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辛亥革命_第1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辛亥革命_第2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辛亥革命_第3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辛亥革命_第4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踪热点,忆昔抚今两岸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国再统一,才是台湾真光复。”(台湾统一联盟党首任主席纪辛)——走向统一,振兴中华!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辛亥革命【单元概述】随着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开展起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为重要。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课标要求】1.8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189419011905190619081911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28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钦定宪法大纲》清帝退位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解散国民党《中华民国约法》复辟帝制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府院之争新文化运动通电易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独裁北洋政府辛亥革命晚清政府时间轴(1840)三民主义护法运动加入一战狭义上,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广义上,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革命派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等等。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浙江(1)·7·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022天津·6·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江苏·7·辛亥革命剪辫子海南·6·孙中山

山东·6·洋务运动和清未新政相同目的湖北·7·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广东·7·清未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2021【Ⅲ】29·辛亥革命;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湖南·8·辛亥革命的背景广东·7·民生主义诞生的思想来源河北·7·清未新政,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湖北·7·近代中国物质文化生活变迁北京·7·辛亥革命冲击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2020【Ⅰ】45·清末新政颁布商务法规【Ⅲ】29·清帝退位2019天津·7·辛亥革命北京·37·中华民国成立考情分析命题趋势: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预计在未来高考的考查中仍是重点内容,图存的现实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主流价值观。侧重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主要历史现象对中国的影响,突出救亡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权威下降,面临巨大的政治危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方案均失败为什么革命?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清革命派组建革命党派树立思想纲领发起反清斗争

材料:20世纪初,中国再次出现了发展的机会。在由谁来掌握这机会上却出现了复杂的情况。在朝的统治者和在野的革命派、立宪派都想掌握这次机会,而且在朝、在野分别演出了程度不等的悲喜剧。——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请阅读教材P108-110页,总结归纳统治者与革命派于20世纪初“掌握”发展机会的做法?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为什么革命?1901年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一、中央、地方机构的调整及冗员的裁汰。二、建立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军”、警察制度。三、调整和制定合乎近代规范的法律制度。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五、整理财政,改革币制。六、废科举,兴学校。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五大臣出洋学习2.经济和阶级: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为什么革命?总理大臣奕劻(皇族)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皇族)协理大臣徐世昌(汉)协理大臣那桐(满)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材料:1906年夏秋之交,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先后回国复命。他们将所见所闻向朝廷报告外,同时也请朝廷准备立宪,以为当日的中国只有走立宪的路,才能使清廷拜托危机,皇位永固。……真正希望能够打动西太后的恐怕就是“皇位永固”四个字。——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1906年9月1日“仿行立宪”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9年为期筹备宪政1910年11月《上谕》预备立宪期限缩短为五年以空头支票的方式给人民以虚假的希望预备立宪使得立宪派倒向革命,壮大了革命力量

第一届内阁成员共13人(1911)

“皇族内阁”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兴办学堂,选派留学生成效

1905-1906年留日达到高潮。保守估计,清末十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不下5万人。以师范、教育、军事、法政为最多,理工科较少。3.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崛起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1866年,出生于广东翠亨村贫困家庭1875年,入村塾,接受传统教育,崇拜洪秀全等反清人士1879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式近代教育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卖国、腐败,开始产生反清思想1892年,毕业香港西医书院,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改革未被接受,同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任总理。在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孙中山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时间地点名称建立者1894年檀香山兴中会孙中山1904年长沙华兴会黄兴、宋教仁1904年上海光复会蔡元培

材料: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吴玉章(中国人民大学创始人)中国同盟会创立:1905年东京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机关刊物:《民报》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4.组织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结合“中国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分析三民主义的含义与革命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统治(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核心)

解决土地问题(社会革命)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发展地价的增价归国家所有,以此防范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5.思想准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局限没有明确反对帝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且难以实现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起义名称领导人时间结果影响萍浏醴(lǐ)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1906年冬失败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徐锡麟秋瑾1907年夏失败广西镇南关起义黄兴孙中山1907年12月失败广州黄花岗起义黄兴孙中山1911年4月失败同盟会组织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激起了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的反清革命怒潮6.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动员新军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各地反清武装起义的尝试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广州之变方起于前,川省之事又继于后。

“铁路为全国命脉,从经济上论,则关于财政;从调运上论,则关于兵政。若铁路为外人所有,不啻举财政、兵政之权,全授之外人也,国尚能自立乎?”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保路运动7.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四川保路运动:

是清末四川人民维护路权的斗争运动。甲午战争之后,国人民智渐开,逐渐明白铁路有很多的好处,而清廷则看到了铁路在国防上的战略意义。随后,在政策的引导下,国内便掀起了建设铁路的高潮,四川人民自办铁路。1911年5月,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英法德美享有筑路、投资优先权,未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紧急调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下诏“仿行宪政”颁行新官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改革革

命兴中会成立广州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宣布实施“新政”废除科举制度1901189419051895190619051910萍浏醴(lǐ)起义190619111907镇南关起义、钦州起义1908设立资政院第一届内阁成立河口起义黄花岗起义19081911请阅读教材P108-110页,总结归纳统治者与革命派于20世纪初“掌握”发展机会的做法?辛亥革命背景必要性时代背景:可能性经济、阶级:人才: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偶然性导火索: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自救运动失败民族资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等学说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线)偶然与必然促成的辛亥革命的爆发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一、中国之路的探索——改革与革命的赛跑(背景)涌现具有西方政治观念的新型知识分子1.(2023年新课标卷)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2.(2021年广东卷)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B/D高考真题演练3.(2023年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4.(2022年江苏卷)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他们捧着古书,让人嗅不出“半丝半毫的种族思想,或民权思想的味儿”,是“真人绝对不露相的”。这里的“光头”体现了(

)A.腐儒的趣味 B.智者的个性

C.青年的时尚 D.革命的态度C/D解析:辫子是女真人的风俗习惯,满清入关后,是否剃发留辫成为支持与反对满族统治的政治问题,到19世纪末成为是否革命的标志.高考真题演练二、中国之路的践行——帝制与共和的较量(过程)10月11日10月11日10月12日黎元洪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黎元洪:湖北新军统领,一贯仇视和破坏革命,当推举他任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只好举枪逼其上任。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央权威式微地方势力扩张投机革命隐藏失败危机革命开始:1911年10月10日,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革命高潮: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武昌起义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结束清王朝时间: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国旗:五色旗国都:南京纪元:公历、民国纪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清帝逊位诏书》二、中国之路的践行——帝制与共和的较量(过程)革命果实旁落被迫重用支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清政府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旧官僚军事进攻政治欺骗施压妥协退让逼宫革命阵营武昌起义后形势:①强大②干涉③施压④软弱(根本)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为大总统。二、中国之路的践行——帝制与共和的较量(过程)①袁世凯实力强大:是清末北洋新军创始人,北洋军阀首领,立宪派、旧官僚拥护②袁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寻找新代理人;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软弱妥协,又脱离人民群众。(2020·全国卷Ⅲ·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真题训练B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根本目的:以法律否定专制,巩固共和,保障民权(现代革命之旨归)第一章“总纲”: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三、四、六章:参议员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驶。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对比】找出两部宪法的不同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改朝换代”和以往革命的“改朝换代”最大的区别在于?《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主权在民主权在君自由平等封建等级三权分立君主专制

两部宪法的转换,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发展趋势,是政治领域近代化的重要成就。责任内阁制二、中国之路的践行——帝制与共和的较量(过程)材料: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局限性:①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②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

③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④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致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也没有履行妇女参政的承诺)进步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局限性:①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②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③“因人设法”有违法治精神。【特点:人治、法治兼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二、中国之路的践行——帝制与共和的较量(过程)【知识链接】选官:建立文官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P40-41】内容①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机制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特点①以考试制度为主;②以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为依据。意义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2023·广东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7)民国初年,政府专门设立官员甄别委员会,对所有未经考试任命的官员进行甄别。如司法部司长田某称其在日本留学的毕业文凭遗失,农商部部员贺某称其在比利时某校毕业但文凭遗失,甄别委员会即电请驻日、驻比使馆查复。民国初期的官员甄别A.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B.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意在保障官员的素质D.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C(一)进步:材料一: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材料二: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三:“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袁伟时《昨天的中国》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材料四:社会生活:促进了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改变。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三、中国之路的曲折——专制与民主的斗争(影响)(二)局限: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历史任务的原因?材料:孙中山主要得到了海外的中国商人和洗衣工人的支持。在国内,只有少数学生和商人受到他的思想的影响,而广大民众仍无知、冷漠。

——美国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材料:同盟会自身的组织建设也带有简易速成色彩……很难形成集中的强有力的领导。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只争朝夕”》未发动广大民众缺乏科学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组织不够严密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真正领导中国革命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积极力量弱小三、中国之路的曲折——专制与民主的斗争(影响)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帝制段祺瑞破坏约法专制民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辛亥革命之后,关于“中国之路”又有何斗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教仁案1912191219131913191519151917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19211921第二次护法运动军阀混战三、中国之路的曲折——专制与民主的斗争(影响)护国战争袁世凯称帝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15年底,唐继尧﹑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