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解析)上海市静安区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模拟卷分题型分层汇编-03文言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

(2020·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①。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②,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乞留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③。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④,即日焚裘。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解释]①桓南郡:桓玄,东晋将领,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殷荆州:殷仲堪,东晋将领,官至荆州刺史。罗企生: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②出市:到刑场。③宥(yòu)赦免。之:指罗企生的弟弟罗遵生。④问:音讯。这里指罗企生被杀的消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桓素待企生厚()(2)存亡未判()

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放了你B.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放了你

C.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赦免你的罪行D.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3.罗企生的两次回答反映了他内心的两难:第一次回答拒绝偷生是想要(),第二次回答恳请桓玄则是想让弟弟代替自己()。(每空2字)

4.根据选文内容,它最适合归入的《世说新语》门类是()。

A.德行B.文学C.自新D.捷悟

(2020·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券了债

隋李士谦有粟(1)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2),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3),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4),曰:“债了矣,勿为念也。”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

或曰:“子多阴德(5)矣。”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为,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隐逸传》有改动)

(1)粟:一种粮食,俗称小米。(2)年谷不登:指荒年,下文“大熟”指丰年。(3)赈赡:以财务救灾。(4)燔契:烧掉债券。(5)阴德: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皆来致谢()(2)吾家余粟()

6.以下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们摆设酒宴

B.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欠债人,为他摆设酒宴

C.于是李士谦邀请了所有的债主,为他们摆设酒宴

D.于是李士谦召集了所有的债主,为他摆设酒宴

7.“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的“争”写出了债家来偿的___________之情。李士谦“拒之,一无所受”是因为___________,表现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8.以下对李士谦言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大公无私B.扶危济困C.目光长远D.虚怀若谷

(2021·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晏殊为馆职①,时天下无事,上许臣僚择胜晏饮。殊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兄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②,忽自中批除殊③,执政莫喻所因。次日进见回禀,上谕④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杜门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授官之意。曰:“臣非不乐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

①馆职;在史馆任职。①东宫官:辅助、教习太子的官员,④“忽自中”句: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晏殊的御批。④谕:告如。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正可为东宫官()(2)臣若有钱亦须往()

10.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B.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C.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D.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11.(1)皇上允许“臣像择胜宴饮”的原因是“___________”: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皇上挑选屡殊铺佐、教习太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性严明。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训励诸子,言动以礼。时霖雨久,宅墙夜颓,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①,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谓僮仆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庆②,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及第,并有重名,位至方镇”。景让最刚正,奏弹无所避。

[注]①船槽:船形的凹槽。②馀yú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③方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若天实以先君馀庆()

(2)并有重名()

13.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

B.士君子应该看重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

C.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非分之得。

D.士君子应该看重非分之得。

14.(1)景让母亲教子有方,三个儿子皆成大器。面对意外钱财,景让母亲的愿望是“①_______”;她的做法是②_______。

(2)下列不能反映景让母亲特点的一项是()。

A.志行以礼B.清正高洁C.教子严格D.宽宏大量

二、对比阅读

(2020·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15.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而出自乙文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16.对“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如今邯郸离开大梁到集市去很远,议论臣的人要拜访这三人。

B.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王宫)离集市远,议论臣的人也超过了三人。

C.如今从邯郸到大梁去要经过集市,议论臣的话要经过这三人。

D.如今邯郸距离大梁比到集市远,议论臣的话也会经过三人传来。

1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这句话隐含了对这件事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两文所写事情虽然不同,但其中国人和魏王犯错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0·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19.这两篇作品都与手足之情相关。《水调歌头》是宋代的_____(姓名)在____(节日)思念弟弟子由时所作。《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则是_____(朝代)的郑燮和弟弟谈论读书的书信。

20.以下对《水调歌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中“欲”“恐”流露出内心的矛盾。

B.上片的最后,表述了对人间的眷恋之情。

C.下片描绘了深夜无眠、思念亲人的画面。

D.下片的最后,表述了对人间多些团圆的祝福。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22.选文中,郑燮否定了“_____”的观点,提出了__________的主张。

(2020·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曹刿论战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3)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3.这两篇作品都与作战相关。甲词的是宋代的____________(姓名),词牌名是________。乙文选自史书《_______》。

24.以下对两篇作品中描写沙场作战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占篇幅都不多

B.都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C.都刻画了明君和忠臣的形象

D.都强调了勇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既克,公问其故。

26.两篇作品的主人公具有共同的特点,即_______,但甲词重在表述______和_______;乙文则重在论述作战取胜的关键在于________和__________。

(2021·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7.(甲)文选自编年体史书《________》,(乙)文选自________(体例)史书《战国策》。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皆以美于徐公。

29.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中鲁庄公深谋远虑,深深知道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B.(乙)中齐威王深受蒙蔽又不愿革除弊端,导致民怨沸腾。

C.曹刿论战直奔打仗正题,邹忌讽谏从个人生活小事谈起。

D.鲁庄公刚愎自用坚持贸然迎战,齐成王虚心纳谏勇于改错。

30.选文中,曹刿和邹忌都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31.(2022·上海静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注]①屏[bǐng]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椠(qiǎ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

(1)[甲]文中的“鸿儒”指_____

(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_____,_____”,[乙]文中则指“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

①竭其俸入_____

②反不得饮而起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夜尽一烛为率

(5)对[乙]文中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

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

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

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

(6)[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

(2022·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篱记(节选)

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①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埋五石瓮,潴泉为池,植千叶白芙渠,又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

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②以玩,朝而灌,暮而锄。凡一甲坼③,一敷荣④,童子皆来报,惟谨⑤。放翁于是考《本草》以见其性质,探《离骚》以得其族类,本之《诗》《尔雅》及毛氏、郭氏之传,以观其比兴,穷其训诂。又下而博取汉、魏、晋、唐以来,一篇一咏无遗者,反覆研究古今体制之变革。间亦吟讽为长谣短章,楚调唐律,酬答风月烟雨之态度,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①茀:杂草丛生。②颖:嫩芽。③甲坼:外壳裂开,发芽。④敷荣:开花。⑤惟谨:小心翼翼。

32.诗是______,文中的“放翁”指_______。

33.文第2段和诗“采菊东篱下”中的“采”意思相近的字是___和___。

3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辟舍东茀地()(2)名之曰东篱()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盖非独娱身目遣暇日而已。

36.诗文都有“东篱”一词。诗中,东篱之下可采菊,可____,可____,此中真意,可意会而不必言传。文中,在东篱园不仅可以________、浇地锄草,还有读书究理、________等精神享受。对于诗人们,“东篱”不再只是某个地方,它已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象征。

(2021·上海静安·统考二模)阅读以下古诗词,完成各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7.甲词题目中“壮词”的意思是_____;乙诗是______(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38.甲词中“天下事”指______;乙诗中“干戈”指______。

39.下列对诗词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从报国无门、借酒浇愁落笔;乙诗从回顾平生、追忆战斗生涯写起。

B.甲词中“八百里”指军营辽阔;乙诗中“风飘絮”形容大宋即将覆灭。

C.甲词上阕主要写将士驰骋杀敌;乙诗中间两联主要写个人官场失意的惨状。

D.甲词乙诗都抒发了精忠报国之志,的情绪都由慷慨激昂转向低沉压抑。

40.甲词最末一句抒发______的悲愤;乙诗尾联抒发_____的气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1)一向,向来(2)死亡2.D3.尽忠尽孝4.A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素”,向来;“亡”,死亡。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谢”,道歉,认错;“罪”,罪行。翻译为:如果你能向我道歉,我就赦免你的罪行。故选D。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可以得出:罗企生是在向殷荆州“尽忠”;结合“乞留一弟以养老母”可以得出:尽孝。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主要记叙了罗企生尽忠就义前,不忘尽孝的故事。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故选A。

参考译文: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向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玄道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羊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5.⑴道歉⑵剰下/多余的6.A7.迫切/急切他已经当众焚券了债/他已经当众说过“债了矣”说话算话/一言九鼎/信守承诺8.B

5.考查词语理解。“谢”在文言文中有道歉,推辞,感谢等意思。在文中依据上文,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来看,借债人是来向李士谦道歉的。谢的意思是道歉。“余”在文言文中有我,多余的,盈余,表示整数后的零数等意思。结合上下文看出这里是说李士谦家有多余的粮食,余在文中的意思是多余。

6.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特点等。阅读题干后发现“召”与“债家”翻译不同,从“李士谦有粟数千石,以贷乡人”看出李士谦是债主,同乡人是欠债人,“设酒食”来看李士谦邀请同乡人到家里拿出酒食款待他们。故选A。

7.考查词语赏析和内容理解。“争”写出丰收后人们因感激李士谦在荒年烧了债券不要债,而争先恐后的来偿还,表现出欠债人的迫切之情。李士谦荒年时曾将欠债人都邀请到家里,当着众人面焚烧了债券,说债了结了,让众人放心,已经不存在债务关系了。所以当欠债人来还债时,李士谦拒不接受。第二空填他已经当众焚券了债,说过“债了矣”。李士谦说到做到,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言而有信,信守承诺的人。

8.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李士谦的言行来看,“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李士谦借贷不为求利,荒年时当众烧毁债券,在欠债人危急时刻解除债务关系不必担心债务,“扶危济困”用词恰当,“大公无私”语境不符,欠债人是同乡人,不属于公。“目光长远”表述错误,烧毁债券后他并没有从中获取利益。“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与语境不符。故选B。

译文:

隋朝李士谦拿出几千石粮食借贷给同乡人,正赶上收成不好,借贷人家无法偿还,都来表示道歉。士谦说:“我家的余粮,本来就是打算救济用的,哪里是为求利的呢!”于是叫来所有的借债人,在家为他们摆设酒食,当着大家烧了借契,说:“债了结啦,请不要放在心上了。”第二年大丰收,借债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拒绝了,一点也没收下。

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的阴德多。”士谦说:“所谓阴德是什么?就像耳鸣,只有自己听到,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所做的,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

9.担任、充当假如、如果10.C11.时天下无事殊是时贫甚(不能出)晏殊读书专心晏殊为人谨厚

9.本题考查重点实词。(1)正可为东宫官:正可教习太子读书。为:作为、担当。(2)臣若有钱亦须往: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若:如果。

10.A.错在“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应改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或者没有钱出去玩;

B.错在“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应改为: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

D.错在“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应改为: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或者没有钱出去玩;

故选C。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据此归纳解析:皇上允许“臣像择胜宴饮”的原因是“时天下无事”。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据此归案: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殊是时贫甚”。皇上认为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是因为没钱。据此归纳解析皇上挑选屡殊铺佐、教习太子的原因有:晏殊读书专心,做人诚实。

等到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

12.实:实在,确实,的确名:名声,名气,名望13.C14.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乃令闭如故”/恢复原样封闭D

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上天确实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实:实在,确实,的确;

(2)句意为:而且名声很大。名:名声,名气,名望;

1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慎,谨慎。非:非分”。本句是是判断句式,可翻译为: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非分之得。故选C。

14.(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为本题横线上用了双引号,所以可知写解析时需要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第一空根据“景让母亲的愿望”可以直接从文中她说的话中得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希望这些钱能帮助他所有的孩子今后能学有所成,这是他的愿望。);“她的做法”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直接得到解析:乃令闭如故(于是就命家人将钱掩埋并在上面重新筑墙)。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景让母亲说的话和做的事来分析该人物形象根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训励诸子,言动以礼。”得出:志行以礼;根据“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得出:清正高洁;根据“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及第,并有重名,位至方镇”得出:教子严格。本题中没有例举可以体现景让母亲“宽宏大量”的事例。故选D。

译文:当初,景让的母亲郑氏,为人性格严厉公正,早年守寡,家里很贫穷,居住在东都。家中孩子都还年幼,郑氏就亲自教他们。她家的宅子后面有段古墙因雨水冲刷而塌陷,从古墙下面找到了许多钱,足可装满一船,家中的奴仆非常高兴,跑着报告郑氏;郑氏前往找到钱的地方,设案焚香祷告说:“我听说如果不劳而获,这是自身的灾难。上天必然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上天怜惜他家里贫穷而赐给我们的,希望这些钱能帮助他所有的孩子今后能学有所成,这是他的愿望。但这些钱我不能拿!”于是就命家人将钱掩埋并在上面重新筑墙。她的两个儿子景温、景庄都是进士及第,而且名声很大,最高做到方镇的官位。尤其以景让最为刚正,奏章进言无所避讳。

15.吕氏春秋三人成虎16.B17.挖井后节约一个劳力,被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这种情况。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18.未经调查研究,便轻信传闻。

1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成语积累。《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由乙文“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可知,这个成语是:三人成虎。意思是: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16.本题考查语句翻译和辨析。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去:距离;于:比,市:集市;过:超过。句意为: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故选B。

17.本题考查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意思是: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结合上文听的人传闻,国都里的人谈论穿井得一人这件事可知,“此”指人们对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到处传扬的行为。表述了对以讹传讹的批判,告诉人们对于传闻,要认真求证,不能以讹传讹的思想。据此作答。

18.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甲文传丁氏话的人,不加求证,所以把话传成“挖井挖到一个人”,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终于知道是省去了一个人的劳力;乙文也说集市上本没老虎,但听到说集市上有老虎的人多了,魏王就相信了,他们都犯了对于传闻不仔细求证,不实事求是,而是人云亦云的错误。据此作答。

参考译文:

甲: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19.苏轼中秋清代20.C21.老吏史觉得这样/他很辛苦,苏东坡(却读得)畅快,毫无倦意。22.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读书要深入研读

19.要求学生掌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郑燮”的文学常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中秋时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20.C.有误。“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包括,只说“深夜无眠”不准确。故选C。

21.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苦”,以……为苦;“洒然”,畅快的样子。

22.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分析,反对“过目能诵为能”的读书态度和方法。通过列举孔子、苏东坡读书的事例提出“要深入探研书中的微言精义的观点”。

参考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读书把看一遍就能背诵作为一种本领,其实这个最不中用。眼里明白,脑中匆匆而过,内心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往来的应付不过来,好像看剧场里的美女,看一眼就过去了,跟我有什么相关呢?千百年来,看一遍就能背诵的人,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读《周易》读到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阅过几千几百遍啊!精微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清楚,越钻研越深入,越深入越不知其中的奥妙。即使是(像孔子这样)生来就明理、就行大道的圣人,也不停止刻苦勤奋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苏东坡读书不超过两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读到四更天,老吏小史都觉得困倦不堪,可苏东坡却畅快不倦。怎么能因为看一遍能记住就结束学习呢!只有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不读第二遍,但最终没有什么好文章。

23.辛弃疾破阵子左传24.A25.打了胜仗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26.爱国抗金决心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惰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

23.考查及文学常识。这首诗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一首词。破阵子,词牌名,又名“十拍子”等。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乙文《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24.B.有误,甲词描写了激烈的战争场面,乙文重点写曹刿“论战”,对战争过程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

C.有误,甲词创作背景是辛弃疾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整首词抒发了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所以甲词没有刻画明君的形象;

D.有误,甲词没有强调勇气是作战取胜的关键;

故选A。

25.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特点等。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既,已经。既克,战胜齐军后。故,原因。句中加点词“其”代的是曹刿。

26.考查内容及情感。甲词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乙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由此可知两篇作品的主人公辛弃疾和曹刿都是爱国的人。甲词通过追忆他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美好愿望,但是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大概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由此可知重点在于表述抗金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可知,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的条件,看出曹刿政治上主张取信于民,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作战时,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军事上善于抓住有利的追击、进攻时机,审时度势。

《曹刿论战》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27.左传国别体28.(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29.C30.爱国(敢于进谏)善思(或机智、深谋远虑等)

27.考查对文章常识的识记。《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通史,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作。《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据此可填写作答。

28.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皆(全,都)以(认为)、于(比)”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鲁庄公”的话不能表现出他“深谋远虑,深深知道取信于民的重要性”,这可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以看出。

B.依据(乙)文中齐威王听了劝言后说“善”并发布命令,可以看出中齐威王是愿意“革除弊端”。

D.[甲]文中的鲁庄公并没有“贸然迎战”。

故选C。

30.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曹刿论战》一文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对话,突出了表现了曹刿是一个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且敢于进谏、忠君爱国之人。《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通过邹忌能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中,通过思考,悟出大的道理,以自身经历进行类比讽劝齐王纳谏除弊,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且为国家着想的爱国之人。据此,概括两人的共同点填写作答。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1.(1)博学的人。

(2)调素琴阅金经以事铅椠

(3)竭尽。得到。

(4)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

(5)D

(6)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

(1)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句意:谈笑的是一些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2)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可知,平素所做就是自己喜欢的阅读佛经,弹奏古琴,可见的情趣高雅,不被俗物所累。

根据[乙]文句子“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可知,李清照与丈夫平时喜欢做的就是书籍的校勘、刻写。可知也是情趣高雅。与刘禹锡的兴趣相同。

(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要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①句意: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竭,竭尽。

②句意:反而饮不到一口。得,得到。

(4)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夜,每晚。率,准则。

(5)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根据文句“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可知,他们沉醉其中的原因是能坚持自己的志趣,不在意结果及别人的看法。

故选D。

(6)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通过描写陋室环境、陋室主人的交往,表述了即便身处陋室,只要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陋室的简陋的观点,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乙文回忆了自己与丈夫深处逆境仍坚持自己的志趣并乐在其中的事。可用如下复句表述自己的感悟: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颜色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后来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古玩,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出存在的不足。每次等到蜡烛烧完才去睡觉。因此所收藏的古籍,在精致和完整上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

32.陶渊明陆游33.掇撷34.(1)屋舍(2)命名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