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33页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解读】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让学生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形成对此变革的基础知识。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树立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基础知识回顾】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以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2.商(1)实行内外服制。(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西周(1)内容①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特征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知识链接】分封制与宗法制①分封制: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②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2)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以宗法制为内核的层层分封制;统治权力带有垄断性和封闭性,阶层流动性差(3)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受封诸侯在封国内拥有较世袭统治权;西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4)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知识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2.内容(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制①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②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③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郡县制①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②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③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知识点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1)汉①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②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③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④东汉时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长。(2)隋唐:三省六部制①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特点: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③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4)元: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知识链接】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分散机构权力。①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三衙”分权。②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5)明①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绵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②废宰相后设立内阁,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知识链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2.废宰相: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3.设内阁(1)设立:明成祖时设立,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2)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3)影响: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4.宦官专权: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知识链接】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总体特点:康雍亁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奏折制度(1)形成: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2)特点:迅速、机密。(3)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3.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1)军机处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②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2)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4.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2.地方行政制度(1)汉①沿袭秦的郡、县二级制,还包括王国和侯国。②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①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②唐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4)宋: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5)元: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地方制度。【知识链接】元朝行省制度①内容: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②特点: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6)明清①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安派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②清朝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③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探究一: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演进材料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朝中央行政制度的特点。2.论证观点唐朝政治体制的创新材料二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三省权力互相制约。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当今天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有学者认为三省分工并没有改变“专制体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探究二: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进史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代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对较重大的事务共同议政于门下省的政事堂,如果在实际过程中发生分歧异议,皇帝就成为当然的最高裁定者。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但内阁的“票拟”只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最后的拍板定案仍决定于皇帝的御批。雍正时期的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如走马灯似的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摘编自庞海云、张辉等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史料二汉兴,把秦郡划小,将一郡分成数郡。汉武帝时,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地方高级官员。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授予监察区长官州牧兵权、财权和政权,州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政区,州牧渐成割据独立之势……隋统一后,撤销郡级政区,重新简化为州县两级。唐承隋设两级政区,但安史之乱以后,作为监察区的道和藩镇结合,又形成州以上的一级政区……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同样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宋代统治者设置了高层政区——路,但不设路一级的单一长官,把路虚化。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员担任,宋代行政区划变成中央官员的分治区域,而不是地方官员的行政区域。元明清三代都是国土广袤的大帝国,只能采用多级制的地方政府,如元代就形成了最多达五级的行政区划,但结果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自宋以后,古代中国历史上不再出现因割据而产生的分裂局面。——整理自骆玉明《学说中国》等(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发展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基本规律,并说明这种变迁的意义。【限时训练】一、选择题1.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核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统一国家初露端倪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3.周武王“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即纣之子武庚)治殷”,周成王封幼弟叔虞于唐地,派遣要员同往治理。这说明 ()A.中央集权官僚制深入地方封国B.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必要条件C.周天子可干预诸侯国内部事务D.各诸侯的权力存在等级差别4.《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分封制度逐渐恢复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贵族政治逐渐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5.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6.“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7.(2020·天津高二检测)宋高宗对大臣说,今后凡是“批降御笔处分”,虽然出自“朕意”,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奏禀”。宋孝宗任命曾任王府教授的刘章到漳州做知州,因遭到谏议大夫王大宝的抵制而没有执行。这表明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君主专制制度强化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权受到很多威胁8.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元中书一省制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9.明弘治四年,礼部尚书丘濬与吏部尚书王恕俱加官太子太保,官位都是从一品,同年,丘濬入阁。以前,六部以吏部尚书为长,弘治六年后,丘濬位在王恕之上。这说明当时 ()A.入阁官员的地位提高B.六部都是内阁的下属机构C.六部与内阁机构合并D.内阁阁臣纷争不休10.“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朝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朝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材料反映了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11、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而班固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法关系在两汉期间逐渐加深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12.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三则材料——摘编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1981年材料二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分别就材料中的三则史料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1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历代王朝探索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图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作用。(2)根据图二,指出西汉贵族化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原因。8/8答案探究一(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度:“三公”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室服务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唐朝三省分工并未改变“专制体制”,因为尽管三省之间互相制约,但它们都共同对皇帝负责,没有改变皇帝大权独揽的本质,某个皇帝的优秀品德不能改变组织结构的固定性,因此三省分工并没有改变“专制体制”的本质。2、(1)特点:时间早,历史悠久;阶段特征明显;最高统治者积极推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规律:加强中央集权是主因;县级政区保持相对稳定;沿袭前代制度损益变革。意义: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限时训练】1、【解析】选D。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故B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故C错误;根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广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正确。2、【解析】选C。材料既强调了血缘政治又强调了国家政权,即说明西周政治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C符合题意;西周未实现权力集中,A不符合题意,排除;B错在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始于秦朝,D不符合题意,排除。3、【解析】选C。根据材料“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即纣之子武庚)治殷”“派遣要员同往治理”可知周天子可以派人协助治理诸侯国,这说明周天子可以干预诸侯国内部事务4、【解析】选C。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材料中“公元前386年”时该制度尚未形成,故D错误;材料讲述了“田氏代齐”的故事,恰恰反映了原有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错误;大夫出身的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自立为国君,故C正确;齐国是周早期的封国,材料反映的只是田氏代齐,不存在基础扩大问题5、【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秦朝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和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这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C正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通过郡县制等制度实现的,A错误;材料未涉及思想统一,B错误;秦朝暴政是专制统治导致的,不是材料中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导致的,D错误。6、【解析】选A。“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说明宰相可相机行事,其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故选A;“堂贴”只是一种公文形式,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且“日益尖锐”一词说法欠妥,排除B;三省分工的模式在唐前期就已经形成,“逐步形成”说法错误,排除C;此时国家的决策机制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D。7、【解析】选A。材料“虽然出自‘朕意’,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奏禀’”表明皇帝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枢密院等机构的限制,故选A;8、【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从秦朝到元朝中央官制的传承和发展,故B正确;当时的中央官制并不能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C错误;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中央官制的变化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故D错误。9、【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内阁官员的地位较高,故A正确;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无权统领六部,故B错误;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内阁阁臣的地位而非其相互间的关系,故D错误。10、【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但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清朝行政反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