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1页
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2页
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3页
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4页
地理必修3课后习题第一章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导学号95244023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弱 B.降水少C.多大风 D.低温冻害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2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答案:1.A2.D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完成第3~4题。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数量相关B.经济联系强度与距北京距离和城市等级相关C.距港口越近经济联系强度越大D.辖区范围越广经济联系强度越大4.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合适承接的城市是()A.廊坊 B.承德 C.张家口 D.保定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较高的有天津、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等,而这些城市等级较高,同时距离北京越远强度越小,故B项正确。注意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弱与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没有必然联系。第4题,批发和物流业一般占地大,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之处,同时分散北京的相关产业,不应距离北京太远。图中廊坊与北京联系紧密,距离较近,较合适。答案:3.B4.A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它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领域的内容,也有传统第三产业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休闲、娱乐等内容。下图为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分布图,据此完成第5~6题。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经济结构的点是()6.上海市创意产业园区集中分布在内环线以内、苏州河沿岸地带(或黄浦江以西),不是因为()A.有宽敞的旧厂房,租金低B.人才丰富C.新开发用地,环境优美D.交通便利解析: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因此在图中找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高,第一产业比重低的点。创意产业园的区位偏好位于大都市的旧仓库、旧工厂和内城的贫民区,其内部巨大的空间和低廉房租构成了创意产业园建立的重要前提。靠近交通线附近,有利于联系。答案:5.B6.C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第7~8题。7.下列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第7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聚落由村庄发展为中等城市,说明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第8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答案:7.A8.D导学号95244024Gi*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i*值为正,表明i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读图,完成第9~11题。9.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A.鄂B.辽C.皖D.赣10.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11.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域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A.国家政策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地理位置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是安徽省,其简称为皖。第10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省和黑龙江省;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i*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东部沿海地区的Gi*值整体上仍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第11题,读图可知,乙省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而甲省区在2009年成为热点地区,与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关,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答案:9.C10.D11.A读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比较图(2012年),完成第12~13题。12.东、中、西部和甲、乙、丙的正确对应是()A.东部—甲B.中部—乙C.西部—丙D.西部—甲13.图中信息反映出()A.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高速公路里程长B.东、中、西部地区之间高速公路发展梯级差异明显C.我国东部地区的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最高D.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缩小和东部地区的差异解析:第12题,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甲、乙、丙分别为中部、东部和西部人口和高速公路分布。第13题,东部地区虽然高速公路里程最长,但人口稠密,人均高速公路里程并不长;东部和中部高速公路发展差距不是很明显,和西部差距较大;运输效率决定于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和高速公路状况;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路网完备,路面等级高,交通运输水平和运输效率最高;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高速公路运输需求较少。答案:12.C13.C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完成第14~16题。14.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A.①地势高低②人均土地面积③年平均气压④年平均气温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热量资源C.①人均土地面积②人均粮食产量③热量资源④人口密度D.①人口密度②年降水量③年平均气温④人均粮食产量15.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①—地形和气候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③—降水量和地形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16.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解析:第14题,我国30°N沿线自西向东主要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图中四条曲线数值变化,可发现①西部最高、中部最低、东部稍高,与年太阳辐射总量变化一致(四川盆地最低);②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与地势变化一致;③在100°E和110°E处最大,其他地区较少,与我国水能分布一致(西南最丰富,华北最少);④西少东多,可用排除法判断为热量资源,主要是由于地势高低引起同一纬度的热量差异。第15题,地形和气候的不同使大气密度和云量多少不同,所以导致年太阳辐射总量不同;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使地势高低不同;降水的差异导致河流水量的差异,地形不同导致河流落差的差异,所以使水能分布不同;而热量的差异主要是地势高低不同,纬度位置是相同的。第16题,南方阴雨天气多,北方多晴朗天气,所以太阳辐射量是南少北多;我国的地势是东部低,西部高;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多,东北纬度高,热量少;而西南地区地势起伏大,降水多,所以水能资源丰富,华北地区地形平坦,降水少,水能贫乏。答案:14.B15.D16.C(2017·山东烟台高二期末)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第17~19题。17.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18.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19.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解析:第17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缺水严重,故上游地区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城乡用水。第18题,京津地区气候较干旱,蒸发旺盛,用全封闭管道输水可减少渗漏和蒸发。第19题,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状况,使海河引水量减小,故春季下游河段水量将增加。径流深度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降水量、植被状况;含沙量是由流域内的土壤性质、植被状况、水的流速等自然因素和人类破坏植被的程度决定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会使海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升高,地下水补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答案:17.B18.C19.C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新疆首个特高压“疆电外送”工程,工程输电线路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6省(区)。下图为“疆电外送”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0~21题。20.影响“疆电外送”特高压输电线路①(哈密—郑州)建设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C.政治条件 D.科技水平21.“疆电外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实施,对输入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有利于改善华中、华东等地的环境质量B.有效支援了内地省区的用电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C.利用能源资源丰富优势,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D.极大地减轻了铁路、公路运输压力解析:第20题,新疆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煤炭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而中东部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为满足中东部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而建设的“疆电外送”特高压输电线路,其主导区位条件是经济条件。第21题,“利用能源资源丰富优势,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这是对新疆的影响,不是对输入地的影响。答案:20.B21.C江西南昌昌东工业区抓住LED产业(智能照明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广东沿海LED生产企业,计划建设江西省首个LED产业创新示范园。据此完成第22~23题。22.广东向南昌进行LED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可能是()A.扩大消费市场 B.转移污染企业C.获得技术支持 D.降低生产成本23.LED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是()①导致广东经济衰退②导致南昌环境质量下降③加快南昌产业升级④减轻南昌市民就业压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第22题,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也在向中西部转移。第23题,LED产业所处层次较高,因此,承接LED产业可以加快南昌产业结构升级;引入新的产业,有助于南昌市民就业;LED产业转移不会导致广东经济衰退;LED产业技术含量较高,故南昌环境质量不会因为该产业的移入而下降。答案:22.D23.C导学号95244025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为1990—2011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轨迹图(图中数字表示年份)。读图,完成第24~25题。24.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轨迹是()A.一直向东南移动B.东南→西南→东北→西北C.总体向东南移动D.总体向南方移动25.下列时间段与引起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的动力对应正确的是()A.1990—1994年劳动力B.1994—1997年原料C.2004—2007年市场D.2007—2011年产业转移解析:第24题,据图分析,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方向呈现出东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的变化,总体上表现出向东南方向大致移动的轨迹。第25题,1990—1994年向东南移动,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经济迅速发展,促使纺织产业规模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1994—1997年,由于政策的调整,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向西移动;2004年以后,由于东部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上升,产业结构调整,部分纺织企业向西转移,并且中西部纺织业的重新崛起,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向西移动。答案:24.C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导学号952440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经济总量占全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二深圳市行政地图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1)能正确描述深圳20世纪80年代初期区域特征的是()A.区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带动B.区域集聚作用加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C.区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2)简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3)试分析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第(2)题,注意分析深圳经济特区的区位特点和政策支持。第(3)题,结合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综合归纳。答案:(1)C(2)地理位置优越,邻近香港,交通便利,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优势突出。(3)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成为经济的主体。27.(16分)波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河流,波河流域是意大利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波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至河口分成14股水道入海,形成众多沙丘和岛屿,使得河口三角洲成为欧洲河口三角洲中最为复杂的。下面两图分别为波河流域与我国汉江谷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波河流域汉江谷地(1)波河干流与图中汉江段比较,水位季节变化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2)有人推测波河下游河段航运价值不高,你认为是否可信?试说明理由。(3)汉江谷地与波河流域都盛产水稻,与汉江谷地比,波河流域水稻生产有何优劣势?(4)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北段水电站数量多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推测两地分别属于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有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再结合图中波河与汉江支流的数量与分布特点、周边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及湖泊的调节作用等,即可推断出两河的水位季节变化差异。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波河下游河汊多,流域面积小,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从而可推测河流含沙量大,航道浅,河口水体较浅,不利于船舶进出港口,航行条件差。第(3)题,波河流域水稻生产的优劣势可从光照、昼夜温差、水热配合、饮食习惯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可从河流落差、降水、冰雪融水补给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差异:波河干流的水位季节变化比汉江小。原因:波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波河补给形式多,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水补给多,春夏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域内湖泊(水库)众多,调节作用显著,故水位季节变化小。而汉江以夏季的雨水补给为主,补给形式少而集中,故水位季节变化大。(2)可信。流域内产业活动高度集中,对植被的破坏大;下游是平原,且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说明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积严重,航道浅;波河河口有三角洲发育,说明河口水体较浅,不利于船舶进出河口,航行条件差。(3)波河流域的优势:地势平坦广阔,耕地多;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稻米品质优。劣势:夏季炎热干燥,水热条件配合差,灌溉水源缺乏;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小。(4)北部位于西风迎风坡,受雨水补给多,流量大;北部支流多,且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北部海拔高,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能稳定。28.(14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5年12月15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成功实现通水,标志着这一跨流域调水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包括西宁市。虽然流域内的土地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23%,但人口却占全省人口的57%。(1)分析湟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2)“引大济湟”对湟水流域的生态有什么影响?(3)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限定词是“生态”,水量增加可改善湟水的水质,改善区域的小气候,增加植被覆盖率等。第(3)题,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修建中小型水利工程、修建水窖、生态移民等措施。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