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
1、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一次重大战役。1916年德
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
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是通
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
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
狱”。
2、日德兰海战
‘日忘.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THQ#zQ-英德双方在
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
面,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
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
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彳麦者在战争彳灸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
的胜利。
3、鲁尔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
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
政策。引发了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
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主动权,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4、道威斯计划
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的专
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其内容包括:德国赔款由第一年1
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英美为稳定德国经济,建立正常金融秩序;平衡德
国的预算收支。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稳固其赔款来源。道威斯计划是协
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为其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
束缚打下基础。
5、《洛迦诺公约》
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边
界保证与仲裁协定。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
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
该条约保证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法德以及比德边界安全,遵守莱茵兰非军事化的
规定,约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各国间的分歧,其他条约则约定了法国与波兰、捷
克斯洛伐克、比利时之间的边界保证。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
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6、慕尼黑协定
二战前夕英法德意四国为解决希特勒制造的、侵占捷克苏台德区而订立的条
约。捷克政府被迫接受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
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的顶峰,它极大地
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力量与侵略野心,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7、大西洋宪章
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对德作战目的联合宣言。全
名为《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联合宣言》。该文件全文共8条,1.宣布两国不追
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2.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3.尊重各
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4.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5.各国在
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6.彻底
摧毁纳粹暴政后确立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
家的武装。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目的和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
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则。促进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在打败法西斯侵略者
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并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8、布列斯特和约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
约。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但苏俄成
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
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
了有利条件。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9、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
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
堡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
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
模式。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10、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即多次发生危机。它企图通过军事上的
胜利来摆脱危机。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
攻,结果遭到惨败。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在布尔什维冬宫
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克党
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众高呼“全
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以“维护市内秩序”为名下令部
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
人武装,封闭《真理报》并通缉列宁。临时政府至此完全掌握了政权。七
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
结束。
11、东方战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它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
线。30年代后期,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出兵波兰,占领波兰东部并将其并
入苏联。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取得芬兰部分领土。1940年6月,苏联分别
照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成立苏维埃政权,要求加
入苏联。同年6月,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把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
把北布科维纳“移交”苏联。罗马尼亚政府接受苏联要求,苏军占领上述地区。
东方战线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御空间,改善了战略地位,在苏德战争
中起到有限的作用。东方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有损于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12、罗斯福新政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29至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提出新的经济政
策。主要措施有: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迅速恢复银行的信用;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
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
济回升,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避免了法西斯上台;新政在
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30年代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特点就是非
暴力和不合作,在国大党领导下,从1920年8月开始,印度爆发了反对英国殖
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拒绝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荣誉与官职,抵制英货,
恢复手纺车运动。然而,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
动摇,运动最后失败。30年代初,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次兴起,国大党发起了
向食盐进军的运动,要求英国殖民统治当局释放政治犯,允许印度独立。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的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
独立的信心与勇气。
14、十四点计划
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世界蓝图的十四点建议。主要内容有:战
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实现民
族自决,成立国际联盟。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
力和战略地位,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
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计划”的失败。
15、凡尔赛合约
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
协约国与德国在法国凡尔赛宫订立《凡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
萨斯和洛林,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
器。《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
利益争夺的产物,只是暂时性的削弱了德国的势力,为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
战埋下伏笔。
16、国际联盟
一战后协约国为控制和整肃国际秩序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最早由美国总统
威尔逊在“十四点计戈U”中提出。在巴黎和会,协约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国际
联盟盟约》,并于1920年1月成立了国联。该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建立
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对国际冲突进行仲裁。但是国联自建立后,一直为英
法所控制,成为英法帝国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势力进行绥靖的工具o
1946年4月正式宣布解散。
17、华盛顿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召开的国际会议。与会国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
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它
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和补充。但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华盛顿会议使中
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8、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纪大战爆发前,英、法、美等西方国家推行的一种既损
人又不利己的政策,其特点是对侵略者姑息,怂恿,委曲求全;为了自身的利益,
不惜背信弃义,出卖牺牲盟国和小国的独立,领土和政权;顽固坚持反苏、反共。
暗藏“祸水东流”的祸心、这项政策在战前破坏了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联盟,使之
由战略优势转化为战略劣势。既没有求得苟安和“祸水东引”,也未能保住自身的
利益,它是促成和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它是一项以损人开始、以害
己告终的典型的帝国主义政策。
19、雅尔塔会议
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
的会议。会议内容为:(1)处置德国问题。决定对德国分区占领,设置赔偿委员
会处理德国赔偿问题。(2)波兰问题。确定波兰疆界;。(3)联合国问题。决定于
1945年4月25日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确定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4)远东
问题。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会议最后签订了《雅尔
塔协定》。一方面,会上美、苏达成了战后瓜分势力范围的协议,构筑了“雅尔
塔体系”的最初框架。另一方面,该协议协调了盟国最后击败德国和日本的立场,
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到来。
20、《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前夕苏德双方订立的联盟条约。其中规定: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他国彼此
进行武力行动;如一方成为第三国的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给于第三国以支
持;双方都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一方的集团。条约秘密议定书还就波兰的战略
利益进行了分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了法西斯两线作战之忧,尽管为苏
联赢得了一年半的作战准备时间,但是却损害了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加速了战争
的到来。
21、大清洗运动
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尔什维)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
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遭枪杀。苏联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和
帝国主义间谍分子的大检举,大揭发、大逮捕、大处决运动。
22、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5日,德国军与协约国军队在马恩河地区进行会战。由于德军的
右翼第一、二,集团军之间出现了50公里宽的暴露地带,给英法联军造成机会,
对整个的整个右翼构成威胁。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
战略决战,前后持续8天,结果以德军第一次撤退和失败,法英联军取得胜利而
结束。
23、珍珠港事件
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
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
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
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
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
珍珠港。
24、索姆河战役
指德军在凡尔登的先发制人的进攻打乱了法英联军的部署,英法联军为了减
轻凡尔登方面的压力,于1916年6月24日起在索姆河两岸发动了强大的索姆河
攻势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消耗战,该战役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
的攻势,但未能达到突破德军防线的战略目标的一场战役。
25、萨拉热窝事件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到
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民亚首府萨拉热窝,6月底被
塞尔维亚族青年开枪打死。德、奥以此为借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26、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
卷入战争的同时,为同盟国提供战争物资。它是美国由孤立主义走向参战的决定
性重要步骤。租借法案对反法西斯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后停止执行。
27、非战公约(巴黎公约)
1928年8月,德、美、英、法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创始国签订了《非战
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
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成为在确定
侵略战争为非法方面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
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28、“杨格计划”
1928年,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在美国支持下,1929
年2月11日由美、英、法、德、比、意、日等国专家组成的、以美国财政专家
杨格为主席的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6月,该委员会提出了打算“完全彻底解
决赔款问题”的报告,即“杨格计划”。
二、简答题(论述题)
1、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1一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危机和纳粹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2、世界经济大危机和德国的纳粹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3、希特勒迎合德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骗
取了人民的支持,这又是一个法西斯上台的重要原因。
4、垄断资产阶级的大力扶植,是法西斯上台的根本原因。
5、在德国未能建立起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是法西
斯得以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2、绥靖政策的出台
(1)背景:1937年5月,张伯伦上台之时,欧洲国际局势已经恶化,英国欲重
整军备又受到国内经济状况掣肘。张伯伦便企图以绥靖外交来弥补国防军备力量
之不足。在他的主持下,英国议会、政府排斥以丘吉尔为代表的对德强硬派的主
张,形成一整套所谓“全面解决”欧洲问题的绥靖“总计划”。
(2)内容:通过谈判或协商,牺牲中欧及东欧一些小国的利益,出让自己的某
些利益,以部分满足德、意法西斯的扩张要求的做法,避战求和,保持欧洲现状,
维护大英帝国的根本利益和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3)结果:张伯伦政府以绥靖外交作为避免战争的主要手段,但绥靖外交政策
的执行结果与执行者的主观愿望相反,在与德意法西斯的较量中,始终处于被动
地位。在一系列让步妥协之后,还是被拖入战争,导致英国在战争初期遭受失败。
3、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一、和平主义思潮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思想根源。二、英国的军事外交传统
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绥靖政策成为最有可能的选择。三、英国当权者对欧洲力量
格局转换的错误判断是推行绥靖政策的直接原因。这三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英国推行的绥靖政策不仅不能维护和平和既得利益,反而助长了法西斯的侵
略扩张,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战略。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结果和影响、
性质:它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人民抗击奥匈帝国侵略的战
争带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结果: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给交战国人
民带来深重的苦难,造成了极其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创伤。大战历时四年多,牵涉
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十五亿人口。双方不断使用新武器,飞机、坦克、毒
气首次出现在战场上,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
影响:
对于亚洲
中国方面:
政治上: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引发五四爱
国运动。
经济上:大战期间,英、法、德等交战国对华商品输出大幅度下降,商品需求
则有所增加,在一定幅度上缓解了民族工业的市场压力;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
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上:“一战”中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部分知识分子通过“一战”反思西方文化。
2、俄国方面: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
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o
对于欧洲
1、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
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
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2、这场大战削弱了英、法、意;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
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
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3、一战后的结果增长了德国的复仇情绪,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
了伏笔。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
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
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5、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第一,俄国的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无产阶级不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
它相对比较集中,而且俄国的落后使得无产阶级发对资产阶级的革命与农民反对
地主的革命独特地结合了起来。第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沙皇政府的黑暗腐朽
和野蛮压榨暴露得淋漓尽致。第三,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大帝国主义
集团无暇于俄国革命。第四,布尔什维克党及其伟大领袖列宁的坚定、正确的领
导。
影响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成功的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2、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期,开创了国际社会注意的
新局面。
3、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
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雅虎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4、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它在俄国历史上是一场最深刻的革命,完成了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使俄国摆
脱了封建农奴制残余的束缚,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摧毁了人剥削人、
人压迫人的制度,解决了俄国社会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进
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历史条件。
2.十月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和竞争的新时期,而这两种
制度的矛盾也构成了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的基本矛盾之一,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产生依赖的国家利益之争,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现代民族国家利益之争,添
上了意识形态的色彩,进而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胜利的
无产阶级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被压
迫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俄国革命实践相
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革命取得胜利,俄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全世界。
六、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内容: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与奥地利签订的《圣日尔曼
条约》、与保加利亚签订的《纳伊条约》、与匈牙利签订的《特里亚农条约》、
与土耳其签订《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一起构成严格互为联系的条约体系,
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称“凡尔赛体系”。
实质:欧洲主宰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
评价:
首先,她对战败国进行的肆无忌惮的掠夺,激化了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其次,尽管战胜国一再标榜以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
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的需要来实行这一原则的。
第三,它变成了帝国主义反苏、反共、反革命的工具,而委任统治的形式,并未
彻底改变殖民统治实质,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必然有力地冲击着它
的基础。
第四,分赃不均,导致列强继续争夺霸权,成为削弱它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缺乏调解、处理其内部矛盾和纷争的有效手段。作为维系其存在的国际联
盟本身又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按照帝国主义列强战后实力对比,以牺牲战败国和弱
小国家的利益,来重新调整他们之间在世界各地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的帝国主义
世界新秩序。因此,她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战败国,对战败国人民进行强盗
式分赃的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体系;是帝国
主义列强镇压苏俄和各国革命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的体系。
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世界新秩序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在欧洲、在亚洲分别确立了一战后的帝国主义
新的国际秩序。
2、帝国主义这一新的国际体系从建立的开始,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矛盾。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政治压迫与经济
剥夺之上,是不公正、不对等的,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崛起埋下了祸根。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排斥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在凡尔赛体系中,则集中
体现了反苏反共的内容,其营造下的国际秩序是不完整的。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建立在对广大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欺压和剥削
基础上的,所以从该体系建立伊始,就受到新兴的民族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
6、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缺乏公正、民主、普遍性的不足,决定了其在二十、三
十年代国际关系体系的作用是有限的,也决定了其寿命必然是短暂的。
七、新经济政策(内容、实质)
内容: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
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业以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
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在经济管理层上,政府也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由单
纯的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变为重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管理。贸易方面,改变国家垄
断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八、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
(1)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2)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与工业危
机同时发生;(3)危及结束后,不见经济恢复。以往经济危机周期的过程是由
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危机的根源
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恶
性发展,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一最基本
的矛盾,当然也与一战后的国际经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
1.战后科技的发展和垄断资本程度的提高,使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各生产部门
之间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状态加深。
2.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混乱与不平衡的局面。一是纷乱的国际政治,特别是欧洲
政治。二是战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的极端不平衡。3.伴随着20年代繁荣出
现的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
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的崩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促使大危机严重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各国政府面对危机采取了转嫁
危机,以邻为壑的损人自保的经济政策。
危机的后果
这次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局
面,使资本主义各国国内和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1.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调整危机严重地冲击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过渡。
在经济领域,大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各国逐渐放弃了以往单纯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
的手来指导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各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
在政治领域,在危机的打击下,各国当权者纷纷寻找出路。
在社会领域,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反对资本主义的示威游行、罢工运动和农民
运动,甚至暴动此起彼伏。
2.严重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恶化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第一,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第二,危机导致各国政局动荡,推动了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原有的法西斯组织迅
速壮大,新的法西斯组织纷纷产生。其中,德、日法西斯组织和势力发展最快,
先后控制了国家政权,并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
第四,危机恶化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第五,大萧条使得各国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转而让位于各种大
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
四、这段历史之于当今中国的意义
1.为当今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处理金融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照。
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的背后一向是世界权力的更换:一个不成熟债权国的增长与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结合在一起,带来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试图管理失衡所导致的
货币波动,使货币政策脱轨,并制造了资产市场泡沫,进而导致了崩盘和金融危
机。1929年的经济危机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它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与
荣耀,也要求必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与牺牲。当年,随着英国金融实力的不断下
降,美国不愿承担其在全球金融中的霸主角色,在危机初期,采取短视的贸易保
护主义政策,结果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
2.作为国家的决策者,必须妥善处理好贫富分化问题。
3.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是不够的。当市场经
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干预。
九、罗斯福新政
新政主要内容来看,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
和改革(Reform)。
第一、整顿金融。用资金支持大银行,淘汰失去偿付能力的小银行,公布存款保
险法,对5000美圆以下的存款提供安全保证,以恢复银行信誉。停止黄金出口,
禁止黄金流通,稳定金融。宣布美元贬值,增强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
力。
第二、扩大需求。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以扩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
料的需求。
第三、调节工业生产。颁布“全国产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避
免因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另一方面,规定工人有权同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
第四、调整农业生产。先后颁布两个“农业经济调整法”,缩减农业生产规模,
消除农产品过剩,保证农产品价格。同时,颁布“农业信贷法”,保证小农户能
得到救济款。
第五、试图抑制富豪。在救济贫民的同时,试图通过征收累进所得税来抑制富豪,
但未能奏效。
三、“新政”的历史地位
罗斯福“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受次实验,无论是短期
和长期的影响都是相当深刻的。
首先,“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
的恢复。
其次,“新政”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
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青海客运资格证应用能力考试题目
- 2024年玉溪客运从业资格证的考题
- 2024年厦门客运资格证考试题目
- 佛山市普通高中2025届英语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昭通市三中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高二上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岚山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安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八区联考高一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一中2025届英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国际经济法》课件国际货物贸易法笫一讲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 负荷计算表(完美版)
- 行政法及公务员法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
- 12.4 n次方根
- 如何给外国作者写邮件索要论文
- 《刘姥姥进大观园》课本剧剧本3篇
- 部级优质课:从《过秦论》到《六国论》的比较欣赏
-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04年)
- 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2013)
- 格宾护坡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 培养优生经验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