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
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__五___单元的_第四篇____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伟大人物如何在苦难和挫折中获得自我解脱并体悟人生哲理的过程,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_作者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_。“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因此,学习这五首诗歌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五首诗歌。过程与方法: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品味诗歌深层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和意象品味诗歌深层内涵。教学难点: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教学方法】1.教法:教法依据诵读法是一种欣赏教学法,优美的散文需要阅读,不仅可以锻炼朗诵能力,更可以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从而获得语感的训练。对话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2.学法:学法依据
预习法初步了解文本,破除与文本的陌生感,可有效地进入文章的学习,个性化的阅读形成个性化的理解,有助于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评点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合作讨论探究法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课时安排】两个课时(90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登幽州台歌》一、直接板题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2.品析作者表情达意的独特手法。3.体会诗人孤独抑郁的情感。三、学习文本(一)读懂诗意1.出示PPT(学习指导1),学生自由读一读2.任选几位同学朗读,了解学生读的情况,强调“怆”的读音3.出示PPT节奏划分,学生再根据节奏读一读4.齐读5.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并选两个同学起来展示(二)感知情感了解了诗的大体意思,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1.出示PPT(学习指导2),学生默读诗歌2.抓住“独”“怆然”等词理解。明确:孤独、悲伤3.教师追问:作者为何会感到孤独和悲伤呢?4.出示PPT(背景链接),预设: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5.学生朗读,揣摩体会孤独、悲伤的情愫(三)品析手法明确了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呢?1.出示PPT(学习指导3),学生结合内容思考2.扣住“前、后、古人、来者、天地、独、怆然”等词语品味。明确:首先作者借助了两个角度,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从时间上来看,古往今来,时光漫漫,但自己生命短暂,不逢明君,空有一腹才华,表现了作者生不逢时的遭遇,足见其内心的愁苦;从空间上来看,天地广阔,宇宙无穷,而人就愈显得渺小与微不足道。所以在时间和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其次,时间跨度之长、空间跨度之大,更加有力的反衬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所以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广阔但又十分苍凉的意境。最后,作者在诗的第四句用“独和怆然”直抒胸臆,表现了内心的悲苦愁情。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位心绪难宁、失意落寞的文人陈子昂。3.小结: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登飞来峰》一、板题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并理解诗意。2.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3.感受诗人不怕困难、高瞻远瞩的豪情壮志。三、学习诗歌(一)熟练朗读、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等。2.出示学习指导: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根据课下注释将诗的意思写在笔记本上。学生自由朗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随机点评。(二)发挥想象,感悟诗境1.出示学习指导:默读诗歌,结合诗的内容合理想象诗人登上飞来峰后所见到的景象并将这些景象画在笔记本上。2.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画作,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以此来感知诗的意境。3.教师点评学生作品,并追问:这些美丽的景象诗人诗如何看到的?预设:站在千寻塔上看到的。教师:作者是如何描述千寻塔的呢?预设:飞来峰本就很高,作者又用了千寻来修饰塔之高,而千寻塔又在飞来峰之上,所以作者在这里极力渲染了作者所站位置之高。教师:诗人站的高,看到的景物也与众不同,这说明什么道理?预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了解背景,体悟诗情1.出示背景链接: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2.教师问:同学们,既然要变法,那么我们设想一下王安石会遇到哪些困难?预设:王安石对手的阻挠、保守党的反对、一些卑鄙小人的诋毁等等。在此基础上总结这其实就是“浮云”的含义,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那么我们在来设想王安石遇到这些困难,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设想:王安石会勇往直前,毫不畏惧,因为“不畏”二字直接表明了诗人面对那些“浮云”的态度,“只缘身在最高层”更是表现了诗人胸怀大志、高瞻远瞩的豪情壮志。3.小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志向的诗,通过写登上千寻塔的感受,表达自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迈气概和远大理想。《望岳》一、板题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2.抓住诗歌内容,体会泰山雄奇壮观之美。3.感受作者昂扬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三、学习诗歌(一)读熟1.出示PPT(学习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2.指生轮读,一人一联,了解预习情况3.齐读4.出示PPT(学习指导2),学生根据要求将诗歌用散文化的语言将诗歌内容表现出来5.学生展示,教师随机点评(二)读深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的深层意蕴。1.出示PPT学习指导:学生默读诗歌,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并说明其精彩之处。(提示:可从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入手)明确:首联采用设问的手法,对泰山的全景进行概括。同时用整个齐鲁大地烘托泰山的连绵不绝、参天耸立的特点。颔联写景,泰山钟灵毓秀。一个“割”极为夸张的写出了泰山南北景色的不同,也从侧面写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颈联既是写景也有作者内心的感受,“荡胸”和“决眦”表现出了作者对泰山景色的沉醉痴迷,进而心旌摇荡。尾联抒情(趁机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玄宗。。)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内心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2.学生再体会揣摩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诗歌(三)读透出示PPT学习指导:诗的题目是《望岳》,通过朗读我们发现全诗除题目之外,无一“望”字,但又处处流露出“望岳”之意。请同学们默读诗歌,体会杜甫之望在哪里。给出句式:杜甫之望在字/句,它体现了作者在___望泰山。学生根据内容回答。明确:“齐鲁青未了”体现了远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体现了近望;“决眦入归鸟”体现了细望。可以说作者望岳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展开的。有同学不禁要问前三句都望岳,那么最后一句怎么能体现望呢?当然,最后一句是作者望岳产生的感受,换句话说这是作者望岳后的一种愿望,愿自己攀上高峰,俯望一切。《游山西村》一、板题导入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诗歌。2.品读诗句,感受西山村独特风光。3.体会诗中蕴含的丰富哲理。三、文本解读(一)诵读一首经典出示PPT学习指导:1.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自读诗歌,每人各读一联,相互发现问题并订正2.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诗歌(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诗歌,相互发现并订正问题。教师指生朗读,点评。学生尝试背诵,教师指生背,最后齐背。)(二)改写一篇美文出示PPT学习指导: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游览山西村时所写的一首诗。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篇游记小品文。(学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指生展示并相机点评)(三)游赏一处村落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再来具体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山西村。出示学习指导:默读诗歌,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人笔下的村民、村景、民风的特点以及诗人游览的心情。明确:首联写出了村民淳朴、热情好客的特点,尤其是一个“足”字写出了农家人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令人感动。“莫笑”一词表现诗人对村民们热情周到的赞美。颔联一个“疑”字写出了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山村热点,同时柳暗花明又表现了绿柳掩映、野花烂漫的美丽村景,从这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山村景色的喜爱。颈联“萧鼓”指吹箫打鼓之声,“春社”是农民祭祀土地神以求农田丰收的一种习俗。这里不仅写出了村民们对丰收之年的渴望也写出了其对传统风俗的传承,可见其民风淳朴。“衣冠简朴古风存”更是道出了村民的生活简单朴素纯真和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称赞。尾联由“闲乘月”“夜叩门”可见诗人对山西村民和山西村美好生活的喜爱,也暗含了作者对山村闲适淳朴生活的向往之意。(四)体悟一句哲理1.出示学习指导:有人说这首诗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外其他几句均无价值,可见人们对这句诗的评价之高,因为它不仅写出了山村的美丽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请结合背景简要分析。2.出示背景链接: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积极支持抗金北伐,战败后遭到朝中投降派的排挤,于是罢官回家。当时诗人内心抑郁,相比较官场的黑暗,更觉山村生活的真实自然。但是作者并不绝望,相信总有天会再为国效力。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二机械振动光学第4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练习含答案
- 果蔬生鲜供应合约
-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1《我爱秋天》教案2 浙教版
- 高中数学 第三章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1.1 分数指数幂(2)教案 苏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1 Knowing me Knowing you泛读 技能初养成教案 外研版必修第三册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高中语文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文书模板-买卖合同的构成要素
- 业务居间合同范本2024年
- 员工入股退股合同范例
- 2024年xx村10月驻村工作总结
- 手机游戏独家代理协议模板
- 【浙江卷】浙江省202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2025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杭州一模)(11.4-11.6)英语试卷
- 小学语文深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1篇)
- 2023年陇南康县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4年审计工作总结(六篇)
- 福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招聘编外真题
- 化 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中国在线亲子游行业产业链全景图谱、领先企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