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7短文两篇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7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
(2)________
A.鸿儒(hóng)B.案牍(dú)C.西蜀(shū)
(3)________
A.诸葛庐(gé)B.苔痕(tái)C.劳形(xíng)
(1)B
(2)C
(3)A
常用字字音
⑴德馨(xīng)(xīn)⑵西蜀(shū)(shǔ)⑶诸葛庐(gé)(gě)
故解析为:⑴B.⑵C.⑶A.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解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2)可以调素琴
(3)无案牍之劳形
(1)博学的人
(2)调弄
(3)形体、躯体
常用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⑵句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⑶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故解析为:⑴博学的人⑵调弄⑶形体、躯体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因往晓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宋之丁氏
C
常用文言虚词
“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代词,代指杞人;
C: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结构助词,的。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劳形(指官府文书)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有龙则灵(灵气)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云(说)惟吾德馨(香气)
D.斯是陋室(这)阅金经(金色的书)
A
常用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正确;
B:“灵”解释为“神异”;
C:“馨”解释为“德行美好”;
D:“金经”指“佛经”。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
文言文断句
A.有误,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故停顿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有误,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故停顿为:苔痕/_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有误,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故停顿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6.默写填上空。
(1)本文的主旨句是:,。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的句子是:,。
(4)文中表明以古代圣贤自况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突出陋室主人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理解性默写
本题考查《陋室铭》的理解《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主人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述,展现出陋室不陋,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解析为: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⑸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龙则灵
②谈笑有鸿儒
③何陋之有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
C.本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说明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D.本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7.神异;大;什么
8.A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②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③句意为: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故解析为:
第1空、神异
第2空、大
第3空、什么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CD.正确。
A.“用来警诚他人或者称述功德"错误.应为“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故解析为: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9.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文“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A.太阳B.白天
C.时光,光阴D.每天,一天天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甲、丙两段文字中,刘禹锡和颜回一个居住在“陋室”,一个居住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②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甲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9.D
10.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天长进,子贡会一天天减损。”曾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那个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知道了)。所以说: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了,(因为)是(自己)已经与香味融合在一起。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臭味了,也是(自己)与臭味融合在一起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9.例句的意思为:子夏会一天天长进。
故解析为:D.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在:在于,动词。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灵:神奇;灵异。好:喜欢。处:相处。不若:不如。堪:忍受。忧:困苦。
故解析为: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甲文中,刘禹锡评价“陋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丙文中,《论语.雍也》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即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综上可知,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依据甲文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都是古代贤士的“陋室”名称,故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故解析为: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题灯上人①竹卷
[明]李流芳②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③茗相对,今日如复理④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⑤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⑥耶?冁然⑦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选自《明清散文赏奇》)
①灯上人:指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③薰:指薰香。④复理:重温。⑤此君:指竹。⑥生理:生机。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数欲过庵中而不果
②而上人笔墨乃益进
13.以下两个批注引用黄宗羲的评价。你认为这两个批注恰当吗?选择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批注:文中有画也)
②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批注:如身出其间)
14.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析。
15.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解释加点词,理解句意探究
①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属:)③灯上人让为他所画竹卷题字,题其所画竹卷。从两人的交往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②冁然一笑,遂题其后(遂:)
12.实现;更加
13.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同“嘱”,嘱托。②于是,就。③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分析概括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
以往在己酉年北上,乘船路过莲泾,到积善庵拜访双林上人,(他)拿出所画的竹卷嘱托我(在上面)题字。以后每次经过吴门,几次想要拜访积善庵却没能实现。没见到双林上人,大概六年了。幽暗的窗户,洁净的案几,(伴着)熏香和茗茶相对(而坐),今天(重逢)好像重温梦中(情景)了。
上人的屋后有一千竿秀美的竹子,干净碧绿得好像擦拭过一样,现在竟然全部消失了。但上人的笔墨竟然更加有长进,(所画之竹)新绿的枝、古老的干,披散展开,非常繁茂,(让人)如同见到了真的竹子,难道竹的精神气韵都被上人摄取尽了,不再有生机了吗?(我)高兴地笑起来,于是在竹卷后面题字。甲寅年清和月。
12.①句意:几次想到庵中去都没实现。果:实现;
②句意:但灯上人的画作却一天比一天进步。益:更加。
故解析为:第1空、实现
第2空、更加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述情感、表现手法、表述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
故解析为: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依据“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可知,灯上人的画作-一-天比一天进步,有如真竹,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从“岂此君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耶”可知,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从“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和友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
故解析为: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句意:他拿出所画的竹子卷轴嘱托我题字。属:通“嘱”,嘱托;
②句意:微微一笑,于是在画上题字。遂:于是,就。
③依据“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从“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冁然一笑,遂题其后”可知,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需多言,却心领神会,彼此信赖,互为知己,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出他们生活的惬意和自得。
故解析为:①同“嘱”,嘱托。②于是,就。③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二、《爱莲说》
1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甚fányū泥zhuó清涟
xiè玩隐yìxiǎn有闻
蕃;淤;濯;亵;逸;鲜
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甚fán”写作“蕃”;“yū泥”写作“淤”;“zhuó清”写作“濯”;“xiè玩”写作“亵”;“隐yì”写作“逸”;“xiǎn有闻”写作“鲜”
故解析为:蕃;淤;濯;亵;逸;鲜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多
(2)沾染(污秽)
(3)洗。艳丽
(4)清芬
(5)耸立的样子。竖立
(6)亲近而不庄重
常用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值得喜爱渊非常多。
⑵句意为: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⑶句意为: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⑷句意为:香气远播更清香。
⑸句意为: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⑹句意为: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故解析为:⑴多⑵沾染(污秽)⑶洗。艳丽⑷清芬⑸耸立的样子。竖立⑹亲近而不庄重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8.下列句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获益匪浅B.延年益寿C.日益发达D.良师益友
C
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是“更加”。
A项,好处;
B项,增加;
C项,更加;
D项,有益的。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1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同予者/何人
C
文言文断句
ABD.正确。
C.错误;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沾染;故断句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C.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一词多义
A:两个“何”都是“什么”的意思。B:两个“而”都是“却”的意思。C:两个“独”都是“只”的意思。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文言文翻译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益,更加;植,站立;予,我;之,助词,的;众,多。
故解析为:⑴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⑵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22.默写填上空。
(1)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3)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5)文中点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的句子是:,。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原文的理解,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可。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淤、濯、亵,”
故解析为: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⑷莲,花之君子者也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蔓不枝
②宜乎众矣
2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5.在文中赋予了莲丰富的象征意义,请你结合文中语句具体谈一谈。
26.本文是写“莲”的,文中却反复出现“菊”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3.横生藤蔓;旁生枝茎;应当
24.①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②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5.本文用莲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
26.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做正衬,用牡丹做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形象,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象征手法指通过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解答本题,可在理解象征手法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本题,要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分析其写作方法,并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作用。
23.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②句意为:当然就很多人了!
故解析为:第1空、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第2空、应当
2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之,的;蕃,多;鲜,少。
故解析为:①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②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5.本题考查对象征手法的掌握。依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且庄重质朴的品性;依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豁达、正直不苟;依据“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播;依据“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清高的品性。
故解析为:本文用莲象征君子。“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
2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文章主要写莲花,却反复出现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用菊的淡泊名利从正面衬托,又用牡丹的贪图富贵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形象,同时也表述了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的鄙弃与批判。
故解析为: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做正衬,用牡丹做反衬,突出了莲的高洁形象,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
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28.下列句中“而”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同是写莲,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运用的手法,赞扬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运用的表述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的特点。
27.C
28.D
29.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0.托物言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说明;可目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乙]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来,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呈现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现)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27.ABD.正确。
C.有误,句意: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上:向上。
故解析为:C
28.ABC.表转折;
D.表顺承。
故解析为:D.
2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予,我;独,唯独;染,沾染。
故解析为: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30.本题考查表述技巧的运用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甲]文主要采用衬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以菊和牡丹衬托莲,用莲花喻君子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结合;[乙]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述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值得观赏”的特点。
故解析为:
第1空、托物言志
第2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第3空、说明
第4空、可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3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
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33.从文中可以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31.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33.善于观察生活,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的事物珍爱有加。看法示例: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时,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⑴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等到年岁稍长,(我)爱花已经成了癖好,(尤其)喜欢制作盆景。(后来)认识了张兰坡,(跟他学习后)开始精通枝叶的修剪、枝丫的培养方法,后来又领悟了花木的嫁接和(山水盆景中)石头、假山的堆叠方法。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的是兰花,喜欢它的幽香和特有的风韵景致,只是哪怕是刚刚可以归入兰谱里的品种也不容易找到。张兰坡临终时,送了我一盆荷瓣素心春兰,(盆中的兰花)都肩平心阔,茎叶细长,花瓣素雅,是可以记入兰谱的(品种),我像美玉一样珍爱(它)。
当我在外面做幕友时,(我妻子)陈芸就亲自帮我灌溉(这盆兰花),(它的)花叶长得非常茂盛。(但是)不到两年,突然有一天,(这盆)兰花枯死了。将它从土里挖出查看,(却发现根节)洁白如玉,而且嫩芽充满生机。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以为(自己)没有福气养它,只能叹气作罢。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从此(我)发誓再也不养兰花。
3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的是兰花,喜欢它的幽香和特有的风韵景致,只是哪怕是刚刚可以归入兰谱里的品种也不容易找到。
故解析为: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悉,知道;故,所以;滚汤,开水。
故解析为:后来才知道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3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及感悟的能力。文段中主要讲沈复喜欢观察,同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平常的生活在他眼中也充满了情趣;还讲沈复种植兰花的经历,因未答应把兰花分给别人,从而导致兰花被开水烫死了。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可以得出解析。从兰花的遭遇我可以领悟到对于美的事物,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故解析为:善于观察生活,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爱花成癖,对美好的事物珍爱有加。看法示例:对于美的事物,拥有时,应珍惜爱护;不能拥有时,则应心怀美好之念,共同呵护,万不可辣手毁之。
在线组卷平台(zujuan.)自动生成1/1登录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7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1.找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________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
(2)________
A.鸿儒(hóng)B.案牍(dú)C.西蜀(shū)
(3)________
A.诸葛庐(gé)B.苔痕(tái)C.劳形(xí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谈笑有鸿儒
(2)可以调素琴
(3)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因往晓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宋之丁氏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无案牍之劳形(指官府文书)有仙则名(出名,有名)
B.有龙则灵(灵气)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C.孔子云(说)惟吾德馨(香气)
D.斯是陋室(这)阅金经(金色的书)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默写填上空。
(1)本文的主旨句是:,。
(2)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的句子是:,。
(4)文中表明以古代圣贤自况的句子是:,。
(5)文中最能突出陋室主人不慕名利、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
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龙则灵
②谈笑有鸿儒
③何陋之有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他人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
C.本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说明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D.本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9.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文“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A.太阳B.白天
C.时光,光阴D.每天,一天天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甲、丙两段文字中,刘禹锡和颜回一个居住在“陋室”,一个居住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②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中的“陋室”以及甲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题灯上人①竹卷
[明]李流芳②
往岁己酉北上,舟过莲泾,访双林上人于积善庵,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以后每经吴门,数欲过庵中而不果。盖不见上人者,六年矣。幽窗净几,薰③茗相对,今日如复理④梦中也。
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今遂化为乌有。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岂此君⑤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⑥耶?冁然⑦一笑,遂题其后。甲寅清和月。
(选自《明清散文赏奇》)
①灯上人:指文中双林上人。上人,对和尚的尊称。②李流芳:字长蘅,明代著名画家,擅长题画。黄宗羲评价“长蘅无他大文,其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者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也”。③薰:指薰香。④复理:重温。⑤此君:指竹。⑥生理:生机。⑦冁(chǎn)然:笑的样子。
1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数欲过庵中而不果
②而上人笔墨乃益进
13.以下两个批注引用黄宗羲的评价。你认为这两个批注恰当吗?选择一处,结合句子和批注加以评析。
①上人屋后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批注:文中有画也)
②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批注:如身出其间)
14.最后“冁然一笑”,意味丰富。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品析。
15.根据表格,完成任务。
解释加点词,理解句意探究
①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属:)③灯上人让为他所画竹卷题字,题其所画竹卷。从两人的交往中,你感受到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②冁然一笑,遂题其后(遂:)
二、《爱莲说》
1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甚fányū泥zhuó清涟
xiè玩隐yìxiǎn有闻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香远益清
(5)亭亭净植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下列句中加点的“益”与“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获益匪浅B.延年益寿C.日益发达D.良师益友
1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濯清涟/而不妖B.可爱者/甚蕃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同予者/何人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濯清涟而不妖
C.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默写填上空。
(1)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3)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5)文中点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的句子是:,。
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蔓不枝
②宜乎众矣
2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5.在文中赋予了莲丰富的象征意义,请你结合文中语句具体谈一谈。
26.本文是写“莲”的,文中却反复出现“菊”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爱莲说》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
2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28.下列句中“而”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0.同是写莲,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甲文主要运用的手法,赞扬了君子的高尚品质;乙文主要运用的表述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的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值余幕游于外,芸能亲为灌溉,花叶颇茂。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从此誓不植兰。
(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②勃然:充满生机。③滚汤:开水。
3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
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3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33.从文中可以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解析解答部分
1.(1)B
(2)C
(3)A
常用字字音
⑴德馨(xīng)(xīn)⑵西蜀(shū)(shǔ)⑶诸葛庐(gé)(gě)
故解析为:⑴B.⑵C.⑶A.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解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1)博学的人
(2)调弄
(3)形体、躯体
常用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⑵句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⑶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故解析为:⑴博学的人⑵调弄⑶形体、躯体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C
常用文言虚词
“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代词,代指杞人;
C: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结构助词,的。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4.A
常用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A:正确;
B:“灵”解释为“神异”;
C:“馨”解释为“德行美好”;
D:“金经”指“佛经”。
故解析为: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5.D
文言文断句
A.有误,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故停顿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有误,句意: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故停顿为:苔痕/_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有误,句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故停顿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正确。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6.(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理解性默写
本题考查《陋室铭》的理解《陋室铭》通过对居室主人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述,展现出陋室不陋,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故解析为: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⑸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神异;大;什么
8.A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7.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有了龙就会有灵气。
②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
③句意为: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故解析为:
第1空、神异
第2空、大
第3空、什么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CD.正确。
A.“用来警诚他人或者称述功德"错误.应为“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故解析为:A.
9.D
10.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一天天长进,子贡会一天天减损。”曾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孔子说:“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那个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知道了)。所以说: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种植芝兰的屋子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了,(因为)是(自己)已经与香味融合在一起。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臭味了,也是(自己)与臭味融合在一起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谨慎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9.例句的意思为:子夏会一天天长进。
故解析为:D.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在:在于,动词。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灵:神奇;灵异。好:喜欢。处:相处。不若:不如。堪:忍受。忧:困苦。
故解析为:①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②子夏喜欢和比自己贤明的人相处,子贡喜欢与不如自己的人谈论。
③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11.①甲文中,刘禹锡评价“陋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丙文中,《论语.雍也》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即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综上可知,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
②依据甲文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可知,,“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都是古代贤士的“陋室”名称,故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故解析为:①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这体现了他们安贫乐道、不重物质享受、志趣高远的精神品质。②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实现;更加
13.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同“嘱”,嘱托。②于是,就。③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分析概括个人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常用文言实词
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理解内容,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
以往在己酉年北上,乘船路过莲泾,到积善庵拜访双林上人,(他)拿出所画的竹卷嘱托我(在上面)题字。以后每次经过吴门,几次想要拜访积善庵却没能实现。没见到双林上人,大概六年了。幽暗的窗户,洁净的案几,(伴着)熏香和茗茶相对(而坐),今天(重逢)好像重温梦中(情景)了。
上人的屋后有一千竿秀美的竹子,干净碧绿得好像擦拭过一样,现在竟然全部消失了。但上人的笔墨竟然更加有长进,(所画之竹)新绿的枝、古老的干,披散展开,非常繁茂,(让人)如同见到了真的竹子,难道竹的精神气韵都被上人摄取尽了,不再有生机了吗?(我)高兴地笑起来,于是在竹卷后面题字。甲寅年清和月。
12.①句意:几次想到庵中去都没实现。果:实现;
②句意:但灯上人的画作却一天比一天进步。益:更加。
故解析为:第1空、实现
第2空、更加
1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句式、表现内容、表述情感、表现手法、表述效果等方面考虑,简洁准确表述。
故解析为:批注(1)。我认为恰当。批注“文中有画也”指文字有画面感;句子通过数量词“千竿”、颜色词“净绿”等,从视觉角度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竹林世界,使读者赏心悦目,好像走入画中。所以这一批注是恰当的。
批注(2)。我认为恰当,批注“如身出其间”是说好像从画中走出来的感觉;句子描写灯上人所画之竹干古老,枝新绿,披散展开来一片茂然生机,给人一种“如见真竹”的感觉,读者读此句仿佛置身其中,读罢则好像从画中走出来一般。所以这一批注恰当
1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依据“而上人笔墨乃益进,新枝古干,披展森然,如见真竹”可知,灯上人的画作-一-天比一天进步,有如真竹,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从“岂此君神气都为.上人摄尽,不复生理耶”可知,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从“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和友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
故解析为:多年后与灯上人重逢,见其所画竹卷“新枝古干,披展森然”,有如真竹,的笑是对友人画技精进的佩服和赞许;于六年后终于再见友人,两人对坐重温品茗谈画的时光,的笑是对清雅生活的满足;见友人画竹如真,调侃是灯上人吸收了后院竹子的精华,的笑流露出人生有知音的喜悦。
15.①句意:他拿出所画的竹子卷轴嘱托我题字。属:通“嘱”,嘱托;
②句意:微微一笑,于是在画上题字。遂:于是,就。
③依据“幽窗净几,薰茗相对,今日如复理梦中也”可知,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从“出所画竹卷属余题字”“冁然一笑,遂题其后”可知,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需多言,却心领神会,彼此信赖,互为知己,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出他们生活的惬意和自得。
故解析为:①同“嘱”,嘱托。②于是,就。③与灯上人以画作诗文互相酬和,他们在幽窗净几旁,熏香品茗相对而坐,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高雅人生志趣的追求。两人一个嘱托为其画卷题字,一个欣然题字,无须多言,却心领神会,有着心灵的默契,体现了他们对淡然的知音关系的追求。
16.蕃;淤;濯;亵;逸;鲜
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甚fán”写作“蕃”;“yū泥”写作“淤”;“zhuó清”写作“濯”;“xiè玩”写作“亵”;“隐yì”写作“逸”;“xiǎn有闻”写作“鲜”
故解析为:蕃;淤;濯;亵;逸;鲜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17.(1)多
(2)沾染(污秽)
(3)洗。艳丽
(4)清芬
(5)耸立的样子。竖立
(6)亲近而不庄重
常用文言实词
本题考查实词的翻译。
⑴句意为:值得喜爱渊非常多。
⑵句意为: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⑶句意为:经过清水渊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⑷句意为:香气远播更清香。
⑸句意为: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⑹句意为: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故解析为:⑴多⑵沾染(污秽)⑶洗。艳丽⑷清芬⑸耸立的样子。竖立⑹亲近而不庄重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8.C
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中的“益”意思是“更加”。
A项,好处;
B项,增加;
C项,更加;
D项,有益的。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19.C
文言文断句
ABD.正确。
C.错误;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沾染;故断句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故解析为:C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0.D
一词多义
A:两个“何”都是“什么”的意思。B:两个“而”都是“却”的意思。C:两个“独”都是“只”的意思。D: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解析为:D。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21.(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2)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文言文翻译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益,更加;植,站立;予,我;之,助词,的;众,多。
故解析为:⑴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⑵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2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原文的理解,用原文的语句作答即可。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淤、濯、亵,”
故解析为: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⑵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⑷莲,花之君子者也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校园招聘24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人寿保险股份限公司南漳县支公司13人(湖北)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重庆酉阳自治县教育事业单位招聘125人开考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省舟山市生态环境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阿坝州事业单位招聘19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甘孜州事业单位招聘61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研究人员公开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南通通州事业单位招聘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资阳安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试招聘8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凉山西昌市招聘教师2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车间班长年度述职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贵州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0月月考 生物试题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化简、求值专题练习(附答案解析)
- 电子车间的5S管理培训
- 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地理试卷(1月份)
- 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双语)》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