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课件_第1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课件_第2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课件_第3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课件_第4页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一章中医内科护理学概况【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内科护理学定义、范围和特点。2、熟悉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一、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1、定义:中医内科护理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辨治规律,并采用辨证施护技能进行护理工作的一门临床学科。2、范围:

外感病:《伤寒论》、《温病学》中的热性病。按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

内伤病:《金匮要略》等书所说的脏腑、经络诸病。按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辨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二、中医内科护理学发展简介原始社会:护理学的萌芽阶段先秦时期:《黄帝内经》“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病热少愈,食肉则复…”“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护理学得到系统化和理论化。宋元明清:宋《鸡峰普济方》把水肿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别施护。金元四大家学术争鸣,学术思想不同,施护要求不同。明代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的护理得到重视。护理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中医护理的形成《黄帝内经》奠定中医护理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五禽戏”创立最早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的方法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中医基础护理的发展生活起居护理《千金方》饥忌浴,饱忌沐情志护理《素问》针刺之后,静神七日,慎勿大怒喜乐疗法,惊恐疗法,促怒疗法,谈心法,满足法,移情法,解除疑虑法,暗示法。饮食护理《伤寒论》“梅多食,坏人齿”“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用药护理《千金方》“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若小差即当停药,渐渐将息”病情观察《外台秘要》观察黄疸病康复护理《温疫论》“糜粥自养”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三、中医内科学的护理特点

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而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对人产生影响。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在做好局部护理的基础上,注意患者的整体情况,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稳定患者情绪,指导合理饮食及必要的体育锻炼,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辨证施护

概念:就是护理患者必须运用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机体反应、不同的病情,区分不同的证,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辨证与施护的关系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如何护理疾病的过程,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辨证和施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只有准确地辨证,才能细致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同病异护: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异病同护: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四、中医内科护理学展望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发展缓慢。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医医院迅速增多,中医护理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其作用。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五、课后作业中医护理学的定义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二章中医内科辨证护理基础第一节气血病机病证及护理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气血病证的护理概要。2、熟悉气血病证的的分类。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气的构成:精微物质: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生理功能: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气的来源:先天之气:来源于父母的精气后天之气:后天饮食、呼吸之气一、气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病机特点】人体内不同的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发生生长缓慢、血行停滞、水液停留等各种病变。气的温煦作用减弱:畏寒怯冷,四肢不温,脏腑生理活动减弱。气的防御作用减弱:邪气易于入侵发生疾病。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导致出血、遗精、内脏下坠。气的气化作用减弱:血、津液的生成减少。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病证分类】气虚: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自汗,活动时加剧,易感外邪,面色少华,舌淡,脉虚无力。气陷: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坠胀感,舌淡,脉虚无力。气滞:胁肋胀痛,游走不定,时轻时重,嗳气,随精神情绪变化,苔薄,脉弦。气逆:咳嗽喘息、呃逆、嗳气、恶心呕吐,眩晕等。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注意休息情志调护饮食护理对气虚、气陷者的护理注意病室温度,预防感冒或呼吸道感染,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饮食清淡。肺气虚-蜜饯双仁,心气虚-茯苓饼,肾气虚-枸杞羊肾粥,脾气虚-八宝粥。药物--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等。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

【护理概要】

对气滞者的护理避免情志刺激,耐心安慰患者,消除引起抑郁烦恼的原因。教会患者如何调理心态。适当活动--散步、太极拳。肠胀气--布包砂仁热覆腹部。饮食消导理气--山楂、萝卜、百合。药物--逍遥丸。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对气逆者的护理:调畅气机,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各种精神刺激。肺气上逆--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痰多上逆--服萝卜汁。胃气上逆--忌烟酒葱蒜等刺激物,服丁香姜糖,少食多餐。肝气上逆--多食蔬菜水果,梨汁、西瓜汁等。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二、血血是脉管中的红色液体,由脾胃水谷精微化生。血由心所主,藏于肝,统于脾,循环脉中,对人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润濡养作用。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血不足--视力减退,眼睛干涩,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作痒等。血气者,人之神--血不足--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症状。【病机特点】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病证分类】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质淡,脉细无力。出血:咯血、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血瘀:痛处固定,或刺痛拒按,或瘀积结成肿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或有紫斑,或红或赤,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脉细涩。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血虚证护理要点1、个人卫生:保持病室床单干净、平整。加强皮肤护理,久病卧床者温水擦浴,勤换衣裤,保持阴部及会阴部清洁。生理盐水漱口。2、情志调养:病程较长,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关心体贴患者。3、饮食调摄:平时多食补血食物:红枣、桂圆、荔枝,避免熬夜,避免长时间脑力劳动。4、药物内治:补血同时兼顾补气生血,活血化瘀生新血。阿胶、当归补血汤、归脾汤。5、康复指导:适当锻炼,避免疲劳,保证睡眠。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出血证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出血量和色,出现头昏、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及时报告医生。2、情志护理: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心理,以防加重出血。3、饮食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禁食或流质饮食。

血热妄行-绿豆汤,莲子粥,水果。

脾不统血-猪肝、鸡蛋、牛乳。4、药物调治:大黄、白及、云南白药、三七等。5、治疗引起血证的原发疾病。【护理概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血瘀证护理要点:1、病室温暖向阳,环境舒适安静。2、情志调摄:七情可致气机失常,气行则血行。避免情志刺激,满足患者合理要求。3、饮食护理:饮食清淡,配合有温经功效的食物,忌食生冷。4、康复指导:练习气功,针灸、推拿以助气血运行。5、药物治疗:丹参片等活血药物,注意有无出血。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二节六淫病机病证及护理概要【目的要求】1、掌握六淫病证的护理概要。2、熟悉六淫病证的的分类。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反常。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一、风病机特点:其病多快、病情多变,病变部位常游走不定-善行而数变。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和经络肌表-风性轻扬。致病具有移动性-风性主动。病证分类:1、风邪袭表:发热,恶风,少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咳嗽,咽痒,苔薄白,脉浮。2、风入经络:肢体关节游走疼痛,项强,口眼歪斜,角弓反张等,舌苔薄白,脉浮弦。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1、恶风有汗者,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能直接吹风。2、风邪犯肺,咳嗽,痰多者,避免烟尘、花粉等刺激。3、风邪入络,关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者,应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按时变换体位。4、热极动风,抽搐的,护理人员守护床边,取下患者假牙,放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头。5、忌食海蜇等发物和动风之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病机特点:致筋脉挛缩,伸屈困难--寒主收引,其性凝滞。伤寒--外寒侵袭肌表所致的疾病。中寒--寒邪直接侵入于里所引起的重症。病证分类:1、寒邪伤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身痛肢麻,得热痛减,遇寒加剧,舌苔薄白,脉浮紧。2、中寒:恶寒战栗,肢体麻木,四肢冰冷,面青咬牙,神志迟钝,皮肤隐紫,舌苔白滑,脉沉伏。二、寒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1、防寒保暖,避免受凉,病室宜向阳,具备取暖设施。2、饮食要热,食物性质宜温,表寒证者可饮用生姜红糖茶。3、中寒重症--吸氧,昏迷者--专人护理,增加保暖措施,针刺人中,百会,灸气海、关元、神阙。【护理概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三、暑病机特点:暑为热邪--易伤津耗气。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暑病多夹湿。病证分类:1、中暑:头晕胀痛,胸闷,恶心呕吐,身热烦渴,短气,或皮肤干燥,少汗,甚至突然晕倒,舌干少津,脉数。2、暑热:肌肤灼热,汗少,食少,倦怠无力,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质微红,脉细数。3、暑湿:身热不扬,恶风少汗,腹胀,纳少,大便溏薄,苔腻,脉濡数。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1、中暑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解开衣襟平卧,地面可洒井水或冷水,风扇降温。头晕、胸闷--十滴水(中成药,棕红色或棕褐色液体。主要成分为樟脑、干姜、大黄等。)

恶心呕吐--玉枢丹,刮痧高热--冰帽、冰袋2、暑病身热--凉茶水、西瓜水3、暑病高热--室内降温,冷水或冰水擦浴。4、素流质饮食,热退后素半流质饮食。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病机特点:1、湿为阴邪,易损阳气,阻遏气机。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病证分类:1、湿邪困表:身热不甚,迁延缠绵,汗少而黏。大便稀溏,脉濡缓。2、湿滞经络:关节酸痛重着,固定不移,屈伸不利。3、湿毒浸淫:皮肤生疥、癣、疮、疱疹,瘙痒,带下腥臭。四、湿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

1、保持病室干燥通风。2、素半流或流质饮食,忌生冷及油腻之品。3、关节疼痛者--平常局部保暖,忌吹风受寒,淋雨,下冷水,赤身露腿卧睡。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五、燥病机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病证分类:1、温燥:头痛发热、咳嗽少痰,心烦,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2、凉燥:头痛鼻塞,咽干唇燥,痰质清稀,舌干苔薄,脉浮弦。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1、保护病室清凉、湿润。2、多食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禁烟酒。3、燥邪伤肺引起的干咳,生梨加贝母,蜂蜜蒸服。

【护理概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六、火病机特点: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邪易致疮痈。病证分类:火毒壅盛:高热烦燥,面红目赤,口渴饮冷,舌苔黄腻,或燥黄起刺,脉滑数或滑实。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1、保持室内安静,通风凉爽。2、素流质饮食,清凉饮料,果汁。3、伤津者,鲜芦根代茶饮。4、高热者,冰帽,冰袋放置头,腹部。5、注意口腔护理,淡盐水,银花甘草液清洁口腔。6、卧床日久,预防褥疮。7、高热昏迷特别护理。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

【目的要求】1、掌握湿、痰、饮病证的护理概要。2、熟悉湿、痰、饮病证的分类。第三节湿、痰、饮病机病证及护理概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证治分类】湿:重浊黏滞,为病多迁延难愈。痰:多稠厚,为病无处不到。饮:多清稀,常停聚于胸腹或肢体。湿、痰、饮同出一源,均属阴邪,为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1、寒湿困脾:胸闷痞满作胀,不思饮食,恶心欲吐,口淡无味,或甜腻,或有腹内停水,膨胀,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濡。2、湿热蕴脾:发热倦怠,脘腹痞闷,口干苦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舌苔黄腻,脉濡数。(一)湿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二)痰1、痰阻于肺:咳嗽气粗,痰多易咳,脉浮。2、痰蒙心窍:神态痴呆,胡言乱语,哭笑无常,或神识不清,晕倒于地,不省人事,苔腻,脉弦滑数。3、痰蕴脾胃:脘痞纳少,腹胀肠鸣,呕吐痰涎,大便多溏,身重倦怠,苔白腻,脉濡缓。4、痰郁于肝:咽中不适,如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性情抑郁或善怒,苔薄腻,脉弦。5、痰动于肾:喘逆气短,咳唾痰沫,腰酸,脉沉细。6、痰阻胸阳:胸闷如窒,痛引后背,咳嗽气逆,苔浊腻,脉濡缓滑。7、痰阻骨节、经络:骨节酸痛肿胀,肢体麻木不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三)饮1、痰饮:饮停胃肠脘腹胀满,脘中有振水音,呕吐清稀痰涎,口不渴或肠间辘辘有声。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2、悬饮:饮停胁下咳唾胸胁引痛,呼吸或咳嗽时加剧,气短,息促,不能平卧,苔白或腻,脉沉弦。3、溢饮:饮溢于四肢肢体沉重疼痛,甚则水肿,舌苔白,脉弦紧或浮紧。4、支饮:饮停胸胁咳喘胸闷,不能平卧,动则更甚,痰多白沫,苔白腻,脉弦紧。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1、病室干燥,忌潮湿,保持空气新鲜。2、病室温度适宜。3、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忌油腻,甘甜、海腥发物。4、随气候增减衣服,防感外邪。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6、病重者卧床休息,痰在肺者半卧位。7、服用攻逐水饮药的患者,严密观察大便的色质量。8、老年痰喘患者,观察呼吸、咳痰、面色、水肿情况及有无喘脱危象。9、注意精神护理。【护理概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四节脏腑病机病证及护理概要

【目的要求】1、掌握各脏腑病证的护理概要。2、熟悉脏腑生理病理及辨证分类。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一、肺生理病理:1、主气,司呼吸2、通调水道3、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辨证分类】1.虚证肺气虚:久咳气短而喘,痰液清稀,畏风自汗,易患感冒,舌苔淡白,脉细弱。肺阴虚:干咳,痰少质黏,声音嘶哑,颧红,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和光剥,脉细数。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2、实证风寒犯肺: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脉浮。风热犯肺:咳嗽气喘,痰稠黄,咽喉红肿疼痛,流浓涕,舌苔黄,脉浮数或滑数。痰湿蕴肺:咳嗽反复发作,痰白黏稠量多,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寒饮阻肺:喉中有痰鸣声,痰稀薄如泡沫,怕冷,受寒可使咳嗽加重,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沉弦。【辨证分类】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1病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不可直接吹风。避免吸入寒冷空气及异味。2病室温度适宜。3注意清洁消毒。4及时增减衣服。5外感发热,卧床休息,咳喘者半卧位,慢性久病者加强体质锻炼。6饮食宜忌辛辣刺激。肺热食水果,肺虚百合等。7老年咳喘,警惕喘脱危候。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二、心生理病理:1、藏神2、主血脉3、开窍于舌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辨证分类】虚证心阳(气)虚:心慌,气短,心胸闷痛,形寒怕冷,面色苍白,苔白,脉细无力。心阴(血)虚:心悸而烦,失眠多梦,盗汗,口干,颧红,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数或细弱。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辨证分类】2、实证心火炽盛:心悸陈作,烦热,躁动不安,面红目赤,口苦而干,舌尖红,起刺,苔黄,脉数。痰蒙神窍:神志痴呆,胡言乱语,哭笑无常,舌苔黄腻,脉弦滑。心血瘀阻:心悸闷痛,颜面、口唇及指甲暗紫,舌质黯红或见紫色斑点,脉细涩或促结。热传心包: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直视狂乱,面赤,口渴,舌红降,苔黄,脉数。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1、病室环境必须保持安静。2、生活要有规律。3、做好情志护理,保持愉快心情。4、对精神错乱患者,加强安全措施,生活、心理护理。5、注意休息,充足睡眠,动静结合。6、饮食规律,定时定量。7、针灸安神定志,或止痛。8、保持大便通畅。9、随身携带急救药品10、出现厥脱危象时,急时处理。11、中药口服治口舌糜烂。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三、脾生理病理:1主运化2统血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辨证分类:虚证:1、脾阳虚弱:面色苍白,脾胀有冷感,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清,舌苔淡白,脉沉细。2、中气不足:面色萎黄,言语气短,疲倦无力,久泄脱肛,妇女月经过多,舌质淡,脉濡弱。实证:1、寒湿困脾:胸闷,饮食不香,口中淡黏,大便不成形或泄泻,小便少,舌苔白腻,脉濡。2、湿热蕴脾:肌肤发黄,黄色鲜明,口干苦,大便秘,小便少,舌苔黄腻,脉濡数。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1、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而损伤脾气。中气下陷的,食后适当卧床休息。2、病室通气,冷暖适宜,注意防潮。3、大量出血,卧床休息,按血证处理。4、注意腹部保暖。5、病程长,做好精神护理。6、久病、重病,加强皮肤护理。7、饮食护理:饮食偏温,细软,定时,定量。虚寒的可食葱姜,水肿的控制饮水,泄泻的不吃滑肠之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四、肝生理病理1、藏血,主筋2、主疏泄3、开窍于目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辨证分类

实证:1、肝气郁结:胁肋胀痛,胸闷,咽部如有物阻,情志抑郁不畅,舌苔薄白,脉弦。2、肝火上炎:眩晕头痛,颈部跳痛,面红目赤,舌苔黄,脉弦。3、肝风内动①阳亢化风:头部抽引疼痛,头晕目花,口眼歪斜,舌质红,脉弦。②热极生风:高热,肢体抽搐,角弓反张,舌苔黄,质红,脉弦数。□虚证:1、阴血不足,肝阳上亢2、血燥生风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护理概要]1、精神护理:病室环境。护理人员对病人细心开导,组织参加集体活动,做好家属工作。2、血虚和出血病症按有关章节处理。3、热象较著,尽量单人病房,减少探视。4、汤药凉服。5、目赤肿痛者,野菊花煎水热敷。6、饮食护理。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五、肾生理病理1、藏精气,为先天之本2、主水,是水液代谢和调节的主要脏器。3、主骨、生髓,养脑。4、开窍于耳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

【辨证分类】虚证:1肾阳虚:面色白,怕冷,腰脊酸冷或痛,阳痿早泄,舌苔淡白,脉沉细。2肾阴虚:消瘦,男子精少,女子闭经,低热虚烦,颧红,盗汗,舌质红,脉细数。3肾不纳气:短气喘促,动则喘甚,吸气更为困难,脉细无力。本虚标实证:1肾(阳)虚水泛:全身水肿,下肢为甚,按之凹陷,尿少色清,形寒,手足冷,舌苔淡白,脉沉。2肾(阴)亏火旺:颧红唇赤,烦热,梦遗,尿血,小便黄赤灼热,舌苔黄质红,脉细弦数。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

【护理概要】1阳虚者-加强保暖,病室阳光充足,室温偏高,汤药宜热服。2阴虚者-通风凉爽,室温偏低,湿润,环境安静,汤药宜温服。3肾气虚,喘促者-避免异味刺激,室内严禁吸烟。4以保精为要,注意休息静养,清心少欲,宣传性生理知识。5肾病多虚,病程长,做好精神护理,助患者树立信心。6饮食护理。⑴阳虚者-温补。阴虚者-清补。⑵食物不能过咸。⑶肾虚泄泻-忌食油腻,润肠之物。水肿者-无盐,低盐饮食,忌生冷。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八、胃护理概要1保持病室卫生,环境安静。2饮食软烂食物,少食多餐,忌生冷油腻,辛辣,坚硬食物。3轻症患者适当锻炼,重症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慎风寒,节饮食。4观察有无呕血,便血。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九、小肠大肠护理概要1注意病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2对腹泻患者的排泄物,便器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便后用温开水清洗患者肛门,必要时用松花粉外敷,以免发生湿疹。3记录腹泻患者大便次数,色质量、气味。4急性腹泻患者卧床休息,缓解后适当活动;脱肛者,用软草纸或纱布轻托卧床休息;虚寒腹泻注意保暖。5腹泻患者素流质饮食,多饮糠盐水,忌生冷,油腻,不消化食物。6便秘患者,养成按时排便习惯,观察用导泻药后排便情况,做好肛门给药及灌肠等护理操作,患者多食水果、蔬菜,蜂蜜。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十、膀胱护理概要1做好精神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2尿闭者,更换排尿体位,或热敷腰部。必要时用导尿术。3淋证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女性特别注意经期卫生。黄柏水外洗阴部。急性期可多饮浓茶、西瓜清热利尿。4小便失禁者,勤换内衣,保持床铺干燥,避免褥疮发生。5饮食清淡为,忌辛辣、烟酒。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五节卫气营血病机及护理概要病证分类卫分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舌尖边红,苔薄白,脉浮紧。气分证: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热不解,中渴喜饮,舌质红,苔黄,泳洪数。营分证: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寝,或神志不安,舌质红降,脉细数。血分证:高热,躁扰不安,谵语发狂,并有吐血,衄血等,舌质深绛,脉细数。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

[护理概要]护理概要卫分证:1注意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2发热无汗者,稍加衣被,或服热饮,不宜冷敷降温,可针刺大椎,曲池等穴。3药宜温服,以求出汗。4饮食清淡。气分证:1室内通风凉爽,室内降温。2高热者物理降温。或针刺大椎,合谷降温。3及时擦汗,勤换衣。4清淡饮食,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漱口。5药宜偏凉或微温服。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营血分护理概要营分证1病室安静、通风,凉爽。2神志不安者,床边设护栏。3少量多次服药。4昏迷者,鼻饲流质食物。血分证1单人房间,专人护理。2,对出血的护理。3抽搐惊厥者,防止咬伤舌体。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三章中医内科护理基础第一节中医护理原则中医护理原则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制订的。包括: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预防为主等。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一)扶正祛邪正气不足或下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二)标本缓急一般来说:正气、病因、内脏、先病是本。邪气、症状、体表、后病是标。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则标本同护。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三)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理及发展阶段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异病同护:不同疾病,由于病因、病理及发展阶段相同,出现相同的证候。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又称“三因制宜”,是指治疗疾病应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采用适宜的治疗方法。这是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则更大。因时制宜是指疾病相同,治疗疾病的方法与药物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同时不同的药物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服用;因地制宜则是指所得的病相同,但因居住环境不同,其治疗也存在差异;因人制宜则是指疾病相同,居住环境相同,但不同的人需要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方能取得最佳的疗效.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方能制订出比较适宜的治疗方案。这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在治疗学上的体现。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

(五)、预防为主未病先防:通过调养精神、锻炼身体、调理饮食、创造良好的环境、服用某些预防药物等方法,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在治疗和护理患者时,应密切观察其疾病传变和发展,防止传变。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二节分级护理特别护理: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患者。监护室,厥证、脱证患者。一级护理: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生活完全不能处理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帮助。二级护理:病重期症状已缓解,但仍需卧床者,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三级护理:内科疾病恢复期患者,轻症或慢性病患者。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三节饮食护理护理原则:1饮食适量2软硬、冷热相宜3注意饮食卫生4不宜偏嗜5定时进餐饮食宜忌: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常见病饮食宜忌:肺系:宜清淡素食、水果,忌辛辣油腻,刺激,烟酒。心系:宜清淡为,素净,低盐。忌高脂、辛辣,浓茶,咖啡。烟酒。脾胃:饮食营养丰富,烂、热,易消化食物,忌辛辣,香燥,寒冷坚硬食品。肝胆:宜清淡,瘦肉,鸡,鱼类。忌辛辣,刺激,黄豆等胀气之物。肾系;宜清淡,营养丰富,及动物补养食物,忌盐,咸,酸辣。外感:清淡素食,及新鲜果汁,忌辛辣,油腻,硬固类。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四)饮食分类及适应范围一般饮食1流质饮食2半流质饮食3软食4普食治疗饮食1高蛋白饮食2低蛋白饮食:一般用于急性肾炎,尿毒症,肝功能衰竭的病人。每日蛋白质供给量约为每公斤体重0.5克3低脂肪饮食4低盐、无盐饮食5糖尿病饮食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痛风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血尿酸增高、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等。急性发作期常表现为足大趾关节的剧烈疼痛,并伴有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通过治疗病情缓解后,很多患者易再次发作,而且有愈发愈频趋势。食物控制的三大原则:不喝酒、不吃内脏、少吃海产,并且喝充足的水分。低嘌呤食物:五谷杂粮、蛋类、奶类、水果、蔬菜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的炎症病变。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发该病的原因之一。

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饮食原则如下:

I有营养易消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要调补气血,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之品。2.须少食多餐,不宜进食过饱尤其晚餐,以免增加心肌负担,可选用莲子、大枣、山药、桂圆、甲鱼等。黄梅天气,病人往往症状明显,可以适当地用一些沙参加玫瑰花,老鸭汤等。3.要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之品,多吃新鲜蔬水果、黄茂加红枣、百合加玉米须、莲子猪心汤等。4.避免油腻刺激性食品、特别是急性期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5.心肌炎病人尽量保持大便通畅所以要多进食粗纤维之品。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第四节精神护理

护理原则:1全面考虑2因人而异中医内科护理学(1-3章)(二)具体方法1了解不同病症患者的情志护理。2对于危重患者给于安慰和开导。3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