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

(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

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学围绕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很多中小学把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行为方式。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

(摘编自殷慧《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弘扬与完善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B.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C.儒家认为,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因此设计时依仿自然,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

D.封建礼教中的“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观念,在当今时代要予以扬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

B.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礼仪,如姚鼐称朱孝纯为“子颍”。

C.我们要全面分析研究传统礼乐文化,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传统礼乐文化只要适应现代生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现代社会复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这些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B.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

C.史学大师钱穆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之心就是‘礼’。”

D.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由周代的缁布冠、皮弁、雀弁改为冠巾、帽子、幞头。

4.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高一下·郫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变脸王

吴江

川渝地区有个戏园子,班主叫戴意宁,变脸的绝活堪称业内第一,在当地很有名气。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戏园子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偏偏戴意宁是个老顽固,开口老祖宗闭口守规矩,演来演去还是老三样。

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都被骂得狗血淋头。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临走留下一句话:“等着关门吧,老铲子!”

这戴意宁天生一张铲子嘴,自幼就被叫成小铲子。如今徒弟这么叫,他一下就火了:“都给我滚,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

赶走了徒弟,戏院就靠戴意宁支撑,戏园子的人气一落千丈。

一天,陈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叫“第二代变脸王”的,点进去一看正是戴意宁。他的空间里有十几个视频,播放量大多不过百,仅有的几个评论也都是说视频内容老套无聊。

陈超赶紧把师兄弟们组织起来,只要师父发视频,他们就冒充观众送礼物、提意见,鼓动戴意宁开直播和观众聊天,介绍川剧。

一次直播结束之后,戴意宁忘了关摄像头,他躺在摇椅上休息,戴着岳飞的脸谱哼唱《精忠报国》。这岳飞和《精忠报国》那是绝配啊,陈超果断录下来发到了平台上,不到三天,播放量竟高达二十几万,评论里全是叫好的,戴意宁也趁势在网上红了一把。

这人红了就是非多,没过多久,网上出现一个特意针对戴意宁的视频,标题是:“我才是变脸王!”叫“剧场少女萝莉酱”,内容同样是变脸,不同之处在于,戴意宁视频中的唱词脸谱都是正经的川剧味儿,而萝莉酱则穿着女仆装,在新潮的背景音乐中表演,脸谱也都是神奇女侠等年轻人喜欢的题材。

第二天,陈超看见了戴意宁发布的文章,他表示自己的技艺传承自老一代变脸王,说萝莉酱的创新让变脸丢了川剧这条根,没有那个味儿了。

当天,萝莉酱就发文回复。她反问戴意宁:如果不创新,老变脸王的那个味儿又是从何而来?你只传承了师父的本事,却没有学到精髓,配得上他的名号吗?

被质问到这份儿上,戴意宁沉默了。

戴意宁的沉默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就在这当口,他发布了新作品,视频标题是“正名”。

戴意宁在视频里郑重说道:“有人说我配不上‘变脸王’的名号,今天我就露一手,只要有第二个人做到,我就退出这行。”随后,屏幕开始十秒倒计时。戴意宁拿着扇子一开一合,一张张脸谱在他脸上变换,十秒之内足足变了29张脸。

同行争相模仿,但变脸超过20张的都寥寥无几,大伙不得不服。处于舆论中心的萝莉酱则一连半个月没有动静,看来是认输了。这下子,质疑戴意宁的声音

荡然无存,剧场和直播间的人气渐渐上涨。

就在大家快忘记这事儿的时候,萝莉酱发布了新视频。陈超点进去一看,同样是十秒倒计时,但是,当她变到第29张脸的时候,时间才过去了九秒。最后一秒,她没有选择打破戴意宁的纪录,而是在镜头前摆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就这?观众们瞬间沸腾,拥进戴意宁的直播间刷屏,弹幕清一色是:“就这?”

成王败寇,观众们都站到了萝莉酱那边,夸她完全担得起变脸王的称号。萝莉酱也发文回应,承诺晚上直播与大家见面。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萝莉酱开始直播,她穿着一身洛丽塔小裙子,戴着西方油画美人样式的脸谱。弹幕里都是“变脸王”三个字。

观众们一口一个“变脸王”叫着,还非要她亮个相。盛情难却,萝莉酱只好拿出扇子遮住脸,伸手比了个三。

三,二,一,啪!扇子一合,露出一张美人脸——还是脸谱,弹幕里顿时嘘声一片。

变了好几次,终于出现了一张纯白的脸谱,她又伸手比了个三。来了!这种不同寻常的脸谱一般都是最后一张。

三,二,一,啪!扇子猛地合上,一张铲子嘴出现在屏幕里。

陈超瞠目结舌:“老……老铲子?”

顿时,屏幕上满是问号。陈超眨眨眼再看,铲子嘴没了,原来,那竟然也是一张脸谱。

镜头前,一张清秀少女的脸正笑得灿烂,她不是戴意宁的孙女吗?这时,少女把戴意宁拉进镜头,开口道:“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的爷爷戴意宁,川剧第二代变脸王。”

戴意宁笑着摇摇头说:“这场跟孙女的PK,我输啦。说到做到,我今天宣布退出,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孙女从小跟着我,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变脸技艺,谁知她苦苦琢磨练习,现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真的很欣慰。”

少女搂起戴意宁的胳膊说:“爷爷把一辈子都献给了川剧,他是打心底里热爱这一行。如今网络时代,老行当受到大冲击,爷爷愁得吃不好、睡不着。我就撺掇他和我一起演了这出戏……但我是真的在和老爷子竞技,这次的PK,也是对我的一场考验。”

戴意宁拍拍孙女的肩,朝镜头鞠了一躬,说:“我虽然退出了,但真心舍不得这一行,今天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向徒弟们道歉。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发现,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

陈超看着屏幕里一老一少真挚的脸,不禁热泪盈眶。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变脸王”言简意丰,既指以戴意宁为代表的老一辈变脸艺术家,又指以孙女为代表的新生代。

B.陈超看见师傅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不高,便组织师兄弟们送礼物、提意见,意在表现他对师傅现状的同情。

C.开篇介绍戴意宁的戏园生意难做,既为下文写徒弟另谋出路做了铺垫,又为后来戴意宁发视频、开直播宣传川剧埋下伏笔。

D.小说极富现代生活气息,观众为网络视频作品写评论、刷礼物,与主播在直播间聊天互动、用弹幕刷屏都体现出了这一特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交代了社会背景,并使用正侧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了戴意宁的形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多次设疑,情节扣人心弦,戴意宁和孙女的竞技可谓一波三折,萝莉酱的出场也充分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C.小说不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还通过不同人物之间、同一人物前后的对比突显人物形象。

D.本文巧借网络平台让老艺人和新生代同台竞技,用比赛结果表明,在时代浪潮冲击下,传统艺术将被全新的艺术形式取代。

8.请围绕主人公戴意宁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

9.小说中陈超这一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2023高一下·郫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

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宰,官职名,简称宰。相传殷朝设置,为百官之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为执掌国政的主要大臣。

B.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

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

D.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

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

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

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

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⑤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1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高一下·郫都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对项羽的态度。

16.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①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①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17.(2023高一下·郫都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子路轻率地表明自己三年就可使一个内外交困的千乘之国“有勇知方”,其中表现内外交困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中描绘洞庭湖水势浩荡,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恢弘的气象的两句是:,。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023高一下·郫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家的写作素材需要长期的积累,写作技巧需要长期的磨炼,一位优秀的作家不可能是速成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也不可能是①的。古往今来,文艺巨制都是作家②的结果。只有倾注心血,精益求精,才能创作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作家应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守住初心,耐住寂寞,以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标准努力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作家要用好手中的笔,用这把刻刀精心雕琢出高水准的艺术珍品。

广大文艺工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积累灵感、寻找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好作品的标准。传之久远的经典作品,无不引领着社会风尚。广大文艺工要自觉摒弃低俗、媚俗、庸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陶冶情操和启迪心智,真正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文为世存。不要半途而废,而要③,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述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高一下·郫都月考)阅读《红楼梦》前十回,完成问题。

20.下列人物中不是“金陵十二钗”的是谁?()

A.妙玉B.薛宝琴C.贾巧姐D.史湘云

21.下面肖像描写写的是《红楼梦》中哪个人物?()

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A.王熙凤B.秦可卿C.林黛玉D.薛宝钗

22.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是哪句?()

A.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

B.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C.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23.《红楼梦》中前十回的故事情节,按叙述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梦游幻境②贾敏病逝③黛玉进府④宝玉摔玉⑤寡妇受辱

⑥大闹学堂⑦周瑞送花⑧士隐出家⑨英莲被拐⑩雨村断案

A.⑧②③④⑨⑩①⑦⑥⑤B.⑧②③④⑨⑩①⑥⑦⑤

C.⑨⑧②③④⑩①⑥⑦⑤D.⑨⑧②③④⑩①⑦⑥⑤

四、写作(60分)

24.(2023高一下·荔浦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富尔格姆《信条》

材料二:当我睁开眼时,我看见一个世界;当我闭上眼时,我看见自己。

——《闭上眼,看见自己》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C

2.D

3.C

4.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其中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

②材料二立足于现实论述如何对待礼乐文化,其中着重论述怎样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①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学校和媒体要积极推广普及礼乐文化。

④努力使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社会科学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述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解析。

(4)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信息性阅读的重要考查点,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1.C项“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理解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可知原文并无与人道的关系。

故解析为:C。

2.D项“只要……就能……”说法错误,表述过于绝对;且“复兴”的说法也不合文意,材料二说“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可知说的是“适应”和“契合”。

故解析为:D。

3.本题首先注意材料一观点,主要论述了中国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再比对四个选项:

A.表明古代某些礼仪不适合现代社会。

B.表明现代礼仪颇受欢迎。

C.表明中国文化的源头与核心是“礼”。

D.表明礼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故解析为:C。

4.本题作答首先需要回归文本筛选两个文本中关于礼乐文化的相关论述,再进行比较分析:

①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在理论层面提出礼……”“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其中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

②材料二“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可知,材料二立足于现实论述如何对待礼乐文化,其中着重论述怎样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故解析为: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其中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②材料二立足于现实论述如何对待礼乐文化,其中着重论述怎样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本题虽为探究类题目,但仍要回归文本进行筛选提取“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相关信息整合作答:

①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知,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知,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可知,学校和媒体要积极推广普及礼乐文化。

④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可知,努力使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故解析为:①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学校和媒体要积极推广普及礼乐文化。

④努力使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6.B

7.D

8.开端:戴意宁固守传统,反对改良川剧,与徒弟们不欢而散。

发展:戴意宁借网络宣传川剧,因徒弟的一个视频意外走红。

高潮:戴意宁与萝莉酱线上对阵,他亮出绝技,却终被战胜。

结局:戴意宁在萝莉酱的直播间宣布退出,并向徒弟们道歉。

9.①王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戴意宁从固守传统到开网络直播,再到与新生代线上竞技,这些主要情节都是围绕王超的所见所感展开的。

②王超是情节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主要人物思想转变的见证者。王超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促使戴意宁做出改变,录下师父视频传到网上使其迅速走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王超也是戴意宁的思想由保守转变为创新的见证人。

③侧面衬托戴意宁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王超主张对川剧进行改良,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等,衬托出戴意宁热爱川剧艺术、坚守传统技艺,既顽固又让人感佩的老一辈传统艺人形象。

④揭示主题,引人深思。王超是传统艺术新一代传承者的典型代表,他热爱川剧,主张改良,与戴意宁的孙女一起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坚强力量,揭示了小说主题,引发读者关于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艺术的思考。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述艺术;小说;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故事的结局;周围的环境也可能对人物的命运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事件的结局。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从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考虑,很多小说中人物的出现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基调的作用。还要从“情节作用”考虑,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B.“意在表现他对师傅现状的同情”错,应是“表现他对师傅的支持”。

故解析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传统艺术将被全新的艺术形式取代”错误。文末戴意宁的“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这句话,说明传统艺术不是要被全新的艺术形式取代,而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故解析为:D。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开端由“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都被骂得狗血淋头。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临走留下一句话:‘等着关门吧,老铲子!’”可以概括为戴意宁固守传统,反对改良川剧,与徒弟们不欢而散。

发展由“一次直播结束之后,戴意宁忘了关摄像头,他躺在摇椅上休息,戴着岳飞的脸谱哼唱《精忠报国》。这岳飞和《精忠报国》那是绝配啊,陈超果断录下来发到了平台上,不到三天,播放量竟高达二十几万,评论里全是叫好的,戴意宁也趁势在网上红了一把”可以概括为:戴意宁借网络宣传川剧,因徒弟的一个视频意外走红。

高潮由“戴意宁拿着扇子一开一合,一张张脸谱在他脸上变换,十秒之内足足变了29张脸”“成王败寇,观众们都站到了萝莉酱那边,夸她完全担得起变脸王的称号。萝莉酱也发文回应,承诺晚上直播与大家见面”“这场跟孙女的PK,我输啦”等可以概括为:戴意宁与萝莉酱线上对阵,他亮出绝技,却终被战胜。

结局由“这场跟孙女的PK,我输啦。说到做到,我今天宣布退出,把舞台让给年轻人。孙女从小跟着我,耳濡目染,学会了一些变脸技艺,谁知她苦苦琢磨练习,现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我真的很欣慰”“我虽然退出了,但真心舍不得这一行,今天我当着所有观众的面向徒弟们道歉。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发现,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可以概括为结局:戴意宁在萝莉酱的直播间宣布退出,并向徒弟们道歉。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陈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都被骂得狗血淋头。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一天,陈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叫‘第二代变脸王’的,点进去一看正是戴意宁”“第二天。陈超看见了戴意宁发布的文章”“陈超瞠目结舌:‘老……老铲子?’”“陈超看着屏幕里一老一少真挚的脸,不禁热泪盈眶”,戴意宁从固守传统到开网络直播,再到与新生代线上竞技,这些主要情节都是围绕陈超的所见所感展开的。

陈超是情节的参与者、推动者和主要人物思想转变的见证者。“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陈超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促使戴意宁做出改变,“一次直播结束之后,戴意宁忘了关摄像头,他躺在摇椅上休息,戴着岳飞的脸谱哼唱《精忠报国》。这岳飞和《精忠报国》那是绝配啊,陈超果断录下来发到了平台上,不到三天,播放量竟高达二十几万,评论里全是叫好的,戴意宁也趁势在网上红了一把”录下师父视频传到网上使其迅速走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陈超赶紧把师兄弟们组织起来,只要师父发视频,他们就冒充观众送礼物、提意见,鼓动戴意宁开直播和观众聊天,介绍川剧”,陈超也是戴意宁的思想由保守转变为创新的见证人。

侧面衬托戴意宁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都给我滚,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他表示自己的技艺传承自老一代变脸王,说萝莉酱的创新让变脸丢了川剧这条根,没有那个味儿了”,陈超主张对川剧进行改良,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等,衬托出戴意宁热爱川剧艺术、坚守传统技艺的老一辈传统艺人形象,“从前我觉得只有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现在我发现,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是师父错了,如果你们还爱着川剧,那就回来吧”,最后戴意宁承认原先的错误,认为传统技艺也需新活力,又让人感佩。

揭示主题,引人深思。“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戏园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偏偏戴意宁是个老顽固,开口闭口老祖宗,演来演去还是老三样”,文章聚焦于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问题。“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陈超是传统艺术新一代传承者的典型代表,他热爱川剧,主张改良,“如果不创新,老变脸王的那个味儿又是从何而来?你只传承了师父的本事,却没有学到精髓,配得上他的名号吗”,戴意宁的孙女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坚强力量。

本文巧借网络平台让老艺人和新生代同台竞技,用比赛结果表明“老祖宗的东西再好,也要有新活力”说明传统艺术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揭示了小说主题,引发读者关于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艺术的思考。

10.A

11.D

12.C

13.①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②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③我追求的是天道(或自然规律),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④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⑤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

14.①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

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解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黥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黥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分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黥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

“为士卒先”意即身先士卒,句意完整,“大王”应为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大王”前断句,排除BD;

“九江之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与“身”相连语意不通,又从“自将之”来分析,“身”应指“九江王黥布”,故应是“身自将之”相连,排除C。

故解析为:A。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

故解析为: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曲解文意,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

故解析为: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作”,起身,站起来;“撰”,才能;“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句。

(2)“保民”,安民,养民,使……安定;“王”,称王,一统天下;“莫之能御”,宾语前置。

(3)“……者……也”,判断句;“进”,超过。

(4)“鄙”,把……当作边界;“远”,形容词做名词,远方的郑国。

(5)“虎狼”,像虎狼一样;“举”,尽。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随何在劝说九江王的过程中非常具有策略性,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让九江王叛楚助汉。九江王对随何避而不见时,随何一针见血的指出“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

接着,为九江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为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

15.C

16.①相同处: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②不同处:严诗中还包含对项羽功业未竟的惋惜;③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解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项,“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表述错误;颈联只写了项羽不重视人才的一面,只写了失,也并不全面。故解析为:C。

16.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功罪千秋问鬼神”“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可见,诗人对项羽功业的赞美之意,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样,是赞美之意;但“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中,也包含了对项羽爱恨交织,他虽然建立起伟大的功业,却也在楚汉之争中决策错误,导致功业未竟,但仍旧愿意为他招魂,足见对他的怀念、推崇;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对南宋朝廷渡江后偏安一隅的讽刺。

17.(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旅、馑、坼、乾坤、衰。

故解析为: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⑵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⑶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18.一挥而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19.广大文艺工必须扎根于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和提升境界,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作品好坏的标准。

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验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说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可能一挥笔就能写成,故可填写“一挥而就”。一挥而就:原义是一挥笔就能成功。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画画速度很快;多含褒义。

第二空,语境说的是文艺巨制都是作家费尽精力写成的,故可填写“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等。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这两个成语都有费尽心血,用尽精力的意思。

第三空,语境说的是要坚持,故填写“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锲而不舍:原义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三个成语都有长久坚持,有恒心,有毅力的意思,故都可以填写。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三:

一是“在生活实践积累灵感”成分残缺,缺少与“在”搭配的“中”,在“实践”后面添加“中”;

二是“积累灵感、寻找素材和提升境界”搭配不当,应改为“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和提升境界”;

三是“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好作品的标准”不合逻辑,删去“是否”或将“好作品”改为“作品好坏”。

20.B

21.A

22.B

23.A

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红楼梦》

(1)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筛选解析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筛选解析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筛选解析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20.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B.“金陵十二钗”包括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妙玉、秦可卿。

故解析为:B。

2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积累的综合能力。根据题干中“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等可知,此肖像描写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写出了王熙凤的貌美心毒,笑里藏刀。

故解析为:A。

2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B.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

故解析为:B。

2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⑧是第一回,②是第二回,③④是第三回,⑨⑩是第四回,①是第五回,⑦是第七回,⑥是第九回,⑤是第十回。排列顺序为:⑧②③④⑨⑩①⑦⑥⑤

故解析为:A。

24.略

材料作文

本题为哲理类材料作文,首先要求把握材料,第一则通过富尔格姆的随笔《信条》给出了一个关键词——“看”。这里的“看”,不仅仅是肉眼“看见”具体人物、事物等一般人都具有的生理功能,而更是上苍赋给我们每个人的礼物,是要通过眼睛看到事物的本质、内涵。而如何“看见”事物的本质、内涵,材料二则针对如何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给出了方法。睁开眼看见世界,指的是我们要努力去开阔自己的视野,由此开拓自己知识上的视野、心灵上的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以此引出对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的思考;而闭上眼看见自己,指的是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通过看见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并反思自己的弱点,如爱听赞美,不听忠言,如追求形式重于实质等。

对此,写作时,首先要阐述清楚“看”的深层含义,即不只是我们肉眼所看见的世界,还包括在“看”中蕴含的思考。从而引出当代青年需要积极地向外看世界,也需要认真的向内看自己的话题。而结合材料二中“睁开眼”和“闭上眼”的辨析,可由此展开分析:第一,“向外看世界”和“向内看自己”在行文中应该都要涉及,考生必须同时谈到,也可以有所侧重,考生也应该去探究“向内”与“向外”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二,向外看世界应该是积极地投入世界,在外部世界奋斗进取,创造成绩,向内看自己应该是对自我的剖析,反思不足,总结教训;第三,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去思考这个问题,不应该天马行空地只谈论别人的人生。比如,可由“看见”,想到处世,想到宽待他人,严于律己,或从国家民族想到发展与反思、学习与完善,最后要联系当代青年,要有“自我意识”,要有对自身发展进行的切实的规划与反思。

参考立意:

①向外观世,向内照“我”。

②认识世界,认识你自己。

③内外观照,学习和反省。

④见贤思齐,时常自省,方不失君子之风。

本题考查哲理类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哲理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我们思想素质和思维品质的考查的过程。注意先需要找关键词和关键句,探究关键词的比喻义或象征意义,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再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从这三步骤入手,才能拨得云开见月明,通过作文审题立意,探讨人生、生命、自然、社会。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2023高一下·安徽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

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左传》说:“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代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在称谓、站位、迎送、宴饮等环节上精心设计的各种仪节,体现尊老敬长、孝亲睦邻、自谦敬人、和谐为上的理念。即使是由于空间阻隔,双方只能用书信交流时,也有特殊的礼貌用语。人们在行礼过程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

(摘编自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材料二

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比如,古代的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总之,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老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大学围绕培育和弘扬礼仪文化,开发出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比如,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很多中小学把礼仪文化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持续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确立符合礼仪文化规范的行为方式。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

(摘编自殷慧《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乐是周公在吸取历史教训基础上创制的,经过孔子、孟子等人弘扬与完善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B.作为一种社会生活规范,礼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其范围广泛,甚至包括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C.儒家认为,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因此设计时依仿自然,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

D.封建礼教中的“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观念,在当今时代要予以扬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儒家看来,礼是人类与禽兽、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人应该按照礼的要求生活。

B.礼是社会活动的准则,古人在人际交往中很注重礼仪,如姚鼐称朱孝纯为“子颍”。

C.我们要全面分析研究传统礼乐文化,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传统礼乐文化只要适应现代生活,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在现代社会复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古人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这些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望而生畏。

B.湖南大学袁涤非老师的《现代礼仪》视频公开课,开课7个学期,就有近70万人次选修。

C.史学大师钱穆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中国文化之心。中国文化之心就是‘礼’。”

D.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由周代的缁布冠、皮弁、雀弁改为冠巾、帽子、幞头。

4.关于礼乐文化,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C

2.D

3.C

4.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其中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

②材料二立足于现实论述如何对待礼乐文化,其中着重论述怎样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①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学校和媒体要积极推广普及礼乐文化。

④努力使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社会科学类;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述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解析。

(4)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信息性阅读的重要考查点,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5)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做这种题,要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1.C项“重视形而上的天道而轻视人道”理解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可知原文并无与人道的关系。

故解析为:C。

2.D项“只要……就能……”说法错误,表述过于绝对;且“复兴”的说法也不合文意,材料二说“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可知说的是“适应”和“契合”。

故解析为:D。

3.本题首先注意材料一观点,主要论述了中国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再比对四个选项:

A.表明古代某些礼仪不适合现代社会。

B.表明现代礼仪颇受欢迎。

C.表明中国文化的源头与核心是“礼”。

D.表明礼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故解析为:C。

4.本题作答首先需要回归文本筛选两个文本中关于礼乐文化的相关论述,再进行比较分析:

①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在理论层面提出礼……”“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也是中国人高雅的生活方式”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其中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

②材料二“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去芜存菁,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扬弃”“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可知,材料二立足于现实论述如何对待礼乐文化,其中着重论述怎样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故解析为:①材料一立足于历史论述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影响与内涵等,其中着重阐述礼乐文化的内涵;②材料二立足于现实论述如何对待礼乐文化,其中着重论述怎样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本题虽为探究类题目,但仍要回归文本进行筛选提取“如何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相关信息整合作答:

①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在宏观层面,我们应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知,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现代社会,礼乐文化要想在和谐社会关系、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实际作用,需要在微观层面,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知,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在推广普及礼乐文化方面,学校和媒体应该发挥更大作用。……这些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也在持续开展,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了学生们的道德情操”可知,学校和媒体要积极推广普及礼乐文化。

④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无论是传统礼乐文化,还是新推出的现代礼仪,要想在现代社会扎下根、传下去,都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国礼中国乐》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从古至今其实一直是贯通的”可知,努力使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故解析为:①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③学校和媒体要积极推广普及礼乐文化。

④努力使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2023高一下·郫都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变脸王

吴江

川渝地区有个戏园子,班主叫戴意宁,变脸的绝活堪称业内第一,在当地很有名气。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戏园子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偏偏戴意宁是个老顽固,开口老祖宗闭口守规矩,演来演去还是老三样。

看着剧场的人气一天不如一天,徒弟陈超几次劝师父创新改良,都被骂得狗血淋头。陈超火气一上头,也不顾什么师徒尊卑了,赌气带着师兄弟们另谋出路,临走留下一句话:“等着关门吧,老铲子!”

这戴意宁天生一张铲子嘴,自幼就被叫成小铲子。如今徒弟这么叫,他一下就火了:“都给我滚,我堂堂第二代变脸王,还能守着祖宗的东西饿死?”

赶走了徒弟,戏院就靠戴意宁支撑,戏园子的人气一落千丈。

一天,陈超在视频网站上看到一个叫“第二代变脸王”的,点进去一看正是戴意宁。他的空间里有十几个视频,播放量大多不过百,仅有的几个评论也都是说视频内容老套无聊。

陈超赶紧把师兄弟们组织起来,只要师父发视频,他们就冒充观众送礼物、提意见,鼓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