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生物学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F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章~第2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均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血浆蛋白、尿素 B.醛固酮、O2C.HCO3-、细胞因子 D.DNA聚合酶、通道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血浆蛋白、尿素、醛固酮、O2、HCO3-、细胞因子均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NA聚合酶存在于细胞内,通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ABC错误,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错误的是()A.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广泛D.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完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A、体液调节较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长,A正确;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较缓慢,B正确;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准确、比较局限,C错误;D、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完成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D正确。故选C。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可以用公式π=cRT(π表示渗透压,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R为常量,T表示温度)表示。下列有关渗透压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相对数量越多,说明其渗透压越大B.相同温度下,质量浓度相等的两种溶液的渗透压相等C.随着体温的升高,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可能会增大D.正常情况,人体血浆渗透压与血细胞内液渗透压基本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详解】A、通常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相对数量越多,说明溶液浓度越高,因此渗透压越大,A正确;B、渗透压中所表述的溶液浓度指的是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相等时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因此质量浓度相等的两种溶液的渗透压不一定相等,B错误;C、随着体温的升高,人体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减少,因此细胞外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可能会增大,C正确;D、人体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内液中的物质是保持动态平衡的,因此正常情况,人体血浆渗透压与血细胞内液渗透压基本相等,D正确。故选B。4.人体中某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E为感受器,F为传入神经B.若给予G适宜的刺激,则F不会兴奋C.若给予G适宜的刺激,则H能收缩D.若给予F适宜的刺激,则H不能收缩【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解】A、图中E皮肤是感受器,F为传入神经,A正确;BC、图中G是传出神经,在反射弧中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刺激传出神经不能传到F传入神经,可以传到效应器H,H能收缩,BC正确;D、若给予F传入神经适宜的刺激,兴奋会传到H效应器,则H能收缩,D错误。故选D。5.多巴胺转运体(DAT)是一种神经递质转运蛋白,能将突触间隙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回收至突触前膜内。毒品可卡因会阻断DAT的转运功能,导致吸毒者产生毒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机体中需要多巴胺转运体参与多巴胺的释放才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若多巴胺转运体不能正常工作,可能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可卡因的作用可能会引起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D.抑郁症患者可通过药物抑制多巴胺转运体的功能,以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后膜上有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分解或被运回突触前神经元。【详解】A、多巴胺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A错误;B、若多巴胺转运体不能正常工作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无法回收,持续作用在突触后膜,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B正确;C、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C正确;D、抑郁症患者可通过药物抑制多巴胺转运体的功能,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故选A。6.一位老人因突然出现左下肢不能运动的症状被送就医。经诊断,老人的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没有损伤;脑部CT结果显示有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下列相关推测最准确的是()A.老人同时伴有语言功能障碍B.老人同时伴有左下肢膝跳反射消失C.老人同时伴有左下肢感觉功能障碍D.老人损伤是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答案】D【解析】【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中央前回为第一运动区。【详解】A、患者受损后的症状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说明受损的是第一运动区,即中央前回,而控制语言功能的S区并没有损伤,故不会发生语言功能障碍,A错误;B、患者的脑部血管阻塞使得大脑某区出现了损伤,说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正常,因此患者能发生膝跳反射,故膝跳反射不会消失,B错误;C、由于患者受损后的症状是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说明受损的是第一运动区,即中央前回,而感觉中枢在中央后回,因此感觉功能不会障碍,C错误;D、根据题意“患者身体左侧上下肢都不能运动,但患者脊髓、脊神经等正常,四肢也都没有任何损伤”,说明患者的大脑支配躯体运动的能力受损,即患者的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可能有损伤,D正确。故选D。7.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种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途径①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体液调节B.通过途径②调节胰岛素水平的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C.通过途径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D.三种途径中,传送信息的分子都是通过血液运输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血糖浓度升高时的三条调节途径,第一条是体液调节,第二条、第三条是神经-体液调节。动物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在一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作用,从而协调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它生理机能,使这些机能得到兴奋或抑制,使它们的活动加快或减慢。这种调节叫激素调节它属于体液调节。【详解】A、根据题干,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这个过程中没有神经调节,只含有体液调节,A正确;B、根据题干,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故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正确;C、根据题干,途径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这个过程中先涉及神经调节,再有激素调节,故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C正确;D、三种途径中,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肠激素释放,这个过程涉及到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通过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进行扩散的,D错误。故选D8.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都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菌可以产生赤霉素,从而可能使植物患恶苗病B.细胞分裂素都在根尖合成,可促进叶绿素的合成C.脱落酸能促进叶的衰老和脱落,不利于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D.乙烯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是一种气态植物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主要生理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详解】A、赤霉菌可以产生赤霉素,从而可能使植物患恶苗病,A正确;B、细胞分裂素并不都在根尖合成,B错误;C、脱落酸能促进叶的衰老和脱落,有利于植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C错误;D、乙烯只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的发育,D错误。故选A。9.过敏反应为常见的免疫失调病,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③是指浆细胞,其不能识别抗原B.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出现过敏症状C.图中的a主要指组胺,其可作为信号分子D.正常机体的抗体主要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具有反应强烈、反应迅速、消退较快、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特点。【详解】A、浆细胞分泌抗体,但浆细胞无识别功能,A正确;B、过敏反应是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才能发生,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一般不会出现过敏症状,B正确;C、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使致敏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其中组胺可作为信号分子,C正确;D、正常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过敏患者的抗体会吸附在组织细胞表面,D错误。故选D。10.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某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大麦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增加值,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06090120红光向光侧0.200.400.600.80背光侧0.200.400.600.80蓝光向光侧0.200.260.330.42背光侧0.200.550.901.22A.该实验说明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B.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C.由实验可知,生长素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D.光敏色素在接受光信号后,会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答案】B【解析】【分析】1、由题表分析可知:用红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但在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相同,说明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2、用蓝光单侧照射胚芽鞘时,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向光侧和背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均增加;处理时间为30min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等于背光侧,在其他相同处理时间内,向光侧的胚芽鞘长度小于背光侧,说明在处理时间足够长时,单侧蓝光照射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详解】A、从表格中看出,用单侧红光照射,向光侧和背光侧长度增加值相等,所以不会表现出向光性,A正确;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该实验只能证明红光不会引起大麦胚芽鞘弯曲生长,蓝光会引起大麦胚芽鞘弯曲生长,不能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B错误;C、从表格中看出,蓝光两侧长度增加值不同是在第60min后才表现出来的,所以说明生长素的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C正确;D、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至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D正确。故选B。11.某小组调查3hm2的树林中杜鹃鸟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捉了100只鸟,其中杜鹃鸟有80只,将其做好标记并放回树林中,一段时间后,又捕捉了60只杜鹃鸟,其中有标记的为20只,由此可计算出该树林中杜鹃鸟的种群密度约为()A.160只/hm2 B.80只/hm2C.240只/hm2 D.120只/hm2【答案】B【解析】【分析】1、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2、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记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N:M=n:m。【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00只鸟,其中杜鹃鸟有80只,第二次捕获6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20只;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80=60:20,N=240只,草场总面积为3hm2,因此该草场上杜鹃鸟的种群密度为240÷3=80只/hm2,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到试管中保存B.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C.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用取样器取样法D.该实验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答案】A【解析】【分析】调查土壤中身体微小的生物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可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详解】A、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腐烂,也可以放在试管中,A正确;B、用取样器取样法来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土壤小动物体型微小,因而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C、在丰富度统计时采用有两种统计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C错误;D、采集土壤小动物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D错误。故选A。13.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个体层次上所没有的特征。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及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校园中所有的草、所有的树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B.生物种群一般具有种群密度、丰富度等数量特征C.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均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D.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草和树都不是某种物种的名称,所以不属于种群,A错误;B、丰富度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不是种群的特征,B错误;C、性别比例不会影响死亡率,只影响出生率,C错误;D、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正确。故选D。14.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某些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B.调查猛禽和猛兽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红外相机拍摄的方法C.利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D.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估算某趋光性昆虫密度属于标记重捕法【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较弱的动物,一般要求取样时要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要求样本数目足够大。标记重捕法一般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详解】A、在调查中种群密度时应尽量准确,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某些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A正确;B、调查猛禽和猛兽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红外相机拍摄的方法,B正确;C、样方法成功的关键就是随机取样,C正确;D、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该方法不属于标记重捕法,D错误。故选D。15.弃耕地演替是指耕地弃耕抛荒后所发生的演替。某弃耕地被废弃后,20年间农田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演替的趋势是生物的物种数增加B.弃耕后第8~20年,草本植物的数量逐渐减少C.弃耕后第8年,②乔木才开始出现D.演替过程中发生过物种的灭绝【答案】B【解析】【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退耕还林后,在农田上出现的植物依次是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故①②③分别表示草本植物、乔木,灌木。【详解】A、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草本植物、乔木和灌木,与开始相比,20年后的物种数增多,图中演替的趋势是生物的物种数增加,A正确;B、弃耕后第8~20年,草本植物物种数减少,但数量不确定,B错误;C、由图可知,弃耕后第8年,②乔木才开始出现,C正确;D、弃耕后第8~20年,草本植物的物种数减少,说明演替过程中发生过物种的灭绝,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GC),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a可表示肾上腺素B.GC分泌增加可能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D.下丘脑调节GC和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机理相同【答案】ABC【解析】【分析】糖皮质激素(GC)的分级调节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随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皮质,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GC。【详解】A、通过下丘脑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的激素a为肾上腺素,A正确;B、肾上腺素可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GC能提高心肌细胞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故GC分泌增加可能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B正确;C、GC作为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相应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因此长期服用GC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C正确;D、下丘脑调节GC的分泌的方式是分级调节和体液调节,而下丘脑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方式是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ABC。17.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段向兔注射了A蛋白抗原和B蛋白抗原,随后测得两种抗原抗体的相对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需要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B.辅助性T细胞既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也能分泌细胞因子C.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均能分泌抗A抗体D.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分泌抗A抗体的浆细胞也能分泌抗B抗体【答案】ACD【解析】【分析】注射A蛋白抗原后,机体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注射A蛋白抗原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详解】A、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暴露在细胞表面,然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A错误;B、辅助性T细胞既是激活B细胞的信号之一(第二个信号),也能分泌细胞因子,B正确;C、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只有浆细胞能分泌抗A抗体,记忆细胞不能分泌抗A抗体,C错误;D、第二次注射两种抗原分子时,抗A抗体和抗B抗体分别由两种浆细胞分泌,D错误。故选ACD。18.现有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琼脂块分别标记为A和B,其上均有一定量的生长素。为探究两个琼脂块上生长素的相对浓度,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为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若一段时间后甲组的胚芽鞘长度比实验前的长,则可能是内源生长素的作用C.若一段时间后乙组的胚芽鞘长度比丙组的长,则A的生长素浓度一定低于B的D.若一段时间后乙组的胚芽鞘长度与丙组的相同,则可以说明A和B的生长素浓度相同【答案】CD【解析】【分析】A、B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可以经过扩散进入下部的去尖端的胚芽鞘,促进胚芽鞘生长,甲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理论上其下部的去尖端的胚芽鞘不会生长。【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甲组为对照组,乙、丙组为实验组,甲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B、甲组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理论上胚芽鞘不会生长,但若一段时间后甲组的胚芽鞘长度比实验前的长,则可能是内源生长素的作用,B正确;C、生长素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作用,若一段时间后乙组的胚芽鞘长度比丙组的长,则A的生长素浓度可能低于B的,C错误;D、若一段时间后乙组的胚芽鞘长度与丙组的相同,则二者的生长素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刚好位于最适浓度两侧,此时二者浓度不相等,D错误。故选CD。19.长白山景区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人参、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等。某科研团队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三种植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植物老年植株成年植株幼年植株占比/%占比/%占比/%密度(株·hm2)密度(株·hm2)密度(株·hm2)长白松9492.1687.8400草苁蓉13834.2412531.0214034.74平贝母604.2230721.57105674.21A.与人参相比,调查长白松时选取的样方面积应该更大一些B.可预期草苁蓉、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是稳定、增加C.仅根据平贝母的种群密度最大并不能得出其种群数量会增加D.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寒流、火灾等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详解】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样方大小根据被调查植物的大小而定,植物越大样方面积相对比较大,所以查长白松时选取的样方面积应该比调查人参时的样方面积大,A正确;B、从题干表格中可以看出,草苁蓉老年、成年、幼年植株占比接近,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数量变化是稳定;平贝母老年植株占比较少,为4.22%,成年植株占比21.57%,幼年植株占比74.21%,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群数量变化是增加,B正确;C、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所以仅根据平贝母的种群密度最大并不能得出其种群数量会增加,C正确;D、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寒流、火灾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D错误。故选D。20.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其生活的水层及主要食物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种生活的水层主要食物青鱼中下层螺、蚌、水生昆虫等草鱼中下层水草鲢鱼上层浮游植物鳙鱼中上层浮游动物A.与青鱼和鲢鱼相比,青鱼和草鱼的种间竞争可能更剧烈B.四种鱼分布在不同的水层,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四种鱼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但水中的植物不存在分层现象D.四种鱼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ABD【解析】【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四大家鱼能混合放养的原因是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食物和生活空间不同;从生活空间上看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之间都有竞争关系。【详解】A、分析可知:与青鱼和鲢鱼相比,青鱼和草鱼均处于中下层,种间竞争可能更剧烈,A正确;B、四大家鱼在池塘水体不同水层的分布,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混养可提高空间和食物等资源的利用率,B正确;C、水中的植物、动物均有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C错误;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四种鱼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21.宇航员在太空中失重会造成暂时性的组织水肿。长期失重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肌肉萎缩、无法站立、平衡障碍,还会导致钙质流失、骨密度下降等。研究发现,失重条件下,肌梭(骨骼肌中的一类感受器)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肌紧张减弱,肌肉活动减少导致肌肉萎缩。回答下列问题:(1)在失重条件下,头面部的血液流回心脏的量减少,最终导致___(填细胞外液)增多引起水肿;随着垂体释放的___(填激素)减少、尿量___(填“增多”或“减少”),水肿会逐渐消退。(2)肌梭产生的生物电以局部电流和___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最终经神经肌肉接头处(结构与突触类似)传到肌肉,该肌肉产生的兴奋___(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到神经中枢,原因是___。【答案】21.①.组织液②.抗利尿激素③.增多22.①.化学信号##神经递质②.不能③.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离不开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或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在失重条件下,头面部的血液流回心脏的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收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水肿消退。【小问2详解】肌梭产生的生物电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使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所以肌肉的兴奋不能通过神经肌肉接点传到神经中枢。22.过度肥胖会引发包括“三高”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导致人体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进食大量的高糖食物是主要原因。进食后,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进食后,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___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抗衡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___(答出2点)等。(2)据图分析,GIP分泌后随体液运输至各组织,GIP作用的靶细胞有___。高甘油三酯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除大量摄入高糖、高脂等食物外,从细胞膜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诱发人体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内在因素有___。(3)通常采用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体内胰岛素水平,这体现了激素调节具有___的特点。长期的高血糖症会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原因是___(答出1点)。【答案】(1)①.胰岛B细胞②.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答出2点即可)(2)①.脂肪细胞、胰岛B细胞②.脂肪细胞的GIP受体和胰岛素受体较多,肝细胞的胰岛素受体较多,引起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多(3)①.通过体液运输②.高血糖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水盐稳态失衡【解析】【分析】人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浓度的机制,这套机制是以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来共同完成的。先是激素调节,主要是胰岛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胰岛素是的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它的最主要功能是调节糖代谢,促进全身组织对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小问1详解】进食后,随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浓度的升高,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从而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能够升高血糖,故与胰岛素的作用相抗衡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GIP分泌后随体液运输至各组织后,作于于胰岛B细胞核脂肪细胞,古GIP作用的靶细胞有脂肪细胞、胰岛B细胞。高甘油三酯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从图中可以看出,脂肪细胞含有较多的GIP受体和胰岛素受体,肝细胞的胰岛素受体较多,引起脂肪细胞和肝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增多,这是诱发人体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内因。【小问3详解】由于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通常采用抽取血样的方法检测体内胰岛素水平。长期的高血糖症会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水盐稳态失衡。23.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能抑制其他细胞的免疫反应。Treg的抑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CD39和CD73为细胞表面蛋白。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有多种类型的T细胞,如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T细胞来自骨髓中的___。在免疫过程中,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溶菌酶、___(答出2点)。(2)分析图1,在CD39和CD73的作用下,ATP/ADP水解产生的___能抑制T细胞的活性。Treg还能通过分泌的___来抑制T细胞的活性。(3)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或破损的细胞,这体现了机体的___功能。若免疫反应过度,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组织而出现___(填疾病)。Treg活化过度会导致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原因是___。(4)体液中的乳酸会影响免疫效应。即使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恶性肿瘤细胞(癌细胞)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能量。癌细胞往往会出现免疫逃逸,结合图2信息,原因可能是___。【答案】(1)①.造血干细胞②.细胞因子、抗体(2)①.腺苷②.抑制性细胞因子、颗粒酶B(3)①.免疫自稳②.自身免疫病③.Treg活化过度会降低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引起细胞因子减少和B细胞活化受阻(4)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较高浓度的乳酸会抑制T细胞分裂,促进Treg分裂,从而抑制T细胞活性【解析】【分析】1、分析图1:图1为Treg细胞的抑制调节机制,其中CD39、CD73为Treg细胞表面蛋白。图1中Treg细胞表面的CD39可使ATP/ADP水解为AMP,进而被CD73水解为腺苷抑制T细胞的活性;除外Treg细胞还能通过分泌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和颗粒酶B抑制T细胞的活性。2、分析图2可知,随乳酸浓度的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Tc)的细胞分裂指数越小,说明高浓度的乳酸能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随乳酸浓度的增加,Treg细胞的细胞分裂指数增大,说明高浓度的乳酸促进Treg细胞的分裂。【小问1详解】T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免疫过程中,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小问2详解】分析图1可知,Treg细胞表面的CD39可使ATP/ADP水解为AMP,进而被CD73水解为腺苷抑制T细胞的活性。图中Treg还能通过分泌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和颗粒酶B抑制T细胞的活性。【小问3详解】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或破损的细胞,这体现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若免疫反应过度,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组织而出现自身免疫病。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的过程大致如下:暴露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抗原信息可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并促使其分泌细胞因子,进而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而Treg活化过度会降低辅助性T细胞的活性,引起细胞因子减少和B细胞活化受阻,因此导致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小问4详解】分析图2可知,随乳酸浓度的增加,细胞毒性T细胞(Tc)的细胞分裂指数减小,而Treg细胞的细胞分裂指数增大,说明高浓度的乳酸能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而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根据题意癌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乳酸,结合图2可知,较高浓度的乳酸会抑制T细胞分裂,促进Treg细胞的分裂,从而抑制T细胞活性,使得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导致癌细胞往往会出现免疫逃逸。24.某生物实验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曲线甲、乙表示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t2之前,酵母菌在葡萄糖溶液中,乙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为___。(2)比较图1中t1时两批次培养种群种内竞争的强度是___(填“甲>乙”“甲=乙”或“甲<乙”)。(3)图1中t2之后,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减缓甚至下降的原因是___(答出1点)。(4)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L。现向1mL酵母菌样品中加入99mL无菌水稀释,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稀释液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现观察到图2所示a、b、c、d、e,5个中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可采取的做法是___(答出1点)。【答案】(1)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不变)(2)甲<乙(3)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的改变(4)①.2.2×105②.多次取样取平均值【解析】【分析】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内蒙古定向选调笔试真题
- 华南理工大学《通信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酶工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美术(三)》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量子力学I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史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家庭室内塑胶地板施工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酒店一卡通软件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商业展览会穹顶搭建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氯乙烯填充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常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查物理试题(解析版)
- 简爱英文版课件
- 职业道德与商业道德培训
- 学科教研基地汇报材料
- 剪刀式升降车的安全管理试题及答案
- 神经性头痛的护理查房
- 锂电池应急预案
- 高考说题英语说题比赛课件
- 个人借款开结清证明范本
- 第二章生活计划与理财 第三节家庭理财技巧 课件 云教版劳动与技术课
- 《医学: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