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解析)课外现代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鞋垫
①我从刚学会走路到迈步在大学的林荫道上,脚上的鞋,悉为母亲一针一线所做。其间我总共穿破过多少双鞋?回答起来,恐怕比回答一座房顶上到底有多少页瓦还难以说清。只记得母亲似乎常年都在为我纳鞋。母亲纳鞋十分用心,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
②我幼小时,母亲长了一头好头发,每当她洗头时,满脸盆里就好像滚动着浓黑的乌云,那乌云直往盆外溢流。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洗头时头发再也装不满脸盆了。
③参加工作之后,我有钱买鞋了,布鞋、皮鞋、胶底鞋,随烂随买,再也不用母亲为我纳鞋了。可是母亲又想起给我纳鞋垫。我是汗脚,袜子常是潮乎乎的,有了鞋垫后,感觉舒服多了。母亲看我喜欢,就不断给我纳了起来。几年下来,尽管她给我纳的鞋垫已经穿不了了,可她总是不忘每年都要给我纳上好几双。她给我纳的鞋垫从来不扎花绣叶,就像她那颗心一样天然,本色,朴素。准备纳鞋垫时,母亲先是翻箱倒柜地搜腾碎布,一块块洗净,熨平,然后打浆糊,抿袼褙,再以后拿起剪刀,细心地剪成雏形。纳鞋垫时,她仍然是当年给我纳鞋的样子,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我心酸地看见她的原本极有光泽的头发,日渐干枯了,灰暗了。
④几十年过去,母亲背驼了,并且有了冠心病,身体大不如前,可是我的鞋垫却有增无减,因为母亲过些天还是总要给我纳上一双。我拿出积攒下的鞋垫恳求她:“妈!你看这鞋垫还有这么多哩,你快别纳了!”可是她不听,她含笑说:“反正我闲着没事。
⑤母亲晚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极大的不幸,摔了一跤,髋部骨折。那时她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绝对难以想象的。后来虽然做了手术,骨头算是接起来了,但是她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了。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但是她却加紧了手中的针线活,一双手更加忙碌起来。其时她住在我的小家,我的几个儿女们的针线活,全被她包了;但与此同时,给我纳鞋垫的事情,她还总是念念不忘。有那么一些日子,只见她白天纳,晚上纳,在她床头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纳成的鞋垫出现。我劝她劝不下,便想,老人家一生劳碌惯了,让她闲着坐在那里,她也许会不舒服的,遂任她去纳——当时想得就是这么简单,再没有想到别的任何什么。我后来有一天忽而恍然大悟:我好愚钝啊!当时的实情应该是,母亲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大限将至,便想争分夺秒地给我尽量多地留下一些鞋垫。于是我便想起中唐诗人孟郊写母爱的千古名句了:“临行密密缝”。而在我们母子之间,当时临行的并不是我,而是母亲!是的,那时母亲将要走了,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而一去不归,但她多么淡定而从容!她纳啊纳啊,她仍然保持着过往数十年间的习惯动作,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
⑥母亲是1998年去世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现在我也已成了一个迟暮老人了。但我脚底下至今还被母亲给我纳下的鞋垫干爽着,舒适着。不但如此,母亲给我留下的鞋垫还有一叠根本没有沾过脚呢,还分别放置在我的衣橱、衣箱、旅行包和其他地方。我找出一些大致数了数,已经有十七八双之多。我现在腿脚有了毛病,走动越来越少,看来,我即使活到九十岁,一百岁,这鞋垫怕是也穿不完了!
⑦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这些鞋垫都不厚,基本都是一毫米左右。但是我想,由于有这些鞋垫的衬垫,多少年来,我硬是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了一毫米左右。而这还非常次要;主要的是,由于这些鞋垫上所寄托的伟大母爱,由于我深深明白母亲对我的殷殷期盼,我身上对事业的牛劲、韧劲和钻劲,甚至包括由此激活了的想象力,也应该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一毫米左右。记不得是谁说过:成败常在毫厘之间。人和人才智的高下基本也在毫厘之间。一念之差,往往酿成云泥之别;一张窗户纸够薄了,然一旦捅破,就可能顿时发现一个惊世奥秘。如果说我这几十年还算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么,我要说,它绝对是和这一毫米左右分不开的。
⑧现在母亲已经到蓝天白云深处的天堂上去了,但我只要想起她,就会想起她给我纳鞋垫时的辛苦专注的样子。她每纳一忽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母亲!你那永恒的千秋不朽的动作上面所闪耀的,是人间的第一至情啊!哦!我亲爱的母亲!
袼褙:ɡēbèi,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
1.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
(2)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
3.文中有多处前后相互照应的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一处与之照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
照应:
作用:
4.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本文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均将母亲作为写作对象,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①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甲)(风风光光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②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去台南测试,无异就是放逐,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③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
④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了许多死党,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这时,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
⑤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⑥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⑦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A]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测试一直不顺利,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⑧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不要(乙)_______(自暴自弃自高自大),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⑨[B]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
(选文有改动)
(1)文中说王雨苍老师“彻底改造我”,请阅读文章⑥—⑦段,填写表格。
王老师的做法我的感受
邀请我到他家包饺子①
②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有喘息的空间
(2)根据语境,给文章(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悬崖边的树”比喻王老师,表述了对王老师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
B.“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父亲的做法与王老师对“我”的鼓励、肯定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的作用之大。
C.就是王老师口中所说的“沧海遗珠”,因为他上学期间虽然成绩不好,但非常自由快乐。
(4)请从[A][B]两处划线句中选取一处,说说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王老师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外阅读
秋的济南
付秀莹
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张爱玲想必是偏爱月亮的。小说里常常写到月亮。月亮成了一对对俗世男女的仰望之物,是镜子里的意象,美丽而缥缈。女作家虽自认一身俗骨,究竟是有出尘之想的。
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弃舟登岸,去看趵突泉。趵突泉的盛名,是早有耳闻的,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今年夏天也曾来看过,果然名不虚传。老舍先生曾断言,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这是真的。泉水滋养着这个城市,也浸润着这个城市的心事。是不是正因了这流动的泉水,才使得济南少了喧嚣的戾气,多了温润明亮的气质呢。朋友说,早些年,青石板街上走着,随意一踩,就能踩到泉水。泉城的名字,自然不是浪得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试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地方?
这一回看泉,竟然正遇上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对于菊花,是暗暗怀着一种偏爱的。总觉得,人淡如菊这几个字,叫人说不出的喜欢。倒不是只羡慕菊的高洁,尘世中人,高洁不过是理想罢了。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却是心下追慕的。满园的菊,在秋风里开得恣意。各色的菊花,有的认识,更多的却不知芳名。喝茶赏菊,实在是秋光里的一桩雅事。看着满眼菊花怒放,泉水绕流,恍惚觉得,莫不是天下的秋色都在济南了。
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同曲水亭街相依偎,街随水走,水伴街行。青砖黛瓦的老屋,墙壁上有厚厚的青苔,晕染着斑驳的水迹,叫人想起光阴,以及与光阴有关的故事,还有这故事情节深处,流逝的匆匆的面影。门上大多有对联,词句古雅有味。记得夏日来时,有浣衣妇人水边忙碌,而今天气寒凉,也不知那浣衣人去了哪里,只见有老人水边廊下,对坐下棋。廊上挂着鸟笼。一丛月季,娇艳得无可比方。阳光晴好,照在水上,有水汽氤氲,恍惚间竟仿佛到了江南水乡。真是错把济南作江南了。自然了,若是真的把济南比作江南,到底是小看了她。这湖光山色树影人烟里,究竟多了北方的清朗寥廓,是齐鲁的气韵。
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随着人潮慢慢走,只见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小吃香气扑鼻,叫人暗咽口水。小贩吆喝着招徕顾客,人声鼎沸。谁能想到呢,当年的豪门大院,而今竟成了市井喧嚣的所在。走在人群里,觉得内心喜悦,安宁。私心里,实在爱极了这样的烟火气息。欢腾的,世俗的,有声有色有味,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叫人觉出肉身的真实的存在。
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周围的逼仄拥挤,已不再叫人想到“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了。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光阴和过往,沉在这芙蓉泉深处了。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7.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8.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5自然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请从第6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的特征的句子,并作分析。
10.下面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11.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
课外类文阅读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2.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3.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15.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课外现代文阅读。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
④去年,我上了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测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
⑤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
⑧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16.对文章用“32个未接电话”作标题,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32个未接电话”作标题新颖,能吸引读者眼球。
B.“32个未接电话”最能表述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关爱。
C.“32个未接电话”最令“我”自责和感动。
D.“32个未接电话”点明了全文主旨。
17.从叙述的顺序来说,文章③④语段属于什么顺序?()
A.顺序B.倒叙C.插叙D.补叙
1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人惊喜的是……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可见“我们”贪玩、任性;
B.“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可见“我”很懂事;
C.“想都没想就上车”“忘带手机”“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可见“我”马虎;
D.“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决心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变得坚强起来”等可见“我”知错能改、勇于自我反省。
课外类文阅读
挑山女人
①漫漫石板路上刻着她坚实的脚印,峭壁岩石上留下她疾走的身影,一个普通的女人,用生命的“扁担”,挑起生活的“大山”,她就是安徽休宁齐云山下“女挑夫”汪美红。
②清晨6点,齐云山脚下雾霭萦绕,当大多数村民还在休息时,她家中已经升起了炊烟。吃完早饭后,她又带上一盒饭,然后挑起前一晚准备好的货物开始爬山。陡峭的山路,一趟来回10来公里,汪美红每天要挑两三趟。这样的负重攀爬,别说两三趟,就是一趟,一个成年男子也难以吃得消,但汪美红已经爬了17年。
③一个女人承受这样的命运,还要从多年前的变故说起。
④1990年的汪美红26岁,是一个美丽淳朴的农村女孩,嫁给了岩脚村的青年农民汪淑华。第二年,汪美红生了一个儿子,但娩出的是一个患先天性白化病的残疾儿!按照国家政策,汪美红可以再孕。第二年她又身怀六甲,并产下龙凤双胞胎。双胞胎的降生冲淡了这个家庭的阴影,年轻的妈妈也对日子充满了美丽的憧憬。
⑤然而1994年3月1日,汪美红的人生改变了。丈夫在村口横江打鱼时不幸溺亡。丈夫突然故去,三个孩子嗷嗷待哺,身处绝境的她开始上山采茶、下田插秧。由于孩子小,她就挑着一双儿女,三人一起出工。大儿子不能见阳光,做母亲的怕他乱跑,只得忍痛将他捆在屋柱或桌腿上。“最对不起的就是大儿子了,他很小的时候常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候也饿得哇哇大哭,哭累了就靠在桌腿上睡着了。一个小孩,却比别人多流了多少泪。”亲戚们不忍心看着她如此艰辛,私下劝她再嫁,还有人直接劝她远走高飞算了,但当她看到儿女睁大眼望着她这个妈妈时,她下定决心:“抛弃孩子,天堂我也不去!”
⑥当年10月,齐云山上的道观重建工程启动,大量的砖瓦、沙石、水泥和钢筋等建材需要挑运上山。于是,村里唯一的女高中生汪美红毅然咬牙扛起了扁担,换上了“解放鞋”,当上了挑山工。通向齐云山的九里盘山道几乎都是台阶,许多地方非常陡峭,挑货上山谈何容易。“当时是5元钱一百斤挑运费,从山脚爬上山大概五六公里,一般男人也就挑100斤,我第一天就挑了180斤沙石,希望能够多赚4元钱。”“开始并不觉得很重,但是越爬越累,那天下来,两眼发黑,好几次差点连人带担子掉下山。”当她拿到卖命换来的9元钱时,人已经虚脱。但第二天一早,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第一担沙石一过秤,203斤!到下午4点多,她已挑了两个来回,跑了四趟。可这个女子除了两个腿肚子练得结结实实,其实并不健壮,每走几百米,都要用拄棍撑着扁担休息一小会儿,密密的汗珠布在她脸上,而她的补救“秘诀”不过就是:“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腌菜盐分多,上山淌很多汗,也不容易觉得累。”
⑦汪美红挑山,大儿子在家煮饭忙家务,双胞胎从10岁开始,一到双休日和寒暑假就帮着妈妈一起挑东西上山,上高中的时候,学习任务非常重,他俩还是坚持要帮妈妈挑担,从来不喊一声苦。“家里条件差,有一年夏天,邻居吃西瓜,女儿瞟了一眼,我知道她想吃。后来我准备买一个,但还是硬被她拉住了,非说自己特别不喜欢吃西瓜,其实当时孩子连西瓜什么味儿都不知道。”那一刻,唯一能安慰汪美红的是,“我此生能够有这三个懂事的孩子,我也知足了!”如今大儿子已经20岁,学会了按摩,可以自食其力,而双胞胎儿女都很争气,应届高考均达到了重点分数线,女儿还超出重点线40多分,考上大学的这个暑假,他俩没有歇着,而是来到了县城开始打工……
⑧这位母亲17年风里来雨里去,踏着4000多级台阶,往返9000多次山下山上,行走20多万公里山路,磨破140多双“解放鞋”,加上挑断的70多根扁担,用母爱把一双儿女“挑”进了重点大学。当目送成才的孩子们走出深山老林的那一刻,她的目光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19.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0.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21.第⑥段“她竟又忍着肩膀的剧痛,一步一步走在九里盘山道上”,句中“一步一步”改为“一步步”好吗为什么
22.第⑥段写汪美红认为“挑山工一定要吃腌菜”,因为这是她“不容易觉得累”的“秘诀”。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3.品析第⑦段中加点字“瞟”的表述效果。
24.第⑦段集中笔墨写了儿女们的表现,这样写的目的一是______;二是_______。
25.本文在叙述过程中,多处引用了主人公的原话,除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有何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①初中时代,我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学渣,学习成绩总是在班级排行榜的倒数三位,每科成绩都“渣”得让老师不想承认教过我。但老天爷为人关上一道门时,必然要为其开一扇窗。就因为爱读课外书且喜欢说话,我写的文字被当成范文念给班级同学听,更有几次作文被当成年级范文的经历、这是我得到过的与学习相关的不多的喜悦,它像星光一样散乱微弱,我却把它当成骄阳。
②那些日子,我就像哈利·波特坐在看得见自己梦想的镜子前,被自己想象中的虚幻影像迷醉着,痴迷于写作,忘记除了作文,还有别的学业。
③就在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暴击,其冲击力度,至今想来,还隐隐有牙痒之感。
④那是初三上学期,学校要举行一场作文大赛,为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选拔人才和作品。A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⑤比赛的日期一天天临近。
⑥但班里的气氛却并不浓烈,主要原因是语文老师出差了,班主任对班级的写作情况不够了解:他点了几个人让他们去参加作文比赛。那几个人的成绩在班上算是靠前的,但论作文没一个能令我服气。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心里只有三个字:不公平!
⑦作文比赛在学校大礼堂如期举行,从全校选出的上百个作文达人,春风满面地去参加比赛。礼堂外,我坐立不安,用阴冷的目光看着远处由喧哗到安静的赛场,还尽量装得若无其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时间可以过得如此缓慢。
⑧我在礼堂对面的篮球架和花台之间晃悠着,甚至想去搞几个马蜂窝扔过去,或在不远处扔个石子搞个什么响动,但我都没干。周围太空旷,作案之后是跑不掉的。被抓住了,受处分、被家长揍事小,被别人知道了我的在乎和恼羞成怒,才是最难受的。
⑨我背起书包,气呼呼地冲出校门。但我的眼睛,似乎已丢落在礼堂里了,不论走在哪里,眼前都是同学们奋笔疾书的场景,以至于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也被我无视了.
⑩那晚,我心里乱糟糟的,总觉得不搞出点什么就心绪难平。我撕掉了心爱的课外书和作文书,将它们点燃,险些惹出一场火灾。一向粗心的妈妈都看出了我的反常——我毁的都是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这表现跟生无可恋的绝望者很像。
她苦口婆心地问了半天,我挤牙膏似的道出原委,并且咬牙切齿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作文了,反正也不受待见。
妈妈笑了笑,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别人瞧不起他,他就破罐子破摔地干蠢事,让人更瞧不起;另一种人则是,你瞧不起我,我偏不让你说中,我偏要活成与你的误解和敌意相反的样子。这是蠢人和聪明人的区别。你今天的表现,很像前者……”
我若有所思,没继续烧书,也没放弃作文,而是凭记忆把礼堂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写下来,卡着时间不翻资料,认认真真地写出一篇作文来。
星期一我把作文家给了语文老师,请她斧正。她当时正在为自己出差没来得及安排作文比赛名单,致使本班竞赛颗粒无收而大为光火。看着我的作文,她不时地点头,眼角、眉梢渐漾出了笑意,并伸出手摸摸我的头。于我而言,这比得了奖还开心。
事后回想,我的被忽视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优秀到不容忽视的地步,那段时间,我比任何时候都努力、期末,我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班级53名上升到17名!
生活中一次经历或已云消雾散,而那次成长足以让我铭记于心,感怀不已。谁的青春不失落,努力向前,发现并塑造优秀的自己,才是对生命的尊重。谢谢你,人生中的第一场暴击!
(选文有改动)
26.分析选文标题的含义。
27.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A我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场比赛,就是为我设的一个擂台。
B我像一个满以为能稳得冠军却连入围资格都没得到的选手。
28.选文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9.阅读选文⑨~段,概括写出“我”受到“暴击”的具体表现。
30.选文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以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真实,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B.选文⑦段加点词“春风满面”写出参赛选手的高兴、自蒙,反衬了“我”在礼堂外内心的不安、失落。
C.选文⑧段“我”想往礼堂扔马蜂窝、扔石头,但最终没有那么做,从中可以看出“我”的胆小怯懦。
D.选文段妈妈的话引人深思,它是“我”思想转变的关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少年读
许冬林
①回眸处,是一段葱绿葱绿的时光,潭水一样宁静,青草一样蓬勃。那是一段悠长的少年时光,沉湎于阅读的时光。
②唐诗,宋词;《红楼梦》,《简·爱》;席慕蓉,三毛。是那些美妙的书香将我的少年岁月浸染,浸染得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每每回忆,内心充满感激。感激岁月年华,感激文字。
③犹记当年读宋词。读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得眼前水雾迷蒙,心儿无着无落的,一时间也忧伤惆怅不已。那个少年的人呀,也化作了一片薄薄的素白的落花,在晚风里,在流水上,到了远方。后来又读苏轼,读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去看外婆家门前的浑浊江水,全然又是另一种景致!那么多樯橹灰飞烟灭的往事,都在江水之上演绎。从此,我看到的长江,不再只是空间上的长江,更是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长江,是飘散着酒香墨香的长江。它苍茫,雄浑,深邃,风雅,我摇曳激荡。
④大雪天,读《红楼梦》,真的是拥炉夜读啊。记得老师曾偶然说过,中国人不读《红楼梦》,都算不得中国人。寒假一开始,就借了《红楼梦》回来。晚上,母亲早给准备了个手炉,是那种红陶的手炉,里面盛了碎碎的炭。手搭在手炉的拎手上,书也搁在上面,一夜夜地翻阅,连书也添了木炭火的香。就着那一炉温暖,一个寒假,读一本《红楼梦》。读到黛玉焚稿,然后病死,一时悲痛不已,手炉也不要了,只歪在枕边无声大哭,泪湿枕巾。窗外寒风萧萧,只觉得满世界苍凉空旷孤独,再读不下去了。一部《红楼梦》,写到黛玉之死,就可以收尾了,再不必写了,那时这样以为。换夜再继续读,又读到宝玉出家,茫茫的大雪,雪影里一个人,在船头躬身拜别父亲。这一回,倒没落泪,可是心上却是闷闷沉痛好久。到岁末,窗外也是大雪,月光下,一白到天际。回头体味文字里弥漫的那种辽阔无涯的哀伤和空寂,仿佛没懂,又似乎懂得了。
⑤后来,又在小本子上抄席慕蓉的诗歌,一首又一首。书依然是借来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好几大本诗集,抄得满心欢喜又沉醉,哪里嫌累!然后,自己的枕头底下便多了个湖蓝封面的本子,那里面有我写的诗歌,席慕蓉体的诗歌。偶尔借给体己的女同学看,她也给我看她写的诗。我们像两只幸福的老鼠,偷偷分享各自的文学青果。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沙漠在哪里呀?荷西是个大胡子的男人,真的很有魅力吗?长大后,我们也一道远走天涯吧!那时,我们两只文学的小老鼠已在密谋大计。内心有小甜蜜,嘴巴上不好意思说,其实心里都想到那远走天涯的队伍里,一定会添加新成员,他是我们各自的荷西。他要不要也是大胡子呢?再想想,再瞧瞧……
⑥如今,回头想这些书的琐碎细节,深感文字的魅力,一个人在一本书里活了几辈子,大悲大恸大欢喜,小忧小愁小甜蜜。就这样长大了,内心丰富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沧海桑田;窗外阳光刺进来,啊,世上已千年。
⑦是啊,世上已千年。每每看到现在的孩子有那么丰富的课外读物,我总禁不住苍老地一叹。当我在一所中学自编的校本教材《文海撷英》里,又看到了那些喜欢的文字时,忽然有一种血液倒流的激动,仿佛回到青涩年少。“唐诗四季”,“魏晋风度”,豪放派词,婉约派词,《红楼梦》《简·爱》……看到这些自己一直喜欢的文字,仿佛在单调无聊的长路行走中,看到一处深谷碧潭,看到一丛篱下白菊,看到春水涣涣处云生,看到青草离离处鸟飞。
(选自《滁州日报》,有改动)
32.选文中“我”读李清照和苏轼时心境有何不同?
3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4.在第⑤段写“我”与“体己的女同学”密谋与“各自的荷西”远走天涯有何作用?
35.选文结尾段画线的句子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名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课外现代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鞋垫
①我从刚学会走路到迈步在大学的林荫道上,脚上的鞋,悉为母亲一针一线所做。其间我总共穿破过多少双鞋?回答起来,恐怕比回答一座房顶上到底有多少页瓦还难以说清。只记得母亲似乎常年都在为我纳鞋。母亲纳鞋十分用心,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
②我幼小时,母亲长了一头好头发,每当她洗头时,满脸盆里就好像滚动着浓黑的乌云,那乌云直往盆外溢流。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洗头时头发再也装不满脸盆了。
③参加工作之后,我有钱买鞋了,布鞋、皮鞋、胶底鞋,随烂随买,再也不用母亲为我纳鞋了。可是母亲又想起给我纳鞋垫。我是汗脚,袜子常是潮乎乎的,有了鞋垫后,感觉舒服多了。母亲看我喜欢,就不断给我纳了起来。几年下来,尽管她给我纳的鞋垫已经穿不了了,可她总是不忘每年都要给我纳上好几双。她给我纳的鞋垫从来不扎花绣叶,就像她那颗心一样天然,本色,朴素。准备纳鞋垫时,母亲先是翻箱倒柜地搜腾碎布,一块块洗净,熨平,然后打浆糊,抿袼褙,再以后拿起剪刀,细心地剪成雏形。纳鞋垫时,她仍然是当年给我纳鞋的样子,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我心酸地看见她的原本极有光泽的头发,日渐干枯了,灰暗了。
④几十年过去,母亲背驼了,并且有了冠心病,身体大不如前,可是我的鞋垫却有增无减,因为母亲过些天还是总要给我纳上一双。我拿出积攒下的鞋垫恳求她:“妈!你看这鞋垫还有这么多哩,你快别纳了!”可是她不听,她含笑说:“反正我闲着没事。
⑤母亲晚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极大的不幸,摔了一跤,髋部骨折。那时她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绝对难以想象的。后来虽然做了手术,骨头算是接起来了,但是她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了。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但是她却加紧了手中的针线活,一双手更加忙碌起来。其时她住在我的小家,我的几个儿女们的针线活,全被她包了;但与此同时,给我纳鞋垫的事情,她还总是念念不忘。有那么一些日子,只见她白天纳,晚上纳,在她床头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纳成的鞋垫出现。我劝她劝不下,便想,老人家一生劳碌惯了,让她闲着坐在那里,她也许会不舒服的,遂任她去纳——当时想得就是这么简单,再没有想到别的任何什么。我后来有一天忽而恍然大悟:我好愚钝啊!当时的实情应该是,母亲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大限将至,便想争分夺秒地给我尽量多地留下一些鞋垫。于是我便想起中唐诗人孟郊写母爱的千古名句了:“临行密密缝”。而在我们母子之间,当时临行的并不是我,而是母亲!是的,那时母亲将要走了,将要离开这个世界而一去不归,但她多么淡定而从容!她纳啊纳啊,她仍然保持着过往数十年间的习惯动作,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
⑥母亲是1998年去世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现在我也已成了一个迟暮老人了。但我脚底下至今还被母亲给我纳下的鞋垫干爽着,舒适着。不但如此,母亲给我留下的鞋垫还有一叠根本没有沾过脚呢,还分别放置在我的衣橱、衣箱、旅行包和其他地方。我找出一些大致数了数,已经有十七八双之多。我现在腿脚有了毛病,走动越来越少,看来,我即使活到九十岁,一百岁,这鞋垫怕是也穿不完了!
⑦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这些鞋垫都不厚,基本都是一毫米左右。但是我想,由于有这些鞋垫的衬垫,多少年来,我硬是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了一毫米左右。而这还非常次要;主要的是,由于这些鞋垫上所寄托的伟大母爱,由于我深深明白母亲对我的殷殷期盼,我身上对事业的牛劲、韧劲和钻劲,甚至包括由此激活了的想象力,也应该比原本的自己高出一毫米左右。记不得是谁说过:成败常在毫厘之间。人和人才智的高下基本也在毫厘之间。一念之差,往往酿成云泥之别;一张窗户纸够薄了,然一旦捅破,就可能顿时发现一个惊世奥秘。如果说我这几十年还算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那么,我要说,它绝对是和这一毫米左右分不开的。
⑧现在母亲已经到蓝天白云深处的天堂上去了,但我只要想起她,就会想起她给我纳鞋垫时的辛苦专注的样子。她每纳一忽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母亲!你那永恒的千秋不朽的动作上面所闪耀的,是人间的第一至情啊!哦!我亲爱的母亲!
袼褙:ɡēbèi,用碎布或旧布加衬纸裱成的厚片,多用来制布鞋。
1.文中多次写到母亲“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1)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
(2)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
3.文中有多处前后相互照应的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一处与之照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
照应:
作用:
4.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本文与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均将母亲作为写作对象,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情感?
1.①这句话作为线索反复出现,贯穿全文。②“抬起手来”“蹭一蹭”是母亲纳鞋底的典型动作,属于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的勤劳,突出了母爱的主题。③对母亲纳鞋垫的动作进行特写,给读者描绘出鲜明的画面。2.(1)加点词“只是”“那是”分别强调了母亲只有在骨折后才能歇下来,而且歇下来的只有腿,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刻画了“我”对母亲的心疼、感激的心理。
(2)“抚”是一个动作描写,体现了“我”对鞋垫的珍爱,表现出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3.照应:示例一:母亲长了一头好头发,每当她洗头时,满脸盆里就好像滚动着浓黑的乌云,那乌云直往盆外溢流。
示例二:我心酸地看见她的原本极有光泽的头发,日渐干枯了,灰暗了。
作用:表现出了母亲在辛勤的劳作中,头发日渐稀疏花白,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和母爱这一主题。
4.①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的人。她给“我”纳鞋垫,发现“我”喜欢她做的鞋垫后,不断地给“我”纳鞋垫。②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她为“我”一生操劳,晚年即使骨折了也不停下手上的针线活。③母亲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她不惧生死,只是想尽量多地纳一些鞋垫,留给“我”以后用。5.本文真诚而质朴地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感激母亲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付出和支持,以及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秋天的怀念》抒发了深深的悔恨、愧疚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还蕴含着在困境中“好好儿活”的生活领悟。
1.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
文章第①段“只记得母亲似乎常年都在为我纳鞋。母亲纳鞋十分用心,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第②段“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洗头时头发再也装不满脸盆了”,第③段“纳鞋垫时,她仍然是当年给我纳鞋的样子,每纳一会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只是,我心酸地看见她的原本极有光泽的头发,日渐干枯了,灰暗了”,第⑤段“只是,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第⑧段“现在母亲已经到蓝天白云深处的天堂上去了,但我只要想起她,就会想起她给我纳鞋垫时的辛苦专注的样子。她每纳一忽儿总要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均出现了母亲在纳鞋或鞋垫的动作“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是文章的线索;“抬起手来”“蹭一蹭”是母亲纳鞋底的典型动作,属于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的头发日渐稀疏、变白,母亲从未停止手中的动作,既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又体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爱,对母亲纳鞋垫的动作进行特写,说明此情景给留下深刻印象,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给读者描绘出鲜明的画面,丰富的情感体验;母亲离世了,总是回想起母亲“抬起手来,把针在头发间蹭一蹭”的情景,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揣摩。
(1)根据“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联系第⑤段“母亲晚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极大的不幸,摔了一跤,髋部骨折。那时她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绝对难以想象的。后来虽然做了手术,骨头算是接起来了,但是她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了”可知,“只是”一词强调了一直劳作从未停止休息的勤劳的母亲只有在骨折的时候才有机会停歇下来,突出了母亲的辛劳、勤劳,一心为“我”,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而且永远歇下来的还有腿,表现了对母亲受伤后对母亲的心疼。
(2)根据语境“我把这些鞋垫久久地抚在胸前”可知,在此“抚”指用手轻轻地久久的放在胸前的动作;联系第⑥段“母亲是1998年去世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个年头了。现在我也已成了一个迟暮老人了。但我脚底下至今还被母亲给我纳下的鞋垫干爽着,舒适着”“我找出一些大致数了数,已经有十七八双之多。我现在腿脚有了毛病,走动越来越少,看来,我即使活到九十岁,一百岁,这鞋垫怕是也穿不完了”可知,母亲已经离世了,但是母亲给“我”做出来的蕴含着母亲的爱的鞋垫还有数双,“我”将其轻轻地久久地放在胸前,体现了“我”对鞋垫的珍爱,表现出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照应是为使文章气血贯通、脉络清楚,和预伏往往对应使用的一种写作技法。
“这时候她的头发不但全白了,而且没几根了,就像冬天的残阳昏黄的原野上,一些荒草在西北风里顽强地摇曳”,是对母亲年老时不能行走时在床上给“我”纳鞋垫时对母亲外貌的描写;找到原文对母亲外貌的描写处(对头发的描写)即可;
有第②段中的“我幼小时,母亲长了一头好头发,每当她洗头时,满脸盆里就好像滚动着浓黑的乌云,那乌云直往盆外溢流”“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就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洗头时头发再也装不满脸盆了”;
还有第③段中的“我心酸地看见她的原本极有光泽的头发,日渐干枯了,灰暗了”;
在这“一蹭一蹭之中”母亲的头发日渐稀疏、变白,母亲从未停止手中的动作,既体现了母亲的勤劳,又体现了母亲对“我”深切的爱。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③段“我是汗脚,袜子常是潮乎乎的,有了鞋垫后,感觉舒服多了。母亲看我喜欢,就不断给我纳了起来。几年下来,尽管她给我纳的鞋垫已经穿不了了,可她总是不忘每年都要给我纳上好几双”可知,母亲给“我”纳鞋垫,发现“我”喜欢她做的鞋垫后,不断地给“我”纳鞋垫;可见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的人;
根据第⑤段“母亲晚年的时候,遭遇了一场极大的不幸,摔了一跤,髋部骨折。那时她所忍受的痛苦,是常人绝对难以想象的。后来虽然做了手术,骨头算是接起来了,但是她从此再也不能行走了。这时,只是这时,她身上终于有了歇下来的部分,那是腿;但是她却加紧了手中的针线活,一双手更加忙碌起来”可知,母亲为“我”一生操劳,晚年即使骨折了也不停下手上的针线活;可见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根据第⑤段“有那么一些日子,只见她白天纳,晚上纳,在她床头上,几乎每天都有新纳成的鞋垫出现。我劝她劝不下,便想,老人家一生劳碌惯了,让她闲着坐在那里,她也许会不舒服的,遂任她去纳——当时想得就是这么简单,再没有想到别的任何什么。我后来有一天忽而恍然大悟:我好愚钝啊!当时的实情应该是,母亲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大限将至,便想争分夺秒地给我尽量多地留下一些鞋垫”可知,母亲不惧生死,只是想尽量多地纳一些鞋垫,留给“我”以后用;可见母亲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秋天的怀念》:
在“我”因双腿瘫痪后,丧失对活着的希望时,母亲劝慰“我”要好好活下去,希望“我”坚强地面对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言放弃;但是“我”却因双腿瘫痪受到打击暴怒无常,未发现母亲患有严重的肝病,母亲离世前还担心“我”和妹妹,希望“我们”“好好儿活”,“我”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要和妹妹一起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好好活下去,让母亲放心。抒发了深深的悔恨、愧疚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还蕴含着在困境中“好好儿活”的生活领悟。
本文:
本文写母亲为“我”操劳一生,晚年即使骨折了也不停下手上的针线活,只是想尽量多地纳一些鞋垫,留给“我”以后用,母亲一心为“我”着想,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据此表述意对即可。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①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甲)(风风光光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②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去台南测试,无异就是放逐,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③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
④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了许多死党,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这时,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
⑤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⑥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⑦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A]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测试一直不顺利,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⑧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不要(乙)_______(自暴自弃自高自大),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⑨[B]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
(选文有改动)
(1)文中说王雨苍老师“彻底改造我”,请阅读文章⑥—⑦段,填写表格。
王老师的做法我的感受
邀请我到他家包饺子①
②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有喘息的空间
(2)根据语境,给文章(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以“悬崖边的树”比喻王老师,表述了对王老师的赞美、感激和怀念之情。
B.“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父亲的做法与王老师对“我”的鼓励、肯定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的作用之大。
C.就是王老师口中所说的“沧海遗珠”,因为他上学期间虽然成绩不好,但非常自由快乐。
(4)请从[A][B]两处划线句中选取一处,说说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王老师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影响。
(1)①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②王老师仔细斟酌、修改,与“我”讨论文章。
(2)迷迷糊糊自暴自弃
(3)C
(4)示例:A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王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这个梦想在一点点实现。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第一空,由第⑥段中“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的内容可知,王老师邀“我”到他家包饺子,肯定、鼓励“我”,我的感受是“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第二空,由第⑦段中“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的内容,可概括为:对“我”的文章,王老师仔细斟酌、修改,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
(2)考查对词语的选择。
“迷迷糊糊”的意思是使迷惑不清,把弄得模糊不清;“风风光光”的意思是原指像风一样跑得快、远,像光一样明亮、耀眼,现指有讲排场、摆阔气。联系上下文,“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可知这里应填写“迷迷糊糊”;
“自暴自弃”的意思是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自高自大”的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联系上下文“你一定会成功的”可知,这里应该填写“自暴自弃”。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就是王老师口中所说的“沧海遗珠”,因为他上学期间虽然成绩不好,但非常自由快乐”表述有误,从“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可知,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从“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可知上学时并不快乐;
(4)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A句中,“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把“我的梦想”比喻成“大海中的浮木”,“在我的高中生活中,使我不至沉没”,写出了在我的高中生活中,在王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的梦想在一点点的实现,没有破灭;
B句中“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大树”说明王老师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拯救了差点绝望的自己,也体现了对王老师的怀念;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课外阅读
秋的济南
付秀莹
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张爱玲想必是偏爱月亮的。小说里常常写到月亮。月亮成了一对对俗世男女的仰望之物,是镜子里的意象,美丽而缥缈。女作家虽自认一身俗骨,究竟是有出尘之想的。
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弃舟登岸,去看趵突泉。趵突泉的盛名,是早有耳闻的,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今年夏天也曾来看过,果然名不虚传。老舍先生曾断言,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这是真的。泉水滋养着这个城市,也浸润着这个城市的心事。是不是正因了这流动的泉水,才使得济南少了喧嚣的戾气,多了温润明亮的气质呢。朋友说,早些年,青石板街上走着,随意一踩,就能踩到泉水。泉城的名字,自然不是浪得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试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地方?
这一回看泉,竟然正遇上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对于菊花,是暗暗怀着一种偏爱的。总觉得,人淡如菊这几个字,叫人说不出的喜欢。倒不是只羡慕菊的高洁,尘世中人,高洁不过是理想罢了。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却是心下追慕的。满园的菊,在秋风里开得恣意。各色的菊花,有的认识,更多的却不知芳名。喝茶赏菊,实在是秋光里的一桩雅事。看着满眼菊花怒放,泉水绕流,恍惚觉得,莫不是天下的秋色都在济南了。
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同曲水亭街相依偎,街随水走,水伴街行。青砖黛瓦的老屋,墙壁上有厚厚的青苔,晕染着斑驳的水迹,叫人想起光阴,以及与光阴有关的故事,还有这故事情节深处,流逝的匆匆的面影。门上大多有对联,词句古雅有味。记得夏日来时,有浣衣妇人水边忙碌,而今天气寒凉,也不知那浣衣人去了哪里,只见有老人水边廊下,对坐下棋。廊上挂着鸟笼。一丛月季,娇艳得无可比方。阳光晴好,照在水上,有水汽氤氲,恍惚间竟仿佛到了江南水乡。真是错把济南作江南了。自然了,若是真的把济南比作江南,到底是小看了她。这湖光山色树影人烟里,究竟多了北方的清朗寥廓,是齐鲁的气韵。
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随着人潮慢慢走,只见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小吃香气扑鼻,叫人暗咽口水。小贩吆喝着招徕顾客,人声鼎沸。谁能想到呢,当年的豪门大院,而今竟成了市井喧嚣的所在。走在人群里,觉得内心喜悦,安宁。私心里,实在爱极了这样的烟火气息。欢腾的,世俗的,有声有色有味,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叫人觉出肉身的真实的存在。
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周围的逼仄拥挤,已不再叫人想到“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了。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光阴和过往,沉在这芙蓉泉深处了。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7.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8.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5自然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请从第6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的特征的句子,并作分析。
10.下面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11.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
7.①山里看月亮;②泛舟大明湖;③芙蓉泉寻踪。8.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的特点。9.句子:“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虽有一种寥落之美。”
分析:从“芦苇飞白”“满池残荷”描绘出的荒芜变白、荷花残落可以看出已经是深秋了。1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以的急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了对济南秋天的喜爱。11.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产笺不同的“风景”,“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
7.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可以提炼出问题的解析。
8.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作用的分析。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文中对月亮的两次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它可以让人“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9.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的能力。秋天万物凋零,根据这一自然规律可知,第六段中的“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虽有一种寥落之美”所写为秋天之景,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深秋景物的特点,很有感染力。
10.此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述的情感。“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不仅突出了落叶的颜色特点,而且形象地表现出它们被迅速吹落的情态,表述了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述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此题作答时应扣住“变”与“不变”的含义,“变”指的是济南的风景与有原来有所不同,“不变”指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始终如一。
课外类文阅读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17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2.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3.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15.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12.(1)关爱学生,甘于奉献:每天放学送学生离校;为学生争取过冬的衣物;为保护学生以致腿瘸;怕学生们上学不便坚持不撤点到最后。(2)坚守岗位,热爱教育:即使生活艰难也愿留在山区继续教书;即使学校破败、自己年老力衰,仍激情澎湃地教孩子们读书。(3)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吃的是玉米粥、窝窝头、腌制的萝卜干。一辈子当一位乡村代课老师,不图名不图利,为了学生默默地坚守到最后。13.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个人地基使用权转让及宅基地置换合同3篇
- 2025年农村堰塘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员工薪酬福利及晋升管理体系工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配件赊销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数据中心机房租赁协议含网络及安全服务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恋爱关系维系与责任分配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年会礼品定制及派发合同3篇
- 2025合同样例项目工程建设合作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合同书人3篇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营销策划合作协议3篇
-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军事理论(上海财经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老兵和军马(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
- 物理-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福州一检)试题和答案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
-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说课稿
- (高清版)AQ 2001-2018 炼钢安全规程
- 单位委托员工办理水表业务委托书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统整备课》教案
- 02S501-2 双层井盖图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