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课件汇报人:2024-01-21目录contents病因概述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继发病因其他病因病因与证候关系病因概述01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以及先天因素等。病因定义根据来源和性质,可分为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继发病因和其他病因四类。病因分类病因定义与分类《黄帝内经》提出“邪气发病”的观点,为中医病因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先秦时期温病学派对温热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发,如吴又可《温疫论》提出“戾气”学说。明清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外感热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汉代病因学说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病源证候进行了详细论述。晋唐时期医家们对病因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如刘完素提出“火热论”,认为火热是疾病的重要病因。宋金元时期0201030405病因学说发展历史病因作用于人体,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从而引发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与病因的性质、强弱、作用部位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掌握病因与疾病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病因与疾病关系外感病因02风邪0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致病特点:易于侵袭人体上部和肌表;病位游移不定;发病急骤,变化无常。寒邪02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致病特点:易伤人体阳气,出现寒象;阻滞气血运行,引起疼痛;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暑邪03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多挟湿。致病特点:出现高热、心烦、面赤等;上扰心神,出现心烦闷乱、神志不安等;伤津耗气,出现口渴喜饮、尿少短赤等。六淫性质及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致病特点:易于损伤人体阳气,出现头重如裹、身体困重等;使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出现面垢眵多、大便溏泄等;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病位多在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致病特点:易于损伤人体津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涩等;易伤肺脏,出现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等。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易耗气伤津;火易生风动血;火易致肿疡。致病特点:出现高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等;迫津外泄,消灼阴液,出现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生风动血,引起肝风内动、出血等;局部红肿热痛。湿邪燥邪火(热)邪六淫性质及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而且热毒极易弥漫传播,故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变化多端的特点,病程中常易出现闭窍、动风、内陷等危重证候。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可通过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当处在疠气流行地域时,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但凡触及的人群,多会发病。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发为何病,其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其临床表现基本相似。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选择性,从而在不同部位产生相应的病证。疠气性质及致病特点辨六淫证候根据临床表现特点辨别外感六淫之邪所致证候。如风邪致病可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寒邪致病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等。辨疫疠证候根据疫疠之邪的性质和临床表现特点进行辨证。如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表现为突然起病、高热寒战、头痛身痛、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的特点。辨兼夹证候外感病初起常以单一邪气致病为主,但随着病情发展变化,可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而致病的情况。此时应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出主要邪气及次要邪气并分别进行治疗。外感病因辨证方法内伤病因03直接伤及内脏影响气机多发为情志病证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七情内伤性质及致病特点01020304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气,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如郁证、癫、狂等。有利于疾病康复或导致病情恶化。过饥、过饱或饮食无规律,可损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不足。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食用不干净或腐败变质的食物,可引起胃肠疾病或寄生虫病。偏食某种食物或过于偏寒、偏热、偏酸、偏碱等,可导致营养失衡或脏腑功能失调。030201饮食失宜性质及致病特点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可耗伤气血,损伤脏腑,导致正气不足。过度安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正气不足。劳逸失度性质及致病特点过逸过劳继发病因04

痰饮性质及致病特点痰饮的概念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七情内伤,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一旦形成,可随气流窜全身,外而经络、肌肤、筋骨,内而脏腑,无处不到,易产生多种多样的病变。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血的概念易阻滞气机;影响血脉运行;影响新血生成;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性质及致病特点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情志内伤、服药不当,以及体质差异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使体内某些物质沉积凝聚而成。结石的概念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结石的致病特点多发于胆、胃、肝、肾、膀胱等脏腑;病程较长,轻重不一;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性质及致病特点其他病因05指因受外力伤害而造成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外伤操作指较长时间的过度用力而积劳成疾,或是因年老体衰或先天不足或房室不节而致正气亏虚,难以行血,导致气血阻滞,发为痹证、痿证等。劳力过度指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劳神过度,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症。劳神过度外伤性质及致病特点寄生虫概念是动物性寄生物的统称。寄生在人体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寄生虫致病特点多因饮食不洁、吃生肉、喝生水等而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多寄生于体内某些部位,如肠道、胆道或皮下等处。由于寄生虫的寄生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不同。寄生虫性质及致病特点毒邪的概念是对机体有不利影响的物质因素,包括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外来之毒如疫疠之气、蛇虫毒液、食物毒、药毒等;内生之毒如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内毒。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性质暴戾,致病迅速;善于内攻,损害脏腑;病情较重,易于传变。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病因与证候关系06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风寒袭表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不畅,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浮数。风热犯表证表现为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头身困重,胸脘痞闷,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脉濡数。暑湿伤表证病因与证候对应关系寒邪郁久化热,或寒邪入里化热。寒证化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