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1.11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至15课。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 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材料“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可知中华文明分布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A项排除;材料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青铜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2.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这种由封地、封国而来的姓氏源于西周时期的A.宗法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根据“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可得出这一现象主要是与周代的分封建制有关系,C项正确;ABD项与材料中的主旨没有直接关系,排除。3.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下表所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A.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B.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 D.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可知,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把“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压低至十级以下,这是有意压制旧贵族势力,提升新兴地主的地位,从而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A项正确;这一举措不是强化对基层的控制,排除B项;这举措旨在提高地主的经济地位,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一做法A.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 B.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C.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D.使“四书”成为儒学基础读物〖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A正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此时是百家争鸣,没有实现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B错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C错误;使“四书”成为儒学基础读物是南宋的朱熹,D错误。5.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其旨在说明郡县制A.是最有效的地方行政制度B.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C.根除了地方分裂割据问题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由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故选D。如果A项正确,后来的行省制则无需出现,故其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郡县制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但无法根除,排除C。【『点石成金』】本题学生只需根据选项中的程度词作出排除即可获得正确〖答案〗,一般来说,选项中说法过于绝对的都是错误的。6.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C.规范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答案〗A〖解析〗根据“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A项正确;铸币权收归中央并不是在打击富商大贾的钱财,排除B项;铸币权收归中央是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而不是强化市场的统一管理,排除C项;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的是中朝的设立,排除D项。故选A项。7.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为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经学特殊地位的确立,显示儒学的官方化得以确立,成为“学而优则仕”的工具。据此可知,汉代经学A.完全取代了其他学说 B.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C.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D.促使儒学走向思辨化〖答案〗B〖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的是读书同做官相结合,说明的是汉代经学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B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科举制是在隋朝时期确立的,C排除;使儒学走向思辨化的是儒学,D排除。故选B。8.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原因是A.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B.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D.“推恩令”的贯彻实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汉的推恩令。西汉通过推恩令解决了封国问题,而不是用郡县制取代,故排除A项;造成题干中所描述的现象的原因是推恩令的推行,不是通过保障诸侯王利益,故排除B项;平定诸侯王叛乱是应对封国问题的一个手段,但并没有彻底解决封国问题,故排除C项;通过推恩令的贯彻实施,诸侯王的封国越分越小,而且也不能插手政务,由此造成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故选D。9.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取代皇权政治 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C.确保政权稳固 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皇权,故D选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了“共天下”,而不是取代皇权政治,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对皇权具有一定威胁,而不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故B选项错误;东晋门阀士族势力强大,独立性强,不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故C选项错误。10.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北魏从祭祀自然神和女性祖先变为祭祀华夏圣君和儒家先贤,这体现了北魏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认同,既可以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又可以加速其封建化,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对汉族文化的认同,证明北魏政权的正统性,没有涉及到削弱旧贵族势力的措施,故排除B;北魏时期的中国处于分裂时期,不是大一统的局面,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的认同,没有涉及到社会习俗变革,故排除D。11.东晋孙绰(chuò)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A.儒学独尊的局面仍未被打破 B.儒学社会地位相对稳固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里面吸收儒家思想的“光宗耀祖”、“忠孝和顺”等观念,体现出当时的儒学地位相对稳固,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分析的是佛教、道教思想的发展与儒学的关系,不是在强调儒学独尊的局面,A选项不符合题意;儒、释、道“三教合一”与材料信息无关,佛道挑战儒学正统与材料分析的佛教道教吸收儒家主张不符,CD两选项错误。12.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专业化 D.加强皇权〖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书和门下二省成为专门的决策机构,说明决策越来越专业化,决策机构与行政机构的分离,有利于科学的决策,〖答案〗为C;尚书省掌握行政权没有扩大,A错误;三省的权限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皇权加强的信息,实际尚书省对中书门下而行的决策没有制约作用,不利于皇权的加强,D错误。13.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进了中外交流 B.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巩固了国家统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可见,科举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外交流,A项错误;材料无关南北文化交流,B项错误;材料无关民族关系的融合,涉及的是隋朝的科举制度,C项错误。14.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B.水陆交通比较发达C.江南经济文化兴盛 D.现实主义诗歌盛行〖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并结合唐代的社会状况可知,唐朝商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南方地区通过海路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表明江南水乡的经济文化逐渐兴盛。C正确;依据材料“舟”“船”“渔”“鱼”来看,材料表述的和渔业有关,未体现农业的发展状况,A错误;材料未体现陆地交通的状况,B错误;材料未反映诗歌属于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D错误。故选C。15.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的理念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东南边患有关〖答案〗C〖解析〗由“财富取之海洋”可知郑和的海洋财富意识,由“危险亦来自海上”可知郑和的海洋忧患意识,由“不可置海洋于不顾”可知郑和的海洋主权意识和开放意识,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实践“天朝上国”的理念,故A项错误;郑和远航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故B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倭患并不严重,D项错误。1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北宋中期后,御史主要弹劾的是宰相,二者形成相互制衡的态势,有利于皇权的加强,A项正确;二者不存在相位之争,排除B项;御史的权力与宰相的权力并不对等,排除C项;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17.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宋太宗有此“用心”主要是因为A.宋太宗取得帝位的方式不正当 B.安史之乱给宋太宗的经验教训C.唐中期至五代政局带来的启示 D.辽与西夏严重威胁北宋的统治〖答案〗C〖解析〗材料“若为内患,深可惧也”表明宋太宗认识到了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政局动荡所带来的历史教训,要采取措施维护政权稳定,C项正确;A、B、D三项皆不符合题干中的“内患”,排除。故选C项。18.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答案〗C〖解析〗王安石变法将户部、盐铁和度支三司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是为了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相对于原来三个机构之间的分工制衡,一个机构处理事务更为高效。故〖答案〗为C项。这一措施不是针对地方采取,不能反映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这一措施本身与财政收入的增减没有关系,排除B项;D项不是这一措施的用意,王安石变法没有加强或削弱皇权的目的,排除。19.史书载:“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这一职官设置是在A.辽朝 B.西夏 C.金朝 D.元朝〖答案〗A〖解析〗据材料“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并结合所学可知,辽政权对地处长城内外社会经济和政治落差较大的不同民族与地区实行“因俗而治”,A正确;西夏位于我国西北,模仿北宋的政治制度,也保留了本民族称谓的官称,B不符题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是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政合一制度,C错误;据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实行民族分化政策,D与题意不符。20.“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元代的行中书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是中央侵入了地方”可知,统治者最初设置行省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D项符合;A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未体现皇权问题;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行省设立是削弱了地方权力;C项在材料中未有体现,排除C。21.两宋时期,江南等地区大量种植粟、麦、豆等作物,江北广种水稻,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这种现象说明()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南北农作物种植相互交流,说明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D项正确;A项中“开始打破”说法绝对,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早在两宋前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生态破坏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2.“这部小说以贵族家庭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这部小说是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红楼梦》 D.《水浒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C项正确;《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排除A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排除B项;《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宋徽宗时期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官府腐败、贪官污吏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许多正直善良的人被官府逼得无路可走,被迫奋起反抗,最终108条好汉聚义梁山泊,但随后宋江对朝廷的投降使得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后走向失败的故事,排除D项。故选C项。23.“明正统八年七月,浙江黄岩县民周来保、福建龙溪县民钟普福引导千余倭寇在(浙江)乐清县登岸,由于乐清防守严密,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明朝闭关政策加剧了倭寇之乱 B.明朝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有一定的合理性 D.倭寇群体主要是由中国人组成〖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某些沿海居民勾结倭寇试图骚扰,结果因“无处下手,遂又下海遁去”,可见明朝“海禁”有一定合理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禁”与倭寇之乱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海禁”与中外贸易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个别中国人勾结倭寇的信息,不能说明朝倭患主要是中国人招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24.明朝建立后,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时说: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避免出现这一弊政,明太祖A.设参知政事以分相权 B.废宰相,权分六部C.废行省,设三司 D.设殿阁大学士〖答案〗B〖解析〗依据“人君不能躬览庶政……”等分析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躬览庶政”,以杜绝大臣专权,故废宰相,权分六部,B项正确;A项是宋朝时分割相权的措施,排除A项;废行省,设三司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殿阁大学士,排除D项。故选B项。25.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农业••古代农业的发展••明清农业『点石成金』:明清社会转型是新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明清社会经济的转型表现有:赋税制度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高产农作物引进、租佃制盛行、人口增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帮和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江南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答案〗(1)特点: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分化事权。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2)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如回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可酌情给分)(3)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史实: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据材料“(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可知,任用文臣担任地方官;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据材料“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可知,分化事权。影响:据所学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形成了“三冗”局面,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危机等方面回答。【小问2详析】表现:据材料“(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可知,北宋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据材料“……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可知,服务设施完备;据材料“……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可知,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如回答“商户多、商品种类多”可酌情给分)【小问3详析】观点:据材料“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可知,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史实: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等证明了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27.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北魏改革】材料一孝文帝曰:“今欲断诸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唐皇长策】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清帝奇功】材料三1761年,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