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课件_第1页
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课件_第2页
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课件_第3页
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课件_第4页
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

严明强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法治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一)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二)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原则第二部分: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二)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三)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权利义务的规定第三部分:法律责任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原则(一)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

安全生产立法的意义--主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以完善的法律体系依法调整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方关系,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的行为,为保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事故,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具体来说,加强安全生产立法,完善法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的需要:

1、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立法治政府的需要

2、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3、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规范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等工作预防和减少事故的需要

5、惩戒违法打击犯罪的需要(二)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原则

1、法治化管理的指导原则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

3、“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

4、“人、机、环”管理三者统一的指导原则

5、“三E”原理的指导原则

6、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并存的指导原则

7、科教兴国的指导原则

8、安全生产是全社会责任的指导原则

第二部分、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

(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种法律形式和法律层次的综合性系统。从形式和特点上分析,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既包括作为整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的宪法,也包括行政法律规范、技术性法律规范、程序性法律规范。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中的法律形式与法律层级:

1、宪法--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层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其中对安全生产表述:“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

2、法律--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第二个层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可分为基础法、专门法、相关法三种,他们相互之间的法律层次与级别是等同的。基础法--是综合规范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核心。以《安全生产法》为主,国家在制定其他法律法规和规定时,凡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时,应该与基础法一致并衔接。专门法--是规范某一专业领域内安全生产的法律。如《矿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是涵盖有安全生产内容的法律。如《劳动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煤炭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乡镇企业法》、《矿产资源法》等。此外,涉及到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方面的法律有:《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等。

3、行政法规--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第三个层级。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通常以国务院总理令的形式颁布。如《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第四个层级。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省人大常务委员会或省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以地方法或省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令的形式颁布。主要是针对地方工作的特殊性,为增强国家法律法规在地方工作中的操作性,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与完善。如目前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了《劳动保护条例》或《劳动安全卫生条例》。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了《矿山安全法实施办法》等。

5、规章--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第五个层级。由国务院行政部门组织制定,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并以部门令的形式颁发。通常是国务院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为规范某一项具体工作,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出具体的实施办法,其特点是规范性和操作性较强,要求更具体,它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根据《立法法》的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可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施行。

6、标准--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第六个层级。安全生产标准不同与一般的技术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具有强性制,通常分为4类:设计规范类;安全生产设备、工具类;生产工艺安全卫生类;防护用品类。

7、国际公约--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一种补充形式,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方可生效。一旦生效,国际公约与国家法律具有等同效力,甚至在国家法律与国际公约不一致时,国际公约的法律效力优先于国家的法律(除人大审议有保留的条款除外)。国际公约是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的三方代表讨论审议通过的一种国际性的劳工标准。自国际劳工组织1919年创立以来,一共通过了185个国际公约和为数较多的建议书,其中70%的公约和建议书涉及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已批准的国际公约有23个,其中有4个是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国际公约。(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类别(以涵盖的内容分)

1、综合类2、矿山类

3、危险化学品类4、建筑类

5、交通运输类6、公众聚集场所及消防类

7、其他类8、国际劳工安全卫生标准类

《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教材中涉及到的法律共8部:安全生产法、刑法、行政处罚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教材中涉及到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和规定共6个: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国发[1984]5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44号令)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第302号令)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国务院第397号令)教材中涉及的部门规章1个: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监局第1号令)教材中涉及到中共中央的条例1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1997年2月17日)(三)法律法规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件中又进一步地提出了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在企业,所以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明确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1、生产经营单位市场准入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消防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矿山安全法》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二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条,《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九条、第十四条、第二十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九条、第十二条,《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条等规定,主要原则是生产经营单位的设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经营单位市场准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经审查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施工。二是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竣工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聘请国家认可的并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消防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等。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竣工后,在聘请国家认可的并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消防安全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合格后,并按报批程序和要求报送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进行验收或检查。四是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取得的其他行政性审批合法手续后,方可投入运营。目前依法设立的安全生产许可的项目仅教材中列出法律、法规规定有20多项。(1)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审查(《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2)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3)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劳动法》第五十五条);(5)《中介机构资质证》(《安全生产法》第十二条和第六十二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6)举办大型会、焰火晚会、灯会预案措施审查(《消防法》第十三条);(7)机动车登记(《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条);(8)《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条);(9)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影响交通的工程建设方案审查(《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二条);(10)《施工单位的资质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条);(11)《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九条);(12)《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十四条);(13)《爆炸物品销售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二十条);(14)《爆炸物品购买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二十条);(15)《爆炸物品运输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16)《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17)《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18)《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十二条);(19)《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20)《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21)《危险化学品购买许可凭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22)《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资质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23)《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和容器合格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条);(24)《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另外,教材重点介绍以外的法律法规的行政性许可项目还有一些,放射、高毒物品、核原料的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废弃物的处置等,不一一列举。

2、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第三十四条,《矿山安全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六条,《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等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要求总的原则是,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在法律、法规中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一是工作场所要有两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畅通,疏散通道不能堆放物品堵塞出口;有与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包括运输、通讯、报警、安全装置);二是对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定期检测检验,具有保证良好的通风、照明等保护设施。对于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要有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以及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设施;三是生产布局合理,符合特定场所定员和危险与非危险作业、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是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安全、生理、心理健康;五是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建筑施工现场与现场办公、生活区分设,并保持安全距离;六是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等;七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人员要满足生产经营的条件,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特种作业人员要经培训合格后才能持证上岗;八是要有一套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职责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负有的管理职责主要体现以下6个方面:(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5)组织制定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关于第三款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矿山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二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等的规定,主要有5层含义。一是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二是规定了施工单位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要保证;三是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四是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为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从业人员体检所需要的经费;五是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对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业病人要支付医疗费。关于第五款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第六十九条规定主要有3层含义。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评估和修改完善。同时,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要报须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建筑工程实行施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如果是工程总承包,总承包后又有多个子工程分包给多个施工建设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二是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对建筑施工工程的总承包后有多个分包单位的,法规中明确规定了总承包和分包施工单位均应配备各自单位的应急救援人员;三是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同样对建筑施工工程的总承包后有多个分包单位的,法规中也明确规定了总承包和分包施工单位均应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的要求;关于第六款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职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第七十条的规定,主要有4层含义。一是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接到事故报告,应立即按照事故报告程序迅速报告;二是迅速赶赴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三是妥善处理灾后事宜,确保社会稳定,尽快恢复生产经营秩序;四是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要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不得擅离职守。

4、生产经营单位机构设置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委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这里主要有4层含义:一是对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与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作出了明确规定;二是根据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作出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与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的要求;三是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立与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作出了原则的规定;四是对委托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安全生产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5、生产经营单位制度建设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等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制度建设主要有以下13项。(1)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矿山安全法》第二十条);(2)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一是自己要普查建档;二是检测评估;三是监控;四是制定应急预案;五是定期修改完善);(3)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制度(见《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暗(4)重要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检验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5)日常安全检查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主要有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检查人的安全行为;二是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三是检查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四是检查要做好记录。(6)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7)警示和告知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六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主要有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有危险的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二是在劳动合同中要告知前来就业的从业人员作业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三是在产品说明书中要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四是在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处设立公告栏。(8)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度(见《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9)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见《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矿山安全法》第十七条);(10)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制度(《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三条);(11)应急救援组织建设与预案建设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六十九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12)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制度(见《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

13)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见《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见《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见《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等等。6、淘汰制管理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7、同区域多部门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8、租赁、转包、经营与分包建设管理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合同中应当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对分包单位不服从总承包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四)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权利义务的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六条、第四十四条至第五十一条,《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矿山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六条,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1、权利(归纳起来共有8项)(1)保障权(大纲中将安全和社会保障分立)。主要有4层含义(见《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四条,《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的规定):第一层含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必须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的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与从业人员订立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责任的协议;第二层含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作业环境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第三层含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第四层含义,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为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从业人员进行体检。经医疗机构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诊断,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经医疗机构诊断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妥善安置工作岗位,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2)知情权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和《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等的规定,主要有3层含义。一是生产经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二是劳动者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用人单位有告知义务。三是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3)培训教育权(大纲中将此列为了义务)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所以我在此列入到权利中。(4)建议权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者有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5)批评、检举、控告权(大纲中将此三者分立)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劳动者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两部法都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有上述行为,其行为无效。(6)拒绝权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生产经营单位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或者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两部法都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如有上述行为,其行为无效。(7)紧急避险权(大纲中没有)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8)赔偿权(大纲中称赔偿请求权)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职业病人的诊断、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对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职业病人除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对没有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单位承担。如果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的,对职业病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人依法享受的待遇不变。

2、义务主要有3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第二层含义,根据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这一条既是从业人员的权利也是从业人员的义务;第三层含义,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另外,还有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第三部分法律责任职责就是责任,失职、渎职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这是法律权威性、威慑力的具体体现。在现代民主法制社会,没有政府责任,行政权的运行就没有制约,公民权的行使就没有保障,违法行政就不可能受到追究,依法行政就不可能推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失职、渎职,企业领导违章指挥,职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重特大事故,必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刑事和行政的处罚。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中的权责追究主要分为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两种。

刑罚是国家司法机关惩罚犯罪的强制措施,一般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种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种类: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对外国人另有驱逐出境。主刑只能独立使用。附加刑可独立使用,也可与主刑同时使用。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根据犯罪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以及行为引起的犯罪结果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包括故意和过失。一般有以下几种罪名:

1、重大责任事故罪2、消防责任事故罪3、危险物品肇事罪4、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5、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二)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权是法律、行政法规授予行政机关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必须依法依规(即法定的程序、法定尺度)行使。

1、行政处罚的原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原则。所谓公正,即以事实为依据,根据其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裁量,作出准确的行政处罚,就是要求处罚适度和适当。所谓公开,即对违法人员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对处罚的结果要予以公布,要起到警示目的。

2、行政处罚种类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分为七种:(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五条规定,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种类分为9种:(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4)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5)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止建设;(6)拘留;(7)关闭;(8)吊销有关证照;(9)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在一些法律法规中还有:没收非法财物,暂扣物品等。行政纪律处分的种类: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第六第规定共有八种。(1)警告;(2)记过;(3)记大过;(4)降级;(5)降职;(6)撤职;(7)开除留用察看;(8)开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成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党纪处分: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条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有五种:(1)党内警告;(2)党内严重警告;(3)撤消党内职务;(4)留党察看;(5)开除党籍。行政纪律处分主要是对于过失或者没有履行工作职责造成安全事故,尚未构成犯罪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一种行政责任追究。私营企业不适用。另外,行政纪律处分通常与党纪处分有对应关系。3、行政处罚的设定权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主要有6个原则。(1)只有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行政法规只能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的,地方行政法规只能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4)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设定的行政处罚行为,只能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的经济处罚;(5)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同上款;(6)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处罚。

4、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行政处罚实施机关主要是以下2种。(1)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必须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2)实施行政处罚也可以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5、行政处罚的管辖原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分为三种:地域管辖(用属地管辖更贴切)、指定管辖和移送管辖三种。(1)地域(属地)管辖:是指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施行的一种基本管辖制度。(2)指定管辖:是指需要进一步明确管辖权的,对特定的或者有管辖争议的情形,可通过报请争议双方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认定或者授权的一种管辖处理机制。(3)移送管辖:是指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需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权限处置方式。

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从轻行政处罚的条件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主要有以下4种情形。(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对于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7、受处罚的生产经营单位与当事人的权利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五条、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受处罚的生产经营单位与当事人有5项权利。(1)知情权;(2)陈述和申辩权;(3)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权;(4)拒绝处罚和检举权(主要是针对实施行政处罚机关作出经济处罚时,不开据法定部门制发的单据情况下才成立);(5)利益侵害后的赔偿权。受行政机关处罚的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的,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并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8、行政处罚的程序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程序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三种。(1)简易程序的应用原则:一般是在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用。(2)一般程序的应用原则:通常是在简易程序不适用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才可作出决定时应用。(3)听证程序的应用原则:是在行政机关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按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是对个罚款数额1万元以上,对生产经营单位3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时应用。(4)行政执法程序应用的行为规则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履行公务实施行政执法时的行为规则:一是要出示行政执法身份证件;二是作出行政处罚前履行告知义务,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三是对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执法后需履行报告备案制度,应用一般程序时,需要履行立案,填写立案审批表;四是调查核实,参与调查的人员不少于2人,调查人员与案件;无利益关系;五是研究决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与档次,下达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按照有关规定填写,载明当事人的姓名、地址,违反法律法规的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同时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印章;六是组织听证。程序:前提是当事人有听证要求的(一般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告知时间、地点;听证一般公开举行;听证主持人的确立;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听证时的举证、申辩和质证;听证记录与签字或者盖章;七是行政处罚的执行。如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由受理机关审理,但不影响行政处罚的执行。

9、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罚款处罚种类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罚款是最常用的一种行政处罚手段,罚款主要有以下3种类别:第一种是在安全生产活动中针对具体的违法行为,实施一定数额的经济处罚,一般处以20万元以下金额的罚款,最高的可处50万元罚款。第二种是对扰乱正常的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根据违法所得实施倍数罚款,一般处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但在最近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检测机构出具虚假结果的处罚上升到了5倍以上10倍以下。第三种是赔偿。对于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主要有3种措施。一是每日按罚款数额3%加处罚款,一些法规称为滞纳金;二是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拍卖所得价款抵缴罚款;三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0、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种类的选用与实施根据法律法规中的法律责任对应关系视违法行为的轻重,以及造成的危害后果确定。(1)警告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对下列10种情况,且未造成后果情节较轻的,可处警告处罚。一是违章指挥、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二是对工人违章作业熟视无睹、不予制止的;三是对重大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四是拒绝、阻挠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安全检查的;五是拒不执行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指令的;六是提供虚假情况的;七是隐瞒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的;八是对查封或者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擅自启封或者使用的;九是伪造、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十是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拒绝接受调查取证、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2)罚款;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处以2-20万元之间罚款的:一是安全生产必要资金无保障,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二是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五条、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处以2-10万元之间罚款的:一是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二是对重大危险源未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三是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四是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的:一是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二是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三是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四是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五是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六是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七是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八是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九是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的:一是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二是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三是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四是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的:见警告的10种行为。(3)没收违法所得;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四条、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的:一是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同时可并处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二是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同时可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同时可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4)责令改正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要求被审查、验收的单位购买其指定的安全设备、器材或者其他产品的。对生产经营单位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情形: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第八十二条、第八十三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第八十八条的规定,主要有以下9种。一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安全投入不足,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二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三是见处以二万元以下罚款的4种行为;四是见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的9种行为;(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五是见上述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的3种违法行为;六是见上述没收违法所得第3种违法行为;七是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区域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逾期未改正的,责停产停业);八是生产、经营、储存、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九是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