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练习卷14 张孝祥(解析版)_第1页
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练习卷14 张孝祥(解析版)_第2页
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练习卷14 张孝祥(解析版)_第3页
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练习卷14 张孝祥(解析版)_第4页
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练习卷14 张孝祥(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诗歌拓展通关训练卷

14张孝祥

【教材诗歌】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

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②西江,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

途径此地作此词。②挹:舀(水).

ɪ.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可砸的一项是()

A.“三万顷”与“一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辽阔与人的渺小,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

B.“表里俱澄澈”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秋月秋水上下通明的澄澈之美,二是湖上泛舟之人光明磊落的品

格之美。

C.孤光,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说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

解的孤高心情。

D.最后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直抒胸臆,说明词人已忘情于月白无

风之夜,忘情于自然之境,余味无穷。

2.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结合“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谈谈其豪

放之特点。

【答案】1.A

2.①注意炼字,“尽”“万”这些副词的使用,要吸尽江水,要让万物作陪,产生了一种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

②意象宏大,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凸显豪放之气。③想象奇特,使诗歌气魄宏大。词人化身为万

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④采用夸

张手法,写出自己能一口吸尽西江水,以北斗大勺作酒器,表现了词人豪迈之情。

【解析】

I.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A.“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所营造的意境迥然有别”说法错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

舟一叶”是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

人的豪迈气概,与苏轼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风格特点的能力。

首先明确鉴赏风格的角度,主要是字词、意象、手法、情感等角度。

然后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体现出的“豪放

从用词角度来看,“挹”是“汲取”之意,词人以“尽”修饰“挹”是说自己要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象”即“物体”,

词人用“万"修饰"象''是说自己要让天地间的自然万物来作自己的宾客,陪伴自己豪饮,这些词语的使用凸

显出以我为主的豪迈之情。

从意象的角度来看一,这三句涉及的景有“西江之水”“北斗之星”“天地万象”,这些意象极为宏伟,凸显豪放

的气概。

从手法的角度来看,词人说自己要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请万象作宾客,

陪伴自己纵情豪饮。从中可以看出,词人设想自己作主人,天地万物是自己的宾客,想象奇特,词人的自

我形象极其宏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阔大的境界。”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意思是"捧尽西

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挹尽西江水,把北斗

星当作酒具,把万象当作宾客,这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使用夸张的修辞,体现出豪迈之情。

【拓展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南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

城楼观塞“,观塞即观望边塞。②鞘: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要塞郊野自然之景,点明时节,晴空万里的秋日,水天空阔,上下辉映,次句耳目所触,一片

军戎气氛。

B.“澹烟衰草有无中”极目远望,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的

无限壮志。

C.“一尊浊酒戍楼东”句承上启下,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于是不禁向风挥泪,充满无限悲凉的慨叹

之情。

D.本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景物微妙地隐呈作者的感情,下阕抒发感慨,意绪悲凉,蕴含着难以诉

说的悲凉心酸。

2.后人评价张孝祥词“下开辛弃疾词派的先河”,请结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谈谈你对这一

评价的理解。

【答案】1.B

2.用词,境界,词气雄健;塑造悲愤的爱国志士形象:情感,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偷安的愤慨,力图

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的无限壮志”分析错误。这句诗可说是诗人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

表现了词人内心思绪迷茫。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后人评价张孝祥词“下开辛弃疾词派的先河”,也就是说他的词的语言风格是属于豪放派的。

从词的上阕“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描写了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

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上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次

句切合观寒,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霜日”“鸣鞘”“绣旗红”等意象鲜明,境界开阔,词气雄健。

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

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己私利,

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从这个角度比较,两者的风格是极其

相似的。

本词下阕“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则是抒发作者对中原沦丧,而朝廷却无意

恢复的痛苦。“万里中原烽火北”表明此时的中原正遭受战乱之中,其中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

尊浊酒戍楼东”则是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酒阑挥泪向悲风”,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

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

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所以,此处作者表达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偷安的愤慨,而其中也

蕴含作者力图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里,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

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

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腔无

从说起的悲愤。“可堪回首”句,则是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

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11去,中原就收不回了。从这个角度分析,两者的风格也是相

似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③,杜若满芳洲。

【注】①沅湘:爱国诗人屈原曾被流放湘江,在江边对渔夫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②沉累,

指沉江的屈原。③虞舜:舜帝,相传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下(在今湖南宁远县)。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上阕从自身遭际写起,湖海漂泊,已经厌倦,乘着归舟,由江汉返乡,在夜晚登上岳阳楼。

B.“徙倚栏干久”两句,写词人凭栏远眺,久久徘徊,直至残月升起,表现了词人的思绪难以平静。

C.下阕首句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色,并用一反问句表达赞誉之情,认为人世间的一切好处都比不上此处。

D.最后两句写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以杜若花的灿烂、美好烘托作者遇到舜帝一样的明君的惊喜之情。

4.有人评论本诗“境界阔大中带着沉郁的格调”,请结合诗歌下阕简要分析。

【答案】3.D

4.①“雄”“吞”“隘”字点明岳阳楼景色的雄伟、视野的开阔及地势的险要,景物雄壮阔大;

②“沉郁的格调”指诗歌中凝结深重的忧思:欲凭吊屈原而不得的遗憾、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以杜若花的灿烂、美好烘托作者遇到舜帝一样的明君的惊喜之情''错误。“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意

思是: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

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满山开

得正艳的杜若花外,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其中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境界阔大”:“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首句描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色。“雄”直接描绘岳阳楼的雄伟;“吞”

意在表现岳阳楼视野的开阔;“隘九州”,点明岳阳楼位居国内险要的地方。景物雄壮阔大。

“沉郁的格调”,诗人见到如此壮景,不禁反问:“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疑问中不掩赞誉,认为人

世间的一切好处,都比不上此处的景色。“欲吊”句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词人

欲要凭吊屈原,去P无所”可吊,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虽然心有遗憾、惭愧,但看到“渔儿樵子”不免庆

幸,屈原死前与渔夫有过对话,便猜想他们可能懂得屈原离忧。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

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满山开得正艳

的杜若花外,没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唤。其中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沉郁的格调”

指诗歌中凝结深重的忧思:欲凭吊屈原而不得的遗憾、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船秋色”勾勒出时令特征,“十里湖光”写出了湖面的宽广坦荡。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情景交融。

B.词的下片匠心独运,没有正面描绘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写阵阵涛声引起的奇特想象和风停后的惬意。

C.以“准拟岳阳楼上”作结,让人联想到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名句,体现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的襟怀。

D.全词语言风趣诙谐而意境幽雅,透露出词人对山水的无限热爱,也寄寓了词人对仕途不顺的深沉感慨。

6.从词中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所感可以看出词人怎样的胸怀?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案】5.D

6.(1)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胸怀。由标题“阻风山峰下”和“一船秋色,十里湖光”,可见词人在行船受阻

的情况下还有心情欣赏美景,写出了诗人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胸怀。

(2)浪漫主义的情怀。“波神留我”“水晶宫里”想象神话中的事物,富于浪漫色彩。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抱负。”准拟岳阳楼上”,写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

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岳阳楼是天下名楼,让人联想到范仲淹的抱负。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也寄寓「词人对仕途不顺的深沉感慨”分析错误,由词中“波神留我”“更好”“何妨”等词,可见词人没有

“仕途不顺”的感慨。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标题“阻风山峰下''和诗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可见词人

在赴任途中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一

船明月”“千里秋江”,心情不会暗淡,确实惬意欣赏美景,写出了诗人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胸怀。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

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

表达了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想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

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可见诗人的心胸泰然自如。

结尾“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这里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

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

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词人与范仲淹一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胸襟抱负。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行湘阴

张孝祥

漠漠飞来双属玉Q一片秋光,染就潇湘绿。雪转寒芦花萩,晚风细起波纹毅②。

落日闲云归意促。小倚蓬窗,写作思家曲。过尽碧湾三十六,扃舟只在滩头宿。

【注】①属(Zhii)玉:水鸟名•②毂(hi!):有皱纹的纱。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漠漠”三句动静结合,写空中飞来一对属玉,在潇湘绿水上投下美丽倒影。

B.“雪转”二句写天色突转,雪花与芦花一同飞舞,水面荡漾着轻纱般的波纹。

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倚靠船窗,眺望天边落日和悠然飘浮的云朵,不禁心潮起伏。

D.最后二句用夸张手法写所过碧湾之多,但离目的地尚远,词人只能夜宿滩头。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7.B

8.①对湘阴秋景的喜爱之情。-对属玉悄悄飞来,投影在青绿的潇湘水中。水边芦花似雪,纷纷飘落,

晚风微拂,水面波纹如轻纱般,惹人喜爱。

②羁旅漂泊之愁。词人离家在外,扁舟长久夜宿滩头,羁旅之愁、漂泊之苦涌上心头。

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夕阳西下,闲云飘浮,词人倚靠在船窗上,借填词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天色突转,雪花与芦花一同飞舞”错误。“雪转寒芦花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雪花、芦花颜色相同,故

此处将芦花比作雪花。从标题看,诗人所在地为湘阴,属湖南,在秋日的晴好天气(从'‘落日闲云”中可见)

里,天色不可能突转,以致雪花飘飞。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词的上阕写在广漠而沉寂的天空中,飞来一对属玉,在潇湘绿水上投下美丽倒影。水边如雪的芦花在秋风

中纷纷飘落,晚风微拂,水面荡漾着轻纱般的波纹。如此清新生动的秋景,令人喜爱。上阕表达了作者对

湘阴秋景的喜爱之情。

下阕,词人倚靠船窗,眺望天边落日和悠然飘浮的云朵,不禁心潮起伏”写作思家曲”,词人离家在外,倚

靠在船窗上,借填词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扁舟只在滩头宿”,

扁舟长久夜宿滩头,羁旅之愁、漂泊之苦涌上心头,表达了作者的羁旅漂泊之愁。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于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荒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旅连江赤。

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貂传④,销锋铜。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⑤龙为匹。

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于湖(即今安徽芜湖)期间。②巴滇绿

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辂(yao)传:马车。使者所乘之车。

⑤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题“于湖怀古''可知此为怀古词。上阕开篇点题,并通过“悲陈迹”总领上阕所写之景。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阕“边书静,烽烟息”,意为终于盼来和平;而“仰”字含"期待''之意,期望朝廷中兴。

D.宋高宗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

10.本词中的“销锋镐”,与《过秦论》中“销锋镐,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镐”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

简要分析。

【答案】9.C

10.①《过秦论》中的“销锋铜''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②本词

中“销锋镐”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③词人借“销锋镐”一词,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

偏安一隅的讽刺。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J“边书静,烽烟息,,意为终于盼来和平''错误,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并非真实情况。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过秦论》中相关语句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秦始皇

收缴天下的兵器并销毁,是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作者借“销锋镐”表达对秦始

皇施行暴政的批判之情。

本词中“通辂传,销锋镯”,是说使者乘着马车传递皇帝的诏令,要求南宋军队放下兵器。也就是说朝廷放

弃了抵抗,选择和金国议和来换取安宁。

根据“渡江天马”“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可知,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打算在东南

一带传承基业,延续国祚。作者借“销锋镯”表达对朝廷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歌子∙过严关

张孝祥

路尽湘江水,人行痒雾间。昏昏西北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

北雁连书断,秋霜点鬓斑。此行休问几时还。唯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注:这是作者被贬去广西桂林的路上,途经严关时写的一首调。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说,作者沿湘江水路乘船上行,到湘江的尽头弃船登岸,开始在弥漫着瘴气的路上行走。“间”

字说明"瘴雾”很浓。

B.“昏昏西北度严关”一句,指出作者昏昏沉沉地从西北方向朝西南行进。写出了作者度过“严关”时的感

受和精神状态。

C.“秋霜点鬓斑”说自己两鬓像被秋霜点过,已经变成斑白,这就把面容憔悴、心情愁苦的行路人的样子

生动地描绘出来。

D.作者路途的心情不佳,给全词蒙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但“此行休问儿时还”说明词人已经被桂林佳处

所打动,心情变得明朗。

12.请你谈谈对“北雁连书断”一句的理解。

【答案】ILD

12.①来到这样偏僻的地方,北方的雁也飞不到这儿来,这样,就连和家中的书信也断绝了。②这是借用

“鸿雁传书”的典故。③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暗含了远行的痛苦。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以及炼字、炼句等的能力。

D.“说明词人己经被桂林佳处所打动,心情变得明朗”错。“此行休问几时还”的意思是此行不要问我什么时

候回去。此句作者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作者对其回去一事无法预料•,蕴含着作者的无可奈何之情。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炼句题往往分为三步:一、理解句子意思,二、指出手法,三、分析情感或好处作用。

此题也分三步分析:

一、理解诗句意思。结合注释可知,这是作者途经“严关”前往贬谪之地广西时所写,此处竟然是“北雁连书

断”,这是说来到这样偏僻的地方,就连北方的雁也飞不到这儿来,这样,就连和家中的书信也断绝了。

二、这句话借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

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

三、“北雁连书断”,自己前往之处竟然连家人的书信都无法寄到,可见地方之偏僻,离家之远,作者借用

这句话暗写自己远行的痛苦,以此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

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虞允文率领建康众军在东采石打败金主完颜亮,作者此时身处楚地后方,

不得亲自参战。②然犀处:指采石矶。③谢:指谢玄,东晋军事家,泗水之战以少胜多,击败前泰苻坚。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对这次战争胜利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击败金军,把侵略者带来的污垢雪洗

得干干净净,而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未能亲赴前线。

B.“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描写采石磨战的激烈战况,一方面热烈祝贺采石之战的大胜,另一方面又

因身滞楚地只能想象采石之战的雄伟场面。

C.“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借指挥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饱读《春秋》并且运筹帷幄的史实,赞扬虞

允文屡建奇功,也包含自己想要大展宏图之情。

D.“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化用宗慧“乘风破浪”和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作者从低沉的心绪中重新振

作而起,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

14.前人论此词“喜中寓愁,壮中带悲”,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3.C

14.①喜:“雪洗虏尘静”“剩喜然犀处”表达作者对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军,南宋大捷的兴奋喜悦之情。

②悲愁:“风约楚云留”表达作者身滞楚地后方,不得亲自参战的悲愁(或“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借古讽今,表达作者对中原失地尚未收复,英雄难觅的悲愤)。

③壮:“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剪烛”“看吴钩”的豪迈举动,表达了作者欲奔赴边

塞,上阵杀敌的豪情壮志(或“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化用祖逖“中流击楫”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

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借指挥两场大战的周瑜、谢玄饱读《春秋》并且运筹帷幄的史实”错误。“富春秋”,指春秋鼎盛,年富

力强:周瑜大破曹军,年三十四岁;谢玄击败前秦大军,年四十一岁。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词尽管从总体气氛上看可属“快词”,但其中也多少夹杂了一点悲绪。喜中有愁,壮中含悲,这就是读者

通读此词币的整体印象。

亶.

r=3•

“雪洗虏尘静”意思是“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剩喜然犀处”意思是“更加令人高兴的是采石矶之处,

掀起的惊涛骇浪连天涌浮“,这两句热烈歌颂采石之战的大胜,表达作者对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军,南

宋大捷的兴奋喜悦之情。

悲愁:

“风约楚云留”意思是“寒风阻住了楚天的白云,自己却在后方羁留”,表达了作者身滞楚地后方,“不得参戎

事”的悲愁。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意思是“赤壁的嵋岩上落日映照,肥水处的桥边一派衰草,悠

远缥缈地唤起人们的烦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

己是一片落11残照;谢玄杀敌的观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喑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

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领导抗战如虞允文者,却实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

无限的愁绪.

壮: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意思是“放眼河山自己平生怀着豪迈的抗金志气,面对关河要

塞的战云未靖的风景,禁不住剪亮烛光,看一看锋利的吴钩“,“湖海”句自抒襟怀,言自己向来即有陈登那

种廓清天下的豪气壮怀,“关塞”句暗用《世说新语》中周岂页“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典故,写出

自己遥对大宋关塞所生的“恢复(中原)”之情,因而接着又写其剪烛看刀的豪迈举动。作者就借助于“看吴

钩”,且是“剪烛”夜看的动作,来抒发自己杀敌建功的迫切愿望和强烈冲动。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意思是“我一定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去,效祖逖击楫发誓在渡江的中流”,作者

要“乘长风、破万里浪”地高翔而去,直飞采石前线,做一个新时代的祖逖,中流击楫,扫清中原!词情发

展至此,又从刚才的低沉中重新振起,并进而推向了高潮。古代英雄(宗感、祖逖)的英魂“复活”在苏轼

式的豪放词风(“我欲乘风去”明显即从东坡“我欲乘风归去''中化出)中,这就使此词的结尾显得慷慨激昂、

豪情激发,而词人那种蹲厉风发、青年英雄的“自我形象”至此也就完成。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漂阳(今江苏省漂阳县)时所作。

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16.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5.D

16.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

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

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错误,"彻底解脱”不当,"此心到

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

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J'。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精妙之处,要分析诗句写了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技巧,有什么效果。结合题干“意境旷远”以及最

后两句“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可知,这两句是描绘画面,描写景象,所以考生可以从描写的角

度来赏析这两句。

这两句主要写了寒光亭下的"水''和"沙鸥”,“水”“如天”,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

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写的是“沙鸥”,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

翱翔,这是动态的画面,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

接着思考诗歌结尾的艺术。诗歌结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卒章显志、直抒胸臆,一种是以景结情、借

景抒情。经过前面对最后两句内容的分析可知,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写景,这自然是以景结情,在对自然

景象的描绘之中陶醉着词人的心胸,尤其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

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流露出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

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

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梁的结笔。

九、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洞庭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缀②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

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缀:读xi6,有花纹的纺织品。

17.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

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

下文的作用。

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

模可见,气象可想。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

美。

D.“红蓼一湾纹缀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

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18.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答出三种)

【答案】17.D

18.①动静结合。全词既有对楚天“峰青”"旗梢”"晚波”等的静态描写,也有对白鱼”的动态描写。②比喻。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写出鱼的特征(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

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看光芒的无刀。)③“玉刀”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映衬,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④远

近结合。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

画面。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话的观察角度,“红蓼一湾纹缴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出句写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为远视;对句写了“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

为近观,视觉角度发生了变化。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中,"天阔”“数峰"“旗梢''不动、"晚波”平静写出了环境之静;"纹缀”样的

水波被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