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2~实验13)2024年高考化学教材实验及其延伸拓展(教师版)_第1页
专题07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2~实验13)2024年高考化学教材实验及其延伸拓展(教师版)_第2页
专题07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2~实验13)2024年高考化学教材实验及其延伸拓展(教师版)_第3页
专题07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2~实验13)2024年高考化学教材实验及其延伸拓展(教师版)_第4页
专题07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2~实验13)2024年高考化学教材实验及其延伸拓展(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专题07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2~实验13)实验12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3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12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水溶液的酸碱性,二氧化硫或亚硫酸的漂白性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①把盛有SO2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试管内液面上升SO2易溶于水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试纸变红色二氧化硫水溶液呈酸性③滴入2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再观察品红褪色;加热恢复红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性二、浓H2SO4的特性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水分,以及混在气体中的水分子,故常用作干燥剂。

(2)脱水性: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蔗糖逐渐变黑;b.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结论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蔗糖炭化生成的碳单质氧化为CO2,自身被还原为SO2

(3)强氧化性: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a.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管a中的铜丝表面有气泡逸出;

试管b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试管c中的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将试管a中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

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eq\o(=,\s\up7(△))CuSO4+SO2↑+2H2Ob.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在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发生反应:C+2H2SO4(浓)eq\o(=,\s\up7(△))CO2↑+2SO2↑+2H2O.(4)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发生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2SO4;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5)可利用浓H2SO4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制备易挥发性酸(HF、HCl等),如2NaCl(固)+H2SO4(浓)eq\o(=,\s\up7(△))Na2SO4+2HCl↑。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1.实验探究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项目稀硫酸Na2SO4溶液Na2CO3溶液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加入少量稀盐酸并振荡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溶解

2.实验结论在溶液中,SO42-可与Ba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BaSO4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3.检验SO42-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eq\o(→,\s\up7(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eq\o(→,\s\up7(滴加BaCl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SO42-)。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排除CO32-、SO32-、Ag+干扰,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SO32-+2H+=SO2↑+H2O、Ag++Cl-=AgCl↓、Ba2++SO42-=BaSO4↓。4.实践应用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可溶性硫酸盐及CaCl2、MgCl2等杂质)杂质加入的试剂离子方程式可溶性硫酸盐过量BaCl2溶液

SO42-+Ba2+BaSO4↓

CaCl2过量Na2CO3溶液

Ca2++CO32-CaCO3↓、Ba2++CO32-BaCO3↓

MgCl2过量NaOH溶液

Mg2++2OHMg(OH)2↓

多余的NaOH、Na2CO3适量稀盐酸OH+H+H2O、CO32-+2H+H2O+CO2↑

四、实验探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1.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与性质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0、+4、+6,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利用氧化剂,可将硫元素从低价态转化为高价态;利用还原剂,可将硫元素从高价态转化为低价态。2.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序号转化目标转化前的含硫物质选择试剂转化后的含硫物质①-2→0H2SO2(不足)SSO2②0→-2SH2H2SFe或CuFeS或Cu2S③-2→+4H2SO2(足量)SO2④0→+4SO2SO2⑤+4→0SO2H2SS⑥+4→+6SO2O2SO3Cl2H2SO4⑦+6→+4H2SO4CuSO2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①2H2S+O2eq\o(═══,\s\up7(点燃))2S+2H2O,SO2+2H2S=3S+2H2O;②H2+Seq\o(═══,\s\up7(△))H2S,Fe+Seq\o(═══,\s\up7(△))FeS或2Cu+Seq\o(═══,\s\up7(△))Cu2S;③2H2S+3O2eq\o(═══,\s\up7(点燃))2SO2+2H2O;④S+O2eq\o(═══,\s\up7(点燃))SO2;⑤SO2+2H2S=3S+2H2O;⑥2SO2+O2eq\o(,\s\up7(催化剂),\s\do5(△))2SO3,SO2+Cl2+2H2O=2HCl+2H2SO4;⑦Cu+2H2SO4(浓)eq\o(═══,\s\up7(△))CuSO4+2H2O+SO2↑。一、如何检验某无色气体是SO2还是CO2?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若品红溶液褪为无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恢复红色,则气体为SO2;若品红溶液不褪色,则为CO2。【归纳】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流程设计检验SO2⇒除去SO2⇒eq\b\lc\(\a\vs4\al\co1(检验SO2是否除尽))⇒检验CO2选用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注意】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试剂选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二.常见的漂白剂和漂白原理1.分别将SO2及Cl2通入品红溶液中并加热,现象有何不同?若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呢?①②2.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同时通入同一品红溶液中,有何现象?请解释原因。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同时通入同一品红溶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失去漂白能力,品红溶液不褪色。【知识归纳总结】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类型吸附型氧化型化合型物质活性炭氯气、漂白粉(液)、次氯酸二氧化硫漂白原理吸附漂白利用次氯酸的强氧化性进行漂白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变化类别物理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变化漂白特点不可逆加热恢复原色能漂白的物质一般用于溶液漂白可漂白所有有机色质具有选择性,如品红、棉、麻、草等三.SOeq\o\al(2-,4)的检验及粗盐的提纯【问题探究】1.向某溶液中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产生白色沉淀能否说明溶液中含有SOeq\o\al(2-,4)?不能。若溶液中含有COeq\o\al(2-,3)、SOeq\o\al(2-,3)会与钡盐反应产生BaCO3、BaSO3白色沉淀。2.若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能否说明溶液中含有SOeq\o\al(2-,4)?不能。若溶液中含有Ag+,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3.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能否说明溶液中含有SOeq\o\al(2-,4)?(已知:酸性环境中NOeq\o\al(-,3)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在酸性环境中NOeq\o\al(-,3)具有强氧化性,可将SOeq\o\al(2-,3)氧化为SOeq\o\al(2-,4)。【典例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SO2气体的性质探究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会恢复为原来的红色B.能与NaOH溶液反应,SO2属于酸性氧化物C.FeCl3溶液黄色变浅的原因是SO2具有漂白性D.装碱石灰的玻璃仪器是U形干燥管【答案】C【解析】A.SO2具有漂白性,能够使某些有色物质如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产生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分解,SO2气体逸出,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会恢复为原来的红色,A正确;B.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O3、H2O,因此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正确;C.SO2气体通入FeCl3溶液中,溶液黄色变浅是由于发生反应:SO2+2Fe3++2H2O=2Fe2++4H++,该反应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D.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碱石灰的玻璃仪器名称是U形干燥管,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典例2】(SO2与CO2混合气体中成分的检验)如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品红溶液检验SO2(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3)澄清石灰水检验CO2(4)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解析】一定要理解题意是检验气体成分,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除尽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典例3】含S元素的某钠盐a能发生如图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为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B.d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C.a可能为正盐,也可能为酸式盐 D.反应②中还可能生成淡黄色沉淀【答案】B【分析】由图中转化可知,含S元素的某钠盐a与氯气反应生成溶液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d,d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可知d为SO2;溶液b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为BaSO4,则溶液a为Na2SO3或NaHSO3、Na2S2O3等,以此来解答。【解析】A.c为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A正确;B.d为SO2,该气体具有漂白性,可漂白纸浆,也具有一定毒性,可以使细菌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其生理作用,因此也能够用于杀菌消毒,B错误;C.溶液a为Na2SO3或NaHSO3等,则a可能为正盐,也可能为酸式盐,C正确;D.若a为Na2S2O3,反应②中还可能生成淡黄色沉淀S,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1.某同学做了几个关于浓硫酸的实验,选用的试剂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对应结论正确的是选项试剂现象结论A浓硫酸、NaBr固体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浓硫酸有强氧化性B浓硫酸、Na2SO3固体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该气体能使品红褪色浓硫酸被还原成SO2C浓硫酸、胆矾晶体有白斑产生浓硫酸有脱水性D浓硫酸、NaCl固体有白雾产生酸性H2SO4>HCl【答案】A【解析】A.浓硫酸与NaBr固体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溴蒸汽,浓硫酸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因此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故A正确;B.浓硫酸与Na2SO3固体反应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该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故B错误;C.浓硫酸加入到胆矾晶体中,有白斑产生,说明胆矾中的水被浓硫酸吸收即浓硫酸有吸水性,故C错误;D.浓硫酸与NaCl固体产生白雾,说明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2.物质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目的,下列检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由此说明该气体为SO2B.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瓶口,试纸变蓝,由此说明集气瓶中装有NH3C.向Cu与浓H2SO4反应后的试管(已冷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蓝,由此说明反应有Cu2+生成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答案】B【解析】A.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不能由此说明该气体为SO2,也可能为氯气等,A错误;B.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瓶口,试纸变蓝,说明是碱性气体,因此可说明集气瓶中装有NH3,B正确;C.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应该把冷却后的液体倒入水中,C错误;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不能由此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D错误;答案选B。3.下图是有关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中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B.b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c中氢硫酸溶液出现黄色浑浊,体现SO2的还原性D.d中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漂白性【答案】B【解析】A项,二氧化硫溶于水变为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石蕊,因此a中紫色石蕊变红,不褪色,错误;B项,b中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的漂白是暂时性漂白,加热后又恢复红色,正确;C项,c中氢硫酸溶液出现黄色浑浊,二氧化硫中硫化合价降低,体现SO2的氧化性,错误;D项,d中溴水褪色,二氧化硫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氧化性,错误。4.某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K+、、Ba2+、、、Cl,且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取该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产生刺激性气体(2)另取该溶液加入稀HCl无明显现象,再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3)取(2)的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有K+B.一定含K+、、,一定不含Cl、、Ba2+C.一定含、,可能含K+、ClD.一定不含,一定含、、Cl【答案】B【分析】取该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产生刺激性气体,该气体为NH3,说明含有,另取该溶液加入稀HCl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再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不含Ba2+,由于第(2)步加入HCl和BaCl2,引入Cl,因此第(3)步加AgNO3生成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因为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K+,一定不含Cl,综上所述,一定含有的离子有、、K+,一定不含的离子有、Ba2+、Cl。【解析】根据分析,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K+,一定不含的离子有、Ba2+、Cl,故选B。5.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①②③实验结论A浓硫酸Cu溴水验证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浓硫酸Na2SO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验证SO2的漂白性C稀硫酸Zn空气制取并收集H2D稀硫酸Na2CO3澄清石灰水验证非金属性:S>C【答案】D【解析】A.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发生反应,也就不能产生二氧化硫,故A错误;B.浓硫酸与亚硫酸钠混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够把酸性高锰酸钾还原为锰离子,溶液变为无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非漂白性,故B错误;C.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氢气,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③号试管中进气管要短,出气管要长,故C错误;D.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体现了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由于碳酸、硫酸分别是碳、硫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可以验证非金属性:S>C,故D正确;故选D。6.(2023·山东济南·统考一模)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产生足量的气体通入c中,最终出现浑浊。下列所选物质组合符合要求的是a中试剂b中试剂c中溶液A浓硫酸浓盐酸饱和食盐水B浓硫酸Cu溶液C稀硫酸饱和溶液D浓氨水碱石灰溶液【答案】AC【解析】A.浓硫酸加入浓盐酸中,生成气体,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根据同离子效应,析出晶体,A符合题意;B.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不符合实验要求,B不符合题意;C.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与饱和溶液反应生成晶体,C符合题意;D.浓氨水和碱石灰生成,通入溶液中,先生成沉淀,继续通入氨气,溶解生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AC。7.硫是人类认识最早的元素之一,含硫物质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小组同学验证SO2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培养皿中A、B、C三个塑料瓶盖内盛有不同物质。向Na2SO3固体上滴加70%硫酸,迅速用玻璃片将培养皿盖严,实验记录如下。实验装置瓶盖物质实验现象AKMnO4酸性溶液溶液褪色B蘸有品红溶液的棉花品红溶液褪色C蒸馏水无明显变化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1)瓶盖__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2)瓶盖B中的现象证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瓶盖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3)瓶盖C中无明显变化,若要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可先在蒸馏水中滴入少量试剂X,X是___(填字母)。a.石蕊溶液b.NaCl溶液(4)将SO2气体通入H2S的水溶液中,生成淡黄色的浑浊,证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答案】(1)A5SO2+2+2H2O=2Mn2++5+4H+(2)漂白性SO2+H2O=H2SO3(3)a(4)氧化性SO2+2H2S═3S↓+2H2O【解析】(1)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瓶盖A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SO2具有还原性,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2H2O=2Mn2++5+4H+;答案为A;5SO2+2+2H2O=2Mn2++5+4H+。(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瓶盖B中品红溶液褪色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溶于水的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为SO2+H2O=H2SO3;答案为漂白性;SO2+H2O=H2SO3。(3)亚硫酸显酸性,瓶盖C无明显变化,若要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可先在蒸馏水中滴入少量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为a。(4)将SO2气体通入H2S的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淡黄色的S沉淀,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答案为氧化性;SO2+2H2S═3S↓+2H2O。8.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8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3)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4)通气后B、D两个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D:________。(5)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分液漏斗活塞未打开(2)MnO2+4HCl(浓)MnCl2+2H2O+Cl2↑4NA(3)尾气处理(4)褪色变为红色无变化(5)SO2+Cl2+2H2O=2HCl+H2SO4【解析】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装置B中的品红溶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溶液褪色,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剩余二氧化硫和氯气通过装置C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判断。(1)塞子没有取下来,打开活塞时,空气无法进入分液漏斗内部,造成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液体无法流出;(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反应中每有4molHCl参与反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2mol,2molHCl被氧化电子转移为2mol,若有8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NA;(3)二氧化硫和氯气均是有毒气体,需要尾气处理,所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4)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5)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1:1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褪色。实验12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实验(1)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在如图注射器里充入20mL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振荡注射器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红棕色气体变浅至消失,有无色气体生成,注射器活塞向内滑动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二、喷泉实验1.氨气喷泉实验形成原理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引发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或其他形成压强差引发液体向容器中流动喷射的操作。2.实验成功的关键——“三要”①装置气密性——要好。②烧瓶和气体——要干。③烧瓶内的氨气——要满。3.喷泉的常见类型方法减小内压法增大外压法装置原理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增大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三、氨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NH4Cl+Ca(OH)2eq\o(═══,\s\up7(△))2NH3↑+CaCl2+2H2O(2)装置:(3)氨气制备实验各部分装置的选择:装置选择选择原因制备装置固+固eq\o(——→,\s\up7(△))气反应原理净化装置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NH3具有碱性,不与碱石灰反应不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NH3能被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吸收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NH3的密度远小于空气,且常温下不与空气成分反应不采用排水法NH3极易溶于水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氨水显碱性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氨气遇挥发性酸反应生成固体铵盐小颗粒尾气处理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NH3极易溶于水,与酸反应四、NHeq\o\al(+,4)的检验未知液加入强碱共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证明含NH4+。实验装置铵盐溶液NH4Cl溶液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现象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纸变蓝结论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NHeq\o\al(+,4)+OH-eq\o(═══,\s\up7(△))NH3↑+H2O应用①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②制取氨五.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实验探究】实验装置稀硝酸浓硝酸实验现象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蓝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蓝,液面上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实验结论铜与稀硝酸常温下缓慢反应生成NO气体铜与浓硝酸常温下剧烈反应生成NO2气体a.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填化学方程式,下同)。浓硝酸与铜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注意】常温下,铁、铝遇浓HNO3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铁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HNO3。b.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反应:C+4HNO3(浓)eq\o(=,\s\up7(△))CO2↑+4NO2↑+2H2O。c.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2++4H++NOeq\o\al(-,3)=3Fe3++NO↑+2H2O。一、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①碱液吸收法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x处理。②催化转化法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二、喷泉实验拓展拓展一:中学化学中,与NH3类似能用如图装置完成喷泉实验的气体还有哪些?只要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均能产生喷泉现象。常见产生喷泉实验的组合气体NH3HClSO2、CO2、NO2、Cl2NO2和O2吸收剂水或盐酸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水【易错提醒】①NO2溶于水也能形成喷泉,但溶液不能充满烧瓶。②NO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4∶1)也能形成喷泉,溶液充满烧瓶。拓展二:如果将上述实验中的胶头滴管去掉如何引发喷泉实验呢?具体做法: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对烧瓶热敷或者用冷毛巾对烧瓶冷敷都可以引发喷泉。拓展三:喷泉实验有关浓度的计算1.实验完成后,溶液充满烧瓶,若溶质为原气体,则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可由体积换算确定。标准状况下,若烧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L,则有V(aq)=VL,nB=eq\f(VL,22.4L·mol-1),cB=eq\f(nB,Vaq)=eq\f(\f(VL,22.4L·mol-1),VL)=eq\f(1,22.4)mol·L-1。2.若溶质由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则依实际情况判断。如用VLNO2与O2(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发生的反应为4NO2+O2+2H2O=4HNO3,则有nB=eq\f(4,5)·eq\f(VL,22.4L·mol-1),V(aq)=VL,cB=eq\f(\f(4,5)·\f(VL,22.4L·mol-1),VL)=eq\f(1,28)mol·L-1。三、其它实验室制取NH3的简易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eq\o(=,\s\up7(△))NH3↑+H2O浓氨水+固体NaOH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NH3·H2O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也有利于NH3的生成浓氨水+固体CaOCaO与水反应生成OH-,使溶剂(水)减少;且反应放热,促使NH3·H2O分解。化学方程式:NH3·H2O+CaO=NH3↑+Ca(OH)2特别提醒: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几个注意事项(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口应插入试管的底部。(4)棉花团上蘸有稀硫酸,既防止空气对流又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5)干燥NH3不能用P2O5、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也不能用CaCl2干燥,原因是CaCl2与NH3反应生成CaCl2·8NH3。【典例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D.CO2(NaOH溶液)无色喷泉【答案】A【解析】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不会形成压强差,不会产生喷泉,A项不符;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碱性,石蕊遇碱变蓝,所以形成蓝色喷泉,B项符合;HCl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又因盐酸溶液显酸性,石蕊遇酸变红,C项符合;CO2与NaOH反应,形成压强差而产生喷泉,Na2CO3溶液无色,所以喷泉颜色为无色,D项符合。【典例2】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红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答案】A【解析】A项,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现象是产生白烟,正确;B项,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错误;C项,氨气与氯化物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如使氯化物溶液变浑浊,可能生成难溶性氢氧化物,但不一定为Al(OH)3,也可能为Mg(OH)2等沉淀,错误;D项,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生成OH-离子使溶液呈碱性,但OH-不是NH3电离产生,因此氨气为非电解质,不属于碱,错误。【典例3】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氮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②中盛放的是五氧化二磷固体B.实验时先点燃③中的酒精灯,再点燃①中的酒精灯C.实验结束时先熄灭①③中的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D.③中玻璃管中的反应:2NH3+3CuOeq\o(,\s\up6(Δ))N2+3Cu+3H2O【答案】D【解析】①制备氨气,②中用碱石灰干燥,③氨气还原氧化铜,④收集产生的氮气。A项,湿的NH3能与P2O5反应,错误;B项,产生的氨气会与装置内的氧气发生反应,故应先点燃①的酒精灯产生氨气以排出系统内的空气,错误;C项,应先将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否则会引起倒吸,错误;D项,氨气能被氧化铜氧化,③中玻璃管中的反应:2NH3+3CuOeq\o(,\s\up6(Δ))N2+3Cu+3H2O,正确。【典例4】以某铜渣(含少量Ag)为原料制备硫酸铜的实验步骤为:向题图所示装置中加入铜渣,分批加入稀HNO3和稀H2SO4混合溶液,滴加的间隔鼓入氧气。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后过滤,从滤液中分离得到硫酸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直接用稀硝酸溶解铜渣相比,加入稀硫酸及鼓入氧气均可节约硝酸用量B.当观察到鼓入O不再出现红棕色,表明反应停止C.加入氯化钠可除去溶液中少量的Ag+D.将含硫酸铜的滤液蒸干、灼烧得硫酸铜晶体【答案】D【解析】铜渣和混合酸反应溶解,得到以硫酸铜为主的混合溶液,为了充分利用稀硝酸,在反应过程中不时的通入氧气,使生成的NO气体转化为硝酸,减小硝酸的消耗。由于杂质Ag也能被硝酸溶解氧化,为了能把反应后溶液中的Ag+完全除去,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使硫酸银转化为更难溶的氯化银沉淀,然后过滤,滤液即CuSO4溶液。A项,直接用稀硝酸溶解铜渣时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不能被利用,而加入稀硫酸及鼓入氧气均可节约硝酸用量,正确;B项,当观察到鼓入O2不再出现红棕色(NO2气体),表明NO已不再产生、反应停止,正确;C项,氯化银难溶于氢离子,加入氯化钠可除去溶液中少量的Ag+,正确;D项,硫酸铜晶体含结晶水、应用冷却结晶法获得,将含硫酸铜的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铜晶体,不正确。1.用圆底烧瓶收集后进行喷泉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都是极性分子B.和分子中的共价键都是键C.实验时,先挤入胶头滴管中的水,再打开止水夹D.烧瓶中溶液颜色变红的原因:【答案】B【解析】A.是三角锥形,是V形,两者的正负电荷中心都不重合,都是极性分子,故A正确;B.和分子中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类型,配原子都是H原子只有s轨道电子,所以共价键都是ssp3σ键,故B错误;C.氨气极易溶于水,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圆底烧瓶中,导致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再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烧瓶出现喷泉现象,故C正确;D.烧杯中烧瓶中溶液遇酚酞颜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故D正确;故选B。2.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胶头滴管中的酚酞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答案】A【解析】A.NO与NaOH溶液不反应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变化,故不能形成喷泉,故A符合题意;B.HCl气体能够和AgNO3溶液反应,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AgNO3溶液全部进入烧瓶,使烧瓶中气体减少,可形成喷泉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导致锥形瓶中液体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C不符合题意;D.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使得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碘固体易升华)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又变红C.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了SO2的还原性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答案】B【解析】A.加热时,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①中上部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因此在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不能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故A错误;B.加热时,氨气从溶液中溢出,因此②中溶液变为无色,冷却后,氨气又溶解在溶液中生成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使得溶液又变红,故B正确;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又变为红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故C错误;D.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不是可逆反应,碘固体易升华,因此封管实验④没有化合价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4.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里分别充满纯净的氨气、空气和HCl以等体积混合的混合气体、NO和O2以体积比4∶3混合,然后分别进行喷泉实验,实验完毕,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最接近()A.2∶1∶2 B.1∶1∶1C.7∶7∶4 D.1∶1∶2【答案】B【解析】氨气将全部溶于水,设体积为VL,则n(NH3)=eq\f(VL,22.4L/mol),与水混合成氨水的体积为VL,因此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c=eq\f(n,V)=eq\f(\f(VL,22.4L/mol),VL)=eq\f(1,22.4)mol/L。空气与氯化氢等体积,设氯化氢体积为VL,氯化氢完全溶于水而空气不溶,则溶液的体积为V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n=eq\f(VL,22.4L/mol),则浓度为c=eq\f(n,V)=eq\f(\f(VL,22.4L/mol),VL)=eq\f(1,22.4)mol/L。5.Ca3N2是一种极易潮解的试剂。某小组利用氨气与钙反应制备氮化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D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B.C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C.实验过程中,先启动A处反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D.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答案】D【解析】A.氨气易溶于水、极易与酸反应,装置D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A正确;B.C中硬质玻璃管中NH3和Ca反应生成Ca3N2和H2,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C.实验过程中,先启动A处反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故C正确;D.D装置中的稀硫酸可以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但稀硫酸中的水会使C中产品潮解,应在C、D之间连接一个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故D错误;故答案为:D6.某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K+、、Ba2+、、、Cl,且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取该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产生刺激性气体(2)另取该溶液加入稀HCl无明显现象,再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3)取(2)的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有K+B.一定含K+、、,一定不含Cl、、Ba2+C.一定含、,可能含K+、ClD.一定不含,一定含、、Cl【答案】B【解析】取该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产生刺激性气体,该气体为NH3,说明含有,另取该溶液加入稀HCl无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含,再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不含Ba2+,由于第(2)步加入HCl和BaCl2,引入Cl,因此第(3)步加AgNO3生成沉淀不能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因为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K+,一定不含Cl,综上所述,一定含有的离子有、、K+,一定不含的离子有、Ba2+、Cl。根据分析,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有、、K+,一定不含的离子有、Ba2+、Cl,故选B。7.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g+B将铜片投入到KNO3溶液中,然后加入稀硫酸铜片投投入到KN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加入稀硫酸后,铜片溶解铜能溶于稀硫酸C向AlCl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得到有白色沉淀的悬浊液,将悬浊液分成二份一份加入盐酸,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另一份继续加入NaOH溶液,悬浊液也变澄清Al(OH)3具有两性D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答案】C【解析】A.若溶液中含有AlO或SiO,滴加盐酸,也会生成Al(OH)3或H2SiO3沉淀,故A错误;B.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铜不溶于稀硫酸。本实验铜片溶解的原因是铜被酸性条件下的NO氧化,发生的反应为:3Cu+8H++2NO=3Cu2++2NO↑+4H2O,故B错误;C.向AlCl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得到有白色沉淀的悬浊液,悬浊液中有氢氧化铝,将悬浊液分成二份,一份加入盐酸,悬浊液变澄清溶液,发生的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另一份继续加入NaOH溶液,悬浊液也变澄清,发生的反应为Al(OH)3+NaOH=NaAlO2+2H2O,所以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故C正确;D.若溶液中原有Fe3+,则通入氯气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也会变红,故D错误;故选C。8.(2023秋·山东枣庄·高三统考期末)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多米诺实验”装置中分别盛放的物质为①稀硫酸;②锌粒;装置③、④、⑤、⑥中的试剂及反应现象见下表,其中设计合理且实验现象符合预测的是③中试剂④中固体逐渐消失⑤中溶液褪色⑥中尾气处理A浓盐酸KMnO4石蕊试液NaOH溶液B浓HNO3CuFeSO4溶液水C浓H2SO4木炭品红溶液饱和NaHSO3溶液D浓NaOH溶液NH4Cl固体少量CuSO4溶液CCl4和水【答案】A【分析】稀硫酸和锌粒反应会产生氢气,氢气进入③中的试管中,使试管内部的气体压强变大,③中的液体会通过导管进入到④中的试管中,据此分析。【解析】A.由分析可知,③中浓盐酸会进入到④中试管中,浓盐酸与KMnO4反应会生成氯气,氯气可以使石蕊溶液褪色,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A正确;B.由分析可知,③中浓HNO3会进入到④中试管中,Cu与浓HNO3反应会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与FeSO4溶液反应,会氧化二价铁离子变为三价铁离子,溶液呈现棕黄色,不会褪色,且二氧化氮不能用水吸收,会有一氧化氮的生成,故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B错误;C.由分析可知,③中浓H2SO4会进入到④中试管中,木炭与浓H2SO4的反应需要加热,④中试管没有加热,木炭与浓H2SO4的不发生反应,C错误;D.由分析可知,③中浓NaOH溶液会进入到④中试管中,浓NaOH溶液与NH4Cl固体混合,可以得到氨气,氨气与少量CuSO4溶液反应,开始得到蓝色氢氧化铜沉淀,随着氨气的不断通入,最后沉淀会转化为铜氨络离子,铜氨络离子溶液颜色是蓝色,⑤中溶液颜色没有褪去,不符合题意,最后用CCl4和水除去多余的氨气,还可以防止倒吸现象,D错误;故本题选A。9.(2023·山东东营·东营市第一中学校考二模)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性质探究,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灼热木炭伸入浓硝酸中,木炭燃烧,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木炭和硝酸反应生成了和B先将注射器充满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注射器内气体颜色加深证明加压平衡向生成气体的方向移动C向含有等物质的量和的混酸稀溶液加入过量铜粉,生成气体,溶液变蓝色反应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是和D将粉加入强碱性的溶液,微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在强碱性溶液中也能显氧化性【答案】CD【解析】A.将灼热的木炭伸入浓硝酸中,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水,A错误;B.先将注射器充满NO2气体,然后将活塞往里推,NO2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与平衡无关,B错误;C.含有等物质的量H2SO4和HNO3的混酸中H+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加入过量铜粉,发生离子反应:,硝酸根过量,则溶质为CuSO4和Cu(NO3)2,C正确;D.将Al粉加入强碱性的NaNO3溶液,微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为NH3,硝酸根离子中的N元素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