意力开始不集中,表现出坐立不安、小声与同学说话、在课桌下玩小玩意儿、趴在课桌上睡觉、东张西望、看窗外等等。2、
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没听清楚,以至于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或干脆不交作业。3、
自我约束力不够,不能自觉地学习,随时都必须有师长的督促,如果师长放任自流,学习就一落千丈。4、
不刻苦钻研,不爱思考,学习经常“点到为止”,不求甚解,问题越积越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5、
不能持之以恒,学习全凭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6、
懒惰,经常不做作业,但不是因为不会做。7、
怨天尤人,遇到自己做错了事,却强调客观原因。8、
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家长长期在家聚赌、喝酒至深夜或通宵达旦,学生白天上课无精打采,更谈不上好好学习、完成作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尽快、有效地解决,将会阻碍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初一这一年正是整个中学阶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抓好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不仅在中学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将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辅导初一学生时,不能仅仅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怎样学好”。(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应注意的事项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产生主动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2.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勤奋学习的精神、战胜挫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中学学习环境的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在学习上的行为趋向良好,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初一年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可能顺利地完成中学学业,取得优异成绩,跨入更高一级的学府进行深造,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五)做好衔接,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分属于不同的管理体系,表现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所以,小学升入初中,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具体为:1、对课程不适应。初中课目增多,分科更细:除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小学已经接触过的学科外,增加了历史、地理、生物、阅读、信息技术等学科。数学又细分为代数和几何。2、对老师不适应。随着学科的增加,上课的老师也增多了,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要求,这要求同学们要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他们。小学教师的语言亲切有加,鼓励性的话语较多,而中学老师的话语少了呵护,有时甚至比较严厉,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等。3、对课堂教学不适应(1)小学活动式为主、讲授为主。内容综合性较强、知识容量少、注重识记。节奏较慢,教师讲解细致、学生对教师有依赖性。练习形式多样化、但难度偏低、作业量较少。课堂气氛活跃,情景氛围浓。(2)中学注意引导启发、讲授与探究并重。内容系统性强、容量大并有一定的深度,节奏较快、注重理解。教师讲解粗、理性思考多、逐步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练习形式单一、但难度较高、作业量较多。课堂气氛一般,情景氛围淡化。4.对学习方法不适应。小学学科少,反复练习,重复训练为主,有时是老师哄着完成作业,方式方法单一。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方面没有中学要求高,到中学了,学科量大,更多的要灵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主动自觉来学习。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的习惯、上课作笔记的习惯、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复习的习惯等。5、对管理不适应。初中强调集体管理,自主自觉:小学都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家长式管理,而初中是教师集体管理加上学生自主管理,被无微不至关心惯了的同学,进入初中,突然会觉得“无依无靠”;习惯了班主任一个人管理的同学,如今面对着七八位任课老师、领导和学生会、班委会的集体管理,或许会感到有点不适应。管理更严格,中学班主任不但要考虑学生的成长的过程,还要关注成长过程中的成绩。三、初二学生情况浅谈(一)初二学生心理特征表现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1、过渡性初二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张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这时期,特别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指导。2、动荡性初二学生与初一、小学生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家具甲醛含量检测与维修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混凝土工程合同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3篇
- 湖区环境治理行动方案模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机构担保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按揭借款合同利率调整机制3篇
- 网络商城课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广告车租赁与品牌推广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十二岁生日演讲稿范文(2篇)
- 2025年度电子商务销售合同范本2篇
- 课题申报书:大学中学融通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 妊娠剧吐的护理查房
- GB/T 5023.5-2008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 GB/T 36127-2018玉雕制品工艺质量评价
- GB/T 304.3-2002关节轴承配合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漆画漆艺 第三章
- (完整版)100道凑十法练习题
- 光伏逆变器一课件
- 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卡
- 《基础马来语》课程标准(高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