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导论_第1页
知识产权法导论_第2页
知识产权法导论_第3页
知识产权法导论_第4页
知识产权法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产权法导论重点:1.知识产权的性质。

2.知识产权的特征。

难点:1.知识产权的特征。

2.知识产权的理念确立的意义。

中国历经15年漫长艰辛的谈判,终于迈进了WTO的门槛,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WTO的成员。这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WTO是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具有一整套系统的法律规则体系。其中,1994年的《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为其基本规则,其附属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构成了WTO的三大基本实体协定。TRIPS协定作为WTO三大基本实体协定之一,又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鲜明的特色。TRIPS协定是一部“条件附加性”的协定,即在吸收和确认已有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保护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和提高标准,进一步规定了种类知识产权保护的实体规范。它是一部最低标准,即规定了成员必须遵循的各类知识产权最低保护标准;既规定了各类知识产权保护的实体标准,又对成员保护知识产权的行政程序、民事程序和司法审查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标准等等。按照我国加入WTO议定书的承诺,我国将从加入之日起即全面实施TRIPS协定。为此,我国先后修订了专利法(2000年8月25日修订)、商标法(2001年10月31日修订)和著作权法(2001年10月31日修订)等知识产权基本法制度,并制定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行政法规,从而形成了与TRIPS协定要求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是还存在不少的漏洞与不足,尤其是执法和司法还任重道远。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来源于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又称之为“智力成果权”,在台湾地区是指“智力财产权”,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关于知识产权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两种表达方法:一种是概括式,即下定义的方法,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对自己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另一种是列举式,即用列举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方法表达知识产权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重要国际公约:

1.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有关项目的权利:

(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2)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节目。

(3)在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

(4)科学表现。(5)工业品外观设计。

(6)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标记。

(7)禁止不正当竞争。

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2.《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

(1)著作权及其相关权利(指邻接权)。

(2)商标权。

(3)地理标记权。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

(5)专利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7)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权。

(8)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上述两种对知识产权概念的表达方法都存在局限性。第一种概括式的方法的表述,固然简单、抽象、精练,但缺陷是未能全面反映知识产权的对象和本质特征,如将工商业标记排除在外;第二种列举式方法的表述,清楚、全面、明确,但是用来说明概念,则过于繁琐,且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范围是变化发展的。基于此,知识产权概念的表达为: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或自然人和单位)对自己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二、知识产权的理念——创造案例: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享有版权的商标标识图案,是否构成侵犯版权(澳大利亚,1986年)人们之所以要把知识产权归于民事权利,是由于它所反映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因而具备了民事权利的最本质的特征。知识产权的发生、行使和保护,适用于所有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全部的民事规范和制度,脱离民法的基本原则,知识产权制度就会面目全非,无法生存。总之,民法的精神和制度,决定着知识产权的面貌。基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不同于民事权利的一般属性,因此,有人将知识产权归为不同于民事权利的另类权利。我们认为正如物权、债权也各有其特殊性,这正是它们各自构成不同的民事权利的原因,而非游离于民事权利。知识产权、物权、债权的一般属性,决定了它们的民事权利属性。四、知识产权的特征(一)无形性知识产权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无形”。把它们同一切有形财产及人们就有形财产享有的权利区分开。由于无形,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往往只是在其主张权利的诉讼中才显示出自己是权利人。这将使得这种标的权利人之外的使用人,因不慎而侵权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有形财产的使用人。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权利人有可能“货许三家”或“一女两嫁”。“无形”这一特点,给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侵权认定及知识产权贸易,带来了在相同情况下比有形财产复杂得多的问题。从“无形”这一首要特点出发或与它相关,产生出知识产权的其他几个特点。(二)专有性笼统讲专有性特点,有形财产权也具备,强调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有两个必要之处。

第一,侵害有形物的专有财产权,一般须采取入他人室、搜他人身等明显的违法行动;而侵害知识产权,则往往不体现为这类活动。

第二,正如上文举例时所讲的,有形财产权的专有,极少可能采用“分身法”处置有关标的。这至少反映出知识产权在专有性上更复杂。此外,知识产权,尤其是其中的工业产权的专有性,还反映出完全不同于有形财产权的“排他性”。专有性又是把知识产权与公有领域中的人类智力成果相区分的一个重要特点。知识产权固然是人类智力成果中的专有权,但并非一切人类智力成果均是专有的。知识产权有时会“暂时”丧失专有性,进入公有领域。“进入公有领域”,实质上正是专有权的灭失。知识产权在哪些情况下会“暂时进入公有领域”?知识产权进入公有领域不可逆转,即不可再回到专有领域,这是在一般情况下通行的一条原则。但任何原则都不是绝对的,都可能在特殊情况下出现一些例外,进入公有领域不可逆转原则也是一样。(三)地域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无论在中、外,均起源于封建社会。它们的雏形均是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封建国家通过特别榜文、敕令的形式授予的一种特权。一定的敕令,当时只可能在发出敕令的官员、君主或国家权力所及地域内,才产生出特权;越出有关地域,该特权也就不复有效了。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社会及接下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代替后,知识产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们不再是君主给的“特权”,而依法产生的民事权利,或称“法权”),但“地域性”特点仍旧保留了下来。就是说,迄今为止,除知识产权一体化进程极快的地区(如西欧经济共同体、法语非洲国家)外,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这些传统的知识产权,均只能依一定国家的法律产生,又只在其依法产生的地域内有效。(四)时间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应当认为知识产权仅仅是随着实用技术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才“历史地”产生出的一种无形财产权、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时间性”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人们一般讲起的“法定时间性”,即指其价值的有效期。(五)可复制性知识产权之所以能成为某种财产权,是因为这些权利被利用后,能够体现在一定产品、作品或其他物品的复制活动上。也就是说,这种权利的客体可由一定的有形物加以固定,去复制。作者的思想如果不体现在可复制的手稿上、录音上,就不成为一种财产权了。别人不可能因直接利用了他的“思想”而发生侵权。对专利权人也是一样,他的专利必须能体现在可复制的产品上,或是制造某种产品的新方法,或是新产品本身。没有这些有形物,专利权人也无从判断何为“侵权”。可复制性把知识产权与一般的科学、理论相区别。科学理论的创始人不能像专有知识产权那样,对自己的理论“专有”;不能要求其他人经其同意后方借助他的理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最后,应当指出:上文所说“知识产权的特点”,是把五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归纳的。如果采用“瞎子摸象”的方式,仅仅抓住某一方面去看,均可以说上述某一点,其他产权中也能反映出,从而不仅是知识产权特有的。那就可能离开辩证法而形而上学了。而且,经常把握住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无形”、“专有”、“地域限制”、“法定时间限制”、受保护客体“可复制”这些特点,有助于避免人们经常发生的把进入公有领域与未进入公有领域相混淆、把权利标的与载体相混淆、把他国法与本国法的效力相混淆、把权随物在与权不随物在的情况相混淆、把不应保护的“劳动”、“思想”等等与应予保护的劳动成果或思想之表达相混淆。国内学者针对上述知识产权的五个特点,逐个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首先针对知识产权的“无形性”,认为如果知识产权是无形的,那么其他民事权利诸如债权、人身权、是否有形?我们认为权利是现代社会公正分配利益的结果,体现了新型民主的社会关系。任何权利都是无形的。人们之所以认为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归咎于人的思维的致使错误逻辑:所有男人都是男人。并没有回答何为男人。同样,无形性并非是知识产权的“专利”,任何权利都是无形的。因此,无形性不是知识产权的“特征”。批驳者又进一步评析,若权利无形何以被人感知,人类不能生产物质,仅能是改变物质关系(即改变物质形式)。创造就是设计形式,形式借助于质、料可以传达,那么知识产权仅是保护形(创造),个人无法控制;物权个人则可控制。正是人类基于掌握知识(一套符号系统)与自然界交流信息进而感知世界。因此,知识产权是有形无体财产权。第二,知识产权“专有性”也不是知识产权的特征。物权亦是“专有”,是典型的专有,绝对的排他性。第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也不是其特征。因为任何一门法律科学都有地域性,“无地域无法律”。如国际法仅在缔约国之间适用,第三国无遵守条约的义务。又如,物权亦受“地域性”的拘束。第四,知识产权的“可复制性”也不是特征。学者们质疑,权利、成果或形式可复制否?如某教授说:“张三有妻貌美,李四欲复制一个。”显然李四有权却无法复制。创造成果(标记)可复制,但非创造物亦可复制,所有的形式结构都可以复制。因此,可复制性不是知识产权的“专有”特征。最后,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学者们看法比较一致。但传统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时间性是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均衡的结果。其实不然,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基于创造成果的“使用价值的寿命”而决定的,而不是取决于公共利益的考虑。正如“合理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