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百家争鸣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2.8 百家争鸣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2.8 百家争鸣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2.8 百家争鸣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2.8 百家争鸣 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变革各国竞相变法引发不同思想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百家争鸣一、老子1、个人简介: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末期楚国人。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著有《道德经》。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像2、思想主张说一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指出老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哲学思想:①“道法自然”: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应顺应自然;②朴素辩证思想: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并能够相互转化。(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治国者无为无事,政治宽厚,人民就纯朴。治国者有为有事,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3、著作:《老子》(《道德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道经》侧重讲哲学,《德经》侧重讲政治和军事。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书影孔子问礼图孔子的一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出生明志教学从政周游修订逝世前551前479(73岁)15岁37—50岁51岁55—68岁68岁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治学严谨的教育家二、孔子年代国籍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春秋后期“仁”(核心思想)、“礼”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什么是“仁”?仁者爱人如何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王如何践行“仁”的思想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实行德政“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每个人的行为规范“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论语》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思想主张

“马棚失火”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哪一是其核心思想?除了以上还有哪些思想?

“仁”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政治主张

“苛政猛于虎”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二、孔子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分出身学生为王室和贵族官学私学不平等平等贵族子弟:孟懿子司马牛家境贫寒:颜回闵子骞子路家境富裕:子贡冉有天资聪颖:颜回子游子夏相对愚钝:曾参子路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材料: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孔子像4、文化成就(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曲阜三孔孔子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5、孔子思想的影响

简介核心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成就著作影响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仁”,提出“仁者爱人”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①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孔子和儒家学说案例分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温故而知新,学习和思考结合,学习上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等。孔子月考结束某同学考得不理想,很不开心。请你运用本节课内容如何对他进行劝说?百家争鸣不同思想学派对各种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十家。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三、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争论焦点:如何治理社会,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这样的社会秩序

齐国设立学宫,燕国

筑黄金台,秦国下求

贤令,吸引各派学者

前来讲学、著书、辩

论治国之术。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创兴办私学之风,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私学兴盛文化发展战争不断,招揽人才

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联系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诸侯争霸战国兼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孙武阅读教材40-41页,填写以下表格: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百家争鸣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百家争鸣墨子兼爱非攻,反对战争;选贤举能;提倡节俭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孙武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反对非正义的战争“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①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以法治国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孙子兵法》《墨子》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伐兼并、残害生命。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人物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思想主张《墨子》书影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约29岁时,楚王请鲁班制造了攻城的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闻讯,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楚王罢兵,并当着楚王之面演习攻守之术。鲁班组织了九次进攻,结果九次被墨子击破。楚人无可奈何之下,想杀掉墨子。墨子乃告以禽滑厘已在宋之事,楚乃罢兵。这就是墨翟陈辞,止楚攻宋的典故。难点解析孔子讲“仁爱”,墨子主张“兼爱”,二者有区别吗?

孔子讲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以血缘关系的亲情为出发点,先爱父母子女,之后再爱他人,是一种有秩序的关爱。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秩序。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是一视同仁的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大爱。1)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君为轻”。2)强调个人的修养。推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3)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材料研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儒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孟子《荀子》书影荀子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儒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荀子《庄子》书影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道家发展了老子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庄子《韩非子》书影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代表人物思想主张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国理论虽经多次推荐依然不被韩王采纳,却被当时韩国的敌国秦国的嬴政所赏识,并专门发兵韩国将韩非这个治国人才夺了回去。为了得到一个人才而专门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思考:为什么提倡“仁政”的儒家思想在当时不被重用,而法家思想却倍受统治者的青睐呢?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统治者又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学派代表主要思想代表作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庄子韩非2、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学说兼爱、非攻、节俭、用人唯贤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子》《孟子》

《庄子》《韩非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荀子孟子《荀子》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三、百家争鸣三、百家争鸣兵家孙武时间地位著作孙膑时间思想孙武孙膑春秋末期兵家创始人《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期提出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影响①孔子

②韩非子③孙武

④墨子⑤孟子孟子

韩非

提倡法治

孙武

军事思想

墨子

兼爱非攻

孔子

教育思想

【跨越时空】请你推荐节目栏主持人仁政《仁政治国》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法治时空》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军事天地》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爱心世界》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