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1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2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3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4页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下图为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与全球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甲丙B.乙丙C.甲丁D.乙丁

2.此图可以说明()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③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④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江苏南通期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于2060年前

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下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

上游口中游口下游。碳排放总量

3.黄河中游地区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B.产业结构

C.人口总量D.工业技术

4.目前我国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难题是)

A.化石燃料占比过大

B.森林面积逐渐减少

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

D.环保意识仍较淡薄

题组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21福建泉州南安一中期中)科学家们长期在对美国西北部某山科考中发现,该地的自然

环境变化明显。下图是科学家们在美国西北部某山拍摄到的地表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936年拍摄

2015年拍摄

5.1936-2015年,上图所示地区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

A.变湿B.变干

C.变暖D.变冷

6.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下图为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的影响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受温室效应增强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增大的国家是()

A.巴西B.埃及C.南非D.俄罗斯

8.下列有关温室效应增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多,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B.全球各地均升温,但升温幅度不同

C.温室效应增强主要与矿物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有关

D.海平面上升对我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区轮换举行。201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联合

国气候变化大会,未能就核心议题——《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各方将在后面的

气候大会上就相关问题继续谈判。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A.全世界所有地区气温都升高

B.海平面整体上升

C.高纬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

D.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10.全球气候变暖对下列地区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A.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B.我国四川盆地

C.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D.太平洋岛国图瓦卢

题组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下图示意I86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温度距平(七)

11.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

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全球变暖

12.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氯氟烧化合物的排放

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

D.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022广东茂名高三一模改编)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

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

业调整等,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亿吨标准煤)(百万吨二氧化碳)

■16000

-14000

-12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2019202520302035204020502060(年)

净二氧化碳排放量(右轴)

13.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在于)

A.收集封存

B.提高利用率

C.植树造林

D.能源结构

14.要想实现我国“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氢能逐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

B.打造中西部地区非化石能源基地

C.发展清洁能源,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整治环境问题,加大对废弃物的处理

碳交易是指政府将碳排放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并在一定的规则下向

其分配年度碳排放配额,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市场购入或售出其相对实际排放不足或多余的配额

以履行碳排放控制责任。碳交易起源于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

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国际贸易机制。下图示意某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量占全球

的百分比及其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中国美国欧盟印度

人均碳排放量/t

美国欧盟中国印度

15.国际碳交易的形成可以促使()

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渐减少

②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将不受限制

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④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6.由图可以看出,美国、欧盟、印度、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不同,产生这种差异

的原因有()

①中国的人口总数多,碳排放总量较多

②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碳排放量多

③欧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碳排放量低

④印度的人口总数少,碳排放总量大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17.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各国由于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不同,在具体责任上应有

所区别,这意味着()

A.全球各国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一样的

B.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C.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少,承担的责任小

D.发展中国家碳排放量多,承担的责任大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的形成原理

2020年2月28日,南极沃纳德斯基站附近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西瓜雪”的形成是

温度升高时,红色的微生物(极地雪藻)开始迅速生长所致。下图为南极地区和“西瓜雪”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90°

90°

L"西瓜雪’’不易在昆仑站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昆仑站()

A.降雪量小B.紫外线强C.风力强劲D.气温太低

2.“西瓜雪”大面积出现会()

①增强对阳光的反射而降温

②吸收大量太阳辐射而升温

③引起南极生态系统的改变

④扩大“西瓜雪”的生存空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湖南高三下联考)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都

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洼地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

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遇洪水的侵袭,或

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

A.土壤肥力下降B.植被腐化

C.成土母质的形成D.森林砍伐

4.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

A.泥炭地干燥易燃

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C.全球变暖加剧

D.泥炭受侵蚀流失

“蓝碳”是指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

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主要是()

A.岳桦林B.冷杉林C.胡杨林D.红树林

6.“蓝碳”形成有利于()

A.减轻沙尘暴B.缓解温室效应

C.增加粮食产量D.减轻酸雨污染

7.“蓝碳”的主要优势有()

①储存时间长②存储空间广③储存容量大④储存效率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组二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

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

面三题。

8.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9.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

10.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

11.(2021山东德州高三二模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

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图1)。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地球上的碳循环保

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工业革命以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大,全球气

温不断升高。图2为187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

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我国自2013年以来碳配

额现货交易量呈上升趋势。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生物呼吸

碳吸收与过光合作质

碳储存吸收二氧化I

二氧化碳

溶于

高排放模式

a

低排,放模式

⅛≡<

n

nL—vιz≤___I_____I_____I_____I_____I_____I_____I_____

、玳⅜WWζw

二氧化碳累计排放讨/10、

图2

(1)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

响。

⑵据图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3)请你为碳排放较多的企业应对碳减排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基础过关练

1.D2.A3.B4.A5.C6.D7.D

9.BHXDTkD12.D13.D14.Blɪe16.A

17.B

1.D植物被大量破坏,导致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图示乙表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与全球变

暖关系密切。甲表示植物释放二氧化碳,对全球变暖影响小。丙表示动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对

全球变暖影响小。丁表示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排放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故选D。

2.A此图可以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对。自然环

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②错。自然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③对。自然

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双向的,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

化碳,④错。故选A。

3.B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是山西、陕西两省,其重工业发达,能源使用量大,因此碳排放量大,B正

确;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下游高,A错误;地区人口总量没有下游大,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低,且其只

是一个影响因素,并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4.A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仍以煤炭为主,化石燃料占比过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仍较

大,A正确;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渐增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效果

显著,森林面积有所增加,B、D错误;我国正在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以满足不断

增大的能源需求,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故能源需求不

断增大不是面临的主要难题,C错误。

5.C读图可知,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消失不见,说明气温升高,所以影响该地区

地表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气候变暖。

6.D由两幅景观图片可知,该地区因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明显,冰川融水随河流外流,导致该地区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D项正确;水域面积的变化和气温的改变,均会影响蒸发量,A项错

误;河湖水量早期随冰川融水的增多而增加,但后期随着冰川面积的减小,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

河湖水量也会减少,B项错误;水资源、气候及地表状况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相

应改变,C项错误。

7.D直接根据图示“作物栽培带向北移动地域”判断,俄罗斯的作物栽培带扩大最为明显,则其

粮食产量有所增大。

8.C温室效应增强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大气对地面辐

射的吸收作用增强,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其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并不是大气吸收的太

阳辐射增多所致,A错;受温室效应增强影响,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有所升高,但并不表明全球

所有地区均升温,B错;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和大面积的毁林,C对;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一些小岛国家面临“灭顶之灾”,故海平面上升对我

国的影响比对小岛国家的影响小,D错。

9.B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气温整体偏高,但并非每个地区都升高,A错;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

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整体上升,B对;全球变暖会导致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变好,粮食产量可

能上升,C错;全球变暖会导致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D错。

10.D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及岛国可能会被淹没,太

平洋岛国图瓦卢海拔较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最大,故选D。

H.D图中温度距平呈波动变化,且由负变为正,说明全球变暖,D项正确;保温作用是指大气通

过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损失的一部分热量还给地面,A项错误;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

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

大气变暖的现象,它是一种原理,不能用来形容图中气温变化,B项错误;热岛效应一般是指城市

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增加及绿地减少等,导致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

外围郊区的现象,C项错误。

12.D由上题可知,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

料和毁坏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因此缓解全球变暖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

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D项正确。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

化碳、甲烷等,氯氟烧化合物主要是破坏臭氧层,A项错误。综合开发与利用煤炭中的硫资源是

为了减少酸性气体排放,从而减轻酸雨危害,B项错误。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并不能缓解全球

变暖,C项错误。

13.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在于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来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对;收集封存不现实,A错;植树造林能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但

不能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错;提高利用率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不能改变我

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不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问题,B错。

14.B读图可知,我国要想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打造中西部地

区非化石能源基地,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最终非化石能源成为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主

要能源,B对;应该是以非化石能源逐步取代煤炭,氢能本身所占比重较小,A错;由材料可知,“碳

中和”是实现净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并不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C错;整治环境问题,加大对废

弃物的处理与"碳达峰'’及“碳中和”的目标实现关系不大,D错。

15.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碳交易是为减少全球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

场机制,故其可以促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渐减少,①正确;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购买发展中

国家多余的碳排放配额以抵消自身碳排放超出的配额,也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

国家实现碳减排,因此发达国家会受限制,②错误、④正确;碳交易不会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发展,③错误。故选C。

16.A中国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由于人口总数多,碳排放总量较多,①正确;美国由于经济

发展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费量大,因此人均碳排放量多,②正确;欧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③错误;印

度是人口大国,④错误。

17.B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责任,但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历史和现实责任,大气

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

害者,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仍是世界上较高的,此外,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的

方式进行碳转移,这将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减排负担。因此,发达国家有义务

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能力提升练

LDTB3.B4A6.B7.D∑A

9JD10.C

1.D由材料可知,“西瓜雪”的形成是温度升高时,红色的微生物(极地雪藻)开始迅速生长所致,

说明其出现主要与气温有关,而昆仑站所处纬度位置更高,气温更低,使得该藻类不适宜在昆仑

站迅速生长,故选D。

2.B“西瓜雪”的出现使得部分地区的积雪呈现粉红色。白色的积雪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部分

地区积雪由于“西瓜雪''的出现而不再呈现白色,使得反射作用减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表

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从而加速冰雪消融,导致南极自然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会引起南极

生态系统的改变,①错、②③对。"西瓜雪''大面积出现,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温度

升高,部分积雪融化,积雪面积缩小,故不会扩大“西瓜雪”的生存空间,④错。故选Bo

3.B结合材料可知,泥炭地的形成需要植被丰富、死亡后在被水淹没的地区逐渐腐化,故选Bo

4.A根据材料可知,泥炭地现在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时会遭遇洪水的侵袭”,另一种

是“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这两种情况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天气现象下,洪水

侵袭说明降水多,应是低洼之处的积水水位过高形成的,而阴霾现象则是在降水少、干燥条件下

形成的;泥炭本身是死亡植物在积水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