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素养评价六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B)A.生物的新陈代谢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生物的高繁殖率 D.生物之间的斗争解析:生物的新陈代谢是发生在个体水平的化学变化;生物的高繁殖率只是生物数量的保证,但如果每个个体之间没有差异也不会为选择提供材料;“生物之间的斗争”含义不清,因此都不符合题意,生物个体会由于遗传和变异而形成差异,这些有差异的个体成为被环境选择保留或淘汰的原材料。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D)A.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B.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C.不同种群间只要存在隔离就一定是两个物种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因此进化改变的是群体;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同种群间只有存在生殖隔离才是不同物种。3.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D)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由于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并不是从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角度划分,因而A、B、C三项都混淆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作用条件和目的性,是错误的。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突变、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新物种的产生并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变异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与新物种的形成解析:适应是指相对环境的适应而言,有些细菌在进化地位上较低等,但适应环境的能力却很强,所以分布很广,A错;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变异(突变与基因重组),C错;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以致不能再产生可育后代的程度)。6.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些突变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个事例说明(C)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解析:基因突变具有少利多害性。有翅昆虫突变成残翅或无翅类型,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这一特定环境中,残翅或无翅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更容易活下来。这一事例说明,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7.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D)A.人工诱变实现了基因的定向变异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人工诱变原理为基因突变,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B错误;“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对细菌起选择作用,C错误;受农药处理后经农药的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正确。8.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图示中b和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c和d最后无地理隔离,但之前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地理隔离后因环境不同,基因频率各自发生定向改变,形成的b和d可能会产生生殖隔离而不再是同一物种;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后来因处在同一环境中,形成的c和d如果仍然没有形成生殖隔离,c和d可能仍是同一物种。9.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D)A.自然界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非有害无益,捕食者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C.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均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并经漫长进化形成包括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等的生物多样性D.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及某些物种的绝灭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生物间的协同进化解析:生物的进化包括生物和生物、生物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物种的大爆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如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形成了大量无脊椎动物,从而促使由两极生态系统向三极生态系统进化,丰富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D)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的不断形成过程D.有性生殖的出现推动了生物进化,增强了生物的变异解析:物种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共同协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同一物种内品种的增加和新物种的形成,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一定就是新物种的形成;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推动了生物进化。1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了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B)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下的地雀物种B.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原属同一物种的地雀产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这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地雀从南美大陆迁来后,在不同海岛上生活(地理隔离)。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久而久之,由于自然选择的不同使各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地雀新物种的形成是十分缓慢的,并不会很快进化。12.隔离在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析: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物种形成的过程是解题关键。并不是所有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13.下列有关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说法,正确的是(B)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D.每个新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解析:注意几个特殊例子,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多倍体生物与原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但没经过地理隔离;华南虎与东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存在生殖隔离。1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D.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而不一定产生新物种。物种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生存斗争,还有互利共生等关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这里的突变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5.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D)A.环境条件的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从而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只要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导致生物变异,但该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不只受环境条件的影响。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下列哪几项属于其进一步完善的内容(ACD)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的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解析:达尔文进化理论没有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也没有提出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1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CD)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种形成的过程。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熟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②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新旧物种区分的标志是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图中A应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但并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些新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不需经过地理隔离。存在生殖隔离的两种生物除了不能杂交产生后代,也可能进行交配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18.如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甲)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乙)。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D)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B.1976年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解析: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两种类型的地雀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1976年至1977年间,种子的平均硬度增加,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地雀(只能吃不硬的种子)逐渐被淘汰;在1978年时种子硬度虽然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19.科学家在研究某种鸟的进化时发现,在繁殖季节有的雄鸟能够吸引多只雌鸟来到其领地筑巢。有的雄鸟却“魅力不足”,致使其领地中鸟巢的数量很少。经观察,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的长短有关。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A.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鸟种群的进化提供原材料B.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其领地筑巢C.该种群若干代后,控制长尾羽的基因型频率会增大D.该种群中的长尾羽鸟(C类)与短尾羽鸟(A类)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鸟种群进化的原始材料不仅仅来自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还可来自其他可遗传的变异,如染色体变异等。20.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BC)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突变导致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项错误;甲地区的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1/2)×20%=12%,B项错误;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4%+(1/2)×3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2)×15%=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C项错误;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三、非选择题(共54分)21.(15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现有一野生型青蒿种群,请分析回答:(1)该青蒿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库。该种群含有大量可遗传的变异,其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青蒿种群中花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花植株抗病性弱易死亡且青蒿素含量低,则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是,判断依据为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低温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不是(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原因是其杂交后代三倍体不育。解析:(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3)低温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野生型二倍体青蒿变成四倍体植株。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为三倍体,其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因而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不是同一物种。22.(15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人工进化”。(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1/8。(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基因重组,三是染色体变异。人工选育新品种和自然进化一样,都涉及了可遗传的变异,都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水稻田中偶然发现一株矮秆植株,最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该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的间期,由于种植的是种子,所以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是形成配子时,也就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通过航天飞机搭载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利用空间辐射等培育新品种,其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与DNA重组技术相比,后者能够有目的地、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3对同源染色体(AaBbCc),完全来自父方或来自母方(ABC或abc)的概率为(1/2)3=1/8。23.(24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 2022年双拥工作总结和计划
- 2023思政大讲堂系列直播心得体会10篇
- 初中生军训心得体会
- 雅堂金融行业分析
- 城市景区道路照明合同样本
- 高炮维护保养合同
- 污水处理承揽施工合同范本
- 码头改造工程挡墙施工合同
- 道路交通标志安装室外施工合同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大学美育(同济大学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分科诊断摸底联考试题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足三阴经周康梅
- 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文课件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国开2024年《钢结构(本)》阶段性学习测验1-4答案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通科实习出科考核病历
- 狮子王2经典台词中英文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