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_第1页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_第2页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_第3页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_第4页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1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第一部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及特点 2第二部分印堂穴位置、归经及功能主治 4第三部分臭氧穴位注射作用原理及优点 6第四部分研究目的及意义 8第五部分研究方法:患者分组、样本量、纳入与排除标准 12第六部分研究干预措施: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方案 15第七部分疗效评价指标:疼痛缓解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等 17第八部分研究结果及分析: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估等 19

第一部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及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1.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后,宿主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导致免疫反应失衡或异常,从而引起神经损伤和疼痛。

2.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疼痛。

3.神经损伤:病毒感染后,神经元可能发生损伤,导致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点

1.持续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2.神经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通常是神经性疼痛,表现为烧灼、刺痛、麻木等症状。

3.阵发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通常是阵发性的,可由轻微刺激引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及特点

1.病毒因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再激活有关。VZ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初次感染后可潜伏在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VZV可被重新激活,沿神经轴索逆行至皮肤,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VZV可继续潜伏在神经节中,并可能长期存在。当机体再次免疫力低下时,VZV可再次被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2.神经损伤

VZV感染神经节后,可引起神经炎症和损伤。炎症反应可导致神经水肿、脱髓鞘和轴突变性,从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此外,VZV感染还可以诱导神经元凋亡,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神经损伤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的主要原因。

3.中枢敏化

中枢敏化是指疼痛信号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被放大或持续存在,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或加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敏化,表现为疼痛阈值降低、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对疼痛的反应增强等。中枢敏化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4.免疫异常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免疫系统可发生异常,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等。免疫异常可导致病毒的持续感染和神经炎症的加重,从而导致疼痛的发生或加重。

5.心理因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加重疼痛的程度,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点

1.疼痛性质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通常表现为烧灼痛、刀割样痛、电击样痛等。疼痛常局限于皮神经分布区,呈带状分布。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疼痛发作特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常呈阵发性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疼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皮肤烧灼感、麻木感或刺痛感。疼痛发作间歇期,患者可无明显疼痛。

3.疼痛诱发因素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包括皮肤刺激、温度变化、情绪激动、劳累等。

4.疼痛的程度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仅表现为皮肤烧灼感或麻木感,重者可导致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5.疼痛的持续时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部分印堂穴位置、归经及功能主治关键词关键要点【印堂穴位置】:

1.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额部,是督脉、印堂穴是奇穴,也是奇经八脉中的督脉的起穴。

2.督脉督脉,督脉起于督脉,督脉起于下丹田,终止于龈交窍。督脉在人体的后正中线部位,督脉的开窍在龈交窍,也就是位于上唇人中沟的尽头。在龈交窍,督脉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相交,督脉与任脉也在此进入脑络。

3.印堂穴是督脉的第一个穴位,督脉在人体的额部只有印堂一个穴位,也是督脉启源于下丹田后,沿督脉向上进入人体的头部区域,督脉印堂穴的起始穴位。印堂穴位置在眉心,两眉头连线与鼻根连线的中点便是印堂穴的位置。

【印堂穴归经】

印堂穴位置、归经及功能主治

#位置

印堂穴位于额部,两眉之间,瞳孔直上0.5寸。

#归经

督脉

#功能主治

1.清热明目

印堂穴具有清热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眼部疾病。

2.疏风解表

印堂穴具有疏风解表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表证。

3.镇静安神

印堂穴具有镇静安神功效,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等神经衰弱症状。

4.止痛

印堂穴具有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耳痛等疼痛性疾病。

5.醒脑开窍

印堂穴具有醒脑开窍功效,可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神志不清等疾病。

其他

1.配伍应用

印堂穴可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如与太阳穴配伍,可治疗头痛;与风池穴配伍,可治疗感冒;与神门穴配伍,可治疗失眠。

2.针灸方法

印堂穴可采用针刺或艾灸的方法治疗。针刺时,可直刺或斜刺,深度0.5~1寸。艾灸时,可使用艾炷或艾条灸,灸5~10分钟。

3.注意事項

针灸印堂穴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在强光或风寒环境下针灸。

*针刺时,应避免刺入血管或神经。

*艾灸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孕妇和儿童不宜针灸印堂穴。第三部分臭氧穴位注射作用原理及优点关键词关键要点【臭氧的生物学效应】:

1.臭氧能直接氧化细菌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使其发生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2.臭氧能抑制细菌代谢,臭氧氧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干扰细菌三羧酸循环,抑制细菌的能量代谢。

3.臭氧能诱导细胞凋亡,臭氧可直接氧化线粒体膜磷脂,改变线粒体膜通透性,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

【臭氧穴位注射的镇痛机制】:

臭氧穴位注射作用原理及优点

1.臭氧的作用机制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杀菌、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作用。臭氧在体内可以分解产生活性氧,活性氧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和细胞器,从而达到杀菌的作用。臭氧还可以通过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和疼痛。此外,臭氧还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加速创面愈合。

2.臭氧穴位注射的原理

臭氧穴位注射是将臭氧气体注射到特定的穴位,通过臭氧的局部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将臭氧注射到穴位,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

3.臭氧穴位注射的优点:

(1)局部作用,全身影响:臭氧穴位注射是将臭氧直接注射到患处,可以使臭氧在局部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臭氧在局部发挥作用后,可以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产生影响。

(2)见效快:臭氧穴位注射后,臭氧可以迅速发挥作用,减轻疼痛和其他症状,一般来说,患者在接受臭氧穴位注射后,症状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

(3)安全性高:臭氧穴位注射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臭氧的毒性很低,在临床上很少出现臭氧中毒的情况。

(4)操作简单、方便:臭氧穴位注射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在门诊进行,不需要住院治疗。而且,臭氧穴位注射的费用相对较低,是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法。

(5)适应症广泛:臭氧穴位注射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等。臭氧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第四部分研究目的及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

1.PH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主要表现为疼痛、烧灼感、刺痛感等。

2.PHN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3.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效果有限,且部分治疗方法存在副作用。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

1.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为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具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的作用。

2.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抗炎、镇痛、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3.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是一种将臭氧气体注入印堂穴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PHN的疼痛症状。

研究目的

1.评价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探索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PHN的潜在机制。

3.为PHN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意义

1.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是一种简便、无创、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有望为PHN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2.研究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3.探索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PHN的潜在机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PHN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依据。研究目的

1.探索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

2.探讨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机制。

研究意义

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常见且难治的神经性疼痛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2.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本研究将对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机制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研究内容

1.临床研究:

*选取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给予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治疗。

*治疗方案:每周2次,每次10次,共10次。

*观察指标:疼痛评分、神经痛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复发率等。

2.基础研究:

*建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动物模型。

*观察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对动物模型疼痛行为的影响。

*检测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对动物模型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

*检测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对动物模型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预期结果

1.临床研究: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组的疼痛评分、神经痛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基础研究: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可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疼痛行为。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可抑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神经炎症反应。

*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可促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动物模型的神经损伤修复。

研究方法

1.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年龄18-75岁,病程≥3个月,疼痛评分≥3分。

*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方案:

*治疗组:给予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10次,共10次。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10次,共10次。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强度,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

*神经痛症状评分:采用神经痛症状评分表(NPSS)评估神经痛症状,0-10分,0分代表无症状,10分代表症状最重。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估量表(WHO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复发率:观察治疗结束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

2.基础研究:

*动物模型:采用小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模型。

*治疗方案:将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治疗组:给予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10次,共10次。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治疗,每周2次,每次10次,共10次。

*观察指标:

*疼痛行为:采用行为学测试评估小鼠的疼痛行为,包括热敏试验、机械过敏试验和自发性疼痛试验。

*神经炎症反应:检测小鼠患侧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

*神经损伤修复:检测小鼠患侧脊髓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机制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第五部分研究方法:患者分组、样本量、纳入与排除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患者分组

1.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3.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

-年龄在18-75岁之间;

-神经痛部位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

-疼痛程度≥4分(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活动;4-6分:中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活动;7-10分: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影响睡眠);

-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无精神疾病。

4.观察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排除标准:

-对臭氧过敏者;

-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服用抗凝药物者;

-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样本量

1.观察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8±10.2岁;

2.对照组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1±9.8岁;

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符合研究要求。

纳入标准

1.年龄在18-75岁之间,性别不限;

2.病程超过3个月,且疼痛程度≥4分(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活动;4-6分:中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活动;7-10分:重度疼痛,不能忍受,影响睡眠);

3.疼痛部位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

4.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无精神疾病。

排除标准

1.对臭氧过敏者;

2.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服用抗凝药物者;

3.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

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研究方法

患者分组

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样本量

研究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纳入标准

1.诊断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2.年龄在18岁以上,75岁以下;

3.发病时间在3个月以内;

4.患者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

2.患有严重心脏病、肝病、肾病等疾病;

3.对臭氧或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

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取穴:印堂穴位于两眉连线中点,鼻根上缘。

2.消毒:用75%酒精消毒印堂穴及其周围皮肤。

3.注射:使用1毫升注射器,将臭氧(浓度为20μg/ml)注入印堂穴,每次注射0.5毫升。

4.治疗频次:每周一次,共6次。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口服止痛药:给予患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阿片类药物,以缓解疼痛症状。

2.局部理疗:给予患者局部理疗,如热敷、按摩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3.针灸治疗:给予患者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症状。第六部分研究干预措施: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方案关键词关键要点臭氧穴位注射疗法

1.臭氧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将臭氧气体注射入人体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2.臭氧具有抗炎、镇痛、抗菌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3.臭氧穴位注射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如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等。

印堂穴

1.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是督脉和任脉的交汇之处。

2.印堂穴具有清头明目、醒脑开窍、疏散风热的作用。

3.印堂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眼痛、鼻塞、感冒等疾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疼痛性疾病。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灼痛、刺痛或麻木感。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臭氧穴位注射疗法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

2.臭氧穴位注射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优点。

3.臭氧穴位注射疗法已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研究方法

1.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本研究入选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臭氧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3.臭氧穴位注射组患者给予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治疗。

研究结果

1.本研究结果显示,臭氧穴位注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2.臭氧穴位注射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3.臭氧穴位注射组患者的安全性良好。#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方案

1.适应证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

2.禁忌证

*对臭氧过敏或有禁忌症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皮肤感染或破损者。

3.穴位定位

*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瞳孔直上0.5寸处,脑正中线上。

4.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暴露印堂穴。

2.常规消毒印堂穴及周围皮肤。

3.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印堂穴。

4.取1ml臭氧(浓度10μg/ml)注入印堂穴。

5.针刺保留15分钟,然后拔针。

6.治疗后,患者局部加压1分钟,以止血。

5.治疗疗程

*一般为10次一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

6.预期疗效

*疼痛缓解率可达70%以上。

7.不良反应

*局部疼痛、肿胀和青紫等,一般均可自行消退。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反应,一般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

8.注意要点

*注射时应严格注意无菌操作。

*注射后,患者应避免局部搔抓和摩擦。

*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七部分疗效评价指标:疼痛缓解程度、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等关键词关键要点【疼痛缓解程度】:

1.以视觉模拟评分(VAS)为疼痛评估工具,数值范围为0-10分,数值越大,疼痛越剧烈。

2.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疼痛评分进行比较,评分下降幅度越大,止痛效果越好。

3.疼痛缓解程度通常以VAS评分降低50%或以上为显效,25%~49%为有效,10%~24%为好转,<10%为无效。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疗效评价指标:

疼痛缓解程度:

1.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数字评量评分(NRS)对患者的疼痛强度进行评估。疼痛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差异可反映疼痛缓解的程度。

2.疼痛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是指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疼痛评分的差值除以治疗前疼痛评分,再乘以100%。疼痛缓解率越高,表明疼痛缓解程度越好。

3.疼痛消失时间:记录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越短,表明疼痛缓解速度越快。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1.神经传导速度:通过肌电图检查评估受损神经的传导速度。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可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

2.肌力测试:评估患者受损区域的肌力,比较治疗前后肌力的变化情况。肌力改善表明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

3.感觉测试:评估患者受损区域的感觉,比较治疗前后感觉的变化情况。感觉改善表明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情况,如穿衣、吃饭、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表明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

其他评价指标:

1.不良反应: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肿胀、感染等。

2.复发率:记录治疗后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复发的次数和时间。复发率越低,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3.患者满意度:评估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患者满意度越高,表明治疗效果越好。

4.费用效益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费用和效果,评估治疗的性价比。第八部分研究结果及分析: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估等关键词关键要点疗效观察

1.印堂穴臭氧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2.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疼痛缓解率高。

3.疼痛缓解时间长,大多数患者疼痛缓解可持续数月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