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层面通史融会按历史阶段把握特征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政治制度上带有部族和血缘关系的特征,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史实定位]先秦时期的社会面貌主题1:夏、商、西周的“三代圣世”1.政治国家的政治设计:(1)中央:中央官制机构相当完备,国家统一措施有诸多设计;政治中心和边缘的关系。(2)地方:分封制与君民体制。(3)选官:世官制(贵族政治)。(4)宗法制:宗法伦理,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家国同构特征,解决权力继承问题和政治亲疏关系问题。(5)总体特征:从原始社会到国家形态的过渡,体现为地方分权模式和贵族政治的设计。2.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然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西周有了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商周实行井田制,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作。(2)手工业:夏商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西周晚期已有铁器;商朝已有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朝出现原始瓷器。(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3.文化国家的文化设计:(1)礼乐制:辅助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化的文化等级制度,具有重视教化和文化,为政治服务的自觉设计特征。(2)天命观:从重天命到重人事、德政。(3)雅文化与俗文化并存:《诗经》。(4)天下观与夷夏观。(5)文化区域性特征明显:面临文化多元统一命题。主题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政治(1)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2)战国时期:诸侯称王,卿大夫夺位;各国纷纷变法改革(商鞅变法);秦国发动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2.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自耕农在春秋时期出现,“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开始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2)手工业: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私营手工业勃兴。(3)商业: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都会)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2)科技:墨家为代表的科技发展。(3)文艺:现实主义《诗经》、浪漫主义“楚辞”。(4)东方礼文化与宗法伦理文化问题。[重点关注]春秋战国时期守成与萌新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分封制瓦解、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个体小农经济发展;兼并战争,社会动荡。(2)表现①出现百家争鸣,思想上重礼、重义。②士人队伍壮大,士人横向流动频繁,上升通道扩大,一些士人担任重要职务,国家治理中更加依托士人在礼制、典章、法律、地理等方面的治国作用。③小农经济兴起,宗法制宗族遭到破坏,家族制宗族逐渐兴起。④出现成文法(如铸刑鼎),但遭到贵族反对。⑤文学上升到经学高度,如《诗经》成为经学;注重史学,如《春秋》,发挥教化功能;教育下移,出现好学风气。⑥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形成经商之风。⑦各国纷纷变法,相互影响,地域融合加强。官僚政治和县制、郡制逐渐兴起。⑧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通史专练]1.商代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方国首领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领。而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这种变化说明西周()A.确立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B.国家结构相对紧密C.王室始终确定诸侯王人选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B[商代方国到西周分封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呈现加强的趋势,国家结构日益紧密,故选B项;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在夏商时期就存在,排除A项;西周实行宗法制,诸侯王人选不完全由王室确定,排除C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实现,排除D项。]2.据考古报告,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仅青铜器至少就有1.6吨。殉葬人数不少于16人,有100多件兵器,其中有两件青铜钺特别大,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这反映了商代()A.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具备较成熟的文字系统C.崇尚武力的时代特征 D.相对发达的手工业文明D[大型青铜器和大量青铜器的制作需要相对发达的青铜制造业水平,由材料中“仅青铜器至少就有1.6吨”“两件青铜钺特别大”可知,商代青铜制造业水平较高,故选D项。]3.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 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A[“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说明直接冲击了宗法制度和过去的世卿世禄制度,故选A项;“晋、楚、秦等国相继开始推行县制”不能证明贵族特权已经完全取消,排除B项;“推行县制”可以强化中央集权,但不一定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开始推行县制”无法确定地方的管理模式,无法证明已经“完善”了,排除D项。]4.据考证,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营建的北长城建造不在三国原有疆界之内,而远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农牧分界线上。这一状况()A.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B.说明三国国力最为强盛C.反映了国家统一趋势 D.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A[由材料“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营建的北长城建造不在三国原有疆界之内,而远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农牧分界线上”可知,以农牧文明为分界线的防御工程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5.1950年发掘的战国魏墓,出土了70多件铁制兵器和90多件铁制生产工具,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等。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该遗址中全部出土的铁、石、蚌工具的65%。这反映出()A.铁农具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B.铁器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C.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已确立D.小农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A[由战国时期魏墓和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的数量所占的比例可知,铁农具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6.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A.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B.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C.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D.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B[先秦儒学重视“敬德保民”,提倡民本思想,周公“惟德是辅”“惟惠之怀”说明他重视德治与民心得失,两者有共同点,故选B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开始出现。[史实定位]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治理主题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政治(1)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2)汉朝: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经济(1)农业: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兴修水利;耕作技术进步(代田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2)手工业: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西汉政府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官办);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烧出成熟青瓷;开辟丝绸之路,产品外销。(3)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坊市制。3.文化(1)开创了文化专制主义的先河: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开始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历史,结束了文化开放的历史。(2)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造纸术发明并得到改进,地动仪发明,《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氾胜之书》问世等。(3)教育的发展:汉武帝创立太学并建立地方教育系统。(4)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一方面,借助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对西方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如佛教文化的引进和传播。主题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承上启下1.政治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采用九品中正制。2.经济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白瓷;出现“草市”。3.文化(1)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2)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王羲之(“书圣”)与王献之,并称“二王”;钟繇、王羲之对楷书有较大的贡献;出现突显个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不仅擅长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3)佛道传播,三教汇流;儒学危机。[重点关注]1.汉代政治的特点(1)布衣将相:是指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这些人大都没有贵族头衔,称之为“布衣将相”。这既是对秦末农民起义结果的承认,也是削弱贵族势力的必然产物。(2)重视母族亲属关系:汉代皇帝的母族势力受到充分的重视,西汉出现了吕后暴政和窦太后的专权,东汉出现了外戚干政的局面,这些都是母族势力强大的表现。(3)宦官专权:东汉后期宦官的政治影响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对抗外戚争夺大权。(4)儒士受到重用: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是,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士受到重用,几乎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5)地方势力强大: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2.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1)士族:可以称为门第、门阀、世家等,是以家族为基础、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门阀萌芽于东汉时期,消亡于唐朝末年,影响了中国近800年,期间王朝的更迭就是统治者与士族集团博弈的结果。(2)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门。(3)士族门阀政治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特点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形成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评价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同时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通史专练]1.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说明()A.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B.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C.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D.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D[材料认为“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下,尚武精神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为秦国的统一奠定基础,故选D项;“以王命讨不庭”说明齐国严格遵守分封制度,但材料强调传统和文化对齐国的影响,“使齐难以实现霸权统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客观环境影响了国家实力,而非文明程度,排除B项;军事实力决定称霸胜败,文化差异只是影响因素,排除C项。]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其观点意在说明()A.秦朝奠定了后世版图基础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C.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C[材料中说明秦各项制度“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即秦人所做的也是当时形势所需要的,不宜有更多的非议,故选C项。]3.(2020·德州一模)汉武帝时期,所设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品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见,刺史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导致尊卑失序C.削弱了丞相权力 D.造成封国问题A[根据材料“所设刺史品秩仅600石,但因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品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可知,刺史品秩虽低但可以代表中央监察品秩高的地方官,这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4.(2020·济宁质检)下表是成书于2世纪中期的《四民月令》记载的洛阳地区一至五月的生产生活情况。由其内容可知,该书主要记录的是()时间生活景象一月种春麦、豆,酿酒、制豆酱,祭祖、拜访亲友二月种早熟禾、大豆,整理冬衣,收薪柴,练箭防备,宜嫁娶三月开始养蚕工作,种瓜,粳稻,为雨季准备疏沟修屋,阳光充足可油漆、晒制药膏四月种生姜,黍、谷、豆、制醋,取丝纺织,卖麦五月收藏毛皮用品,种芝麻、稻、黍,制醋、药品,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卖豆A.皇室贵族的生活 B.自耕农的日常生活C.商人家庭的生活 D.地主庄园的生活D[书中所述的生产规模大多已超出小农经济的规模,只有官宦或地主之家的田庄才可体验上述的生产,故选D项;皇室贵族生活奢侈,不可能从事农业生产,排除A项;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这一生产活动规模较为庞大,已超出自耕农日常生活的范畴,排除B项;商人以贩运货物为生,不从事具体的农业生产,排除C项。]5.宋元之际著名的历史学家马端临在论述三省制度形成时,认为“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究其原因:“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这说明()A.“中朝”制逐步孕育出三省制度B.三省制是削弱宰相权力的具体举措C.三省的建立打破了旧有体制D.三省制是加强皇帝权力的必然结果A[根据题干可知,汉朝时期设立了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逐步孕育出后来的三省制度,故选A项;由题干中“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可知三省权力扩大,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三省制的形成原因,C项是三省制的影响,排除;题干提及的是三省制度与汉代典事尚书、中书的关系,未提及其与皇帝的关系,排除D项。]6.(2020·福州质检)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据此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交易突破坊市限制 B.均田农户负担沉重C.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D.戏曲艺术逐渐成熟B[根据材料可看出木兰不仅要替父从军,还要自备武装,表明当时农户负担较重,故选B项;宋代突破了坊市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木兰代父从军,购买武器装备,据此信息无法得出当时民族融合程度如何,排除C项;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走向成熟,排除D项。]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阶段特征]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发展,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宋元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史实定位]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主题5:隋唐大一统的发展1.政治(1)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2)完善科举制度,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3)节度使的设置使地方分裂势力增强,导致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2.经济(1)农业: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大量外销;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3)商业:大运河开凿有利于商品流通;长安城的坊市制;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文化(1)思想:三教并行,佛、道挑战儒学正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2)科技: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3)文学:唐诗以李白、杜甫等为代表。(4)书法绘画: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在草书方面成就较高;著名画家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主题6: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1.政治(1)君主专制演进:北宋初期,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权力;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朝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权力。(2)中央集权加强:北宋初期,宋太祖收兵权归中央,组建禁军;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监控,结束藩镇割据局面。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经济(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经济重心南移。(2)手工业①工匠:宋代匠户被官府以强制服役的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②制瓷:宋代制瓷技术发达,出现五大名窑。③纺织:宋代织锦吸收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元朝时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坊市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3.文化(1)思想①程朱理学:“理”是万物的本原,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标志着儒学转型和成熟。②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发展了程朱理学。(2)科技: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简仪”,编制《授时历》;元代王祯的《农书》。(3)文学戏曲:词的兴起和繁荣;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元朝散曲和杂剧。(4)绘画和书法: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杰作。[重点关注]1.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制。它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2)经济制度①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②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③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3)军事制度①府兵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②募兵制,唐玄宗建立,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2.“唐宋变革”的表现(1)在政治领域,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伴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科举制大兴并取代了过去的九品中正制。使社会各阶层都有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平等性和竞争性,是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产物。(2)在社会领域,出现流动和分层①“贵者始富,贱者不富”的先王之制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动摇,代之而起的是富、贵、贫、贱处于经常性的转化之中。②随着富贵贫贱的不断转化及其分离,旧有的门阀士族和士农工商等级制再也不能维持,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和分层。(3)经济领域的制度变革,呈现市场化趋势①土地制度:土地日益摆脱政治力量的束缚卷入流通之中,“田制不立”取代中古田制。②赋税制度:随着两税法的推行,统治者不得不推行和买、预买、折买、和籴、博籴等政策措施,通过市场来弥补传统赋税征收上的缺陷,赋税征收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和特征。③禁榷制度: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专卖领域出现新变化,过去将商人直接排斥在外的专卖制度不能维持,政府不得不推行“官商共利”的间接专卖制。(4)民族关系领域,民族政策变化,重视边疆开发在民族政策领域,唐宋统治者也逐渐抛弃了过去的和亲政策,转而利用商品经济规律,以互市为手段,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出现了签约议和等新的现象。(5)思想文化领域,多种风格共存,体现商品经济发展①思想方面:经学由重师法、疏不破注变为疑古,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②文学方面: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③艺术方面: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④音乐方面: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无疑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流变性和开放性。[通史专练]1.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D[根据材料“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可知,原则上皇帝下发诏令不能绕过宰相,必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才能算合法,说明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D项。]2.阅读下图,图中①②③依次对应的是()A.军事监察财政 B.财政监察军事C.监察军事财政 D.财政军事监察D[据图可知此为北宋的中枢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财政;枢密院掌军事;台谏(御史台和谏院)掌监察,故D项符合题意。]3.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C.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D.南方经济实力的上升A[根据材料“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可知,北宋初年客户人口比重下降,自耕农增加,故选A项。]4.宋代,一些商家每逢节日就采取促销活动,如东京汴梁,“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旌旗)。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这说明,当时()A.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B.商家注重打造品牌效应C.节日消费成为新时尚D.政府重视发展节日经济A[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时期商家借助节日,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因此说明了当时商品营销与民俗相结合,故选A项。]5.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步天歌》,文句非常浅显。元代王祯的《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其中《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上述举措()A.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理论水平B.利于相关科学技术在民间的传播C.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B[材料体现了天文、农书的通俗易懂,有利于在民间传播,故选B项;诗歌、书籍是为农民的实践服务,方便生产,和科学理论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是传播农业技术,生产方式依然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这些书籍是为农业服务的,主要是生产技术,对于创新能力没有体现,排除D项。]6.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官员同堂议论;长官综合所议作出裁决;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A.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B.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C.降低了行省议事的效率D.削弱了中书省的权威性B[材料“长官综合所议作出裁决”“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表明行省长官要听取其他官员意见后作出裁决,所有议事官员对决策负责,这一做法有助于制约行省长官的权力,故选B项。]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阶段特征]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传统科技依然走在世界前列;文化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史实定位]明清时期的盛世危机主题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领土版图的奠定与封建专制的发展1.中央官制(1)明朝: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2)清朝:沿用内阁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皇权,乾隆时撤销;康熙帝设南书房加强皇权;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地方管理体制(1)明朝①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刑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②明朝中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察性质,后兼地方军政,也有了相对固定的治所,遂成为一级地方官员。总督因军事需要而设,后成为一级地方官员,但巡抚与总督都属于中央系统。③改土归流。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委派。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为政府官员管理方式。(2)清朝:清承明制,在内地设18省;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但其长官称知府、知县。清代边疆地区管理因地制宜,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主题8: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农业:生产技术世界领先,水稻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由明朝引进,棉花广泛种植;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普及全国;“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2.手工业:冶铁业:明朝焦炭冶铁流行;制瓷业:明朝五彩、斗彩;清朝粉彩、珐琅彩争奇斗艳;纺织业:棉纺织业发展,明中叶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商业: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导;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但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4.城市: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专业化城市出现。主题9:承古萌新的明清文化1.思想:王阳明的心学;反封建的进步思想产生,批判封建理学,否定君主专制,并主张个性自由,提倡“经世致用”“工商皆本”。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科技:农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医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手工业: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为代表的古代科技达到顶峰。3.书法:书法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4.绘画: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风格奇特;风俗画以年画为代表。5.文学:通俗文学形式——小说大发展,四大名著出现。6.戏剧:明朝昆曲;清朝道光年间“国粹”京剧产生,并在同光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重点关注]1.明清时期的旧传统与近代化的曙光旧传统近代化曙光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民营手工业崛起,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落后于世界潮流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2.市民阶层及其影响(1)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2)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①社会风气:明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再是士人标榜的信条,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地位等级的松动。②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明末启蒙思想家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③构筑价值体系: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市民阶层已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④世俗文学发展:戏曲、小说等“杂书”的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⑤市民意识觉醒: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新的活力。[通史专练]1.(2020·合肥质检)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负责某部分军队的管理、操练等事务。都督府有兵但无调遣权,兵部有调遣权但无兵,而且调兵必须有皇帝的命令方可。这反映了明朝()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君主权力的强化C.边患的日益严重 D.军权的分化制衡B[统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军权被牢牢地掌控在皇帝手中,反映的是君权的强化,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并不意味着宰相制度被废除,排除A项;统兵权与调兵权相分离,无关边患严重程度,排除C项;军权的分化制衡只是材料的表象,君权加强才是实质所在,排除D项。]2.(2020·昆明一模)雍正之后,清朝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的模式。军机处主要处理全国机密重大事务,具有封闭性,而内阁则负责处理大量公开性政务。这种权力分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俪龄之密小方块小红书种草达人
- 2024小红书《红薯爱聊天-群聊》IP招商方案【互联网】【通案】
-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15篇
- 缅甸语应用文写作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云南大学
- 中职《琵琶行》课件
- 2025届河北省衡水十三高三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 两轮电动车利润分成合同协议
- 非居民垃圾运输合同续约的议案
- 合同审批申请说明
- 1.杆件的概念-纵向尺寸长度方向横向垂直于长度方向尺寸的变形固体变形固体杆件块
- 房屋拆迁补偿合同
- 外墙维修施工劳务合同协议书
- DL5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 液压驱动抽油机结构设计任务书
- JTG-T-3334-2018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 听歌曲猜歌名抖音热歌120首
- 浙江省宁波市小升初数学试卷新版
- 零星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 DZ∕T 0130.6-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6部分:水样分析(正式版)
- 仓库管理教学总结与反思
-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