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1页
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2页
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3页
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4页
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试要点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题型示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如2014浙江文综1-2题;产业转移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出现,如2014大纲全国1-3题能力要求:本单元高考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试题难度系数集中在0.53-0.63热点预测:2016年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仍将关注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分值约为10分趋势分析:以现实背景为信息源,考查资源调配的必要性、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值得重点关注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自然原因(2)经济原因2.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我国的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东线中线西线路线东线中线西线水量水质优点缺点(2)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比较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时,还需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主要是分析影响其线路选择的区位因素,如西气东输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①地形地质条件: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减少施工量,节约建设成本,天然气管道一般修建于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②河流:跨越河流会增加施工的技术难度,增加建设成本,因而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尽量不穿越河流或者少穿越河流。③市场:为了增大天然气的消费市场,管道的修建尽量选择人口密度较大和城市较多的地区。④补充气源:为保证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西气东输工程绕道经过了陕甘宁地区,将其作为补充和调峰气源。【思维拓展】如何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首先要分析资源输出地、输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区域间的差异。其次,要从社会经济的供需状况分析资源调配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所学的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原因、目的、意义和影响类比出一般的答题思路即可。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3)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路线(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我国煤炭外运我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目前主要运煤通道如下表所示:类型路线东西运煤通道通往东北三大干线: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洲线通往华北四大干线: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二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概述(1)概念(2)分类 (3)目的2.产业转移的规律转移主体转移方向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4.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和区域两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非也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3.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区域产业转移发生于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但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方面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所不具有的,如广东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粤北、粤西、粤南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使广东省整体经济均衡发展。【思维拓展】

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产业转移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进而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再由欠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地区)渐次推进。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已经成为当代并且必将成为今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料显示,全球已完成了三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目前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全球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如下。

二产业转移的分析思路1.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差异着重分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2.分析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积累资金提高技术轻工业(初期)重工业(中期)高科技工业(后期)加强基础工业提高科技水平3.分析转移方向的规律(1)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如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耗能的下降,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加强,钢铁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2)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低、数量较多的地区。

(3)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4.分析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由发达地区流入到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到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方向原因影响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沿海地价、劳动力、环保等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①大陆经济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改善;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广东边远地区内部的产业

集聚效应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③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但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近十年来的国内产业转移原因及影响读“我国跨世纪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大的是 (

)

A.①B.②C.③D.④2.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3.图中①工程的建设,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风沙、泥石流B.泥石流、冻土C.冻土、缺氧D.缺氧、风沙4.日本、韩国以及欧美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中国兴办汽车厂,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大量劳动力B.近原材料产地C.交通运输条件便利D.广阔的消费市场5.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际产业转移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B.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C.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无负面影响D.产业转移增加转移对象国和地区的就业机会1-1“皖电东送”工程大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

)A.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该工程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凭借精确的定位,为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下图为“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1-2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

)①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②邻近长三角,消费市场广大③电力工业的污染较小④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典例2

(2014广东汕头高三3月模拟,8)据统计,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国际轮胎制造业前10强都在中国大陆设立了自己的制造工厂,国内的轮胎制造业近些年也不断扩大生产并转移到中小城市。影响国际与国内轮胎企业进行生产转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劳动力土地B.市场环境C.技术市场D.政策技术2-1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C.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D.基础设施完善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