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程目标学法指导1.重点把握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含义,思考不同建筑“词汇”表达的不同感情。2.体会科技论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述原理的方法。1.引导“文寻其脉”,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自主探究体味语言的角度和方法。2.体会科普小论文类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及体会文字下流淌的作者的情感,发现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感美。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梁思成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作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写作背景担任中央博物院建筑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的梁思成,从1942年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两年后完成。这是中国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完善、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它的完成也实现了梁先生从20世纪20年代游学欧美时立下的志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梁思成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毕业后,游历欧洲,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了本国建筑史,而日本学术界的许多知名学者也已着手研究中国建筑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梁思成立志写作《中国建筑史》一书。知识链接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是一种论文的种类,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二是科学性。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要在自然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能给人以一定的启发。[基础梳理]字音识记(1)墁地(
)
(2)斗拱(
)(3)接榫(
) (4)柁墩(
)(5)如翚斯飞(
) (6)额枋(
)(7)瓦当(
) (8)切削(
)(9)戗兽(
) (10)水榭(
)(11)穹宇(
)màn
ɡǒnɡ
sǔn
tuó
huī
fānɡ
dānɡ
xiāo
qiànɡ
xiè
qiónɡ
词语积累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词语辨析(1)①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________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②女性化妆品中,黛在《楚辞》最先见,可能是楚人所首创。在目前发现的壁画和众多楚女俑面上,都可看到眉短而浓,明显经过________。(妆饰装饰)【答案】①装饰②妆饰【解析】两者都有“有所修饰”的意思。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饰品,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或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妆饰:打扮;打扮出来的样子。大多指人的面部修饰。(2)①历代典制体政书编纂续之不绝,至民国时完成《清续文献通考》,被合称为“十通”,与“会要”“会典”等________互为补充,是反映历代制度沿革的重要史料。②从欧洲到美国,很多影评人对《钢琴师》的评价都相当高,二战________也颇受奥斯卡评委青睐。(体裁题材)【答案】①体裁②题材【解析】两者都与文章有关。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3)①几维鸟是新西兰特有的不会飞的鸟,________娇小,视力极弱,腿骨粗壮,遇到敌人就靠两腿逃之夭夭。②中国航天员的标准身高为1.70米左右,体重在65千克上下。这是这一年龄段中国男性的普通________。之所以制定这个标准,一方面是为了拓宽选拔面,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飞船的空间有限。(体型体形)【答案】①体形②体型【解析】两者都与身体的外部特征有关。体型:人体的类型(主要指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体形:人或动物身体的形状,也指机器等的形状。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主旨探微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通过介绍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提出了每个建筑体系都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词汇”。文本特色1.多样化的说明方法对多数读者而言,建筑学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是作者却以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采用多种说明方法,对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说明。如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使枯燥陌生的建筑术语具体可感。2.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本文在条理性上的优势一目了然,主要体现在对九大特征的罗列方面。作者以“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为总领,分述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便于读者掌握。3.善用比喻,形象可感尽管这是一篇内容丰富的科学论文,但作者没有故作高深地将其写成晦涩难懂的文章,而是力求简洁生动,将大家感到陌生的事物说清楚。善用比喻,如谈到中国周边地区的建筑体系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体系的关系时,作者将之比作“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谈到建筑规则与具体的建筑的关系时,作者说:“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任务探究]任务一理解1.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答案】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墨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八)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小到门环、角叶等,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2.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答案】①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②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任务二赏析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整体篇章结构。【答案】这篇科教论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①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②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的特点予以概括说明。③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通过揭示“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④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4.准确、精练是科学论文基本的语言特征,《中国建筑的特征》的语言也是如此。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看法。【答案】①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表现在词语、数据和论述的准确性上。如“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殷代遗址证明”是下文判断的事实根据,体现了作品的科学性;“公元前15世纪”时间准确,“至迟”是中国建筑体系形成的时间下限,用语准确,语气坚定;“独特的体系”说明中国建筑相对独立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是中华民族自己的独创;“基本上形成”说明到这时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已经形成,但仍在发展之中;“一直”说明这个建筑体系的不间断性,这是中国建筑相对于世界其他民族建筑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这里,词语、数据的运用准确,论断严密。②语言准确,就能一语中的,使表达言简意赅。如“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这里运用作诠释的方法,对“拱”“斗”“斗拱”进行说明。“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两层拱之间”说明构件所处的位置,“逐渐挑出”“垫着”说明构件的用途,“弓形短木”“斗形方木块”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构件的形状。从位置到用途再到形状,条理清楚,语言准确,简洁精练。任务三探究5.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理解为何说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答案】①作者认为建筑有如文章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参照写作的用法,将它称作建筑的“文法”。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于别人的建筑式样,虽然有时会存在建筑样式上的雷同性,但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上来讲,这些相同的建筑在构件及其关系上是不同的。②从中国的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采用了框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采用了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而木材结构的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希腊、罗马摈弃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中国建筑体系。课后巩固拓展[随堂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①________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②________,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③________,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④________。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次绽放青春活力!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①无与伦比②固步自封③与时俱进④声名远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修改为没有语病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删增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历史的沧桑。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①结构相同,使用了“有……有……还有”三个相同的分句句式;内容相关,“青石砖墙”“秦兵马俑”“雁塔晨钟”都是西安城的历史遗迹。②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气,突出强调西安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是许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建筑师的工作就和作战时参谋本部的工作有点类似。一位建筑师在全面综合考虑并从技术科学的角度解决坚固、经济问题的同时,A.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一个建筑师必须同时是一个艺术家。当然,①不仅一座建筑物的美观问题在它的总轮廓,②还在各部分的尺度、节奏、色彩等等,③犹如一个人除了总的体格身段之外,④五官、四肢、皮肤、毛发、眼睛等对他的美丑也有极大影响。⑤建筑物的每一细节都应当从艺术的角度仔细推敲,⑥犹如我们注意一个人的鼻子、嘴、手指、手腕等等。⑦在设计的过程中,⑧建筑师往往把许多素描或者着色的立面图、模型,⑨成为自己研究推敲设计意图的手段。同时也必须明确,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美观是从属的、派生的。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A.还要从艺术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B.建筑的坚固、经济问题是主要的5.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语句①可修改为:一座建筑物的美观问题不仅在它的总轮廓。语句④可修改为:五官、四肢、皮肤、毛发等对他的美丑也有极大影响。语句⑨可修改为:作为自己研究推敲设计意图的手段。[素材积累]课内素材中国古典建筑的守护神梁思成先生一直对中国古典建筑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深挚的感情。当时,他看到祖先留给我们的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变得满目苍凉时,满怀爱国热忱的他下定决心要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建筑,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正是出于对祖国建筑的热爱、对建筑艺术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了他在建筑理论上突出的建树。【适用话题】“爱国”“责任”“使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课外素材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通过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为文物创建数字档案;运用数字修复、3D打印技术实现文物重生……“衣袂飘飘、裙裾飞扬”,穿越700多年时空的永乐宫壁画,跃然眼前、可触可感。不只是永乐宫。在“数字藏经洞”,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一个个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我们感受文物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数字化技术,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不可再生文物时时刻刻承受着自然条件的考验。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等手段实现数字化采集,可以减少对文物本体的接触频次、降低文物保护风险;借助单体渲染、后期修复等数字加工方式,可以重现文物最初的色彩、样貌。岁月流逝,数字化技术却可以在中华文明基因库永久存档,还原文物风华、再现历史原貌。数字化传播,让文化遗产便捷共享。借助3D打印技术,原本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成为跨地域展览的“移动宝藏”。利用VR、AR等交互式、沉浸式展陈技术,观众可以“一键放大”,细致入微地赏析传统参观方式难以“触摸”的细节;还可以通过360度全景漫游,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体会“与文物同在”的历史场景。文化遗产与技术结伴、同创意碰撞,成为共享的“数字宝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放眼全国,科技的力量正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生命。【适用话题】“科技发展与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聚焦高考]科普文章的语言考点链接《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文章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如运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科普文章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这也是由其科学性决定的。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需要具备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语言就必须严谨准确。这不仅体现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而且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但是,语言的严谨性并不代表着一定要板着面孔说话,科普文章重在普及科学。介绍某一现象,解说它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是为了让不了解这一知识的人更方便地获取相关知识,语言生动可以帮助读者克服心理障碍,在自然轻松中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对科普文章语言的考查,侧重两个角度: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有时又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所以,答题时应根据题干要求,辨明方向。典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天坑与地下河密不可分。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和(或)容积大于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从上述定义来理解,天坑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科学家曾将这种大陷坑归入“竖井”地貌类型中。随着后来很多类似的陷坑被发现,它又被归为“漏斗”地貌类型。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同一地貌形态既叫“漏斗”,又称“竖井”,岂不矛盾?于是,“天坑”概念应运而生。时间是大自然的刻刀,时间短了,天坑就无法形成,时间长了,形成的天坑早就退化得无影无踪。一般来说,天坑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第一,要具备可以溶解的岩石,比如石灰岩;第二,石灰岩地层要厚,因为天坑的深度需要较厚的岩石作为支撑,同时也为满足水入渗的深度要求提供空间;第三,要有水和充沛的降雨量,且水力落差要大,水的搬运能力才能发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第四,石灰岩中要有水运动的缝隙,一般来说这些缝隙是地壳运动产生的;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成因,天坑可分为冲蚀型天坑和塌陷型天坑。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描述。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三明治”,其顶上是隔水的砂岩,中间是连续沉积的石灰岩,地下也是隔水的砂岩。这个特殊的“三明治”顶上的砂岩岩层断断续续,中间和底部的岩层却是连续的。顶上岩石不连续的地方,就有石灰岩露了出来,于是,周围汇聚的地表水就从此处渗透到地下,并在适当的地方找到出水口。久而久之,山上石灰岩出露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落水洞,在落水洞和山下出水口之间形成了一条地下河,这个落水洞随着汇聚水量的增加,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一个岩屋,当有一天大岩屋崩塌了,天坑就形成了。这样的天坑叫冲蚀型天坑,如陕西汉中的天悬天坑。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地下暗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洞穴系统,那些裂隙交叉处形成了溶洞大厅,有的大厅崩塌较快,地下河溶蚀搬运的速度也很快,后来洞顶崩塌,露出了一丝亮光,就形成了天窗。然后又经过不断崩塌、溶蚀和搬运,终于,洞顶彻底崩塌,露出了四周陡壁的大陷坑,从地面洞口向下看,像是一口深井。这种天坑叫塌陷型天坑,如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国家及广西科考组几次进入大石围天坑底部考察,至2013年,考察长度约6千米。至于地下河还有多长,其源头和出口在哪里(暗河一直向东北流到位于乐业境内的百朗大峡谷的洞口成为地面河,然后汇入红水河),为什么河水一热一冷等,至今仍是个谜,尚待后人去探明。天坑的形成既有地下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物理的掏蚀作用;既有地质构造作用,又有崩塌作用。首先,形成天坑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可溶岩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由碳酸氢钙分解为碳酸钙和水,即溶蚀作用,由于水中成分的改变,会结晶形成钟乳石。其次,水的巨大冲击力对岩石形成了强烈的物理作用,根据水量的大小和可持续性不同,形成的力量大小也不同。所有溶洞和天坑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们基本上都有着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化学的溶蚀和物理的掏蚀在天坑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洞穴中,1厘米的石笋生长时间是100年,1米石笋需要生长10000年,可见地质作用是多么漫长。再次,地下水总是沿着岩石的构造面、节理、裂隙、软弱面率先开始溶蚀。也就是说,形成天坑的地层本身的结构和构造是天坑形成的基本条件,不同岩性对水的作用反应不同。软的岩石首先被溶蚀或淘蚀成洞。这样的洞一般呈串珠状,可以是水平分布的,也可以是垂直分布的。崩塌作用是天坑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洞顶部被溶蚀的部分不能承受重力的作用时,就垮塌下来,形成暴露在地表的坑口。当然,崩塌不仅会从顶部塌落,也可能是从侧向崩落,所以我们在溶洞里经常会看到陡直的岩壁。天坑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证据,是研究岩溶动力系统演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极具科研价值的旅游资源和地学科普的基地,更是探险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天坑之美,不仅展现出大自然的粗犷与力量,身临其境,更能够体会到原始的匠心与空灵。被誉为“天下第一坑”的重庆小寨天坑就被认为是构成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是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小寨天坑的底部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暗河的水来自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地缝”的神秘峡谷。地下暗河长8.5千米,水位落差364米,多年平均流量每秒近10立方米,具有强劲的水动力条件,为小寨天坑崩塌物质的搬运并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与暗河相连的地表河流全长达37千米,流淌于地缝之中,地缝最窄的地方不足1米,而地缝最深处达300米,形成气势恢宏的“一线天”。因此,地缝和天坑也被认为是记录长江三峡演化的直接证据。天坑是地下河洞穴发育到非常成熟的形态,其在地下形成溶洞大厅,然后在地表呈现坑的模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服务基本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LED灯具采购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职场劳动协议增补条款示例
- 2024中药材种植资源供应协议书
- 2024防雷设备性能检测及保障协议
- 2024年度实习生聘用协议样本
- 2024年餐饮厨师雇佣协议文本
- 2024年度商业空间装修工程协议条款
- 2024年金融融资服务担保协议定制
- 围棋招生课件教学课件
- 古琴教学讲解课件
- 04第四章-火箭导弹的气动布局
-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表-带音标-打印版
- 在会计岗位工作证明模板
- 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进展(完整版本)课件
- 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课件
- 网络的利与弊 课件 综合实践八年级-通用版
- 敬老院志愿者初中英语作文六篇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西师大数学四上《问题解决》 PPT
- 《沉淀溶解平衡》说课课件(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 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