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本课目标1、结合史料,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从专制王权国家到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吻合。(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从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体会民族认同感、凝聚力的强大动力,进而思考中国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提高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3、分析国际法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特征、局限性及进步性。认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是国际治理的重要手段,全面客观地认识国际法在历史和当代的影响,从国际法发展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课标要求所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封建神权国家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封建割据神权至上国家统一王权至上民族认同国家至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寻求统一拥戴国王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追求民主抛弃国王

在封建西欧,领地是政治的基础,庄园是社会的单元。一切人都和领地与庄园有直接关系,他们隶属于领地,依附于庄园,效忠的对象是领主,人们的身份认同与土地分封制度一致,即认同于分封的土地,同一封地上的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民族”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意义。像英格兰、法兰西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的概念,表明某个地理范围;而英格兰人、法兰西人这些概念,如果存在,也基本意指在这些地域范围内生存的人,其意义并不比某某村、某某乡更为重要。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经济基础:庄园制“民族”概念模糊“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它离普通人太遥远。一切人——无论领主还是农奴,都清楚要对“主公”(即土地所由来者)效忠,例如封臣要对封主效忠,农奴要服从领主的指令,等等。即使对作为一切封建主之首的“王”,由于他也是以个人的身份取得这个地位的(即他是一切土地最初的封授者),所以人们对他的效忠(如果存在这种效忠),也是对最高领主的效忠,而与“国家”无甚关联。——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只有领地,没有“国家”

天主教会统治下“基督教国际大家庭”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认同罗马教廷的教义,整个西欧都必须使用拉丁语作礼拜,阅读拉丁文圣经,拉丁语是唯一被认可的官方语言。——姜守明《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之路:近代早期英国海外殖民扩张研究》教皇权力是太阳,皇帝权力是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权力来自教皇。

——中世纪“日月论”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双方剑拔弩张、势不两立。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表现了欧洲社会政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教权大于王权宗教信仰掩盖了民族特性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生长受到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它需要得到国王的保护以制止封建贵族对城市的骚扰和镇压发生在城市中的暴乱。······为了保护这种(跨国贸易)经济活动,国王必须强化本国的秩序,负责修筑本国范围内的道路、桥梁······这些都要求国王必须采取措施集中其领十内的资源,以满足国际性物流所需要的条件·····随着这种权力的增强,统治者据此把自己定位在了“公共福利”的维护者上。——从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城市市民阶层必须展开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这一点与封建王权打击割据势力、加强集权的努力不谋而合。共同的利益把王权与城市的命运系在了一起。路德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通过宗教改革,摧毁了罗马教皇的一统权威,建立了服从国王权威的民族教会,一统的基督教普世国家已被分成为很多独立的国家。——姜守明《欧洲宗教改革与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社会上:宗教改革沉重打击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他说:“路德的语言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全德意志,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这种书面语言今天仍通行于德国,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文化上: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1337——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战争中,法国为了赶走英国军队,奋起抗争,涌现出了民族女英雄贞德。这场战争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本课导言P69政治上: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路易十四亲政后决心实行绝对的君主专制,他的名言是“朕即国家”。在亲政的54年中,他从未任命首相,一切国务均由他一人拍板,他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僚机构都是他的执行工具。他剥夺巴黎高等法院的职权,从不召开三级会议,并加大对教会的控制。他花费巨资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将大批贵族召入宫中,让他们挥霍享受,很快便使他们丧失了抗衡国王的意志和能力。——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市民阶层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中发挥积极作用……市民还是社会制度和文化思想的创造者,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需更多文化产品,从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进步。至此,市民阶层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重大任务——民族精神的塑造。——刘德林《简析英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英帝国的建立》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17世纪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随处可见其激情抒写、神圣化英格兰民族的文字,或赞美诗般地歌唱英国历史、君主、将帅、国土的伟大与辉煌,或将英格兰人的崇高、英勇的行为和事件做仪式化编排,以正面形象塑造英国民族形象,将民族共同体的自信、自豪与自我认同全方位地植入人们的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深处。——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批判和动摇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为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上的武装和必要的思想准备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如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等,帝国主义(包括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军国主义等,一定程度上是其衍生物。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

——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阅读材料,思考民族主义的积极性与局限性基于上述所学,思考国与国之间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均束力的法律系统。

——《牛津法律大辞典》1530年以后,欧洲进入所谓“宗教战争”时代。这种以军政革命为诱因而爆发的战争成为早期近代欧洲国际政治的核心,各国新兴君主为广开财源以宗教信仰为借口对土地和黄金等财富展开激烈争夺。面对和平的丧失,法律思想家们对战争根源及其正义性展开讨论,他们企图创造一整套规范指导新兴君主国之间关系。——陶永新《从万民法到国际法——近代国际法概念演进考》自然法源于神法,故不可更改,而自然法的一部分为最原始的国际法,它不同于可以改变的实证的或从属的国际法。我们称之为首要的原则——国际法原理,其精神是不证自明且永恒不变的,即: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摘编自胡果·格劳秀斯《海洋自由论》等地理大发现使得各国的联系与交往增加;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国家强调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法学家希望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的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荷兰]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国际之间,必有一共同之所法律,此法律在战争中,或与战事有关各事,均可发生效力。本书之作,实具有重大原因,窃见崇奉基督教之国家,以战争为儿戏,眦睚小怨,顿起干戈,虽使野蛮人闻之,亦将为之汗颜。且战事即作,一切宗教法律,胥皆弃若敝履,一若生人受命,即专以屠杀为事者……国家的主要特征就是拥有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主权属于君主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三十年战争)战争的爆发与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诸侯争权和王朝争霸有密切联系,交战的一方是神圣罗马帝国福音教邦国等级、诸侯以及与之结盟的丹麦、瑞典和法国,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另一方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其支持者主要有教皇和波兰。……这些战争都不仅仅是为了某一所谓神圣原则而进行的战斗,而是具有明确整治目的的宗教战争,或者说是打着宗教旗号的政治战争。——孙立新《德国通史》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患、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指主权国家通过对话与谈判来解决国家间分歧。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维也纳会议后,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拿破仑战争的结束标志着法国的失败。战胜国按照各自意志对欧洲进行了一次重新安排,构建了新的维也纳体系,即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当“科西嘉怪物”最后被牢牢禁闭起来之后,大大小小的帝王们立刻在维也纳召开了一次会议,以便分配赃物和奖金,并商讨能把革命前的形式恢复到什么程度。民族被买进或卖出,被分割或合并,只要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就行。

——恩格斯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