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
1.(3分)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只会感到更高承(miao)>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
瑶望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
赠(ja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C.每逢骤雨羿(cii)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
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D.名人强词夺理(qiAng),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进人,
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唯有法治的保驾个施,我们才能“蹄疾走日月,
步稳度关山
B.掌眼欲穿漫天的星辰,鲜花和掌声在不远处起落,也许一切都只能这样,也许此生就
茫然的活着,也许一片沙漠,还落一场霜雪,我会期待生命的春风来过,太久夙愿会开出灿
烂花朵,永不凋落。
C.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局限,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公
允地评价郑和,避免因评价偏颇,而潸潘隋馋的虚骄之气对学生思想的侵害。
D.美国媒体在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不得不顺应人们寻找刺激的倾向,而政治人物也使出
浮身解藜的本领,以求脱颖而出。
3.(3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
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在遭受强烈地震海啸后,印尼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
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展开。
C.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才能把新时代的长征之路走得坚定,走得稳健,走得
昂首阔步。
D.近年来,我校围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主题,让师生通过阅读增
加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
4.(3分)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
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就,创造奇迹)
B.弯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种人格精神。(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这次我们大酒店正逢十周年大庆,准备了许多优惠活动,欢迎各位朋友垂询,欢迎惠
顾。(“垂询”“惠顾”词使用得体)
D.历尽千辛万苦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彰显着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我们中国人
实干兴邦。("千辛万苦”是并列短语,这是一个单句,句子表述完整)
5.(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德国作
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古代度量单位中,尺、丈、寻、仞等表示长度单位;豆、石、钟等表示重量单位。
C.《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依次记录了杜甫从青年到晚
年时期的生活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画面。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狂人日记》是以鲁迅为笔
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琐记》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6.(15分)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两文的节选,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
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
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士岂远千里战?”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
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
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尽取齐宝。终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谓:叫做
B.燕王吊死问生吊:悼念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弊端
D.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舍弃,扔掉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特殊文言现象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和我也
B.天下必以王为能由马
C.千里之马至者三
D.臣之妾号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两段文字从侧
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B.【乙】文通过对燕昭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屈身下问和吊死问生及与百姓同甘共苦
等方面的行动描绘,成功刻画了他励精图治、雄图大略的形象;对郭隗,则主要以言谈
来表现他娴于辞令的纵横家本色。
C.【甲】文中邹忌高明在用暗示、比喻和旁征博引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
接受。启示我们:说话要尊重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D.郭隗讲述养兽官为国君百金买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并不惜重金示
人以诚的道理。
(4)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7.(8分)请根据提示,填写出最恰当的内容。
(1)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茅盾《白杨礼赞》)
(5)《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的句子是:,o
8.(6分)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本诗中与之有关的两件事分别是什么?
(2)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请你从
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内容两个方面说说张弘范评赞的理由,并再举出一例与尾联类似的
诗句。
9.(6分)铜仁市某中学九(2)班准备开展以“青春随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
完成下列任务。
(1)【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他根据下面语
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
字数相等)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
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用
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
(2)【材料探究】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针对评选“青春形象大使”现象展开热烈讨论,
现在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今天下午,国家女蓝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中国青年报》成为
该报青春形象大使。隋菲菲靓丽、青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
聪明灵活的个性与《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追求不谋而合。在未来5年
内,隋菲菲将主要担负《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代言活动。
材料二:在某大学“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
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
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未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是关注选手们的外
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的条件:
(3)【热点思考】网络上流行的“躺平”一词描述的是新一代年轻人放弃奋斗,低欲望的
一种生活方式。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就此各抒己见,请你也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现代文阅读。
10.(12分)阅读《时间的脚印》节选,完成小题。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
寻时间的踪迹呢?
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
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
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⑤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
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
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⑦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
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
的年月。
⑧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⑨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
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覆
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
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⑩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⑪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
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
有冰河经过。
⑫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
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⑬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
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
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臧。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
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
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1)从说明对象上看选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目的是什么?
(2)选文划线句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请说说你的理由。
(3)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请你快速浏览选文,进行简要归纳概述。
(4)第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11.(12分)阅读《丁香结》,完成小题。
丁香结
宗璞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
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
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
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
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
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
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
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
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
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
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
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
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
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刻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
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
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
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1)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结,是接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接不完的。不然,岂不
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的含义。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
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
“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12.(11分)阅读《阅读的边界》,完成下题的任务。
阅读的边界
①有人说”阅读的边界,就是认知世界的边界“,心跟着眼睛去脚所不能及的地方游
历,从而抵达脚所无法抵达的地方。从甲骨文、竹帛、羊皮、纸张等有形阅读,到现代
的网络阅读、有声阅读、手机阅读,阅读的形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的边界
似乎也在无限延伸。
②阅读无边界,可以读的书实在太多了,需要读的书也太多了,丰富的种类会带给
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只是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
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是一门学问。
③对于会读书的人来说,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生活的
检验,遗落在岁月沙滩上的珍珠,才具有不朽的光芒。阅读传世之作,在书香中检阅自
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阅读经典,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
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
④轻松的读物或许会引人入胜,但却很难有更多的收获。难“啃”的书籍,如果坚持
“啃”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带着探索的精神,一点点打开阅读的边界。还有一种书,
高深而专业,即使再用力也推不开这扇门,如果真的推开了,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展现在眼前,别具洞天,惊喜连连。
⑤喜欢读书的人,会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体验阅读的快感。多读一本
书,就能多一个角度看世界,多一个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量的积累会有质的变
化,会不断地提高认知层面,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俯瞰人生,纵观全局。
⑥有一句话说得好:“健身和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健身是自己的
事儿,读书也是自己的事儿,花一点时间成本或一点经济成本,就能进入一个崭新的世
界。拓宽阅读的边界,才能拓宽人生的广度与高度,跟着作者的视角去体验未知的领域、
未知的空间、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世界,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书,是人生最大的捷径,
多读书,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汲取精华,吸收养分,就是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财
备。
⑦英国作家伍尔美说:“一个人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阅读是抵达远方
的方法和路径,拓宽阅读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生的视野,在非舒适区探索、
积累、思考、挑战自己的阅读边界,从而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⑧阅读的美好,在于更加有效地打开自己,学会接纳、包容和原谅,使自己成为更
好的自己,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使精神世界更加深邃而辽阔。
《人民周刊》(2021年第19期)
(1)本文作者要表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2)选文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熟读本文后,或许你了解了一些阅读知识,那么选文中究竟告诉了我们哪些阅读要
诀呢?请你简要概述。
(4)俗话说“学到老,活到老;生有涯,知无涯,,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几点读
书的益处。
三、写作。
13.(5分)请依据下面的材料,请你替张xx写一则寻人启事。
姓名:陈小平
性别:女
年龄:70岁
身高:1.55米左右
口音:湖南话
体貌:上穿黑色羽绒服,下穿深蓝色长裤,脚穿黑色布鞋,短发,戴近视眼镜,精神稍
有失常
走失时间:2022年4月28日上午
走失地点:铜仁市南长城酒店门口
张xx电话:1389649
14.(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年轻人的努力,值得被看见。因为我们曾经对他们充满误解。我们曾把他们的探索,
当作莽撞;我们曾把他们“躺平”的自嘲,当作颓废的写照;我们曾把他们自得其乐的小
圈子,当作脱离社会的孤僻……其实,我们无需以贫苦年代的坚韧为坐标,苛求他们。
因为他们生在富强时代,却依然努力,这需要更大的内生动力。
请你结合上述文段中的关键词,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抒发感想,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立意鲜明,详略得当;②真诚表达自己的感想、情思;③内容
健康,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县名)、校名和人名。
2022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铜仁学院附中中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参考答案与详解)
一、基础知识积累。
1.(3分)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只会感到更高遴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
瑶望一场秋雨后将出现的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
■(ja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C.每逢骤雨磐(cu)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
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D.名人强词夺理(qiGng),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进人,
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
【解答】A.有误,“瑶望”的“瑶”应写作“遥”。
B.有误,“咀瞰的“嚼”应读作“juG”。
C.正确。
D.有误,“强词夺理”的“强”应读作“q诣ng”。
故选:Co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唯有法治的保筝差侬,我们才能“蹄疾走日月,
步稳度关山
B.掌眠欲冬漫天的星辰,鲜花和掌声在不远处起落,也许一切都只能这样,也许此生就
茫然的活着,也许一片沙漠,还落一场霜雪,我会期待生命的春风来过,太久夙愿会开出灿
烂花朵,永不凋落。
C.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局限,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公
允地评价郑和,避免因评价偏颇,而潸濯晴并的虚骄之气对学生思想的侵害。
D.美国媒体在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不得不顺应人们寻找刺激的倾向,而政治人物也使出
浑牙解藜的本领,以求脱颖而出。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浑身解数”意思是指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段。本句使用与后面的“本领”
语意重复。
故选:D。
3.(3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
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在遭受强烈地震海啸后,印尼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
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展开。
C.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才能把新时代的长征之路走得坚定,走得稳健,走得
昂首阔步。
D.近年来,我校围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主题,让师生通过阅读增
加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
【解答】ACD.正确;
B.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物资短缺”之后加上“的问题”。
故选:Bo
4.(3分)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
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就,创造奇迹)
B.弯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种人格精神。(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这次我们大酒店正逢十周年大庆,准备了许多优惠活动,欢迎各位朋友垂询,欢迎惠
顾。(“垂询”“惠顾”词使用得体)
D.历尽千辛万苦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彰显着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我们中国人
实干兴邦。("千辛万苦”是并列短语,这是一个单句,句子表述完整)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子表述不完整。缺少宾语。应改为:历尽千辛万苦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彰显
着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实干兴邦的精神。
故选:D。
5.(3分)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米开朗琪罗、德国作
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古代度量单位中,尺、丈、寻、仞等表示长度单位;豆、石、钟等表示重量单位。
C.《望岳》《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依次记录了杜甫从青年到晚
年时期的生活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画面。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生的写照,《狂人日记》是以鲁迅为笔
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琐记》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解答】A.有误,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不是德国的,贝多芬是德国的;
BCD.正确;
故选:Ao
6.(15分)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两文的节选,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昭王日:“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日:“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日: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
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
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事者乎?上也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
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
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尽取齐宝。终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节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谓:叫做
B.燕王吊死问生吊:悼念
C.由此观之,王之殿甚矣蔽:弊端
D.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舍弃,扔掉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特殊文言现象的一项是D
A.吾妻之美我者,和我也
B.天下必以王为能中马
C.千里之马至者三
D.臣之妾号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甲】文第一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两段文字从侧
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B.【乙】文通过对燕昭王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屈身下问和吊死问生及与百姓同甘共苦
等方面的行动描绘,成功刻画了他励精图治、雄图大略的形象;对郭隗,则主要以言谈
来表现他娴于辞令的纵横家本色。
C.【甲】文中邹忌高明在用暗示、比喻和旁征博引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
接受。启示我们:说话要尊重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D.郭隗讲述养兽官为国君百金买马首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并不惜重金示
人以诚的道理。
(4)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D.正确;
C.有误,句意: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受到的蒙蔽。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言现象辨别。
A.私:名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B.市: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C.三:数词,指多次;
D.畏:敬畏。
故选:D。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和旁征博引的方法”说法错误,邹忌并没有旁征博引来论述。
故选:Co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
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谤讥,指责,议论。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句意为:能够在众
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
②中重点词语有:且,尚且。岂,难道。句意为: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
才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认为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
答案:
(DC
(2)D
(3)C
(4)①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
赏。
②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认为千里的路程太遥
远吗!
7.(8分)请根据提示,填写出最恰当的内容。
(1)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茅盾《白
杨礼赞》)
(5)《虽有嘉肴》中隐含通过学习或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的句子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答】(1)是“飞天”袖间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重点字:虬)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6分)古诗词赏析。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本诗中与之有关的两件事分别是什么?
(2)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请你从
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内容两个方面说说张弘范评赞的理由,并再举出一例与尾联类似的
诗句。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概括。结合“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的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可知
与之有关的两件事分别是自己走上仕途和国家危急,勒王抗元。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来,人
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
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同样能够
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此句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
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作者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千
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据此分析
概括即可。举出一例与尾联类似的诗句,比如:林则徐的,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
答案:
(1)自己走上仕途和国家危急,勒王抗元。
(2)此句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
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示例: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
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
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
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9.(6分)铜仁市某中学九(2)班准备开展以“青春随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
完成下列任务。
(1)【海报宣传】为扩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影响,班长负责设计一张海报。他根据下面语
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海报宣传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
字数相等)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是的,花季雨季的我们,都拥有灿烂的天真笑容,
都拥有五彩的青春梦想,但只有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不要让似水的年华付之东流,用
我们的活力、智慧、汗水去拼搏、击奋斗,才能谱写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宣传语:拥有青春五彩梦,莫让年华付水流。
(2)【材料探究】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针对评选“青春形象大使”现象展开热烈讨论,
现在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说说要想成为,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今天下午,国家女蓝队长隋菲菲在北京交通大学正式签约《中国青年报》成为
该报青春形象大使。隋菲菲靓丽、青春、健康的外形,刻苦、坚韧的训练精神,比赛时
聪明灵活的个性与《中国青年报》理性、敏锐、先锋的办报追求不谋而合。在未来5年
内,隋菲菲将主要担负《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市场的品牌代言活动。
材料二:在某大学“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
快板、书画等在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有过其他
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未潇轩告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是关注选手们的外
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狂的文化
底蕴和综合素质。
(3)【热点思考】网络上流行的“躺平”一词描述的是新一代年轻人放弃奋斗,低欲望的
一种生活方式。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就此各抒己见,请你也谈谈自己的见解。
【解答】答案:
(1)莫让年华付水流
(2)一是形象靓丽、青春、健康;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
(3)示例:“躺平”虽是一种短期内可以选择的缓和姿态,但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没有人可以不奋斗而获得成功,哪怕自己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只要自己
奋斗过,也就不留遗憾了。与之相反,如果一味躲在舒适的环境里,成功永远不会从天
而降。
二、现代文阅读。
10.(12分)阅读《时间的脚印》节选,完成小题。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①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②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
寻时间的踪迹呢?
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
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④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
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⑤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
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
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⑦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
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
的年月。
⑧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⑨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
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覆
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
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⑩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⑪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
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
有冰河经过。
⑫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
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己.
⑬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
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
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
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
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1)从说明对象上看选文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开头引用高士其的诗,目的是什么?
(2)选文划线句段介绍北京故宫的“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请说说你的理由。
(3)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请你快速浏览选文,进行简要归纳概述。
(4)第⑪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及开头段引用的作用。从题目“时间的脚印”上可知,本
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问伯伯》的四句诗作题记,既照应了题
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无论人类有史
以来,还是史前无人之时。一下子使读者的思绪从现实中激扬起来,感叹时间的魔力,
同时产生追寻“时间的脚步“、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联系文章内容,就要从行文思路等角度进行
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如:偏离主旨。前文谈到人们已经想出了许多纪录时间的方法,
发明了钟表、日历等,关于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叙述也可以放在一起说,不必在后面
提及,另外,如果不要此段,直接接下一段,在行文上也更自然紧凑。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
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
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
冰河经过“可得:岩石让我们了解到地质的变迁。结合“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
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
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
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可得:岩石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
大量信息。结合“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可得:岩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
史的发展过程。结合‘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途。如雨打沙
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
象……”可得:岩石还可反映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特点的分析。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
言必须准确、严密。"很可能''有猜测的意味,表示不肯定的意思,语言严谨,留有余地。
所以不能删去。
答案:
(1)事理说明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
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示例:没有偏离主旨。从作者的思路看,这一段是插叙,由上文谈到岩石能记录时
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然后下一段再从对比的角度提出问题,说明‘岩
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3)①岩石让我们了解到地质的变迁。②岩石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
息。③岩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④岩石还可反映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
的活动。
(4)不能去掉。“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
不符合事实。
11.(12分)阅读《丁香结》,完成小题。
丁香结
宗璞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
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
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
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
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
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
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
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
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
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
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
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
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
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刻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
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
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
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1)第①②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丁香花?联系第⑥节,说说作者的用意。
(2)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3)根据你的理解,说说“结,是接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接不完的。不然,岂不
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的含义。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
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
“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解答】(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分析概括。
根据“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
知是两行丁香花”可知,从色彩角度描写了丁香花。根据“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可知,从香味
角度描写了丁香花。根据“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刻觉
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可知,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
憧憬与追求。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
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
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刻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可知,作者把
丁香花喻为“丁香结”是因为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丁
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内容,分析总结。
根据“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
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可知,每个人一
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我们应该正视这一人生规律,把它当作
人生的挑战和磨砺,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全文,比较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根据“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
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
直透毫端”等内容可知,“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与原文不符,表述错误。
故选:B,
答案:
(1)从色彩、香味角度描写了丁香花,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
的憧憬与追求。
(2)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
怨。
(3)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我们应该正视这一人生规
律,把它当作人生的挑战和磨砺,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4)B
12.(11分)阅读《阅读的边界》,完成下题的任务。
阅读的边界
①有人说”阅读的边界,就是认知世界的边界“,心跟着眼睛去脚所不能及的地方游
历,从而抵达脚所无法抵达的地方。从甲骨文、竹帛、羊皮、纸张等有形阅读,到现代
的网络阅读、有声阅读、手机阅读,阅读的形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的边界
似乎也在无限延伸。
②阅读无边界,可以读的书实在太多了,需要读的书也太多了,丰富的种类会带给
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只是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
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是一门学问。
③对于会读书的人来说,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生活的
检验,遗落在岁月沙滩上的珍珠,才具有不朽的光芒。阅读传世之作,在书香中检阅自
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阅读经典,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
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
④轻松的读物或许会引人入胜,但却很难有更多的收获。难“啃”的书籍,如果坚持
“啃”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带着探索的精神,一点点打开阅读的边界。还有一种书,
高深而专业,即使再用力也推不开这扇门,如果真的推开了,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展现在眼前,别具洞天,惊喜连连。
⑤喜欢读书的人,会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体验阅读的快感。多读一本
书,就能多一个角度看世界,多一个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量的积累会有质的变
化,会不断地提高认知层面,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俯瞰人生,纵观全局。
⑥有一句话说得好:“健身和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健身是自己的
事儿,读书也是自己的事儿,花一点时间成本或一点经济成本,就能进入一个崭新的世
界。拓宽阅读的边界,才能拓宽人生的广度与高度,跟着作者的视角去体验未知的领域、
未知的空间、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世界,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书,是人生最大的捷径,
多读书,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汲取精华,吸收养分,就是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财
富。
⑦英国作家伍尔美说:“一个人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阅读是抵达远方
的方法和路径,拓宽阅读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生的视野,在非舒适区探索、
积累、思考、挑战自己的阅读边界,从而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⑧阅读的美好,在于更加有效地打开自己,学会接纳、包容和原谅,使自己成为更
好的自己,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使精神世界更加深邃而辽阔。
《人民周刊》(2021年第19期)
(1)本文作者要表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2)选文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熟读本文后,或许你了解了一些阅读知识,那么选文中究竟告诉了我们哪些阅读要
诀呢?请你简要概述。
(4)俗话说“学到老,活到老;生有涯,知无涯,,请你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几点读
书的益处。
【解答】(1)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
第①段“有人说‘阅读的边界,就是认知世界的边界',阅读的形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
化,世界的边界似乎也在无限延伸”句点出''阅读的边界”。第②段“阅读无边界,可以读
的书实在太多了,需要读的书也太多了,丰富的种类会带给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只是
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是一门
学问'’也是论述“阅读的边界第③段"阅读经典,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盈灵魂,构
筑自己的精神世界”句论述了“阅读的边界”。第④段“难,啃’的书籍,如果坚持,啃’下来,
一定会受益匪浅,带着探索的精神,一点点打开阅读的边界。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种植确权管理办法
- 高层建筑火灾模拟与人员安全疏散策略研究
- 教育的进阶之路:学校改进策略与实践探索
- 普通设备租赁管理办法
- 液氯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表
- 景区物业收费管理办法
- 电气工程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 重点高校自学考试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 幕墙工程工作总结
- 高校数字化资源服务系统用户体验优化
- translated-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中文版2022.V5)
- GB/T 8312-2002茶咖啡碱测定
-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用文档】doc
- 护士注册健康体检表下载【可直接打印版本】
- 预计财务报表编制及分析课件
- 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备案表
- Q∕SY 1347-2010 石油化工蒸汽透平式压缩机组节能监测方法
- 西门子顺序功能图语言S7-Graph的应用
- 中医治疗室工作制度管理办法
- 提花装造工艺技术培训课程
- 直播传媒公司简介PPT课件(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