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透镜及应用实验题精选
一、实验题
1.(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
座50cm刻度线处不变。
(I)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目的是«将蜡烛固定在40Cm刻度线处
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当他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
是(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此时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Cm刻度线
处时,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在成像清晰的情况下,用一张不透明纸把透镜上半部分遮挡住,看到的像会如何变化?(填“像部分
消失”、"像完整亮度不变''或"像完整亮度变暗。
(4)将原凸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其他元件不动,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蜡烛和
凸透镜之间放置个(填“凸”或“凹”)透镜,所放置的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填“近视眼瞰“远视眼”)。
2.(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如下操作:
(1)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o
(2)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利用该原理可制成(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此时蜡烛将(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3)如图所示,该兴趣小组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为使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4)若将图示中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像的(选填“倒正”或“大小”)发生变化,前后两次像距之差
___________cmo
3.(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凸透镜后方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凸透镜的
(2)如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甲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3)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取走凸透镜,则光屏上()
A.成正立、等大的实像B.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成正立、等大的虚像D.不成像
(4)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上另一个透镜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接着小莉和小华分别用自己的
近视眼镜来模拟视力矫正。小莉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像仍成在光屏前方:小华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光屏上恰能
成清晰的像.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四块透镜如图乙所示,则放小华的眼镜时,实验所用的两块透镜分别是
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②③④
乙
4.(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如图所示,他先将焦距为IO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光
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选填“虚”、“实”),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Cm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
焰清晰的像;
(3)若在原有图示中,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
光屏沿着光具座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像将会向移动(选填“上”、“下”),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在保
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条件下,应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
5.(2021•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甲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2)小华为了准确的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
镜的焦距是cm;
(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
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4)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
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6.(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小明对如图甲所示的投影仪产生了兴趣,了解到投影仪主要由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
镜)和靠近镜头的液晶元件(相当于投影片)组成。于是利用蜡烛(S为烛焰中心)、焦距户IOCm的凸透镜和光屏
等器材,探究屏幕上成放大像时物距应满足的条件。
甲乙
(1)正确安装和调整器材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光屏上一直
出现的是(填“光斑”或“像”)。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SP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o
(3)继续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发现
①光屏上烛焰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从30Cm刻度线处开始,光屏上不再出现放大的像。
(4)通过实验得出,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时,物距〃应满足(填“〃勺7⅛“<4'或。
7.(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先调整烛焰
中心、透镜中心及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然后将它们调节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此时像的特点是什么?(说明像的倒正、大小和虚实)
(2)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零刻度处,则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
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透镜保持不动,移动光屏后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此时蜡烛经凸透镜成(选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中虚线圆圈部分行做是人的“眼睛”,当蜡烛远
离“眼睛”时,“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选填“变薄”或“变厚”),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
屏上成清晰的像。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该“眼睛”为(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应该佩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8.(辽宁大连中考真题)实验课上,同学们分组探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
倒和大小某小组选用的实验器材行:光具座。“F”形LED发光体。凸透镜(焦距为IOCm)。光屏和刻度尺(量
程为0~30cm)。
F
EI
≡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o^
1131>ll
OcmlO2030405060708090IOO20l,5l0C
甲乙
(1)第一次实验时,该小组调整好LED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如图甲所示。将发光体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
线上,通过移动来达到预设的物距。
(2)调整物距后。移动光屏承接到倒立的实像。该小组发现这个像的高度与发光体很接近,仪靠视觉很难比较该像与
发光体的大小关系。为了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则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o在本次实验中。光屏上的像和凸
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像距串尸cmo
(3)该小组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户IOCm
实验次数物距ulcm像的虚实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距Vlcm
I19.0实像倒立放大Vl
2实像倒立放大
3实像倒立放大43.6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得出结论后。该小组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他们发现其他小组选取了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自
己相同的结论。这样使该探究结论更。
9.(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小文和同学们到实验室探究光学实验。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文选取了两个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在薄玻璃
板前点燃,小文应在蜡烛(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
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
(2)将蜡烛A向右移动,重复上述实验过程,会发现: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o
(3)在老师启发下小文将玻璃板换成凸透镜,将蜡烛B换成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乙所示,观
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4)小文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发现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选填“左”
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5)在上述(4)操作的基础上,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文发现当光
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老师的视力情况属于(选填“近视”、"远视''或“正常”)。
10.(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为f=10cm。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调节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______(选填“50cm~60cm”、
“60cm~70cm”或“70cm~100cm”)范围内移动;
(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
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
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现察烛焰的像,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地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5)请在图丙中完成从烛焰发出的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O
11.(云南中考真题)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
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O为了验
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Cm刻
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
因是一。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
现在光屏中央。
(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一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
烛焰的像,在_____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一眼(选填“近
视"或“远视”)。
12.(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小明利用如图(a)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小明按要求调好后,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
为了能找到凸透镜成像时像的位置,需要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是:,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选填“蜡烛”“凸透镜”或“光屏”),
再次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小明摘下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b)所示。拿走眼镜,需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
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小明戴的眼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中,光屏相当
于人眼睛构造中的。
1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
(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
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进
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
(4)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______(选填"仍能"或''不
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1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甲乙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适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
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5.(辽宁丹东中考真题)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
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
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
距/的范围为.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填“注水”或“抽
水”),使其焦距变(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
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
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16.(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凸透镜焦距为IOCm∙
(I)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
中心大致在_____
(2)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填“放
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3)保持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应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Cm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倒
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将凸透镜重新移回到如图所示位置,在光具座70Cm刻度线处又放置一个相同的凸透镜,取走光屏.在这两个
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也可以观察到蜡烛所成的像,生活中的(填“显微镜''或"望远镜”)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
17.(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Ocm
LF
甲乙
(I)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IO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
是倒立、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
“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
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
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青海中考真题)小丽同学用焦距为IO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
(2)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
理工作的.
(3)实验完成后,小丽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
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9.(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IOCm.
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
像.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而
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
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0.(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
⑴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
该把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⑵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比原来要(选填“大”
或“小,,)一些.
⑶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为(选填“乙”或"丙”)
图,近视眼可以使用(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参考答案
ɪ.使像呈在光屏中央10.0照相机35.0像完整亮度变暗凹近视眼
【解析】(1)实验过程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
的是使烛焰的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由题意可知,当蜡烛距离透镜为了-=
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即凸透镜右侧为平行光),说明物距
等于焦距离,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像距为)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
置不动,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时,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将凸
透镜移动到光具座U-=
刻度处,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光线折射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用纸挡住透镜的某一部分时,由于通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会比原来变暗,但仍成完整的像,即
像完整亮度变暗。
(4)将原凸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由于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像会成在光屏的前方,所以需要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可以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凹透镜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投影仪成实像远离大小5
【解析】(1)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像的大
小。
(2)如图所示,物距"=50Cm-35Cm=I5cm
像距v=70cm-50cm=20cm
u<v,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所以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
晰的实像,利用该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由图可知y⅛15cm<2f20cm>2f
联立解得7.5cm<∕<10cm
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物距M=50cm-40cm=IOcm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蜡烛将成实像。
(3)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若光屏不动,为使在光屏
上呈现清晰的像,相当于减小了像距,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4)若将图示中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物距"=70Cm-50Cm=20Cm
像距v=50cm-35cm=15cm7.5cm<∕<10cm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的大小
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放大的像,变成了缩小的像。
前后两次像距之差=20cm-15cm=5cm
3.焦距BD①③
【解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会将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该透镜的焦
点,从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透镜的焦距。
(2)分析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又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物体放在了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取走凸透镜,光直接照射到光屏上,不能被会聚成像,所以此时光屏上不成像。故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4)由题可知,保持烛焰和光屏位置不变,在原凸透镜位置换上另一个透镜模拟近视眼的成因。形成近视眼是因为
眼睛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四块透镜中的①②为凸透镜来模拟眼睛,是由②换成了①;
小华的眼镜放在透镜前时.,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小华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比小莉的大,是凹透镜中的③。
故实验所用的两块透镜分别是①③。
4.缩小实照相机80右上下
【解析】(1)凸透镜的焦距为IOCm,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在2倍焦距之外,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此时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与第一次成像时的像距相同,由光路可逆可知,像距为30cm,
需将光屏移至80cm处,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近视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为了使光屏上呈现
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右移动。
(4)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变短,蜡烛的像将会向上移动,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
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的条件下,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5.同一高度10.0放大投影仪近视眼
【解析】(I)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要调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2)由图,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刻度尺读数要估读,为10.0cm。
(3)物距为15.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利用这条规律。
(4)将蜡烛移到15厘米处,物像移动方向相同,因此像成在光屏前,与近视眼的成像位置相同,相当于近视眼的
形成原因。
【解析】(1)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由于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成像,一直出现的是光班。
(2)由图乙可知,物距为"=50Cm-40Cm=IoCm
物距等于焦距,S尸是从焦点出发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3)①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
③由实验现象可知,当片”4时,屏幕上成放大的像。
7.倒立、缩小的实像左变小缩小变薄近视眼凹透镜
【解析】(1)由图得,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中成像满足“物远像近像变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零刻度处,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变远,
像离凸透镜的距离变近,像变小,所以应该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由图得,该凸透镜的焦距满足40cm>2≠,∕<15cm<2∕
所以7.5Cm〈/〈15Cm
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透镜保持不动,此时物距为30cm,大于2f,所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4)人眼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距离不同的物体通过调整晶状体的厚度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蜡烛
远离"眼睛”时,为使成像仍然在光屏上,“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变薄,减弱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
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将成像在光屏前面。则该“眼睛”为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8.LED发光体在光屏上画出一组等距的平行线,使相邻两线的距离等于LED发光体高度d21.7当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具有普遍性
【解析】(I)LED发光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物距,通过在光具座上来回移动LED发光体,即可以调整物距。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接下来的操作是在光屏上画出一组等距的平行线,使相邻两线的距离等于LED发光体高
度do
如图乙所示,像距为匕=40.7cm79.0cm=21.7cm
(3)表中的数据可知,物距介于/与4(10cm~20cm)之间,都是成倒立放大的像,像距均大于功可得出结论:当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o
(4)运用不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能到相同的结论,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9.A相等不变10右放大远视
【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应该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蜡烛的像,即在蜡烛A的一侧观
察,同时移动蜡烛B,使它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在确定像的位置的同时也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3)由图乙可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等大的像,则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即"=v=Zf
f=-×20cm=1Ocm
则焦距为2
(4)小文把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物距减小,则像距应增大,所以要使像变晰,光屏应适当向右移动,
而此时物距为"=50Cm-33Cm=I7cm
则2∕>M>∕
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把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
是远视眼镜。
10.60cm-70cm等大靠近]Jr¾
[解析](1)由图甲可知,物距为M=50cm-IOcm=40cm>2/
此时要在光屏上成像,则像距应该满足∕<v<2∕,已知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则光屏的距离到凸透镜的
距离为l()cm<v<2()cm
则光屏的位置应在60cm~70cm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0Cm-30Cm=20Cm=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w=2/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3)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当/<“<2/,v>2f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因此物距要减小,像距要增大,即蜡烛
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即物距原来处于2倍焦距以外,当它从2倍
焦距以外向焦点处移动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且成倒立的像,故最先看到的是编号1。
(5)图丙所示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从左边射进凸透镜,则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从右边射出来,如图所示
11.同一高度75.0蜡烛变短向上C4近视
【解析】(1)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2/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像,因为焦距等于12.5cm,所以两倍焦距等于25.0cm,因此
光屏应放在50.0cm+25.0cm=75.0cm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运动。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运动,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
将光屏向上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像变大,所以把蜡烛
放在C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2/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睛的工作原理和照相
机相同,根据图形可知在A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小明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
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对光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
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12.移动光屏蜡烛(或光屏均给对)发散视网膜
【解析】(1)凸透镜成像到光屏,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为了能找到像的位置,应该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
晰的像,记录数据。
(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了,像会成到光屏上方,此时可以向上移动蜡烛或光屏使像成到光屏中央,也可以下移
凸透镜使像成到光屏中央。
(3)拿走眼镜,需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具有发散光的作用,为凹透
镜,是近视眼镜。
人眼中,像成到视网膜上,相当于该实验中的光屏。
13.同一高度10左缩小右仍能
【解析】(1)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为20cm,即"=v=20cm="^/=IO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为20Cm+15Cm=35Cm
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应把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焦距变大,光线会推迟会聚成像,像距变大,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
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
(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另一半部仍可以会聚光线,所以仍可以成物体完整的像。
14.同一高度5缩小照相机能近视
【解析】(1)为了使凸透镜成像到光屏中央,安装器材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两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结合甲图,当
物距为IoCm时,像距也为IOCm,则焦距为5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物距在两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这一工作原理相符的是照
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
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
(5)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了物理老师的眼镜具有发散
光的作用,因此是凹透镜,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
15.同一高度缩小1Ocm<∕<20cm注水短右侧凹
【解析】(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物距w=50cm,50cm>2f,像距v=20cm,∕<20cm<y,解得IOCm<∕<20cm;
(3)物距减小后,像距应增大,如果像的位置不变,则凸透镜的焦距要变短,凸透镜的厚度要增加,故此时应注水;
(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凸透镜前放置老花镜后,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
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原理可知,爷爷能够看清右侧的物体;
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
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16.同一高度缩小照相机35放大望远镜
【解析】(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由图可知,物距“=50Cm-20Cm=30cm,
物距〃>至成倒立、缩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2 A lifes work Developing ideas Masters of time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第六课“我”和“我们”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 Understanding ideas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
- 粤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1 1.2.1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枚举算法教学设计
- 2025年二手住宅买卖合同示例文档
- 2025年中央对地方财政补助合同
- 2025年企业安保人员聘用合同模板
- 2025年事务委托代理合同样本
- 2025年劳动合同法变革与国有企业
- 邯郸市垃圾填埋场封场方案
- 2020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introduction to pipeline pilot在处理数据中的一些应用
- 智能中台数据底座解决方案
-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2015版)
-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光伏发电工程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 11钢的表面淬火解析
- 导数应用举例
- 第三讲文献的形成与流布1
- 配煤配矿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