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魏庄乡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魏庄乡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魏庄乡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魏庄乡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魏庄乡中学高二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魏庄乡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

测试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起

③士阶层的兴起④诸侯纷争,周王室衰微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

A.通过对外掠夺获得发展的资本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D.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

D

3.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

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参考答案:

B

4.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的地点分别是()

A.印度半岛波丝湾B.马来半岛波丝湾

C.印度半岛苏门答腊D.马来半岛红海

参考答案:

A

5.公元前287年,罗马元老院同意以平民为主要成员的“族派会议”的决议有法律效力,

甚至当其与元老院决议相反时亦然,此后近百年,族派会议的权力日益增加。这说明族派

会议

A.改变了罗马中枢权力机构

B.打破了贵族对行政权的垄断

C.推动了万民法的不断完善

D.促进了罗马宪政制度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详解】材料中“罗马元老院同意以平民为主要成员的'族派会议’的决议有法律效力,

甚至当其与元老院决议相反时亦然”“族派会议的权力日益增加”表明“族派会议”的决

议在罗马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罗马宪政制度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A

项,材料强调的是“族派会议”的决议的“法律效力”,并不是其政治权力,不能说明

“族派会议”是中枢权力机构,也就谈不上改变了罗马中枢权力机构,排除;B项,根据

所学可知,材料谈论的是法律效力,与行政权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287年仍然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此时仍在使用公民法,而不是万民法,排除。

6.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

载货物。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歌颂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功绩

B.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C.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短暂春天

D.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

参考答案:

B

7.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上自勋戚大

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这说明()

A.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政治运动

B.戊戌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革命运动形成广泛的社会风潮

D.政治变革成为晚清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立宪之声”“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日立宪立宪”可

知,当时立宪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共识。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潮开始演变为

政治运动,故A项是错误;戊戌变法并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立宪

之声”,故C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清末新政•新政的背景

8.新中国成立后,浙江人大代表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最有可能看到的宣传标

语是()

A.“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B.“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

C.“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D.“坚决拥护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参考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于1954年9月,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是在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A排除。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可排除。“长期共

存、互相监督”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B描述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和三大

改造(1953-1956),第一届人大会议召开正在此时,所以B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B.

9.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不断加强,其中设置驻藏大臣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

参考答案:

D

10.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

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

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参考答案:

C

11.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

只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扩大了地方权力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导致了冗官局面

参考答案:

A

根据材料“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等信息可知,

该做法使职权集中,具有较高行政效率,A项正确。材料涉及中央机构的调整,与扩大地

方权力无关,排除B„材料涉及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体现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材料

的做法有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冗官局面,排除D。

12.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都改变了社会性质B.都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商并奖励军功

参考答案:

C

13.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H^一年(公元1766年)2080957963.56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耕地面积逐步较少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A

从材料中人口和人均土地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在

单位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粮食就更加有必要性,即精耕细作的必要性,A正确。材料中的人

地矛盾严重,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加剧,并不能得出是因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缘

故,B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人均土地面积,不涉及土地兼并,C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

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但不能得出“抑商”的重要性,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整个

社会发展是不利的,D错误。

点睛: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社会人口剧增,主要原因是康熙年间颁布的“滋生人丁永不加

赋”

政策和雍正帝的地丁银制度,取消了人头税,使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致使人地矛盾十分突

出。

14.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

了。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地,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

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

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参考答案: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

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

号.这表明对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

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

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

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解答:材料中的文字“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说明孙中山认识

到在满清政权被推翻后帝国主义的民族侵略仍旧存在,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新的见解,

即由之前的反清向反帝转变,所以B项表述符合题意和史实,ACD三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故选B.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党三大政策混淆在一起,误认为新

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其实新三民主义还是“民族,民权和民生”只

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发生了改变,原来的“驱逐勒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

权”已无法符合时代进步的需要,而成为旧三民主义.

15.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初步发展时期。下列历史成语典故中,能反映该时期

儒家思想核心的是()

A.墨守成规B.当仁不让C.鼓盆而歌D.程门立雪

参考答案:

B

百家争鸣。A项“墨守成规”来源于战国时期墨子利用计谋劝退楚军攻打宋国的故事,后指

思想保守,不符合题意。“当仁不让”出自《论语》,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即使是老师,也不

能同他谦让,故正确答案为B项;C项“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不符合题意,排

除;D项“程门立雪”指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拜会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

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喻指尊敬师长,

排除。

16.董仲舒宣扬由天而生阴阳,由阴阳而分成五行,由于五行相生相胜,而有四时

四方,由此而产生万物。……天通过阴阳五行的变化而产生和指导万物和人类,因

而阴阳五行都是天意的表现……草木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凋零,都是天的仁德、刑

杀的表现。即所谓“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材料主要反映了董仲舒的

A.春秋大一统的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天人感应思想D.君主施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的主

参考答案:

C

17.我国著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说:“小说成书时,三教合一盛行到这样地步,以至

在宋、元、明士大夫中间难得找到一个不受对方影响的儒者、道人或居士。当时只有三教

合一以道为主的道者,或三教合一以佛为主的和尚或居士。”下列小说中,最能反映“三

教合一”这一文化现象的是

A.《西游记》B.《水浒传》

C.《三国演义》D.《儒林外史》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西游记》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

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

名言,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在《西游记》中人物涉及太上

老君、佛主、唐朝皇帝等,太上老君为道家人物,佛主为佛教人物,并且人物之间的沟通

交流增多反映“三教合一”的现象A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名师点睛】四大名著:

成15涧-1

BXfift内8价触

襟援历史记处和代画点传的三国放‘

,其小作♦(Sit.耳和三画即9:故是他国第早的

1«二Sift义》911中

•th军事-4•安,比邑也塑信了许多不同tl

|•M।,»1AJ*

播与J席堂年守,工猫号的农民起义,]

早造了讦梦稽■上M山的典注好权给紫.农R£'v'为的

|Etfll衣民的斗争精冷

长K1、说

.拿R■..Jp

以民间餐传的唐僧取经破■为H材

4U-.悌手*王义气速的

二3q5

人生潼,建好,a归依于4争的幅俎Fl*/l<5-Ivt

握,封建贵1柱工府野好由砧利圣的IBj*r■(M]

4程,杓身便育年史女费宝王和njf王的中住相"中性•是我

号情非剧.D好推了灯座儿海柏谭鼾国古代■伐我的长

度的书芟,?息亍了打建杜会走同总历H小猊,春世方文聿

|史上占育地也

18.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

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参考答案:

B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

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

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参考答案:

D

20.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最突出的特征是

A.崇尚古典文化B.倡导理性

C.主张政治革命D.批判教会腐败

参考答案:

B

21.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

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教皇C.亨利八世D.卡尔文

参考答案:

A

宗教改革。“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和马丁•路德倡导

的“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主张一致,马丁?路德认为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上帝,就能获得

上帝的拯救。故选A。

22.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

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

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参考答案:

A

2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1937年遭炮击的宛平城城墙遗

A.日本局部侵华开始B.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C.国共十年对峙开始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参考答案:

B

24.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后变的落后

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

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主

要是()

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落后②世界发展潮流的推动

③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推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

③④

参考答案:

C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

的推动力一一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

国。”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参考答案:

A

26.比较下列两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五次反“国明”失败

A.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而导致

B.两次事件的发生都因国外的反动势力干预而发生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的合作仍在继续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参考答案: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

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图片信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长

征”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

可知:A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陈独秀右倾错误所致;BD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

实,排除BD。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破裂是之后汪精卫发动

的“七一五”政变,C项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27.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印

度支那三国领导人对会议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协定达成也打乱了美国利用印度支那包

围中国的图谋。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B.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C.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D.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

参考答案:

C

【详解】由“印度支那三国领导人”对日内瓦会议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协定“打

乱了美国利用印度支那包围中国的图谋”,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对于中国的发展创造

了有利的周边环境,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日内瓦会议召开的前一年,A

项错误;打乱了美国包围中国的图谋,说明中美两国的敌对关系,B项错误;只有三个国

家对中国外交的肯定,只是打乱了美国的图谋,不能说明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已经被

打破,D项错误。

28.“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

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材料

A.强调儒生和游侠是治国依靠的力量B.指出法律繁多是社会紊乱的根源

C.论述了镇压人民反抗的合理性D.论证了建设法制国家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C

材料的大意是“儒家利用文章扰乱法纪,巧言狡辩,颠倒黑白,游侠使用武力欺人,违犯

禁令,而君主却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者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

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即使

有十个皇帝也不能治好天下了。”材料反映的是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张实行严刑峻法来

统治国家,因此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

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29.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

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

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参考答案:

D

30.“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

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虚拟艺术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

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五湖四海”才是本题

的题眼,正常情况下“一二人不可能千变万化,三五步不可能五湖四海,只有在“虚

拟”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所以本题答案是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重大的社会改革往往注重对社会风俗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一一《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

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

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

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

余所改,不可胜纪。一一《资治通鉴》

请完成:

(1)商鞅变法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姓氏。这些措施各产生了

怎样的历史影响?(10分)

(2)根据以上理解,谈谈你对社会风俗变革重要性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商鞅变法:顺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潮流,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促进社会经济

发展;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巩固北魏对中

原地区的统治。

(2)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适当

给分)

32.【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长期以来,人们对戊戍变法更为熟悉和注意,某种意义上,这主要还是因为戊戌变法

的仁人志士的悲壮故事,更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和道德审美上的需求。但与戊戍变法相

比,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

是就新政各项政策措施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的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

更为丰富的信息。新政运动在教育、军事、财政、法制、路矿、实业、地方自治和立宪政

治各方面的广泛展开,引起了从革命派、激进立宪派、温和派到保守派和儒家的原教旨派

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从留学生到破落的塾师,从农

民、士绅、商人到洋场买办,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彼此针锋相对。

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也都积极调动各自拥有的社会资源来影响决策。

——摘编自萧功秦《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末新政的历史功过。

参考答案:

(1)不同:持续时间长;新政措施付诸实践;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成为士绅共识;社会

动员程度大;涉及更多领域;影响更加深刻。

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

的国内外形势不同。

(2)功过:新政是晚清政府的自救性改革;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引发社会各

阶层对国家前途的深层思考与探索;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促进革命形势的成熟;

推动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长达十年以上的清末新政,无论就这一改革所导致的

社会动员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就新政各项政策措施在社会和地方各层面产生的消极的

和积极的后果而言,它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从时间长、社会动员程度、涉及领域、

实施结果以及影响等比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引起了从革命派相当激烈的反应和政

策思想冲突。从当朝权贵到地方督抚,纷^在海内外各种报刊上发表不同的言论”的信息

从改革主导者、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推行过程不同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

势不同回答。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清末新政的性质以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民众的政治参与水平、

革命形势的成熟以及思想文化的传播等角度归纳回答。

【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⑴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

的措施,第⑵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

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33.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

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一一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

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

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

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两个角度,概括古代罗马法的发展

趋势,并分析上述趋势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参考答案:

(1)特点:直接民主。

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

(2)趋势: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原因:平民与贵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