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构”及衍生-韦伯恩《三首歌》(Op.25)的十二音序列技法分析_第1页
“预构”及衍生-韦伯恩《三首歌》(Op.25)的十二音序列技法分析_第2页
“预构”及衍生-韦伯恩《三首歌》(Op.25)的十二音序列技法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构”及衍生——韦伯恩《三首歌》(Op.25)的十二音序列技法分析

引言

20世纪音乐史上的十二音序列技法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音乐的组织方式和创作方法。在这个技法中,音乐家可以自由地使用一个包含所有12个音高的绝对音高序列,并将其任意排列、变换,从而实现对音乐结构和和声的全新探索。本文将以奥地利音乐家安东·韦伯恩的《三首歌》(Op.25)为例,探讨其在十二音序列技法方面的创新。

一、韦伯恩的音乐风格

安东·韦伯恩(AntonWebern,1883-1945)是继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之后,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韦伯恩对音乐语言的创新贡献巨大,特别是在序列音乐方面。他的作品以精炼、简洁和高度组织化的风格而闻名,通常被归类为“第二维也纳学派”。

二、《三首歌》(Op.25)的创作背景

《三首歌》(Op.25)是韦伯恩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合唱曲集,该作品在序列音乐领域的创新十分显著。韦伯恩在这部作品中集中展示了他对十二音序列技法的掌握和发展。

三、十二音序列技法在《三首歌》中的应用

1.音高序列构建

《三首歌》中使用了韦伯恩自己构建的音高序列,这个音高序列成为整个作品的基础。韦伯恩将所有12个音符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组成了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决定了作品中所有的音高变化。

2.音高变换与倒转

韦伯恩在《三首歌》中巧妙地运用了音高变换和倒转的技巧。通过对音高序列进行变换和倒转,他使得作品中的音乐材料得以逐步发展和变化,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和声关系和音响效果。

3.弦卓奏部的序列技法

《三首歌》中的弦卓奏部对序列技法的应用尤为显著。韦伯恩在这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序列技法,将弦卓奏部的旋律线和和声进行巧妙地组合和变换,创造出了独特、富有张力的音乐效果。

4.节奏序列技法

除了音高序列技法,韦伯恩在《三首歌》中还运用了节奏序列技法。通过对节奏进行序列化处理,他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节奏组合和变化,使得作品中的节奏呈现出极强的变化性和表现力。

四、《三首歌》的创新与影响

韦伯恩的《三首歌》(Op.25)在序列音乐技法上的创新,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他通过巧妙地运用音高变换、倒转和节奏序列技法,展示了十二音序列技法的巨大潜力。

总结

韦伯恩的《三首歌》(Op.25)以其在序列音乐技法上的创新,成为20世纪音乐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灵活运用音高序列、音高变换、倒转和节奏序列技法,韦伯恩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和声和音响效果,展示了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独特魅力。《三首歌》的出现开创了序列音乐的新风潮,并对后续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韦伯恩的《三首歌》(Op.25)通过巧妙地运用序列音乐技法,展示了十二音序列技法的巨大潜力。他灵活运用音高序列、音高变换、倒转和节奏序列技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和声和音响效果,使作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和张力。《三首歌》的出现开辟了序列音乐的新领域,并对后续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韦伯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