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学习任务二品语言、赏手法 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 学习任务二品语言、赏手法 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 学习任务二品语言、赏手法 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 学习任务二品语言、赏手法 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 学习任务二品语言、赏手法 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学习任务二品语言、赏手法高教版(2023-2024)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学习任务二:品语言、赏手法

教学目标

1.体会“景"与“情”有机融合所产生的艺术境界,领悟诗词借助意象抒发情感的作用,理解散文既舒展自如,又谨严有序的特色,感受小说的诗意之美。

2.分析歌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品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体会剧本语言的表达之妙。

3.比较分析几篇文章塑造艺术形象手法的异同,理解不同文学样式反映革命理想与信念的不同方式,提升鉴赏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赏析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呈现“理想与信念"这一主题时的不同表现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理解“景”与“情"的关系。

2.体会不同艺术手法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的作用。

学时安排

3学时

第5学时

课前准备

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想象还原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

2.小组内交流、讨论、完善组员所写的湘江秋景散文片段,推荐代表准备在班级展示。

一、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展示所写的湘江秋景散文片段

提示:教师可安排主持人对展示活动进行组织: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记录,以了解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情况。

2.学生初评

评价维度:教师提示学生初评主要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作品的内容呈现了湘江秋景怎样的特点,二是字里行间体现了怎样的情感,三是作品语言是否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

(学生点评时,教师不发表评论,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改写的作品是否忠实于原文?作品的语言是否准确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情感?)

二、赏析湘江秋景图

活动:探究哪一个作品更符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分解问题1:勾勒湘江秋景图的整体轮廓。

点拨:在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整合意象,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视角,勾勒出湘江秋景图的整体轮廓:群山、层林、江水、船只、天空、雄鹰、游鱼。这些意象即使没有任何色彩或动作,整合起来已经形成一种客廓、自由的意境。

分解问题2:为画面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

点拨:可以运用增、删、换、减等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的内涵、表达技巧、表达效果等角度,对“遍”“尽"“透”“争"“击”“翔"等词语进行揣摩分析。

明确:词中运用“万”“百"等数词,营造了一种非凡的气势和美感。如词作第1节中,“万”写山之多,“遍"写枫林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漫"写江水之满,给人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富有独特的美感。

“染”“击"“翔”“竞"等动词的运用,形象生动,使得词中意象十分鲜明灵动,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染”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色之浓,既描绘出了整片枫林的壮美景色,也赋子景物着色的动感。“争"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而。“击”凸显了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的矫健雄姿。“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鱼在水中酣游的轻松自如的姿态。

词中的形容词,也很贴切。如“万山红遍”之“红"。点染如画,嫣红似火。“浅底”也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分解问题3:深秋时节,万物即将凋零,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秋卸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呢?

点拨: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立意的。结合毛泽东的个人经历,弄清景物特点和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明确: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若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乐观精神: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表达了作者昂扬奋进的革命热情: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在作者的笔下,山川如此壮丽,情感如此豪迈,作者的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已经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三、充善学习成果

1.制定评价标准

活动: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为修改自己的作品提供依据和指导。

提示:学习成果是改写的散文作品,因此每个评价指标对应的具体评价要求,就要从散文作品的角度进行表述。

明确:

评价指标具体要求评价

等级得分

意境能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景物在颜色、形态方面的特点,并能对这些意象进行整合,表现湘江秋景的绚丽多姿、生机盎然

情感能恰当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富有感彩的词语,把乐观、积极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做到壮丽之景与豪情之情水乳交融

销言语言优关形象。富有感染力

2.修改完善作品

任务: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修改完善自己的散文作品,并将作品上传班级平台。

(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评价标准进行互评,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完成。教师还可将优秀作品放在班级展示。)

第6学时

课前准备

1.以表格的形式,从写作角度、表达技巧、表达效果、作者观点和情感等方面比较六幅风景画。

2.结合《江姐》(节选)的内容。揣摩文中四首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一、分析《风景谈》的写作特点

探究: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赏析了《风景谈》中的六幅“风景画",了解了“风景”的内涵。那么,这六幅风格各异的“风景画",是不是各自孤立。或者是余乱无序的呢?一起探究这六幅“风景画”的内在关系。

1.六幅“风景画"之“同”

问题:根据大家课前签理的表格,以及之前对这些画面的赏析,我们看一下,串起这六幅“风景画"的主线是什么?

提示:可从“风景”的内涵,表达的情感和写法入手。

明确:“风景"既指自然风光,也包括人的活动,重点是主宰“风景”的人。六幅“风景画"的写法大致相同,总体上每个画面都构成景物与人的比较,都是先写“风景”,后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是“风景"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风景”作为“人的活动"的环境,是衬托人的崇高精神的背景。本文共有五段议论,分布于相关“风景画”之后,把各不相同的“风景画"连缀成为一个整体,既揭示了各幅风景画的主旨,又层层深入地表现了文章主旨。六个画面都紧扣一个中心,即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表达作者对延安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2.六幅“风景画”之“异"

活动:学生展示课前整理的表格,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清六幅风景画之“异”。

明确:

风景画写作角度写作对象人的活动表达技巧作者观点

沙漠驼铃人的活动对自然的改变赶驼人劳动衬托、先抑后扬、绘色拟声自然是伟大的.然面人类更伟大

高原晚归劳动改造自然,创造新生活种地人劳动比喻、拟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延河夕照文艺工作者劳动、生活比喻、拟人

石洞雨景高贵的精神填补自然界的贫乏青年男女学习反衬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才值得怀念

桃林小憩休息对比、欲扬先抑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北国晨号人的活动体现了民族精神战士站岗比喻、衬托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追问1:第一幅写握星峡外沙漠的景观,并非延安风景。是否多余?

明确:六幅画中,第一幅泛指人类的活动,形象地告诉读者,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为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表现“人类更伟大”。在此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

追问2:六幅画面在对“人的活动"的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第一幅画面写人的活动比较简单,虽然点到了人物的登场,但未“亮相”,只是把人作为“风景"的组成部分。第二、三幅,写“人的活动”比较具体,不仅“人形"出现了,还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看到他们的动作神情,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两幅虽然也把人作为“风景”的有机体来写,但更重要的是把人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大自然的主人来写。第四.五幅画则以根据地青年努力学习。为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面貌为中心展开描绘,这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而且表现出根据地青年崇高的精神境界。第六幅画由生产劳动到精神生活并上升到民族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这样的思想。

追问3:作者在“凤景”后所发的议论,有什么区别?

明确:五处议论语句中的“伟大"“尤其伟大”“最伟大"其实是把六幅画面的寓意清楚地分出了三个等级。这些议论语句贯穿起六幅画面,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引领到一个崇高的境界。因此,本文是以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逐一深化为顺序把六幅画面组织在一起的。

3.总结

六幅画面从不同的角度取景,劳动的、学习的、休息的、战斗的,把人的活动与自然风景交融结合,紧紧围绕中心思想,将文章的主旨深刻地揭示出来。文章先采用深情的叙述或描写,然后给子画龙点睛的议论,使每一幅画面所暗含的意思都鲜明地展示出来。这种叙议结合的基本思路纵贯全篇,形成了一道清晰的文脉。

二、体会剧本语言的表达之妙

活动:《江姐》运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将中国传统戏曲重视戏剧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与西方歌剧重视唱功的音乐创作方法相结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梳理情节,了解江姐其人其事,感悟其革命精神。下面从课文中四首歌曲入手,进一步体会其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并分析它们在剧中的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背景情节、概括歌词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词体现的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把握其内涵。)

歌曲背景情节教师点拨心理状态及情感作用

孩子啊,快接过红旗去打天下魏吉伯胁迫江姐不成。转而杀害一名女共产党员,江姐毫不畏惧。和难友们救下了女共产党员的孩子江姐、孙明霞、众难友的唱词在内容上有何变化?表现了革命者愿用鲜血和生命换来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充满若对建立新国家的热切期待表现人物形象

绣红旗矛盾冲突渐趋白热化的时候,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为什么含若热泪绣红旗?面对反动派就要下毒手的紧迫形势,江姐置个人安危和生死于度外,表达了对命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五洲人民齐欢笑矛盾冲突达到高潮,江姐坦然面对死亡,凛然走向刑场歌词中人物内心变化丰富,结合相关语句,说说表达了哪些情感?既有对家乡、对人民的依恋,又有面对自己亲人牺牲的悲痛,还有对敌人的仇恨。更有对革命事业坚定,抒发了革命者甘愿献出生命来报效祖国的情感,传达出对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的坚定信念和幸福之情呈现了江姐丰富的内心变化,塑造了更为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

红梅赞江姐走向高高的红岩顶端,英勇就义结合歌词中红梅的生长环境,说说红梅有什么象征含义?红梅报春有何深刻寓意?以红梅报春的深刻寓意来颂扬江姐的崇高品格,传达出革命者的精神永放光芒,一代代的革命者必将战胜黑暗,迎来革命胜利,寓示若革命的光明前景是贯穿全剧的主题歌,是全剧的主旋律,表达主题

总结:课文用四首朴实无华的歌曲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歌词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品主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观众不再是单一地看戏,或者单一地听歌,而是将看“戏”与听“歌"结合起来,从而被深深地吸引。

第7学时

课前准备

1.找出《荷花淀》中描写景物的文字,将其改成诗的分行形式。

2.立足几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比较分析几篇文章塑造艺术形象手法的异同。

一、感受《荷花淀》的诗意之美

问题:有人认为《荷花淀》的艺术追求是“诗歌般的意境,散文式的格调”,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场景,却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小说因此被称为“诗体小说"。那么,小说的诗化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分解问题1:找出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文字,将其改成诗的分行形式,再读一读,感受其诗意。

明确:

月亮升起来了

院予里凉免得很

干净得很

白天破好的苇眉子

潮润润的

正好蝙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

手指上经绞着

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簿又细

在她怀里跳跃着

每年芦花飘飞

苇叶黄的时候

全淀的芦苇收割

垛起绿来

在白洋淀周国的广场上

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结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笔起一层

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追问:这几段文字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分别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抓住比喻句进行赏析。

明确:这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描写了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芦苇、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宁静,富有浓浓的诗意。

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将“苇席”比喻成“雪地"和“云彩”,贴切形象,充满想象,把女人劳动场面诗化、美化了,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这样优美的景色与主人公萦徊心头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有的气氛。我们将文字改成诗行的形式,以鉴赏诗歌的方式品析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感受到文本中所蕴藏的诗意,更能清晰地挖掘小说人物身上所表现的诗意品格和人性美。

分解问题2: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最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第三,为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与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做了铺垫。

分解问题3:小说的诗意美除了体现在景物描写上,还体现在战争描写上。与补充材料相比,课文在战争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补充材料: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大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鸣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文语句:

“耳边响起一排枪"“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子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

明确:与补充材料相比,课文作者在战争场面描写上,惜字如金,用墨极简,并且整个战场上没有血雨腥风,没有血肉横飞。

追问:作者为什么不把笔墨重点放在战争描写上,而是集中在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上?

明确:一方面表现了人性美和环境美;另一方面揭示了抗战深层原因,这样美的人,这样美的家园,不容外敌入侵,有犯者必诛之。

分解问题4: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对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赏析,理解了白洋淀青年妇女的勤劳、兽良,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那么,小说的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有没有体现诗意之美呢?

点拨:可抓住细节的作用和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教师可对人物对话进行反向改写,将人物的内心想法直接呈现出来,或者将人物的性格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体会对话的含蓄美和人物的人性之美。

明确:人物对话简洁朴素,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夫妻话别时,没有山盟海雪,也没有豪言壮语,话别语言质朴无华又充满真挚深沉的感情,含而不露,情味隽永,一个中国女性对丈夫的痴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最朴素的语言中。

对一般性的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或侧面的暗示。对夫妻话别、遭遇敌人等典型场面则工笔细描,重点渲染。作者把紧张的战斗和日常生活细节糅合起来,按照生活的顺序,自然地展开故事。在动作、对话和细节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笔墨俭省,形象传神,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展现了劳动和战斗的诗意。

总结:作者把笔墨集中在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上,反映了普通百姓夫妻之情、家国之爱,表现了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在战争中闪耀出的人性之美和崇高的品格。同时,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说独特的艺术审美特性,即诗意美,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

二、比较手法异同

活动:本单元所选课文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歌剧剧本,都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但体裁不同,塑造形象的手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分析几篇课文塑造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法。

分解问题1:根据前面的学习,说明本单元不同文体的特点。

明确,诗词主要通过意象来抒发情感,具有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高度凝练并富于形象性等基本特征。散文主要通过对具体人、事、物、景的描写而传达出抒情主体的精神意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歌刷刷本是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