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防灾减灾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1页
6.3防灾减灾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2页
6.3防灾减灾导学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3《防灾减灾》导学案学校年级课题防灾减灾课型课时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自主学习一防灾减灾手段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手段(1)_________:通过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__________。(2)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_______和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二自救与互救1.内容:灾前_______、灾中________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2.灾前准备(1)洪涝、台风等:及时关注___________及灾害预警信息。(2)地震:准备防灾应急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3.灾中救助(1)洪涝:尽量向__________的地方逃生。(2)地震:如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3)泥石流:向__________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4.灾后自我保护: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合作探究探究点1防灾减灾手段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是人们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携手,共同防灾减灾。思考探究(1)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是什么?(2)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探究点2自救与互救在山区旅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滑坡灾害,个人应该怎么办呢?请看下面逃生示意图,谨记图中的方法,你就很可能化险为夷。思考探究(1)图中提到的方法是属于自然灾害发生前、发生时,还是发生后的逃生方法?(2)个人在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前如何做才有可能在灾害来临时保护自己和他人?(3)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自救与互救。归纳总结1.防灾减灾的工作方针和措施2.灾害监测3.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2)工程性防御措施4.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具体措施如下所示:(1)震前准备(2)避震方法(3)震后的自救与互救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1)防洪准备(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3.应对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措施(1)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2)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4.龙卷风、台风、飓风中的自救(1)风灾龙卷风、台风、飓风的共性是风力强劲,能摧毁建筑物并伤害人畜,统称为风灾。(2)自救措施①在接到龙卷风预报时,要立即躲进地下室或坚固的混凝土建筑物中隐藏起来。②如果在室内,遇到龙卷风时应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平衡建筑物内外压力,遇到台风时应当紧闭门窗。③如果在野外开阔地,可就近找低洼地伏于地面。(3)注意事项风灾和洪水一样,具有可预报性。当接到警报时,会有充足的时间做好预防工作。此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①不要启程远行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②在海上行驶的船只应尽快靠岸。③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待在室内。台风来袭时,切勿靠近窗户,尤其不要接近向风的窗户。限时训练一、判断题1.防灾减灾应以救助为核心。(×)2.没有灾前准备,无法自救。(×)3.灾害发生时,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首先救助他人。(×)4.在地震发生前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灾害预报,为及时逃离做准备。(×)5.在洪水来袭时,应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6.在地震后,应及时转移家中财务,避免更大的损失。(×)二、选择题1.防灾减灾()①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②是采取各种措施杜绝灾害的发生③有利于保持经济与政治的稳定④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据此回答2~4题。2.自救与互救包括的内容有(D)A.灾前防御、灾中救援和灾后自我保护B.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恢复C.灾前防御、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恢复D.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3.应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自救内容包括(B)①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②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③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中的灾害预警信息④准备地震的应急救援包A.①②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