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解析——不定项选取题及主观题三、不定项选取题:()(一)甲、乙预谋修车后以假币骗付。某日,甲、乙在某汽修厂修车后应付款4,850元,按照预谋甲将4,900元假币递给乙清点后交给修理厂职工丙,乙说:“修得不错,零钱不用找了”,甲、乙随后上车。丙发现货币有假大叫“别走”,甲迅即启动驶向厂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乙对甲说:“太危险,快停车”,甲依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请回答91-94题。(卷二不定项第91-94题)91.甲、乙用假币支付修车费被识破后开车逃跑行为应定罪名是()。A.持有、使用假币罪B.诈骗罪C.抢夺罪D.抢劫罪「答案」A「考点」持有、使用假币罪、抢劫罪「解析」甲乙使用假币支付修车款行为,属于使用假币行为。甲乙二人在被识破使用假币后,开车逃跑并致使丙摔成重伤,因甲乙二人之前行为是使用假币,而非盗窃、诈骗、抢夺,因而虽然存在以暴力相威胁行为,也不转化为抢劫罪。92.对于丙重伤,甲罪过形式是()。A.故意B.有目故意C.过错D.无结识过错「答案」A「考点」犯罪主观要件「解析」本题中,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状况下,甲依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甲对于丙受伤害成果是明知且持放任态度。因而甲罪过形式为间接故意,而非过错。93.关于致丙重伤行为,下列选项错误是()。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断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共同犯罪C.甲行为超过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D.乙没有实行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AB「考点」犯罪中断、共犯「解析」甲行为超过了共同犯罪(使用假币)故意,对于丙重伤后果,乙不是共犯,乙不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也就无所谓犯罪中断问题。94.对甲定罪,下列选项错误是()。A.抢夺罪、故意伤害罪B.诈骗罪、以危险办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持有、使用假币罪,交通肇事罪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答案」ABCD「考点」使用假币罪、故意伤害罪「解析」甲使用假币支付修车款,成立持有、使用假币罪。在丙扑向甲车前风档,抓住雨刮器状况下,甲依然加速,致丙摔成重伤,甲对于丙受伤害成果持放任态度,构成故意伤害罪。据此可知,甲成立持有、使用假币罪和故意伤害罪。()(一)甲为某国有公司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高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一种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她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要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补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重复向甲阐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请回答91-94题。91.关于甲从公司提出公款20万元并将其中一某些行贿给乙行为,下列选项错误是?()A.甲构成贪污罪,数额是20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是牵连关系,不再单独定罪B.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5万元,行贿15万元C.甲构成贪污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贪污数额是20万元,行贿15万元D.甲对乙说过要“去把公司钱款补上”,应当构成挪用公款罪,数额是20万元,再与行贿罪并罚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核贪污罪、行贿罪。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运用职务上便利,通过涂改账目方式侵吞公款20万元非法占为己有,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20万元。故BD错误。甲为谋取不合法利益,予以国家工作人员乙以财物行为,构成行贿罪。行贿数额为15万元。行贿罪与贪污罪之间并不是牵连关系,应数罪并罚,故A项错误,C项对的。本题选取错误项,对的答案为ABD.92.关于乙行为,下列选项错误是?()A.乙构成受贿罪既遂B.乙构成受贿罪中断C.乙犯罪后来上交赃物行为,属于酌定从轻惩罚情节D.乙不构成犯罪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核受贿罪。从题目内容可知,乙虽然在客观上收下甲财物,但主观上并没有为甲谋取利益意思,并且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故乙行为不构成犯罪。本题选取错误项,故ABC为对的答案。93.关于丙行为,下列选项对的是?()A.丙构成受贿罪共犯B.丙构成简介贿赂罪C.丙构成行贿罪共犯D.丙没有实行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行贿罪、共犯。丙明懂得甲向乙行贿还代其转托,实质上已经与甲形成了行贿共同故意,因此丙成立行贿罪共犯。94.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她人担任后实行行为,下列选项错误是?()A.甲行为只构成放火罪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补偿”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甲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想象竞合犯D.甲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吸取犯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放火罪、敲诈勒索罪。甲以要挟办法,强行向乙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补偿,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采用威胁或要挟办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行为,该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与放火罪数罪并罚,故ABCD错误。()91.四位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共同犯罪时先后刊登了如下观点,其中对的选项是:A.甲: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所有罪行惩罚,即应当对集团成员所实行所有犯罪承担刑事责任B.乙:在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是主犯,对于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或者组织、指挥所有犯罪惩罚;对从犯惩罚应当轻于主犯,因此,对于从犯不得按照其所参加所有犯罪惩罚C.丙:犯罪集团首要分子都是主犯,但聚众犯罪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由于聚众犯罪不一定成立共同犯罪D.丁:一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非常积极,成为重要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应认定为主犯答案:CD解析:《刑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所有罪行惩罚。注意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是对“集团”自身所犯所有罪行承担责任,而非是对“全体成员”所犯所有罪行惩罚。因而,A说法错误。《刑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是主犯。第4款规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或者组织、指挥所有犯罪惩罚。对于从犯,虽然在惩罚时候轻于主犯,但是也应当以其所参加所有犯罪定罪惩罚,B说法错误,不当选。犯罪集团中首要分子一定是主犯,但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犯罪集团中主犯除了首要分子,还涉及其她起重要作用非首要分子主犯。主犯一定是存在于共同犯罪中,对于聚众犯罪,有时法律只是惩罚首要分子(例如:刑法第291条规定聚众扰乱公共场合秩序、交通秩序罪),对于其她参加人员不进行定罪惩罚,因而不成立共同犯罪,也无所谓主从犯区别,因此聚众犯罪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C说法对的,当选。第26条第1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是主犯。虽然丁一开始被犯罪集团胁迫参加犯罪,但是由于其日后成为重要实行人之一,在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应认定其为主犯,D说法对的,当选。本题对的选项是CD.92.国有公司财务人员甲于6月挪用单位救灾款100万元,供自己购买股票,后股价大跌,甲无力归还该款项。1月,甲挪用单位办公经费70万元为自己购买商品房。两周后,甲采用销毁账目手段,使挪用办公经费70万元中50万元难以在单位财务账上反映出来。甲始终未归还上述所有款项。关于甲行为定性,下列选项对的是:A.甲挪用救灾款行为,不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B.甲挪用办公经费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数额为70万元C.甲挪用办公经费后销毁账目且未归还行为构成贪污罪,贪污数额为50万元D.对于甲应当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实行并罚答案:ACD解析:《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罪)第2款规定,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从重惩罚。据此,甲挪用救灾款归个人使用,不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而是构成挪用公款罪,由于挪用特定款物罪规定是将特定款物挪做“其她公用”,而本题中甲是将特定款物挪为“私用”,构成挪用公款罪。因而,A说法对的。由于挪用公款行为规定是只是挪用,主观上是打算日后归还。而本题中,甲挪用办公经费70万为自己购买商品房,其后又采用销毁账目手段,使挪用办公经费70万元中50万元难以在单位财务账上反映出来。对于此50万,甲主观故意已经从挪用变为据为己有。因而,对于这50万,甲构成贪污罪;对于70万中别的20万,甲构成挪用公款罪。因而,B说法错误,C和D说法对的。本题对的答案是ACD.(一)甲手持匕首寻找抢劫目的时,突遇精神病人丙持刀袭击。丙追赶甲至一死胡同,甲迫于无奈,与丙搏斗,将其打成重伤。此后,甲继续寻找目的,见到丁后便实行暴力,用匕首将其刺成重伤,使之丧失反抗能力,此时甲朋友乙驾车正好通过此地,见状后下车和甲一起取走丁财物(约2万元),然后逃跑,丁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请回答93-94题。93.关于甲将精神病人丙打成重伤行为,下列选项对的是:A.甲行为属于合法防卫,由于对精神病人不法侵害也可以进行合法防卫B.甲行为属于紧急避险,由于“不法”必要是主客观相统一行为,而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其客观侵害行为不属于“不法”侵害,故只能进行紧急避险C.甲行为属于自救行为,由于甲当时只能依托自己力量救济自己法益D.甲行为既不是合法防卫,也不是紧急避险,由于甲当时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精神病人丙行为客观上制止了甲不法行为,甲不得针对丙再进行合法防卫与紧急避险答案:A解析:《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她人人身、财产和其她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而采用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导致损害,属于合法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合法防卫并非对不法侵害行为制裁,而是针对不法侵害所采用保护法益手段,故不能像制裁犯罪与违法行为那样,规定合法防卫所针对不法侵害也具备主观统一性,因此,对于没有达到责任年龄、不具备责任能力人侵害行为,可以实行合法防卫。因而,A项说法对的,BCD项说法错误。94.关于乙与甲一起取走丁财物行为,下列选项对的是:A.乙与甲成立抢劫罪共同犯罪B.甲行为构成抢劫罪,乙行为属于抢夺罪,两者在抢夺罪这一重叠犯罪之内成立共同犯罪,即成立抢夺罪共同犯罪C.乙既不对丁重伤承担刑事责任,也不对丁死亡承担刑事责任D.乙不对丁死亡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丁重伤承担刑事责任答案:AC解析:继承共同犯罪,指先行为人已实行一某些实行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意思参加实行或提供协助。此时,后行为人就参加后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但对参加之前先行为人行为及其成果与否应承担责任,应依照不同状况进行区别。如:甲意欲抢劫而对A实行了暴力,在抑制了A反抗后,乙到了现场,并且明知甲在抢劫A财物,乙与甲一起共同强取了A财物。|法律教育网|在这种状况下,甲与乙依然成立抢劫罪共同犯罪。再如,丙意欲抢劫B财物而对其实行暴力,并且导致了B重伤,此时丁到了现场,并且明知丙要抢劫B财物,丁与丙一起共同劫取了B财物。丁虽然与丙构成抢劫罪共同犯罪,但丁不对B重伤承担刑事责任,只有丙对B重伤承担刑事责任。本案属于第二中状况,因而,对的答案是AC.(·四川)91.关于共同犯罪说法,下列选项对的是:A.甲一开始被恐怖组织胁迫参加犯罪,但在着手实行后,其非常积极,成为重要实行人之一,甲在共同犯罪中可以成为主犯B.乙是共同贪污犯罪中实行犯,但其也许不是主犯C.丙为勒索财物绑架王某,在控制人质之后,丙将真相告诉朋友高某,并委托高某去找王某父母要钱,高批准并实行了勒索行为。丙成立绑架罪,高某成立敲诈勒索罪D.丁与成某经共谋后,共同伤害被害人汪某,丁木棒击中了汪某腹部,成某短刀刺中了汪某肺部,汪某由于成某致命伤害在送到医院10小时后死亡。丁需要对死亡成果负责答案:ABD解析:选项A,被胁迫参加犯罪若作用大不排除主犯,“胁从犯”以作用不大为前提。选项B,实行犯既也许是主犯也也许是从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主从犯依照“作用”大小划分,不是依照与否实行犯划分。选项C,高某半途加入犯罪,成立绑架罪共犯。选项D,共犯人某些行为所有责任,丁需要对死亡成果负责。9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选项错误是:A.甲注册某征询公司后始终亏损,后发现为她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赚钱,即以此为重要业务,该行为属于征询公司单位犯罪B.乙公司在实行保险诈骗罪后来,由于没有年检而被工商管理局吊销营业执照。案发后对该公司不再追诉,只能对原公司中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她直接负责人员追究刑事责任C.丙虚报注册资本成立进出口公司,重要从事合法业务经营,后经公司股东集体讨论,以公司名义走私汽车,利益均分。由于该进出口公司成立时不符合法律规定,该走私行为属于个人犯罪D.丁等5名房地产公司领导以公司名义非法经营烟草业务,所得利益归5人均分。该行为属于单位犯罪答案:A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详细应用法律关于问题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犯罪违法活动而设立公司、公司、事业单位实行犯罪,或者公司、公司、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行犯罪为重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论处。A项中,该征询公司以实行违法犯罪为重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因而,A项说法错误。《刑法》第198条第3款规定,单位犯第一款罪,对单位判惩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她直接负责人员,处五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她严重情节,处五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她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B项中,单位被依法吊销就意味其在法律上死亡,在这种状况下只能追究直接负责人责任。因而,B项说法对的。C项中,单位成立瑕疵并不影响其具备法人资格,仍按照单位对待。因而,C项说法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详细应用法律关于问题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行犯罪,违法所得由实行单位个人私分,依照刑法关于自然人犯罪规定定罪惩罚。因而,D项说法错误。(一)甲受国有事业单位委派,担任某农村信用合伙社主任。某日,乙找甲,说要贷款200万做生意,但无任何可抵押财产也无担保人,不符合信贷条件。乙表达若能贷出款来,就会给甲10万元作为辛苦费。于是甲嘱咐该合伙社主管信贷职工丙“一定办好此事”。丙无奈,明知不符合条件依然放贷。乙当即给甲10万元,别的190万元贷后用于挥霍,经合伙社多次催收,乙回绝归还。请回答93-94题。93.甲行为触犯罪名是:A.受贿罪B.贷款诈骗罪C.玩忽职守罪D.违法发放贷款罪答案:AD解析:《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运用职务上便利,索取她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她人财物,为她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甲收受乙10万,运用职务便利为乙谋取利益行为触犯受贿罪罪名。《刑法》第186条第2款规定,银行或者其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以外其她人发放贷款,导致重大损失,处五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如下罚金;导致特别重大损失,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如下罚金。本案中,甲违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为乙发放贷款,导致了重大损失,触犯了违法发放贷款罪罪名。综上,本题对的答案是AD.94.对于乙、丙行为,下列说法对的是:A.乙构成贷款诈骗罪B.乙构成行贿罪C.丙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D.丙构成玩忽职守罪答案:ABC解析:第19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诈骗银行或者其她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处五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如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她严重情节,处五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如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她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如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二)使用虚假经济合同;(三)使用虚假证明文献;(四)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过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五)以其她办法诈骗贷款。本题中,乙运用贿赂甲方式来达到诈骗贷款目,因而,乙同步构成行贿罪和贷款诈骗罪。丙是信用社工作人员,明知乙贷款不符合条件,却违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乙发放贷款,导致了重大损失,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综上,本题对的答案是ABC.()(一)甲系某国有公司经理。生意人乙见甲掌管巨额资金,就以小恩小惠拉拢甲。后乙以做生意需要资金为由,劝诱甲出借公款,并与甲共同策划了挪用方式,还送给甲好处费5万元。甲未经公司董事会决定就将100万元资金借给乙。乙得到巨资后来,告知银行职工丙该款真实来源,丙为乙提供资金账户,乙随时提款用于贩卖毒品。在甲催促下,一年后,乙归还30万元,日后就回绝和甲会面。甲见追回剩余70万元无望,就携带乙归还30万元潜逃。甲半年内将30万元挥霍一空,走投无路后向司法机关投案,并交代了借公款给乙、接受乙贿赂和携款潜逃事实,并提供线索协助司法机关将乙捉拿归案。乙归案后积极交待了行贿和司法机关尚未掌握贩卖毒品犯罪事实。请回答94-97题。94.关于甲犯罪行为,下列说法对的是:A.甲将公款挪用给乙使用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B.甲不懂得乙将公款用于犯罪活动,因此甲乙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C.甲携带30万元公款潜逃行为构成贪污罪D.对甲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贪污罪实行并罚答案:ACD解析:《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运用职务上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是挪用公款罪。此外,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所谓“归个人使用”情形是指: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她自然人使用;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她单位使用;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她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本题中,虽然乙将公款用于贩卖毒品违法活动,但是甲主观结识上以为自己挪用公款是为了供乙进行营利活动,因而A说法是对的。甲虽然不懂得乙运用该挪用公款进行了违法行为,但是她行为构成了挪用公款供乙为营利活动,同样是挪用公款罪一种情形,其行为同样构成挪用公款罪;至于乙,其劝诱行为构成教唆;并且甲乙二人共同策划了挪用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8条挪用公款给她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加策划获得挪用款,以挪用公款罪共犯定罪惩罚。综上,二人构成共同犯罪,B说法是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6条,携带挪用公款潜逃,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定罪惩罚。《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运用职务上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她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是贪污罪。本题中,甲运用职务之便,携带30万挪用公款潜逃,构成贪污罪,C说法是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7条第1款,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依照数罪并罚规定惩罚。甲行为最初是挪用公款(100万)、之后是受贿(5万元),再然后是贪污(30万),其中,挪用70万行为、受贿5万行为和贪污30万行为之间没有牵连,因而应当各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说法是对的,因此本题对的答案是ACD.这里注意甲挪用30万和贪污30万行为,最后应当是以贪污罪定罪惩罚,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6条,携带挪用公款潜逃,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规定定罪惩罚。既然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了此种情形属于贪污罪,那么针对该被携带潜逃30万元,就应当定贪污罪,而不是挪用公款和贪污并罚。D中贪污罪和挪用公款并罚针对是30万贪污和70万挪用公款这两个行为并罚。这道题重要考察是关于挪用公款案件司法解释,只要考生精确掌握了这一司法解释,本题难度就不是很大。95.关于乙犯罪行为,下列说法对的是:A.乙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B.乙与甲不构成挪用公款罪共犯C.乙归还30万元公款行为导致甲犯贪污罪,故乙成立贪污罪协助犯D.对乙行为应以挪用公款罪、行贿罪、贩卖毒品罪实行并罚答案:AD解析:本题中,虽然甲挪用公款时以为自己挪用公款是为了供乙进行营利活动,但是事实上乙运用该挪用公款进行了违法行为,因而乙行为属于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A说法是对的。乙构成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教唆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8条挪用公款给她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加策划获得挪用款,以挪用公款罪共犯定罪惩罚。因而B说法是错误。乙归还30万元公款时候并不懂得之后甲会携该30万元公款潜逃,因此甲贪污行为跟乙没有任何关系,C说法是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她犯罪,依照数罪并罚规定惩罚。乙起先与甲一起实行了挪用公款行为,之后又向甲行贿,构成行贿罪,再后其用挪用公款进行毒品贩卖,三个行为之间没有牵连,应当分别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说法是对的。本题对的答案是AD.96.关于甲投案以及乙归案后行为,下列说法对的是:A.甲在走投无路状况下被迫投案,不应认定为自首B.甲提供线索致使乙被抓获行为属于立功C.乙对贩卖毒品罪成立自首D.乙对行贿罪不成立自首答案:BCD解析:普通自首是指犯罪后来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本题中,甲虽然是在走投无路状况下被迫投案,但是从普通自首构成要件来看,其还是构成普通自首,A说法不对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决自首和立功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5条规定,依照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她人犯罪行为,涉及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其她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她案件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制止她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她犯罪嫌疑人(涉及同案犯);具备其她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突出体现,应当认定为有立功体现。甲提供线索抓获乙行为属于立功,B说法是对的。乙归案后积极交代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贩卖毒品罪行,成立特别自首,C说法是对的。乙就行贿行为一方面不成立普通自首,由于其是被动归案;并且其交代行贿罪行为也不属于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状况,因此也不成立特别自首,因而D说法是对的。本题对的答案是BCD.97.银行职工丙行为构成:A.挪用公款罪共犯B.贩卖毒品罪共犯C.洗钱罪D.赃物犯罪答案:C解析:本题中,丙得知乙挪用公款行为时候,甲乙二人挪用公款行为已经既遂。因此,丙行为不成立挪用公款罪共犯,选项A是错误。此外,依照题干咱们可以懂得,乙得到巨资后来,只是告知银行职工丙该款真实来源,但是并告知其提款用于贩卖毒品,因此丙不能与乙一起成立贩卖毒品罪共犯,选项B有误。《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处三年如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惩罚金。《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没收实行以上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处五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如下罚金;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如下罚金:(一)提供资金帐户;(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钞票、金融票据、有价证券;(三)通过转帐或者其她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五)以其她办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本题中,丙明知乙行为属于挪用公款所得,依然加以提供资金账户,属于为犯罪分子转移赃款行为,[法律教诲网编辑整顿]依照第312条规定应当成立赃物犯罪,但是依照第191条规定,丙所懂得是乙挪用公款罪,而挪用公款罪属于贪污贿赂犯罪中子罪名,是洗钱罪上游犯罪,因此更精准一点说,丙构成是洗钱罪,而不成立赃物犯罪。()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保证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丁在楼下望风。进人丙房间后,甲、乙同步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状况下从丙家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钞票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让乙到银行柜台出了信用卡中3万元钞票。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事实,但隐瞒了事后懂得甲、乙致丙死亡事实。请回答96-100题。96.就被害人丙死亡而言,下列对甲、乙所应成立犯罪何种判断是错误?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属于共同犯罪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犯罪C.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不属于共同犯罪D.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范畴内成立共同犯罪答案:ABC解析:依照《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因而成立共同犯罪规定共犯之间有犯罪意思联系,而依照《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2人以上共同过错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她们所犯罪分别惩罚。本案中甲、乙二人共谋“教训”丙,甲只有伤害故意,而乙却暗藏杀心,依照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范畴内成立共同犯罪。依照共犯理论中实行过限也能得出相似答案。故选项ABC判断是错误,为本题应选答案。97.就被害人丙死亡这一情节,下列对与丁关于行为什么种判断是错误?A.丁成立故意杀人罪共犯B.丁成立故意伤害罪共犯C.甲丁成立抢劫罪(致人死亡)共犯D.丁对丙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答案:ABC解析:丁主观上只有对丙实行盗窃主观故意,没有伤害、杀害丙故意或者过错。丁也没有参加甲、乙伤害丙犯罪过程当中。因而丁只能在盗窃罪范畴内才干构成共犯,而对于丙死亡这一情节,丁属于被诱骗而实行了望风这一行为。依照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丁对丙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98.对于甲从丙家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丁望风并分得赃物这一情节,下列何种判断是对的?A.对甲应定抢劫罪、对丁应定盗窃罪B.对甲、丁行为应定盗窃罪C.甲、丁都应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D.甲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丁只对3万元承担刑事责任答案:BC解析:甲与丁均具备盗窃共同故意,是共同构成盗窃罪前提。由于甲是在丙受伤死亡后从丙家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因而,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合用法律若干问题意见》第8条规定,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现情形下,以及实行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暂时起意拿走她人财物,应以此前所实行详细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因而甲应成立盗窃罪,而非抢劫罪,故选项A不对的、选项B对的。此外,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7条第(三)项规定,对共同犯罪中从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共同盗窃数额拟定量刑幅度,并依照《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从轻、减轻惩罚或者免除惩罚。本案中丁在其与甲实行共同盗窃中起次要作用,属于从犯,应当按照其参加实行共同盗窃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而不是甲所称3万元。故选项C对的,选项D不对的。综上,本题答案为BC两项。99.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A.甲、乙构成盗窃罪共同犯罪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共同犯罪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答案:ABD解析:依照《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处5年如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如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她严重情节,处5年以上如下有期徒刊,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如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她特别严重情节,处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如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二)使用作废信用卡;(三)冒用她人信用卡;(四)恶意透支。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行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依照《刑法》第264条规定定罪惩罚。本题中,甲盗窃信用卡指使乙使用行为,符合《刑法》第196条第3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情形。乙不知信用卡系盗窃,觉得是甲捡拾而来,但其主观上具备冒用她人信用卡故意,符合第196条第1款第(三)项规定。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故只有选项C判断是对的,因而本题对的答案是ABD三项。100.对于丁投案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对的?A.丁虽然投案,但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事实,因而不构成自首B.丁虽然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事实,但交待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事实,因而构成自首C.丁构成自首且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行为成立立功D.丁构成坦白但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行为成立立功答案:B解析: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决自首和立功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1条(二)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她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才干认定为自首。该解释第5条规定,依照《刑法》第68条第1款规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她人犯罪行为,涉及共同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其她犯罪,经查证属实;提供侦破其她案件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制止她人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她犯罪嫌疑人(涉及同案犯);具备其她有助于国家和社会突出体现,应当认定为有立功体现。丁属于共同犯罪中从犯,到案后能如实供诉自己和甲共同犯罪事实,成立自首,但不成立立功。丁隐瞒了事后懂得甲、乙致丙死亡事实属于知情不举,不影响自首成立。B判断是对的,故选B项。()91.下列情形不合用死刑有:A.审判时候怀孕妇女B.羁押受审期间已自然流产妇女C.羁押受审期间已人工流产妇女D.犯罪时不满18周岁人答案:ABCD解析:依照《刑法》第49条以及最高法院1998年8月4日发布《关于对怀孕妇女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审判时与否可以合用死刑问题批复》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人不合用死刑;审判时怀孕妇女不得合用死刑,其中涉及涉嫌犯罪在羁押期间自然流产或者人工流产妇女。因此本题应选ABCD四项。92.某派出所民警甲接到关于某旅店老板乙涉嫌组织卖淫举报,即前去该旅店,但没有碰见乙,便将怀疑是卖淫女服务员丙带回派出所连夜审讯,要她交代从事卖淫以及乙组织卖淫活动事。由于丙拒不承认有这些事,甲便指使其她民警对丙进行多次殴打逼其交代,丙于次日晨死于审讯室。法医出具尸检报告称“因受外力击打导致下肢大面积皮下出血,引起患有心脏功能障碍丙心力衰竭而死”。对于甲行为,下列说法对的是:A.属于刑讯逼供行为B.属于暴力取证行为C.应按故意杀人罪惩罚D.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答案:BC解析:刑讯逼供罪犯罪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暴力取证罪对象是证人(包括被害人)。甲实行暴力对象是丙,询问是:1、丙与否卖淫,卖淫并非犯罪事实而是违背治安管理事实,因而丙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丙老板乙与否组织卖淫,组织卖淫是犯罪事实,此时丙充当了证人角色。因而甲对丙实行暴力属于暴力取证行为。因此B项对的,而A选项错误。依照《刑法》第247条规定,暴力逼取证人证言,致人死亡,依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并从重惩罚。甲对丙殴打导致丙死亡,依法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惩罚,因此C选项对的。依照以上分析可以直接排除掉D选项。因此本题对的选项是BC两项。93.甲公司走私汽车获利人民币4000万元后,欲通过乙公司(非国有)账户将这笔资金换成外汇转移至香港,并阐明可按资金数额10%支付“手续费”。乙公司得知该笔资金为甲公司走私犯罪所得,仍批准为该资金转账提供账户,并在收取“手续费”400万元后,将该资金折换成438万美元,以预付货款为名汇往甲公司在香港账户。乙公司行为构成:A.走私罪(共犯)B.洗钱罪C.逃汇罪D.单位受贿罪答案:B解析:《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所得及其产生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钞票、金融票据、有价证券;通过转账或者其她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和以其她办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等行为之一,构成洗钱罪。而如果成立走私罪共犯,规定乙公司在甲公司犯罪进行前或者犯罪进行中加入到犯罪中来,题目中甲公司在走私行为完毕后将赃款交给乙公司,乙公司完毕事前和事中都没有共谋走私行为。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对的。由于乙单位不是国有单位,因此收受手续费行为不符合《刑法》第387条所规定单位受贿罪主体要件,因此D选项错误。逃汇罪是将合法外汇收入违背国家外汇管理制度擅自存在境外或者将境内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题目中收入为犯罪所得,不能构成逃汇罪,因此C选项错误。94.甲公司拥有某项独家技术每年为公司带来100万元利润,故对该技术严加保密。乙公司经理丙为获得该技术,带人将甲公司技术员丁在其回家路上强行拦截并推入丙汽车,对丁说如果她提供该技术资料就给她2万元,如果不提供就将她嫖娼之事公之于众。丁批准配合。次日丁向丙提供了该技术资料,并获得2万元报酬。丙行为构成:A.逼迫交易罪B.敲诈勒索罪C.绑架罪D.侵犯商业秘密罪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用不合法方式获得商业秘密行为认定。丙行为是以揭发隐私相要挟,逼迫她人提供商业秘密行为,显然不构成绑架罪。逼迫交易罪规定有真实商业交易行为存在(例如强行以高于市价10%价格向她人出售商品)。丙逼迫丁非法提供商业秘密,虽然给了丁2万元,其行为也不属于逼迫交易罪,由于这并不是一种商业交易。丙行为属于《刑法》第219条规定“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她不合法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行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81.下列情形中,告诉才解决有:A.捏造事实,诽谤国家领导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B.虐待家庭成员,致使被害人重伤C.遗弃被抚养人,情节恶劣D.暴力干涉她人婚姻自由答案:D解析:依照国内刑法规定,告诉才解决案件共有四种:即刑法分则第246条第1款规定公然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第257条第1款规定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被害人死亡除外),第260条第1款规定虐待案(被害人重伤、死亡除外)和第270条规定侵占她人财物案。因此本题应选D项。82.甲拐骗了5名小朋友,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所有卖往A地。在运送过程中甲因胆怯她们哭闹,给她们注射了麻醉药。由于麻醉药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小朋友处在严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对甲行为应以何罪论处?A.拐卖小朋友罪B.拐骗小朋友罪C.过错致人死亡罪D.绑架罪答案:A解析:拐卖妇女、小朋友罪是指以出卖为目,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小朋友行为。依照《刑法》第240条第7项规定,导致被拐卖妇女、小朋友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她严重后果,是拐卖妇女、小朋友罪加重情节,只定拐卖妇女、小朋友罪,因此A对的。《刑法》第240条第2款规定,拐卖妇女、小朋友是指以出卖为目,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小朋友行为之一。而拐骗小朋友罪是指拐骗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行为。拐骗小朋友罪并不强调“以出卖为目”,而拐卖小朋友罪则强调“以出卖为目”。本题中甲以出卖为目拐骗小朋友,按照《刑法》第240条规定,构成拐卖小朋友罪,不构成拐骗小朋友罪。因此B是错误。依照《刑法》第240条第7项规定,导致被拐卖小朋友或其亲属重伤、死亡或其她严重后果是拐卖小朋友罪加重情节,不单定过错致人死亡罪。因此C是错误。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她办法,绑架她人行为。本题中,甲并没有扣押人质而勒索财物行为,由于不构成绑架罪。而“以出卖为目,偷盗婴儿”是拐卖小朋友罪加重情节。因而D项也是错误。83.某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民事案件,参加旁听原告之夫李某以为证人王某证言不实,便当场大声指责,受到法庭警告。李某不听劝阻,大喊“给我打”,在场旁听十各种原告方亲属一拥而上,对王某拳打脚踢,法庭秩序顿时大乱。审判长予以制止,李某一伙又对审判长和审判员进行围攻、殴打,审判长只得匆匆宣布休庭。李某上述行为触犯了什么罪名?A.打击报复证人罪B.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C.扰乱法庭秩序罪D.妨害作证罪答案:AC解析:打击报复证人罪,是指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行为。本题中,李某对证人王某进行殴打,明显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因此A项是对的。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是指组织、策划、指挥或者积极参加聚众强行侵入国家机关活动,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导致严重损失行为。法律教^育网本题中,李某虽然指挥亲属围攻、殴打审判长和审判员,但是没有导致法院工作无法进行,也没有导致严重损失,因而不构成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因此B是错误。扰乱法庭秩序罪是指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本题中,李某指挥亲属殴打审判长和审判员,明显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因此C是对的。妨害作证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办法制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她人作伪证行为。本题中,证人王某已经出庭作证,且没有指使其作价证情形,故此不构成妨害作证罪。因此D项是对的。84.也许构成战时自伤罪状况是:A.预备役人员张某在战时为逃避征召,自伤身体B.战士李某为尽早脱离战场,在敌人火力剧烈向我方阵地射击时,故意将手臂伸于掩体之外,被敌人子弹击中,无法继续作战C.战士王某战时奉命守卫仓库,站岗时因困倦睡着,导致仓库失窃,为了掩盖过错,她用匕首自伤身体,谎称遭到抢劫D.战士陈某为了立功当英雄,战时自伤身体,谎称在与偷袭敌人交火时受伤答案:B解析:战时自伤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时为了逃避履行军事义务而伤害自己身体行为。本罪主体是军职人员;客体是军人战斗义务;客观方面体现为战时自伤身体,逃避军事义务行为;主观方面是故意。张某是预备役人员,预备役人员只有在执行军事任务时方可视为军人,因而张某不符合战时自伤罪主体,因而A是错误。李某是军人,且在战斗中为了脱离战场而故意使自己受伤,很显然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符合战时自伤罪构成要件,因而构成战时自伤罪。王某虽然是在战时故意用匕首自伤身体,但是她自伤行为并不是为了脱离战场,逃避军事义务,而是为了掩盖仓库失窃过错,因此不构成战时自伤罪,因此C是对的。陈某虽然也是在战时故意自伤身体,但是她自伤行为是为了立功,不是逃避军事义务,因而,陈某也不构成战时自伤罪,因此D也是错误。85.如果甲罪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如下有期徒刑”,下列关于量刑说法对的是:A.如果法官对犯甲罪被告人判处7年以上如下有期徒刑,就属于从重惩罚;如果判处3年以上7年如下有期徒刑,就属于从轻惩罚B.法官对犯甲罪被告人判处3年有期徒刑时,属于从轻惩罚与减轻惩罚竞合C.由于甲罪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法官不得对犯甲罪被告人宣布缓刑D.如果犯甲罪被告人不具备刑法规定减轻惩罚情节,法官就不能判处低于3年有期徒刑刑罚,除非依照案件特殊状况,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答案:D解析:从重惩罚并不意味着法定刑“中间线”以上判处刑罚,从轻惩罚也不意味着在法定刑“中间线”如下判处刑罚。由于刑法并没有以法定刑“中间线”为原则区别从重惩罚与从轻惩罚;从重惩罚不是一律判处法定最高刑,从轻惩罚也不是指一律判处法定最低刑。对的做法是,先暂时排除犯罪人所具备从重、从轻惩罚情节,综合考虑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对社会危害程序,依照刑法预计应当判处什么刑罚,再考虑从重情节与从轻情节,从而拟定应当宣布刑罚。依照刑法第63条第1款规定,减轻惩罚是低于法定刑判处刑罚。因此AB两项都是错误。缓刑只合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如下有期徒刑犯罪人。这里所说被判处3年如下有期徒刑,是就宣布刑而言,而不是指法定刑;虽然法定最低刑高于3年有期徒刑,但因具备减轻惩罚情节而判处3年如下有期徒刑,也也许合用缓刑。因此C是错误。刑法第63条第2款规定,犯罪人虽然不具备刑法规定减轻惩罚情节,但是依照案件特殊状况需要减轻惩罚时,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减轻惩罚。因此D项是对的。86.下列说法不对的是:A.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罪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而第198条规定保险诈骗罪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为了保持刑法协调和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对保险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应以诈骗罪论处B.依照刑法第358条规定,“强奸后迫使卖淫”成立逼迫卖淫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伙同她人强奸妇女后迫使卖淫,不负刑事责任;由于刑法第17条没有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应对逼迫卖淫罪承担刑事责任C.刑法第382条明文规定普通公民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以共犯论处,因此,普通公民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共犯;刑法第385条对于受贿罪没有类似规定,因此,普通公民不也许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共犯D.刑法第399条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徇私枉法等行为,依照惩罚较重规定定罪惩罚。但是,司法工作人员索取贿赂并有徇私枉法等行为,则应实行数罪并罚答案:ABCD解析:以诈骗办法骗取财物,刑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如金融诈骗罪中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等。由于刑法条文已经对这些特殊诈骗罪作了专门规定,不再合用诈骗罪规定定罪惩罚。因此A是错误。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八种犯罪,是指详细犯罪行为而不是详细罪名。“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行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导致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都应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浮现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小朋友而故意导致被拐卖妇女、小朋友重伤或死亡行为,根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奸淫幼女,或者在拐卖妇女小朋友过程中,强奸妇女或者奸淫幼女,也应追究刑事责任。因此B是错误。普通公民不也许单独犯受贿罪,但当其教唆或者协助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时,则成立受贿罪共犯,也应以受贿罪论处。因此C项不对的。《刑法》第399条第4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同步又构成本法第385条规定之罪【受贿罪】,依照惩罚较重规定定罪惩罚。因受贿罪在客观上体现为收受贿赂和索取贿赂两种形式,故D项中说法是错误。87.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一天,甲朋友多次打电话催其赴约,但离交班时间尚有15分钟。甲心想,乙始终以来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了岗位。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于是,乙过了正常交接班时间15分钟左右才赶到岗位。成果,由于无人看守,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甲、乙行为:A.属共同犯罪B.属共同过错犯罪C.各自构成故意犯罪D.应按照甲、乙所犯罪分别惩罚答案:BD解析:本题中,甲乙二人不具备故意主观心态,导致事故是二人过错导致,属过错犯罪。过错犯罪特点决定了共同过错犯罪不也许具备共同犯罪所规定那种整体性。共同过错犯罪时,只要依照各人过错犯罪状况分别定罪量刑即可,不需要以共同犯罪论处。因此本题应选BD两项。88.甲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时,误觉得司机座位后提包为身边乙所有(实为司机所有);乙半途下车后,甲误觉得乙忘了拿走提包。为了非法占有该提包内财物(内有司机为她人代购13部手机,价值2.6万元),甲提前下车,并将提包拿走。司机到站后发现自己手提包丢失,便报案。公安人员发现甲有重大嫌疑,便询问甲,但甲拒不承认,也不交出提包。关于本案,下列说法对的是:A.由于甲误以为提包为遗忘物,因此,甲结识错误属于事实结识错误B.由于甲误以为提包为遗忘物,因而没有盗窃她人财物故意,依照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甲行为成立侵占罪C.由于提包事实上属于司机财物,因此,甲行为成立盗窃罪D.由于提包事实上属于司机财物,而甲又没有盗窃故意,因此,甲行为不成立盗窃罪;又由于甲具备侵占遗忘物故意,但提包事实上不属于遗忘物,因此,甲行为也不成立侵占罪答案:AB解析:本题属于事实结识错误中对行为对象结识错误,误将甲对象当做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社会关系。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实行是盗窃行为,但主观上仅具备侵占遗忘物故意,故在盗窃罪范畴内,主客观并没有统一起来;只有认定为侵占罪,才符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故选AB两项。89.对刑法关于组织、逼迫、引诱、容留、简介卖淫罪规定,下列解释对的是:A.引诱、容留、简介卖淫罪,涉及引诱、容留、简介男性向同性恋者卖淫B.引诱成年人甲卖淫、容留成年人乙卖淫,成立引诱、容留卖淫罪,不实行并罚C.引诱幼女甲卖淫,容留幼女乙卖淫,成立引诱幼女卖淫罪与容留卖淫罪,实行并罚D.引诱幼女向她人卖淫后又嫖宿该幼女,以引诱幼女卖淫罪论处,从重惩罚答案及解析:ABC.A对,卖淫涉及男性向同性恋者卖淫。B对,引诱、容留、简介卖淫罪是选取罪名,不并罪。C对,引诱幼女卖淫罪与引诱、容留、简介卖淫罪属不同罪名,两行为构成两罪名并罚。D错,应以引诱幼女卖淫罪和嫖宿幼女罪数罪并罚。()(一)王某怀疑其妻与其表兄刘某有不合法关系,遂于某晚跟踪其妻至刘某住所。进屋后,王发现其妻披头散发,正在哭泣,刘某站在旁边,王大怒,遂殴打其妻,并与刘发生争执。王懂得刘某有百万家财,决定抓住这个机会狠狠敲诈她一笔,于是谎称到其父母家中解决问题,将刘某骗至其姘妇叶某住所(当时叶不在家),并对刘某进行殴打、捆绑,反锁屋门将刘拘禁达一天之久。刘某在不堪忍受状况下,承认与王妻有不合法关系,提出用金钱补偿,并在王胁迫下,先后三次给家人打电话,要家人将30万元放在某公园指定场合,刘家人并未照办。不久,叶某返回住所,王某以实情相告,叶未加制止,并与王某一起致信刘妻,信称:刘某系卑鄙小人,当前我等控制之中,为示惩戒,速送30万元至某公园指定地点,钱到放人,不得报警;否则,后果自负。刘妻胆怯,将钱放至指定地点,并告知王。王某叫叶某去公园取钱,叶某不敢去。于是,王某留下叶某看守刘某,自己去取赃款。在王外出取钱之时,刘某哀求叶某将自己放掉,并称王某心狠手辣,钱到手后,决不会放过叶某。叶某恐惊,将刘某放掉,并和刘某一起去派出所报警,带领公安人员去公园捉拿王某。人们赶到公园时,王某早已携款逃走。请回答如下81-84题。81.王某行为不属于:A.敲诈勒索罪B.绑架罪C.抢劫罪D.非法拘禁罪答案:ACD解析: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她办法绑架她人,或者绑架她人作为人质行为。区别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界限是行为目不同:前者是为了威胁被绑架人以达到自己获取财物或者其她不法利益目,后者是为了使被害人遭受拘禁之苦,并不提出财物或者其她不法利益规定。据此,王某构成抢劫罪。本题是选非题,应选ACD三项。82.叶某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断D.犯罪既遂答案:D解析:本案中叶某与王某构成共同犯罪,二人已经将刘某绑架,并且向刘妻所要赎金,此时绑架罪已经既遂。《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成果发生,是犯罪中断。因此,犯罪中断只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在犯罪既遂之后,不也许再成立犯罪中断。83.叶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实行犯答案:BD解析:刑法中,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重要作用犯罪分子。从犯是对主犯而言,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犯罪分子。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人,胁从犯是国内刑法独特体例。实行犯是刑法分则所规定详细犯罪构成要件行为。本案中,王某明显是主犯,相对主犯王某而言,叶某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由于是从犯。叶某与王某一起致信刘妻、看守刘某等行为阐明叶某是实行犯,而叶某参加犯罪也并非由于王某胁迫,因此叶某不是胁从犯。综上本题应选BD两项。84.假设王某在犯罪过程中杀害了刘某,其行为构成:A.绑架罪B.故意杀人罪C.抢劫罪D.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答案:A解析:《刑法》第239条规定,绑架她人过程中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以绑架罪定罪,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因此王某若在绑架罪犯罪过程中杀害了人质刘某,不另定故意杀人罪,只定绑架罪,在这种状况下,刘某死亡是绑架罪加重情节。(二)被告人江某与被害人郑某是同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人员,二人同住一间集体宿舍。某日,郑某将自己信用卡交江某保管,3天之后索回。一周后,郑某发现自己信用卡丢失,到银行挂失时,得知卡上1.5万元已被人取走。郑某报案后,司法机关找到了江某。江承认是其所为,但对作案事实先后供述不一。第一次供述称,在郑某将信用卡交其保管时,运用此前与郑某一起取款时偷记下郑某信用卡上密码,私下在取款机上取款;第二次供述称,是仿制了一张信用卡后,用所获取郑某信用卡上关于信息取款;第三次供述却称,是拾得郑某信用卡后,用该卡取款。但被害人郑某怀疑是江某盗窃其信用卡后取走卡上所存钱款。请回答如下85-88题。85.如果郑某将信用卡交江某保管时,江某私下用来取走了钞票,下列说法对的是:A.江某构成侵占罪B.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C.江某构成盗窃罪D.江某不构成犯罪答案:B解析: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作废信用卡,或者冒用她人信用卡,或者运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行为。依照《刑法》第196条规定,有(1)使用伪造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2)使用作废信用卡;(3)冒用她人信用卡;(4)恶意透支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开诈骗罪。在这里要注意“信用卡”特殊性,由于《刑法》上有特殊规定,因此不能以为构成侵占罪。因而本题对的选项是B项。86.如果江某用自己仿制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钞票,下列说法对的是:A.江某构成伪造金融票证罪B.某构成伪造信用卡罪C.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D.应当实行数罪并罚答案:C解析:依照《刑法》第196条第一项规定,使用伪造信用卡进行购买商品、提取钞票等诈骗活动,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伪造信用卡行为又触犯了伪造金融票证罪,信用卡诈骗罪和伪造金融票证罪之间是牵连关系,依照牵连犯解决规则,从一重惩罚,应以信用卡诈骗罪惩罚。因此D选项实行数罪并罚是错误。B项中伪造信用卡罪在现行《刑法》中无此罪名,因此不选。87.如果江某拾得信用卡后,用该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钞票,下列说法错误是:A.江某构成侵占罪B.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C.江某构成侵占遗失物罪D.江某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属不当得利答案:ACD解析:依照《刑法》第196条规定,有(1)使用伪造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2)使用作废信用卡;(3)冒用她人信用卡;(4)恶意透支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开诈骗罪。本题情形属于冒用她人信用卡提取钞票诈骗活动,因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ACD三项。88.如果江某盗窃信用卡后,用该信用卡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钞票,下列说法对的是:A.江某构成盗窃信用卡罪B.江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C.江某既构成盗窃罪又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实行数罪并罚D.江某构成盗窃罪答案及解析:D《刑法》第196条第2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定罪惩罚。因此盗窃信用卡又以诈骗手段使用,不另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只以盗窃罪定罪惩罚。()(一)A为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配备有公务用枪。A在有配偶(B女,生活在外地)状况下,长期与C女共同生活,并生有一子(周边群众均以为A与C为夫妻关系),为此借用了D3万元钞票。D多次讨债,A无力偿还,于是A将公务用枪(无子弹)用作借债质押物交给D,商定A还款时;D将枪支归还给A.。3个月后A依然未能归还借款,D便将枪支送给其外甥E玩耍。E在一周后使用该枪支抢劫某银行储蓄所钞票20余万元。请依照案情回答81-83题。81.关于A与C女共同生活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法律不承认事实婚姻,因此,A不成立重婚罪B.事实婚姻是无效,因此,A不成立重婚罪C.A与C女属于同居而非事实婚姻,因此,A不成立重婚罪D.重婚罪侵犯是配偶权,如果B女批准,则A不成立重婚罪答案:ABCD解析:《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她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处2年如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条规定指明了构成重婚罪客观方面,这重要有两种状况:第一,有配偶而重婚;第二,明知她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在第一种状况中,重婚者有配偶事实容易认定,如何认定重婚行为就成了认定重婚罪核心。有配偶人隐瞒自己有配偶事实,和第三者在民政机关登记结婚固然可以认定为重婚。对于有配偶人和第三者没有领取结婚证,而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形成所谓事实婚姻,也可以认定构成重婚罪。不能以事实婚姻没有得到婚姻法承以为由,而否认这种状况下构成重婚。事实婚姻是公开以夫妻关系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非法关系存在事实上破坏了合法是婚姻关系,因而对事实重婚也要认定重婚罪定罪惩罚。本案中,A在有配偶状况下,长期与C女共同生活,并生有一子,且周边群众均以为A与C夫妻关系,这显然已经构成了事实重婚,应认定构成重婚罪。故以为不构成重婚罪四项都是错误,因此都应选。82.关于A将枪支质押给D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A行为既不属于非法出租,也不属于非法出借,依照罪刑法定原则,不成立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B.A行为自身没有导致严重后果,故不成立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C.由于枪内无子弹,A行为不也许危害公共安全,故不成立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D.对A行为以滥用职权罪论处较为适当答案:ABCD解析:《刑法》第128条规定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该条第2款规定了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一种犯罪构成,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人员,只要有非法出租、出借枪支行为,就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尚有另一种犯罪构成,即《刑法》第128条第3款规定,依法配备枪支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导致严重后果,依照第1款规定惩罚。也就是说,依法配备枪支(不涉及公务用枪)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只有导致严重后果,才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本案中,A明知自己持有枪支是公务用枪,还将它质押给D,这一行为自身就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因此以为A不构成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A、B、C三项都不对的。出借枪支也不是A职权之内事务,因此也不能成立滥用职权罪,选项D也是错。故本题ABCD四项都应选。83.关于D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D行为仅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B.D行为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和抢劫罪C.D行为虽然不成立抢劫罪,但应对E抢劫银行犯罪行为承担一定刑事责任D.D行为不成立犯罪答案:BCD解析:《刑法》第128条第1款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背枪支管理法规,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行为。按照枪支管理法规,D没有权利持有公务用枪,而D却持有,因而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因此A选项是对的,则D选项自然是错误。要成立共同犯罪,必要有共同犯罪故意。《刑法》第25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错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她们所犯罪分别惩罚。”在本案中,D将持有枪支借给E玩耍,但D对E抢劫行为并不知情,因此共同故意也无从谈起。因而D不成立抢劫罪,因此B选项是错误。C选项自身就有问题,既然D行为不成立抢劫罪,也就不应对E抢劫银行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因此c选项也是错误。故选BCD三项。(二)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假币,并许诺出售假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甲拿到5万元后,让丙从外地购得假币若干,然后在本地出售。出售一某些后,甲便送给乙2万元好处费。甲日后在出售假币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甲如实交代了让丙购买假币和自己出售假币行为,还积极交代了自己使用面值5000元假币购买家电产品事实,但未能如实阐明购买假币5万元钞票来源。乙得知甲被抓后,紧张受刑罚惩罚,便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请依照上述案情回答84-88题。84.关于出售、购买假币罪共犯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甲、乙、丙三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共犯B.甲、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共犯C.甲、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共犯D.甲单独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乙、丙不成立出售、购买假币罪答案:ACD解析:共同犯罪,必要具备共同犯罪故意。在本案中,“甲找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假币,并许诺出售假币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这阐明甲和乙存在购买并出售假币共同故意;在行为实行上,乙重要是提供协助,由甲实行购买井出售假币行为,因而甲和乙构成出售、购买假币罪共犯。甲与丙虽然在购买假币方面有共同犯罪故意和行为,但在出售假币方面不存在犯意联系,也就是在出售假币方面不存在共同故意。因而只有B项是对的,其她三项都是错误。因此选ACD三项。85.关于挪用公司5万元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甲唆使乙挪用公司5万元,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成立共同犯罪B.甲没有指使、参加策划挪用公司5万元,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C.甲明知是挪用款项而使用,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成立共同犯罪D.乙明知甲欲从事营利活动,却依然挪用5万元,故虽然没有超过3个月也构成犯罪答案:B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8条规定,挪用公款给她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加策划获得挪用款,以挪用公款罪共犯定罪惩罚。本案中,甲唆使乙挪用公款,应与乙就挪用公款成立共犯。因而,A项对的,B项显然与题干事实不符,错误。C项结论虽对的,但前提不能推导出结论,应属错误。D项也与题干不合,并非是营利活动,而是非法活动。86.关于甲出售、购买假币与使用假币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使用假币罪应被出售、购买假币罪吸取B.使用假币罪与出售、购买假币罪为牵连关系,应从一重惩罚C.对使用假币罪与出售、购买假币罪应实行并罚D.甲就使用假币罪成立自首答案:B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购买假币后又使用,构成犯罪,以购买假币罪定罪并从重惩罚。依照这一规定,甲出售、购买假币与使用假币行为应按出售、购买假币罪定罪惩罚,这属于法定一罪状况,可以理解为使用假币行为被购买假币行为所吸取。据此,B、C两项是错误。《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用强制办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本人其她罪行,以自首论。依照刑法规定被采用强制办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罪犯,必要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本人其她罪行(不同种罪行),才干以自首论。甲如实交代其使用假币行为被购买假币行为吸取,属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罪行,因而甲不能成立自首,因此D选项也是错误。故选BCD三项。87.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答案:B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潜逃,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规定定罪惩罚。即按贪污罪惩罚。因此,A项对的,别的各项均错误。88.关于乙所有犯罪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A.对乙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B.对乙应以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C.对乙应在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中择一重罪从重惩罚D.对乙应以贪污罪、受贿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答案:B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她犯罪,依照数罪并罚规定惩罚。由前面问题判断出乙犯有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假币罪,应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只有A项是对的,其她三项是错误。故选BCD三项。四、案例分析题:()二、(本题22分)案情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5月23日,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上(没有取出钞票)。钱某向银行查询懂得真相后,让赵某还给自己9万元。同年6月26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执。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颈部、捂钱某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觉得钱某已死亡,便将钱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6月28日凌晨,赵某将吓唬信置于钱某家门口,谎称钱某被绑架,让钱某之妻孙某(某国有公司出纳)拿20万元到某大桥赎人,如报警将杀死钱某。孙某不敢报警,但手中只有3万元,于是在上班之前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7万元,匆匆将20万元送至某大桥处。赵某蒙面接受20万元后,声称2小时后孙某即可见到丈夫。28日下午,钱某尸体被人发现(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29日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所有犯罪事实,并将勒索20万元交给公安人员(公安人员将20万元退还孙某,孙某于8月3日将17万元还给公司)。公安人员李某听了赵某交待后随口说了一句“你罪行不轻啊”,赵某紧张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缉过程中,赵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向本地公安机关投案,再次如实交待了自己所有罪行。问题:1.赵某将钱某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参照答案」赵某将钱某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行为,构成盗窃罪。「解析」盗窃罪是指窃取她人财物行为,存款属于盗窃罪犯罪对象。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上,虽然没有取出钞票,但已经使得该笔钱款脱离了钱某占有。因而赵某构成盗窃罪。2.赵某致钱某死亡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状况有哪几种解决意见?你以为应当如何解决?为什么?「参照答案」赵某致钱某死亡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事前故意。对此刑法理论上存在各种解决意见,大体为详细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详细分为:第一种观点以为,赵某第一种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第二个行为成立过错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以为成立想象竞合,有人以为成立数罪。第二种观点以为,如果在实行第二个行为之时,对于死亡持间接故意,则整体上成立一种故意杀人既遂;如果在实行第二个行为之时,相信死亡成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与过错致人死亡。第三种观点以为,将两个行为视为一种行为,将支配行为故意视为一种故意,只成立一种故意杀人既遂。第四种观点以为,将先后两个行为视为一种整体,视为因果关系结识错误解决,只要满足相称因果关系,就成立一种故意杀人罪既遂。我以为应当采用第四种观点,就成立一种故意杀人罪既遂。由于第一种行为与死亡成果之间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应必定第一行为与成果之间因果关系,且所发生成果与行为人意图实现成果相一致,因而应以故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民事诉讼委托代理合同
- 2024工程维修合同样本
- 2024种猪销售合同范文
- 2024广告互换合同范文
- 2024个人汽车的租赁合同范本
- 权威借款合同范文汇编
- 2024的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文
- 品牌代理合作协议
- 2024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模板2
- 2024临时工合同协议书关于临时工的协议书
- 国开(甘肃)2024年春《地域文化(专)》形考任务1-4终考答案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技术标 )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 C站使用说明JRC
-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推荐ppt课件
- 角的度量 华应龙(课堂PPT)
- 公路铣刨机整机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机器人学课程教学大纲
- 浙江世贸君澜酒店集团介绍
- GHTF—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验证指南中文版
- 铝及铝合金焊接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